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戏剧理论,悲剧主要有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洛神》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的综合体。
在《洛神》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是悲剧人物,但每个人的悲剧都既因为自己的性格也因为不幸的时代背景。
甄宓:鲁迅先生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
”剧中的(非真实历史上的)甄宓,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美女,与大乔、小乔并列为东汉末年三大美女。
无论是个人性情还是修养、品德,她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但她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无法和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号称爱她的丈夫总是不信任她甚至最终害死了她,曾经被她所救与她情同姐妹的那个女人最终背叛并残害她,与她交好的人(曹植、曹操、杨修、刘惜惜、荀彧甚至包括郭嬛)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这其中既有乱世的身不由已,也有她自己的软弱。
倘若她当初坚决拒绝嫁给曹丕,倘若她一开始就下重手打击心怀不轨的郭嬛......曹植:一代才子,被刘宋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在剧中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夫妻,好不容易接受了父亲强塞给他的妻子却又因为政治的残酷失去了爱人,被自己卑鄙无耻的哥哥和哥哥手下那些小人(司马懿确实是小人,但司马朗、华歆明显被丑化,历史上的司马朗、华歆根本不是这种人)各种迫害,眼睁睁地看着最爱的人惨死,最后还被哥哥和自己深爱的嫂子生的儿子怀疑,只能投入洛水。
毫无疑问,他这种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生活在那个乱世,剧中的曹植在治世倒是可以成为一代贤君(历史上的曹植就有更多纨绔子弟的性情,没有政治才能,在任何年代都成不了事)。
他的悲剧可以说是因为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因为自身的性格无法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期生存。
曹操:这部电视剧中的曹操还挺有人情味的,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父亲。
他有雄才大略,但他生性多疑、冷血残酷,对待所有用不着的人(孔融、杨修、刘惜惜、崔芣,差点还包括他的老友荀彧)都是除之而后快。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他残暴,而是政治本身就是残酷的和没有人性的,一个老实善良的人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剧中的曹操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曹家江山千秋万代,也是为了早日平定乱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可惜最终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落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中,他本人也孤独终老,还是被自己儿子气死的(这一点完全虚构)。
卞夫人:争来争去最后三个儿子反目成仇,她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
(历史上的卞王后非常贤惠善良,这部电视剧严重丑化了她的形象)曹丕: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妻子、弟弟、父亲、母亲、部下所有人的心,好不容易得到的美人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轻信被害死,自以为可以保住曹魏江山千秋万代没想到死后39年魏朝就被西晋篡权。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也是悲剧人物。
郭嬛:早期还是善良的,后来蜕变为歹毒、无耻、下贱的恶女,最后恶有恶报。
(历史上的郭女王虽然阴险狠毒害死了甄氏但是对待其他人还算不错,而且有勤俭的美德,这部电视剧中后半期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她的悲剧是人性迷失的悲剧,但话说回来,帝制时代后宫女子没点心机、没点宫斗技能如何能生存在黑暗的后宫?
