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电视剧《美国谍梦》。
边看边感叹真是太好看了,不是肾上腺素爆棚精彩刺激的好看,是真实得刻骨铭心的好看。
无论是情节编写还是人物设置、背景布置,《美国谍梦》都完全忠实于历史,描述了美苏冷战期间,双方互相设防,互相渗透又互相侵入的层层故事。
对于美苏冷战的历史,我们当然是熟悉的。
电视剧则给予了观众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点去看看生活在那个场景下的每一个小人物,观察个体的生活局部,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间谍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沉重压力负担。
太难了,太难了,真的是坚持不下去了。
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常常会替男女主人公这么感叹。
他们的辛苦,不仅是体力上的消耗,更是精神的折磨,不断在掩饰真实的自我,不断制造出无数个不存在的人物,日久天长直到迷失自我,迷失生活的方向。
他们常常需要伪装成形形色色的人,用身体或钱财骗取他人的信任。
利用一个个与时局利益无关紧要的普通人,达到隐秘的目标。
他们不是冷血动物,在此过程中,同样怀着爱与恨,同样会对于交往的对象产生感情上的联结。
当任务完成或意外失败后,轻则断了联系,重则取他人性命,这对于他们都是家常便饭一般的平常事,是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要做的事。
他们也许会问自己,问对方,什么是真实?
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爱。
以及如何向出生在美国的子女解释他们的身份,宣告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而任务又在什么时候能真正终止,结束任务后能继续在美国生活吗?
还是不得不返回苏联,回到已经阔别二十多年不再熟悉的故土。
人生该往何处去?
这部剧的经典优质之处在于真实,真实意味着平淡,意味着惊心动魄有时,夹杂在生活中五味杂陈和无可纾解的困境亦有时。
间谍的生活并不是只有武打动作戏,或是激情诱骗戏码,还有他们原本的生活。
或可以说是努力维系的“生活”。
《美国谍梦》把工作与生活相互交织,相互缠斗之下的困难刻画得无比真切。
毕竟都是平凡人,谁都无法把这些不可纾解的困难解开,再继续生活。
生活就是眼看着时间线打上一个又一个结,解不开就只好暂时放弃,忙不迭地投身不能停滞的日常生活。
克格勃这份工作对于个人而言,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他们选择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信仰,所以把个人利益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效力于祖国。
人真的是很复杂的生物,因为有感情,所以有缺陷。
这种缺陷是人的天性,正因为此人才不是硬生生的钢板一块,人的身上才具有了很多生动鲜活、或可爱或可恨的部分。
正因此人才会由此不自觉地被另外一个人吸引,有了确定信念、划清界限、明确立场的内在驱动力。
作为对手戏的FBI,他们的故事也设计得很丰满。
FBI不再是直觉敏感,下手果断的“高大全”人物,他们同样有弱点,生活中常常深陷困惑,有爱的人一定有不可抗拒的软肋。
看《美国谍梦》的时候,一句话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处已不太记得——生活就像是玩俄罗斯方块,也许会不小心按错了键,可唯有继续玩下去,耐心地一层一层去消除。
扛下去,意味着一切。
《美国谍梦》的每一季都会明确一个故事核心,并且围绕它发散出其他待主人翁完成的任务。
因为故事情节的缘故,节奏也许会时而紧凑,时而沉闷,但是每一季的结尾都非常扣人心弦,给观众无比唏嘘的震撼感受。
令人高兴的是,在最终季落幕时,男一号扮演者马修·瑞斯终于获得了艾美奖和金球奖的肯定,也算是给整部电视剧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毫无疑问,《美国谍梦》已经成为美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谍战剧。
