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从电影技巧或叙事方式来说,应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可惜导演野心太大,希冀用短短两个小时展现关于人类或者关于某种价值观的宏大景观。
对于电影而言,宏大叙事,往往会导致失败。
关于时间,科学,语言,起源,神秘学,符号学……等等等等,让我很容易想到浮士德还有一部黑白电影(很抱歉我忘记了名字,是一个人和他的影子的故事)。
看起来很深奥,就像皇帝的新衣,每个人都觉得自已应该懂,不懂便是才识浅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皇帝的新衣,但我愿意做那个无知无畏的孩子。
这是一部单薄的电影。
导演尝试讲述一些自己也没有完全理解的东西。
比如说,东方文化。
庄周梦蝶不是转世轮回,道教与佛教也是两码事。
Coppola不是完全不懂,而是把两者混淆了,从而让这一部也许有无限可能性的电影变成了当代流行的穿越小说晦涩版,而且是结构封闭的晦涩版。
围城里“你我他”小姐的父亲说常常用中国古典瓷器招待外国朋友,把他们都得乐呵呵的。
可惜如果中国人列席在这样的盛宴中,未免会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滑稽。
《没有青春的青春》就是这样一个精美的中国瓷器,里面装着土司和黄油。
也许很漂亮,但全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人不承认加了奶的红茶能代表中国茶文化——我的意思是,也许很美味,我们也很喜欢喝,但你硬要用奶茶来阐释中国茶文化,我们就那么乐意了。
将心比心,我想印度人同样如是。
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浅层阐释各种异文化,就需要导演对此有充分的自觉和高超的处理技巧。
我相信Copppla有这样的技巧,可惜他没有这样的自觉。
因此这部电影因为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而终于没有办法成功的表达什么东西,却因为它无处不在的异国元素和貌似高深的哲学和科学因素而让所有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这部电影不厚重,单薄得让人以为导演要剑走偏锋,然而究竟又没有那样的锋利。
P.S..电影里有一个醒目的意象:玫瑰。
我完全相信这是全片的线索所在,可惜不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兴许这个线索的开启可以完全推翻我的这篇评论。
有无数个大主题:双重性格、返老还童、转世托灵、意念力、语言起源……这个拍摄了《教父》的大导演Coppola胃口真大。
有些情节在我看来有些搞笑,但也觉得如果真能这样多好啊,可能那就是人类最单纯的欲望。
知识获取,手一扫就能知道书中的内容,看到那个图书管理员的吃惊表情了吗?
看到那个希腊来的东方学家对多米尼克的赞叹了吗?
看着还挺爽的,是吧,哎知识表达,夜晚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他奋笔疾书各种语言、各种算式,他对着录音机,忘我的说着,流淌出人类的终极智慧,是吗;发明了一种语言,认为到了未来,比如2010年人类的智能通过计算机能读懂他的记录,我安静的听着这种新语言。
生存,靠什么赚钱?
导演给了个很有戏剧性的预料之中的答案,赌钱!
呵呵,大把大把的钱,好像只是运气好。
”全部兑现“。
真好。
靠什么保护自己,又是一个惊人的答案”意念控制“。
你看他靠着医生的帮助有了id、逃到了瑞士,;靠着一个士兵的帮忙才上了火车;可是还是逃不脱女特工的追踪,以及怪医生的魔爪。
好像女特工也在帮他了,替他挡了一枪,但是最终他自己却轻松的通过意念让怪医生的枪口对准了他自己。
二战结束是因为多米尼克把这个怪医生给干掉了?
在那么多”传奇“之后,什么是主人公存在的意义,他的知识是为了什么?
