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可谓是我的同志启蒙剧,也是从那时候爱上马里奥和小P同学的,从暹罗结束到现在一直有传言说要出续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所以无奈只好把暹罗再回味一边,可惜越回味越伤。
看这部剧,就没有想过它能超越暹罗,但是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看泰剧,记得最近一部还是马里奥的《骄阳似火》,发觉泰语简直毁了整部剧啊,简直比导演的剧本还能毁啊!
好了,撇开难听的语言和导演略脑残的剧本,来谈谈这两位之间的爱情。
看见大多数网友觉得结局不完美,我个人也觉得如此,为什么要把哥哥写死呢?
我对泰国社会对同性的看法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几部电影(暹罗,曼谷之恋)觉得泰国主流社会对同性是排斥的,但是貌似泰国的地下同性交易要比中国严重,至于导演为何要设置这么一个结尾,是要赚眼泪还是怕舆论压力,不得而知。
当然,如果网友想看比较好的结局,可以去看巴西的《兄弟情人》,主角也很帅,也是同父异母,剧情比这部好很多。
剧情转变太快是这部的缺陷,系个鞋带说声我自愿的,就能有如此大的改变,开始顺从后面却反抗真是无法理解。
但是我还是继续看下去了,当然一部分是因为主角的关系,舍不得看一半废了,另一半是他们俩之间的爱情真是单纯到比雪莲还白,青春年少,羡煞天仙那种想进一步又保持距离的情感真是让人看得心痒,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抛开我的兽欲,我觉得俩人保留在兄弟之间的爱也挺不错,或许更好,但是生离不代表死别,他们还是有其他出路的:我相信,只要真心爱着对方,岁月是什么都不能改变的。
真正的爱情如此坚硬,钻石不能伤它丝毫,连时光也不能。
所以导演(编剧)到底是几个意思,着实让人想不通。
从暹罗到现在,一直关注着同性的话题,起初只是追求养眼的帅哥,到现在开始思考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到底如何面对一份爱情,无论是同性也好,异性也好。
一时冲动和深思熟虑到底哪个能带来甜美的果实?
爱情是否一定要结出甜美的果实才为真正的爱情,又爱情存在的方式为何?
电影终是电影,现实在幕布之后。
我是相信golf真爱bank。
但当中有BUG:首先是精神上的痛苦。
说好不离不弃的,突然抛弃人家算是怎么回事,说好的誓言,拉过的钩钩呢。
去了米国,你可以解释说,如果golf不去,就要bank去,好的。
那平白无故带个女朋友回来又是怎样,接连着还要结婚。
这让bank精神上怎么接受得了。
其次是身体上的痛苦。
golf真爱bank干嘛抱着人家一起撞车呀,虽然最后还是捐了一个肾,但爱一个人是让他痛吗?
golf这样zuo死的爱也太极端了吧。
贯穿整片,我一直相信golf是bank 的真爱,golf去美国,准备跟女朋友结婚,我YY可能是要绿卡,然后米国同性恋合法化的呀。
看完最后一幕之后证明,我想太多了。
后来我又YY,也可能golf之前想跟bank解释这个原因,可被bank拒绝了,话没说出来。
最后又撞车脑瘤的,没意义了。
我觉得bank真是可怜的萌受,被golf伤了,临时找个依靠吧,还被性骚扰。
半夜回来,被golf质问。
好可怜的bank.最后在得知golf离逝后,左手无名指的戒指,呼应了最开始那句:相爱的两个人,不用说出来,对方也能知道。
换做golf,不知道会不会这样为bank...