曹睿:剧中的曹睿简直愚不可及。
(历史上的魏明帝还可以,不算昏庸)杨修:表面上看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是因为曹操的无端猜忌和权臣政治的黑暗而冤死。
他既死于自己不加收敛的狂涓性格,也死于那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人性尊严的黑暗时代。
刘惜惜:与其说她死于自己的孤傲和曹操的误解,不如说她就是男权时代(夫权时代)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是中古时代被残害、被玩弄、被蹂躏的亿万女性的代表。
崔芣:虽然她的性格专横霸道,占有欲极强,又毫无政治智慧,确实挺讨厌的,但是她是真心爱自己表哥(剧中设定)曹植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后来她已经变得温柔、体贴多了,开始一心一意做一个贤妻良母。
然而就在她逐渐变“好”(她本性本来不坏)的时候曹操一句“蠢妇”残酷无情德夺走了她的生命。
她实际上是死于封建王权的残暴,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牺牲品。
孔融、荀彧、崔琰等人:不说了,乱世的牺牲品。
-《洛神》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冲突的双方是理想与现实、天下大义与家族权势、情感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曹丕等人选择维护曹家的利益也没错,但最终善与善的悲剧性冲突带来悲剧性的结局,和苏格拉底之死同样的凄美。
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所有人的悲剧都是个人性格和时代背景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剧情才称得上是悲剧,才真正具有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
在《洛神》的结局中,曹植一步步在甄宓的幻影中走向洛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算是给这个凄美的故事添加了一点浪漫的元素。
这是一个大团圆似的悲剧(表面上看曹植和甄宓去阴间相会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了),却比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更加痛苦、更加催泪,因为美好的东西被毁灭得更彻底以致于只有在幻境中才能让它复活。
和《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白蛇传》一样,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而这部浪漫的悲剧是在《流沙》凄美的旋律中徐徐拉下帷幕的,越浪漫越悲惨。
然看到蔡少芬版的《洛神》,看了几集后没忍住连着追完了,感觉前中期的剧集反而让我感慨良多,最后几集感觉剧情走向部分还是略微让人失望,固然我也以为要因为时代和命运的局限性和必然性而产生这样的悲剧,但感觉即使是一模一样的悲剧的结局,其实在后期过程中编剧若是能更安排的巧妙一些或许是能更好的,当然我也暂时没有更好的想法,编剧已经很辛苦了,感谢编剧。
甄宓:几年前的剧,女主人设却比近些年部分电视剧的女主人设让人观感更好一些,女主是有智谋的,囿于时代的局限性能感受到甄宓虽拥有才华却依然无法自主命运的无奈,能感受到甄宓的胸怀的宽阔性,并非“圣母”,而是站在本剧甄宓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不值得同崔芣、郭嬛等人计较一些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甄宓是一个有大局观,难得的那个时代在思想方面算得上较为前流的女性,只可惜当被曹操赐婚曹丕后,终究还是没逃出一些“刻板”命运。
不过我想让甄宓勇敢的依仗自己的才智去独立生活在那样的乱世确实是困难的,退一步讲,她难以抛下她的母亲、大嫂、侄女、二哥等人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施展才华,进一步讲,那样的乱世,一个四肢健全的男子尚且难求安稳度日,遑论她的家世、美貌、才华难免会让那个时代的一些男子都会想占有她,把她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让甄宓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即使当她真的有家人的支持,不愿作为男子的依附勇于一人凭着才华去只为自己和家人求个安身立命,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用正眼看她吧,甚至可能遭到种种掠夺和摧残,可哀、可叹。
