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莱坞的类型片理论把这部划为恐怖片,有点看糟蹋了。
如果非得说这是一部恐怖片,也是热点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焦虑恐惧,可怕的不是所谓的妖怪,而是我们自己。
中岛哲也的这部新作是去年年底日本上映的,现在内地影迷看到日本电影的速度最慢,半年之后才看到。
不过好饭不怕晚,这样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可圈可点的作品,等也值得。
先说说神仙阵容,鲤鱼算不上日迷,不过是一枚NHK大河剧的忠粉,看了十几年了。
很早之前看到这部的阵容,就把这部加入了必看片单,妻夫木聪扮演的直江兼续和冈田准一扮演的黑田官兵卫,两大战国人气军师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女主角松隆子这位老戏骨不用多说,小松菜奈也是近几年我挺喜欢的一位90后新生代。
我对黑木华印象一般,主要是不喜欢她大和抚子一样标准的日本女人笑脸,好像带了一张可以应对所有角色的能剧面具。
电影有一个恐怖片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结婚不久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女儿两岁之后一股黑暗的力量入侵这个家庭,不久之后丈夫惨死。
又过了一年之后妻子惨死,小女儿不知所踪。
为了对抗这股黑暗力量,冲绳巫女召集了各路人马,开始了一场极其华丽的驱魔仪式。
前面说了这不是一部传统概念的日式恐怖片,用《午夜凶铃》或者《咒怨》的标准来评价这部,基本上属于电影最多只看懂了一半。
即使如此这部也很不错,血浆,重口味,华丽的仪式感一样都不少,豆瓣目前6.6分的评分,基本上符合这是一部恐怖片的评价。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我给8分。
中岛哲也这次真的不是想讲一个贞子怨念的故事,在恐怖片的形式之下,中岛哲也关注的是热点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只是日本,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是电影中描绘的一样。
我没有具体的统计资料,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的问题日本是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国家我不知道,即使不是最严重的,很严重是一定的。
好像类似的问题我们也不乐观,我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把婚姻和家庭视作一种负担。
单身爽,一直单身一直爽的言论最近好像经常可以听到。
这个其实我不太关心,我个人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怎样选择都要自己去面对,然后是否幸福完全是个人感受,和其他人没有太大关系。
电影中松隆子和冈田准一的这段对白我觉得挺深刻,无论自己一个人觉得多爽的人,也不会否认友谊,亲情,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 。
真正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精神世界非常强大格调非常高的人。
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的人,现在也应该不在少数吧。
看完电影之后习惯的去豆瓣翻了翻评论,这部的争议挺大。
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复杂的影片,观众的解读两极分化是应该的,因为复杂所以每个观众切入的角度不同,最后的方向必然千差万别。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这部保留了中岛哲也色彩和用光的强项,镜头感丝毫不逊于之前的作品。
在这一点上这部和松子,告白是一个级别的作品,而且因为电影恐怖和惊悚元素的原因,给了中岛哲也更大的发挥空间,视觉体验上是非常华丽的一部。
其次在叙事上,电影采用了非常标准的三段式,每一段变换一个叙述人的叙述技巧,小七,黑木华,冈田三次叙述人的转换中岛哲也运用的非常娴熟。
不是换了三个主演,也不是换了三个导演,只不过是三个人,三种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已,觉得叙事混乱的再看一遍吧。
第一段的叙述人是妻夫木聪扮演的秀树,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好朋友,好同事的五好男人形象。
最后好像为了保护妻女,被妖怪腰斩的悲剧英雄。
第二段小七挂掉之后,他的妻子黑木华成为了叙述人。
这一段可以视作对秀树五好男人形象的颠覆过程,生活中我们很难了解一个人真实的一面,道理很简单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个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一面,只是这个人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秀树这一人物形象,中岛哲也塑造的非常成功。
可能是如今单身狗太多的缘故,曾几何时有家,有老婆,有孩子都成了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
秀树要的只是别人眼里的幸福,并不知道真正幸福的感觉。
只是一个虚伪而可悲的输家,一个死了都要更新假话博客的悲催男人。
这种人现在真的大有人在,生了小孩在朋友圈秀一张小手,小脚的照片,可以瞬间让我感受到初为人父的幸福感。
可是一天更新七八次育儿经验的老爸大家要小心了,这完全是秀给你看的。
真正亲手养过孩子的爸爸都知道,小宝两岁以前爸爸最渴望就是踏踏实实睡一小会,有功夫更新朋友圈的都是不用半夜给孩子热奶换尿布的闲人。
电影的这个部分,可以延伸到整个自媒体时代,成天没完没了秀幸福的,是不是真正幸福不得而知,但一定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
自己的幸福要别人点赞,才能找到存在感的人,我是一点都理解不了。
至于朋友圈里苦心经营,和秀树一样假装幸福的人也很多吧。
或者很多人的存在感,压根就是来自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中,陌生人的一次浏览,想起了杠精这种奇怪的生物。
电影妻子的形象在当前社会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全职主妇的辛苦在黑木华身上都能看到。
而各种压力和焦虑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时,彻底的精神崩溃是大概率事件。
在家庭中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付出要比父亲和丈夫多得多。
这个无论怎样提倡平权现在也无济于事,现状如此能够彻底改变应该还需要很长时间。
话说回来我们现有的社会现状,连所有的母亲在育儿期间成为全职主妇都不允许,那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的女性要辛苦的更多。
这就回到了最初人口出生率低的问题上来了,养孩子有幸福感吗?