你好,泰国韩剧,还以为你们两个人会成为单肾贵族爱下去呢,结果一个脑残死了→_→节奏太拖沓了,一句话非得等动作完全表现完才说,人到情处根本不会是这样的,连结尾字幕也是超慢速上升,呵呵。
哥哥是挺帅,又有身高,但说“是”的时候未免太夸张了,也就哭起来看着有点儿演技了;他们的几个朋友总是是在不适时的时候奇怪地哭了出来;弟弟扮女人真是吓死我了,哥哥说我的公主今天真漂亮,天呐地呐救命啊。
狗血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只劝导演以后不要再打着男男牌说着一点儿也不深刻的社会现况编自以为很感人的故事了。
最近迷上了泰国电视剧,看到有在微博刷这个电影的小伙伴,周末就果断的找出来看了。
怎么说呢,虽然小伙伴已经给我打过预防针说剧情很狗血,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点开看了😂😂😂两个主角颜值真的不错,不过剧情嘛……真的是……其实故事很简单狗血,如果讲的好的话还是不错的,只是整部电影看起来有点乱。
开头进展太快,转折太突兀,中间的两个人去超市甜蜜好评,但是几个动作表情是不是把bank拍的太娘了一点………后半部分说不上好不好,就是大洒狗血:车祸和癌症。
总得来说主角颜值和有些画面拍的还是好看的。
文章先开始陈述之前,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先陈述一下为何会定性这样的题目。
我想应该有读者熟悉这句英文。
没错,这是美国流行音乐歌手亚当·兰伯特的一首歌曲,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爱的囚徒”。
之前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作为题目。
其实刚开始想了很久,本来想取名“sacrifice”,意为“献身”,但后来想想决定还是用“outlaws of love”较为上呈,至于为何,那我想就用文章来诠释吧。
在观影这么些年的历程中,看过的同志片不少。
像李安的《断背山》;关锦鹏的《蓝宇》、《胭脂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再到我们东亚的周边国家——泰国的《爱在暹罗》等等。
无意装逼,旨在分享。
而今天的这部《My bromance》也同样出自泰国。
不管这是不是跟泰国电影偏重小清新、同性恋这样的题材有关,总之,当《爱在暹罗》的清新之风还停留在东南亚同性圈子里时,这部小成本投资的影片就新鲜出炉了。
说是小成本也是有原因的:第一,片子大多靠前期拍摄完成,后期处理上也顶多是进行了画面的调色和简单的包装,特效十分有限。
再加上本来就属于剧情、爱情的电影类型,即使有好莱坞团队的加盟那也只是多此一举而已。
当然,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什么好莱坞特效团队的加盟。
第二,演员基本上是新生代的小生,不说明星光环,至少在这部片子上映之前,里面绝大多数演员都还是尚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因此出场费恐怕连“地价”都算不上。
第三,宣传和推广费用应该都不好意思在这里提及。
顺便补充一句,个人是在国内某视频网站上无意之中浏览到的,所以可想而知,营销做的确实不到位。
综合这三点,把其称作是小成本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大多数同志电影一样,这部片子没有逃过社会主旋律意识的束缚。
两男主最后不仅没有满足大部分同志殷切期待的那般结局,甚至还没来得及好好交代清楚原因就匆忙地以悲剧结束了电影。
个人不想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过为了之后的文章能更好的叙述下去,我想有必要简单交代一下剧情。
男一号Golf成长在一个单身家庭,他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出差,家里只剩姑姑照顾着他。
过小失去母亲又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长大,让他无可避免地养成了骄纵、暴戾的性格。
故事发生在他有了新妈妈之后。
爸爸的新欢带来的可不止他需要接受的陌生感,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比自己小4个月的弟弟Bank。
冰冷的表情覆盖在Golf的脸上,他也用这种态度包裹住自己的心,和两个从天而降的“陌生人”保持着早已划定的距离。
即便Bank转来跟他同一个班级,即便他只是把Bank当成下属和仆人来使唤,Bank从来没有怨言,而是一再迁就Golf的怨气和脾气。
直到有一次为了帮Golf穿鞋而引起的风波之后,Golf第一次对陌生的Bank说了句“谢谢”,此后兄弟二人的关系便一直处于水平状态,情感的天平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如果剧情就这么无聊的发展下去,那这篇影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彼此一起学习,一起休息,互相影响,共同生活的节奏被一个高年级的乐队的主唱给吹出涟漪之后,情感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主唱疯狂地追求Bank,这让Bank手足无措的同时,也让Golf产生了妒忌。
Golf在得知这一切之后,没有像观众期待的那样去保护Bank,而是肆意地冲Bank发脾气、摔东西。
一次吵架之后,Golf怒气冲冲的对Bank说:“去找你的新哥哥吧,别再来烦我!
”随后就跑出了Bank的视线。
正在洗手间里大发脾气的Golf收到Bank的短信,一场表白就在字里行间展开了:“你不是问我喜欢的那人是谁吗?
他在我们班,他虽然学习不好,但待人真诚,也喜欢体育。
”Golf心里明白了,原来他已经爱上了Bank,而他爱的那个人在心里也只留下了他的影子。
于是两人相爱了,不能说有多么甜蜜,但总归是在一起了一段日子。
影片前二分之一里的最后十分之一才刚刚满足观众的期待就马上便进入粉丝们的泪点。
两兄弟美妙的恋情没有开始多久,这一切就被姑姑发现了。
随后爸爸知道了,妈妈知道了,所有人也都知道了。
在一次家庭争吵结束后,爸爸决定带Golf去美国,让两兄弟终止这断孽缘。
6个月后,Golf回来了,他带着女友出现在Bank面前时彻底伤心欲绝了一直在等待其回来的Bank。
两兄弟不再像以前那样聊天、生活,从此形同陌路地又像回到了刚开始认识的那段日子。
当看到Bank跟以前追求他的乐队主唱在一起了之后,Golf吃醋了。
即使他不能和Bank在一起,但心里对他的爱依然不允许Bank和别人在一起。
冲突总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伤害,只是这一次伤害成为Golf生命的绝笔,也铸就影片凄美的结局。
一次车祸之后,Bank身受重伤,性命危在旦夕。
为了挽回Bank的生命,Golf签下了器官移植同意书,唱出了生命的凄美之曲——献身给Bank。
用他的生命履行了他对Bank的誓言:今生今世,我对你不离不弃!
