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同朋友看了这部恐怖片,与其说恐怖我倒更愿意认为它的悬疑多一些说实话,比预想的要好,国产的恐怖片我们都是不报什么希望的。
虽然剧中的漏洞比比皆是,同一场景下前后的裙子不同,对白的空洞但我想至少看过之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也许是处在这个时期的原因,总是把一些都和选择,扯上关系一直在想,蒋牧所做的一切,当他把江北燕的心脏换到林嫣身上时,当他成为x杀死北燕时,当他死时,是否走着他的路。
我不知道,可我始终认为他是值得的,也许代价过大,可他至少找到了他的路。
夺命心跳夺的到底是谁的命,北燕死了,蒋牧死了林嫣恐惧中寻找着自己或是比人马本科似乎还不知道他将会带着谁的记忆继续生活没有人幸福。
最后的最后,当马本科站在城楼上俯视着一切时,他是否看到了这世界的荒凉。
所谓爱情,所谓梦想,到底敌不过宿命。
很庆幸,林嫣终于在后视镜中看到了自己,那一刻似乎暗示着所有的结局。
我们看到的自己到底和实际的自己相差多远没关系,去寻找吧,不管你是谁,正做着什么。
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是否真的会有某个人和我拥有着同样的心情,同样的记忆,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我吗?
影片的笑点除了“兽医”的戏份外,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林嫣崩溃的时候,看着美女的脸,慢慢变形、哇哇大哭,一不注意就笑场了。
另一个是林嫣自杀未遂醒来,看到蒋牧表白被拒,又差点痛失所爱,醒来还瞬间转成另一人格,这不成心让人崩溃吗。。。
一不注意就笑场了。
看完才知道,丫的哪是崩溃啊,那是狂喜啊,他心里一定在呐喊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OHYEAH。
于是,他迅速采集血液,迅速实施阴谋,迅速自杀,迅速复活,整个干净利落,让人感叹,不愧是用刀的,快狠准,太绝了。
当然,作为惊悚片不合格的本片在悬疑部分还算不错,至少像我这样懒于动脑的低智商人才,很顺利的被唬住了。
至于惊悚部分,倒是梦里的白衣红巾。。。
诡异啊诡异。
冲着林熙蕾和梁家辉以及我最喜欢的恐怖悬念招牌进的影院。
说恐怖,不足;但说悬念,有余。
情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包袱一个接一个的抖出来,每次在我觉得原来如此的时候,马上又给出一个新的惊喜,结局让我想起来《万能钥匙》,不错。
那么邪恶的结局跳出了国产片的樊笼,很有欧美的味道。
喜欢。
很多人认为接受了江的心脏的林,怎么就会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容貌。
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江的记忆是逐渐覆盖林的记忆,进而最终林变成江。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林手术后醒来,对于自己容貌那一块的记忆已经被江的记忆覆盖。
所以林不知道每次在镜中看到的那张陌生的脸原来才是自己。
基本,我认为,悬念这一点,这部影片做得算很不错的。
冲着那么多一星,想狠狠来个五星红旗但怕有失公允,还是4星吧,再接再厉。
蒋牧作为林焉的主治医生,为了救活林焉不惜去犯罪,他用江北燕的心脏救活林焉,阻止林焉去探查江北燕的往事。
他爱林焉吗?
1小时03分钟情感爆发:“我不能让你去死,我不知道别人的爱情是怎样,可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一切,去杀人,去犯法,我要你活着,活着。
”“我有脑癌,我没多少时间了,这不是代价吗。
你活着,我死了,即便我死了,我也要保护你,直到最后。
”“我不要你再见马本科,他要把你变成江北燕,我不允许。
我救活你,不是为了让你变成他爱的人。
”“保留这个秘密,为我,为你。
”看到这里,我不愿意去怀疑蒋牧的真心,就算他的爱让人恐怖让人窒息,至少那是爱情,他在自己最后的时间里为林焉找了一条活路。
林焉知道真相后上吊自杀,蒋牧救回她后醒来的却是江北燕,反复看了蒋牧当时的表情,认为是害怕。
害怕他爱的林焉就此不再存在。
可是还有很多疑问,假设另一个医生的猜测是正确的,林焉什么时候被输入江北燕血液的?
谁做的?
