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它当恐怖片来看了,结果失望,于是差评。
其实这是一部很有水平的心理片。
男主经历了噩梦般的过去,展现的是他自我复苏和自我拯救的过程。
温馨的家,美丽的妻儿在他的内心里从未离去。
在这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中,是他挚爱的妻女陪伴着他,这是他内心的主观愿望,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所受到的伤害使他忘记了真实的自己,而且是背黑锅的自己,他幻化成别人,选择性失忆以及化身为其他人等行为在心理学上是自我保护机制启动的一种表现。
在心目中仍然与妻女一起生活,这是他内在的一部分;而外界的打扰,就是那些怪事以及警察们的表现使他疑惑,促使他去寻找真相,当他一点点找到真相的时候,他开始走在痊愈的路上,在最后一场打斗中,凶手(邻居男主)依然要完成五年前未完成的刺杀,即他自己的妻子,而且企图要栽赃在被精神病院释放的沃德身上,因为他有杀妻弒子和精神失常的背景。
影片中看到被打晕的沃德是被鬼魂妻子唤醒的,与其说这是他的幻想不如说是他的渴望,渴望自己能够拯救这一切,而不会像五年前那般束手待毙,所以必须从昏迷中(噩梦)里醒来。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沃德逐渐从警察和精神病院了解到真相的时候,他的女儿开始发烧,中弹的地方开始渗血,这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正视现实的表现,他告诉他的妻子:你已经死了。
实际是在告诉内心的自己:妻子已经死了。
片中展现出温情和爱心的是他的邻居女人和她的女儿,曾经她们都是要好的朋友,克洛伊--这个邻居女人的女儿,应该跟他的一双女孩儿一般大,只是他的女儿五年前死了,在心里她们就定格在那个年龄,克洛伊友好地问:她们还是那么大吗?
并让他转达自己的想念。
这个角度来讲,克洛伊是理解沃德的,并从内心也期待他可以与她们沟通。
如果是一般人会说:你这个神经病,她们已经死了。
沃德的生命力很强大,飞来横祸虽然使他住了五年精神病院,但是他最终自我疗愈了,并且找到了最终祸首乃是他的邻居男主。
这个过程也是他完成著书的过程。
商业社会将一切都商业化,没有赚足眼球的名字和一些阴森恐怖的渲染,怎么会有人来看呢?
其实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From Sandy最近特别担心自己的欣赏品味下降许多,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的几部电影都无一例外的被我划在了“烂片”的范畴里。
其实,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部电影作品的完成饱含了众多幕前幕后创作人员的心血,所以不管他最终定位怎样,都不应该肆意地“言辞侮辱”。
所以,这次我还是调整了下情绪。
首先,我选择了邻国日本的一部《铁拳》:铁拳:血之复仇TEKKEN:Blood Vengeance(2011)选择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时对于街机游戏的记忆。
其实,在多年前迷恋这款游戏时便意淫过这些光鲜的人物设置背后应该会有一个非常牛逼的剧情才够意思,于是,带着这种高期望值却快进着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一种想要“骂娘”的冲动油然而生。
不仅没有剧情,人物的角色设置也是非常草率而没有例外,突兀的打斗情节还不如直接在街机上看游戏画面来的自然。
而最最最希望看到的CG技术也令我大跌眼镜,以为这是国内哪家动漫制作公司的手笔,不想这还真是那曾经出过《最终幻想》系列,号称漫画业全球领航的日本国的产品,而我宁愿相信这一切也许只是2011年那场大地震的余震所带来的灾难而已。
其次,观看了《时间规划局》:时间规划局In Time(2011)其实早就期待该片了,不仅仅因为它有坏坏的帅的贾斯汀,还有它那巨强大的剧本大背景设置,再加上导演的良好口碑,我的期望值又无形中提高了许多。
结果影片一无是处、漏洞百出,除了一帮25岁的俊男靓女的穿梭,却不见气势磅礴的时代背景,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小波时间守卫者和这两名几乎毁掉整个世界格局的男女主角间的警察抓小偷游戏。
很不严谨的剧本创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让我怀疑这部商业作品本身的定位就只是骗钱工具而已。
“时间”的扩大化概念确实具有很大的魅力,同样这样的世界观如果经过慎重的编剧过过脑子,应该会产生不错的电影作品而且也许会是一个系列作品,可惜了,一道很好的食材,却给炖出来一锅大杂烩。
最后看了《梦宅诡影》:梦宅诡影Dream House(2011)这是唯一一部还能勉强接受的作品,可能这与我先以为是一部恐怖片的观影初衷有关。
