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孤独摇滚(上)

劇場総集編ぼっち・ざ・ろっく! Re:,剧场总集篇 『孤独摇滚!』 Re:,劇場総集編 ぼっち・ざ・ろっく!前編,Theater Compilation Bocchi the Rock! Re:

主演:青山吉能,铃代纱弓,水野朔,长谷川育美,内田真礼,小岩井小鸟,间岛淳司,末柄里惠,和多田美咲,千本木彩花,矢野妃菜喜,宫本侑芽,市之濑加那,岛袋美由利,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4

《孤独摇滚(上)》剧照

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2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3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4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5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6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3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4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5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6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7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8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19孤独摇滚(上) 剧照 NO.20

《孤独摇滚(上)》剧情介绍

孤独摇滚(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后藤独是一个极度内向阴沉的女生,因向往乐团活动而开始练习吉他。某天,后藤独在路上被鼓手伊地知虹夏邀请去自己组织的女高中生乐队补缺,于是初相识的后藤、伊地知和山田正式以“纽带乐队”之名开始活动。其后,阳光女生喜多也加入团队,个性鲜明的四个女孩各司其职,乐队准备步入正轨。被大家推举为乐队的原创作品作词的后藤独,渐渐发现难以调和词作中的“乐队风格”与个人风格,为此苦恼不已。经过一番自我探索与朋友的鼓励,原创曲目终于创作完成,后藤独也在意外结识的广井菊里的帮助下再度实现突破,初出茅庐的“纽带乐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没想到演出当日受到台风的影响,直到开场前也只有零散的几位观众到场。在这样沉重的氛围下,纽带乐队开始了他们第一场演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散华礼弥阿南是小情人!?终极一班2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女力报到-爱的故事女囚犯第三季异界招魂夏天的风性徒无限接近另一半的我和你另类圣诞节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纳妾记第二季夏日无主之城再见美丽小姐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王室教师海涅孕中惊魂贝拉的秘密绝望主妇第六季青年维兰德第二季飘扬的红领巾圆梦怪侠一枝梅斗地主绝命制裁X木乃伊与黄金甲虫2四十才开始

《孤独摇滚(上)》长篇影评

 1 ) 2D乐队动画的一座丰碑

tv版已经上映很久了,剧情已经有太多I人共鸣的回响在了,我倒是想夸夸别的。

深夜动画番剧的市场这二十年其实成长并不很多,至少是远远望不见隔壁游戏行业的尾灯的,于是成本成了动画制作的重要边界约束,手绘原画是首当其冲的降本增效领域,减少原画张数,在可动范围上投机取巧,造成了越来越多作画崩坏和上色错误的名场面,京阿尼在《全金校园篇》那手绘60帧如飘柔般丝滑的转身甩发画面似乎已成绝唱。

另一方面作为最有力竞争者的3D技术,在呈现效果上却日益精进。

从建模辅助、真人动捕到3渲2,各类技术手段蓬勃发展。

而乐队动画这个题材,恰恰是3D技术最适合的领域之一,毕竟3D在舞台场景上表现力远超2D手绘。

20年前凉宫的《GOD Knows》上真人动捕的惊鸿一瞥是这场浪潮的最佳开幕,LL和BandG两大企划都热衷于拥抱3D,京吹的3D乐器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直到最近几年GBC、mygo、“神人tv”已经彻底用完全的3d动画来制作少女乐队番,似乎这就是乐队动画的标准答案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芳文社给了我们展现了另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这家擅长拍各种题材下美少女贴贴的制作公司其实抛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少女乐队番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Live么,当然没错是Live(不,是女同,划掉)。

毕竟Live实际上往往是番剧最终情感高潮的爆点。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几首让人能够循环的好歌只是乐队番能够立住的基础,而远非全部(想起了神人tv的我心在流血)。

充分铺垫的日常,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和成长,才是少女乐队动画的真正灵魂。

那么当选择来到了用于表现夸张的人物形象、故事进展和情绪起伏,2D动画的表现力转而完胜3D。

《孤独摇滚》中,吃草的山田凉、不断幻化为各种生物的波奇酱、随着人物情绪变化百变的画风,时而夸张,时而写实,这些名场面无不是2D动画大显身手的舞台,监督和原画师用不受常识拘束的自由多变的想象力,为人物情绪的表达增添了无穷的张力,穿越画面直入人心。