很多以前看过我影评的朋友都知道,我不会轻易把感情掺杂在文章之中,但这次却让我着实有那么点冲动。
反复观看七、八遍之后,我是说不上来到底在影片的哪个点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牵动起来。
想去找,但发现哪儿都觉得“不合适”,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我发现是我错了!
不是哪儿都“不合适”,而正是因为这些种种“不合适”才催化了让我提笔写下这篇影评的缘由。
要说“不合适”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剧情的设置。
Golf对Bank的态度由排斥转而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就存在让人难以理解的牵强。
在一次户外课程上课之前,习惯Bank服侍自己的Golf仍然像以前一样让Bank帮自己拿鞋并为他穿戴,班里的好友实在看不过于是上前阻拦。
双方正在争吵之中,Bank开口了:“大家别吵了,Golf并没有强迫我,这些都是我自愿为他做的。
”朋友们不理解的同时也只能无能为力地离去。
但就在这一刻,Golf说了声谢谢,从此对Bank的态度产生了转变。
这就产生了转变!
这点是大多是观众难以理解和觉得剧情稍感牵强的地方。
这么一点小小的插曲难道就能改变两人之前的关系吗?
可我要说:是!
而且很肯定的讲:完全可以!
看了对于心理学的病例研究可以发现,往往父母过早离异或成长在本身就是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往往是会早早地铸就一个保护壳来封闭自己。
他们身边很少有能真正走进他们生活,能值得他们信赖的朋友。
即使在正常儿童的青春期里,他们表现的往往比其他人更叛逆、更自我、更封闭、也更成熟。
虽然外表是一副冰冷的样子,但心里却极力掩饰委屈和孤独。
即便拥有富裕的家庭环境和宽松的经济条件,即便再怎么我行我素,但他们仍有黯然神伤的不眠之夜,有一颗希望被理解和保护的心灵。
因为没能从家庭中得到应有的安全感而使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是保持一副严肃、不容侵犯的形象。
但这时候只要有一丁点触动他们心底最柔软部分的爱,他们就会把这份感情表露地一览无余。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就算Bank之前为Golf也付出了许许多多,但Golf并没有向他表示谢意,反倒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其他时候并没有第三方感知和意识与Golf心里存在的反感及排斥,或者是本能的反应产生冲突和冲击。
当人有了危机感和受侵犯时所产生的本能的保护欲时,心里的“真、善、美”才会一并迸发出来。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帮助自己解围,当所有的矛头指向自己却因为一个自己平时最排斥、最看不惯的人给予了保护。
Golf心里的防线在这一刻被Bank善良又温柔的举动所击溃。
因此,虽然不自然,也不算低声下气,但至少Golf很诚恳的讲出了一句“谢谢”。
随之,Bank会心一笑。
这一笑里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包含了Bank的泪水和委屈。
他在等待这一刻,等待Golf接受他的这一刻已经无怨无悔的付出了许多。
按理来说应该被照顾的他独自承受着来自新爸、新哥哥、新家庭的压力和陌生感。
同样是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却照顾起比自己还大4个月的哥哥。
所以,听到Golf的一声谢谢,Bank长期紧锁的眉头终于放松了些,他为这一切值得的付出而会心一笑。
第二点“不合适”的地方应该算Golf出国6个月回来后带回自己新女朋友的这点情节上。
很多粉丝看到这儿觉得剧情设置又开始有些牵强了。
明明两个人很相爱,虽然被被父亲带去美国6个月,说长也不长的一段时间,怎么会就直接领着新女友回家了呢?
何况他应该知道Bank还在家,既然知道这样做一定避免不了三人见面的尴尬,为什么Golf会直接带女友回家?
这不是给Bank当头一棒吗?
如果Bank还像Golf走之前那样深爱着他,Golf这么做不是在彻底伤害Bank的心吗?
其实不然,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就能明白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了。
Golf并不是不爱Bank了,从后面的剧情来看,如果Golf已经彻底对这段恋情失去了信心,那他也不会做出一些证明自己依然爱着Bank的举动和行为。
这里出现的这一幕是因为Golf了解必须为Bank付出。
既然是兄弟已经成为不可更变的事实,那就让这份爱化为兄弟之情来守护彼此和这个来之不易的完整的家庭。
继续这段孽缘,伤心的不仅是爸爸、妈妈和姑姑,对于一向心疼家人的Golf来说,他明白,再不放手可能毁灭的就是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此,他不得不离开Bank去美国,也无可奈何的去选择交往一个新的女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这里是表现出Golf的成熟、沉稳和对Bank深沉的爱。
为爱而放手,为爱而选择离开,不知道算不算是超越爱的极限。
所以,这点其实可以解释的顺畅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点的“不合理”可能在Golf和Bank出事的这段了。
很多观众认为稍感牵强的地方是在Golf决定给Bank捐献肾脏这一点上。
怎么说捐就捐,难道不同的人的器官在捐献上可以这么随意?
