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慕容素衣在蒲松龄的原著小说《聊斋志异||葛巾》中,男主常大用从洛阳跑到山东曹州借住在官宦人家欣赏牡丹,整日注视幼芽,作一百首怀牡丹诗。
这种痴物男子古今罕见,也因此获得牡丹报恩,幻化人形,收获了富贵与爱情。
但是最终因为知道妻子是花妖所变,起了猜疑,又落得妻离子散,懊悔不已。
电影改编做了大幅度调整,男主更名常在田,一听就是和经世致用联系在一起,身份也成了书生。
进京赶考,考中后功名却被人顶替去做官,自己沦落街头。
身不由己之下入赘相府,抛弃家乡私定终身的恋人。
终又因为良心不安,回到故里,寻找昔日恋人。
进京赶考的书生,一定会在路上遇见姑娘。
这种爱情叙事几乎占据了古典小说的半壁江山,可无论放在那个朝代,大家就是爱看。
这里面有对荣华富贵的追求,有少年人闯荡江湖的冒险与传奇,有敢于为爱奉献的妹子。
现实中的爱情与富贵总是不同步,有爱情的时候想富贵,有富贵的时候,爱情又跑了,戏剧冲突和命运起伏也有了。
这两种男人都是渣,但诠释了两种伦理观念,在蒲松龄眼里,既是真爱,又何必在乎是人是妖,可这人世间的种种道德束缚却让常大用跨不过这个心理门槛。
电影中的常在田,作为书生去进京赶考,是追求现代人孜孜以求的功名富贵,为了栖身京城只能抛弃过往,这是所有“北漂”、“沪漂”、杭漂”、“深漂”、“港漂”都会面对的精神困境。
更现实的是,少年人初到京城,不免被欺被骗,往往使尽浑身解数还要被世态炎凉千刀万剐。
一如电影中所展示的,考上被顶替,风霜大雪无片瓦遮头。
不管你在哪漂过,看到这段一定心有戚戚。
在公司被算计,在单位被孤立,被本地人嘲笑,各种心酸往事。
电影中的男主,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出人头地,写下一纸休书给昔日恋人。
男主在灯光下各种不舍与难过,提笔下字泪千行,有么有自己告别往昔删微信的样子?
幸福两件事,功名和爱情,功名对男主有多重要,好比出人头地之于北漂,股票分红之于沪漂杭漂-这里也是渣男的起源,弹幕里满屏都是在骂。
可是有了富贵,又会想要找回爱情。
常大用也好,常在田也好,面对失去,都有悔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开头,茅子俊饰演的男主在回乡的路上,一脸怀念又有一点生无可恋。
怀念的是过去爱情的美好,生无可恋的是自己抛弃昔日恋人,不知对方是否愿意见自己一面。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将要见到的是已经逝去的爱人所幻化的妖。
这就像男生若干年后参加同学聚会,当年的那个心心念念的女同学,如今已经身材走形成了孩子他妈。
相见不如怀念,可是内心的折磨还是想再见,哪怕是一面。
常在田渣嘛,如果说他渣,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渣的时候,为了前途利益等等,伤害自己最爱的人,却又在得到以后想要弥补。
蒲松龄老爷子的鞭靼深入肌理,如果是真爱,其他什么劳什子的杂碎都不重要。
也许这正是聊斋故事经久流传的原因,富贵太迷人,失去爱情才明白它更重要。
原因各不同,但其实古今渣男,都是一样。
《奇花记》的故事跟《葛巾》原著大有不同,只是沿用了原著中主要人物常在田、葛巾、玉版等人的名字,以及牡丹仙子的设定而已。
在剧情方面,影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一共分为三条,分别是常在田报恩线、曹小姐遇害线、双生花妖线,条条逻辑清晰,戏剧冲突感十足。