郭嬛:刚开始的郭嬛私以为确实也是一个敢于和命运斗争的美好的姑娘,感觉TVB剧还是有点套路化,一开始和女主相伴的善良女配都会在中后期黑化变成女主的一大敌人,唉,有一点点失望,或许我想郭嬛这个人物还是可以再立体化的一些,她虽然不如甄宓,但或许又比那个时代的部分女子好一些了,她说她要记得靠自己。
在前中期,我愿意相信她确实是为女主尽心尽力的,也大胆的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三公子),拒绝了以她的身份依然算高攀的二公子,有一点遗憾的是,或许她可以在意识到自己的喜欢的时候向甄宓坦白她也是喜欢三公子的(像大公子和三公子互相都坦白喜欢甄宓,即使大公子比三公子后一步意识到自己的心意,可由于这个时候甄宓亦未曾表露自己非常喜欢谁,于是大公子和三公子相约公平竞争,并约定一切决定后依然不损兄弟情,虽然最后还是不如人愿,但我想这时他们的做法无可指摘),自然我也认为曹植和甄宓却有神仙眷侣的意味,可是当郭嬛不清楚曹植真正心意的时候,她也能够去表露自己的心意是不会有错的,或许和甄宓袒露心迹后,她和甄宓都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的,甄宓或许能更快明白自己心里对曹植的感情,但也同样愿意和郭嬛公平竞争(我并不想说甄宓就拱手相让),但我想可能甄宓会选择尽快让三人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
那么或许命运会被改写。
不过还是清醒一点,这是剧情走向啊,哈哈哈,只是私自做个臆想罢了。
她追名逐利,在此夹带一句私货,是借用自大秦帝国某部剧里看到的“大争之世,多事之时;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具体原出处不敢确定,男子照样在乱世里追求功名利禄,所以她对名利的向往我认为不曾有错,只不过由于身处那样的社会结构,她似乎很难想到去和男子相争,而是依然把女子视为自己的强力竞争对手,甚至于在后期因为被名利蒙蔽了理智和良心,越过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刘惜惜:喜欢《惜花》一曲,感觉很有几分映照人一生的意味。
刘惜惜确实是一个令人惋惜的角色,我一直还想听到刘惜惜唱其他曲子,可惜居然就这么一首了。
崔芣:感觉也是有点tvb套路化的一个角色,前期和女主以及女主身边重要女配(郭嬛)为敌,然后和女主身边重要女配(郭嬛)当了一段时间朋友共同对付女主,突然又真的意识到的女主的善良和无私,然后和女主成为好朋友了。
郭嬛和崔芣这两个角色的套路化真的是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宫心计》里的姚金玲和万宝贤,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崔芣也是《洛神》一剧里时代的牺牲品无疑了。
看完感触比较深以及比较想吐槽的就是上面这些了,都是个人短见,容我在此手动狗头保命。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一首洛神赋,写尽美丽,写尽风流,写尽憧憬。
南有大小乔,河北甄宓俏!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止。
甄宓:*善人者,人亦善之。
*民情放之四海,人皆有之。
*众星何历历,点点入长梦。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徒善不得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
*人忠而能仁,则国德彰。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行仁则有爱,怀爱亦生仁。
*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为七步诗作劝:兄须爱其弟,弟必敬其兄;勿以纤毫事,伤此骨肉情。
*甄宓对郭女王:心慈则貌美,心恶则貌丑。
*甄宓对曹丕: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你存心欺骗于我,是失义,为司马懿斥怒于我,是恩断,你我夫妻情已尽,今后,你好自为知。
子建对甄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自从心中至爱离开子建,就带走了我一点灵犀,也带走了我无穷的智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琴已断,曲难终(惜惜临死时)*哀莫大于心死。