“追寻人类语言的起源”,并立著传世,是导演给多米尼克的使命。
从梵语、埃及语、巴比伦语追溯到苏美尔语;从纳伽巴德之女到二元性中观派哲学;从月称祖师到湿婆神;从佛教到转世轮回,从哲学到周庄梦蝶。
将古典哲学、佛教、古代语言等等猎奇元素通通摸了一遍,当多米尼克念叨一句中文的古文的时候,当最后以”庄周梦蝶“结尾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莫名更加剧了一层。
返老还童、意念力、通灵,人类的三个大谜团都在这部片子里了。
最终也没有看到多米尼克倾注心血的著作的任何一点皮毛,再加上他的研究不过是用过人的天赋来直接获取,似乎根本看不到他所追求的这个目标的执着性、障碍性。
而他最终的几近完成似乎也只是通过遭遇并获得了一个女人的异秉来完成。
实在看不出一种不懈追求和过程。
于是,不觉得珍贵,也不觉得意义重大。
似乎只是一个虚晃的名号,况且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语言的起源“对于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是研究别的什么?
只是导演为了炫技,还是因为古代语言的表现更适合镜头?
和劳拉一摸一样的维罗妮卡的出现,包括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整个结局是“爱”战胜一切了,是吗?
战胜了以上所有所有的宏大主题了!
可以说导演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只是本身并没有那么震慑人心、圆满有说服力。
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和“浮士德”去相比,于是把歌德的这本著作翻了出来,恣意的yy真的有点像,但是悲剧性和说服力这一层差了很多。
又看了别人的一些解读。
有两个意项,一个是”梦“,一个是”玫瑰“。
梦:“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 ——尼采 整个故事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人在去世前想象另一种人生的故事。
那些倒置的镜头,包括最后在咖啡馆的时光穿梭,都让”梦“的环境被构建起来。
最初,他只求一死。
被电击中以后,他在一部分意义上已经死亡。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
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
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是另一重现实存在的证明。
前两朵玫瑰证明了另一重自我,那个更洞悉、更调皮的坏坏的多米尼克。
如果整个是一场梦,那么最后雪地里的死亡是真实,那么片尾的第三支玫瑰证明了那些梦也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现实。
(2011.12.07) 不论是一心只求学术、理性地求知求学求问的多米尼克,还是愿意为深爱的女人放弃一生成就、感性至上的多米尼克,他们都注定不能完成那部语言学巨著,都注定与爱人分离,然而后者多了心爱女人为自己诞下的灵童,让她们过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生活。
第一朵玫瑰落在手中,那是已然的事实,第二朵玫瑰掉落在腿上,那是一个如无底洞般的梦境,第三朵玫瑰紧攥手中,那是多米尼克又回到了自己的现实,并通往第三个世界继续求知的通行证。
因为爱,早已催化了时间,可以返你青春,也可以牺牲青春的容颜。
多米尼克最后打碎了镜子,回归了真我。
一切如庄生梦蝶、蝶梦庄生,人生成就一个二十年积淀的梦,也终究惟有道。
科波拉告诉我们,没有青春的青春这个悖论,是如何穿透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或者只是那一晚短浅的梦。
由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涉及宗教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其实佛教和其它东方宗教可发掘的东西远比基督教要多。
本作女主角维罗妮卡意识错位,得到了宝生空行母的记忆和思想(或者说被附体),片中又提到了月称菩萨和湿婆,杂合印度教与佛教的元素,赚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可惜维罗妮卡逃脱不掉成为主人公写书素材的命运,又神奇地进入更原始的语言状态。
如果在女主人公身上找出男主角被雷击之后神起变化的更深层原因和意义就更好了。
《没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是一部蛮有意思的电影,也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
在科波拉这个年纪,声望、财富和褒贬什么的应该都不再重要,更何况该有的都已经有过了。
如果我能重新活过……每一个人大概都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
尤其是当自己背靠墓穴的大门回过头来的时候,对自己整个一生的经历会有绝然不同的审视。
这种特殊的视角,只能被时间给予而无法人为地复制和借鉴。
我向来以为,如今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太片面也太狭隘。
成功不单单是以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开什么价位的车、银行里有几位数的存款、跑上大街有多少人围着你要签名这些来界定的。
成功的人生就是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依然可以说:如果能有重头来过的机会,我还是要这么活。
所以假使到了暮年就变得不值一提,那么我们现在又何必为了博得他人的首肯而费尽心机呢。
但在现实里究竟是没有这种机会的,所以马泰最后还是死在了圣诞节的街头。
手里拿着终于找到了的第三支玫瑰。
科波拉花了124分钟来讲这个故事,我同样花了124分钟来聆听。
我所听到的是:如果没有爱,永生要来何用?