万一匹配不了,万一移植进去的肾脏产生了排斥现象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Golf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患上脑癌的?
而且脑癌这种绝症怎么会出现在年纪轻轻的Golf身上?
等等这些问题似乎在安排Golf去世的“必然”,有意铸就这段比《暹罗之恋》更加感伤的悲剧式爱情。
其实,电影就是这样。
一句话,如果你认真,那就输了!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用去追求这样一种钻牛角尖似的态度和状态。
同性爱恋,不仅仅是在中国,像泰国这样的国家,至少在主流社会或说社会主流思想里也是一种不能被大众接受的爱情观念。
虽然现当下我们的恋爱观或许开放了许多,但世俗的眼光和舆论的铺天盖地会让身边的同性恋者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对于Golf和Bank来说,如果注定是悲情的结局,如果两人都活下去但最终还是不能在一起,那不如将错就错,让原本悲剧的收尾绽放在人性闪亮的帷幕之后。
所以,从这一点上再来看,也许就不会觉得这些问题还是问题了。
换句话说即便Golf不以脑癌这种方式离开人世,也会以其他种种的“可能”和Bank永别。
电影就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生活的体现,它更是高于生活而存在的。
如果我们以生活中的逻辑和思维去中伤影片所表达的情节与情感,就是用生活化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似乎已经合情合理、理所应当的事情,这对艺术也是某种偏激和不太合理的表现吧。
当然,除了情节的设置,似乎人物关系上也耐人寻味。
观看影片后的观众会觉得怎么老是像有一根线没有按照线索和剧情来陈述呢?
可又说不出是哪儿不对劲。
没错,这根让观众感觉“事实而非”的线索就是剧中的另外一对情侣:Tar跟Ban!
这是一对有时候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情侣。
到底导演是在讲述这对同性恋情还是在特写这对小情侣呢?
怎么感觉他们的戏份稍稍有些偏重甚至有盖过主演的嫌疑?
其实不然,这是强化电影主题的一种手法。
试想《爱在暹罗》里的两个人,他们的爱情走到最后了吗?
没有。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和段小楼最终在一起了吗?
也没有。
既然主旋律束缚下的“地下电影”跳不出社会的共鸣,逃不掉舆论的压力,那影片主题强化的就只能是美好的恋情发生在美好的开始,却止步于悲凉的结局。
或许Tar和Ban这对正常的恋人存在于Golf和Bank的身边是在时刻提醒着他们:只有男女相爱才会被大众接受。
虽然美好和干净的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但可能要发生的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悲剧。
所以Tar和Ban的存在似乎被刻意安排强化电影主题的这一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很给了些镜头在这两人身上,但毕竟影片主题本来就涉及了敏感题材,故不在此过多赘述。
剧情稍感“不适”的地方比起演员的演技来讲恐怕就“合适”地多了。
由于本片启用的大多是新锐演员,而且绝大多数的演员奉献的还是自己的处女作,因此难免会有观众觉得动作生硬而缺乏实力。
关于这点,我想还是用实例来体现到底技巧到位重要还是随意灵动更合适。
当影片进行到16‘41’’时,Bank主动蹲下来给Golf系鞋带的这一幕,此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Bank系鞋带的动作很生硬,在时间上也拖沓地较长。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纠结这一点,认为确实新锐演员表演上还存在刻板、不够成熟的地方。
明明一个简单的系鞋带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简单明了”的,为何导演好像没有仔细审查过就通过这个镜头。
难道如此瑕疵的地方连观众都会觉得让镜头拍摄上减分了,导演却还“随意”就通过了?
其实,类似这种生硬的演技在影片的其他地方还有体现。
例如随后的17‘30’‘的一个镜头,当Golf心存感激地对弟弟Bank说出一声谢谢的时候,Bank立即露出久违的一笑。
当然,这里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在经过了Bank悉心照顾及默默付出、忍让的过程后,Golf的心理不说是感激,但至少不再带着恨意去对待Bank,再加上这次系鞋带作为感情碰撞的爆发点,Golf已然由冷淡转而理解甚至是悔恨自己之前对Bank所做出的一切,因此Bank本该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开始确定Golf终于在慢慢接受他这个陌生人和这份陌生的感情。
——至少当他是兄弟了。
想到这里长时间无怨无悔地付出,Golf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了解,Bank又怎能不开心呢。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Golf小心翼翼地说出“谢谢”时,Bank马上就露出了笑容。
在这一点上,很多观众觉得表演地过于“粗糙”和“敷衍”。
这一笑是Bank自从来到这个家以后观众所能见到的难得的一笑,是付出这么多终于换回哥哥Golf对自己态度的转变,承认他这个弟弟的心酸的一笑,是由相依为命的母亲重组家庭之后第一次有人对自己真诚的谢谢而换回的一笑,也是肯定自我无悔付出的会心一笑。
难道Golf刚说一句谢谢,Bank就马上露出了这样的笑容吗?