当然芳文社也不是个拒绝新技术的古化石藏家,舞台动作特别是live的高潮段,比如波奇的华彩和飞猫式的穿越镜头,都有很明显的3d辅助或者3d渲染的痕迹。

但在情节推进的非舞台部分,真的是一场极其出色的2d动画大餐。

毫不夸张的说,在3d乐队动画占据上风的今天,芳文社和斋藤圭一郎带给我们的《孤独摇滚》,真的堪称一部标志性的动画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对于动画最重要的东西绝非仅仅是动作和光影,而更是真挚的情感传递和无尽的想象力。

P.S.:聊起这个就再说点跑题的,3d与2d哪个更好的争论其实再另一个领域——R本中更早就得到了更深入的讨论。

3d制作的低成本高质量稳定量产输出,加上现在又有了aigc这个辅助利器,已经在r本生产端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但2d的r本却并未随之式微,不管是实体消费端的销量,还是e站的平均评分,2d本反倒是更胜一筹。

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只有2d手绘更能轻松展现不可能的角度和夸张的人体。

二则更加重要,2d相对于3d在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非重要信息的剪枝,光影、物理引擎互动效果当然是3d擅长的,但并不是r本需要的。

恰恰相反的是,画师精选并突出的重要信息反而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

 2 ) 雨中摇滚,拨云见日

在后藤独身上看到了曾经完整的自己,却少了一份对梦想的热爱与坚持。

小学时候也是,虽然班里同学不少,但真正能交往的朋友却几乎没有,或许也是直到现在很多事情都喜欢一个人的原因之一,却又在孤独时刻渴望着和人交流…曾经也是那个面对陌生人说不出话的小孩,虽然现在也要进行一番心理斗争后才能说出口…害怕他人的目光、差评,到现在也依然会遇到,但正如后藤独在第一次街头表演所领悟的,那些并不是我的敌人,是自己虚构脑补出来的,那些胡思乱想的心里话,也不过是虚幻世界的一抹灰。

我们从来不缺少勇气,但也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我们从来不需要别人的看法来影响自己,所以坚定的自我信念比真金还宝贵。

或许一个个bad mood冒出来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后藤独一样,找个地方开始躺倒哭泣胡思乱想,但没关系,台风天也阻挡不了自己的价值在台上闪耀,总有天晴的时候,而孤独,至少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吧!

孤独摇滚(上) (2024)8.22024 / 日本 / 动画 音乐 / 斋藤圭一郎 / 青山吉能 铃代纱弓

 3 ) 平日没空追,院线必定冲!

- 平日没空追,院线必定冲!

吐槽太密集了,以至于一开始我都有些嫌聒噪。

后面反应过来,小独的碎碎念其实也是我的日常心声,只不过这种“诡异”的心理活动被电影具象化了,同时我也比较讨厌“社恐”的自己,观影如镜,很搞笑,也略变扭。

电影实在太美好了。

最近连着写了两晚关于“人性本恶”的文章,再突然来感受这种天真烂漫,人多少有些不自在,如果我有一个10岁左右的女儿,带着她一起来观影的话,应该会再投入不少。

最后Live第二首歌,小独的solo救场,眼角有泪划过,关键时刻违背本性释放本心的“英雄主义”是我百看不厌的夜空星辰,也是我对于人类所抱有的最后一丝幻想。

最喜欢的角色当然是“凉”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喜欢~“社恐”也能成为“英雄”的,但不要过度消费社恐与强立标签牌坊。

一个优秀的人,台前幕后总有一面是在践行着异于常人的努力,而我遇见的绝大多数“呆萌”,只是掩盖懒惰与穷酸的托辞。

 4 ) 完全粉丝向的总集篇

作为电影的话我觉得只值三星,但是本来就没抱太高的期望,所以还是综合一下给了四星,觉得评分7.5左右比较合适。

删改太严重了!

整个第七集居然全部删掉了,那可都是精华啊!