常在田报恩线中,曹家一家人对于常在田有大恩,曹家资助他进城赶考,阿玉又是他的青梅竹马。
常在田进京赶考后遭人陷害,被榜单除名,流落街头时,是相府收留的他,还招他为相府赘婿,两边都是报恩,常在田难以抉择。
相府替他做出了抉择,威胁他亲自除掉曾经的恋人曹小姐,彻底了断姻缘,可常在田却一直心怀愧疚,愿意以死谢罪。
阿玉遇害线中,阿玉因为怀孕,父亲又亡故,无依无靠,村民们常年受曹家恩惠,不仅没有帮助阿玉,还逼死了她,瓜分了曹家的财产。
这条线放大了人性的弱点,但又没有将人性的善与恶完全割裂开来,一直试图掩埋自己恶行的村民,临死前也会幡然醒悟:“难道这是报应啊”。
双生花妖线中,表面上看起源于曹小姐自杀,但真正的起源却是人世间的情债,常在田许下却未兑现的诺言,才促生了葛巾的怨恨。
纯真的玉版得知了阿玉身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了给常在田一条生路,阻止姐姐葛巾杀死常在田。
这样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悲情故事,采取了另一种表达方式:生,纯真欢快;殁,万物生长。
《奇花记》这三条线互相穿插,条理清晰,丝丝入扣,不仅是原著中一个负心汉赎罪以求解脱的老故事,而是关于人性的新故事。
除了故事脱胎于《聊斋志异》以外,影片的特效也值得称道,不同于以往网大中的5毛特效,该片特效达到了中上水准,特效舍得砸钱,大场景不拉胯。
茅山道士的画符做法,看上去不及经典影片《倩女幽魂》中的燕赤霞那么花哨,但是却并不毛糙,简单的特效透着细致。
双生花妖的一红一白花瓣特效也是如此,简单但并不敷衍,也不吝啬特效运用。
尤其是在葛巾和桑道人打斗的几场戏中,东方式的斗法画面,堪称近些年“网大”特效制作中的上乘水准。
大结局中,玉版和葛巾双双身死魂灭,化为双生花树,那些原本已经死去的人,常在田、乡邻们,都再度复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株双生花,竟成了保佑举子们金榜题名的神树,实在是令人深思。
七年前,葛巾把簪子赠予常在田,进京赶考以备不时之需。
即使再怎么穷困潦倒,他也没有把簪子拿去变卖缓解燃眉之急。
再后来,就是俗套的相府小姐看中落魄穷书生的戏码。
凭心而论,我很反感给一个人贴上标签,然后在上帝视角下口诛笔伐。
外面大大小小的评论已经把剧情给梳理的一干二净,故挑些不重要的剧情。
开局引狼,妥妥志怪电影走向,无外乎女妖勾人精魄。
出场一龙套道士,双方空中对决飞来飞去,结果帅不过三秒被女妖三下五除二解决,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然后引入正题,男主携书童荣归故里,寻找初恋。
书童显然是相爷派去监视男主的,后期还给男主递刀。
结局抱得美人归,定居村里,算是有好归宿。
询问村民,佳人不在,曾经的曹府已是废墟一片。
村民声称曹府被土匪惦记,惨被灭门。
男主心中疑虑重重,当晚住在曹府。
夜深,与化为花妖的女主相遇。
观众视角下可知,七年前男主进京赶考,杳无音讯。
在出发前,二人颠鸾倒凤,女主珠胎暗结,未婚先孕,被一众村民嫌弃。
女主父亲被气病身死,村民们便把孤苦无依的女主赶出村庄,借此霸占其家产。
男主赴考,考取功名被他人顶替无奈流落街头。
机缘巧合下,相府小姐看上男主并与其成婚。
男主始终对初恋念念不忘,但碍于相爷胁迫,不敢回乡娶亲。
以至于在女主最需要他的时候,迎来却是一纸休书。
结尾自然是桑道人妖大战,花妖本是千年老树,借人类贪嗔痴修炼元神。
又因葛巾的死亡,取得她的肉身。
诞生一体双魂,红色女妖代表的是恨,白色女妖则是爱。
结尾,女主牺牲自己同归于尽,先前死掉的(?