他,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失败的旅行社小老板,一个克格勃头号特工。
她,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一个美艳的办公ol,一个克格勃头号杀手。
他们从陌生到携手美国20年,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几个好友,一堆尸体。
生活里没有英雄,生活里人人都是英雄。
剧末两个出于对祖国的忠诚,返回苏联。
牵手望着莫斯科的阑珊灯火,不禁令人感慨。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苏联巨变之际,他们选择了戈尔巴乔夫。
也许英雄这个词永远只能自己定义吧。
经过拖沓漫长的第五季之后,故事在第六季全面爆发,每一集都张力十足,异常的血腥和暴力几乎在每一集都会出现,暗示着主人公接近崩溃的内心。
终于,在Stan转身让开和Paige隔窗永别两个最后的波澜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A hard life full of adventure,family and…best friend。
最好的编导,最好的表演,最好的配乐。
看一个好故事最痛苦莫过于,总有结束那一集,六年,再见。
这几周(其实是从暑假开始)沉迷于刷美利坚拍的冷战&谍战剧,看了各种大美利坚叙事之后意识到其实在世界的两侧我们都面对着极其严峻的censorship。
在混杂着各种催化剂万花筒放大镜whatever的西方世界,审查力度完全不亚于这个地方。
叙事永远是选择性的。
或许活着的意义并不是寻找一个庇护所而是四处流亡把所有叙事拼凑起来。
历史的真相政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里或者那里都无从得知。
一年前我说要挑战文学里的叙事,现在我停留在原地不知何去何从。
有时候厌倦了虚构的世界,更厌倦现实世界,觉得不如变成这neoliberal capitalist world的螺丝钉。
刚才和家长突发恶疾开始聊这个时代 然后感叹我们的生活其实真的很魔幻,过几十年都未必能明晰地看到此刻在发生什么。
就像现在看写冷战时期的剧,对历史的真相到底能捕捉几分?
过了几十年还不是什么都看不清。
the motherland is falling apart 而你早已预谋着远走高飞距离那一段历史已经有几十年 仍觉这一代的人生仿佛在重演The Americans里发生的一切
在去莫斯科的飞机上,伊丽莎白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和第一个爱人格里高利依偎着,接过他手中的香烟:“反正我也不想要这个孩子。
”烟头掐灭,她孑然一身,面对她不想要的孩子的画像。
飞机变成汽车,白日转为黑夜,柴可夫斯基第六首浪漫曲曲终,汽车停在列宁山。
编剧菲尔兹和韦斯伯格在几年前便构思完成了《美国谍梦》的结局。
与一般剧集不同,经历历史的观众从开播起便预知詹宁斯夫妇的命运:苏联结束了,他们失败了。
支撑《美国谍梦》播出六年的并不是惊险的间谍行动,谍战作为特洛伊木马,装载的是我们这个时代荧屏上最深刻的对亲密关系的呈现。
初看之下,《美国谍梦》有和《绝命毒师》相似的设定,反英雄主角在家庭生活的伪装之下,与身边的执法人员周旋。
可仔细审视,这部剧集的道德立场要复杂得多,伊丽莎白为自己信仰的意识形态牺牲一切,菲利普在其中摇摆,“好人”斯坦夺去过无辜的苏联使馆人员的性命。
在第二季第8集结尾,小儿子亨利被发现闯入邻居家打游戏,面对父母的质问,他哭泣道:“我知道对错之分。
我知道。
但本来好像没人会发现!
而且他们不在,你们也不在。
第一次之后,继续显得很简单。
我知道这不对,但我不会再犯了。
我觉得糟透了。
但他们觉得我是什么罪犯似的,但我不是……我不是!
我是好人,我发誓!
你们知道的!
你们知道!
我是好人!
我是好人,我发誓我是好人!
我是好人,我发誓我是好人!
我不会再犯了,我发誓。
我是好人。
”这个令人心碎的场景是整部剧集的注解,所有的角色——伊丽莎白和菲利普,斯坦和奥列格——从始至终都背负了自己选择的重量,他们明白自己做出的妥协、犯下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但有任务要完成,有工作去做。
编剧菲尔兹和韦斯伯格没有试图粉饰主角的行径,剧集最耀眼的反英雄伊丽莎白始终如一,决绝致命,但往事也爬了上来,如梦魇回绕在她和每个人身边。
整整75集,《美国谍梦》都在发问:我们是谁?