拍照那部分也是,删得都不连贯了。

玩女人那段也没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前面的删除,导致电影全片没有直接介绍星歌和虹夏的关系,直到中后段才由角色之口说出两人关系,没有看过番的观众也不能直接依靠两个人发色相同就判断她们的关系吧。

删除大量片段后,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段蒙太奇。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理解制作组做了很好听的原创歌想放出来的心,但是蒙太奇片段没有重新作画,人物一直在说话但是没有声音,就很奇怪,如果不是看过原作一些片段会有点不好理解。

整部影片的节奏也很奇怪,太快了,像是开了1.25倍速,这可能就是番剧和电影的区别吧。

上半部分浓缩了一到八集,明白是想断在“波奇酱的摇滚”(孤独摇滚)那里,但是还是太赶了。

总结,是完完全全的粉丝向电影,非粉不建议观看,会感觉云里雾里。

因为我是基本上不看番剧总集篇的,所以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总集篇都有这些弊端。

但是下我还是会去看的,可能我这种粉丝就是甘于被割韭菜吧。

话说第二季给我好好做就行!

 5 ) 我被超级搞笑的社恐女主完全圈粉了

2024日本动画片《孤独摇滚(上)》,又称为《孤独摇滚 剧场总集篇》,豆瓣评分8.2,IMDb评分7.6,于2025年4月25日引进国内上映。

日本动画片取材真是广泛,以前国内引进过各种体育项目的日本动画片,今年又开始引进音乐题材日本动画片,除了本片以外还要引进爵士乐题材的日本动画片《蓝色巨星》。

我对《孤独摇滚》这个日漫IP不熟,本片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这个IP。

日本的青春动画片都很有水准,学生时代的动画片很有代表性,情感细腻,青春气息浓郁,很能勾起青春的回忆。

本片作为音乐动画片,音乐元素倒没如何打动我,社恐女主把我笑喷了,我头一回看社恐电影,通过夸大社恐、演绎社恐内心活动来制造笑点,非常新颖,我从头笑到尾,掩盖了影片的音乐元素带给我的感受。

社恐搞笑让我再次佩服日本动漫的取材广泛。

全世界只有日本钟情于2D动画片,全世界也只有日本的2D动画片最为发达,产业发达,作品繁多,从业者众多,正因如此才会倒逼出创作者深入发掘题材。

日本动漫的取材广泛远超好莱坞和任何国家的动漫产业。

这个剧场版分为上下两部,国内于4月5月先后引进。

之前的国内引进预告海报是“(上)(下)”,我还以为国内引进版要上下两部合二为一呢。

剧场版没有观影门槛,从头讲起,讲述了乐队成员相识的过程,讲述了“孤独摇滚”乐队的由来,对路人观众很友好,像我这样的IP门外汉可以轻松入坑。

 6 ) 拔剑四顾的青春

番剧未看,剧场先行。

在一部院线时长90min 的影片中,刻板的人物性格井喷式溢出、模式化的热血剧情行云流水般倍速推进,它像整部番剧的解说打样,剧场版观后已经让我失去回看原剧的动力。

孤僻与社交隔离并不是种怪异的性格,我时常因它感到舒适甚至是以此为区分自己与群体不同的固执傲慢佐证,尽管也会在观察到人群中行动自如自洽的个体而心生艳羡。

后藤独的机遇与困境、行动与西西弗斯在剧场版中的展现被精确计算到了每一个幕起幕落,同时却也失去了让观众顾影自怜的能量,我无法在已知精美结局的进化论中感受人与生命命题间互动的张力。

唯有那句「知晓自己的敌人在何处」依旧醍醐灌顶,这是青春乃至人生中都重要无疑的预言,因为误判而对着风车拔剑四顾的茫然已消耗人太多岁月,若我人生中有教诲如此,能否幡然醒悟得早一些?

还是任何经验都只能从真实的历险中以血泪换得,无从得知。

 7 ) 最好的孤独摇滚

从看到孤独摇滚的名字就隐隐觉得自己一定会去看,就像当初得知苏打绿演唱会的消息一样。

上周六打算连看两场孤独摇滚,当时看到简介很感兴趣,孤独阴沉,这多么像我;乐队,多么默契的团体。

我第一次看到乐队是在思南街角之声,一个吉他手望着另一个人笑得多么灿烂,当时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我很渴望自己也有那样的瞬间。

我想这是对于灵魂朋友的渴望,一个眼神便能传达所有想表达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想慢下来,让自己提升一点敲字的准确率,说提升一点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开始让自己错误率降为零了。

我的眼皮现在有点刺,感觉是因为一直在电影院又哭又笑,眼珠(写的时候想的是眼里的泪珠,写成眼珠,现在看真是哭笑不得)一颗一颗往下掉,眼皮肿了。

想到这里我看了一眼镜子,又把自己的样子拍下来,眼皮真的好肿好厚,笑起来也是一种没精神的样子;但是如果细看我的眼神,我现在神采奕奕,只是眼皮有点肿,脸有点红。

不管是苏打绿演唱会,又或是《孤独摇滚》,我内心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话的时候,就好像开启了某种神力。

