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先锋电影真是犀利,直指社会现状,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居然会引出这么大的一场人质死伤事件,和美丽的片名形成巨大的反差。
其实到最后,每一个人都想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
看完之后第一时间去谷歌搜了一下,发现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瞬间松一口气。
整个故事都太压抑太沉重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笑,我看电影的时候容易走神,或者喜欢干点别的,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全程都在屏气凝神认真看,很震撼也很揪心在看。
从一开始,女老师就好让人心疼啊,我特别理解那种无助,被大家围攻之类的,后来拿到武器的时候开始组织秩序,开始安静上课,那一瞬间还挺让人动容的。
但与此同时,外界紧张的救援,也加剧了故事冲突——两条线同时推进,不同立场者的表达都能有一席之地,很精彩。
法国近些年这类问题真的很突出,我在的城市也是,阿拉伯人真的很多,日常盗窃甚至是针对亚裔女性的抢劫都是家常便饭,他们聚居的社区好多也是臭名昭著,至少我们都是绕道走那种,很烦很烦。
有一个地铁站那边,经常有阿人聚众抽大麻。
以前有朋友跟我说,那个味道,你只要闻到过一次,以后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确实如此,很恶心很难闻也很明显的味道,就在空气里飘着。
电车上也是,因为电车上车不用过闸门,基本T1\T2都是重灾区。
我自己就在电车上被人偷过手机,还挺伤心的。
当然不是说一定是他们干的,但这种坏印象真的一直都在,所有人都这么想,影响下去就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容易被影响。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就像韩国拍那么多讽刺现实的电影,结果现实依然是暗无天日。
这就是一部很完美的现实主义作品,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很了不起,剧情里面也有惩恶扬善的人性闪光点在,丑恶和善良的对比如此突显,最后用死亡烘托的希望,沉重却明亮。
女孩子真的是好柔软好脆弱的存在。
但她们被人类社会委以了怎样的重任啊。
这部电影太深刻,欧洲确实有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国意大利这么好的地方,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连安全都不能保证的地方,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默克尔把德国也快要毁了,还是英国人老谋深算,看看脱欧后会有什么变化吧。
现在最想去反而是东欧这些难民都看不上的地方了……还不够140字么,写微博总嫌不够……
我是一个纯感性的人。
因为看到了这部影片,演员的一个眼神让我感动,所以我才点开开了这部影片。
没想到果然如我期待的那样。
只是在国内,我们没有权利去争取我们的自由。
我们没有,也无法争取的到。
女主角很有气质,所以才会看这部影片女孩子的气质和年龄无关。
父母努力有事业,带着小孩上私立学校住好街区。
父母不努力,带着小孩住在很乱的街区但小孩努力学习,自己改变命运,一家人脱离这个底层街区。
如果父母不努力,小孩也不努力,一辈子混破街区混底层。。。
好老师,都去好学校当老师了,良禽择木而栖。
老师水平差,去不了好学校应聘,没办法到这个差学校教书。
老师个学生双方其实都心知肚明,这种学校,其实就是混。。。
就好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到点下班放学,各回各家。
但这个老师脑袋被门夹了。。。。
还真想教学生??
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班级管理混乱不堪,老师同事之间人际关系也处理极差,教学水平也是不行,师生沟通也缺乏技巧。。。
你要真想教,盯住几个想学的好好培养下!
其他混的学生就混嘛,就你自己那水平,还真想把全班都教成才上哈佛?
让他们个个都改变命运??
可能吗??
自不量力!
最后爽了。。。
死一个学生,自己也搭上一条命,杀人的那个学生一辈子算是废了,那个黑人坏学生还会更坏,等他坐牢出来剩下的男同学女同学没有一个会好下场。。。
早知道这样结果,时间倒流,回到上课的时候,黑人二个坏同学,废物二个,逃课就逃课嘛,你管他们干嘛!?
然后上课吵一点,都不想学?
就自习嘛,混到下课,混到下班。
,工资一分不少,回家吃吃喝喝睡觉,多正常的一天,非要搞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宁,最后把事情推向最坏的结果。。。
记住,任何社会,任何种群,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能力不可能一般齐,不可能都一样有钱,都住一样的房。。。
一定会是有高低的,一定会有底层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亘古不变!