如果没有爱,窥尽世间一切的奥秘又有何益?
换一个人,科波拉的故事就可能换一种含义。
部分取决于讲故事的人,部分也取决于听故事的人。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一个霹雳下来,老头整个人被巨大的力量悬举到了半空,好像要白日飞升一样,然后重重跌在地上动弹不得,耳畔还有老妇人在议论:这个人不知道做了什么孽,被天打五雷轰。
只看到他的伞,原来一直打不开的伞,撑在地上慢慢燃烧直到变成一把伞骨。
老头已经七十岁了,是个学者,活的了无生趣,准备自杀来着,连毒药马钱子碱都准备好了。
被送到医院,因为是在陌生的城市,没有人知道他,他不能说话,医生提问,握着他的手,说对了就握一下,没说对就不动。
一开始他还想死,要蓝色信封,那个装有毒药的信封。
然而时间流逝,解开满身的绷带,原本的秃顶,长出了头发,剩下的几个牙齿松动--新牙顶出来了。
他的身体回到了35岁的时候,心灵还是70岁。
故事真正开始了。。。
盛佳蓝光标注。
讲述关于梦境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那真实的梦境,真实到可以让人反过来怀疑现实。
可是谁又能说梦境中的事物不是真实存在,不是可触可感的呢?
那样一来,梦境里的自我就是第二个可以感知的自我,两个自我,无论性格如何迥异,都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感知,互相梦见对方。
本片剧情讲述年近70岁的多米尼克回首自己一事无成的一生:无法完成唯一的著作,没有伴侣,孤独终老。
抱着对人生的深切遗憾,行将朽木的他决定在复活节这天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杀。
而老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一道闪电有如神谕般赐给他崭新的生命,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多米尼克脱胎换骨为40岁左右健康的身体,生命的时钟在他身上拨回并停止了,多米尼克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未完的事业,去了却他未了的遗憾。
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太简单了,他还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他大脑的活动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在梦中多米尼克也能高速学习吸收知识,前面一生所研究的各国语言在梦中被逐一被掌握,他的自我意识愈发强大,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都向着更加深入的纵深发展,在向两个方向越走越远时,多米尼克的意识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人格,理性人格显得严谨冷酷,他能够准确把握现状,精确分析数据通古晓今甚至预测未来;感性人格能敏锐的感知周遭和表达丰富的感情,而且在个人能力凌驾人类之上时任坚持作一个普通的学者,继续研究“起源”这一庞大课题,它所涉及的语言起源、人类意识的产生,甚至时间本身的问题都是多米尼克倾尽一生要追寻的奥义。
正如劳拉所说,多米尼克对意识的探索让他的精神如同抽离现实社会,其他人很难了解他和进入他的世界。
理性多米尼克如同感性多米尼克的守护天使,时刻围绕他提醒他,以精神或实体的形式与这个身陷现实世界的感性多米尼克交流。
早在医院的时候,多米尼克就显示出了他梦的预见性和真实性,出院时他说昨天在梦中见过来接他的车,而这成为了现实;在被像实验动物一样作了全身检查后,多米尼克说如果他将春梦和现实混淆了,那他的生活一定比他想象中精彩,他自己也分不清那场梦是否真实发生过。
所以,理性的多米尼克应该是感性多米尼克的梦中人,是一个多出来的新的自我,而这个多米尼克也具有真实性,如所谓的四维逻辑理论,四种可能性:不变是真理、变化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不是真理。
娇艳的玫瑰,一朵给现实中的感性多米尼克,一朵给梦中的理性多米尼克。