)村民,包括男主一一复活。
桑道人来了句“人心本善”作主题升华。
优点是,一个电影总算是把故事给完完整整讲完了。
缺点是,这个故事老掉牙了,只能靠桑道人的川普以及个别网络梗来添加笑料。
男主该是痴情的,他连死亡都不怕,就算葛巾是人或妖,为了弥补遗憾,他也敢于去挽回,去拯救。
女主也是爱着男主的,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就算回忆不复存在,但骨子里最深刻的那个人,指引着她一次次救下男主,再度陷入爱河。
结局红妖台词里希望去爱,不知道是对着男主还是说给女主。
个别画面橘里橘气的,可能是导演想加些百合要素。
片尾彩蛋村民们一片祥和,村庄恢复了往日宁静。
女主的悲惨遭遇和这些村民脱不开关系,但若安排个屠村结局又过于绝望。
在众人开开心心的日常中,唯独缺少男主。
我可怜滴男主呀,连最终画面都不给个
依旧是在家看傻B电视剧和脑C综艺剧看到脑袋发昏后决定换的口味。
很遗憾,这部剧也不怎么的……【剧透开始】全程我就没仔细看剧情,就晓得两女主都是妖,魅惑过往书生,然后男主不知怎的回来了,与两妖有渊源。
道士收妖,中途男主得知女主坠妖真相,拯救女主牺牲,女主为就回男主性命自我了结,一切恢复如常,只是昔日恋人阴阳相隔。
【剧透结束】难以相信我居然在2021年看到了这样一部古早剧情的影片。
除了拍摄的高清镜头时刻提醒我这是近期摄制的一部剧,其余的分分钟让我感觉在观看80年代港片里流行的各种道士影片,连剧情都如此类似,俗套易懂。
这种剧情贼熟的影片,要靠精美的服道化和感人的情感演绎来取胜,可惜两者都没有。
女主之一明明貌美得很,得罪了造型师一般的美貌和嘴唇直接让美貌消失不见;男主,还行吧,中规中矩一书生,但很多时候觉得是块木头,没啥感情(可能是个人观感)。
就一边刷手机一遍看片,也没搞清楚两个女主之间的关系(什么双生),也不想搞清楚了。
就酱吧,一部当背景音刷可能都有点无趣的影片。
观看日期:202105(忘了哪天)
电影脱胎于《聊斋志异》,但从剧情来看,原作的故事在三四百年前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书中高质量的一系列志怪故事也是这本书经历数百年岁月依然为当代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但文艺作品自诞生后,作者就失去了对其的独家解释权,所谓千人眼中有千种面貌的哈姆雷特,聊斋的故事在当代,自然也会被读者用当代通行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每一世代的受众,都会以他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来理解文本已经定型的作品。
这也是为何很多经典作品会被创作者持久不懈的改编的理由。
曾经被民间乐于传颂的王宝钗苦守寒窑、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评判,在普遍的人性光芒以外,也有不少内容能被毫无意外的归入“封建文化糟粕”中。
聊斋故事同样也有这一问题存在,作为优质的古代文学,如何让它不流失故事本身魅力的同时,淡化或删减其中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描写,也是每一个创作人员必然要解决的。
于是,原著的“葛巾”最后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除人物外,剧情截然不同的“奇花记”穷书生高升后有意无意抛弃糟糠之妻,不止是在聊斋,上溯两宋、隋唐乃至秦汉,都有类似的故事。
面对功名利禄的选择题,人性之下做出的决断多半是难以面面俱到。
从编剧的角度,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也是剧情推进的重要线索。
即是有如此困局,加上当时交通讯息落后,贫富差距巨大,多个要素聚集在一起,男主的选择虽是无奈,也属必然。
我们现在指责他是“渣男”,当然也没什么不对,“陈世美”作为一个群体的贬义性称呼也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当代依旧也很贴切。
作为局外人,男主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吗?
京城府中,下人们对他看似恭敬其实轻慢,是因为书生始终没有位居人臣,但这归根结底,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
在经历了寒窗苦读后,本以为能带着功名回乡,没成想,城里套路深啊,名落孙山,人也不情不愿的成了上门女婿。
提前的春宵一夜,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但在那时是能让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
之后旧情人横死,魂灵徘徊不去,化为花妖。
多年后书生回乡,发现伊人早已不在人世,自欺欺人的幻想就此破灭。
可惜大错铸成,一切再无回转余地。
曹小姐的亡灵也幻化为一红一白的两个花妖,名为葛巾、玉版,姐妹同出一源,性格却大相径庭。
人非铁石,孰能无情,妖魔也一样。
这样的人物设置不算罕见,指环王系列中的怪物咕噜,龙珠中的兰琪,都是很好的例子。
长年的痛苦和懊悔让人格分裂,成为全善全恶的两个个体。
世间本无纯恶全善,不过是两者此消彼长罢了。
结尾处,花妖、道士、男主的最终战,为这份错综复杂的关系划下了一道休止符,男主终于了解自己离去后发生在情人身上的惨痛故事,也明白了自己所极力逃避的一切终于到了该面对的时刻。
面对由曹小姐所化的花妖,他做出了普通人能做极限:用性命来求一个勉强的周全。
诚意也感动了对方,本来玉版也对书生尚存爱意,最后两妖也牺牲了自己,换回了书生和村人的生命。
故事的主旨也在此体现:如果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大家都只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原则行事。
那么悲剧的源泉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事情面前,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什么时候,所谓的原则并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这大概是电影希望观众在剧中思考的问题。
作品的格调也在此得到升华,多了一些对大环境的反思和洞察。
很久未曾看中文电影,感谢Covid-19导致长达一年的困境,看了一些国产仙侠电影,此片是复工近半年看的第一部。
影片毫无疑问剧情破绽百出,不能推敲,书生入赘相府的逻辑不能自已,村民逼死曹小姐的行径并无惩罚,书生渣男行径,相爷威逼良善也无后续,整个结局真实还是幻想都难断定,是一种开放式结局吧?