有,真的会觉得很幸福,同时也会很辛苦,尤其要当妈妈的妹纸,要做好很辛苦的心理准备。
像电影中黑木华一样,觉得该结婚了,该当妈妈了,就生了孩子可不行。
只有做好准备孩子出生之后,就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这种觉悟还是不要生的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电影的第三段叙述人冈田准一的角色,是电影中最弱的环节,当然这部分和他的戏份,被松隆子压制有关系,毕竟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最后华丽的驱魔仪式。
冈田准一这一角色不丰满的另一个原因,是小松菜奈的角色基本上是与冈田准一共生的,这两个角色可以视作一对组合。
而从表演上除了最拉风的巫女松隆子,小松菜奈的突破最大,96年出生已经完全突破了偶像的限制,开始挑战演技派了。
冈田准一这一角色可以视作当代男人的另一种代表,就是之前所说的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的一类人。
电影把焦点放在孩子上,只是把众多情感归纳为一点,其实所有事情都一样,拥有不一定最后会失去,不去追求却是注定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不只是爱情,婚姻,家庭,孩子,是所有美好的事物,起点是要渴望拥有。
不过电影中妻夫木聪和冈田准一这两类男人相比,我个人觉得自己放弃,总还是好过假装拥有的家伙。
可能中岛哲也也是这样觉得,所以给了小七一个腰斩的悲惨结局。
电影中血腥和重口味的镜头是不少,对于模仿园子温的评论,我不以为然。
能这么说的人,既看不懂园子温,也理解不了中岛哲也。
园子温是真血腥,真cult,真恶趣味,中岛的血浆只是仪式感的一部分,更确切的说只是仪式感影像化华丽的华丽色彩而已,中岛哲也志不在此。
电影最后的大场面驱魔仪式必须提一下,这是我看过的恐怖片中最华丽的驱魔仪式,加之松隆子扮演的巫女强大的气场,也是我见过最震撼的驱魔仪式,完胜《哭声》中黄政民那段跳大神。
因为这段驱魔把这部形容为日本版《驱魔人》纯属乱来,这部的驱魔和宗教,和恶灵妖怪没一毛钱关系。
松隆子驱魔之前都喷清洁剂了,还不能理解中岛哲也,电影也算白看了。
这场大法事汇集了日本宗教界的各路人马,我就算是外行至少也认得出有神道教,有和尚,有萨满。
这样的大杂烩还能跟信仰有什么关系,而有人诟病的配乐,则是非常后现代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画面,配合现代感极强的音乐,突兀中彰显对立。
关键来了就是对立,这场驱魔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对立与斗争,没有恶灵与妖怪,有的只是人心,每个人都是自己要面对的恶魔。
妻贤子孝阖家欢乐是传统,一直单身一直爽是现代。
从电影的结局来看中岛哲也可能选边传统一方,即使是蛋包饭的小确幸,也要不顾性命的抱紧她。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不选边站。
即使我选择了传统,并且一直拼尽全力抱紧她。
年轻的时候往往会在选边之后,攻击对方阵营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是不自信和怯懦的表现,成熟了以后不会,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所爱之人,跟对错无关,也不需要别人来肯定。
怎么选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至于之后幸福还是不幸,哪一边的概率都差不多,哪有什么对错。
全国每年新出生的孩子是多了还是少了,真的不是我能操心的事,我的能力能操心自己生的这个就足够了。
别人爽还是不爽,还是由别人操心去吧。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比鬼更恐怖的是虚伪的家庭,看不起单亲的妻子扮演精心育儿的超级奶爸,其实是个懒批,渣男越看越生气
越看越生气,生活充满了谎言,什么都不干,一直指指点点可惜妻子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爱他,从第一眼到结婚不过明明是恐怖片,恐婚片,拒绝孩子主题,怎么最后又回到想要孩子了???
