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说法:适合5岁以下的小盆友看,但不包括早熟型和叛逆型以及部分有脑子的5岁小盆友喔。
激进说法:即使是给5岁以下的小盆友看,也太侮辱现在小盆友们的智力了喔。
正面说法:介是一部很和谐、很主旋律、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儿童教育片喔。
现在,你知道《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了吗?
那就是傻喔。
傻无止境。
CG特效算什么,内在过时才是永恒。
21世纪算什么,让教育观念停留在80年代才是时尚。
和谐社会,洗脑要从孩子开始,弱智教育片必胜喔!
你要加油喔你要努力喔我看好你喔。
喔耶耶。
电影是和表弟表妹一起在大地影院看的,就凭着我对动漫一份无法割舍的眷恋,对童真一份不可言喻的敬重,况且是迪士尼出品,并被冠上“首次国内XX”之名,这部《宝葫芦的秘密》已被我列为“必看戏”名内。
一开始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走入影院,结果却带着即使强忍还是泪湿的双眼走出来,因为这是一部多么让人心碎且黯自神伤的电影啊!
这些年来,我身上悄悄地起了不少变化,内心的一些部分变得日益坚硬,另一些部分却被化得一触即痛,于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终于猛然惊觉,中国的不少经典童话,都只是一些残酷得接近残忍的可怕事件。
我至今仍然记得很小的时候听过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蚱蜢,蚂蚁每天在储备粮食,蚱蜢每天在玩耍且不听劝告,结果冬天来了,蚂蚁在温暖的洞里过冬,蚱蜢被冻死兼饿死在寒风中;另一个故事的内容也差不多,是说一只叫“美丽鸟”的动物,长得很美,但她只顾打扮自己的外表而不去考虑生计,结果冬天来了,所有动物都温暖富足地过冬,她到处投靠当初劝她应该勤劳的小动物却得来“当初为何不听劝”的答复,她也被孤独地冻死兼饿死了,世上从此就再也没有“美丽鸟”这种动物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本图册上,妈妈为我讲过一次,我让外婆又为我讲多一次,我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本画册中“美丽鸟”的样子,我喜欢这个故事,我爱看“美丽鸟”,除了最后那幅她被冻成冰棍边流下后悔的眼泪边闭着眼睛的画面。
是的,我讨厌甚至憎恨这个结局,我从未曾觉得“美丽鸟”是该死的,更不觉得她得到的是她应得的报应,幼小的我所希望的是,这世上如果最后那只“美丽鸟”没有死掉就好了,我为我再也无法见到真正的“美丽鸟”而深深地惋惜,我觉得“美丽鸟”真的好可怜,我真真切切地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应该从头来过,绝对不要让“美丽鸟”死去。
小时候的我的确很单纯,把“美丽鸟”的故事当真了,于是把那份惋惜背负了许久,现在的我也终于想起来,为什么我对这两个故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听完这两个故事后,年幼的我一直纠缠在“蚱蜢还好么?
美丽鸟还好么?
”这个问题上,我心心念念地想着它们,觉得它们没有死,于是在记忆中总保留着一份对它们的问候。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小时候只会模糊地认为,它们不应该就这样死去了,它们的罪过并不至于让它们永远地消失,蚂蚁可以分点东西给蚱蜢吃,那些小动物也可以救济一下“美丽鸟”,那样一切都会好很多,可惜我们小时候面对的童话寓言却四处布满了可怕的死亡陷阱,以小孩子无法接受的死亡去严厉声明,做了错事?
后果很严重!
错事和坏事不同,听到吃掉小羊的狼的肚子被塞满石头后来落水而死,我并不觉得难过,因为它吃掉小羊在先,它做了坏事应该得到惩罚,可是蚱蜢和美丽鸟只是做了错事而已,它们受到的处罚太重了——就像小葫芦一样,它只是不懂世事,它只是无法分辩是非,为何王葆的错误要让它来承受,要让它独自离开,而王葆却成熟了长大了腾飞了?
自私的可恶的儿童文学家——世界以他们的真理为中心不停地转,只要能到达真理之地,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这是不合逻辑且不合情理的,多好的一个宝葫芦啊,为主人王葆尽心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替我保守秘密,别让别人知道我的存在。
”即使他们签定了口头的不平等合约,王葆仍然整天撅起嘴巴抱怨葫芦这里不对那里不着,最后还把人家扫地出门!
各位注意,王葆不要小葫芦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明白这世上不存在不劳而获,而是嫌弃天真可爱的小葫芦把他的事情全部搞砸而害他背了黑锅!