难道这种笑不应该是经历过几秒钟的停顿和愣神再由衷地从心里会心一笑吗?
没错,这看上去又是一处“不合适”的处理。
试想,如果成熟或有时间沉淀表演的演员们在处理这个细微的动作时,应该会先愣住几秒,看着渐行渐远的Golf再渐渐露出这一笑。
我们经常说奥斯卡大奖难以获得,金熊奖难以角逐,金狮奖难以夺冠,其实不在于这些国际奖项有多么闪耀,只在乎这是一份严格、严谨的评审制度对于细节的苛刻要求才让这些大奖闪耀出国际承认的光芒。
为什么评审团每每选定的获奖影片大都是一些知名导演所拍摄的电影,那确实是因为这些导演在拍电影时更注重细节的把控,甚至会鸡蛋里挑骨头地做到100%满意电影中的每个镜头。
对于每年的最佳男主、女主来说更是如此。
当演员不说100%,至少90%做到真正将情感和对生活的领悟融入进电影里时,这样的呈现才是艺术对于生活的理解、再现和升华。
也因为这样我们才一直讲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经典的台词。
所以,观众在研究这一处演员表演的时候会提出这样的异议,个人认为完全可以理解。
也确实诚如我所说,在观影的前几次,我也是这样看待这点“败笔”。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为我在吹毛求疵或者多此一举,但从艺术化的手法和严格的细节把控上来讲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避免例证不够丰富,我想还是应该再举一例。
影片进行到54’35‘’的时候当Ban质问Tar为何会出卖Bank的时候,Tar说出原因后气愤离去,但这时Golf做出一副比Tar还生气的样子也甩头而去,这点似乎成为我要发表愚见的第三个地方。
这时的Golf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待又一个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呢?
有人觉得是替Tar打抱不平,认为Ban不应该在不理解Tar的原意前就稀里糊涂地把气撒在Tar身上,这时的Golf生气在这点上。
有人觉得是Golf得知Tom拿到了Bank的电话号码而吃醋的一种表现。
试想即便是Tom拿到Bank的电话号码,但这时Tar已经因为生气而离开,是否应该去先关心关心负气而去的Tar呢?
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人,而另一个是和自己相处三年最要好的朋友,当两种同样重要的情感发生制衡时,人最本能的反映是什么?
是选择利己于私的那份情感呢,还是在当时发生状况的情况下先解决有行为表现的情谊呢?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及我们本能的一种反应:心理学和大脑皮层因受肾上腺激素影响和刺激而表现出的行为学。
人类的大脑往往在受到相对制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干扰时所产生的本能反应和经过脑海快速思考的二次判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有区别的。
换句话说第一反应一定基于环境、性格、天性、本能等等先天的因素和影响下所产生的“感性”行为。
之所以人类会随着不断长大而更成熟更理性,是因为大脑在感性反映之后会跳跃向理性判断,一旦发生思维判断基础的跳跃,随之而来的就是行为的跳跃。
这也就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生气、愤怒的时候会做出清醒之后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情。
对于Golf来说亦是如此,一方面可能会有对Ban的质问而生气,另一方面也不是不可能包含对Tom拿到Bank的电话号码因吃醋而产生的生气情绪,因此出现甩头而去的表现。
很多观众觉得Golf不应该有这样的表现,根据行为学和心理学来讲更符合当时Golf的表现的或许是立即跑出去找Tar,而不应该表现得那么气愤,然后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这又是一个“不合适”的点。
提出了三个个人认为表现演员表演生硬的“不合适”之处后,现在有必要进行解释解释了。
解释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句话:艺术化的手法是被艺术化的眼光所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应当清晰这部片子的定位和类型:剧情、爱情;标签的话,我想如果贴上:同志、清新应该不会错的。
至于演员部分拿新锐、大众、接地气来形容也比较合适。
试想一下,把这些词语拼接在一起能想到什么?
没错,那就是这部电影!
这部没有浮夸的语言、没有华丽词藻的修饰、干净同时又体现亲民特点的电影。
如果我们过多地要求演员演技到位、剧情处理得当、感情成熟合理地去诠释电影,试问还会有青涩、腼腆、清新的风格体现在电影当中吗?
如果过多地对演技的专业、语言的苛求力求完美地表达出来,会让本来就涉及敏感题材的影片还保有原汁原味的粗糙感吗?
电影会是被大众接受还是被条条款款所束缚住?
还是那句话:艺术有时只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法,生活本不就是随意、随遇所构建起来的吗?
难道中规中矩的依瓢画葫芦能够体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吗?