其实并没有多吓人,也不算血腥,立意蛮深
作者:香功堂主 v.699 達人影評 2019-03-26 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
《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
「人類啊,總把不利於己的事情,怪罪給妖怪。
」 無論在校園或職場都深受歡迎的秀樹,與女友香奈步入禮堂,生下一名女兒:知紗;香奈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女兒、秀樹將育兒經驗甘苦談PO在網路上,受到許多讀者歡迎,友人們稱他為完美奶爸;秀樹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家中發生多起神祕事件,疑似遭遇鬼怪騷擾;秀樹經朋友介紹找上靈媒師真琴,盼能藉由宗教力量,驅逐邪惡,讓生活再次恢復平靜… 中島哲也導演的《來了》,改編自澤村伊智小說《邪臨》,沒讀過原著小說,單就電影來看,會讓我想起韓片《哭聲》,兩者都有民俗驅魔儀式、有遇鬼的小女孩、有複雜難解的人性習題、也有「愛說謊」的鬼(兩片都有主角一時分不清哪個是人哪個是鬼的橋段);電影沒有預期的恐怖,氛圍拿捏的不錯,片尾的驅魔大戲,排場夠大,血漿夠多,看得頗過癮。
(底下有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來了》可以分成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寫一個或多個角色的問題,最後編織起一張暴力血腥與哀傷的人性大網;秀樹是「完美」的好丈夫好職員好爸爸,永遠帶著一張溫暖笑容的他,擅長察言觀色,懂得在什麼人面前講什麼話,懂得小心經營自我形象;朋友與他相處看似融洽,但我們也能從一些言談中,聽見友人們的抱怨,關於秀樹的偽裝他的不真誠他在愛情裡的背叛等,秀樹面對妻女與友人,儘管有著關懷與愛,但更多的是將他們當成「完美秀樹」的裝飾品。
「在秀樹死前,我早已放棄這個男人。
」 香奈人前是溫柔的妻子與母親,香奈幼時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覺得女兒拖累了自己的人生,對她多所怨言,香奈從小在母親的怨恨中長大,久而久之,對自己缺了自信,害怕變成跟母親一樣的人;香奈與秀樹的相處,表面順從,私下受埋怨獨自承擔照顧孩子整理家庭的責任與壓力;香奈把對丈夫與生活的怨懟轉嫁到孩子身上,知紗無辜成了遭受責備與教訓與冷落的替代品,一如當年母親對待她的方式。
秀樹的高中死黨津田,專研民俗學,對於祭典文化極為熟悉,他嫉妒秀樹與香奈的「完美」婚姻與「完美」人生,在聽到香奈抱怨秀樹的自私與冷漠時,津田趁虛而入,召喚鬼怪,除掉任何可能阻擋他與香奈感情發展的「障礙」;靈媒師真琴無法生育,她在幫忙秀樹一家驅邪,與知紗培養起深厚感情,並憎惡秀樹與香奈對女兒造成的傷害;真琴的朋友野崎,看見知紗遭父母冷落對待,喚起早年女友因他而墮胎的往事,野崎對女友與死去孩子的罪惡感,開始在心中渲染擴大;而真琴的姐姐琴子,是能力強大且深受日本政府敬重的驅魔師,她對野崎說:「我們是同樣的人,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願去製造心愛的事物。
」,只要對人保持距離對生死看淡,就不會感受到痛了吧;至於知紗,跟鬼怪做了朋友,並造成重大傷亡;琴子想要把知紗鎮在靈界卻被野崎阻止,他說知紗只是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只是出於寂寞與孤單。
是什麼造成人的偏執?
秀樹帶香奈回家,他會私下給香奈下指導棋,以免母親日後嫌媳婦不夠賢慧、香奈努力求表現,結果秀樹母親仍跟兒子抱怨香奈太陰沉(並暗示香奈的陰沉是「家教」關係,秀樹母親對出身低階層的香奈老早存有歧視)、香奈自小承受母親的怨恨,有樣學樣,也用了相似的方式對待知紗,知紗模仿母親的行為,把同樣的怒氣報復在幼稚園的同學身上(丟鞋)... 「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
」 「我不知道,我只負責驅魔。
」 《來了》片中,秀樹問真琴為何鬼怪會找上他?
真琴說她不知道原因,只負責治療;治病而不問病源,不正是片中每個角色的生活方式;生活出現問題,只想用特效藥對付疾病,卻不花心思去理解病症的根源,特效藥或許能帶來短暫療效,並無法真正根除問題;一如秀樹躲在部落格與完美家庭的假象背後,他的人生就更美好嗎、香奈擁有先生與孩子,人生就會過得跟母親不同嗎、害怕失去的野崎和琴子,將所有人拒於千里外,他們的心就不會受傷嗎、津田除掉秀樹和知紗,他的愛情就會更穩固嗎、真琴霸佔知紗,就能彌補自身的欠缺嗎?
《來了》講鬼,更講人心裡的鬼,畢竟,鬼怪其實是接受人的召喚而來,並因人的膽怯與不安與不足而壯大;「如果祂呼喚你,絕對逃不了。
」秀樹同學(女兒名字的由來)曾這麼對他說;祂,到底是什麼?
《來了》說鬼怪會找上脆弱的人並加以控制,要想打敗鬼怪,得先學會面對自己,理解問題的根源;《來了》用鬼怪劇看當代日本社會的亂象,社交網路創造出各種虛假自我(心靈匱乏)、家庭暴力問題(隱性與顯性)、無所不在的階級歧視、以及人類為滿足內心的貪婪與私慾而做出的種種惡事等,祂,是鬼是妖是社會亂源,更是我們自身。
「像妖怪一樣下流的人類很多...」
小高潮就像蛋糕上的星星点点巧克力碎一样,在你有所期待的时候迅速炸裂你的味蕾,恶灵行动前的闪回片段带着魔幻非现实的节奏抬高观众的期待值。
这种就像磕了药似的画面极具诱惑性又增添悬疑感,让人对恶灵更添一分期待。
对于这部剧情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电影来说,时长其实并不算长,比起去年的《贞子》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剧,这部电影也很适合拍成一个角度一集的电视剧。
这也是影片的遗憾所在,许多未解之谜就如同片尾那场盛大而迷幻的驱魔仪式般匆匆而过,并未给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观去解释因果报应,更能为人接受的解释便是心魔,旁人所不能触及的内心深处的阴暗。
男主角惯用谎言为自己立人设,实则对妻女毫不关心,甚至还有出轨嫌疑,只有童年好友遭受的离奇事件是他不灭的噩梦,既贪婪又弱小,既想拥有所有的关注也从不敢行正义之事;女主角困囿于童年不幸的母女关系,婚后破灭的家庭关系使她自暴自弃走上母亲老路,以皮相获得快乐和慰藉;男主好友嫉妒怨恨男主的中心地位,同时也瞧不起男主装模作样以及众人被愚弄的蠢样,他的恨可以和小女孩有一拼;小女孩最为可怜,爸爸冷漠妈妈焦虑,在不正常的家庭里只有与恶灵为伴。
最终强大到几乎让驱魔团全军覆没的恶灵并不是一个人招致的结果,而是一群被心魔趋势的人的共同努力所造就的力量。
小女孩因寂寞与恶灵互相吸引——男主好友用招恶灵术加强——女主的怨恨和男主的恐惧为其加强——短发驱魔女因半吊子水平和一腔热血好心办坏事为其加强。
当恶灵强大到可以感染更多人时,其实所有人的心魔便已经暴露在它面前。
它是男主的童年噩梦从而杀死男主,它是女主的恐怖老妈从而杀死女主,人人都有秘密,而这便是它的力量。
死者对生命的向往,和生者对死亡的好奇,也是招来恶灵的重要原因。
影片的细节虽然丰富,但有时也把握不住重点:想硬核驱魔的时候又不忘以爱之名,该揭秘的时候又故弄玄虚。
最后的驱魔仪式阵容着实震撼且吸引力十足,然而后来小屋里的打闹和《闪灵》式的血液攻击根本配不上观众的期待,戛然而止的结局不仅没有意犹未尽之感反而成了头重脚轻。
影片整体结构给人的感觉并不连贯,节奏始终在线口味也算不轻,若是能有续集完善会更好。
驱魔大女主仿佛是来打所有以爱之名战胜恶灵的故事的脸,可惜实打实驱魔戏份太少。
整部电影就像临近结尾搭起的驱魔架子,热热闹闹的跳了一天,瞬间就散了。
你见过鬼么?