小葫芦被赶走了被抛弃了,它痛苦地扭曲,变成怪物质问王葆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时,我忽然听到旁边的一位妈妈对她儿子说,“看,葫芦其实就是那个小孩的心魔。
”看样子那个儿子似乎不明白什么是心魔,只知道“魔”是一种非常坏的东西。
葫芦被始乱终弃了,但它还牵挂着旧主的游泳比赛,再后来,王葆赢了,他找小葫芦求证,小葫芦黯然地说,你是凭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你真的不需要我了,我也该走了。
小葫芦一说完,我的眼泪猛然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也不顾会否被表弟表妹看见笑话,因为我受不了了,那小葫芦怎么会受得了呢?
我不知道在看到电影的搞笑画面即时哈哈大笑的小孩子们能否体会,这表面令人振奋的转折其实是个极度残忍的事件:自己主动意识到被深爱之人“不再需要”,价值尽失。
小葫芦一脸酸涩的微笑,让我仿佛亲听石落亲见崖断,更令人难过的是,葫芦满眼泪光告别时,王葆竟是一脸困惑然后马上释然。
当小葫芦飞走之时,我听到坐在隔壁的那个儿子急切地说:“妈妈,那个宝葫芦其实并不坏的啊!
” 最后,表弟说如果没有片尾那些NG花絮就好了,这样故事会更加真实。
我倒是视那些花絮为不可缺少的救命稻草,只有那样,我才可以安慰自己,也接受了导演的贴心安慰:这个令人过于心酸的故事是假的!
真正的小葫芦同志依然天真可爱开朗活泼,他没有被抛弃,也没有否定自我价值,一切都是还好。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所谓的真理是什么,也希望能用直白的方式让小孩子明白,但却忽略了在那些简单纯真的心里,在乎的并不是大道理,而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并执着地判断这些好人和坏人,或只是不小心犯了错误的人,他们最后得到的是否都是他们应得的。
与其通过拜读这些残忍的童话去明白什么才是真理,还不如简简单单去体会一下大雄对于能够遇上叮当这位一辈子的好朋友的感激之情,连最基本的人的感情也无法体会的话,如何能够真正准确地走上所谓“正确”之路呢?
即使我深爱中国。
看预告片和海报的时候对这部电影期待很高,迪斯尼的技术出来的动画效果确实不错。
上映第二天在一堆小孩子吵吵嚷嚷的声音中看完这部电影,感觉有很浓的台湾风味——厄,不仅是因为梁咏琪,还有房子啊,校服啊什么的,反正跟大陆的孩子生活方式差很多,不过也挺好——动画效果无疑是不错的,宝葫芦被塑造的超级可爱。
胖胖的身子,短短的小手小脚,还有黑亮的小豆眼,都十分招人喜欢。
最喜欢的是它带着草帽的鱼翁打扮。
剧情也颇有迪斯尼的风范 ——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所以有很多精彩的小镜头。
比如说宝葫芦变成小闹钟啊,拿着比自己还大的一堆爆米花进电影院啊,十分精致可爱。
不过相比之下,陈佩斯的配音才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不愧是经验的老笑星,配音十分自然流畅,没有生硬的念剧本的感觉,无论是诙谐的调侃,还是失望,伤心,困惑的时候,都没有特意的搞笑煽情,也就不的夸张做作。
情感程度拿捏得很准,将宝葫芦可爱逗乐的形象演的活灵活现。
比如拖着长声的念宝葫芦~~葫芦宝~~金鱼鲤鱼黄花鱼~~~那段,把我乐够呛。
其他人的出演就不怎么样了,尤其是主人公王葆,动作生硬,面部表情稀缺,好像就一直在那绷着脸背台词似的。
在他被跟踪那段,看着觉着有种他的表演感觉是有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把它表现出来,让我在底下都替他憋得慌。
其他小演员也一般,完全感受不到那个年纪的小孩应该有的天真啊活泼啊,一个个都跟小大人似的(话说回来,里边那学校刚小学就开始学圆心距什么的...让人汗颜啊...搁现在我可能小学都毕不了业了...)。
而最糟糕的就是几个小孩在一起的几段,比如一起骑车上学,一起做模型啊什么的(啊对,现下一五年级的小孩都自己做机器人了..我ft),这几段都只有几个小孩轮流说话,张三说完李四说,语气跟我念课文时候的差不多,没有互动。
其实按说小孩子聊天的时候都是唧唧喳喳的,都抢着发言,可一到电影里就变成报告会了。
值得一提的是,结尾的花絮水平很高,这个创意不错,把宝葫芦的形象真实化了,当然,还少不了陈佩斯高水平的出演~就因为这,尽管对《宝葫芦》评价一般,但宝葫芦还是很招我喜欢的
我没读过原著,但影片的一些情节上的细节,实有待商榷的地方。
听人说原作“宝葫芦”有些“恶”的意味,也许是吧。
可是对真心帮助自己的人,即使对方的方法有误,也不该对其全盘否定而那样对待他吧。
影片后半部分,我一直等待主人公对“宝葫芦”的那句“对不起”,可是最终也没等到。
