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朋友在国外遇上飓风,问状况时说的是这个词生存本能人人都有,可是逃生技能呢也许像这种天灾我们遇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大家只是把它当成了灾难片来看,但是我想其实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想告诉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逃生意识与技能火灾,煤气中毒,海啸,台风,飓风,包括非典,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
每天都在发生,我们都准备好随时迎接了么不能再逃避了,该去学游泳了首先练憋气!
夜晚的大海总是那样的神秘与诱人。
在这个迎接新年到来的夜晚,在这样一艘满载着等待欢度新年的人们的豪华巨轮上,又有谁会想到,新年的倒记时,会是死亡钟声的前奏?
丝毫不逊于铁达尼号的油轮——或许,这本身便不是什么好兆头——同样多情的人们,彻夜狂欢是为了消除一年的烦恼,带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可是,又有谁能预料,接下来催人泪下的故事?
大海是那样的善变。
风平浪静的只是迷惑人的表象,或许,也是灾难的开始。
明月是那样的完美,而海中巨浪,无声无息的逼近,终究连这样的月也淹没。
一切,已无法挽救。
而我们的主角,将在这样的欢喜与悲痛相交之处,相聚。
父女,情侣,朋友,或许只是萍水相逢的人在那一刹那擦出火花,就在那一刹,被命运带到了一起。
然而,命运依旧无情,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的恸人心扉?
当荧屏由油轮内转到海面巨浪的那几十秒,放映厅内是那样的暗,有些冷,有些可怕。
而荧幕里的人们,在欢呼,在感叹,或者曾经有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在无垠的大海中,是那样渺小。
而爱是无边的。
当巨浪推翻油轮时,一场场悲剧发生在这铁皮棺材之中时,当自身的生命已无法保障时,那个与自己女儿在互不理解中充满矛盾的父亲,在船暂时停稳时,第一时间便是想尽办法找到自己被困在舞厅的女儿,即使船长对他说:“只有这里是安全的。
”义无返顾,这是爱的力量。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电影,是英雄们的表演。
无畏与充满智慧的行动,这支几个初次见面的人组成的小队伍,历经一幕幕惊险,闯过了一关关险阻,每一着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怀中女朋友的身子绷的好紧,手有些凉,那一幅幅画面已无法形容,我也不打算再去述说——再激烈的画面也只能让人震撼,而真正感动人的,是影片中的人性。
整部影片,感情充满每个角落,随处可见。
年轻母亲对儿子的爱,恋人间的爱,生与死的抉择——是否只有在灾难面前,人们才可放下一切矜持,不顾自身的去爱,即使牺牲?
人性是真实的。
那头发已斑白的老翁为自己的生命牺牲那个帮助了他的侍者时,我只能感叹。
而当他喜欢上那个女孩时,生命,似乎便已没那么重要。
那幅他面对女孩已经凉去的身体时,看着水慢慢漫过她的身体时,他望着她胸口挂着的十字架,我一度认为,如果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选择,用他的生命,换取她醒来…… 而在影片接近尾声,面对出口只有一墙之隔的地方,父亲的牺牲最是催人落泪。
面对不可能生还的水路,他有权利让女儿的男朋友去牺牲——人不是该是自私的吗?
他却在坚定的小伙子面前,用一个谎言,换取了自己去完成这个人生最后的任务。
是伟大或者什么,我已经没法说清,在他被淹死的那一刻起,心便再没有办法承受,更多的刺激……以致后来的惊险,与劫后重生,一点点震动,便让泪水无法抑制的落下…… 或许,这就是爱……
天呐,全都是水尽管此前,来自美国的评论,铺天盖地都对它嗤之以鼻而其北美票房,也的确堪称惨败但带着对沃尔夫冈·彼得森莫名其妙的一贯敬意我还是充满信心地在第一时间走进了空荡荡的电影院(80分钟后……)不到最后一刻,你决不会那么失望透顶是的,失望透顶我万万没想到——它居然那么短!