和严苛的技巧相比,可能随意灵动更适合得多吧。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不够完美、“不合理”的镜头铸造了观众对于电影里关注点的偏移。
原本不能够可圈可点的地方此时随着影片的深入已经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整个片子的情感已经通过较为生硬,甚至“不合适”的表现而获取到观众的共鸣,从而使片子更接地气,更大众化、也更为人们所接受。
与其让专业的演员来尝试,反倒会失去片子原有的韵味,也使片子的主题会完全被冲淡。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部发生在高中时期的恋爱史,又或许这本身就是演员的本色出演,相比他们,又有谁能大言不惭的说一我比他们更专业!
个人认为选择不适合剧情、不匹配角色的演员不仅仅是给片子减分,也是一种不尊重观众的行为。
一句誓言,一段承偌,看似被玩儿坏的电影桥段却成为这部影片的“灵魂台词”。
在桥边,Golf要Bank保证永远不离开他,Bank则要Golf承偌不会丢弃他,纯真的情意似乎以悲情的结局极力印证着誓言的韧性。
Bank的心理从始至终没有忘记过Golf,深爱着唯一的他。
而Golf,唱出生命的凄美之曲,用生命挽回自己所爱的人。
把自己的肾脏移植给弟弟是他唯一能做出的也是超越爱情极致的决定。
哪怕今生我无缘再和你相依相偎在一起,我也愿意拿生命和你分享爱情。
即使肉体陨灭,但精神却与你同在,只要想到今后的生活能如你所想的那般继续盛开,只要我依然守住对你的承偌,我愿意你是替我活下去的唯一。
信中,Golf的字字句句强烈地震撼着Bank的心灵,也将影片发挥到极致的惋惜:我很高兴,能再次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尽管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我们已经天各一方,但也请你不要悲伤,因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了。
最后替我照顾好爸妈,也照顾好自己,永远爱你的Golf。
这些简单地不能再明了的话语留下了Golf的安慰和爱的叮嘱,也让Bank再也承受不住沉重、悲伤的心情瘫坐下去。
镜头再次切换出来已经是一片死寂的墓园,绿荫还在拼命庇护那些与现实世界永远隔离的亡灵,园中的十字架参差不齐,新旧不一,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生者们泪水的冲刷已辨不清生命曾今留下的痕迹,来来去去的黑色背影记录下逝者的美好回忆,数不清的委屈充斥着过往的人群。
不用再去计较在世的情是否能在来世继续,因为彼此都相信那一定是我们来世再次相遇的原因。
我很高兴我能为你做任何事情,我以为我不行,但还算完成我对你满意的回应。
Outlaws of love,不管今生还是来世,我对你一定不离不弃。
音乐在最绵延的悠长与悲伤中结尾了剧情,当观众还沉浸在苦楚的感情之中时,只有Bank用最柔情的语句还在证明这对已经成为绝唱的戒环是只属于他和Golf的唯一。
尽管你已离我而去,但我已在记忆中将你长留,想起你曾今给予我的点点滴滴,我想这就足够了。
我们没有成为爱的囚徒,反而升华其中的真谛。
若真有来生,那就让我们将今生的誓言重新履行,原谅我用这些简单的文字渲染即将结尾的影评,outlaws of love,只要我们不离不弃,爱就可蔓延千里。
他泰真是小清新八级学者,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时候最美,不需要多刻意,青春就是最好的装扮。
前半部分撒糖太甜了,甜到一些节奏乱、进展快、套路老等小毛病都可以选择性忽略,傻笑张嘴吃糖就够了。
和前半部分相比,后半部分则又长又臭,半弃半看。
两主演很登对,冲着这点可以看看前半部分。
缺点是剧情不太行,JJ小说的既视感太强,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狗血套路。
不过我们的耽改还在社会主义兄弟情边缘搞搞擦边球的时候,人家早就实打实的搞基,男男恋爱,三步上篮了,实现弯道超车了。
他泰一向走技术不够,真诚来凑的路子,虽说各方面都一般,但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只要抓住了类型片的精髓,吃吃糖完全OK。
怎么说呢?
这算是我放假以来唯一一部看过觉得温暖的影片。
关于同性的问题一直被讨论不断,这部影片是被对同性恋相对接受的泰国拍出来的。
bank和golf的爱情,两人既是兄弟又是情人。
影片的最后以golf得了脑癌bank自己回忆而结束。
我不知道golf究竟是不是死亡,但这个结局又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
毕竟在现在的社会对于同性恋还不是接受。
在影片中除了兄弟二人的爱情外还有一群朋友的友情,当然前期也有为了收学长tom的钱而背叛朋友的tar但好在最后大家都在一块了。
那若要问为什么bank和golf会在一起。
bank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自己的生日与父亲的忌日是同一天,bank很爱自己的妈妈。
golf也是很早的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一直疲于工作,平日里只会给golf带些礼物。
二人都算是家庭不完整的,同时又都缺少父母的爱。
golf桀骜不驯而bank却又一直为了golf而付出着。
在配角tom的促使下终是在bank的一个短信后二人终于在一起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被你讨厌,但我喜欢的是男生而且是自己的哥哥?
”“你怎么不早说呢?
