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女子》这部电影,初看完觉得算是一部可以看下去的称得上有意思的电影,但没有深刻的内涵。
但现在慢慢的产生了新的想法。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女主角,当然我后来了解到很多女生也对此怀有同样的想法,因此并不以此想法为耻,觉得是自我主义的体现了,只当作自然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了解到自己人格的缺陷,虚荣、懦弱、善妒、懒惰、消极……这样的我没办法成为任何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不具备任何标准的“主人公”特质。
我对此只能接受,因为改变是顶难的(我向来认为人的性格很大程度是天生的)。
然而这样的我,仍然想要成为主人公,成为世界的中心,唯一的办法就只是当一个司汤达作品下的那样的人物,成为一个面对社会和面对真实自我的“两面派”了,就要演技、伪装成一个大众最欣赏、接受的形象,一个“主人公”式的形象。
而这样的我,也就正与《黑暗女子》的主人公之一即读书沙龙社长那样的人物相重合了。
对NPD这个心理学名词,几乎每个人都投射了自己的遭遇。
被PUA过的人说NPD的特点是擅长PUA,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说很多父母都是NPD人格,被爱人断崖式分手的人说NPD最擅长用断崖式分手打击你的自尊……这篇影评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我对NPD的投射,那就是高阶NPD吸取能量的方式是制造混乱,让她周围的人互相怀疑,互相攻击,然后在每个故事里,她都把自己扮成那个最无辜最善良的人,让大家与她共情,可怜她的遭遇,她吸食的是同时来自好几个人的能量,这些人吵得越厉害越不和,她越能从中获益,就像女主一样。
电影细节就不赘述了,想分享一件在soul群聊房的真实经历。
十几个人的房,大家聊得挺愉快,这个女人来了,她是幼师,和同事们关系不佳,按她的阐述,白女老师抱团欺负印度老师,她看不下去,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结果被针对,最后还被她帮助的印度老师背刺。
大概是这样的背景,其实这不重要,重点是在这样一件孰是孰非异常清晰的事件里,她却在频频自责,你们大概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群聊里十几个人都在肯定她的做法公正无疑,她是个无可挑剔的大好人,但她一直否定,一直忏悔,还会一直重复着说,如果我是对的是好的,为什么人际关系总那么糟糕,我肯定是哪里做得不好了,才总不被人喜欢的。
然后她又强调,你们虽然一直夸我,但这些夸奖对我没有用,没说出真正能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点,都是些无用话。
所以这个女人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她要完完全全对她做法的认同,肤浅的夸奖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她要那种痛哭流涕的欣赏和跪倒在地的崇拜。
“你们的认同对我都没用,都是无用的话”,当她的这句话出口,我瞬间闻到一股欲求不满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血腥味儿,她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们的能量供给太不够我吸了,距离我想要的对我公正品质的欣赏和善良人格的崇拜差得太多,你们要再投入一点才行啊,不留点泪不留点血是喂不饱我的。
当然,NPD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的明显到大家都觉得蠢,有的隐藏到无人察觉。
像片中女主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无辜者去吸取同情关注的NPD也有不少,甚至很多时候当你揭发了她们的诡计,还要被缺乏经验、没经历过人性之恶的旁观者质疑和反驳,但还是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觉察,能再拓展一些NPD的吸血类型,以便大家提前提防。
在前面四个人写的故事里,白石逸美是太阳,是维纳斯女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可是白石逸美写的自白却道出真相,她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主角的愿望才拉这四个人来当自己的配角,采用的手段则是利用每个人隐藏的肮脏秘密对她们进行要挟和控制,让她们甘心臣服于自己。
她们四个人都有不能说的肮脏秘密。