我明明没有买上演唱会的门票,苏打绿却阴差阳错又一次遇到台风,于是我借由台风买到了门票。

我明明在周六加班,大光明影院居然一连放了这么多天上下场连续的电影,以至于我今天临时起意还可以去看。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这样刚刚好,好像有一种天意在里头。

或者,更加明白地解释这件事情,其实是真正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得到,所有看似天意的安排,都是内心强烈渴望驱动的结果;其他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如此顺利进行,是因为没有那么渴望,也没有那么关注,于是在记忆中过掉了,存在但不在场。

第一次看包场电影,偌大的影厅只有我自己,消防宣传片陡然出现时,我忽然被一种恐惧攫住了,突然出现的画面让我慌张,刺耳的蜂鸣声让我非常难受,好像整个大脑都在共振。

除此以外,整个宣传片的声音也太大了,而且声音分布不均匀,在几片音响里跳来跳去,嗡嗡嗡震得我耳朵要裂开。

在那么短短的宣传片播放时间,我忽然开始想象自己一会儿将一个人坐在漆黑的影厅,然后我会因为受不了一个人在黑处而狂奔出去,我想;我可能有黑暗恐惧症,或者幽闭恐惧症,我想。

但我终究留在了椅子上,我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而在影厅灯光暗下来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出现任何预想过的不好的感觉。

相反,我看到小孤独这个字幕就开始喜欢了。

看的时候我开始有一种很想把这个电影记录下来的欲望,我想这是因为我已经确定自己会非常喜欢这个片,我想要分享快乐。

但在miss了孤独摇滚的画面之后,我开始冷静下来,专心享受电影。

看到小孤独的那些内心独白和实际表现出来的样子——内心独白如此丰富,表现出来却仅仅只有面部表情,还常常社恐和失去意识——我总是忽然就流泪,有时呜咽,低低地发出一些悦耳的呜呜声,有时忽然大笑,还有时边笑边哭、边哭边笑,笑着就开始哭。

我笑得想哭,我总是听一个朋友说类似的话,却不理解,今天真正体会到了。

我非常庆幸这是我包场的孤独摇滚,我才得以如此自由地表达情绪。

这不但是《孤独摇滚》,这也是我的孤独摇滚。

我会想起我走进影院取了一张票后,检票员说——“孤独摇滚可以入场咯”,我知道那句话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他撕票根的时候很仔细。

第一场结束之后,清洁阿姨走进来,我们对视了一眼,她默默走了。

结束第二场之后我溜进另一个厅,看到一个大爷穿着汗褂子,一边摇着扇子,悠然自得地坐在那里看电影。

影院好热,我也穿着背心,还脱了鞋,舒服地蜷在椅子上。

好有趣,原来还有跟我一样的人。

看到小孤独对于周围人的观察,总是不停地道歉,不愿意给人增加麻烦,难以拒绝别人,好像看到了自己。

曾经和现在的样子。

看到她时时刻刻都在思考,不讲话,却有大段的内心独白,好像能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相处的样子,也忽然能理解为什么自己朋友很少。

窗边飘来清凉的晚风,我的眼皮还是刺,眼睛还是痛,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8 ) 可以

高考完的暑假重新捡回了六年没弹的钢琴,一开始连五线谱都忘记怎么认了,总是需要先把每个音都标出唱名才能开始练。

就这样练了一暑假,我慢慢有点找回了之前的感觉,刚入学就去学校的艺术团面试,但当场被学长指出了缺点,并在之后得知了落选的消息。

还是会很遗憾,六年时间真的会让人遗忘许多东西,当身边的朋友对我会弹钢琴表示钦慕时,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的水平已经配不上大家的青睐了。

 9 ) 摇滚不孤独

看《孤独摇滚》流泪了。

四个女孩怀着不同的梦想却同样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一起,从此有了纽带乐队。

内向、社恐、自卑的小波奇,从一开始只敢默默在网络上传自己的弹奏视频,到第一次登上live的舞台;从只敢在舞台上闭着眼睛演奏,到完全享受舞台。

这样的成长是令人惊喜感动的,只有无数背后的默默付出和黑暗中的摸索碰撞,才能有那一段精彩的solo。

这也是为什么波奇坚持让喜多留下来加入乐队的原因,她表面上什么也没有说,但努力过的痕迹不会消失。

喜多同学的指尖,可以摸到厚厚的茧,那是经常练习吉他的人才会有的。

在某个瞬间进入了影片的语境,开始自怜,那种对舞台自卑又向往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

