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部郑雨盛和金香起演的韩国电影《证人》,影片讲述了一起杀人事件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杨淳浩与事件唯一的目击证人小女孩林智宥的故事。
智宥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孩,但她的智力与听力远超于常人。
杨律师怀揣着当律师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好人的理想当了民辩律师,但因为父亲为朋友做担保而欠下很多债务不得不进入律师事务所赚钱。
这个决定需要放下许多东西,例如民辩往往站在普通人和弱者一边去对抗食物链顶端的财阀官僚,而事务所律师往往通过为这些财阀官僚辩护而盈利;民辩是非对错要分得清清楚楚,为正义而辩,而事务所律师需要放下黑白对错,客户的正义就是正义。
因为生活,他还是做了选择,好像也接受了一路向上爬上去的人生:当他在法庭当着众人面当着智宥面叫她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只是背对着智宥妈妈的制止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了下去。
人心底认定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暂时抑制住,但很难消失。
智宥是真正触动了杨律师初心的人。
她和他有一样的理想做律师,初衷也一样,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好人。
她聪慧敏感,懂人心,但因为善良把所有的伤害和偏见都让自己一个人承受,怕妈妈伤心,怕朋友伤心。
“你是一个好人吗?
” “信惠总是在笑,但她在利用我,妈妈时常发怒,但她爱着我,叔叔你总是脸上堆着笑,你也在利用我吗?
” 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拷问着他让他倍感痛苦与熬煎,直到一审判决无罪,他靠着律师的敏锐将许多的细节连接在了一起:被告人与受害人儿子的相视一笑,被告人庭上庭下的判若两人,明明是被害人的儿子却与辩护律师事务所签约,被害人儿子的公司急需资金,智宥随口说出的和被告人一模一样的话。
终于他做了决定,违背律师即使知道真相也不能说出的原则,坐在辩护席上做了检方的律师,发表了指控被告人被指使杀人的控告陈词。
他最终做了好人,但做不了律师了。
多么讽刺。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细节和衔接的艺术。
能快速计算出领带上的星星个数最终证明了她有远超于常人的认知事物的思维能力;对法庭另一端钟表声异常敏感,能一字不拉地准确背诵课文,以为在模仿台词“哎哟,恶心死我了”,却发现和被告人脱口而出的话一模一样等等这些细节串联起来都让最后智宥能够详细而准确甚至捕捉到情绪地复述出被告人在行凶时说出的话显得合情合理。
房间里对妈妈不同情绪的照片捕捉,看视频时绘声绘色地台词模仿,也证明她对情绪有着细腻的感知,也让肥头大耳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断章取义地引用书中结论对智宥下定义显得那么的粗暴,然而这种judge,不愿去理解,不愿去找到沟通方式不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见到“奇怪”的人常做的事情吗?
“你是一个好人”与最后的拥抱,是智宥对杨律师放下质疑,完全信任的肯定,他也回到了自己,终于爱自己,也走向了他爱的人。
最后的蓝色软糖很温暖,很细腻。
他们互相给予了对方以温暖,信心和力量,多么幸运。
然而世界上多的是一生也许都在被偏见嘲笑而伤害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也多的是最终离初心越走越远最终没法爱自己倍受煎熬的人。
“因为奇怪,所以喜欢”,“终于不用再装正常人了” 智宥最后还是去了特殊学校,所有人都一样,和同类在一起才会舒适畅快。
但是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奇怪,本身就有着极强的主观性,人类通过进化,统一了看世界的视角,形成了大众,群体,秩序,多数与少数,正常与奇怪。
然而总有些人仍保持着特性,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和世界相处沟通,因为傲慢与偏见,我们叫他们“奇怪”,他们有时也在尽力装正常,企图理解我们,融入我们,但是面对集体,个人力量太微弱,对抗自己也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影片中有句台词:“如果你想和腿脚不方便的人对话,你和他保持一样的步伐就可以了。
自闭症患者都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很难走出那里,为什么呢?