答案很明显,是蒋牧,是作为主治医生的蒋牧在手术前给林焉输入江北燕的血液,是蒋牧做的。
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后的最后,蒋牧真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打击,是不是知道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可活了,才在林焉身上验证心脏记忆的可行性,他签署了器官捐献书,是准备利用心脏记忆复活自己吧,原来林焉竟是他的实验品么!
都快死了,还能把自己“后事”安排的这样完美,让人毛骨悚然,他的真心究竟能有几分?
我很少写评论的,只是因为很多人总是在骂国产电影,看不过去所以说说。
大家都看惯了外国悬疑,它有个特点就是等你看完了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结局。
而中国所拍的悬疑片大多只是在过程中,到最后总是很明了的。
如果用这一点来骂国产电影的话我觉得还是少说为好,毕竟风格不一样。
像盗梦空间那样利用很多层的错杂让你不明不了有意思吗?
要这样的话谁不会啊,是吧,绕就可以吧人绕晕。
另一方面,中国的悬疑虽然看后很明了,但是大多都是有隐晦在里面,但都逃不出道德问题。
所以比较现实的人看完国产悬疑一般都很讨厌不会觉得什么恐怖的。
往往是比较喜欢幻想的人倒是觉得有一点意思。
比如这部电影,如果你假象一下现实中的医生如果没有医德哪一天在你身上作出此等事情,或者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人存在了而大家却全然不知,又或者像医生本人“复活”后他良心怎么坚持的等等。。。
就是有一种道德观念的挑战但不知是不是中国的拍摄条件不足还是什么,总觉得有那么一种欠缺,要吗就是剧情草草了事要不就不明不了。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狄仁杰第一部吧,作为悬疑好生无聊。
悬疑悬疑,,就是让人看了明了还是不懂,另外养眼的场面很少,外国的却不是这样。
但这也让我每次看外国电影觉得没养眼的地方就不想看,哈哈。
最后还是说说这电影吧.作为不同悬疑电影可以看看。
但是称不上精品更不能说是巨作。
一个让人折服的巨作我想除了剧情之外每个细节都要精致,并且还要让人震撼
不是恐怖片,而是正宗的悬疑片。
整部片子一直在给你线索,每次在你以为推理出了剧情的时候,却又突然地峰回路转。
结局很意外,答案很完美。
只是,你看出来了吗?
整部电影围绕的是两人的面容这一点来说的。
很多人以为二者的身份,其实没这么大。
林嫣其实是安雅,江北燕则应是林熙蕾。
林嫣(安雅)移植了江北燕(林熙蕾)的心脏。
梁家辉家里的心脏是安雅的。
梁家辉爱的是林嫣(安雅),黄维德的未婚妻是江北燕(林熙蕾)。
林嫣(安雅)有心脏病梁家辉为了她勾引江北燕(林熙蕾)并利用其噪音恐惧症杀了她,得到江北燕的心脏,救活的林嫣(安雅)可是他却没有料想到心脏有记忆功能。
林嫣(安雅)会慢慢的开始有江北燕的记忆。
他更没料到的是林嫣(安雅)这时候在对自己的面容方面已经完全被覆盖了(或者说她的心脏正完全控制着她对脸的认识),在她的意识里林嫣就是长着林熙蕾的样子。
本片的开始正是林嫣(安雅)在心脏移植后,她的意识里林嫣应该是林熙蕾的样子,江北燕应该是安雅的样子的时候。
这正是电影呈现给我们的。
电影也正是林嫣(安雅)在面容被覆盖成江北燕(林熙蕾)后的主观意识和视角拍摄的。
但是她被心脏同化的仅仅只是对面容的意识,在生活,工作上,还是林嫣(安雅)自己的。
所以这时候以为本该是林熙蕾样貌的林嫣看到镜子里的脸是安雅的时候会以为见鬼了。
于是产生了各种被鬼抱啊等等幻觉。
而梁家辉和黄维德不会被同化,所以他们看到的林嫣就是真实的林嫣(安雅)。
电影的开始,面容被同化成林熙蕾的林嫣,工作,身体也开始慢慢被控制,她的陶艺不行了,却会开车弹钢琴。
但这时候的她对自己工作生活方面的意识还是清晰地。
所以她对此不解。
她告诉梁家辉,梁家辉爱林嫣(安雅),看到的是林嫣正是安雅的样子。
如今这些改变却是江北燕的,于是就开始阻止她和黄维德接触,告诉她这仅仅是心理问题,在盘山公路,在湖边借口会停止呼气,他害怕她真的成了江北燕(林熙蕾)。