*此生虽有尽,恨似影随身。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镜花岁月,没法断绝……*飘零逢似水,自有惜花人。
*新君痛恨,往昔全非,怀念手足,怜弟寂寞,归藩承命,当释解,难保平安。
*子建对子桓说:我和宓儿一见如故、再见倾心,早已是两情相愿、三生情定。
*时移势异,我们都身不由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甄宓是洛神的转世,因为天帝认为是洛嫔妄动情心而贬她下凡间饱受人间的苦楚。
这首诗一语道破了人生的无奈和轮回之苦。
寒来暑经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官也空,侯也空,尽是苦债恨无穷。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部电视剧或许更多在于体现甄宓的为人,教化的意义似乎并不强。
例如在故事的结尾,虽然郭嬛被甄宓的儿子下令在死后要口塞糠糟,披发盖脸,但其仍然安度晚年,又如司马懿又如下一个曹操,最终篡魏。
当然,历史无法改写,编剧或许和我们一样也恨剧中的反派,但最终迫于历史,仍没有强行迎合观众的心理。
这是大历史剧无法避免的局限。
(2)曹植此人更像是个文人,而不是务实的治国者,其之感怀多于智慧,这样的人在乱世难有用武之地,倘非盛世,难有大成。
曹植在剧中的儿女情长太多,缺乏沉稳和冷静,无法在慌乱时绝地反击。
这注定了曹植必定一生不得志。
(3)曹丕争强好胜,但缺乏智慧。
在剧中,曹丕虽然总是能够绝地反击,随机应变,但其生性要强,因此内心狭隘,残酷冷血,缺乏仁爱之心。
这样的人正如曹操所言,适合做开国者,但不适合做长期治理国家之君。
但曹丕坚韧不拔,永不言败,值得学习。
(4)曹操虽有宏图大志,但过于注重大局,忽视其他布局,因此他虽然预见曹丕会篡汉,但由于一心想要曹丕实现其遗愿,以至急于求成,忽视其他对曹丕的制衡,最终导致失去制衡的曹丕羽翼丰满,反噬曹操。
再由于曹操鼓噪曹丕以不正当手段篡汉,实际上也为日后自己政权的倒台埋下祸根。
在曹丕篡汉后40年,司马炎也篡了曹魏政权。
可见,开启恶开始,就会有恶的循环。
(5)甄宓为人善良,宅心仁厚,足智多谋,但缺乏必要的锋利。
在剧中,甄宓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女性,她知书达理,足智多谋,胸怀天下,仁德善良,但她过于善良,以至好坏不分,对坏人过于仁慈,三番两次容忍坏人步步为营,终于自食恶果。
甄宓救郭嬛并非过错,但当郭本人逐渐异化为坏人时,甄宓三番五次容忍。
她以为世人都和她一样,但她把人性想得太美好。
一旦坏人一次两次怙恶不悛时,她就应该果断除之。
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做。
最终导致郭嬛此人日益强大,最终终于杀了甄宓。
足见,善良不能是无底线的,更不能是没有牙齿的。
当然,虽然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言,虽然这部剧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历史,没有选择迎合观众强行更改结局,但我认为这部剧仍不失为一部好剧,当然其意义不是在于教化(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从三国时期的一个女子为切入,让我等可以一窥三国那个时代的个人命运与整个大时代的关系。
剧中之人个个都是人杰,却仍无法摆脱时代之困,不能不令人唏嘘。
主线就是二子夺嫡和二子抢美的感情线纠葛吧刚刚看了《甜蜜暴击》过来看,一下子就觉得节奏好快好快,很多过渡都省了,要靠自己脑补一些细节,各有各的好吧。
【梗、脑洞】处理方式很好,女主是洛神转世,对她的身份的交代,是通过她经常做上一世的那个梦,梦见自己为什么被罚到人间,非常好!
学学学,自己的也可以这样。
【桥段之各怀鬼胎】女主被接到曹操府上的第一场宴席,和三公子有点眉目传情,曹操看美女色情,大夫人吃醋,如夫人的心机,大公子的情愫,喜欢三公子的表妹的不爽吃醋,刚好还有意外,三公子英雄救美,大公子没顾上的不甘不爽,受伤的表妹的生气不甘心。
超级好的一幕戏!
【误会桥段】大公子和女主本来就有矛盾,拿剑斩蛇救女主,被大家误认为是威胁女主。
大公子也没解释。
【大梗】3集,兄弟情FLAG,两兄弟一直关系很好,弟弟一般都很让哥哥,也会说一些,什么都愿意让哥哥之类的话立个FLAG,或者互相让,说什么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们的兄弟之情,结果最后遇到了女主的问题,谁都不愿意让。
《香蜜》也玩了这个梗,感觉很好用。
【桥段,救人】如夫人赶来救大夫人想打死的女主和丫鬟,就说是庆生少两只千年乌龟放生,这个理由超级好啊,贬低女主,大夫人听着才高兴,才能成功!