因为生来如此。
如果你很想和难以走出那里的人沟通,那你进入那里不就可以了吗?
”是啊,那里或许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奇怪或许有时候也是独特,常人无法理解的智慧,坦率面对世界,不会撒谎假装,真实做自己的另一种表达。
又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伐不一致,那应该是他听到了不一样的鼓点声。
” 我们时常盯着不一样的步伐看,为什么不去听听那背后不一样的鼓点是什么呢?
很喜欢父亲给儿子写的信摘抄在这里:“我亲爱的儿子,差点就忘了你的生日,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你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快乐。
你16岁那年说你要当律师,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胡子都没长出来呢,你说你以后想做好事,我实在太开心了,都放出屁了来。
我开心不是因为你想当律师,而是欣慰,你走上了正路。
我活到现在发现,人生不是只有好事,这个世界非常残酷也充满了矛盾,人也会失误,会经常疲惫不堪,不过亲爱的儿子,过去的事就忘记吧,没有不会犯错的人,我希望你爱自己,这样你才能爱其他人。
”
郑雨盛演过《雏菊》、《我脑海里的橡皮擦》和《好雨时节》,也算是人尽皆知的作品了。
金香奇则是因为《与神同行2:因与缘》所认识,不过这部片的女主演技吹爆。
电影片名本片主要角色:律师——杨淳镐:中年离婚,家有老年痴呆的爸爸,父亲为别人做担保,结果却被骗得家里背债,早年做过民主社会律师,迫于生计,加入韩国还算有钱但是名声太好的律师所;
律师和老年痴呆的爹 保姆——吴美兰:老实巴交的中年妇女,社会低姿态女性;
女佣:吴美兰自闭症儿童——智友:特殊群体,看完本片,特殊二字只有敬意;本场刑事案件唯一证人。
证人:智友本片的选角代表了社会一些较为平常又不算平凡的角色,编剧是如何让这些人物擦出火花,万千的电影里脱颖而出呢?
电影背景开头是一件无比寻常死亡的案件,老人死于家中,究竟是自杀,还是她杀?
故事背景可以说电影本身也是围绕这三个人物的交叉线去展开的 。
先来看律师这条线。
男主本身有些渴望金钱与权势的,毕竟人到中年混出一身债,也挺丢人的,开头男主接过老板的所谓的行头,换穿起来便能看出男主内心的渴望。
男主换鞋后面有一次老板邀请参加老板酒局,老板明显表达出自己这边的是不干净的,男主随也是厌恶,但是还是有意想要接触的。
男主参加酒局其实律师虽然很缺钱,但是在影片前半段真的是相信保姆是没有杀人的,在此基础上,男主出发点并不邪恶。
律师起初对犯人的要求男主为了案子,学习了解证人喜好,接近智友,让证人打开戒备。
种种暗示了男主本是善良的人,为后面,男主能够放下一切只为抓住犯人做了铺垫。
律师接触证人再看女主智友这条线,本身看似柔弱,但是遇到自己坚持的事情的却无比的坚韧。
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朋友和妈妈。
智友想要保护朋友即使被别人歧视的时候,仍然选择继续当证人,来保护真相。
智友选择继续当证人的理由再看杀人凶手这边。
正常的中年妇女,律师几次问她真相,她的表露也是无比的坦诚,一度让我相信了她。
保姆的真情请求被翻案之后,变脸比翻书还快。
教科书式翻脸与其说这是一部找出杀人犯的电影,不如说是叫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应该学习自闭症人群的电影。
不正常的人眼里单纯的以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而正常的人擅长用善去伪装恶,自以为是去伪装自己,去反而是心里不正常。
智友的好友利用智友,智友看不懂妈妈的面部表情,也暗示了,正常人类的复杂性。
智友看不懂人的表情很耐人寻味的片子,值得一看。
电影主要讲述一个律师为一个被杀男子的保姆辩护,本来比较和谐的内容却被一个目击证人所打破。
小女孩目击了保姆杀害80多岁的老人,指正了保姆的罪行。
律师在胜诉之后良知再一次被谴责之后,杨淳镐通过自己平时和林智友沟通的方法在法庭上与林智友再次进行认识能力识别。
这一次他站在了证人这边,不顾自己的执业道德。
最终女保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杨淳镐虽然丢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他获得了一个好人的良知还有自己的爱情。
电影中各个人物塑造的都很立体,一部很正能量的电影。
但是电影确实还只是电影,我们写出来的剧本罢了。
我们活在现实中确实还得现实一点,但是我们的价值观不能改变。