别急着否认,或许每个人都曾见过它们。
有人说,鬼也是人!
只因他们做了非人的事,而被异化成鬼…民间故事中的离奇传闻,恐怖电影里的怪力乱神,往往都是被欲望和现实扭曲的人性。
就比如今天酸梅推荐的这部恐怖片。
一场盛大的驱魔背后…隐藏的却是社会和人性的惊悚细节 —— 来 了 来る
丈夫秀树、妻子香奈、女儿知纱…他们一家三口原本是亲朋好友眼里公认的完美家庭。
然而突来的变故粉碎了这个家 ——邪灵入侵灵异现象不断,闹的鸡犬不宁…
秀树请来神婆相助…却不料邪灵强大,隔空就断掉神婆的胳膊!
更恐怖的是,邪灵还会骚操作 ——它利用电话模仿驱魔人的声音,教秀树制作驱魔阵,而实际上做的是夺人性命的引魔阵!
结果秀树被劈成两截,死于家中…
这还不算完!
秀树死亡一年后,妻子香奈在公厕中离奇死亡。
女儿知纱也随即失踪…
这案件太邪门!
于是连日本警方都主动让贤…请来以琴子为首的驱魔人团队,摆祭坛,做法事!
一场血腥驱魔盛大开场 ——
电影[来了]是导演中岛哲也的最新作品。
提到他,就必须说几部代表作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豆瓣排名第76位的经典电影,喜剧式的呈现松子的人生悲剧,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电影[告白]中他又冷眼编排复仇…
中岛哲也的风格华丽而多变,喜欢用MV式的升格镜头和夸张的视觉效果,情感浓烈而深刻。
不熟悉他的观众可能会雨里雾里…但喜欢的人自然吹到爆!
新作[来了]中他更把不同风格杂糅在一起…一个家庭的隐藏秘闻。
一场宏大的驱魔仪式。
中岛哲也将西方驱魔电影和东方巫术文化相结合…无论在视觉上,还是逻辑上都细思极恐!
但与之而来的效果就是剧情被解构破碎,晦涩难懂。
因此电影[来了]只获得了豆瓣6.9分。
口碑依旧两极化…喜欢的五星嫌少,吐槽的后悔下载!
可在乳酸君我看来,这部[来了]清冷而狂暴…狂暴在驱魔的血腥猎奇。
而清冷之处留下的细节,更是令人细思极恐 ——01/丧偶式育儿鬼片的鬼,大多数都是心里的鬼…[来了]也跑不出圈!
影片主角秀树、香奈和女儿知纱三口之家。
一开始秀树(妻夫木聪饰)就是体贴的丈夫和父亲,甚还会在网上纪录奶爸的生活点滴…阳光洒在客厅,妻女围绕身边,外加轻松的配乐。
简直是带着滤镜的幸福!
幸福的确全靠滤镜…镜头只要一转,便会透漏令人不安的线索 ——在朋友圈是好爸爸…而现实生活里却放着杂乱的家,无动于衷。
女儿知纱受伤住院时,他无动于衷…依旧在网上发着照片,表演自己如何照顾女儿。
“嚣张什么啊”“你只不过生了一个孩子而已”面对妻子的指责,秀树的渣男话术一套套的…
所以当他请灵媒驱魔时,反而被劝告道:“对太太和孩子好一点”
这样的“丧偶式育儿”是当下很多家庭的通病,今年的热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也有深刻的表现。
邪灵是趁虚而入的…秀树的弱点就是好丈夫、好爸爸形象的背后,是虚伪的谎言所构成的,幸福家庭的假象。
心里有鬼…才是见鬼的唯一途径啊!
02/绝望的主妇日本影视剧,从不避讳揭露人性的恶…哪怕一闪而过的念头!
承受丧偶式育儿的妻子香奈(黑木华饰)开始黑化,她不惜借用邪灵的力量除掉丈夫…丈夫疑神疑鬼,她将计就计。
砸烂家具,剪碎灵符,谎称是邪灵入侵…用她的话说就是 —— 其实真的希望秀树死!