黄维德看到的林嫣也是安雅的样子,但是却在她身上看到了未婚妻江北燕(林熙蕾)的影子,一方面他以为自己害死了未婚妻江北燕,害怕林嫣想起,另一方面。
,他迫切想知道妻子出轨的对象X是谁,于是,让林嫣帮助自己。
调查江北燕的死因。
在调查的过程中,林嫣通过另一个医生知道了心脏记忆功能,也知道了梁家辉是X,她告诉梁家辉在心脏移植前若输入血就会有心脏记忆功能,也从梁家辉口中得知其为了自己杀了江北燕。
于是因为愧疚而被噩梦困扰,终于选择自杀。
但是,林嫣的自杀没有成功梁家辉救活了她,但单她醒来的时候她却说,“你怎么在这,我的车呢,水”这些的记忆却完完全全变成了江北燕的。
心脏记忆真的使她变为另一个人。
这是梁家辉最不能忍受的。
听到这梁家辉彻底绝望了。
于是他在看到黄维德的时候重重的打了他一拳。
也正是这拳头上的血让他想到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始的借尸还魂。
林嫣(这时的林嫣依然没有完全成为江北燕,因为在她醒来的时候猴子又活蹦乱跳了)在怪医生处研究所逃出后在街上无助的转,碰到黄维德两人一同回林嫣处,林嫣无意中在黄的包中发现了看见了江北燕的照片,她不知道为什么黄会有自己2008年8月8号的照片,这时黄在喊刀子在哪里,惊吓之余她以为黄是坏人。
逃出。
这时候梁在外时机而动,绑走了林嫣。
将她关进地下井中。
并把绑架照寄给黄,让黄来救,自己设下埋伏,伏击黄。
最后将自己的血打给了黄,自杀,将心脏捐给黄。
以此通过心脏记忆复活。
、不过最后,林嫣通过警方给的照片,镜子等终于发现自己原来的脸就应该是安雅的而不是林熙蕾的。
也终于完全找回了完完整整的自己 林嫣(安雅),而没有变成江北燕。
电影最后一幕像是导演设的谜,梁到底有没有成功借尸还魂。
我个人更倾向是没有的。
首先电影最后黄在拉手风琴,之前他会钢琴就是有音乐方面的修养,而电影中没有体现梁有音乐上的知识。
其次林嫣没有变成江北燕,当然这可以解释为移植前没有输血,但是电影中林熙蕾逃出孟医生的研究所的时候,那只输了血的猴子又活蹦乱跳了。
说明孟医生没完结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因为他对猴子的研究也只是初期的没有进行到最后。
也许之前林熙蕾以及猴子的症状只能说是心脏移植的后遗症或者说是排斥期适应期。
并且在电影中,孟医生也只是说,“没有输血不知道会不会带心脏记忆功能,输了血就一定带心脏记忆功能"。
但这并不表示心脏记忆功能就能完全覆盖另一个人这只是个他的一个假设,没做过实验。
但梁却把这个假设误以为真了。
最后从药家鑫的事件来看这部电影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的。
也很可能建立在当前的科学背景下,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心脏记忆复活的结论。
当前心脏移植附加记忆有这种现象也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考量的话,这部电影也应当回归当下社会科学背景。
讽刺的是,电影中梁家辉疯狂的病态的爱着林嫣,可是林嫣却并不领情。
电影的最后与警员说“我只是一个试验品”。
林嫣并不是一个实验品,梁在给他做手术,策划她的移植手术的时候是不知道心脏记忆的。
他是真心爱她的。
而林嫣的转变让他绝望让他相信心脏记忆并利用了它。
也许他是带着一丝希望企图用心脏复活来与林嫣团聚。
短短的一年两个月,也许爱上她,只是应为在给她治疗时一个温柔的微笑,也许是她小小的关怀。
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
导演到底是怎么想我们也不知道,至少我看到了这些,也愿意这么理解。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部是我看到的水准比较高地悬疑电影了,当然还有点小漏洞。
如其他影迷说的片尾梁的眼睫毛在动,影片中小女还不应当说我听到江老师的声音。
《夺命心跳》:见证林熙蕾的华丽转变这几年林熙蕾出演了不少影片一改其刚出道时走的性感花瓶路线成为一个真正的实力派和演技派,2008年凭借其在《东京审判》中出演的和田芳子更是获得了金鸡百花奖的提名。
