•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Finding Dory,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寻找多莉,海底奇兵2(港)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瑞斯·艾尔巴,多米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情介绍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结婚进行曲交响情人梦最终乐章前篇英雄蛇梯棋脱狱之王第二季便衣支队守夜人将夜2骗局失去了什么2厨师杰克冒险记一个桶圣诞来信兰桐花开勾心克拉拉傳兰花花神圣的偶像X女特工锻刀之绝地重生土耳其冰激凌花束般的恋爱马警长的故事欲望都市第五季七擒七纵七色狼初恋DOGs超能力家庭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逃逸追踪结婚吧,笨蛋啊!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长篇影评

 1 ) 皮克斯的灵气所在,仍然无人能及

这部承载着我少年时代记忆的经典,在13年之后又回来了。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

首先,请看原版,不要看中文配音。

我事后听了两句张国立和徐帆,把童趣演绎成了弱智。

在我看来,皮克斯仍然是美式动画中唯一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的制作组。

也许你会不同意,且听我细细道来。

动画的最大特征,在于每一帧都是彻头彻尾的创作,比真人电影存在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比真人电影更容易落入想象力匮乏的窠臼。

《海底总动员2》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大自然和周遭的世界,并赋予了其角色相应的特征。

这不仅仅是章鱼会变色会喷墨这样人人皆知的表面特征,而是细致到比如片头加演的短片《鹬》中,在浅滩上的贝壳在涨潮时在水下纷纷舒展开这样的细节,甚至连海狮抢占礁石赶别人下水这样需要仔细观察的习性也被生动描绘了。

下面是我在旧金山码头拍的一段小视频,对比片中海狮的叫声和行为,不由得不会心一笑:旧金山码头海狮抢占地盘 -- 腾讯视频

如果你生活在北加州,不难发现片中的水族馆是以Monterey的水族馆为蓝本的,尤其是水族馆的大明星海獭和巨大的中央水箱。

以下两张是我实地拍摄的。

再者,这部电影不仅细致描绘了自然,更是完全从自然的立场出发的。

无论是偶然套在多莉身上的垃圾,还是视力不好的鲸鲨在水族馆中频频撞墙(海里并没有墙),更不用说在水族馆“触摸区”的人类儿童们,那对海洋生物来说就是恐怖的灾难。

这些都是小细节,但也都是在轻轻地控诉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对向往自由的海洋生物进行的侵害。

这些对自然的细节描绘和紧贴自然的立场,就让观众抽离出了人类身份,而充分带入到了这些鱼儿们的角色中。

所以,多莉一家重逢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

因为我们都把它当做身边的一个善良、欢乐而又需要帮助的朋友。

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有些毛病的人,往往也有其他鲜亮的闪光点。

而动画片几乎必备的幽默成分,更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戏了。

片尾的高潮部分尤其令人叫绝,无论是章鱼多莉配合飙车,海獭集体卖萌,还是“大鱼吃小鱼”那一刻,不仅幽默感和想象力十足,更富有动画非常难做到的灵气。

当然,本片也不是没有遗憾。

就不提划时代的《机器人瓦力》和《头脑特工队》了,和13年前的原作相比,这部续集依旧灵光闪现且感人十足,新角色章鱼非常抢眼,但其他配角如鲸鲨和白鲸的性格特征并不独特。

几个主要角色也无多少突破,健忘的多莉作为配角无疑亮点多多,但作为主角来深刻挖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当然,多莉的主角之路还是比纯耍贱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和纯卖萌的《卑鄙的我》的小黄人要有故事得多。

<图片4>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很多人要拿这部电影和《疯狂动物城》比较。

几年前就有不少人觉得《马达加斯加2》胜过《勇敢传说》,因为前者更加热闹,而后者似乎剧情过于简单。

然而,我还是认为一部动画片的灵气所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细节的生动描绘,以及幽默感的水准,而不是塑造一个成人的世界观,然后说教和灌输政治正确的道理。

所以《勇敢传说》虽然剧情简单,但其中那古老苏格兰森林的淙淙溪水声,和红发姑娘的成长蜕变,至今依旧在我心中,而《马达加斯加》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片喧闹。

三个天真可爱红发小弟弟也强过四个成人化的活宝企鹅。

说到《疯狂动物城》,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疯狂动物城》那么庞大的剧情和阴谋,到头来最引人瞩目和流连的,还不是和主线剧情无关的树懒们?

因为这些树懒,反映出了这部动画的灵气所在。

其实拿迪斯尼和皮克斯一对比就能发现,悲壮或宏大的故事,一直是迪斯尼的所爱。

从《白雪公主》开始,一直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等,直到最近的《疯狂动物城》,都是主角连遭不幸,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绽放光芒的故事,或是告诉我们人人要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和谐。

而皮克斯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平凡成长这一过程本身。

比如《玩具总动员》的告别童年,《海底总动员》的父子和解,乃至最近的《头脑特工队》的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都是那么的真诚和细腻,并充满天马行空级别的想象力的惊喜。

这样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往往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皮克斯的这种以小见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看完这部片,99%的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事

皮克斯的电影,值得反复刷,因为它的确耐看。

于是第二刷《海底总动员2》,但,这一次观影看得痛彻心扉。

我悲观的底线低到尘埃,能够接受来自残酷世界的一切挑战,但是看完第二遍《海底总动员2》之后还是被悲伤淹没。

下午要去给我的儿子报名上小学了,他即将踏入这个未知世界,而此刻,有些话,不吐不快。

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细心的观众看完整个《海底总动员2》,不难发现这部作品其实处处映照着我们人类的各种不完美:一条两片鳍大小不一的小丑鱼,一条患有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一只少了一只触须的章鱼,一条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的白鲸,一条患有高度近视的鲸鲨,一只瘦弱愚钝的海狮……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在电影里被粗暴地奚落、嘲弄和欺辱,而且在现实的电影院里,这些行为还赢得了阵阵笑声,尤甚的是我们身边这种对弱者的嘲弄也更为司空见惯。