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们?
我们归属于国家、职责还是骨血?
另一个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知道身边的人是谁?
当女儿问间谍要做什么时,伊丽莎白回答:“让别人信任我们。
”可能没有一部剧集,能像《美国谍梦》一样,聚集这么多不快乐的人,这么多孤独的人,孤独到愿与敌人共眠。
第六季第6集的感恩节聚餐,斯坦致敬着美国精神,全然不知自己被苏联前间谍(菲利普)、间谍(伊丽莎白)、受训间谍(佩琦)和疑似间谍(蕾内)环绕,这个场景让人哑然失笑,却也印证了斯坦的孤独:因为孤独,他寻求和菲利普的友谊,并对所有或真或假、对他表示些许好感的人都报以真心。
人们对心意相通的渴望和心意如何难以相通,或许正是这部剧集的核心。
伊丽莎白和菲利普,苏联间谍,一手养育的美国孩子不知不觉间,一个受洗,一个进了贵族学校。
间谍行动既摧毁了他们与女儿佩琦的关系,又提供了重建关系的契机。
佩琦对间谍生涯的渴望,更大程度上是与母亲亲近的愿望。
而夫妇最后与儿子亨利的电话,说明无论多么相爱,言下之意也往往难以传达。
难道我要伪装一辈子?
佩琦在初识真相时向父母发问。
所有的关系都有粉饰,他们回答。
是的,伊丽莎白和菲利普是谎言大师。
菲利普在结局对峙中对斯坦的一番话,可以被理解为肺腑之言,也可被视作操纵人心——更或者两者皆是,谎言和真相只在一线之间。
斯坦和菲利普的友情既虚假又真实,如同伊丽莎白和菲利普的婚姻。
《美国谍梦》真相的悬念正是其迷人之处,蕾内是又一个间谍,还是斯坦一生挚爱?
编剧不愿透露。
面对他人的心灵,我们心存疑虑,可又不得不孤注一掷。
伊丽莎白和菲利普要比斯坦幸运得多,因为他们确信彼此的爱。
有时候观众会忘记,这部剧集讲的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
伊丽莎白愿意为祖国做任何事情,而菲利普愿意为伊丽莎白做任何事情。
“我是你的丈夫”,菲利普不止一次强调,他对她一见钟情。
而伊丽莎白对菲利普的爱,与二十年的间谍生涯交织在一起,她不能没有他独活。
“你还剩下什么?
”,克劳迪娅问伊丽莎白,“你的房子?
你的美国孩子?
菲利普?
”是的,还剩下菲利普。
所以当伊丽莎白和菲利普,现在是娜杰日达和米哈伊尔,并肩站在列宁山上,所拥有和珍视的一切都在雪中化为灰烬,观众心如刀绞:来到了莫斯科,可看看,我们一路上付出了多少代价?
与此同时,在毁灭性的苦涩之中,又有一丝甜意,因为娜杰日达和米哈伊尔,失去一切的娜迪亚和米沙,仍并肩站在一起。
两颗孤独的心的结合,是唯一可以庆祝的胜利。
是一部值得让你花很多的时间来品尝的好剧、这么多年就两部美剧陪伴,《绝命毒师》和《美国谍梦》;结局和过程都很真实、客观;没有过分强调真实谍战的残忍、却也真实感受了谍战的惊心动魄;喜欢这样的剧情和导演;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喜欢女主角的伶俐、略带黑暗的性感、喜欢男主角真实的表达;非常棒的一部剧,最后部分出现恐怖海峡插曲,胸口灼热、有些舍不得;
原创: 翦单不坏 翦单的旅程 4天前
图片来自网络美剧《美国谍梦》The Americans自2013年开播第一季以来,断断续续追至2018年第六季完结。
这是一部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谍战剧,男女主角的原型来自2010年俄罗斯间谍曝光事件中一对住在美国郊区的间谍夫妇。
同时,编剧之一还是CIA前雇员。
这些因素使得本剧相当一部分内容传奇而不离奇。
这部美国人拍的谍战剧,以前苏联特工KGB为主角并以他们的视点来观察80年代美国与苏联的大国关系与社会现状,这样的设定非常有趣。
当你看剧时,你以为是以KGB的眼光在看,有时又代入他们所伪装的一对美国郊区普通夫妇的眼光在看,但其实却是以21世纪美国编剧的眼光重新审视80年代的美苏关系。
这里面就产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因素和化学反应。
美剧有个特点,如果被续订,也常是一年一季,当看到第六季时,前几年的前几季很可能已经印象模糊,那为什么人们还那么喜欢追美剧呢?