除此外在吴宇森电影《剑雨》中的短暂亮相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在《大笑江湖》中的古装形象,似乎又将我们带到香港电影那个鼎盛的武侠时代。
即便是小成本电影《窈窕绅士》中吴嘉倩一角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林熙蕾生活的和鲜活的一面,在与葛优合作的《气踹嘘嘘》中也让我们探测到了她的喜剧天分。
随着她戏路的不断宽广,2011年她又主演了恐怖、惊悚电影《夺命心跳》。
从整个影片质量来说《夺命心跳》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恐怖片,影片在故事情节上都比较新颖,,凭一起“心脏移植”的手术引出一连串“记忆再生”的故事。
故事的剧情设计,惊悚但不夸张,从悬疑的角度看,影片结果显然出人意料,角色的混乱让观众也有些迷惑。
从影片的票房来看,上映一周揽金1500万,算是不俗,对于一部小成本电影,能收回成本,并又客观的利润,这已经是幸运,要知道目前90%的中国电影都是亏本发行。
但相比同期上映的《孤岛惊魂》等影片,这样的成绩也不值一提了。
《夺命心跳》之所以能拿到千万票房,除了影片质量还算可以外,在中国当下的惊悚和恐怕题材的类型片受热捧也是不可忽视的,去年凭借一部《密室之不可告人》轻松拿到3000多万的票房,让许多中国电影导演看到了恐怖+惊悚+悬疑类型片的市场潜力,于是才有今年三四月份的《守望者之迷途羔羊》和七月份《孤岛惊魂》及《夺命心跳》的扎堆放映。
但是相比于同一类型的其他影片,特别是《孤岛惊魂》接近亿元票房,《夺命心跳》的成绩显然略逊一筹。
分析其票房“失利”的原因,从故事角度来说,从心脏移植到记忆再生,其实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在情节处理上导演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没有“记忆再生”这一亮点,那么故事就不够精彩。
而且“记忆再生”作为一个悬疑也有个致命缺点,如果尽早揭示出来,或许在影片宣传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放映时就不能给观众留下足够大的空间,相反如果是刻意保留悬疑,注定影片宣传效果会受到制约从而影响影片的市场潜力。
二是演员团队局限,相对于《守望者之罪恶迷途》请来任达华、张静初、黄圣依、陈思成、余少群、郝蕾、巍子等许多一线明星倾情加盟,《夺命心跳》仅靠梁家辉和林熙蕾挑大梁,显然分量不足。
三是相对于《孤岛惊魂》中打出的偶像派明星杨幂的号召力及其性感路线,《夺命心跳》在电影市场也没能较好的突出自己的卖点。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算是看到了一部不错的影片,至少我们看到了影帝梁家辉,和台湾小生黄维德的出色表演,特别是作为林熙蕾结婚生子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林熙蕾多变的一面,能亲眼目睹了一个从台湾出道的,在香港成名,近些年在大陆发展的一线女星的成长经历,从最初的《千王之王》、《制服诱惑》、《蜀山传》中的性感女神,到一个实力派影星的蜕变,这一路,林熙蕾走了10多年,林熙蕾与今年3月新婚,目前已身怀六甲,估计一个月后就将迎接自己孩子的出生,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一个演员、一个普通人从少女走向婚姻、家庭的辛苦历程。
(方启华 2100 08 24)
其实看了10分钟就知道这故事该如何的走下去了 一开始就把善恶分的太清 导致知道真相也没太大的吃惊电影里许多地方处理很烂 漏洞很多 所以感觉情节有点突兀 太不自然 不过有点好处就是在最后通过那“不会改变永恒定格”的照片说明一个问题 也解释了全篇电影镜中镜前的矛盾问题 也彻底的否定了这是一部恐怖片的说法 最多算个惊悚 那就是我们一直看到的林嫣是真实的她的外表吗?
不 那是江玉燕 接受心脏移植的林嫣 在心理上早就被江覆盖 认为自己的外表就是江的样子 镜子中的“江”本来是自己 但她认为是别人——“江” 所以看这部电影是不能看演员表的 会让你错乱(PS:当然从影片最后看出林嫣已经完全走出了江的世界 不过蒋能在马本科身上复活吗?
难道是为了留下伏笔拍续集?