正常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天生优越感,把嘲笑和戏弄缺陷当成了习以为常的权力。

这个世界残酷到令人心碎。

愚钝的海狮并不知道自己的尴尬,而健忘的多莉,孤僻的汉克,近视的运儿,回声系统失灵的贝利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的尴尬,而他们都艰难地用一种尴尬掩盖另一种尴尬。

多莉的聒噪和喋喋不休,实际上是她内心落寞和尴尬自我保护,她已经习惯了冷眼和嘲弄,所以她不断地说话和道歉来掩盖与化解这种尴尬,即便是亲如家人的马林也同样毫不客气地直言她除了健忘只会添乱……而少了一只触须的汉克,性情变得刻薄孤僻,他宁可选择待在水族箱里,也不愿回到大海…… 孩子啊,我想告诉你,聪明是一种天分,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所以你一定要善待所有身边的不完美。

如果你身上也有各种缺陷,我也希望你能理解,其实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要和自己的不完美达成和解,并且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其他人的不完美,用你想要的方式尊重你和别人的不完美。

将心比心,用你讨厌的方式对抗你自己 《海底总动员》两部电影里都把人类描述成非常讨厌的物种,第一集里面钢牙妹对鱼类的粗暴和邪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多莉去哪儿》里面,孩子们频繁而欢快地把手伸进触摸池中和表达对动物的亲昵和爱护。

人类一面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其他物种的所谓的爱,一面又自私地用发展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幽暗的下水道,海底的沉箱,甩不掉的塑料网……《寻找尼莫》里面的海洋生物已经成为了《多莉去哪儿》海洋生物研究所里面的标本,而这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

人类的代表“黄健翔”们反复标榜着自己先收养,后治疗,再放生的理念,然而却把这一切化成了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你经常去商场里面的金鱼池玩捞鱼的游戏。

看完电影,你应该试着想想如果你是鱼,你希望被这样追赶着捞来捞去,并且假装很有爱心地把鱼带回家,然后不久就养死的经历吗?

我想请你记住哦,如果这是你不喜欢的事,就请你一定要学会用你最讨厌的方式对抗自己。

活在当下,忘却该忘却的 多莉年幼就知道自己患上了短暂失忆症,并因此走失,一个人度过了没有记忆的孤单成长历程,命运安排她和马林和尼莫形同家人,才让她成长之路的悲凉不那么绝望。

多莉的健忘与话唠以及不停的道歉,令我感伤之至,但是另方面也令我欣慰。

正式因为她没有7秒以上的记忆,才让她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更没有陷入成年人应有的谨慎和患得患失之中。

相反,如果她是有记忆的一条鱼,她反而不可能有勇气逃离生活的悲伤,就更别说穿越太平洋去寻找她的父母,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记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贝壳之路。

记忆的确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它是我们生命价值关键筹码,它区分出我们与他人的不同,但是它也在不断伤害和禁锢我们的勇气和想象力。

因为记忆和所谓的成熟心智,会通过想象力把失败与风险反复预警,让我们变成一个畏首畏尾的人。

孩子,爸爸非常不想说,越长大就越孤单,越长大也就越痛苦,就是因为记忆在影响着你的孤单和痛苦。

所以,你要知道,遗忘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能力,学会选择性的记忆,忘却应该忘却的,活在当下。

因为你不仅不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能时刻准确预测未来,所以你要学会活在当下,每一刻都要与你所遇到的一切达成和解。

用心去理解帮助的真意 走失的多莉在路上巧遇寻找儿子的马林,她知道失去家人的滋味,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和马林一起寻找尼莫的神奇之旅。

而在多莉的闪念之中想起了与自己走散的父母,想要不顾一切地去找寻时,马林还是犹豫的,但是多莉说:“我实在是太想念他们了,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马林就立刻放下了成人的盔甲,帮助多莉踏上了穿越太平洋的寻亲之旅。

两段彼此帮助的故事构成了两部《海底总动员》全部内涵,最重要的是,马林和尼莫以及多莉三个人之间共同表达了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孩子,我想说的是,从今之后的来路,你一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能够正确理解帮助,是一个人爱与被爱能力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尽可能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

你也要勇敢地向别人求助,求助和接受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因此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你一定要学会说抱歉。

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在多莉的记忆里,她的家是一个充满了温柔色彩的梦幻之地,但是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历尽千辛万苦穿越整个太平洋,回到故里,才知道她的家原来是人类搭建的水族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

皮克斯的主创在这部电影里精心地用多彩的明澈的海底世界,反衬着晦暗阴森的人类世界。

人类自以为是地借保护动物的借口搭建起来的海洋馆和海洋生物研究所,而这就是多莉念念不忘的家,一个被人类欣赏与消费的真正牢笼。

最后多莉懵懵懂懂地带着尼莫和马林、鲸鲨运儿、白鲸贝利,章鱼汉克以及一卡车的各类海洋生物重返大海,他们离开了人类所谓善意提供的圈养寓所,重新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卡车冲向大海的那一个定格的瞬间,的确令我心有戚戚焉。

孩子,无论未来你未来是否还面对像爸爸现在遭遇环境,你都要记住,大多所谓的名义上为你好,多半时候是一种禁锢。

你都要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相信试错的力量 多莉说计划不重要,美好的事物都发生在偶然之间,不确定性是常态,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