这样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爱情不在于你敢不敢而在于你想不想。
”这几句台词我始终难以忘记。
在片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bank和golf刷牙的那一段,温馨又幸福。
关于同性的问题,我认为这本不应该被当作一个问题而被讨厌。
我不知道每个人为什么要爱,有为了爱什么?
是为找一个人相伴自己到终老还是简简单单因为喜欢。
关于同性异性本身不存在任何差别。
就如片中golf对姑姑说的那样“你如果和姑父真心相爱,他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
”是啊,寻找爱情不就是为了寻找幸福吗?
人这辈子匆匆不过几十载,人不同追求不同,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幸福。
蒙昧时代的人类被现代人诟病不断,那现代人的一些做法难免不被未来人所诟病。
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应因为没见过而恐惧,不应该因为与众不同而被排斥。
人生之为人就一定有其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可以去追寻自己心中所爱去找寻自己的幸福。
不过我还是希望golf和bank可以在一块,而不是永远存在于两人的记忆中,在这祝愿两人未来的某天会再度相见。
真是讓我腦洞各種大開的神劇啊⋯它繼承了「泡菜國」電影的作死以及「太陽國」獵奇亂倫的劇情⋯你能想像嗎⋯兄弟亂倫搞基⋯外「霸道總裁快上我」少女劇情⋯再車禍、腎衰竭、腦癌等一系列狗血橋段⋯我只能說「人妖國」的編劇實在太強大了⋯十個撕逼的「四娘」也寫不出這樣的劇情⋯I服了U!!
Ps:MB憑什麼就連同志屆也要宣揚「賢妻良母」受 配「暖男」攻⋯臣妾做不到啊!!!
故事的主人公Golf和Bank是重组家庭的兄弟。
身为哥哥的Golf处理问题,擅长简单粗暴,不计后果。
这样性格源于Golf将母亲自杀的罪愆归于父。
一度僵化的父子关系,在父亲再婚后更加紧张。
尤其是,父亲新娶进门的女人还带了拖油瓶——一个比自己小还要称呼为“弟弟”的存在。
Golf习惯了用叛逆的方对抗着世界,也对抗着弟弟。
他试图用对抗的方式保护脆弱不堪的自己。
弟弟Bank意识到,哥哥在用佯装蛮横的方式掩盖自己羸弱的内心,于是Bank四两拨千斤地改变了没有血缘的哥哥。
两个人也从敌对与排斥,走向了信赖与依偎。
最终,越过“亲情”的边界,走到了爱的禁区。
纯爱视角与耽美小说很多人在谈及电影《我的兄弟情人》时,会不自觉地将它与《暹罗之恋》作比。
两部电影同出自泰国,讲的也是少年间的同性纯爱。
《暹罗之恋》里的两位男主,是两颗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转,只是在生命的某个瞬间碰撞后,又重回自己的轨道。
凭借生活周而复始的无聊运转,藉以祭奠偶尔的脱离轨道,给平淡乏味的生活添加了一味佐料。
《我的兄弟情人》亦没有“大团圆”的结局,至少是没有满足同性圈子里多数观众期盼的结局。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的不被接纳、不被认可,也造成了“艺术”世界里的悲剧收场。
验证感情最好的方式,仿佛就是时间和距离。
电影《我的兄弟情人》也不例外。
随着两个人不断亲密,剧情就要安排一些“意外”,韩剧里经典的“车祸”、“癌症”等戏码纷纷上线,人工斧凿的痕迹重之又重,成为了电影的槽点之一。
电影里的两兄弟性格设置,有耽美小说的代入感,哥哥像是霸道总裁攻,弟弟像是软萌人妻受。
定势思维下,就希望两个人能像耽美小说里描述的那样,童话般地收场,抛却现实的规约和法则。
然而,导演还是讨巧地选用“纯爱”的视角,规避了现实伦理。
“我不知道会不会被你讨厌,但我喜欢的是男生而且是自己的哥哥。
”“你怎么不早说呢?
这样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爱情不在于你敢不敢,而在于你想不想。
”两兄弟的这一段对话,让心微微颤了一下,而就是那么一刹那,有极强的游离于现实的耽美代入感。
情爱美好,难逃终了?
耽美结束之后,总要回归生活。
电影撒糖之后,总要照应生活。
结局是一方撒手人寰,留下了器官和遗嘱。
综观东南亚一带的同志生活境况,除了泰国外,似乎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于性少数群体是包容和开放的。
也许是可能迫于舆论导向和同志题材过审问题,同志电影是需要悲剧结尾,这样便能归入“现实主义”题材的范畴。
而从同志生活的维度来看,天人永隔,仿佛更能够让这份不被世间接受的情感得以“永恒”,譬如说“哥哥”。
不妨做一个假猜,艺术创作里的同志,也如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走进城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进入城堡之后的生活呢?
该怎么用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去填补往后数十载的人生?