)最后要说一下 本片的中所说的移植后带有供体的记忆 在医学上还是一个谜 的确接受移植后的人 性情会大变 会如何如何 不过也套用影片中的一句话:你在生理上已经接受了 但在心理上没有 真的如此 最可怕的不是恐怖的世界 而是我们难以预测的心
四年前洽谈改编不成,四年后直接抄袭。
2006年11月,西安曲江影视公司编辑许艳会跟小说《失控》作者洽谈影视改编权。
终没达成一致。
没想到事后,许艳会与西安编剧张琦串通,竟私下改编小说,完成剧本《夺命心跳》后,张琦以北京琦观天下影视文化公司的名义,高价卖给曲江影视公司,又亲自导演。
三年多时间,许艳会不曾告诉小说作者。
他们就是这样勾结抄袭,是典型的文化小偷,人品及道德品质如此,愿所有粉丝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不要被他们拉的明星的光环遮蔽了。
明星是明星,盗贼是盗贼,只是明星被他们蒙骗了。
介于之前某人向我推荐此片,说的云里雾里,最后经本人亲自鉴定后发现他其实没看懂,而且片中吐槽点也蛮多,于是⋯⋯我理解的故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首先介绍4个主要角色梁家辉扮演的医生蒋牧,精通心脏手术,查出自己患有脑癌,然后在1年多前认识了需要心脏移植的林嫣。
而林熙蕾扮演的陶艺师林嫣则是一名漂亮而又孤独的单身女性,因为心脏手术结识了梁家辉。
江北燕是一名音乐老师,和一个富二代搞对象,患有噪音晕厥症。
马本科就是那个富二代,怀疑自己女友出轨提前回国跟踪。
蒋牧应该很早就知道心脏移植携带记忆的事情,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家就在研究此类话题。
但他所要的并非是让自己记忆寄生在别人身体这么简单,他是要完整的夺得寄主的身体,所以他需要确保此类手术用于自己身上之前要万无一失。
影片中还有一位神经兮兮的医生十分关键,他不仅起到了解谜的作用,还从侧面反应其实蒋牧应该也进行过动物实验,所以他才得出结论——心脏移植加传输血液可以达到控制寄主的目的。
而他如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人体实验。
林嫣这个时候的出现给了蒋牧实验的机会,我考虑之所以选择林嫣主要是因为她背景简单。
影片中的细节告诉我们林嫣是一个缺少社交活动以及亲属朋友的“宅女”,更容易蒋牧接近。
之后江北燕的出现解决了心脏的问题。
蒋牧应该是先从医院了解到了江北燕的特殊病例,然后通过一些渠道获取血液以及DNA样本进行化验得到了林嫣与江北燕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结论。
之后就是蒋牧千方百计的接触江北燕并获取信任,得知江北燕在外国有男朋友趁虚而入,再适时的给江北燕精神压力逼其和男友分手,这样就有了江北燕自杀的合理性。
最后下手通过特定频率的噪音致她于死地并制造自杀假象。
而江北燕的男友马本科我认为也是在蒋牧计划之内,证据则是他开车带林嫣刻意路过江北燕的房子。
而正是马本科的加速刺激让实验效果显著,林嫣正逐渐向着江北燕转变。
而最后蒋牧杀死马本科则一举两得,即毁灭了知情人,又获得了一个完美的寄主。
所以故事的真相就是——蒋牧想通过心脏移植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始了最终的人体实验。
他选择的对象则是林嫣和江北燕,他分别与两人拉近关系并获得信任,最后杀死江北燕,并成功为林嫣心脏移植。
而实验证明通过移植心脏和输入血液的确能够转移记忆,于是他就杀死了马本科并实施对自己的心脏移植。
然而影片最终林嫣并没有变成江北燕,在最后一刻她重新找回了自我,所以这也成了影片最后的一个亮点——开放式结局。
蒋牧最终能否在马本科身体上复活?
谁也不知道。
吐槽结论:1·宅女风险大,多交朋友吧2·相比之下,外科手术医生比富二代更容易获得女孩的芳心3·中国的下水道问题很大4·这是中国影史上少数几部坏人有可能活到最后的电影5·据说之前曾为蒋牧设计一个经常摸脖子的习惯动作,最后在马本科的镜头中他再次把手出,然后影片结束,留一个类似盗梦空间的悬念,但好像不能过审⋯⋯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0421北影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BJIFF14 英嘉(🐳💗)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