多莉绝对是传奇的化身,这一切其实都依赖她的短暂失忆症,因为没有记忆的负累,让她带领大家一次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现实世界的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必须相信试错的力量。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永远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正是因为多莉没有怯懦和恐惧,他们一路上才创造那么多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影片中人物的成长线,其实就是多莉用自己的卑微和无惧唤醒了所有人内心的勇气,挑战了种种不可能,改变了他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命轨迹。

孩子,我知道你一定会因为害怕失败的丢脸而不愿意去尝试犯错,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只有知道犯错最低的成本是什么,你才会尽快找到真正对的方向。

而且,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因为犯错和失控带来的结果,如果不犯错,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创新,这也是如假包换的皮克斯精神。

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确定和犯错才是常态,尽快犯错,尽快找到错误,尽快纠正,这才是勇敢者的正途。

你要记住,因为胆怯,一事无成才是最可耻的。

你始终要成长,而家永远等你归来 多莉的成长其实反而是一次意外的走失所造就的,离开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必将面临的艰难历程。

远离父母,孤单成长的多莉,越过太平洋寻找的其实不是那个地理位置上的家,她历尽千辛万苦要找的其实是她的家人,家人之间的连接与爱才是亲情的真意。

在《寻找尼莫》中,多莉找到了尼莫父子,他们不是家人形同家人,有时候,非亲血缘之外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家人。

而《多莉去哪儿》她终于和父母团聚,完成了自己心灵的一次久违的回归。

孩子,我知道现在的你离不开我们,但是你要知道,未来的分离是你必要的丧失,而我和你妈妈也有一天终将离去,你妈妈也会背着你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担心你未来一个人独自成长的艰辛。

但是你要相信,无论你去哪里,我们都会铺好贝壳之路,等你回家。

而且,你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新的家人,你也会有你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和亲情力量的传递,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也希望我给你的这些期望能在爸爸出版的40多本关于《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的书里,分享给更多的小朋友。

我不懂太多的道理,也做得远远不够好,也许你们现在还小,也许还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这些话,但是还是趁着我笑着流着眼泪的时候写下这些话给你们。

世间如此残酷,又如此美好,希望你们成为那个不要永远说抱歉的孩子。

 3 ) 寻找多莉,寻找家人

《海底总动员2》的上映距离上一部已经过去十几年,一般像这样大热的动画电影至少4,5年就会推出一部续集作品,是什么原因让《海底总动员》酝酿了这么久才推出是一件很让人好奇的事情。

《海底总动员2》依然是个寻亲的故事,但十几年再次归来的皮克斯,已然不再是那个开怀逗趣的寻亲之旅了。

在《海底总动员1》中,故事线基本是线性的,开头马林丢了孩子,他和多莉一路相伴遇见了各种奇奇怪怪,有趣可笑的海洋生物,最终,他们找见了nemo,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回了家。

《海底总动员1》之所以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故事足够的有趣,比如那几条吃素共助会的苏格兰口音又喜欢吐槽的鲨鱼,各种口音梗,鱼缸里性格各异的鱼,当然功劳最大的就是健忘不着边际的多莉。

正是各种逗趣可爱的角色填充在马林的寻子路上,所以海底1才那么的找人喜欢。

然而到了海底2中主角换成了有健忘症的蓝鱼,多莉的健忘症是她的萌点,让一条患有健忘症的鱼去找回自己的家,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那这样一个故事应该如何展开?

也许故事团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整个故事布局上一改之前的单线索叙事风格,在海底2中有多莉与马林父子两条叙事线索在同时进行。

而在故事主题和基调上,海底2一改前一部的欢快风格转而比较变得有些沉重。

海底2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中数次出现的多莉一个人在有点发黄的海水中,伫立在飘着海带还是什么组成的柱子中间,喊着充满回声的hello,那一刻巨大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多莉一直以来都因为那种健忘又不着四六的表现让大家都忽略了多莉这个角色身上巨大的悲剧性——她什么都记不住,也就是说,她其实一无所有。

海底2中多莉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海中喊着hello时,试想如果换做一个一般的人,此时他会有的是马林那样的着急、仓皇、惊恐,但多莉没有,她还是傻乎乎的喊着hello,也正因为她自己一无所知,反而让这样的情景显得更加凄凉。

海底2注重探讨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家人。

海底2中的nemo显然早已将多莉当做了自己的家人一般看待,所以当多莉提出要去寻找自己的家人时,天真的nemo自始至终都跟着多莉,支持着多莉。

而谨小慎微的马林则在中途和多莉有了分歧,自此之后故事线就被分成了两条,独自去寻找父母的多莉,和寻找多莉的马林父子。

虽然故事线被分成了两条,但这两条故事线的基调却完全一致,那就是对于家人这个理念的认识。

马林在和多莉分开后,才在nemo的提点下明白家人其实就是那个跟着你义无反顾不计危险去寻找亲人而别无所图的人。

而多莉则在辗转曲折之中明白了,即使你什么都会忘记,但唯有家人和那首父母为你而作的童年小歌谣会深深的埋藏在心中,你以为你忘了,可是当你用心去寻找时,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换做一颗颗排列在海底的贝壳,海再大,鱼再多,但一颗颗的贝壳为你铺陈着一条又一条指引你回家的路。

当多莉想起了童年母亲告诉她他们用贝壳为她铺好了回家的路,而循着那贝壳找见了父母的住所时,一条条放射状的贝壳路承载的是父母沉沉的爱,即使你已多年杳无音讯,即使你生死未卜,家人都为你留下了所有回家的路。