超级棒,学习啦【桥段,计谋】邺城奸商囤积盐高价销售,曹操想斩杀奸商,曹植杨修劝阻,这样会让商人畏惧不敢到邺城经商影响繁荣发展,于是二人用计,在城门人多处,故意打翻运来的盐,然后放出话来,官府已经运盐来低价销售,商人得知之后,只得降价。
具体处理,兄弟二人情敌的地方,5、6集,直接就明言了公平竞争,这样两兄弟都关明正大,人品差不多,就没什么冲突了。
还是喜欢《香蜜》的处理方法,要有一个人是阴恻恻的,用手段的。
并且那个人还要觉得自己被被判或者欺辱了,要心生不忿。
【梗,筹码集中】世子的人选,以后是皇帝,就要有能够母仪天下的皇后,女主就必须和世子在一起,所以兄弟两人没办法一个美人一个江山,【激化矛盾】。
【梗,黑化】姐妹女配的黑化很好,不仅关乎爱情,还关乎友情。
【大情节】司马懿教大公子如何夺嫡,很不错,和近代的剧套路不太一样,好模仿。
三公子也被迫加入世子之争,这个安排和一步步到这一步的理由,安排的都很好。
【桥段,选择的岔路】大公子三公子都喜欢女主,女主都有好感,一个是因为大公子走了利益之路,一次是因为女主得病长了麻子,大公子就觉得必须治好,女人的容貌最为重要,治不好还要杀死医生,三公子就觉得,只要身体好就可以了,脸上有麻子也无所谓,女主由此得到了知心人的感觉,也作出了选择。
【人物关系】大公子三公子为女主反目成仇,两位公子的母亲为此十分心痛,手心手背都是肉。
虐婆婆。
【梗】17集,曹操告诉女主,必须和大公子结婚,只有这样,才能保三公子平安,女主明白里面的道理,发现这件事情已经毫无退路。
【虐】【桥段】情节好,情绪不好,女主和三公子逃婚,一路被追杀逼迫,女主想明白,决定回去,怀着悲哀的心情陪着一无所知,只知道开心的三公子,之后劝酒,大公子赶到,险些杀死三公子。
之后二人被带回。
三公子被曹操软禁,很是痛苦。
是很虐很有潜力的情节,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出苏爽感,和演员有关吧,《香蜜》有类似冲突,就很不错。
【桥段】娘亲想为三公子向大公子求情,用亲情感化,毫无效果,只让大公子更加恼羞成怒。
【人设、人物关系】大公子生性好强狠辣,做娘的也压不住他,唯有女主可以抗衡一二。
【大情节,大虐】女主嫁给大公子,和三公子还住在一个丞相府,还要一起孝敬公婆,其实从必须结婚,到一起结婚,到大婚当晚和第二天,都有很多细节冲突可以挖掘的,这部剧没有深入,就不虐。
然后大公子又被勾搭,和女主姐妹发生关系东窗事发,女主只得接受大公子纳妾,当晚心情复杂到凉亭,遇到三公子,这里也可以大挖掘,三公子只能远远的淡淡地关心。
【桥段】闺蜜假装怀孕,又假装出事陷害女主,没想到是真怀孕,真流产了。
而女主这个时候,有了孕,一边掉了一边怀了,很打脸很爽,也是没有深入挖掘。
【人物关系,矛盾】一边三公子的行为让大公子吃醋,一边闺蜜还在旁边使坏,让女主和大公子的矛盾越来越多。
这个可以挖掘很多。
【桥段】当女主和大公子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越来越不可收场,大公子越来越不喜欢女主的时候,就出事,让女主有生命危险(难产,早产),这个时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大公子崩溃,离不开女主,觉得什么都不重要,问题过去后,就会冰释前嫌,和好如初,甚至感情更上一层楼(闺蜜那边)。
但是这个时候三公子又可以来刷关怀刷存在感,这边的矛盾又加深。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剧电视剧在宫斗剧的历史中非常重要。
于是我匆匆浏览了一遍,总结了几个经典设定。
这些都是《洛神》这部剧的原创,给它正名一下:1.三女互斗格局先写两个彻底敌对的女人(甄嬛和华妃、玉莹和尔淳、姚金玲和刘三好),再写一个在这两个女人之间摇来摆去的女人(皇后、安茜、贤妃),就可以让剧情非常容易发展。
2.一个女人流产的同时,刚好让另一个女人流产。
这样女人1就会变态。
3.男主有二,一定要共同爱女主。
阴狠的那个掌权,一直虐女主。
另外,从tvb的谱系,再来说一下编剧的技巧。
这部剧其实非常能够体现梅小青的个人风格,就是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要落地,主角之间不存在放过,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1.曹操逼死惜惜2.曹操杀崔芣(当然曹操还杀死了杨修,不过这是历史史实)3.曹丕杀荀彧4.曹操杀司马懿不成,曹丕气死曹操5.曹丕杀曹彰6.曹丕想杀曹植,曹丕杀甄宓(这两个是来自历史典故和史实)主角团(包括二线主角)基本阵亡,只剩下两三个幸存者,这是梅小青的常见写法。