如果不信邪,能力差却想逆天而为?
违背自然规律!
就像这个老师,双方能力都没到那个水平,却强行给自己和学生压力!
学生根本不是那块料却想逼着他们上哈佛是吗?
你自己也根本不是那块料却逼着自己做精英教师!
最后把学生和自己都逼死了。
街边餐馆就是街边餐馆,五星级酒店就是五星级酒店,相互都有存在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缺一不可!
但谁都不要想着去抢对方生意,自己定位准了,事情才能做好!
定位错了,执迷不悔,就会像这个老师一样,揠苗助长,害人害己。
由于对阿佳妮的爱,对这个片子打分增加50%。
虽然美人已经肥了,但脸还是很漂亮的,看不出53岁的样子。
忽略别的,那鼻子,那眉眼,仍然是我心爱的女神阿佳妮啊!
画外音:可是,还是拜托你减下肥吧,5555555555(泪奔)片子的故事还是可以的,只是过分依赖了阿佳妮的演技,如果能增强下学生和其他人的部分,会增色不少。
法国在外国人眼里向来是自由的象征,可在片子里,“穿裙子”居然成了一个问题?
这似乎是个可笑的问题,也许外人真的难以理解当地的民族矛盾。
片中那个女督察的话令我感慨,她说,(大意是)女人争取了一个世纪才有了穿裤子的权利,她(指阿佳妮)却要求政府设立一个”裙装节“。
只是,所谓”女权“真的就只是穿上裤子像她一样跻身于权力阶层吗?
穿裤子的就是正经女孩,穿裙子上学上班的是婊子,这何尝不是男权对女性自由的又一种压迫呢?
我想,真正的自由和尊重应该是,无论女人穿的是裤子还是裙子,都能有以公正的眼光被看待的权利。
每个人都企图表达自己,学生们有学生的烦恼,老师有老师的烦恼,警察也有警察的烦恼,领导又有不同于他们的烦恼。
他们都如此聒噪和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说话的权力,最后却变得谁也听不见谁,谁也不被别人所听见。
最后阿佳妮抱着杀了同学的学生,她要求的”记者“来了,她却什么也不想说了。
自由不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自由就是自由,它不是任何形式上的表现。
社会流动性加速,人际交往虚拟化增强,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因此而变得似是而非。
缺乏“现场感”的社会关系会因客观或主观的麻痹,从而逐渐失去约束力。
裙角飞扬的日子,听起来很浪漫。
但这是个校园暴力事件,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法国社会的移民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信任危机的体现。
杨佳袭警案件、全国乳品危机、多种食品污染、丰田召回事件、山西疫苗事件、网络购物诈骗、中国足协腐败……以追逐利益为终极目标的物欲社会必然陷入信任危机。
你说,是时代造就人性之恶?
还是人类自食其果?
我们除了需要更健全的社会制度,恐怕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道德。
昨晚在星美正大看的,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片。
场景很简单,但人物刻画很有力,戏剧矛盾冲突强烈。
伊莎贝拉·阿佳妮饰演的女老师,原先被那群少数裔(包括阿拉伯人,黑人,穆斯林)欺负,后来她在检查一个同学的书包时发现里面有枪。
她持枪把学生当人质,强迫那些平时不够尊重她的学生听她上文学表演课。
当然,期间也有几次反复,学生也拿到过枪。
最后,她作为一个老师,没能控制好局面,还是有学生死了(被另外一个常受欺负的学生开枪射杀),她自己也被不知实情、突围进来的警察给毙了。
总体上,这是一个悲剧。
阿佳妮有些胖,但演这类神经质的角色,她还是很在行。
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多考虑一下问题,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隔阂产生,世界要和谐许多。
电影中,阿佳妮要警察通知新闻媒体,告诉教育部长,要在全国设立女子穿裙日。
女部长一开始以为这是开历史的倒车,说:女权运动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强迫女人穿裙子。
后来观众们才了解,因为在少数穆斯林眼中,女人穿裙子是妓女的象征。
而作为一个专门招收贫穷的穆斯林子弟的法国公立学校,老师要设立这么一个日子,就是为了让原先受穆斯林歧视的其他裔族女子得到应该享有的尊敬和平等。
新闻稿如下:伊莎贝尔·阿佳妮则凭借其在《裙角飞扬的日子》(La Journée de la jupe)一片中的精彩表演,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她第5次获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称号,因此成为凯撒奖自创办以来获奖次数最多的演员。
哦,我亲爱的阿佳妮,已经55岁了,我必须用杜拉斯的话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另,法国老师真的那么难当吗?