当电影中,当多莉回头看着贝壳小路上两个黑色的身影缓缓的游来,还未等多莉开口,父母就冲上来拥抱着她叫着她的名字时,坐在黑暗的影厅中的我不自觉地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所有在故事的主题上,海底2是要比海底1更有深度更沉重一些的。

而海底2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海洋研究院里,虽然水中的故事很多,但却给人一种和海底1截然不同的感觉。

在海底1中,虽然有深海钓鱼鱼,有可怕的水母,但海底1所呈现出的海底世界是美好欢乐的,但在海底2中,海洋垃圾,发黄的海水,再加上海洋研究所,影片似乎不经意间还暗示了海洋污染,以及人类的一厢情愿等一些现实的话题(比如那个触摸区,小孩子的手对鱼类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也正是因为故事线的分裂和主题的沉重,这使得海底2没有海底1那么有趣,那么集中,有些平淡有些分散。

有人说海底2不好看,确切的说,海底2只是不够有趣,因为比起海底1的纯有趣合家欢定位,海底2明显已经想涉及一些更有深度的话题而已。

正如《玩具总动员3》中满满都是非常沉重的主题一样,皮克斯最让人敬重的一点就是他们总是试图在续集里把话题往更有深度的地方挖掘,这一点是梦工厂可能需要学习的。

当然,海底2总体是权衡了趣味性和深度性,在把握上确实没有能够像1那样炉火纯青,再加上大热的《疯狂动物城》这样在趣味性和深度性上做的很出色的电影刚下档,这些原因使得海底2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显得不够出色,但你不能因为一部动画电影不够有趣不够热闹就说不好,因为热闹有趣从来都不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标准,毕竟皮克斯的动画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你沉下心来慢慢体会的。

另外海底2中的出场角色也都不够有鲜明的戏份,不论海狮海狮鲸鱼,都远不如第一部中的鲨鱼那么让人印象深刻。

希望皮克斯可以在下一部海底3中带给我们像《玩具中动员3》那样震慑人心的表现,也希望可以让那三只苏格兰吃素吐槽鲨鱼再次回归。

另外,看故事最后的苗头,求不要把马林和多莉配到一起!

还有下次主角能不能换个可爱点的,比如那群能把人萌化的海獭,或者那俩海狮也可以,毕竟有的人真的对章鱼很膈应。

总之,海底总动员2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值得你走进影院去看一看多莉的故事。

尤其是在现在这炎炎夏日里,没有什么比在电影院看一部在海洋中遨游的电影更好的事情了。

 4 ) 创意不再 温情依旧

画面依然精致,海狮和水獭萌出鼻血,不过相比第一部的经典,续篇故事有些草率,情节略微老套,视觉特效也并无特别惊艳之处,忍不住想感概一句皮克斯的创意呢——或许缘于对皮克斯的期望实在太高了啊!

莫名心疼那只为了想要孤身独处而不遗余力帮助多莉的古怪章鱼,应该叫做超人章鱼吧,“你没有记忆挺好的,就不会回忆那些痛苦”,它的内心一定藏着伤痛的故事,如果再有续集,该不会就是寻找章鱼的过去吧。

Anyway,尽管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样温情的动画片,依然是带孩子观影的不二之选。

喜欢这句话,“最美好的事情总在偶然间发生”。

——2016.06.18 成都欢乐颂339影院

 5 ) 海底总动员2:皮克斯去哪儿?

其他电影:烂番茄好评率90%=“口碑大爆”“好评如潮”皮克斯电影:烂番茄好评率90%=“口碑扑街”“不及预期”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调侃一下,别被标题误导,我并不是来差评的。

惊喜感不够是续集电影很难避免的,毕竟在已知的设定下想玩出新花样着实很难,而恰恰皮克斯就是一家以“想象力”“创意”为标签的电影工作室,原创作品总是以最新奇的设定、最感人至深的情节博得观众喜爱,拿走了半数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奖。

续集的压力可想而知。

海底2首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迪士尼&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赛特也来到中国参加影迷交流会,有中国影迷提出了有些敏感甚至有点尖锐的问题——“皮克斯这几年续集越来越多,原创能力是否下降了?

”“是否受到了迪士尼的影响?

”约翰拉赛特表示,其实皮克斯早有做续集的打算,只是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存在一些版权限制而不能随意开发续集;皮克斯只会做能做好的续集。

听到这儿的影迷们想到《汽车总动员2》都笑了,包括我。

今天打开豆瓣,一堆两星三星带着失望至极语气的短评吓到了我,某些自诩尼莫情怀很深的评论甚至满带恶意,口碑上佳电影的续集难道不应该是自带加分光环么,这才上映首日,班底和设定并未变化的《海底2》差到连前作粉丝都恶评无数?

有人认为不够Fun不够心意太压抑,也有人觉得创意十足笑点满满,见仁见智了。

具体情节上不想多谈,从创意和画面技术上来讲,脑洞大开的创意点不断出现,水花效果十分逆天,不否否认的是一部制作上佳的3D动画电影,如果放在别的工作室,被称为一流作品不奇怪。

可它偏偏就生在了皮克斯,偏偏还是《寻找尼莫》的续集。

但就因为如此,就是该受到理直气壮莫名恶评的充分理由吗?

原创作品不够惊艳,续集作品不够创新,让人觉得有狗尾续貂之嫌,这是继《鼠王》《瓦力》《飞屋》《玩具3》四连爆的巅峰期后,不少影迷对皮克斯电影的评价。

几乎每出一部作品都会出现大量“皮克斯不行了” “皮克斯丧失创新能力了”之类的评论,除了去年被戏称“回春之作”的《头脑特工队》(现在又被称为“回光返照之作”了。。。

) 不想去探究近年皮克斯动画不尽人意的原因究竟是新人导演能力不足还是迪士尼介入过多,或是所谓的迪士尼吸光了皮克斯的精元。

每一个人或者团体都有高峰和低潮,不管原因是什么,皮克斯动画出现低潮期,出现不如巅峰期的作品,且都根本算不上烂片,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恶意进行随意和莫名的评价呢?