印象中第一次正式的舞台,是高中的英文歌比赛,小孙说始终忘不掉我紧张地两只手死死捏着话筒的样子,那时候唱的歌也是这辈子不敢再听第二次。

高考完的暑假重新捡回了六年没弹的钢琴,一开始连五线谱都忘记怎么认了,总是需要先把每个音都标出唱名才能开始练。

就这样练了一暑假,我慢慢有点找回了之前的感觉,刚入学就去学校的艺术团面试,但当场被学长指出了缺点,并在之后得知了落选的消息。

还是会很遗憾,六年时间真的会让人遗忘许多东西,当身边的朋友对我会弹钢琴表示钦慕时,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的水平已经配不上大家的青睐了。

从那之后我不敢在公共的空间弹琴,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风之诗二楼的小房间,泡上一下午或一晚上。

有时弹到尽兴时就直接唱出声来,虽然杂乱无章,却是让我快乐的旋律。

那时并没有提升演奏水平这样的追求,挑选的都是一些影视剧的op或ed,“喜欢”是坚持我这么做的最大原因。

但是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一个人呆在琴房自娱自乐了,我真的很渴望和大家共同演绎一个舞台的那份羁绊。

于是大一下我鼓起勇气联系了部长,希望再争取一次面试的机会。

很幸运部长接纳了我。

虽然晚了一学期加入,但大家都很友善,也很照顾我。

一起四手联弹的小伙伴把曲目的选择权交给我,并把难的部分留给自己。

包括后来又加入了声乐部,姐姐们也总是根据我的音域把最适合我的part让出来,真的很感动,大家都好温柔,帮助我慢慢融入这个集体。

其实那段时间我总是一下课就溜去了琴房。

大大小小的作业任务堆积成山,我边焦虑边任性,把大把时光挥霍在那里。

虽然偷偷练习了好多遍,但是每次磨合因为我的问题而陷入瓶颈时,还是会很愧疚。

艺术团专场那天,一早来彩排却发现大家都在了。

一整个下午,社员们全神贯注地完成最后一次联练,最后一次调整灯光和走位。

直到傍晚,所有社员都在林杏琴做前期准备,工作人员们紧张地布置场地,帮忙化妆。

所有人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狂奔,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演出很顺利,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四手联弹舞台。

感觉自己还是不够勇敢,看到台下人群时平时的嚣张气焰被瞬间浇灭,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不过还好自己有了能够站上台的勇气,大方自然或者紧张害怕都没关系,这一年来的舞台经历还是带给我了成长。

我站在追光灯处,看到大家在舞台上专注的模样,也算是圆了我的梦。

台上的人演绎疯狂,台下的人尽情欢畅。

灯光与音乐,欢呼与人群,都很乘兴,都不枉此行。

这是一场最奇妙梦幻的旅行。

很感谢风华为我带来的这一切。

有了这第一次勇敢的突破,后来的四年里我不断尝试以各种不同身份,一次次回到我最喜欢的舞台。

该说自己好奇心重吧,什么都想试试。

虽然都是半吊子,但nbu真的给我很多空间。

从最早的社团小专场,到合唱比赛,新show,十佳海选,晚会的热场,话剧社大戏,我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舞台,林杏琴大会堂、锦绣小剧场、忻元甫、大草坪、云创路演棚,哪里都是回忆,“这间小小的礼堂,就是我们的武道馆。

”我珍惜每一次舞台,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每一张与我有关的节目单。

昨天和trace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文化馆演出,久违地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上次是什么时候呢?

