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鼬
Skunk
导演:Koen Mortier
主演:Thibaud Dooms,娜塔莉·布罗丝,鲍里斯·范塞文,Sarah Vandeursen,Colin Van Eeckhout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荷兰语言:荷兰语年份:2023
简介:Skunk follows Liam, a neglected teen who is taken away from his parents’ home, where substances and violence reigned. Trading his school for a closed youth f..详细 >
真好
逛街时累了,非常偶然的在北岸的Hoyts电影院里看到了这部电影,没想到远超预期!Tina是一位合格的老师,虽然经历过基督城大地震丧女之痛,但她依旧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她的学生们,合唱团也被她的乐观精神鼓舞到了,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更加自信,也学会了团队精神的意义。The Big Sing全国合唱比赛上台前Tina送给Sofia女儿的发夹时讲的那句“Promise me. Do not stop singing”那里太感动了!Sofia偷偷去医院看望癌症晚期躺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的Tina老师,整场戏没有一句台词却让人潸然泪下。结局Sofia脱去校服穿上Tina的民族服装上台表演,向世人展示她被烧伤的手臂,看着她慢慢一步一步走出阴霾、战胜心魔、变得勇敢,继承了Tina老师的精神,再一次全场泪奔…
萨摩亚文化与白人精英文化的接触。使用了很多熟练的电影工业的故事线和套路,削弱了电影表达的可能性。SIFF 百丽宫影城 2025-06-16
SIFF2025 新西兰电影就像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叙事节奏缓慢,情绪深沉稳重,人物表情质朴,和好莱坞歌舞青春相比就是冰火两重天。总体过于传统和老套,对剧本经不起深敲,对人物也没有深挖,从灾后创伤治愈到反抗僵化刻板的教育体制,再到反对刻板印象和少数族裔歧视,要素太多且衔接生硬。但却很好的科普了波利尼西亚-萨摩亚文化,奈何女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支撑起了整部电影,合唱动听,结尾落幕戛然而止的鼓掌声好评
剧情和套路似曾相似,有些情节因为剪辑我看得似懂非懂(比如女主和她闺蜜在谈论什么,男生为什么要自杀,女主唱的左胳膊为什么会有伤),但第一次了解新西兰和萨摩亚文化,歌声也比较美妙。
人物高光略少,其他没有缺点,很朴实很美的电影。合唱真好,原住民文化真好😭
#27 SIFF 我的第二场,好感人,看到最后泪崩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剧情推进几乎是能预想到的,乏善可陈,这群贵族学校的teenager倒是出乎意料的省心。对新西兰和萨摩亚族的刻画非常引人入胜,甚至想问新西兰的华人真的这么多吗?
太好看啦
3.5 故事比较老套但我还是🥲(哭点低)
故事的完成度很高。虽然人物脸谱化比较明显且一些没有交代好背景的支线剧情过于繁复让人云里雾里,但瑕不掩瑜,结尾非常催泪。
太美了….以后要多多支持新西兰电影
很感动🥲支持一下nz本地电影
剧情非常简单,情节也不乏套路,但是正是这样的剧情让我觉得,有时候想讲的东西太多,倒不如像这样,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讲好。曾经去过新西兰,也真巧和那时候的地震亲历者聊过一会儿,她与我说,当时她与爱人,一个想要逃出这里,一个想要进入这里,城市中的交通一片混乱与拥堵,多年前去的时候,城市依旧保持了震塌后的废墟之态,因塌陷而空洞的教堂已无人接近,成为了鸟儿的庇护所。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合唱就很想哭,眼泪止不住地流,多余的水份变成了今日泡肿的眼睛。
震惊于上影节的选片水平,这电影应该在院线配上“你从没见过这样对师恩师德的审判”“2025教师节,我们来了!”的宣传,而不是在“电影之城”的“国际A类电影节”浪费我两个多小时。还有为啥要让一群白女男黄女男学习萨摩亚语言文化服装和音乐?
简单的故事,拍摄得中规中矩,不过对基督城的地震有了实感。
27th SIFF 17,今年电影节最后一部了,被蒂娜感动到,也被合唱团感动到,情节没有太多意料之外,但眼泪倒是没想到会这么多Btw ,CMG座位和空调都恰到好处,但要辱骂一下旁边搓头搓脸了一整场电影的臭苍蝇男!
看到后面我都有点抓耳挠腮了,太俗了,一会儿丧女一会儿癌症一会儿自杀一会儿解散一会儿解雇,这位导演你苍白的人物塑造完全撑不起这么强的情节冲突
样板戏 中规中矩 不知道为什么让女主莫名其妙突然就癌症晚期死掉 而且我想知道现在这种学校还会允许老师这样体罚吗?我以为他们学生都很精贵
siff第二部。较差。作为剧情片,原本在剧情和群像塑造方面可以有很多想象力,结果呈现令人失望。剧情单薄,过渡生硬,人物弧光几乎没有,镜头语言单一,就是大特写来回切,令人尴尬,过多且不合时宜的配乐也让人出戏,除了合唱好听以外没什么可取之处,实在没必要硬抻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