也许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到”,但他身上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却始终不见消除。
作为儿童题材的影片,这点实在不该。
我不得不说,编剧少了点人情味;只重视让主人公凸显自我价值,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谅与友善。
一个人若只有能力而缺乏宽容与自省,那他也不过是希特勒一般骄妄过度的狂人,抑或汪精卫一般迷失自我的走狗;仅仅值得同情。
我是00后,(小时候的)我喜欢这部电影。
一部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说白了,拍得老少咸宜是最好,孩子喜欢大人不喜欢次之,小孩子不喜欢而大人津津乐道是失败的,都不喜欢那是垃圾。
只可惜评分网站都是给“大人”们用的,他们懂得电影分镜的各种名堂,说得出剧情安排应该有的起承转合,但他们并不是这部片子的受众群体。
你已经是个大人了,别逼着自己去看这种幼稚天真,是非分明的电影了好吗?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错位,即传统的世界观设定,遇上了新时代的高科技表达,变得各种格格不入。
可能这算是一种尝试,但是这种尝试无疑是相对比较失败的。
张天翼先生的宝葫芦的秘密原作是在1958年出版的。
而这部影片则是2007年上映的。
横跨了将近50年。
他讲的是,宝葫芦可以满足任何主人的任何念想,但是主人有什么念想呢,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学习不需要用工就可以拿到好的成绩。。。
最后男主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开始端正学习态度。。。。
客观来说,这个小说有想象力,有趣味性,但是小说的落脚点仍然是说教,他的产出单一,而且还是单路径的。。。
这样的世界观,在58年孩子的眼中,还是比较新颖的。
但是对于80后这一批人来说,这个设定却显得比较平庸。
80后是一路经历着机器猫(对于青少年,机器猫和宝葫芦的作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的洗礼过来的,机器猫对于青少年深邃全面的关爱,再加上相关专业工作室对这个IP几十年的精耕细作,其影响力是宝葫芦远远比不了的。
而宝葫芦所营造出来的吸引力,也远远不如机器猫的万能口袋。
虽然有宝葫芦,但是我还是想要机器猫。
影片的IP形象和内涵都出现了更新换代,这个是其一。
而影片的表达,则是其二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影片采用了80后更熟悉的表达,还请了梁咏琪饰演老师的角色,包括宝葫芦营造出来的幻想世界,还有巨型的恐龙等等,这都是更加新潮的表达。
这样的元素可能会让年轻观众有代入感,但是这样的元素并没有和IP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我还是觉得宝葫芦这个朴质、具有很强民间属性的宝贝,跟科幻啊,恐龙啊没什么直接关系。
最终只能在天马行空没有啥逻辑的天外神游中,被宝葫芦一顿说教,然后懵逼的结束观影。
从表现方式,演员的选择和整个包装设计,影片无疑是冲着80后去的。
但是影片本身的气质和IP的产生年代,并没有很好的与年轻人的欣赏品味所契合。
而过于前卫化的包装与拍摄,也绝缘了大多数宝葫芦的秘密本来的书迷。
所以影片的影响力没有泛起水花就很容易理解了。
好喜欢这片子0宝葫芦超可爱D喜欢喜欢喜欢人那不能太贪心成绩那还是靠自己得来的最让自己心喜生活那这可爱的宝葫芦哪有得买啊好喜欢0
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
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推着单车去钓鱼。
当他走入一片竹林时,很神奇的,有小鸟为他指路,青蛙把他引到湖边。
放下钓竿、水桶,想起数学没有预习,上课又会回答不出问题,同学们又会笑他,不由得对着湖面大喊起来:“我要比他们优秀,最好不要费劲”。
话音刚落,王葆居然钓到了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便成了宝葫芦的主人。
宝葫芦帮了王葆很多忙,特别是很多“倒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象棋对弈”。
王葆边下棋边说:“我要吃掉你的马。
”“我要吃掉你的炮。
”……躲在树上助阵的宝葫芦听见了,赶紧念起“咒语”,使一颗颗棋子直飞进王葆的嘴里,还纳闷的问:“主人,这东西好吃吗?