《dream hourse》你就给直译成“梦宅”好了,非得加上“诡影”,弄得我一开始就以为是一部恐怖片。
不过类似韩国反转剧的剧情设置虽然能引入入胜,但老套的剧情设置却是该片的命门,前半段是罗伯特德尼罗的《捉迷藏》,后半段其实才是本片真正的剧情重点,只可惜前半段那样疑神疑鬼拖沓的叙述直接把游离出该片的主题之外,也许导演害怕单薄的剧情,但如此浓墨重彩的前奏帮倒忙了。
不过一众大牌主演的演技却成了该片的最大亮点,温情情节感人至深,男女主的对手戏也能刻骨铭心。
所以,总体看来该片实在难以归纳在惊悚片范畴。
剧情有点杂,怎么形容呢像是《秘窗》版的《人鬼情未了》。
电影前半段会让人错觉是秘窗(都说是在找凶手,其实就是你自己之类的),后半段有让人醒悟这是人鬼情未了啊(阴阳相隔更显爱情的种种)。
1,男主角写作这和秘窗的德普一样,只不过人家007把书给出版了,赚了版税;2,本片和人鬼情未了都有主人公和已故爱人的爱情尚未结束的内容;3,一开始都在找凶手,可是慢慢惊觉,凶手貌似是自己(同秘窗);4,都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找出真凶(同以上两部电影);5,警察办事不利啊(同以上两部);6,凶手是个帮凶的(同人鬼情未了)。
··· ···
电影看到男主角第一次去精神病院找医生的那一段,眼泪开始哗哗的流,几乎一直流到电影结束。
回忆太痛苦,还夹杂着悔恨、自责、内疚,让人不敢面对。
可是男主角终究还是选择了面对,并没有一味沉溺于自己编制的梦境中,尽管面对是那样痛苦。
这也是一种勇敢。
无论多么不堪的过去,也是可以放下,可以走出来的,就像男主角从那座燃烧的房子里走出来一样。
看片的中途我去吃了个午饭,所以我真正投入情绪是从三分之一处开始的,今天早上去医院给我的伤口换了个药,然后一瘸一拐的回来,这几天真是整好呢 ,我给你分担了疼痛啊哈哈。
说说这部片子,我喜欢那个海报,两个小女孩有爱又有点玄乎的背影。
我以为整部影片会有很恐怖的画面,但事实相反,很有爱,是男主角和逝去的妻子孩子的鬼魂在沟通,最终破解了一起家庭谋杀案。
影片也有多处的转折,看得我有那么些许揪心,还真的误以为男主角是谋杀全家的罪犯了呢,我喜欢这部片子,很有爱的悬疑,诡异而不恐怖。
让人看完以后感觉到满满的爱,片中也没有什么很血腥的场面。
我喜欢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片中恰到好处的气氛控制,让我有感受到小心跳PONGPONGPONG,哈哈。
看到海报,以为是两个小孩搞出的血案。
结果。。。
电影开始还蛮温馨的,一点都不吓人。
慢慢音乐就变了,开始渐渐惊悚了。
不过说实话,知道那男主角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以后。
就有点看不懂了带着对剧情的疑问就很难再觉得害怕。
后来在知道妻子和女儿是什么以后就一点不期待什么惊悚了。
总的感觉有点禁闭岛的味道。
蛮失望的,以为很吓人,结果最后惟一的感觉就是小女儿好漂亮。
以下内容转自个人早年其他网站日记,写于2012年1月8日,目前自己一个人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1. 引言:美嘉会员可以在生日当天看一场免费非3D电影。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2012年1月8日在美嘉免费观看电影Dream House的一些记录和心得。
2.观察部分2.1 观察仪器道具:持本人身份证,美嘉会员卡样本:数字电影,一般宽屏2.2 观察步骤2.2.1 准备工作吃饱喝足后,到会员区,出示证件。
选电影。
可选电影:十三钗(昨天刚看过),亲蜜敌人(老徐无爱),那些年(太清新,且电脑内已有片源),杀手欧阳盆栽(说出去怕被怀疑是nc),深度谜案(太晚),Dream House(一样晚),龙门飞甲3D(看过且不可选)略;考虑到大影院要看有气氛的,最终很213的选了惊悚味道十足的Dream House。
在离开场还有90min的情况,找地方坐着继续逆转裁判,顺便买了杯冰爽茶。
2.2.2 观察过程开场,看,看完,走人。
3.观察结果及讨论3.1 影片测评开头惊悚,后期感人路线。
大体感觉就是爱丽丝疯狂回归+美丽心灵。
不过既不像前者一样恶心猎奇也不如后者一样题材相对时代新颖。
剧情中规中矩的作品,伏笔打得不错,节奏掌握得当,恰好在剧情发展到1/2时预感结局,3/4的时候肯定结局。
更重要的是一点也不吓人,且还具备恐怖片必备的美女,可惜西洋妹子不是偶滴菜,且戏份略少。
小成本制作,唯一两处特效制作很赞,可以收片花。
3.2 观影气氛总结糟透了。。。
一个人去看惊悚片的苦逼们都懂的,来看片的都是一对一对的,开场没多久,周围就已经吧唧吧唧啃成一片了。
不过,效果也很好,作者此时仿佛置身另一个次元,可以更好的为影片剧情所吸引。
可惜三次元从来不缺少猎奇,左边一对就是默默的互啃,在此表示感谢,这才是专业的,一点不影响他人。
右边的就很业余,首先男方不知道被哪个地方吓到了,把爆米花撒了一地,然后不敢看的蜷缩在女方这边,女方很man,是个暴脾气,先娇嗔索要爆米花,然后推搡表示要看看电影,席间大吼:“别捅咕我。
好好看电影。
”估计是俺们东北大老娘们,就是87!