仅仅是因为前期呈现的优秀作品太多而接受不了不那么优秀的落差吗?

皮克斯表示好无辜,就因为以前太优秀,而造就了大家对它近乎苛刻的要求。

有些评论还表示自己情怀很深等了13年然而片子却那么烂。

因为情怀太深而对公认的烂片无条件好评的很多,但因为情怀而对一部并算不上烂的续集满满恶评的还真挺少见,可能是我见识少。

好了,写不下去了,并不是皮克斯脑残粉,第一次在豆瓣写这么正经且鸡汤味有点浓的东西,只在是被满篇的差评吓到了。。

。。

 6 ) 十三年后我在看什么

对海底总动员,情怀是绝对有的。

十三年前看这部电影我大概只有6,7岁,我记得很清楚地是,这是我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图片4>十三年后,我进电影院重新回味了下童年回忆,也重新回味了下童年.......我勒个擦好多熊孩子!!!

难道当年我看电影的时候也是这样吗不会吧肯定不会的!!!

当然,在备受干扰的同时,我还是尽最大努力全身心地认真看片。

说实在,海底总动员具体剧情我真的不记得了,只记得是爸爸马林和途中遇到的多莉寻找中途被抓走的儿子尼莫。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多莉,因为我自小健忘,父母有好一段时间都开玩笑说我的英文名就叫多莉吧。

看之前是有点忐忑的,单纯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失望的评价,我也担心会失望。

看的途中我是有那么点点尴尬和失望的,因为似乎剧情非常简单明了,和我预期的不一样。

但转念一想,我在预期什么呢,上一次我看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孩子,这个系列本来也是亲子片,我难道要求它阴暗有内涵高大上?

后面慢慢看下去,我也才发现,这也不是一个非常童真简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背后的主题挺阴郁现实的。

“救援、治疗和放生”这句话在出现第二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在反讽,阴谋论的我揣度着是不是海洋馆有什么破坏环境的阴谋啥的,但没有。

因为回想一下所有的场景就知道这本来就是一个现实的讽刺,开在海洋边的海洋馆堂皇靓丽白沙清水,一墙之隔的水域却是混浊灰暗草多鱼少。

喊着“救援、治疗和放生”的他们到底“救”了多少海洋生物又真正放生过多少?

坚信自己生物声呐技能出问题了的贝利和严重近视眼的鲸鲨命运是一对萌cp,他们安居于大水池中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病,而不停向游客重复的演说无疑加固了自我认知。

我每次为命运和贝利的呆萌笨拙的举动而发笑,在看到那句非常鸡汤的“海里没有墙”时还是心里一突,我其实真的没有这样想过,我竟然被电影铺垫的定式思维拉着走了,而日常生活中我看到那些习性或生理和“正常”不同的人时,会不会也是这样用自认为对他们好的方式对待他们?

仔细想来,从第一部大小鱼鳍的尼莫,健忘的多莉到这里的汉克,贝利,命运和那只傻海豹傻鸟都代表着不完美的残障人士吧。

第一部时这个主题并没有第二部这么明显,当然,以我那时的年纪也不可能有所理解。

这也是我后来看到各种影评才慢慢回味过来的东西。

说回上面的环保这个我在看的时候就能马上感应到的主题,有两幕印象挺深刻的,一开始多莉带着马林尼莫逃出大乌贼的追杀遇到海洋馆的参观游船那里和后面多莉自己被冲出来掉回海域的地方应该是统一地方没错。

而我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开始那块区域虽然有些浑浊但依然还算深蓝光亮但后期却变得更加黑暗污浊了,多莉惶然无措地乱游一窜那段我想没人看得开心轻松,可能还会让某些有深海恐惧症的人抓狂。

<图片3>我看着多莉不停地健忘和聒噪鲁莽时不时会出现厌烦和尴尬的情绪,也许是因为我将之代入了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会尽可能减少出丑和尴尬不是吗,我自己也总是尴尬于自己总是会尴尬(摊手)而多莉的健忘让她处于一直不停道歉求助询问的处境,但也是因为健忘,她身上的尴尬和自卑基本不会存在太久。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所以要马上抓住就是她,而“如果是多莉会怎么做”也变成了 Finding Dory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总之这是一部初看很幼稚童趣实际充满现实寓意的电影,只要看完后仔细回味一下。

影厅里很多小孩子,但我注意到孩子们全程笑的还没有成年人多,他们或许看不懂吧?

还是现在的孩子已经对这样的故事没有兴趣了....默默忧伤,后面那一幕慢镜头充满着戏剧性的荒谬戏剧感但貌似很多人get不到,我当时都要笑死了。

<图片2>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缺点,实际上缺点还不少,多莉回忆的闪现太多导致多线剧情的感情酝酿不起来,看到放射状的贝壳时我确实感动了,却并不深刻,我觉得原本这是可以让我感动到哭的地方。

且后期说教意味浓了些,结局....不是非常满意。

但整体我可以很高心地说,13年后,我没有失望。

--------言情少女心分割线------卧槽汉克和多莉简直cp感爆棚啊!!!!

“你忘记我只要两秒或者三秒,而我忘记你却很难。

”那里我的脑洞就停不下来了,尽管我非常努力地想纠正自己这只是忘年交!!