可能也是tvb的常见编剧技巧。
后面可能是出于巧合或者必然,《甄嬛传》也是如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曾几何时,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随着网络小说对那些心慈貌美的女主角的描写,对于她们如何心软、如何不忍写得入木三分,随着“鉴婊”的流行,忽如一夜,白莲花成了贬义词,成了伪善的象征。
最近重温洛神,然后看了看隔壁宫心计,又回忆了一下珠光宝气。
对比了甄宓,刘三好,和康雅瞳,三个都是“白莲花”类的人设,但是三个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却完全不同。
忽然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要如何做一朵真正的白莲花。
第一,白莲花必须学富五车。
甄宓是三个人当中学识最渊博的。
学识渊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能够顺手拈来,引经据典,让人信服。
她婉拒曹操,说的是“使君有妇”,取自汉诗《陌上桑》;她教训郭嬛,引的是《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她为杨修求情,说的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她与曹丕吵架,谈的是出自《女诫》的“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论德,她说的是《礼记》中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刘三好讲的道理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也许是为了符合宫女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设,所以整部电视剧里面飙的是成语不是引经据典。
你可以说她对姚金玲的遭遇和抉择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但是不可否认她说的道理是道德上正确的:简言之,不要害人。
康雅瞳名言:“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不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自己事业的人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你想要怎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白莲花必须生于乱世,无自保能力。
甄宓从第一集开始就认识到了自己是“乱世桃花逐水流”,这一点到了最后一集一直没有变过。
她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出于两个考虑:保全家人/爱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保全自己。
她知道一家人在曹家里面立足,靠的是曹操,不能得罪的是卞夫人。
她为曹操找蔓荆子治头疼是为了家人能够被继续善待,但是待曹操的色心挑明了以后就婉拒他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做妾;她对崔芣对卞夫人甚至对辛大姑的各种陷害或者伤害息事宁人或者为其求情也是为了家人不被继续针对。
唯一一次让自己任性的选择,就是和曹植私奔两天,却还是最后被自己亲手结束。
她明知郭嬛奸险还让她入府为妾是珍惜姐妹情夫妻情,她从来不把郭嬛的用心或者错处向她自己的家人或者曹家人提起,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家有宁日。