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多米尼克有了超人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了解了人类难以获得的知识,拥有他都不能理解的力量;他能够隔空窥探他人的思想意识,如他为维朗尼卡解梦;控制他人意志,如让德国医生饮枪自尽;改变现实事物,如凭空出现的玫瑰;还有长生不老的躯体。
总之,多米尼克成为一个将人类一切可能的能力都放到最大的特殊的人——人类的精邃。
他纵向探索人类意识的根源和去向,并以其超人的智慧预测了未来的核战,人类悲剧性的末日,他以自创的语言直接给2010年留言,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资料解除人类的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人类的历史,也许那就像击中多米尼克的那道闪电一样给人类一次重生的机会。
而从理性多米尼克的角度看,人类必将经历一次毁灭才能完成向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的进化,即电子脉冲导致具有无限潜能的新人类诞生,当然,进化的代价就是人类和人类知识的毁灭,没有永生不灭的种族,人类的路终会走到尽头,回归于零。
怀着对人类的无限眷恋,多米尼克不惜抛弃自己的理性意识部分,将镜子打碎。
理性多米尼克这一论调是宗教哲学关于宿命、关于因果循环的观点,其实细看影片,就会发现其中暗藏机关,片中多次提到注定和梦,宿命的陷阱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多米尼克即使在超能力的帮助下也没能完成自己毕生的著作,哪怕只差最后一章,亦是没能窥见秘密的谜底;他注定会失去维朗尼卡,要么离开要么看着维死去,就像失去劳拉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否因为透过维知晓了人类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偿还,完成因果循环?
感情与知识真的就是一个单选题,得此必失彼吗?
不得而知。
多米尼克也没有活到100岁,还差一个多月就满100岁,又是一个不圆满。
在多出来的几十年生命中走了很远很远,了解了深不可测的知识,做了常人办不到的事,但是,他始终没能知晓他想知道的人类语言起源的秘密,没人陪伴孤独一生,走再远都如转回原点,在老天给予他选择的能力后,依然没有改变这结局,选与不选没有绝对的区别,偶然与必然互为因果,未完成的还是未完成,遗憾的更为遗憾。
多米尼克曾在自杀前夜走到选择咖啡馆,经过30年,在外面兜了一大圈的他疲惫地回到选择咖啡馆,这里似乎也暗示回到原点的多米尼克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步,上天赐给他的这一步有如蓝柯一梦,精彩绝伦,但这一步仍然是迈向终点的一步,不能改变结局。
他说这好像庄周梦蝶,梦会醒,在他年轻的梦中没有他的老朋友,如老友所说:当多米尼克有了意识,当他醒来时,他会径直走到选择咖啡馆,也许这是他潜意识中选择的归属地。
在咖啡馆见到老友意味着他将在那个和他们同时代的老朽的多米尼克的意识中醒来,于是年轻的梦中的事都被这个近百岁的老人忘记,只是冥冥中知道还有那么多困扰着他的问题,最后仍充满遗憾地倒在雪地上。
而另一种可能性是:年轻的多米尼克在他选择的咖啡馆这个归属地作了一个老朽死去的梦,在梦中回到原点,他见到了38年的老友,老友们都不知后来发生的事,而他自己的梦具有真实性,瞬间梦中老朽的他成为现实,忘记了年轻时的知识与记忆,脑筋迟钝,牙齿也掉光,咖啡馆服务生的话也证实了当时并没出现他的老友,老迈而无超强精神力的他无力再从衰老的梦中醒来,不甘地死在雪地中。
第三朵玫瑰,献给做梦的或是被梦到的老多米尼克。
人生如梦唯有道。
维朗尼卡的经历则是另一首插曲,很像东方宗教所说的灵魂转换、灵魂附体。
14世纪的印度中观教教徒洛佩尼出现在维朗尼卡身上,也许同样经历暴雨闪电和都困在一个洞口极其相似的山洞为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远在不同时空的洛在维的身体中醒来,而维的精神则暂时处于休眠状态,对洛支配身体时所发生的事毫不之情。
以佛教轮回的观点看,也有可能洛是维的前世,所以她们在精神上产生了联系。