但_(:з」∠)_cp感还是越来越强了啊啊啊!!

后来一查发现汉克cv是摩登家庭的Jay老爷子啊!!

我的脑补更近停不下来了。。。。。。

<图片1>

 7 ) 多莉还是很可爱

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可爱却记性很差的蓝藻小鱼多莉和她的亲朋好友们重新聚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学习如何去爱,去维护家庭价值的故事。

在小丑鱼尼莫和他的父亲马林的帮助下,她从澳大利亚大堡礁来到了美国加州海岸,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开启了一趟奇妙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影片第一部结束后一年,总失忆的蓝唐王鱼多莉(Dory)跟小丑鱼父子成了邻居,生活上互相关照,相处融洽。

有一天她随尼莫(Nemo)去上学,路上遇到了举家迁徙的蝠魟,勾起了她对家的向往。

患上思乡病却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多莉决定去寻找自己的父母。

在小丑鱼尼莫和他的父亲马林(Marlin)的帮助下,她从澳大利亚大堡礁来到了美国加州海岸,却意外被海洋生物研究所捉走了。

在那里,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有章鱼、海狮、白鲸[拍得感人,甜蜜和温柔,但它却同时非常非常的好笑,笑点密集,令人目不转睛。

《海底总动员2》可以被归类为优秀的续集作品。

 8 ) 《海底总动员2》: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十三年前,我刚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海底总动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是一部超级商业大片。

目睹前所未有的海底世界的多彩与绚烂,让当年的我惊叹不已,一位父亲一路在各种伙伴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儿子,一段奇妙的海底寻子旅程,虽然历程天马行空,但是,年少不经事的我虽很感动,我却并未能很深地理解影片,可是我隐隐觉得它在某些角度映照着现实生活的伟大与深刻,我曾经多次想要明确这种映照意味着什么,但是一直也因为时候未到而无缘开解。

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答案。

我也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生命开示。

两代人才能共同完成同一部影片的意义 十三年前《海底总动员》是小丑鱼马林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寻自己的儿子尼莫,其中最主要的小伙伴就是短暂失忆症蓝唐王鱼多莉,而《海底总动员2》里,马林和尼莫和一帮海底生物帮助健忘的多莉寻找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家。

如今我已经38岁,也有了自己的小尼莫。

在《海底总动员2》上映之前,我们有幸先睹为快。

他和她坐在我身边,三个人的电影厅,灯一黑,泪水便在眼中升起溢出。

那种恍若隔世的久违与十三年漫长时间沉淀的回归,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那一刻,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到最后,我的嘴角也随字幕升起,释然地笑了。

像北京的这样一座巨大的城市,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有着无数平凡的家庭。

我们的父亲即使就像马林一样胆小怕事,或许我们的父母也会像珍妮和查理默默无闻,我们的孩子平凡普通,甚至会有像尼莫这样两只鱼鳍还大小不一,像章鱼汉克天生少了一只触腕,像白鲸贝利自以为失去了回声定位能力,像多莉患有短暂失忆症,像运儿是个天生的近视眼……不胜枚举的不完美的孩子,然而就在失去对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寻找对方,哪怕要穿越整个太平洋。

因为在我们彼此的眼中,对方再平凡,甚至还有缺陷,也是彼此心中唯一的挚爱。

所以,只有两代人坐在一起,才能共同去理解一部电影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彼此理解对方,即使你有时候并不可爱,甚至还很讨厌,但是,无论如何,你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即使,最平凡的家庭,也一定蕴含着世界上最义无反顾的爱,也体验着世界上最宝贵的却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爱。

这或许也是我们所在的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小丑鱼马林的眼中,多莉是那个帮助他的人,他或许一直在想,你曾帮我寻找儿子,如今我帮你找回家人,这便是《海底总动员》的全部故事,一个无条件给予对方帮助的故事。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世界里有上一分钟的打打闹闹,又有下一分钟的一团和气。

如今的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计算帮助他人性价比的成年人的?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这部电影,看看身边的儿子,我才明白,多莉的健忘其实是孩子世界里最真实的写照之一,在他们的世界里,从来不会记住谁曾经伤害过谁,他们也会在小伙伴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条件地给予对方帮助。

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和忘却曾经的伤害和仇恨,可能是所谓儿童天真世界里最好的品质。

而,我已经失去了它。

我虽不天真地奢望整个成人世界里的每个人始终能保持这种品质,但是我至少希望我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与天真的力量。

让童年最美好的品质伴随一生,永远保持无条件给予他人帮助的纯真,这也是拥抱快乐的内在力量。

十三年前,历经艰险,只为带你回家;十三年后,再次跨越海洋,一起帮你寻找回家的路。

孩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无论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因为平常的工作加班很多,所以家变得就像旅馆。

包括我离开故乡只身一人到北京打拼,故乡和家之于我们这样漂泊在都市的人来讲,既熟悉又陌生。

陌生的就是,如果不提起它,我也甚至可以经常忘记我曾经时刻拥有着它。

熟悉的是因为,我们不管在哪里都会记住它的模样。

然而我们在外漂泊的某些片刻,内心的记忆与情绪就像在翻滚在暗流中的多莉一样,就在那一瞬,归家的欲望与乡愁瞬间充满了内心,就像你窝在沙发里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展现的那些关于年幼的记忆的味道,那些母亲为你做的食物的味道的那一瞬,你会义无反顾地想要打个飞的回家。

我们都是已经习惯迷失在浩瀚如海都市里的那一条小鱼,我们对拥有的一切习以为常,我们在巨大的洪流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卑微又无助,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和我们一样孤独又可爱的同类,我们也又有了迷途的下一代…… 但是,我相信,无论我们迷失多久,我们走到哪里,而且,无论你有多平凡,也一定有人等你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你一定会发现,那条条贝壳铺就的小路。