作家高冈志夜的成名作抄袭国外作品,梦想成为甜点师的小南彩音则是纵火案真凶,总是为奖学金而焦虑的二谷美礼居然参与援交,保加利亚留学生狄安娜•迪切瓦为了能来日本留学竟然将姐姐弄成重伤。
这些污点都成为白石逸美手上攥着的把柄。
当白石和男老师的恋情被揭发,白石父亲强迫她将肚子里的孩子打掉。
白石对告密的人恨入骨髓,同时也一蹶不振。
澄川小百合,白石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将那位男老师的电话和地址给了白石,重新让白石“燃起斗志”,合谋了恶毒的复仇计划。
白石假死,死时手里捧着一束铃兰花,让那四人相互攻击。
计划的最后,要用铃兰花来毒死四人,而她们生前所写的文章,歌颂白石并为自己开脱同时又指认别人为凶手的文章,就成了遗书。
在她们四人口中,白石像太阳,像维纳斯女神,而她们四人竭力为自己辩解的同时也都成了另外一个人口中的凶手。
眼看复仇计划就要完成,白石开始憧憬与老师的美好生活,相夫教子,平凡度日。
恶魔要褪去邪恶的外衣,从此去过平凡人的生活。
一直在旁边帮助白石完成各项恶毒计划的澄川小百合却选择选择杀了白石,并取而代之。
澄川望着镜中的自己不由赞叹自己的美,在她眼里,恶毒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就像一开始不择手段拉别人来做配角的白石,就像心中充满怨恨要复仇的白石,而此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她心中的恶毒不比白石差一丝一毫,甚至更多出许多。
将白石毒死,用白石的尸块烹饪火锅让另外四人吃下,饭后的甜点是“维纳斯的手臂”。
到这里就可以发现,真正恶毒的女人,一直是这个隐藏在白石身后的女人,为白石出谋划策,推波助澜,不是为了要帮助朋友,只不过是要满足自己内心的邪念。
白石是澄川利用的最大的一颗棋子,当白石要退出的时候,澄川就理所当然地杀了她,自己成为主角,成为女王。
恶毒的女人真是可怕,这从面相上就能看得出来。
畸形的社会造就畸形的人,畸形的人产生畸形的思想,畸形的思想传播产生畸形的社会。
日本电影大部分涉及到暴力,性,血腥,杀戮。
不像德国电影里的辩证批判主义,思考负面元素存在于社会的深意,而不仅仅像日本电影一样只是将零碎的元素加进去,满足人的幻想,刺激人的荷尔蒙。
日本社会压力很大,举个例子,一个成绩很好的人和一个成绩很差的人哪个会抱怨这个题目很难的几率更大?
通过观看这些充满冲突性和压抑的电影进而释放自己,满足需求。
早些年前,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类电影。
从迷上了《告白》开始陆陆续续地我开始接纳类似于这样充满黑暗和压抑的日本电影。
从不怀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电影,从不思考看这类电影里带给了我什么。
仅仅是中二,仅仅是电影里某些场景满足了我的需求与快感,那些让我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情在电影里呈现出来,我的思想意识和随即代入感一下子脱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了电影里某个角色产生共鸣。
随之而来的是周而复始的抑郁,自我伤感,无病呻吟。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吧。
这是一部讲述玩弄和复仇的故事。
一场主角,配角,新主角之间的中二游戏。
之前看过一部叫《少女》的电影。
还有一部《伤痕累累的恶魔》。
还有一部《渴望》。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些电影题材都差不多是这类吧。
)可惜的是千叶的出场好少。
"你,要参加我的文学部麽?
"1.纵火嫌疑犯+援交少女+抄袭者+谋杀犯,干不过两个平胸妹?
2.一开始你只是要一个吻……后来变成一张床 : 所以,真相可以是☞你写一笔、我写一笔、她再添一笔……小百合最后朗读的那段是真相,还是为了延续对文学部的控制,或是她有精神类疾病也说不定……
小说感觉会好看,但是这个拍出来…真的,非常,做作刻意中二。
好的地方在于,一切服务于剧情的有趣。
摄影日式校园,JK爱好者可以无障碍食用,随手截桌面,各个风格的百合少女PPT。
暗黑程度很低,并且好猜,适合口味轻的入门者。
舍友说学姐好看,我自己审美偏向五官深刻的欧美脸,国内明星只觉得陈坤帅。
好吧,那学姐就好看吧。
长相单纯甜美,表演无功无过,表情到位不尴尬,演绎感重无代入感。
学姐两位幼稚的令人发指的动机,还有各位的黑历史,可能是想暗寓些什么,但是放在学校这个语境表达的力度也太弱,加上表演并不是加分项,表达出来的恶意并不惊人。
只有黑暗让人心惊肉跳,才叫恐怖,否则就像污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
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满足感呢?