虽然已经入社一个多学期,先前总觉得和大家有些疏离,昨天第一次真的感觉到被包容和接纳。

大家都好可爱,泪目。

这样的羁绊在哪里都不会有了吧。

我会记得演出前的反复磨合,演出时的不安与享受,记得台下观众们的笑容,朋友们的远程应援。

我知道,不完美的我,永远有你们的支持。

那就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努力发光吧,唱你喜欢的歌,弹你喜欢的曲子,虽然受众可能很少,但应该能深深感染到一部分的人吧。

再渺小的同频,都是爱啊。

 10 ) (有感而发非影评)在影院的天花板上,我看到东京的晨曦

如果给近五年来看过的乐队番排名,我大概会给出《孤独摇滚》>gbc>mygo>>>颂乐人偶的排名,原因就在于孤独摇滚实在是优秀到难以置信。

把体量缩小确实节奏有所改变,不过对新观众特别友好,也让我这样的铁粉高呼过瘾。

缩在这么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长,也让我有时间专注于剧情,能让我萌发更多的点子,这是好事。

孤独摇滚开分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大多数差评都是说既不“孤独”,也不“摇滚”——其实是相当不清不楚的评价,从来这二者就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义界限,就像摄影里面的“德味”,都是主观感受,你大可说孤独就是没朋友,也可以说就算有朋友,没有深刻直达心底的交流才叫孤独,你大可说摇滚是万青弦上的石家庄,当然你也可以说摇滚是小鬼两手捧着的空气吉他(当然这个我不认可,虽然他流派写的是什么朋克,实际上这逼比华晨宇都差远了),那咱大不了道不合不相为谋。

没有定义,完全是人自己想出来的,那我何必去跟你纠结你的评价,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摇滚,何必呢?

你说它是废萌也好,说你它是精神病也罢,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呢。

坐在影院的座位上我想了很多,然后实际落笔没写几个字出来。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脑子里翻江倒海,实际写起来又不知道写点什么。

我刚开始想标题,就像在写高中议论文,似乎整个影评都是要点题着来写,但是无所谓呀。

正如山田凉点出来的那一句,不独特还不如死掉好了。

人就是这样呀。

我躺在座椅上想了很多,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想到过去又想回现在,青春真好啊,青春容许你想你所想,做你所做,容许让你结识你意料之外的好友,容许你不随大流,不扯王八犊子,容许你写你想写的,做你想做的,容许你完成人生的转变,把身上的石头和尘土尽数搬开或者洗却,留下的是晨曦,是你想成为大家英雄的梦想,是你未来的前路。

文以载道,影视作品也是一样,它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让你在万千个夜晚,让你在怀揣着和一里一样的孤独感的时候,能让你明白生活是有盼头的,尽管它并不时刻如你所愿,但是起码我们都在改变。

想了很久想了很多,落下来一没逻辑,二没有创造性的想法,那么就这样吧。

想的很多东西都搁浅了,这应该是蘑菇帝国的歌词,佐藤也给结束乐队写曲了,挺温柔。

在影院的天花板上,我看到东京的晨曦。

《孤独摇滚(上)》短评

番花了一个半月才看完一半,确实对二次元的质感有些微不接受,12集内容同质化的也比较多,看番的进度就迟迟推进不完。正好看院线上映这部总集篇,既然是凝炼版,观感肯定会好很多,遂进入电影院。果然,不负期待。剧情都很熟悉的情况下依然看得还算投入,笑点也很密集,依然是忍俊不禁。剪辑真好,好多番中较次要的情节用歌曲混剪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故事背景交代得也简明扼要。没想到一个上部拍完了12集的番中的8集,最后到了我还不知道剧情的地方,观感是真的好,livehouse歌曲直接起一身鸡皮疙瘩,最后小孤独和虹夏的一段对话也提升了深度,人物刻画真不赖。期待下部,番就留着不看了,把最好的观感留给下部的电影院体验吧

8分钟前
  • Interstellar-A
  • 力荐

与其说是“要去做一部电影”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明显有和TV版区别开来的视角的意识,TV版是在过程中寻找目的,剧场版是知晓目的(组乐队的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回望过程,波奇和虹夏的两次私会作为线索贯穿全片。以及TV 版播出的时候自己带了太多理性去看,去影院看总集篇回顾这个片虽然还是能挑刺,但感觉整个人的防御都卸下来了,不仅可以接受梅原翔太冻鳗的混沌(大概去年《少主逃得快》就已经开始接受了),也感觉可以爱上每一个角色了。

12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去掉了一些过于冗长的小孤独“融化”戏份,整体节奏变快,但也有点太快了,成员之间那些互动简化了之后,那些打动我的爱与温暖也变薄了。