初想,编剧未曾用心,但,再想,世间百态,可不多如此?
总之,这段并不精彩,而且残缺的爱情故事提醒了我,在古代,在聊斋的世界里,依然有着真诚的恨和真诚的爱。
自小闻说世间渣男多多;然亲身却曾遭遇渣女二位,套路连连,只为利益。
只叹今世真情难觅——无论是爱还是恨!
为片中那刻骨的仇恨和不可磨灭的爱情,给了三星。
一个午后,看完了这个影片,又增加了我的烂片观看记录。
看到开头的时候,就对于这是烂片心有所感。
但是我挺好奇曹家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村民含糊的话语,对外来人的避讳,还是勾起了我一点好奇心的。
可惜的是最后也还是含混不清。
一,情节稀烂据村民所言,曹家被土匪灭了门。
穿插的回忆显示,曹晓玉未婚先孕,被父亲责打流产,后面被阻止参加家人的葬礼。
含恨带着情起的牡丹在定情的古树下成了妖。
一分为二,一个是带着恨和记忆的,被烈火灼烧的葛巾,一个是失去记忆的,但是仍旧爱着的玉版。
但是并没有呈现清楚,为什么村民对于曹家灭门含含糊糊,充满畏惧,已经葛巾下面的几个姑娘,为什么对村民有恨,村民到底做了什么孽。
二,人设稀烂葛巾和玉版明明是一体双生,但是很多镜头都是,玉版受伤,葛巾痛,但是葛巾受伤,玉版却不疼。
当树妖占据葛巾身体时,仍旧是葛巾的思维与情感。
男主角的设定就完全离谱,他是个渣男完全不奇怪,是个痴情种就让人感觉十分离谱。
三,剪辑稀烂前期在交代剧情时,穿插回忆有助于交代剧情,但是后面疯狂插回忆,就完全是在注水了,连道士放个大招也要加个回忆。
四,强行升华最后葛巾说,什么爱比较容易,恨很累什么的,简直是尴尬。
转自春暖花开王大拿电影《奇花记》最后,男主角没有再回京城,而是留在故里,重新做起了花农,蓦然抬头看见曾经的真爱一袭白衣又出现眼前。
与电影开头男主骑着白马遥相呼应,制作方别有用心的留下一笔,乌托邦也好,寄情也好,都是想给一个安慰,留下美好的念想。
在此要真心安利一下女主角,98年的妹子徐沐婵,本身就是灵动美少女一枚,演起剧中角色完全契合。
奋不顾身的爱是少年人才有的勇气,要有纯真、无邪,还要有为爱付出的勇敢。
当然,一张上镜的古装脸也是必不可少。
结尾处,女主掀起盖头,刚刚毕业两年的徐沐婵借由这个角色把古装美女的人设送到了观众心里。
感谢制作方和女主角送给观众这份安慰,因为它不可能在生活中出现。
虚幻的安慰代表了现实中的不可得,对已逝真爱的追索,在抬头的一瞬间得到慰藉,遇见故人。
但实际上过去回不来,就算故人,也只是新的开始,一个颔首即代表了对过去的释怀。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个结尾,他承认了“我贪慕虚荣”,他说着“我百死莫赎”,男主心甘情愿的死于葛巾之手,倒下去的时候他嘴角含笑,仿佛这一世的愧疚也终于烟消云散,这对他来说不失为是一种解脱。
但他给阿玉带去的伤害却将继续留在葛巾和玉版的记忆中,无法释怀。
阿玉生前是如此爱着常在田,所以死后才会将自己的爱恨注入到并蒂牡丹里幻化重生,无法原谅更无法释怀这份沉重的爱。
的确,留下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只要活着此生都是在忏悔和赎罪。
但同时影片更为那些为爱迷途知返的人赋予了爱与被爱的权利,所以影片的结尾在我看来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表达,给迷途的人以告诫,需敬畏过往,并对未来有所期待。
原著小说中男主本身就是花农,为了留恋牡丹容姿而几乎变卖家产,电影结尾回到花圃似乎也是回归处心。
不同是蒲松龄老爷子让男主的余生都活在悔恨中,而电影特意安排了两人再相见。