我不相信人本来就是恶的,我们喜欢正义,这一点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在哪一个地方都没有错。
所以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他就是对的。
韩国电影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一直是一大卖点,可能是国情不同,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到了韩国这类小的国家就是全国关注的大事,而且韩国电影对制度的抨击一直是尖锐的,脸谱化也是很明显的,坏人很容易就露出马脚,而且钻了制度的空子逍遥自在,但是弱势的好人群体又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抓住坏人的小辫反击。
郑雨盛作为相当有正义感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也多少受到了上司的诱惑,但是总体来说并不是拿黑钱干黑活的坏人,只是被别有用心的人蒙蔽,但最后良心发现帮助实现了正义。
女主小女孩作为一个有缺陷的证人,本来证明力就有限,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也就不予采纳草草了事,毕竟没有其他实证,但是大众的观点往往是预先设定的,某某有问题,某某说的话就是胡说八道,真的很少有人从事实上观察问题,而是带着情绪去看人。
反观当下的大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某某有前科,某某就会做偷鸡摸狗的事,某某位高权重,某某就伟光正,殊不知光鲜下的罪恶尤为严重,往往不耻的事情都是道貌岸然之人所做,所以坏人往往智商不高,只不过大众的观点不客观而已,好在电影里还能拨乱反正,现实中就往往不尽如人意了。
首先本部影片选择的题材我给打4星,很难得有这样一部反应自闭症患者的影片,也让我们通过这部影片了解到很多我们生活以外的世界的多面体模样!
小女孩饰演的人物形象颇为打动我,虽然演技的有些肤浅,没有很深刻的展现出这类患病人群的精髓,到点到为止的感觉也蛮好的!
每个人到底以怎样的面孔示人,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真的好难分辨,但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善良的人终究会有福报!
在一个法治国,法律保护所有的人。
因此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律师都可能提供,而且也应当提供,甚至国家在刑事审判中,如果被告人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审判机关还要为他指定援助的律师替他辩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的客户不仅可以是好人,同时也可以是坏人。
职业伦理也要求律师持业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好当事人的利益。
这一条是明确规定在律师法之中的,寻求真相或者说申张正义,从来是不是律师工作的第一要旨。
你想,当国家机器全力运转起来对付一个个体,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
这已经足够了!
律师站在自己的委托人这一边就好,不能越线,不然当事人真的没有活路了。
而且说的不客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律师能够帮助委托人对抗国家机器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
cr:精灵的梦想
(第一次看电影有感而发,写些细碎的絮叨,浅薄至极,不喜勿喷)——抛开男主女主的演技、影片探讨的核心、影片情节漏洞什么的不谈(好赖喜恶乃个人自在取舍),影片中的母亲倒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
在女儿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一开始同意年轻检察官接近和说服女儿作证,这是每个人的正义感和良知。
后来反对律师接近女儿“套话”,是出于常人自然而然对女儿的保护。
在女儿第一次当庭作证时被辩方律师老板当众歧视“智力障碍”后,表现出了一位有教养的母亲应有且恰当的心痛和愤怒。
为什么影片中小女孩让我们感动?