东方学家朱塞佩也提到发生在维朗尼卡身上的事有如梦一场,维梦见自己是洛佩尼,而这个洛佩尼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她生活的时间、空间乃至她本人都是有据可考的,这是一个回朔历史的梦;又或许是洛佩尼困在山洞里的时候梦见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见到多米尼克和很多说其他语言的人,当她被这些人带回到印度的山洞时猛然醒悟,醒来的洛必定猜到自己将被永远埋在这个洞中化为枯骨,这是一个预见的梦。
此后,维朗尼卡的身体打开大门,各种古老的灵魂(暂且称死去的人的意识为灵魂)在维的身体中进进出出,来到维朗尼卡身体里的灵魂似乎都停留在自己生前的某个记忆阶段,不知道自己已死,这就更符合梦的说法。
各种意识在维朗尼卡体内造成维的大脑超负荷运转,严重虚耗,不同年龄意识主体的转换令维的大脑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年龄,维加速老去。
这是多米尼克不愿让她付出的代价,于是用放弃著作离开维朗尼卡来换回维的青春。
几年后,也许是十年后,多米尼克与维朗尼卡在火车站的相遇给我们留下无数疑问和悬念。
首先,那是维朗尼卡吗?
她与多米尼克迎面相遇却没有相认,而且她说法语;如果她是维朗尼卡,那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会是多米尼克的孩子吗?
没有答案。
多米尼克的意识真的消失了吗?
相对的那个梦境只不过是老多米尼克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他年轻时一心向学,忘记了身边的人。
老的时候,学问没有做成,反倒是要孤独终老。
梦境中的返老还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多米尼克到底会把那第三多玫瑰放在哪里?
是家庭,还是事业?
这是我们很愿意去猜的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又开始了另一个梦,或者在另一个时空从梦中醒来?
科波拉带大家作了个连环梦。
本片绝对是部让人不能不看第二遍的电影。
很多人说难懂的电影,耐心的看完。
的确看过后反应奇慢,后知后觉才发现作者要表达的只言片语。
想到一句讲了很久的话,拉风的人,不会衰老,只会死去。
我理解的拉风是,心无旁骛地完成一个愿望。
一生仅仅一个。
就像1900,拉风的死在船上,却不曾在大陆上衰老。
当1900放弃了那个女孩,他怅然若失,但是还是停止了上岸的脚步,回到那架钢琴旁。
于是他继续拉风,不曾衰老地死去。
Dominic被闪电击中,回到过去,拥有轻松学习一切的超能力,还拥有本来不再有多的时间。
如同影片开头所叙,他想完成一部著作,一生唯一的一部。
Dominic不是1900,促使Dominic放弃的,是他所爱上的Veronica。
他无法看到她的苍老而无动于衷。
Dominic幻觉中的自己,才是那个心无旁骛而不会衰老的Dominic。
直到最后,Dominic举起椅子,打碎了镜子中的幻觉,那个因为心无旁骛而变得冷漠无情的Dominic。
曾经,他因为心无旁骛的为这部著作努力,失去了Laura;现在,依然还是为这部著作,他还将失去Veronica。
Dominic在理想与感情中,选择了感情。
被感情所羁绊的人不再拉风,他迅速地苍老,不属于他的青春从此退场。
他死亡,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
我们永远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平衡点。
只为追逐一个理想而生活的人,冷漠无情。
因为他的世界独立于大众的世界之外,看起来甚至有些骄傲,遥不可及。
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多情而善良。
生活在大众之中注定被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爱情观所阻碍,从而自己的理想,会变为遥不可及的事物。
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
如果昨天来临,你会重新选择吗?
如果昨天来临,你依然想走这一条路吗?
如果昨天来临,你会为理想而不顾一切吗?
如果昨天来临,你仍然可以为这个理想牺牲一切吗?
没有青春的青春,在突然苍老甚至死亡的瞬间,你可会对一生太固执的执着而后悔。
你是否还需要最后一朵玫瑰?