是的,无论我们有多健忘,我们都一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

而且,只要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孩子,我不知道等待你的来路,你会怎么走过,我也希望你能像海底的鱼儿一样始终保持着那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始终用你的方式记住回家的路,你拥有朋友和家,你便拥有了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真谛。

父亲,我不知在你眼中,是不是已经是迷失的孩子,但我,我永远相信我是你心中唯一的挚爱。

不管分离多久,不管我有多平凡,你都依然翘首以盼,等我回家。

是的,虽然人生如此荒诞与残酷,但我相信我一直拥有平凡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切。

谢谢你,小台灯——皮克斯,永远带给我们感动一代人的经典故事。

又是何等幸运,我的事业就是把这份蕴含着真善美的故事幻化成书籍传递给中国的千万小读者,这份美好的阅读必将润物无声地滋润着他们的小心灵。

每个被爱着的孩子,你们的运气都不会差!

 9 ) 非常好看的动画片

真好看啊,作为一个动画片,题材不是打败一个什么大boss,或者英雄和美女的爱情故事,或者制造一个什么危机然后去化解,而是去探索去发现一些什么东西,就比较有新奇感,内容没那么好预测,感觉和他们进行一场旅行。

旅行通常可以拍得有趣好看一点,比如海绵宝宝的电影,然后靴猫12也是旅行和探索就没那么好看,1还稍微强一点,但是旅途到后面比较平淡,而是搞些阴谋和打boss的情节,我感觉靴猫中打boss的桥段都真是又臭又长,直想跳过,2里面塞了太多主要角色,本来设计的还可以的旅途,被过多的人物信息给冲淡了,导致过程不痛不痒。

另外值得一夸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海洋景色非常美丽,各种水里视觉效果的变换恰到好处,美轮美奂。

配音也不错。

出现的几个角色我也都很喜欢,比如史上最强的眼镜,多莉的管友-可爱的平头鲨(多莉会说鲨语的包袱竟然也被接上了),还有那只怪鸟,七爪鱼也还不错,因为戏多一点,所以反而不会特别突出他的某个特点,变色挺厉害。

然后我看这个电影还蛮感动的。

忘了说,小多莉真是特别可爱。

然后它回忆父母呀,父母给她铺了好几年的贝壳路,都让人动容。

我就喜欢多莉这样的性格,疯疯的,亲切的,直白的,不用说善良和包容的。

(4.5星)

 10 ) 他们总是讲没人讲过的故事

“寻找多莉”的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寻找尼莫”相隔一年,而两部动画在我们的人生里间隔了十三年。

十三年后,我看完这部电影内心的激动却远远超过了那年。

故事是普通人物寻找“自己所来自的地方”的经历,很早以前走失的多莉因为短时记忆缺陷,都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在寻找什么。

看见迁徙的鳐鱼让她重新建立起关于家的记忆,于是顺着洋流去加州寻找父母和家乡。

让我激动的大多是电影描绘的海洋场景,对很多物种的景象的描绘已经有了纪录片一般的美感。

<图片1>影片开头,鳐鱼群迁徙的场景美丽到窒息,电影仰拍的视角,一方面符合蝠鲼在海洋浅表面迁徙的特性,更是让鱼群的体态显得如同飞行一般从容。

我极其爱看鳐鱼,当它们从面前游过,游向更远的高处时,永远让我联想到飞行。

而由于它们扁平的身体,看起来倒不像是飞鸟,而是飞毯,是童话故事里的场景。

而影片中,是迁徙季节成千上万的鳐鱼,它们宽大的侧鳍起起落落,动作冷静得像是终点就在眼前,又汹涌到像是能够掀起直达深处的漩涡。

那时我们和多莉一样,仰头看见这些古老的优美的物种在海洋中排成宏伟阵列,涌动的暗流撞击心脏,是“回家!

回家!

”的节奏。

怕是谁都希望赶紧去寻找自己出生的地方,管他那些绕成八字的洋流,和随时能生吞了你的大鲨鱼。

<图片2>从海面射向海水深处的天光,一直是我着迷的东西。

小时候的绘画课堂上,我描绘的海洋深处永远是一副“要有光”的调子,会用黄色画出一道一道的光柱,于是老师都看出我的偏好。

这部电影中充满了这种有光的画面,片头成群的鳐鱼游过,灰白的鱼群并没有挡住水面射下来的光线,光线穿透了海水打在鳐鱼身上,好像要照亮它们回家的路。

而在那个海底悬崖,也可以看见远方的一缕缕光线,在那里尼莫赌气出走,马林踏上寻子的旅途,多莉想起父母,不顾一切地冲向远方…… 所以,马林在那里抱怨,为什么每次在这里,都有人想要走。

是啊,为什么想要走呢?