对丈夫绝望的她还在友人的勾引下出轨,丈夫死后生活绝望的她还冒出了甩掉孩子的想法。
她和情夫偷欢时把女儿知纱留在家中。
而情夫用“魔导符”代替灵符…企图借邪灵的力量,让这个拖油瓶女儿消失!
而香奈说那一席话的神态似曾相似…就像电影[无人知晓]中妈妈决定遗弃孩子的早晨。
是枝裕和的故事里也是父亲缺席…无力负担的母亲决定遗弃孩子,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电影[无人知晓]中的单身母亲影片中向来素颜的香奈浓妆艳抹、喜笑颜开。
预示了主妇被绝望扭曲…即便没有谋害孩子,但闪过的恶念让她付出了代价!
03/遗传厄运命运会遗传么?
除去封建迷信,人类发明了“原生家庭”的理论。
比如香奈死前看到的便是母亲。
她的母亲是个贪图享乐的女人,整天只顾自己花枝招展,从来就没有为家庭和女儿做过考虑…口头禅就是 ——“要不是因为生了你…”
女儿的婚礼上,身为母亲也没有祝福,喝完酒就闪人…以至于丈夫也用“那种”形容她的出身。
可以想象,香奈一生都在逃离家庭的拖累。
结果偏偏是“如母如女”的宿命
秀树的虚伪,也有其根源…他曾带着香奈回乡下老家,家族聚会那场戏完美演绎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族现状 ——祭祀上全家人严肃相待。
晚饭时孩子不知礼节,长辈为老不尊,乱成一团!
观众和香奈一样,目睹这满目的尴尬,难以自处!
秀树的两面人格找到了根源…
04/生活的裂痕把这部[来了]当成恐怖爽片看,多半你会失望…因为血腥、猎奇、驱魔只是陪衬!
真正恐怖惊悚的是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就像是玻璃边缘细微的裂痕,任其发展必将全盘碎裂…
影片中有一段群戏微妙的阐释了这个道理 ——秀树和香奈邀请友人们来新家做客。
有人问这套房子多少钱?
秀树还没回答,他的女同事却举手抢答了…两人似乎关系悱恻。
尴尬的瞬间,无人发话…一阵风吹倒酒杯,玻璃的细碎声仿佛扯开一道缝隙。
当太太香奈俯身收拾残局时…帮忙的不是丈夫秀树,而是日后成为情夫的友人。
温馨的聚会看似完美。
但闪闪的光彩背后,悲剧早就默默的埋下了伏笔!
必须要承认…中岛哲也想在[来了]中表现的内容太多!
人之初性本恶的反思,日本社会的和谐假象,原生家庭的悲剧余波,还有对死亡本身的探讨…可惜乱花迷人眼!
电影直到最后也没具体交代“来了”何方妖魔。
但往往多义的作品更值得欣赏…说不准哪个细节,就暗暗戳中了你的痛(嗨)点!
了解到这个片子是在狼群里,某个群友说这个电影很好,但是豆瓣的评分却很低。
我很好奇,趁着周末就看了。
如果不好好对孩子,孩子就会变恶魔。
这是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总结的想法。
但是我回顾整个过程,我发现我被打动的点并不是这个主题,而是影片中展现的年轻一代的家庭、两性模式的刻画,这些细节让我想起了《革命之路》,“婚姻的后来就是女人的喋喋不休和男人的充耳不闻”。
在观影中,我思考的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缺位导致了恶魔缠身、成年人对于小生命的不负责和面对责任的恐惧等等这些现代家庭问题的批判,我甚至觉得这个主题有点喊口号似的。
打动我的是对两个人看似美好的婚姻背后的残酷真相的细节,我期待可以看到更多的两性关系的矛盾冲突,在秀树被杀死场景中出现的那双脚,我有点期待在影片的后来会揭示那双脚的主人是妻子香奈,但是很遗憾,不是。
我期待影片能更多镜头去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两性的困境,婚姻的困境。
我一直在想,除了恶魔这种超自然的强有力的毁灭力量以外,导致两性以及家庭的矛盾是否还存在另一种比恶魔更可怕的力量?
这种力量无声无息但是同时又强有力地支配着人们而不自知。
也有可能影片把这种力量具象化了,变成影片中的恶魔,但是如果是这种具象化的形式,我并没有很强的带入。
显然,影片不是为了表达两性困境的。
这导致一个结果,两性困境笔墨过多,导致我在这个主题上有所期待,但影片没有满足我的期待。
然后强行回归到主题,这让我很脱节,很困惑。
整部影片想要讲的太多了,但是每一部分都没有讲得很好,叙述上没有让我感到一种流畅的感觉。
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被打低分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另外,日本对恐怖元素的运用真是炉火纯青,整部片子恐怖元素密集,但是我在观影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恐惧,完全没有咒怨那种恐怖片的表达,我觉得这点做得好也不好。
好在于,影片的内核并不是一个恐怖片,相反更像是一部成年人教育片,如果真的恐怖了就会容易沦入恐怖片的猎奇表达。
不好在于,这么多恐怖元素,没能在后果成人教育这个情节推动或者氛围上能过做出更多贡献。
《来了》这部片完美的诠释了再熊的孩子也有人疼。
这部电影的熊孩子能熊到什么样呢?