还有08年的那部《高中课堂(墙壁之间)》,小小的学校难道不是大社会的缩影?
种族,宗教,青少年犯罪,性教育……问题多多。
片名翻得美丽过头,其实译成“穿裙子的日子”就恰恰好,本也不过是主人公一个一厢情愿又无法实现的理想主义愿望罢了。
作为一名普通公立学校的女教师,或许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社会阴暗残酷的那面对孩子们灵魂上的日渐侵蚀,可至少她自杀性的总爆发的确撼动了特定的那几个,无论他们是强势还是弱势,被侮辱着的或正要去损害的。
结局代价巨大,也终算是好的。
本是冲着阿佳妮而去。
玛戈时期的她一度美到无出其右不可方物。
如今时光做旧的也只是皮囊,却带不走她眼里的光彩。
对手戏的几个孩子都演得不错,集体造就了极具张力的一部影片,开头几乎没有多余的铺陈,直奔高潮,所有的背景和冲突也都是在故事行进中穿插着交待。
选它来看,绝对不会冷场。
还是叫”当天的裙子“比较好吧,美人终究是老了
展现问题繁多却张力不够,在电影中问题不是说几句话就算在提问在表达在探讨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被各种社会问题塞得太满了
阿佳妮 下翻嘴
中文名也太文不对题了,所以短裙日有什么问题吗?我和seb全程对着阿佳妮那张整容脸猜到底是不是她。故事倒是很简单,但是东拉西扯地说了很多没用的东西,结构很松散,让人看到最后都疲了,只希望快点结束。题材不错某些台词也很不错不过可惜故事没有讲好,拍得也不太精致,感觉像是那种电视台自制的片子。
大杂烩,没有特别值得说道的地方。
阿佳妮那脸呦,真是让人无法入戏。
预计不是什么好的结局,有点no zuo no die的意思
WX-D9《裙角飞扬的日子》可能是年度NO.2
叙事很弱,勉勉强强。但也不乏动人之处,可惜太短浅。
挥舞着手枪讲课的女老师,我真是头一次看见,感觉如果让老师拥有震慑学生的力量,或许教学能更有效果?至少不会受到学生们的威胁
种族混合的结果,积重难返。
阿佳妮创纪录五获凯撒奖影后之作。影片以教室内的一场意外劫持人质事件映射出法国社会的种种痼疾:移民、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性别歧视、教育问题与校园霸凌等,虽不够深刻,但全程张力十足,高潮反转赞绝。PS:女神永不老,演技依然精湛,五官依然精致,那双让人迷醉的天空之眼一点没变。(8.5/10)
影片通过一起劫持事件表达了民众对法国社会的不满,种族歧视,信仰差异,以及最基础的尊重问题都在一间密闭的教室里互相碰撞,枪作为权力的象征在片中成为了发声的工具,人们不得不利用暴力来获得关注,这也是社会之所以动荡的原因。P.S 阿佳妮虽然壮硕了许多,演技倒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湛。
究竟是谁的错?
靠一个普通人的力量想要改变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最后也只能酿成悲剧。也许酿成了悲剧才会引起重视,可那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有些乱的剧情,说的是残酷的显示。
的确阿佳妮以往的作品过于耀眼的容颜会让人在演技上分神 诠释了长得美也是一种罪过 而这部作品能够让我专注在她的演技上 剧情本身没有演员能打
混乱嘈杂没有未来的青春期学生,没有方向却又自以为是兼具迷茫。宗教跟女性禁锢(穿裙子的权利需要争取),庆幸历史已成过去,现在女性可以随意穿各式的裙子。
边缘化和laicite,沉重的喘不过气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