我想还是因为许多经典剧集都有自己独特的剧情设定、特有的氛围以及演技在线的演员,以确保观众在丢失了剧情细节时,还能被唤醒对戏剧气氛与角色的强烈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美国谍梦》在剧情设定上兼顾了通俗与传奇。
通俗部分是一对美国普通夫妻需要面对与解决夫妻之间的情感与信任问题;子女成长、受教育甚至信仰问题;与邻居、同事、情人或者上司的关系问题以及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之下的精神状态与心理问题,这些都是普通人可能面对的生活的琐碎、无聊、无奈与痛苦的部分。
这对夫妻面临女儿的叛逆与质疑,以家庭瓦解与个人安危为代价选择对女儿坦诚相待却又不断为其天真莽撞收拾残局;当男主菲利普退出间谍生涯做回普通的旅行社老板后,不得不羞愧面对因经营不善以至无法为儿子缴付私立高中学费的局面;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来自美苏双方的间谍和反间谍人员压抑自我天性,甚至被要求抛弃人性底线,在利用和牺牲他人的爱情和友情时犹疑不定、难以抉择的时刻。
这些通俗之处、庸常之处以及矛盾与怀疑之处构成了全剧能够接近普通大众,并为普通大众所理解的背景与底色。
图片来自网络作为谍战剧,传奇的部分自然有伪装、色诱、谋杀等戏份来承担。
然而,这必不可少的点缀到头来却并不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那最动人的部分处于灰色地带,是并不政治正确的部分,是编剧对美苏双方在冷战时期所涉及的武器研发、病毒试验、阿富汗战争与苏联国内贫穷与高压局面的双重审视与指责。
当然,苏联的独裁与贫穷被揭露得更多,而美国的自由民主与富裕暗示得不少。
此外,是美苏谍战双方在国家集体利益面前人性的真实、自然的复苏与流露。
为了爱情出卖情报的FBI秘书玛莎;联手营救双面间谍尼娜的FBI探员斯坦与苏情报人员奥列格;为了妻子重返间谍生涯的菲利普;以及斯坦出于对奥列格的情谊与菲利普的友谊,阻止或延迟了CIA和FBI对他们的利用与追捕;尼娜怀着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怀疑,以单纯的善良违抗权力,付出了生命代价;对阿富汗战争质疑的米沙为了见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从苏联偷渡到美国,又恐连累父亲,一面未见又接受特工安排返回苏联的心酸故事。
当我们成年后,才渐渐明白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所有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的问题。
这世界是灰色的,人也是灰色的。
这最终季便笼罩着一股灰色的、晦暗的、哀婉的、悲观的气氛,连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被菲利普怒斥为“机器”的伊丽莎白也开始思考任务与执行背后可能牵涉的不同权力集团的利益问题,“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伊丽莎白除了家庭之外,旧有的价值观被摧毁,多年的战斗变得毫无意义,其单纯的为组织为国家牺牲开始变为主动抉择与期望世界和平的价值取向。
图片来自网络《美国谍梦》中的剧情漏洞不少,并不完美,但它终究通过漫长的充满细节的讲述,营造了一段与我们较近的历史传奇,引发了观众对国家、政治、权力,以及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与珍视,并提醒了人们自我与情感的可贵,算得是一部靠谱且发挥稳定的剧集。
终于有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思考了!