我觉得白石逸美给了观众一个惊悚但现实的答案,那就是成为主角。
作为一个主角,你会支配其他角色。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通过对比产生的,但是对人而言,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做比较品的,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受人摆布。
而逸美做到了,她用强势的手段,把这些心高气傲的女孩们聚在自己脚下,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王国。
虽然最后这个王国轰然倒塌。
逸美的失败来源于爱情,对北条老师的爱和对孩子的欣喜令她狂妄,而这些女孩在她面前乖巧的久了,也使她忘记了,她们也都是野心勃勃的人。
我始终觉得逸美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她的美丽高贵一戳即破。
在现实生活中像逸美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她们依靠一些小手段,自以为掌控着一切,沉浸在这种满足感中,丝毫没发现自己早已成了众矢之的,但小百合不一样,她始终作为旁观者。
电影没有交代任何关于澄川小百合的过去,但我觉得逸美既然一直将她看作好友,说明她们是相似的,都有那种想掌控别人的病态心理,但小百合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不温不火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成为主角。
最后暗锅打开的一刻,我才明白,小百合才是最可怕的女人,她不屑成为主角,因为她感兴趣的是故事,她想成为的是作者。
最后小百合向一个新生打招呼,问她愿意加入她的文学社吗?
这一幕真的是意味深长,有人觉得这是争夺主角的又一场厮杀,但我觉得也许这是小百合想创造的另一个故事也说不定。
如果问小百合到底有没有把逸美当作朋友,我认为小百合从没把逸美当朋友的,小百合更像把逸美的一切看成自己的小说,小百合看着她的荣耀,背叛,复仇,无比兴奋。
但最后逸美和她计划的却不一样,逸美脸上的幸福,和话里的甜蜜,和小百合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她生气的杀死了逸美,仿佛对待一部失败的作品一样。
好了,最后我想来说说电影的主题,关于控制别人的人生到底能获得怎样的满足感?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当身边的人都围绕在你身边,崇拜你,感激你,爱慕你,这种感觉有多么美好。
但这终究是不现实的,先不说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就算有,你觉得一个盲目顺从,毫无自己意识的人会有人享受他的爱吗?
所以喜欢以这种方式获得满足感的人也是可悲的。
私以为,整部电影就是在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病态的心理所引发的血案……
这片子给了一种很奇特的观影体验。
电影下了在电脑里有一段时间,今天终于有空,点开看看。
自带的字幕居然有残缺,好不容易才下到完整的字幕,所以我对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好印象,感觉大概就是一部无聊的讲述女高中生日常的电影吧。
刚开始的暗锅,以前听过,我猜她们吃的无非一些恶心人东西吧,看着就挺恶心的。
由于对整部电影的基调完全不了解,我以为这一段可能就是个引子,暗指高中生活就如同这锅汤一样混乱未知。
当前两位朗读者朗读结束以后,我想起海报上见过推理两字,既然是部推理电影,这一段就存在矛盾,如果凶手只有一位,肯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除非两位都说假话。
那么这可能是一起东方快车谋杀案类型的案件,即全员谋杀。
直到女主角的故事开始朗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是个幻想狂女主的中二故事,富二代女主从小娇生惯养,但天性喜欢追求刺激,于是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没想到玩过头了,被暗算,肚里的孩子没有保住。
这里有条成长线,女主角最终母性爆发,压制住了内心的中二灵魂,准备宽恕黑料四人组。
可惜最后被神经病闺蜜摆了一道。。
最后我完全忘了有暗锅这一段,直到最后闺蜜端出维纳斯手臂的时候,我的心情和那四位是一样一样的。。
怎么那么变态!