”王葆边吐着棋子边难受的说:“这棋子不能吃。
”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一直都在哈哈大笑。
王葆在玩具店看到许多玩具,十分喜欢。
宝葫芦便满足了主人的愿望,将玩具店里的所有玩具都浩浩荡荡地送到王葆家里,王葆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地将宝葫芦骂了一顿。
王葆的爸爸回家了,送给了王葆一辆山地车,王葆兴奋得手舞足蹈。
宝葫芦看在眼里,失落极了。
数学考试了,王葆不想费劲,却想考全班第一,只有找宝葫芦帮忙。
宝葫芦使用魔法,将考得最好的苏鸣凤的答案全部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可是连同苏鸣凤的名字也一同移了过去,让王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加出丑了。
在这一次“倒忙”之后,王葆狠心地离开了宝葫芦,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告别了宝葫芦,依靠自己的勤奋练习,王葆终于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看了《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只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
正如刘老师所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
”我也想做一个梦,能和宝葫芦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能坐着飞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畅快的事啊!
不过,还是得自己努力哦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已为人父人母,且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那么请找个周末带你的孩子进电影院,看看这部影片吧,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部影片确实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影片。
*一部儿童的电影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那些儿童片的欢乐时光。
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虽然当时电影院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大片,但是每年我们总能看到几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影片。
然而自从我们中国“历史性”的创造了“十大巨片”这个概念之后,影院里留给孩子们的位置已经越来越少,虽然我们这个时代有从好莱坞来的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但影迷上中国孩子的面孔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孩子们在荧幕上的欢笑更多的是来自于那一辆辆会说话的小车、满天飞的小魔法师等。
毫无疑问,《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拍给小孩子看的电影,当我看到大荧幕上出现的小演员时,我感到无比亲切,虽然孩子们的演技不如那些好莱坞童星来得“成熟”,却难以抵挡影院里的孩子们的眼睛死死的咬住屏幕,毕竟,有着相同头发相同皮肤的小演员,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一部有想象力的电影已经许久没有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了,虽然有着一个优秀的原著打底,但影片中的画面仍然让人惊叹。
这种无所顾忌的如孩子般想象,以前只有在《小铃铛》中见过,很有意思的是,《宝葫芦的秘密》和《小铃铛》中的想象都是源自于小主人公的梦。
满天飞的鱼、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满屋子的玩具、在班上比其他的小朋友更好……孩子们可爱的“虚荣”和“贪心”都在这部影片中被具体化,但满大街的玩具骑车以及满天飞的玩具直升飞机出现时候,影院里爆发的是孩子们的感叹,我便明白,这部影片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先涛数码这次交上了一份让孩子们满意的答卷,虽然影片中的宝葫芦以及那只活宝青蛙依然无法做得如好莱坞的顶级特效团队那般真假难辨,但反而是这种略带卡通的效果使得这部影片看起来更像一部现代童话片。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CG镜头,这可能在中国儿童影片的历史上是首次的。
我多次观察宝葫芦的眼睛,居然都从其眼珠中看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子,这比单纯地黑白眼珠来说显然显得有诚意的多,虽然眼睛里的影子鲜有人去注意,孩子们更注意不上,但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那只大恐龙也做得相当逼真,如果大家看过最近的那部记录片《史前公园》,那你会发现,这部影片的中的霸王龙比《史前公园》中的更加真实,而影片开头的那个太空桥段,甚至让我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影子。
制作精良,这不是绝对,如果你愿意挑刺,那么这部影片的CG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是对于以前某些号称3.5亿的国产大片来说,《宝葫芦的秘密》无疑显得更为精良,也更有诚意的多。
但难得是这部影片并没有成为为CG而存在的影片,CG始终为剧情服务,没有出现喧宾夺主的感觉,在不到9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为CG镜头欢笑和惊叹,却始终被剧情所吸引,而几个角色也没有被CG得风采完全盖住,小主人公的表演很精彩。
而同时影片很好的把握了节奏(儿童片的关键就是不能让孩子感到冷场),同时也准备了若干煽情点,这完全是一部成熟电影的制作。
*一部有益的电影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简单到你不要脑袋思考,都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以及最后会发生什么。
用批评家的话来说,这便是剧情薄弱、俗套。
但这不是一部拍给大人们看的电影,是一部拍给孩子们的电影。
孩子们不是为了所谓曲折的剧情而来,对于他们来说,电影主要是好看,而对于父母来说,更多的想这部影片是否对孩子有益。
电影是否好看,这点已经无须置疑,倘若你进入影院,仔细听听孩子们的笑声便知道这部电影是吸引孩子们的,那电影是否有益?