13分钟前
  • ruxi
  • 推荐

80/100 因为看了好几遍动画了,剧场版的剪辑一下子适应不了,总觉得故事没讲清楚,很多过剧情的地方竟然用新歌代替了。很好奇没看过动画的人是什么感受。但是在电影院重看一次吉他孤独蓝色星球还是很爽!很多细节听得更清楚了,没错我就是结束乐队的fan…

18分钟前
  • Bagel_J
  • 还行

这种几把片居然8分,看来2025年了非主流鬼火青年还是不少啊

23分钟前
  • 先穿袜子再穿鞋
  • 很差

看完后,我又跟孩子说了一遍,“外面和里面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外面都在保护个性,里面一直在扼杀个性”。其余,在画面语言和各种段子设计上,是内地综艺和文艺作品迈不过去的天花板,以及永远抄袭的对象。而这种片子能进入内地院线,显然是审查部门太土鳖,或者时机未到吧

25分钟前
  • 重光
  • 力荐

很日常很悬浮的宛如真空环境里发生的故事,拧巴的情绪倒也能引起不少共鸣,高潮段落处有一瞬间有Whiplash的同样高潮处的情绪表达。不过全片没有一个男性主要角色好评。

27分钟前
  • 再也不潜水了
  • 还行

这个动画片好幼稚啊,还不如看葫芦娃

29分钟前
  • 豆瓣v5
  • 很差

连起来后节奏中反而更能看出四格的基本结构,剩下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卖新歌剪的呗

33分钟前
  • lOoK At mE
  • 力荐

前半部分可能只有学生时期的我才会喜欢。从街头那段开始就暴燃

38分钟前
  • 硬派小甜心
  • 推荐

之前看番到一半弃了,想着靠总集篇看看后面剧情有没有惊喜,但无论对孤独还是摇滚这两个命题的探讨都浮于表面,表达得过于娱乐化了。

41分钟前
  • Arabesque
  • 还行

完全被二次元cliche填满的tv作,离当年的京都差几个层次。并不是否定二次元,而是二次元也得有文艺创作的意识才对,这小规模不动声色的剧作和弱势至极的文本,只能自己圈地自萌罢了,像同人二创的平均水平。毫无深入人物真实性情的野心,一种浅浮的二次元鸡汤病,社恐作为符号和meme式的表情包而非一种细腻的心理表达所呈现。那么整部作品就并非为了文艺创作,仅仅是为了制造一个二次元党害羞症候群的共同话语空间。既然如此假惺惺地写什么人物呢?一堆不经思考不经设置的陈词滥调往上抬。不如努力学当年的轻音吧,实际上连萌系代表轻音,最终站稳脚跟的恰恰是它对整个青春氛围的精准把握,而绝非停在符号游戏的涟漪上。Anyway,难看,幼稚,无意义。求求某些二次元们好好看有趣的艺术表达去吧,别看这种幼稚玩意儿了

44分钟前
  • Acchan
  • 较差

套路,音乐方面也完全不专业,萌妹子刷吉他总有人看的吧。唯一觉得好玩点的就是孤独的内心戏,但也没有什么特色。

45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鄙视这种没有诚意的圈钱行为…

46分钟前
  • 蟹多兰
  • 较差

校园音乐番的剧场版,新世代的印记还挺明显的,够热血和娱乐,略超出期望值

50分钟前
  • Lyons
  • 推荐

这点东西就不必拿到影院了吧,浪费时间

54分钟前
  • 没头脑
  • 较差

3.5,没预期好看,歌也没预期好听

59分钟前
  • Mayrockid
  • 推荐

完全地看哭了,特别好看爱看。上了好久才去看的,领到特典一包很萌的贴纸。前段时间真的去下北泽了,到了她们的根据地SHELTER结果发现被拉了围栏贴了告示,原来是来打卡的人太多影响livehouse正常运作。在官网上有看到卖学生乐队演出的票,结果那天也在路上看到穿着制服的学生背着各种乐器一起走着。心里羡慕,要是我一生下来就是那样呢,如果我一生下来就在那里。

1小时前
  • 忍者神猪
  • 力荐

日本动画还在说一些很概念性的东西,确实抓住了一些细节的东西,可是又在把社恐的刻板映象无限放大,而且社恐有什么问题吗?每一种性格都有优劣,社恐这一特性绝对会在某一时刻是最优解,而不是社恐永远在自责与仰慕社牛。

1小时前
  • 大包0.0
  • 较差

太久没看动漫 现在的番都这么简单剧情的吗

1小时前
  • Mr.Nevermin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