所以,仓促是在所难免的因为短,节奏就要加快办法就是砍戏这一来把塑造人物的空间也砍掉了把两线并行的丰富结构也砍掉了把惊险片必须的张弛有度也砍掉了甚至把最后的高潮,也砍成一堆碎片——最后的几个CG镜头,小里小气、慌里慌张的,看着那么寒碜真是不爽
镜头破水而出,豪华游轮映入眼帘。
船体上写着它的名字Poseidon。
Josh Lucas向经典致敬式的慢跑带我们领略了它的全貌。
然后扶着栏杆望向远处,被染成金色的天空倾下几束阳光将海水也变成金色,这样的景色,34年前也曾出现在Red Buttons的眼中。
带着女儿及其男友的前市长,拉丁裔服务员和偷渡的拉丁美女,头发花白却被男友抛弃的gay男绅士,漂亮单身妈妈带着聪明的小男孩。
当然还有慢跑回来,换上西装,开始在赌场敛财的我们的大英雄。
Dylan的智慧从第一次说话就已经显露出来了,一问一答就猜出了Elena是偷渡,不简单。
好了,主角基本上都露了脸,下面要出场的就是另一个大主角——水。
Nelson在一天里遇到了人生两大无奈,倒向他的墙和离开他的恋人,后者让他爬上了栏杆,而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水墙后,他又爬了下来,这算是负负得正吗?
不知道。
就在船长安慰所有人的时候,Dylan已经开始盘算怎么离开了。
再次应了那句话,天助自助者。
OK,冒险开始了……第一关:穿越电梯槽大英雄开道,然后是孩子、女人,服务生我为人人的宗旨让他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最后关头的谦让,决定了他的命运。
Nelson在如此危机的时候,还曾经对Valentin伸出手,实在是让人感动,但现实是残酷的。
过关代价:Valentin。
第二关:空中跨越大厅在disco会合后,人员壮大了。
Lucky Larry的出现似乎只是为了救出Christian,然后他的作用就不大,酒醉加上出言不逊,想也知道,他的时间到了。
从天而降的柴油形成了火柱,桥也没了,如果那也算的话。
然后又是大英雄,疯子似的想法,疯子似的行动。
女儿和父亲达成了初步的谅解。
无名指上的戒指——女儿长大了。
过关代价:Lucky Larry。
什么?
我开始就没算他。
第三关:爬过通风管道你听到了吗,人们的惨叫,现在只剩下我们了。
爬呀爬,难度并不大,但恐惧感不小,毕竟没顶之灾的渐进性是最煎熬人的。
谁说身强力壮就一定好,看来带个孩子是对的。
过关代价:零伤亡,Elena初显累赘本色。
第四关:逃出压力舱我刚说过没顶之灾的渐进性是最煎熬人的吗?
好了,又来了一次。
为了躲水跑到了这里,发现唯一出去的办法是往里注水。
来,深呼吸,然后等着,die or live,God tell you。
过关代价:零伤亡,Elena再显累赘本色。
第五关:潜泳前进听着,如果你不会游泳还是别去坐船了。
如果你在游泳池里都睁不开眼,也不要坐船了。
否则这最简单的一关会成为你的恶梦。
Nelson再次显示善良本质,而看到后面没人,Robert和Dylan双双再次跃入水中,让人一下子有了很踏实的感觉。
过关代价:Elena。
番外关:孩子,孩子呢Conor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这时候会瞎跑,我始终不信,但没了,就是没了。
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大英雄。
是的他办到了,虽然我们不知道怎么办到的,但他办到了。
第六关:关掉推进器老掉牙的问题,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到海里你怎么办?