在年轻时候被洗脑,只知道所谓的“忠诚”,对“中心”指派的任务,不管是偷东西,偷窥,偷情还是杀人,都是义无反顾地去圆满完成任务。
随着在美国生活和感受越来越多后,先是男主在任务中开始质疑自己曾经的信仰和忠诚,对任务的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乃至渐渐退出。
现在女主也开始质疑,第一次在可以完成任务时而没有完成,因为“任务”要杀的人在她掌握的信息来看完全不应该杀!
(第六季第八集)所以,人应该有自己的头脑和底线,即使是要忠诚
一口气看了所有的六季,非常过瘾,整个剧每一季都有一个主要事件做引导,然后穿插各种任务。
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一刻,背后都是无数无声战斗付出后的结果。
最后两口还是选择了为更美好的世界和祖国而战斗,而不只是接受Center的指挥。
Philip和Stan 的友谊,我个人的感觉是稍微还欠了一点。
Philip 并没有像Stan的第一个朋友Amador那样敞开心扉的去和他交流,看剧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Philip很少能够倾诉,更多的是做一个倾听者。
所以作为站在两个极端的人,需要在那一瞬间和解说服力还是稍微差了一点。
当然了可能是剧重很多家庭聚会的部份被隐去了,只能自作联想。
除了精彩的谍战部份,家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间谍的身份的原因,和女儿,儿子的冲突显得更加激烈,Philip和Elizabeth 是假夫妻真战友,后面发展成为真夫妻,夫妻间的信任于执行的任务内容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肉体,所以还是会发生质问,隔阂,最后又通过工作中的互相照应,生活中对子女教育的互相帮衬将这些信任又逐渐找回。
再看这个剧,由于编剧本身的FBI背景,其中包括迪特里克堡(william 偷病毒)研究生化武器等情节,谁知道如今的新冠病毒,又将这个地方的问题摆在大众媒体面前炙烤,让整个剧显得特别的真实和荒诞。
经典的美剧,美妙的故事,这剧要慢慢的看,细细的品,每一季的故事前八集都是慢慢的平淡的,只有你一点一点看下去,才能迎来后两集的高潮,才能感受到前几集的铺垫是那么值得有趣,耐人寻味。
讲述了一个时代造就的两个人,导演刻画了两个有血有肉,有着细腻感情的KGB,他们坚定的自己的信念,热爱着自己的国家,隐姓埋名过着身不由己被人操控的生活。
从陌生的不知所措的在一起工作到产生感情,产生依赖,两人是那么无助。
每次完成任务他们会伤害别人同时自己也会身受其伤,国家把他们训练成了铁石心肠的为了任务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机器,但他们一样是有着丰富感情的,在任务面前他们也会犹豫,也会彷徨,也会做出选择,恻隐之心也会那么一闪念,解决掉每一个人,有关系的没关系的他们也会受到深深的自责,感到深深的痛苦,内心的挣扎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只有他们自己默默承受。
面对各种危险面对各种困难,他们都能互相理解去解决,两人从年轻到成熟,从完全被别人操控到自己思考问题到男主角的退出,女主角的坚持,他们经历了人生,工作的蜕变,整个人生的身不由己。
孩子是属于美国的,家,公司一切的一切都是属于美国的,两人别招募一起到美国,同样也一起回到自己的国家,什么都剩不下,所有的东西全部埋在美国,影片最后两人在桥上看着莫斯科的夜景,回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话语间感受到两人对平凡生活的渴望,他们曾经能够操控一切的人,一切的事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又无法把握。
这电影导演刻画的故事人物真是精彩,演员发挥的也是淋漓精致,真不想让它收尾,不想让它结局,因为我还意犹未尽。