能跟恶魔深交到骨子里,能做到千里外杀人于无影无形,能让一个组织庞大且周密的驱魔团队全军覆灭。
当然最后一点也是拜怀揣两颗圣母心的男女主所赐,也正如此,应证了那句老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电影留下了一个欢乐的bad ending给观众们想象,何谓欢乐的bad,就是熊孩子成功被解救了,恶魔也活下来了。
这些都仰仗于一个因为让妻子打胎而深深自责的男主,一个无法生育而渴望成为母亲的女主。
他们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渴望,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赎罪,但却是另类的向恶魔赎罪,在亲眼目睹残垣断壁下大批驱魔师的尸骨时,他们却选择了紧紧护住造成这一切的元凶,要问为什么,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
只是个因为寂寞而和恶魔交友的孩子啊!
唉,也难怪女主的驱魔姐姐这么强,倒头来只能落下一句:这是我这辈子最失败的一次驱魔了!
可怜熊孩子的父母朋友,整个群魔团队,数百条生命,惨死在恶魔身上,还无法得到应有的救赎,一切只因为她只是个孩子啊!
说到这部电影的熊孩子,是否真像男女主口中那样所说,她只是害怕寂寞,渴望陪伴和认同,她的内心是否是善良的,其实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朝同学扔鞋子,事后嘲笑似的坐秋千,那冷漠的笑容,是源自恶魔还是她的内心,无从而知,当熊孩子伤害人和杀人的行为成为她意识里简单到极致的纯真游玩,你又会怎么想呢?
还想着这只是个孩子吗?
其实究其原因,熊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是源自于其原生的父母,一个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超级奶爸现实中却不管不顾的父亲,一个因照顾孩子被逼出暴躁进而出轨想要孩子消失的母亲,简直堪称熊孩子养成记,再有恶魔这个强有力的助攻,这部片还真是无人能敌。
男主在超市说出了我想说出的话,和抱着熊孩子的女主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结局在一阵童真般的蛋包饭之歌中结束了。
未来等待他们的会是新生?
亦或毁灭?
不知道,反正他们现在开心就好。
(手动狗头)
一个字,屌,比我预期的好看5倍以上,中岛又进化了。
剧情、人设、叙事节奏、画面和深度都无可挑剔,多线叙事做得清楚无比,区区两小时展现出的信息量堪比7卷漫画的容量,还拥有在电影这种形式中极难表现好的漫画式人物设定,想做个「来了宇宙」都做得出来的程度……这次的中岛也没有放弃少年A叙事(即,一位和《告白》中的少年A有相似心路历程的角色,比如《下妻物语》中的momoko、《松子》的龙洋一等。
他们的特征是:用错误甚至是伤害人的方式获取关注,伤害真心爱自己的人;或是单纯地屏蔽他人,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只不过这次的少年A(个人以为是驱鬼姐姐琴子和野崎)感觉上要更加不「少年」,尤其是野崎,完全是一个「度过了害人害己的阶段,但还没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中年油腻少年A.后期,他完成了对chisa的理解,跨越了讨厌小孩的阶段以后,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没错,我认为这次的故事,是关于少年A们的父母。
)懒得详细把理解表达出来,直接写关键字吧。
chisa的原生母亲→来自上一代(原生家庭)的诅咒,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父亲→虽然有心营造出良好的家庭,但自己还只是个孩子,根本无法承担父亲的责任。
在这样的家庭中诞生长大的chisa,正如真琴所说,「一直都是一个人,一直在伤害自己。
」为了引起关注而试图捉弄大人,甚至造成了他人死亡,恰如《告白》中的少年A.如果没有爱的话,长大后的chisa何尝不会是一个新的少年A呢?
以及中岛到底是多喜欢太妹啊……又出现了一个比较可爱的太妹,笑。
如果要问,看哪部电影的回忆最刻骨铭心?
杀姐脑里立马蹦出四个大字——《午夜凶铃》
眼睛半闭半睁的看完这部电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去碰,那个有成龙大哥护法的爱多VCD。
(已于2000年倒闭)
当然了,像《下水道美人鱼》、《箱中女》、《匹诺曹964号》、《稀人》这样的恐怖CULT片儿,我绝对一个都没看过。
相比于欧美的血腥直接,日本恐怖片总爱往鬼神上扯,角色们惨白惨白的定妆造型,总感觉救活了不少痱子粉厂。
昨天看完中岛哲也的新片《来了》,我对日本恐怖片的这点印象,却被全部推翻了。
片子的主角是两对男女。
秀树(妻夫木聪 饰)开朗阳光,收入不低,是个爱显摆的博客控。
有事没事,就把自己的育儿经分享出去,一天能出7、8篇稿。
香奈(黑木华 饰)温婉贤惠,家务全包,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妈妈。
虽然跟秀树结婚,不是因为爱情,但单亲家庭带来的阴影,让她想尽快成家生子,建好自己的避风港。
野崎(冈田准一 饰)吊儿郎当,像玩摇滚的,是个灵异专栏的撰稿人。
没家没业,只要不犯法的活都接,唯一的弱点是对前女友流产的愧疚。
真琴(小松菜奈 饰)造型朋克,孤独又坚强,是个酒店小姐,兼职除妖。
据说继承了高端灵媒的家族血统,肚子上有道疤,自称是让妖怪给绝育了。
一对夫妇,一对情侣。
从这个基本人设,不难看出这片就是想拍拍,日本青年们的处境和困惑。
无论故事发展按正剧,还是走喜剧,最后那锅鸡汤总得按时交货。
等等,恐怖片还能炖鸡汤?