最后,大吼没看懂,让男方解释,男方可能比较害怕,没看完,再次被女方当众奚落:“还高智商呢!
”不过,按照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另一种相对比较高级的play。
喜欢xx位的情侣们,可供参考。
4. 总结及展望总体来说,这次观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经历,既没有花电影票钱,也没有花电影票钱,更重要的是没有花电影票钱。
(你到底有多苦逼啊!
)不过,由于作者操之过急,早早将两部大片看过,且对于电影院气氛与电影类型的匹配有着极其偏执的追求,所以在选片方面还值得商榷,明年再次实践该计划的话,希望是圣斗士星矢之黄金十二宫的3D重制剧场版(快去灭了广电啦,阿不找个妹纸啦!
)5.致谢发来短信慰问的各位亲6. 参考文献略
现在很多人都关注心理学,关注自身。
来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不能和经典悬疑片比较,有自身的不足。
但也不是很差,有些情感部分还是打动我了,和亲人告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当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后,男主角出现了短暂的失忆,并且内心逃避这段过去,希望给自己一个新名字,新的身份,爱人还是好好的的在家里等他回来。
关于生活的打击:对于一些人来说,生命真的可以很脆弱,可能很小的的压力就会患上精神病。
我看过一个学生刚上大学一个学期因为在寝室和同学相处不好,第二学期就出现了幻听,再见他时他就不能上学了,最后听说他连大小便都失禁了,一个好心人救了他,不然这个孩子就冻死在路边了。
这个事情过了很多年,可我一直挥之不去。
真希望他还能好好的来上学。
男主角亲历了家人的死亡,自身启动了自我保护,我想他不愿回忆起那段历史可以说是自我保护,才让他活了五年,如果换作普通人真是够死几次了。
精神失常也是必然的。
(2)比莉和孩子们是鬼魂吗?
依然从心理学来看,当沃德说出比莉是鬼时,孩子们的伤口出现了,他们死了。
其实沃德心里的冲突,接受了孩子死了的现实,孩子的影像也消失了。
关于梦:我们每天都在做梦,睡觉时无意识思维仍然活动,生活的各个碎片存在无意识中,在梦里无意识把这些记忆碎片任意提取,构成了我们的梦。
我们思考的内容存在于梦中。
所以沃德心中的挣扎,加上精神错乱,孩子们的影像一直存在,而当他的自我保护渐渐消失时(他迫切的想知道凶手,哪怕那个人是他自己),他的梦中人也真的死亡了,而他妻子的挣扎正是他自己内心挣扎的反应。
(3)最后是他在火场和亲人告别,我们爱的人都希望他们能上天堂。
心理学有种治疗方式叫空凳子,加上凳子是你要与之说话的人对着凳子,说出心中的话。
沃德在心中也和自己的家人进行了一次告别。
对于人类的情感,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诠释的很好,反应了沃德内心从抵抗到接受的心路历程。
我总觉得世界是残忍的,不残忍的是童话。
我总觉得每个人是孤独的,至少最终是孤独的。
以上两点本片都表达了。
我相信了。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受片名的误导,从点开片子就对片子的定向产生了偏差。
我就是其中之一,名字和海报真的太重要了,明明这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竟然翻译的跟恐怖片一样,把大家引上恐怖片的道路。
因为现实和幻想之间经常穿插,尤其是在后面男主人公知道自己是谁后,就能明白电影刚开始的那一部分剧情和整个故事的逻辑了,不过这个要求对于脸盲症的我来说太痛苦了,记不住名字也记不住脸,只有倒回去看了是不是同一个人才确定,也是没sei了。
很多人说这部片不伦不类,如果把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真的觉得很释怀,一个突然失去美好生活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执着到最后走出来,我觉得真的是一部挺不错的片子。
不知道这是从去年以来看过第几个这种“惊悚”片了。
可以原本是冲着几个主演去看的,看了才发现惊悚只是外壳,最后那部分亲情与爱情才是导演想表达的吧。
总之还是有些失望……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