大概是远处有光,而我只看见光吧。

多莉在水中迷路的时候,周围水草的触手在水里漂来荡去,看起来哪个方向都是一模一样。

只有上方透下来阳光,像星星一样辐散到水草的缝隙里。

大概就是有光,才让这里显得不那么像是个被遗弃的地方。

下一分钟才可以让多莉找到回家的路吧。

<图片3>还有一束光,来自于皮克斯那盏扭头看向观众的小台灯。

皮克斯的动画总与不少学生时的记忆有关。

印象最深在初中的时候,班里的一小撮同学每天午休的时候总会凑到讲台上的电脑周围,就这样一天一小段地看完了《机器人总动员》,看见呆萌的消毒机器人Mo时,大家一起笑出声,后来Eva握着Wall·E的手,我们也她一样紧张地希望他醒过来。

后来在大学,有人拿这部电影向来演讲的表演专家Ed Hooks提问,他说我们会被感动,因为这些和人不一样的东西表达了人性。

皮克斯的动画一向给人惊喜,他们讲的都是些没有人讲过的故事。

皮克斯所做的又似乎只是给一些非人的事物安排人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看起来就充满了灵气和想象。

或许普通人的小故事,愿意讲的人反倒少了。

大家偏爱曲折离奇,宏大悲壮的故事,但其实经历的恰恰就是皮克斯动画里的这些,告别,寻找,成长,友谊。

于是内心最接近孩子的一群人才讲这些故事。

细细想来,皮克斯的电影主题不就是孩童常有的幻想吗——总想着自己睡着的时候,玩具会醒过来自己玩耍;需要确认一下床下面是不是有怪物会在夜里出没;而鱼缸里的鱼,似乎也总是在看着自己呢。

那时总觉得身边什么都该会说话,只是自己听不到罢了。

玩具,动物,怪兽,汽车,机器,情绪,皮克斯真的让他们都说了话,而看的人却已经开始不在乎这些东西。

动画片提醒人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在乎。

其实你可以看一看角落里的旧玩具,也不必害怕夜晚出现的独眼怪兽;其实小丑鱼更想住在海里,但天才的小老鼠愿意做你的助手;其实机器比人类懂爱,其实快乐不是万能的,而悲伤没有什么不可以。

如果你们接受我这个荒诞的比喻,那么现在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像是记忆受损的多莉,一边长大一边不断在忘记,忘了童年的玩伴,忘了回家的路,后来连自己要找什么也忘了。

然后,他们把“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放在嘴边,说给自己听,好让自己相信。

而皮克斯这次说,其实永远有回去的路,其实你还记得的。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短评

“你忘记我只要两秒或者三秒,而我忘记你却很难。”

9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低幼向,线索单一,纯适合5岁前小孩看

13分钟前
  • Bingshu
  • 较差

今天的Pixar好像那两只占着礁石的海豹,动画这个山头,确实需要新的创业公司来颠覆了。

15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整部作品乏善可陈,几次转折再也没有当年看toy story的那种紧张感。除了那一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没有留下一点印象。史上给皮克斯打的最低分。

19分钟前
  • 竹傲风
  • 较差

儿童片,建议各位爸比妈咪一定要带宝宝去看~

23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较差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28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说难看的人。。。你们到底还记得以前那部的内容么嗯哼~

30分钟前
  • UglY_MoNey
  • 推荐

作为续作很不错,非常完美的解释了多莉为什么认字,又为什么懂得鲸鱼语。只不过作为一个家庭亲情剧,怎么配音和画面总有一种诡异的气氛呢。

35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父母不在,游而无方。刚去儿童福利院探望,多莉就像那里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喜欢扑到大人怀里索取温暖。冒险历程环环相扣爆笑不已,贝壳之路层层铺就温暖人心,放生入海黑色幽默般浪漫。健忘近视孤僻自我怀疑,海洋动物被赋予人类的缺憾,鱼儿离不开水也不会飞,都曾是不完美的小孩,请长成勇敢的大人。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8.0/10 分。。。最后的贝壳路,居然把我感动了。。。让我想起了黄丝巾的故事。。。

40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也算含有共鸣 故事性偏弱

45分钟前
  • 游坦
  • 还行

Finding Nemo是小时候最爱的Disney,和妈妈一起挤在只有三排的破旧小影厅,感动、悲伤、惊喜一样不少。可这么多年后,当我带着妹妹在十几排的精装大影院里,那些感觉好像跟着岁月消失殆尽。放射状从家这个原点辐射出的一排排贝壳,是亲情的浓厚,是希望的香醇,我只爱这个点。

4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虽然没有疯狂动物城那么出彩,但是真的很搞笑,而且不恶俗,有些人给烂片打高分说情怀,这个水准之上的作品却因为情怀被打一星,也是醉。

49分钟前
  • 我不认识刘欣
  • 推荐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54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萌点很多,剧情decent,dory这个角色-整部电影看的时候心中憋了一团怒火-现实是real life像dory那样incompetent的人是没有神话的,但是!还是哎呀看哭了。最后,中译竟然没有用总动员了,难过 :(

59分钟前
  • saya洗洗睡吧
  • 推荐

太迪士尼,太主流价值,也失了第一部的细节趣味和情节流畅。

1小时前
  • 踢迩达
  • 还行

像我这样跟人说话别人一遍记不住我就会崩溃的人看这个真的好捉急好捉急好捉急!!!!!!

1小时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较差

想不起来什么时候看的了

1小时前
  • KA
  • 还行

又臭又长的一个故事,简直糟透了。:(

1小时前
  • Sigmund Fraud
  • 较差

看到徐帆张国立马上选择国配版,徐帆的声音太有魅力了,但还是更适合配年轻妈妈;张国立除了小孩子所有角色全都信手拈来。不过听到黄健翔和更稚嫩的声音管徐帆叫孩子还是很跳戏。多莉从梦中醒来,却发现妈妈在哭。“我们的多莉以后该怎么办啊?……” “别哭,别哭了,妈妈……紫色贝壳?妈妈喜欢紫贝壳!”她为了不让妈妈伤心,努力朝紫色贝壳游去……这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她可能会忘记许多事情,但她从没忘记爱你。无论我们多大,我们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多莉开朗直率的性格是可以感染别人的,让别人可以发现身边的美好。幼年多莉实在是太可爱了!有趣又美丽的片尾动画后还有不容错过的彩蛋。要是没有动画,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生活。

1小时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