乱世桃花逐水流,本身无自保能力的人,做出了很多息事宁人或者原谅别人的决定是可以被体谅的,因为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刘三好最让人诟病的是她对姚金铃的遭遇和各种决定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
她之所以能站直了说话,是因为她有靠山,一靠长辈阮司珍钟司制,二靠皇上太后,三靠高显扬。
长辈欣赏她的制衣的勤奋和制首饰的天赋,皇上太后感恩她保守秘密和对皇上幼时的鼓励,高显扬对她是爱情所以她可以恃宠而骄。
她与甄宓相比,能够失去的东西太少,而能够依靠的东西太多。
她能够坚持自己“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原则,是运气多于努力,所以惹人不屑。
因为她的靠山多,位置高,立场正,每一次遇事,能够选择的余地多了,所以她的每一个选择惹人争议的也就多。
康雅瞳是现代人。
在三个故事中,她的白莲花形象被骂得最惨,因为现代人有一个所有古代人都没有的武器:法律。
古代社会,即使是和平年代,也是人治而非法治。
所以古代可以“侠以武犯禁”可以“快意恩仇”,而现代,就提倡人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
宫心计里,姚金铃用计陷害程颖芳陷害万夫人,刘三好虽然不赞同但是也没有告发。
在古代姚金铃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在古代不一定会受法律制裁,有时候甚至会被赞是聪明。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更像是个人观念选择。
而在现代,明明知道自己的妈妈为妹妹顶替撞死幼童的罪,良心上过意不去而去西藏旅行洗涤灵魂的人,叫法盲。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看到了可恨之人无可奈何的时候选择作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可怜的人有所选择的时候不为善。
真正的白莲花择善固执,既有择善的智慧,也有固执的果敢。
如果没有脑子,那是洛神里面的崔芣,宫心计里面的刘三好,珠光宝气里面的康雅瞳。
如果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改过自新的勇气,那是洛神里面的郭嬛,宫心计里的飞燕,珠光宝气里的柿子拣软的捏的康雅瞳。
因为喜爱Ada,而迷她所演的每一部剧集,但只有“洛神”,至今不愿意看全,因为太悲太切;至今记得Ada的精彩演绎;曹植七步诗,她的回眸一笑,泪眼迷蒙,让人看了悲在心里;喝下毒酒的时候,心中悲切,却也不忘记对丈夫的维护;死在丈夫怀里,望着心爱的人,此生无缘,只能来生再聚。
悲。。
这部剧应该看了3遍了,每一遍的感觉都不同。
第一遍:好奇各位主人公的命运。
第二遍:想仔细看看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遍:思考为何造化弄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忠臣义士壮志难伸,善良心慈者不得好报,心无旁骛者不能一展所长。
看完这部剧,内心郁郁不快,我所爱的人物没有一个有完美的结局,好想推翻重述,可不完美,跌宕起伏却又正正是这部剧最具新引力之处。
在观看3遍之后,我的问题解开了。
甄宓与曹植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志趣相投。
如若一起,必是神仙眷侣,佳话一段。
然而甄宓因为她的美貌与德行,成为世子夫人的不二人选,曹植因为仁德大爱而不得一代枭雄的曹操重视。
曹操的一段话确实是全局的点睛之笔。
如果曹植非开国之君,必是世子人选,必可成为一代贤君,名垂千古,然而他们生逢乱世,需要的是心狠手辣,果决能断的帝王。
所以,甄宓和曹植的谦让,仁慈是一种美德,但是却不是时代所需。
反而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曹植,郭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真是“”“生逢乱世”的无奈,他们身处乱世,接受的教育与信仰确是盛世之果,乱世中的生存法则,与盛世中的规则又怎么会相同呢?