确实没有。
而且导演中岛哲也在另一条路上走到了头,结局看似开放,其实饱含着绝望。
《来了》的确从日本青年的生活切入。
前三分之一部分的打光、色调、布景,整体感觉像甜宠网剧。
(非贬义)
接着妖怪正式登场,画风又转向恐怖阴冷。
剧情并不是平铺直叙,发生在秀树和香奈身上的故事,分别从两人的视角走了一遍。
而且两个视角的关系,互为因果。
秀树跟香奈大办婚礼,邀请同事来新家做客,疯狂的更新育儿博客,成立奶爸联盟交流心得,在办公室大声的秀恩爱、晒幸福。
先不说单身狗同事,见状会不会满嘴柠檬。
至少他在其他人眼里,是一个智慧、成功的好男人。
可换到香奈的视角,孩子要换尿布,秀树在写博客;周末香奈想休息,秀树又潇洒的去应酬;家里的饭都做好了,秀树依然为维护形象,决定一家三口出去吃。
实际上,这个“好男人”只是个对家庭不管不顾,一直维护自己虚荣心的渣子。
一句话概括,《来了》一开始铺陈的,就是日本年轻一代的病态生活。
那这个病有什么危害?
魄魕魔。
这个妖怪名应该是原著小说《邪临》原创的,它的特点是会抓走,缺乏关爱的小孩。
就像小时候,有些父母会说:“你要听话,不然就被妖怪(我们这叫大马猴)给抓走了。
”表面看是句玩笑话,但实际上却是父母懒得教育子女的小借口。
从这点出发,魄魕魔一次次的入侵秀树家。
这所呈现的,其实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给家庭种下的恶果。
因为妖怪的出现,研究都市奇谭的野崎出现了,拥有驱魔能力的真琴也被拉入了伙。
对于这部电影,恐怖元素其实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家庭问题的具象表达。
不作为的爸爸,不懂得沟通的妈妈,后悔打掉孩子的男人,失去生育能力的女人。
《来了》对于日本青年的焦虑和痛苦,呈现非常全面也非常具体。
影片结尾的驱魔法式,节奏把握的超强,仪式感很棒,整体的调度也特别优秀。
大战结束,看起来是驱魔大告成功,人类战胜了妖怪,可杀姐发现了一处细节。
此处有剧透,建议刷完正片再看在驱魔仪式前,新闻播报今晚应该不会下雪。
但在仪式结束后,天空中却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是导演自己没搞明白?
让观众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判断?
不。
影片结尾的蛋包饭MV,已经暗示的很明确了。
缺乏关爱的孩子,受妖怪影响,依然崇尚血腥。
异象已经降临,人间与异世的界限已经打开,青年人的困境依然没被解决。
这个残酷而悲观的结局,导演中岛哲也只是不想戳破罢了。
剧透结束分割线与其说《来了》是一部恐怖片,倒不如说它是个包含恐怖元素的现代寓言。
它从不为了恐怖而恐怖,大部分血腥场景也都有所表意。
这样务实而新颖的恐怖电影,值得五星。
看之前被告知,如果太害怕就不要硬撑着,十分挑拨我的胜负欲。
下面片子,先说一下,并没有很恐怖。
我最爱日本恐怖片的点就在于他是营造一种氛围,让人心理感觉诡异。
这一部也做得不错。
小女孩儿知纱的线贯穿始终,但我觉得在这儿可以有更好的发挥,比如,秀树和她的冲突,她离开时候的氛围也可以做得更好,不然这个点存在于恐怖片中就显得有点无关紧要。
为什么知纱会盯上秀树呢?
只是因为小孩子时候他骗人了???
关于虚伪这个点我其实也觉得罪不至死吧,又不是小孩子了。
后半段,也就是姐姐出场之后我就大大失去兴趣,犹如看到了几年前的走近科学。
能懂得什么时候戛然而止就很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恐怖片分数可以这么高,所以最后的魔驱了没有呢?妹妹和妹妹男朋友一个生不了孩子一个不想生孩子,到了危机关头竟然就是要和熊孩子同生共死?我不理解,只感觉这两个人到最后还是这么任性,为了这个熊孩子死了一堆人也无所谓,到最后两个人坐在长椅上抱着孩子笑了出来我真的醉了。你姐呢?那么多为了这个法事死掉了的法师呢?血压又升上来了我草
拍得真无聊,看睡着了,如果不是小松菜奈的大长腿,以及松隆子万年推,可以放弃!!黑木华、妻夫木聪也拯救不了这个无趣的故事。《渴望》以来中岛哲也监督退步很大呐,只剩花里胡哨的噱头,没有精细的故事和直击人心的情感了,这个《来了》四不像,基本上没有任何逻辑,核心上似乎想讲一点关于养孩子、弃婴的话题,主旨却是含糊混乱的,那些说教意味极浓的台词,不咸不淡哩哩罗嗦,里面的所有角色都像脑袋被门夹了一样,歇斯底里疯疯癫癫,所谓惊悚悬疑的趣味,既不是氛围取胜的日系恐怖片,也不纯种是欧美血浆片,大费周章地搞这么一次驱邪,就是为了给我们看这个!!