物物皆有情,这是独属中国古典的美学想象。
相恋的人会再相见,是每个人都渴望的美好。
曹玉的恨化为葛巾,爱成为玉版。
有爱必有恨,爱恨交织的情感成为化不开的执念。
漫天红色花朵在意象上进行了完美演绎,解说了什么是恨。
同样,玉版的漫天白色也演绎了纯洁的爱。
双生姐妹花这个人物设定恰到好处的说明了爱恨一体,无法战胜恨,就会伤害爱本身。
让人欣喜的是,终究还是爱战胜了恨,就像道长所感慨的,战胜妖邪的不是法术,是善良。
过去的时间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古典是不可得的心灵港湾,快餐的现代生活是痛苦的每一天,所以要安慰。
需要那女主角在乌托邦的想象中再次重逢,开始男主身骑白马归来,结尾女主一袭白衣相见。
这白衣,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道白月光。
一个午后,看完了这个影片,又增加了我的烂片观看记录。
看到开头的时候,就对于这是烂片心有所感。
但是我挺好奇曹家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村民含糊的话语,对外来人的避讳,还是勾起了我一点好奇心的。
可惜的是最后也还是含混不清。
一,情节稀烂据村民所言,曹家被土匪灭了门。
穿插的回忆显示,曹晓玉未婚先孕,被父亲责打至流产,后面被阻止参加家人的葬礼。
含恨带着情起的牡丹在定情的古树下成了妖。
一分为二,一个是带着恨和记忆的,被烈火灼烧的葛巾,一个是失去记忆的,但是仍旧爱着的玉版。
但是并没有呈现清楚,为什么村民对于曹家灭门含含糊糊,充满畏惧,葛巾下面的几个姑娘,为什么对村民有恨,村民到底做了什么孽。
二,人设稀烂葛巾和玉版明明是一体双生,但是很多镜头都是,玉版受伤,葛巾痛,但是葛巾受伤,玉版却不疼。
当树妖占据葛巾身体时,仍旧是葛巾的思维与情感。
男主角的设定就完全离谱,他是个渣男完全不奇怪,是个痴情种就让人感觉十分离谱。
三,剪辑稀烂前期在交代剧情时,穿插回忆有助于交代剧情,但是后面疯狂插回忆,就完全是在注水了,连道士放个大招也要加个回忆。
四,强行升华最后葛巾说,什么爱比较容易,恨很累什么的,简直是尴尬。
1,聊斋片很多,《倩女》《画皮》都是其中翘楚,因为群众基础大也好改,所以大家都抢着拍。
而《聊斋志异》里面有些故事没拍过。
能挖掘选中并改编拍出来的,拍的还不差的《奇花记》,我觉得这就算勇气了,我钦佩。
不要因为自己看的不爽,就主观意气用事就“冤枉”了一部好作品去打一星差评,“打得一星易,寒了多人心”,这样一来,电影工作者们的信心越来越受挫,在互联网平台上就更难出精品。
2,坦白一点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观众的艺术。
导演可以选择妥协也可以不妥协,观众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
我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的一些主创访谈,他们是在疫情期间艰难开工,在广西拍了一个夏天,干了很多剧组不愿干的事,比如帮助当地老百姓修桥修路——这本来应该是政府去做的事。
商人趋利而行无可厚非,当初这家公司拍摄《花千骨》而带火了取景地,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希望可以带动广西拍摄地崇左大新县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才坚持在广西拍摄。
要不然,在横店拍+棚内抠绿布可以节省下大量的经费了,在这一点上,我敬这个剧组是条汉子!