“青春”@严彬1】雷声劈开我的记忆一九八九年,马车穿过蓝色森林我在大街上看到爱情看到青春期脱落的牙齿“在一次有关青春的国际会诊中你有过一次真实的性生活”。
2】你的乳房轻微地颤动像风中的桃花你好,纳粹小姐!
你的头发像着火的桃花在我的额前开放我潜伏于你的秘密心脏正如我伏在自己的墓前你好,小姐雨打桃花时你急速颤抖如同我的心脏。
3】我是一个有魔力的人一匹比时间更会奔跑的马在时间面前我看到时间在衰老爱过我的女人们气喘吁吁——4】预言家:人们会在拥有一切后变得悲观。
2011.5.31.
影片的确有些深奥、晦涩,但却不妨碍我的用心理解Tim的好些电影都透露出这样一个主题:孤寂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孤独感的体会也是很难磨灭的他在毕生研究着语言学经历了那次雷击之后,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将他带入了一个用意志、精神维系 掌控的世界他在坚持着什么,他在探索着什么冥冥中遇见了似曾相识的爱情,那女子的遭遇也是类似一种“灵魂转世”的玄妙当她和他在一起时,也渐渐坠入了一种不可知的玄幻境界她迷惘痛楚的在时光隧道中追寻,代入那些已经遗失消亡很久的语言 文明他在深夜及时的记录下她呢喃的古老语言呓语又心疼着她在这时迷失自我的痛苦渐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因为和他在一起而变得苍老,生命转瞬即逝他放弃了即将可以完成的著作,离开了她这种爱情亦是种无疾而终的伤感和孤独仿若是回到了那片广袤无垠的大海,在海上的船上,他也曾和一个自己倾心的女子相遇但因为已深入骨髓的孤寂,他对她止步了这次亦是同样深刻动人的感情,最后还是消散在那不可触摸的精神阻碍上看Tim Roth的几部电影都会感觉处在孤独和寂寞中,找不到出口,望不到边际..
剧情散乱!
庄公梦蝶还是蝶梦庄公。
信息量太大的一部电影,总是迷恋这种神秘——感觉领悟了些什么无法用言语体现,似有若无的经典
中段看得满眼泪——呵欠打得。但终场镜头结束一回想,我居然还满喜欢。科波拉暮年复出的这部个人独资制作,在没有投资方与制片人压力下,被他几乎是尽可能地塞进了包括彻底误读的东方文化和完全为个人意图服务的语言学在内的各种元素,统统揉散到梦呓一样的意识流镜头里团成庄生梦蝶,乱,过玄,但提神
返老还童的梦
庄周梦蝶,亦真亦假,虚虚实实。
基本属于导演自扯自蛋
多么迷人的开场,可惜经过一锅乱炖后,后半段没有一分钟可以忍受。
一个好好的题材被剪辑坏了。
不懂不懂
还是coppla式的色彩,故事很强大!
又是佛教轮回,又是道家思想,搞不懂要表达什么
看罢此片,久久不能言语,感觉像饮用了一桶光怪陆离的咖喱可乐拌啤酒。我上次看这么不伦不类的电影还是上次,能看出导演试图让真实与奇幻并存,以一个游荡的“异人”乃至“永恒之人”的视角切入二十世纪的沉重历史,再探讨一遍自我、爱情、哲学、宗教、人类起源,大杂烩元素、大杂烩故事、大杂烩质感、最后什么都没炒好。对红玫瑰意象的使用,仿佛试图强行给应试作文点题的我。故事转折极其生硬,角色的动机根本不能深究。最后,虽然纳粹绝对不是好人,但也请尊重历史,没有必要侮辱他们的智商。
片子带了太多导演私人感悟,做日记式留念便可,别人看了也无用,反而弄了自己一下子不痛快。虽然情节大赞、感悟深邃,但岂止是晦涩难懂,简直就是神经叨叨,没有共鸣不说,想到的都是导演的自私...
又是一部讲述梦的片子,只是更神乎
这片恐怕最后有点乱。
玄之又玄
更多是梦呓。
虽然有些没看懂
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