她对自我情况的认知很明确、从小想当律师维护善良和正义、后来主动要求出庭作证,种种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一个自闭的孩子竟建立起这样清澈善良又懂事的的三观,我想和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陪伴和付出的爱是分不开的。
母亲在孩子房间挂上自己的各种情绪表情照片让孩子学习(BTW,女孩作证后被当庭羞辱回家看着母亲的照片,哭着学习微笑的表情那一幕,好心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陪伴和教育;母亲在车上说:“那样就不是她了,我从来没想过她如果没有患上自闭症”——对女儿天生的接纳和喜爱……种种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付出的好多好多心血。
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可能即使孩子身体健康,尚且不能灌输正确的三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影片中的那样呢?
如果女孩那份清澈善良带给人的感动和震撼算十分,母亲的功劳至少也应该占八分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他只是和你看到的世界不同罢了。
智宥虽然患有自闭症,但她很聪明,且“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人心真是难测。
“信惠总是一副笑脸,却在利用我。
可妈妈总是一副怒容,却在爱着我。
叔叔您几乎都是笑脸,叔叔您也要利用我吗?
”智宥在被信惠欺负后对律师大叔说了这句话。
智宥一直是这个事件中最清醒的人,在我看来她独特的自闭症其实是她的独特优势。
正如智宥妈妈在回答律师大叔“要是智宥没有自闭症就好了”所说,“那样智宥就不是智宥了”。
影片是一部娓娓道来的温情小品,内里又融入了悬疑推理元素,法庭审判环节更是提出了一个电车难题式的两难抉择:道德正义与商业利益、人性的温度与律师职业伦理。
也即,在明知委托人有罪时,辩护律师是否可以放弃辩护,甚至转移到控方的阵营?
律师职业与道德形象两者可以兼容吗?
这是发人深省的拷问。
其实,我倒不太认同主角最后的立场转换。
法庭是实现正义的地方,但正义无法自我实现,只有控辩双方在对峙与博弈的过程中才能发现真相。
当然,这种真相是法律事实上的真相,而非客观事实上的真实,两者有时一致,有时却有较大差别甚至迥然有异。
《证人》是在编剧的设计下,呈现了明确无误的事实,我们作为观众也是从上帝视角审视正邪分明的双方。
但很多时候,案件没有那么明晰,当事人也不是黑白分明。
此时,控辩双方各司其职,倾尽全力击败对方,才是对彼此、对法庭、也是对法律最好的尊重。
辩护律师只需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式发挥好自身职能,不必带有过多的道德包袱,正如曼德维尔悖论所揭橥的真理,只有私人的恶德,才能成就公众的利益。
这与亚当·斯密的自私人理论异曲同工,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审视,个人自私自利、企业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是不具备道德合法性的;但指望以“公共精神”为基础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试图在地上建立天国,则是“浪漫的奇想”。
我们总是怀有“好人思维”,期待法官是明察秋毫的青天老爷,期待律师是纯洁无瑕的正义天使。
殊不知,在没有监督与制约的制度下,贤能政治极易导向好人暴政,屠龙的少年往往异化为恶龙本身。
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四分打给演自闭症小孩的小演员。
郑雨盛跟河正宇他们比起来,还是少了些沉淀,他所有的心情基本都用咧嘴歪嘴张嘴来表示了,那些灵魂深处的拷问和震撼,人性和命运之间的博弈,还是演得太肤浅。
这当然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只是有些细节里,人物的蜕变都处理得太生硬和仓促,仿佛只是为了表达导演的一个观点,而生生转了折。
信惠对智友的突然恶意,男主角对大学同学的突然热情,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主旋律是好的,正能量也是好的,尽管今天不断听到崔雪莉具荷拉的噩耗,还是让我们姑且相信,韩国社会是充满真善美的吧。
太假太俗套了,辩方律师良心发现反将一军,这种剧情起码随便能数十部出来,主打的与自闭小孩相处的爆点也毫无感人之处,搭配韩国吴亦凡的演技,2星
优点:剧本编排得很工整精彩;缺点:剧本编排得太工整精彩。每一段情节都是可预知的并有其作用,就像是精密堆砌的公式般无聊,韩国电影谄媚观众的的顽疾简直无药可医。(郑雨盛太好看了吧)
太假了,律师啊喂,以为自己检察官?小香起演自闭也很可爱
剧情反转略显老套 但女孩子的演技值得高分。韩国的电影总是教人真善美!