3,看了一下主创的名单,马伟豪,宋晓涛什么的,都是业内大神,再看一下影片的特效和场景、服化道(很少有观众会去关注这些细节),基本上也都是大神们的正常水平发挥。
看到网友的差评评论大都是什么“渣男该死”,“三观不正”、“我气死了”上面,我就觉得好笑——电影《人之怒》,杰森斯坦森还是个黑社会老大呢,好莱坞的主角为什么是坏人啊?
坏人就应该死啊!
《疾速追杀》里,基努里维斯也是个杀手啊,为啥不去追究他退休之前杀的那些无辜之人?
扯远了 4,掰扯一下剧情,聚焦的几个疑点: “”渣男”复活了没有死——常在田是不是渣男,另当别论。
渣男为什么就一定要死?
常在田再渣,他也没动手杀人啊?
情感背叛罪不该死吧?
你和前男友分手了难道还得让他去死?
或者你自杀?
一干人等他们逃出树妖洞以后,仆人魏新递给常在田一把刀,意思是让他趁机对阿玉下手。
但画面一转,却是他把魏新打晕在地上,这个行为也佐证了常在田的心态转变——回乡是救赎而不是杀戮。
村民们是坏人,怎么又死而复生了?
——有句话叫法不责众,他们既然醒悟过来集体去讨伐妖精,就算是革命思想觉醒了吧?
再说,这么多无辜的老百姓全死了,我估计都过不了审查,就和点到即止的激情戏和洗澡的戏份一样。
莫名觉得有些地儿演得挺认真的,不过倩女幽魂那气质可是不好学
本以为是痴心女遇到负心汉的结局,没想到最后来了个反转?茅子俊这一次演绎出了一副我见犹怜的书生气息,恨不起来……
本来可以三星,结局太烂,强行美好,那些村民这么坏,凭什么复活,被他们害死的曹家情何以堪……
听说空镜很美,但不要对网大期望过高。还行,能看,毕竟套用的聊斋的原型,所以逻辑没有大问题,渣男也不算洗白,不能说明他的深情,只能说明他的懦弱,男人的劣根性,管不住自己的下身也没本事守住自己的承诺。然后画面的话葛巾的黑山老妖造型真的有丑到我,开头魅惑人的朴素造型都要好看点,而且玉版的确白脸,电影也的确有卖姬嫌疑,好像之前那部新倩女幽魂也是有点姬,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风气(大白眼子)。
这个好看我喜欢
刚看了 粤剧电影 白蛇传.情 。红白牡丹与白蛇青蛇,常在田与许仙,桑道人与法海,居然能神对应。聊斋IP奇花,也是一个三角恋爱故事:痴情女、渣男、愤怒的旁观者。神奇
4.6分大家太仁慈了。演员不行,特效不行,道具服装化妆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可以请这些演员退出娱乐圈么,还有这个导演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唉……又是一个无聊的网络电影。演员们努力吧!
刚开始那段桑道人看起来疯疯癫癫,等男主他们走了之后眼神变化好明显啊,这片子演技全员在线,夸夸
白牡丹这种恋爱脑实在让人头大
最后渣男,恶村民居然复活,震碎三观,阿玉终究是错付了,做了妖还要为渣男再死一次,魂飞魄散。
和众多聊斋故事差不多的套路,剧情没有太多新意
三流剧情,四流演技,五流特效!!虽然有聊斋原版故事加持,可惜编剧功力不够,原创衍生既不够深入也不够创新,加上导演能力也就那样,本片也就达到了网大“平均”水平。
一边吐槽一边哭得稀哩哗啦…两两相抵本该给个中间的三星,但看在颜值上还是再加一颗星吧…顺便瞅了一眼评论区,怨气重的倒是不少…尤其是说村民坏的,不知道有没有看到剧中的那些小细节…其实这剧整个就在说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爱与恨,只是哪一面挣赢了而已…立意点还是可以的。不过这剧的表现手法我是真的想吐槽,比如葛巾和玉版那满满的CP感…
你说我点开它干什么(=_=)
选角不错,女一女二都很漂亮
明明这么好的故事讲成这样,结尾是为了过审还是干嘛?这么美的演员化成这样唉,一手好牌打烂
聊斋,书生负心,双女
无聊
挺悬疑的,看着看着就会产生疑问,男主角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回来呢?女主角一家怎么死的呢?然后这个花妖是怎么来的呢?最后他都告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