还念啊我的电影,怀念啊我的人物,谢谢你陪我度过了美好的日子,享受了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没有办法和人推荐这部我心中最好的美剧。完全是如人饮水的东西。漫长的六季,缓缓地、克制地、没有任何评判地展开冷战时代对峙阵营的日常生活。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当这信仰面临坍塌的危险,各人又做出了各自最为感性的谢幕。在俄国人这边,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旋律,在美国人这边,是深夜灯火通明的麦当劳里合家团聚的画面。一切意识形态不过是人心的隐喻,所有的坚持,抗争,不过为了更好的未来。只是,我的未来不是你的未来。当你的友情,爱情,亲情都成了虚无缥缈,我的信仰也已经成了精神的废墟。我们都会最终习惯这一切。
6年谍梦,半个月看完了,优秀的谍战剧,很喜欢
每次当一个自己从头开始追,习惯了陪伴到连第多少季都意识不到的美剧要离开的时候,都像是送走一个朋友,一个在开心难过孤独喧闹中一路陪我走了好久的朋友。让我意识到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终于有配乐了。。。佩吉在火车上已经预见到了她的下一步(要么被抓走要么自己走)。 伊丽莎白飞机上居然把画家的画都梦成自己子女的素描了,这几秒种的一幕足以瞥见制作人的水平。这太不像美剧了,基本没有一个刻意的包袱和桥段,完全是平铺的叙事,太不容易了。当年的历史,灰色落寞的苏联,沦为苏俄妇女的玛莎,为一场莫名其妙战争失去了小儿子也正在为一场更加莫名的内斗失去大儿子的部长,当然还有那个绝色间谍霓娜,几个handler也是个个刻画的丝丝入扣。制作人有没有纪录片,很想知道制作的历程
历史层面有很多槽点,但剧本身值五星
5-30,12:00,FX看完最后一集。这是最好的剧终了,没有打斗没有激战,高潮也只在与Stan的对话里平息,只有几句对谈,几段缓缓地小提琴曲。换过几次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回到故乡,感叹几句变化,剩下的遗憾便是被动的离开儿女,还有几句感慨,说说如果当初,说说当时的种种可能
这剧真是被低估太多了,期待结局有惊喜
最后一集忍了近一个月才看,实在不忍看这对夫妻的结局。从第一季到大结局,很巧妙的选择了苏领导人更迭最频繁的时间点,短短几年时间4位。一直在对比,苏的场景都是灰暗的,吃不饱,贪污,冷清的街道,各个方面都不如漂亮国。这对夫妻对祖国是尽职尽责的,可是她们能力再强也无力回天,对他们的一对儿女是相当残忍的。这就是间谍吧,目标,任务,冷酷无情,做着自己都不认同的事,与人成为朋友的目的是完成任务。但愿他们回到心心念的祖国能平安度过剩下的时光,不被卷入争权夺利的派系斗争。但愿他们晚年能再见到亨利和佩姬。
最喜欢的剧之一,真的舍不得。
最难受的是Stan,Stan临危不惧、处事不惊的性格值得学习
这剧在我看的美剧中,可以排名前五。
最终季了,还是那么好看!!这集音乐赞一个,特别喜欢开头的那一段。现在看一集少一集,很感伤。。。
第六季更新太慢,又重新再看了一遍,现在算是收场了。中间有几季确实惊艳,结尾和我看的时候预设的不一样,但看完更符合电视剧的结尾。还是恋恋不舍...最后一集快结尾的时候,伊丽莎白在飞机上睡着梦见20多年前的自己和已经死了的黑人男友在一起,我看着快哭了,人生如梦,余生很长。
哎,布局千里,毁于一旦,却也是宿命所归,终返故土。爱Elizabeth,心疼Phillip。
结局好得出乎意料。长镜头,抒情。
One of the greatest shows of our time. An emotional ride until the very end.
后面两季越来越阴郁,没有前面几季冲突大。而且小技巧也没有看到了。不是很满意。特别是最后一集,竟然非常不合理!!!!!难以接受啊。
结局居然是半开放的……
个人觉得非常anticlimactic,最后一季没有畅快没有紧张,只有Martha最后一次出场 ---- 大概是除了看波洛最后一集出场心痛哭决堤外,唯一一次因为两分钟的戏和基本没有的台词哭到不能自已。觉得这个角色是六季下来唯一一个完整和完全塑造成功的。
真的是从头到尾高水准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