这种Bug的修复,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婚姻,都是一个悬而未决。
《如懿传》的作者流潋紫,在讨论婚姻生活时,借助乾隆皇帝和继后辉发那拉氏的故事,笔墨将结时也只给出“兰因絮果”四个字,用以表明男女姻缘,初见美好,最终离散。
异性如此,那么同性呢?
耽美世界里的同性故事很美好,撒糖也是齁甜齁甜,虐恋也是一笔一笔,结局总会为男主写出“唯爱”、“唯美”的成人童话,令人艳羡非常。
这在电影艺术里,是几乎难寻的。
电影,还是习惯用生冷和透辟,抽打着还抱有幻想的同志人群,撕碎大家彩虹之上的迷梦。
恩爱欢好的同志群体呢?
可否抵得住世间繁华,可否抵得住流光磨蚀,可否抵得住难逃终了?
推荐阅读:泰国最最最经典的纯爱同志片:我不和你在一起,不代表我不爱你- END -作者 / 关外臣 编辑 / 李澈 排版 / sen
:)猜你还喜欢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案例 | 见过圈子里的乱和脏,对同性爱情失去信心怎么办?
⚡ 同志恋爱里,最无法忍受对方的臭毛病是什么?
⚡谁说基圈无友谊?
那个西装革履的男生总让李澈很心安💌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在一系列泡沫剧惯用的桥段:男二抢人,闺蜜夺爱,爱人车祸之后,因为bank车祸后肾全烂掉(是多严重的车祸,影片就两秒的镜头,我是真看不出来),于是同样车祸伤不重的golf捐给了他于是活了,然后镜头一年后告诉bank,golf不是去留学是死了。
当我骂编剧脑残,肾捐一个不会死的好不啦的时候,编剧于是很“缜密”的用了另一个必杀计,就是要悲剧收场(你以为悲剧创造遗憾感像暹罗之恋,就会有经典回忆么不会!
),其实golf不仅车祸,还得了脑癌!
我立马以为我穿越到了蓝色生死恋的白血病场景。
其实,剧情不用太花哨,真实就好。
我只想弱弱问一句,导演你是来搞笑的么?
ps.当然演员方面本身,小鲜肉还是很小鲜肉的。
我的兄弟情人:因为看第一遍无字幕,现在又一遍看字幕版就知道了。
我只能说,导演太脑残了?
还是?
gay是gay,没错,但是不是男版灰姑娘,苦情受ok?
又一点反抗好么?
剧情开始是bank有点和golf一样不满意对方,但是bank还是有点弱或者其实一开始就喜欢他(这个可以最后在倒叙在镜头)所以还是做他仆人,这样难道不更加有跳跃性冲突性么?
还有就是狗血的长的比golf还丑的男二攻?
竟然还是校草级帅哥?
上演夺受之战?
还有就是剧情车祸?
受换成女的来演,片名叫我的情人妹妹完全可以,都不用改剧情。
受需要这么苦情么?
这其实是我最火大,当然暧昧激情片段我还是蛮有G点的
搜许三多搜到的,也是没谁了。小虐电影。也许不管你爱不爱最后都会输给社会环境。身边的朋友也有同志,就像golf选择的一样,选择结婚组建正常的家庭,结果是两个家庭四个人都悲剧。而golf脑癌去世是不是导演对爱最后的妥协呢。
好弱智的剧情,好尴尬的演技
补档,16年的观后感。福多多弟弟的电影,可以最后结局BE了,太伤心。脑癌来的猝不及防,明明住院时还说没事,突然就挂了,还是因为绝症。太坑了,就不能给bl电影一个好的结局么。。。
狗血就算了,主角还不美丽!气死了,一星!
69分撤退成功。
现在满脑子都是哥哥大嗓门及弟弟笑颜并沦为脑残粉的我还是没有给五星。。。因为后面确实只是为虐而虐,不仅没有泪点,剧情生硬难懂,时时刻刻在矫情,播放到69分钟就成型真的足矣了~
高中感太强烈的 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
老梗多到看不下去,车祸癌症治不好三宝齐全,没什么好说的了。除了受的颜值,没什么好看的了。
这里的弟弟最单纯 🌚
我给弟弟满分
狗血啊。。
这剧情 这演技 不是颜好就可以的
终于明白像mv的电影是什么样子了,没有台词全换成bgm也没差。好多地方都看得很尴尬,不过尴尬中还有点搞笑。后面实在太狗血,看不下去了
全靠脸,剧情演技太差了。
胡编乱造也需要有个限度!
小受的眼睛好漂亮,笑容很温暖。对兄弟恋神马的完全没有免疫力啊。。请导演和编剧给我们这些被暹罗之恋虐翻了的孩纸们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好吗( ̄O ̄;)
为虐而虐
编剧脑洞大哈
这片最良心的就是两位男主的颜,请直接忽略剧情和演技,看脸就好了 (/ω\)
点开是因为有个YouTube评论说“这可能是泰国最好的BL电影了” 现在我不得不举报那个人。哥哥需要去学学声音管理,编剧需要去读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