可怜的Jennifer,注定要失去一个,别问她答案,她已经很可怜了。
所以Robert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她,就别让她选。
当他对Christian说出thank you时,他就已经决定了,所以他要谢谢这个年轻人,因为以后都要帮他照顾女儿了。
过关代价:Robert。
最终隐藏关:逃出升天大英雄破完番外关回来,Robert已经去了,不然上一关谁挂掉还真不一定。
不过由于按钮坏掉,Robert没有关掉引擎,只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其反转,所以打出了最终的隐藏关。
还要大英雄来,那个红罐子是什么,看上去就像一个会爆炸的东西,怎么会在船都翻成这个样子的时候还完好无损,似乎知道还有某种使命等着它。
一刹那,还以为大英雄也会死掉的,不过还好。
最后逃出了六个人,除去那个醉鬼不算的话,经历了八关才牺牲了三人,惨烈程度似乎不强(我是不是有些没人性)。
当然除了要感谢团队合作和领军人物的个人能力之外,还要感谢本船的设计者,船体结构图基本上那里都有,而且永不损坏。
最后还是要向老片致敬,72年的那个版本真的是很经典。
好电影应该是当你将剧情全部忘掉后,还记得心里的那份感动。
如果你曾经被《泰坦尼克号》所打动,那么你不要期待再一次被《海神号》所打动,尽管两部影片有着极为相似的题材“海难”,但实际上在完美特效包裹下的内核却是全然不同。
这也就是詹姆斯卡麦隆与沃尔夫冈彼得森这两位导演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卡麦隆是个驾驭大片的一流天才,那么彼得森这位德国人只能算是匠气颇重的二流导演,卡麦隆懂得如何在一个灾难特效中讲一个完美故事,而彼得森却只会不断重复特效与大场面,他的故事则显得千疮百孔。
在大片《特洛伊》上的受挫,倒并没有完全葬送掉彼得森的好莱坞事业,他再一次被选中操刀海难大片。
影片《海神号》选择彼得森来执导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曾经成功奉献了诸如《从海底出击》和《完美风暴》这类海洋题材的作品,有理由相信他在此类影片上驾轻就熟的能力。
从他昔日作品来看,彼得森似乎更善长和热衷于宏大场面的视觉冲击,而不精于人物的刻画与剧情的编排,他多少是个略显粗犷缺乏细腻的导演。
《泰坦尼克号》曾经以一段建立在空前海难上的凄美爱情打动观众的心,导演卡麦隆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述这样一个动人故事,然后才开始用海难将故事推向高潮,可谓紧紧牵住观众的心。
实际上卡麦隆将主次分得极为清楚,海难的特效是为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服务的,如果没有动人爱情海难也就没有如此地动人心魄了。
而《海神号》的故事从一开始切入便没有任何铺垫,草草介绍完几位主要人物,没有让观众了解详尽的背景便开始让大海发难,一个巨浪将豪华游轮打翻。
随后的故事发展却是呆板而陈旧的套路,毫无新意可言。
观众随着故事的开始便可猜到结尾,即便和片中主人公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历险过程,其间也不曾投入过一丝情感,哪怕最终看到他们逃出生天,也断然无法与片中获救人物之间产生互动的喜悦。
除了在几个声效合一的特效桥段中略感紧张外,一走出影院只怕早已忘了一干二净,彼得森无力带观众进入这样一个电影故事。
影片中人物的空洞表面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明白乔什卢卡斯饰演的这位领头大哥是如何对轮船的构造如此清楚,影片仅仅只用了一句话交代他曾加入过海军,其他观众根本一无所知。
而对那个偷渡女孩与厨师之间的关系更是不曾交代,事实上那位建筑设计师曾因自救将厨师踢下电梯间,因此两人之间本有很多微妙的故事可以发生,最终却什么都没有。
寇特罗素饰演的父亲与女儿及她男友之间的故事实在也很老套,同《世界末日》中的情节一模一样,父亲最终为女儿的幸福自我牺牲。
影片所有的这些人物都是苍白的,所有应该产生的情感也都被弱化,乃至无疾而终,角色存在的必要有时都令人值得怀疑。
一部投资了上亿美元的大制作,为什么在演员的选择上和情节的投计上不多投入一些,难道钱全都砸在特效上了不成。
并非说现在的演员阵容不足以担当起表演任务,而是以寇特罗素这样早已过气的二线明星和乔什么卢卡斯这类不恤不火的演员实在不可能为影片起到多少票房号召力,加之影片本身就象打闯关游戏一样的情节发展,除了在过关时遇险营造出紧张气氛外,缺少必要的起伏和高潮,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
影片事实上在表达主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厨师舍己为人让其他人先逃离,可一遇险便被建筑设计师一脚登下。
虽说这样的牺牲处理也是危难时的迫不得已,然而影片在表达众人暂时脱险后的情绪却又是如此轻描淡写,这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在发生这种情况以后人性应当是相当挣扎的,影片的处理不仅让人物毫无血肉之感,而且也直接让影片产生了道德空白。
况且影片中大部分人都死得极其窝囊,大家都听从黑人船长的命令待在大厅中等待救援,最终船舱进水一命呜呼,死得连个响动都没有。
真不知道影片倒底是想告诉观众,当遇险应该服从船长指挥呢?