温情鸡汤版的《雨人》,标签里惊悚不如温情。老看片的一定猜到这案子肯定会出现反转,这个反转也是某个人改变的契机。还是《少年菀得》李翰导演的味道,略戏剧性,但它价值观美好,即便是沉重灰暗的人生,这里也是光明可爱得能照亮一切,金香起演自闭症略僵硬不如走可爱路子那么舒服。2019.4.17 6/10
笑不单纯,好人也是
7分。太过理想化,男主在公然“出卖”自己的委托人,法庭可以接受这种操作吗?虽然没有职业操守,不过是为了正义和树立榜样,以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还是值得夸赞~PS:第一次听“你是一个好人”泪目
当你有一个机会选择职业操守和人性时 你的选择是什么
大叔撩妹值MAX
“律师也是人,我们应该要有人性。”--以谋杀案证人为故事背景,核心是对“自闭症类群障碍”(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消除偏见的故事。剧中弱化了对于案件本身的侦破、检控官和警察的能力,有些正能量硬上弓的意思;庭审和翻盘得桥段还是比较精彩的;影片后半段开启催泪弹模式,自闭症孩子其实什么都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部片子很温暖,这种片子很韩国。郑雨盛凭借其动情演绎力克宋康昊(《寄生虫》),一举斩获“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大叔颜艺俱佳太占优势了)。
当年《婚纱》的小女主都这么大演技这么好了
「豆瓣2019年度电影榜单」今天公布,查看后点进「入榜作品即刻收藏」(218部上榜作品看了101部)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刚好是因「第40届青龙奖最佳男主角-郑雨盛 + 豆瓣7.7分 + …」而打算这几天观影的《证人》(刚好也是「2019年评分最高韩国电影」里唯一没看的一部),挺巧。择日不如撞日,索性就今晚观影了。-2019.12.20/21-在担心冤枉“好人”的同时又顾虑“坏人”最后逍遥法外,结果还真发生了《控方证人》式的反转,但影片并未戛然而止,而是在随后又上演了理想化的真善美结局,现实世界里无法轻易获得的正义在电影里得到了伸张(《证人》里郑雨盛最后的作为联想起《找到你》的姚晨)。P.S.:智友看的动画片是《暖暖日记》。& 淳镐他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喜歡男人,你帶男生回家我也不介意,只要他是好人。
韩式童话
总感觉差点圆不回来男主人设有点立不住
一个满是温情的故事。女孩纯真善良又聪明,一直守着与律师的约定,这也让律师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无论做什么,都要先去做个好人。
小演员真棒。郑雨盛也真棒。故事很韩国。但是这么一点人情味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么?既然现实中我们遇不到,那就让他们在影视作品里闪光吧。
5分。请不要装作大义凛然揣着自以为是的正义公然践踏律师这个职业。
被最后满罐的蓝色软糖感动到了
小迷糊在这里还是小迷糊啊
男人在生活的奔忙中解开烦闷的领带,女孩在嗤笑的课堂里感到寒冰的围困。影片以平行线展开,两条孤独的轨迹逐渐交汇。要挂上金字招牌、就必须沾上污渍,要过好现实生活、就必须交易道德。先天自闭也能明白真相的意义,阿兹海默亦可以铭记初心的价值。检辩双方角色塑造饶有趣味,职场肃穆与天性烂漫制造化学反应;女孩智友进入庭审的主观视角被夸张幻化,是孩童之眼和悲悯情怀看见的现实世界。智友对着相片含泪微笑,是她已经决定要在这个复杂的地方继续“不正常”地、单纯善良地活下去。不适合成为律师的男人,以一场感性和逻辑的双重雄辩顺利谢幕。希望在面对物质与欲望时,能多一些宁可在路边摊挺身吃一桶拉面、而不愿在黑夜里屈腰奉上一只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