我感觉自己也成了闺蜜故事中的一员,而且是被硬拉进去的。
最后一幕闺蜜的那个笑脸,我有种仿佛面对我的错觉。。
太可怕了!
清水富美加真是个好演员。
所有人一脸皮笑肉不笑的时候,还用猜?
低段推理剧,总体走势按套路出牌。
都是美人,整剧看脸。
(援交妹有点十圆的影子)唯一出乎意料北条不是渣男。
每个人的故事都在美化自己和白石逸美,在别人的故事里阴险诡计,在白石逸美的故事里最真实丑陋。
白石逸美的结局是作来的,那四个最后簇拥新任社长演技也不是盖的。
最后揭秘暗锅煮确实过瘾,很重口。
配角们都有各自的把柄被主角掌握,成为控制她们的手段,她们不堪受控制,表面上对魔王极尽阿谀奉承,暗地里以微薄的智力进行反抗,可是魔王终究技高一筹逆境反击,诈死反败为胜,而终极大魔王黄雀在后,从阴影中走向前台,成为新任魔王。
总评五星9分,黑暗系悬疑剧情,人性的丑恶,偏激,虚荣,狡诈都血淋淋的表现出来了,却不会觉得难受和反感。
昨天刚看的大鸿米店同样是反映人性丑恶,却看得很压抑。
其实这才是我的年度期待,饭丰万理江的脸太日系小清新,不适合演这种假唯美的主角,从电影剧情看感觉小说原著应该不咋地,四星给玉城ティナ,一直以来超乎想象
男主角:“我只是想好好谈个恋爱,结果工作丢了、孩子没了、老婆死了”
教会女校的大小姐文学茶会,一看这个设定,还有电影里茶会的华丽布置,就知道要走不食人间烟火的青春期空想型扭曲路线了。存在感,人生的意义,众人目光的焦点之类中二的理由在这个舞台反而成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我觉得如果是所有人都爱太阳,扭曲的爱最后毁灭了她就更带感了。
反转的有点过瘾,清水演的不错,总觉得饭丰个别有点用力过猛了。哎,可惜清水
4/10 没看过这么硬编的电影
很新颖
罗生门的剧作结构。与其说是青春期中二病,不如说是屈服于物化女性和年龄歧视之下的自我意识过剩,这点格局恐怕连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都办不到,就别老想着去操控别人了。
这是作业布置的太少了吧!吃饱了撑着
牛逼。老师一副娘娘腔又浮夸的演技,让我一度以为他才是最后的boss。。。
用过剩的自我意识再造一个自己,电影不算好看,不过倒是可以作为清水富美加加入教会的设想比较来看。
请勿招惹日本女高(
很喜欢日本电影这种娓娓道来的犯罪体裁电影,以前看过的《告白》真是印象深刻,也算是日本电影特有的一种风格吧,这部也差不多,只是反转太多了,反而消减了恐怖的效果
六个心机女孩的故事,不剧透,很好看。推荐。
少女的邪恶啊 故事挺好玩的 最后吃那顿想起了霓虹恶魔。。
这不就是图个娱乐 真说严谨就不是看这种推理片 弱版东方快车加消失爱人各种反转怪谈协会 为什么我觉得我居然能理解女主角做的这种变态事 青春期的少女们啊 美丽 光芒 多么重要
原著的基础扎实,为电影加分很多
以小说自白结合叙诡的方式,铺设层层谎言再用轻描淡写的伏笔逐一反转,青春期女高中生果然是敏感而富有心计的,玛丽苏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自私而黑暗的内心,最终的轮回式反转也继续回荡着这种暗黑的余韵,避免了崩坏,非常好看!
意外的好看啊,本来是奔着几位女子来随便看看的。
论日本青春期少女的奇特脑回路……
逻辑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