中岛哲也的片子越来越难看了。。
好看。魔从何来?毫无自觉的恶念,处心积虑的诅咒,被人遗弃的悲凉,表里不一的虚伪,心理失衡的贪婪,事不关己的冷漠…没错,是每个人都有的阴暗面,是逃避不了的负能量。氛围很好,画面色调也是浓烈血腥和清新甜美都齐了,算是画风挺特别的鬼片。驱魔仪式到群战戏很多人夸,奇妙的混搭感还挺有气势的,最强驱魔人松隆子姐姐slay全场,就真的很帅气了!
借鬼神之力,抢夺生的意义。用驱魔之名,静待死的来临。害怕失去,才会放弃全部想拥有的念头。敬畏痛苦,才能尝到一丝作为人的可贵。当欲望,恐惧,贪婪,虚伪来到你心中,原本的你早已名存实亡。中岛哲也打造了一部超规格的日系灵异片,民俗传说与都市焦虑融合,别有一番风味。驱魔的细节展开会更好。
全程跪着流着眼泪看完的,五体投地,直击心灵。在只知道片名这唯一信息的情况下观影,十分灵动的蒙太奇和广告才惯用的节奏让我隐约有几年前观《渴望》时的那种惊讶感受。光天化日下的恐惧,中餐馆里萨满巫师的断肢,公寓里男主的惨死,不停的激打着另我再三高潮,结尾的驱魔更是精彩万分,颤栗不止。魔怔般定在沙发上的我看到最后一个镜头,卡司里出现了“中岛哲也 监督”,恍然大悟!手抖着打完以上,不行了真的我要静一静。叹为观止。
很飞,但是很酷!其实给两星和给四星都说得通。
真特么难看,看着都睡着了
实在太喜欢他的影像风格。不过这个故事看上去仍然好像只是展现人的丑恶以及呼唤爱了,也没说什么新东西。很喜欢的地方:片中所有主要人物都很诡异,尤其是小孩,他没有只把小孩塑造成无辜的受害者,而是一开始就展示了小孩的天真邪恶(鼓掌)。我最喜欢的角色肯定是琴子,心中的完美人类就是这样的。。
20_117。这真是我看过驱魔阵容最大的日本电影了,主要角色少有的挂得多,血也是非常豪迈地洒,7夫妻两人各自挂的画面效果真的做得不错,从这些方面来讲我还挺满意的。松隆子也好久不见了(胖了),但角色很御我喜,小松菜奈也是少有的突破吧。就是主题关于孩子这点,对着这么大架势有点,搞笑(dbq)。3.5
这么难看的电影还有1万多条看过也的确不容易,恰好说明现在恐怖电影的受众非常大,但佳片太少。影片《来了》的问题在故事节奏实在太差,本来以为秀树是主角,秀树挂了,然后认为香奈是主角,结果香奈也挂了,然后出现真琴,真琴驱魔失败,最后出现琴子,一个驱魔大咖要与魔怪决战,一波三折换了这么多角色之后,我到底在看个啥子呦。。。
无头无尾,极其弱智
蛤?就这么算驱魔结束了?| CG血浆反正不要钱,拼命用,如瀑布如喷泉 | 妻夫木聪扮演的伪善父亲的确蛮渣男的
大概能为年度日影混剪提供很多镜头,镜头特别中岛哲也,开头很合我的胃口。我爱黑木华,太牛了。松隆子有几个镜头特别特别美,那种纯洁又妖冶的美(我语言真的很匮乏形容不出来)。但是吧,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男主最后一句话,基本就是我的内心os 何だそれ
圍繞在被殺死被遺棄兒童的怨念,所有的成人都會被召喚的原因在於,所有人都會面臨能不能想不想生兒育女的心結困境,而困境的緣由一部份來自人性的宿命,一部份來自社會家族結構,所以這部片成為某種浮世繪,你必需要夠堅強,堅定地放棄孩子或是堅定地深愛孩子才能活下去,但在家庭與親子關係被掏空的當代日本社會談何容易?全片走一種類型的通俗的浮誇的又當代的敘事風格,電話、螢幕、網路和人際關係創造的虛假表像以一種廉價的遊戲質感吞食所有人的感官,裏面的政治除了談性別、父權、階級之外,也像是抹平所有意義地變成巨大卡通式的蛋包飯夢境,究竟驅邪的國家與文化力量是恐怖所在,還是吸納了一切的對下一代與孩童的執念才是最可怕的?對電影來說走火入魔才是重點所在。
只有前一小时能看
整体的叙事节奏有问题,想要多角度的叙述故事和隐喻,但呈现出来的却并非那样。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懂,但看下去就真的很无聊了。不过,画面及氛围的营造倒有一番考究。
一点都不恐怖啊/可以看到长达30分钟的跳大神
前半段迫真灵异版坂道上的家,妻夫木聪这个角色挺有意思,可惜中盘开始只剩下让人崩溃的灵媒团伙跳大神。冈田这种演技到底有什么好吹的?!喜欢小松菜奈的我也无法忍受这个角色一秒。驱魔片段没那么值得夸吧,唯一有冲击性的画面只有拍后辈肩膀那一幕。看了短评发现可能是我水平太次get不到导演的天赋,告辞。
关于鬼怪和血浆部分其实特别美式恐怖片;镜子的两面不仅是生与死,也是亲密关系的虚与实;全片最吓人的反而黑木华饰演的母亲扭头决定放飞自我的片段;影片有许多对立的社会寓言,所有的溯源与矛盾,最后在厌恶孩子的人和想要孩子却不得的人之间化解。中岛哲也,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