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得到才有意义,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
这个道理简单到大家都知道,却简单到大家会忽视。
我们不仅在耗费了大量胶片后忘记了孩子们,还忘记了这个最最简单的道理。
我相信,看到《宝葫芦的秘密》的秘密,所有的孩子都会梦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但他们同时也明白了,许多东西是需要自己努力得来的才有意义。
这是一部没有色情、没有暴力、没有任何任何会引起孩子不良感觉的镜头在美国绝对是大众级别的电影,这是一部真正的给孩子的电影,一部有益电影。
说教总是让人厌烦,但我们所厌烦的其实不是说教,而是说教的方式,倘若我们都会如这部影片般说教,那“说教”也会显得悦耳的多。
这里不得不说说影片最后的“NG”镜头,这种“恶搞”自己电影的方式颇具皮克斯作风,那段不到几分钟的“NG”镜头,让孩子们在影院中爆发了最后一次欢笑——谁说中国电影只会板着脸说话?
*有一点遗憾的电影影片最让我遗憾的便是影片的投资方之一——华特迪斯尼公司。
这个公司的介入,使得这部影片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国产片,我不知道在影片的制作中,迪斯尼公司那群深知孩子们需要什么的家伙给这部电影出了多少点子,虽然迪斯尼公司可能使得这部电影更加好看,但我自己仍然希望,能有一部这样纯国人制作的电影出现,中国曾经制作出《小铃铛》这样孩子们喜欢的电影,相信日后也会制作出第二部《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带孩子们去看看吧!
当初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想了解一下与迪斯尼合作拍出的国产儿童影片会有多少不同、究竟能迸发出怎样的效果。
事实上本片确实有大量的西化味道,略微有些刻意强调的主人公的奢华生活、优美的中式竹林以及湖光山色、镜头的运用感以及西式配乐——多少让人感到是以西方人的角度在一窥究竟。
但说真的,那个年代的老童话的味道依然显露无遗,这很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没头脑与不高兴》的格调,或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童话寓言(例如令我记忆犹新的《奇怪的病号》),而我认为本片只不过是在形式以及表现力上更加丰富了一些,对于原作的基调依然拿捏得相当稳固。
除此外,片尾的NG场面也相当有意思,但我个人对于宝葫芦的配音,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三四年级 小学总校 演播厅 六一儿童节 自愿去学校 的一天 至今不懂那时的自己为什么会在六一放假的日子去学校
中国式想象力,师威、父权、集体框架里的三观修正。
加一星,葫芦出现后高潮不断,框架相似但每段设置都比旧版自然和高明,葫芦被主人驱赶一幕尤为震撼(旧版有种难言的阴沉残忍,新版让我想起千寻里的无脸怪)。看评论有人为宝葫芦难过,但正如命运本身不是最重要的,体察就是悲悯,关怀就是救赎。结局的直白向上略泄气,但小学生泡妞是亮点。
挺可爱的呀- -今天哪里看到一个葫芦忽然就想到这电影- -
据说是迪士尼的首部中文电影,然而入乡随俗成了水土不服啊,染上了中国式的说教,就……金培达的配乐还行。。。
好可爱的葫芦哦
虽然在说教性上弱化了不少,但却沦为了迪士尼式儿童喜剧的滥俗,或许面对某些陋习恶俗,就应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批判,否则就是首鼠两端的鸡汤了。
只看那只葫芦~
至今对没多少戏份的“女主角”梁咏琪凭借这部片子拿到的百花奖影后提名而大惑不解。
儿童片
这电影在国内尚属佳品,值得鼓励,可给这电影的短评有点极端。
2007.11.9.23:56...中国和迪斯尼合拍的动画电影.陈佩斯给宝葫芦配音不错.音效相当好.其他的都显得太嫩了...但已经很不错.慢慢来...
不适合
7分
不记得哪个六一闲得无聊看的了。
补标,小学时的记忆。那时候反复看了好几遍
陈佩斯的配音好浮夸···不好看···
看过原著,觉得这个还不错。
我
给个鼓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