盛世之中,人们歌颂爱情,向往美好。
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允许有一丝怜悯之心。
甄宓在剧中多处有机会致郭嬛于死地,但是她没有,日后被郭嬛设计陷害,正正是她的美德使她走向绝路,一边令人叹息扼腕,一边令人感叹命运使然。
面对小人,“”“以牙还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既然甄宓一早看出郭嬛心怀不轨,则应该早做堤防,甚至以攻为守,方是上策。
可是价值观告诉告诉她要做一个圣母,原谅所有人,给他人一次新的机会。
相信只有善待善良者,恶向居心不良者,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我看过的tvb最好看的剧了,大虐,不过非常精彩,蔡少芬在里面太美了~
蔡少芬其实还真是个美人
曹丕郭嬛 曹植甄宓这样多好啊前一对精于算计 后一对安于平静从未想过《七步诗》居然这么催泪曹植幻想甄宓来接他的片段我想到了国家宝藏讲《洛神赋图》那期的《仙才叹》🤧刘惜惜虽然身为歌姬却也是才情傲女一枚落得被毒哑割腕自尽的下场好可惜荀彧曹操的生死告别我想到了《军师联盟》王劲松于和伟抛开人性道德的好坏 我选择郭嬛🔸我更喜欢郭羡妮的颜🔸小巷打歹徒确实也让我眼前一亮🔸学东西悟性高(读书 刺绣) 跳舞好(想当初《寻秦记》里的琴清也是倾城才女啊)🔸对待感情的态度郭嬛不喜欢就拒绝喜欢就努力争取不会像甄宓磨磨唧唧拖到最后才说清楚
剧情略狗血,其实甄宓一点也不聪明,聪明的人不会让自己最后落得如此田地,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聪明的。
蔡少芬超级美
红颜薄命,“得之你幸,失之你命”难得这种史上奇女子蔡少芬演得这么好。话说郭女王是演出本尊了么,至少我1年都不想看见她了。。。
马俊文演绎的曹植印象比较深刻,温文尔雅,学富五车。
如果想看TVB模式的古装剧 《洛神》也算代表作之一 几十年不变的古装戏服 道具 场景 更衰的是剧情套路都一样 才子佳人 横刀夺爱 (唯一动人的一幕是蔡少芬拿块纱巾 含泪而笑)诶 港剧没落也是很有道理的……
郭羡妮倒是满会演戏的,正邪均可,是个人才,而且耐看
🤢
忘标记了,,,补上【20211105重温】
一星给郭羡妮和陈豪,另外一颗给依旧被狐狸迷住了
蔡少芬真美,主题曲如诗又很契合,好听,长大看别有一番体会,过了十几年七步诗还是看哭了,TVB经典佳作,以前只觉得曹植好,现在看他还是很不成熟,乱世之中,枭雄也一样有很多无奈,何况现市普通人。ps丹爷演技真的牛皮啊前儿媳妇怎么一点皮毛都没学到。
看过一点点 知道了甄宓
蔡少芬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比起现在很多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古装剧,那种只能接受命运安排好好过下去的剧情才更显无奈。
结局里有了白发的曹植说宓儿来接引子建,再也无人可以分开我们,我当年哭得稀里哗啦。
那个时候,他们还很年轻。但是现在看来,剧情是真的神烦了,十集弃
甄嬛传从这部剧和后来的金枝欲孽中借鉴了很多段子,总体上看这部剧还可以,就是觉得蔡少芬颜值演绝世美女甄宓有点牵强,三国影视剧老版三国演义,军师联盟和这部我觉得都不错。
这部剧充分说明了一见钟情看的是脸,所有人都为女主角倾倒。。还有曹昂明明是曹操贪恋女色而死,不是战死吖。。。最近重温TVB剧发现玛丽苏至极,就那样吧,除了演员的演技,亮点非常少。非常脸谱化,套路都是一样的,不过呢这算是精致的玛丽苏剧吧,内地现在的电视剧就是粗糙的玛丽苏剧。。。
补标。童年回忆,本作应该算是TVB古装代表作,并非指水平上出众,而是集齐了无线同类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对史实改编近乎乱编甚至不如同人:时间线乱七八糟,曹操集团两大重要事件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完全错乱,角色年龄全部不对,甚至连于禁,夏侯渊,辛毗等配角身上都有明显史实错误,按理说故事围绕三曹与甄宓的感情展开,很多Bug完全可以避免,只能解释为编导漫不经心;二是具备个人魅力出众,气质贴合角色的主演:蔡少芬的甄宓一颦一笑都美得不可方物(她的古装一直比时装更美);马浚伟的曹植则温润如玉,演出了超出预想的公子风范;就连前半部有些木讷的陈豪到了结局也有几分曹丕的霸气。此外像林韦辰版杨修,骆应钧版荀彧都很妥贴,虚构角色中顾纪筠的刘姬出场时很惊艳可惜退场太早,倒是刘丹的曹操完全失败,毫无枭雄气质反倒像个糟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