还是应当努力自救呢?
同时作为影片另一主角的海神号的戏份也不及泰坦尼克号,说实话海神号这种沉没方式远没有泰坦尼克号来得惨烈,除了在影片伊始对海神号进行了一次鸟瞰式旋转三百六十度运镜外,海神号从内到外都没有特别精彩的展示,船内的场景多集中在大厅,没有给观众一个纵深详尽的直接感受。
虽然在船倾覆后,逃难小分队的路线对船的结构略有提到,但在破败的船体内根本无法展现出海神号的宏伟,而海神号倾覆的沉没方式也没法达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视觉效果,因为海神号是一下子让人全死个干干净净,连个挣扎的机会都没给,而泰坦尼克号则是让人们不停地挣扎苟延残喘,极度刺激观众的情绪。
虽然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方式未免残酷,不过悲情方能打动人,而海神号却没法子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而人们在垂死挣扎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各种本性,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戏的,而《海神号》却让所有的面孔毫无色彩。
彼得森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失败泛味的故事,没有号召力的演员阵容,主题表达的模糊,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彼得森同志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把握住当下观众的口味,仍旧重复着以往的老套手法,不知道在电影科技突飞猛进,被特效狂轰烂炸后的市场已经对大制作大场面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如果仍旧因循旧路,必然会重蹈覆辙。
文:眉间尺
我居然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所以大家的对比我无法体会。
而且也没有兴趣去对比。
公司请客,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海神号》,感觉有点苍白。
导演似乎喜欢故弄玄虚,从一开始Dylan跑步起,就喜欢用大量的旋转镜头,让大家头晕目眩。
实际上作用是什么呢?
整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不过是大船遇上海啸,翻船,死的死,逃生的活剩几个。
甚至到最后还没有让人完全记清谁是谁。
几个转折都颇为生硬——似乎要让人觉得那里面有些什么联系。
啊?
我说的是什么情节?
我也记不清了,我不知道是我记性问题还是影片问题。
但看完确实感觉不到有什么沉淀的东西。
最后Dylan几人脱险的时候,我并没有办法像Dylan他们那样兴奋。
我甚至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因为结果都在意料之中。
他们还居然没有拿出什么花样让我惊喜一下。
然而因为其貌似恢弘的其实,因为电影城那不错的音效,更因为影片中主角等人不间歇地为了求生而挣扎,让我也一度不自觉也跟角色一起呼吸了。
似乎很着力刻画人性。
可是刻画得太苍白了,不深刻。
这方面鲜有亮点。
稍好的是市长的父爱,刚强,坚韧,被电死也要想办法拯救女儿,男人的光辉形象。
可是,有着太多苍白之处的《海神号》,正如我这篇苍白的评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不知道。
只能说一般。
最近迷上了去影院看电影,首都时代影城,感觉还不错,不是那种傻大傻大的,设计非常人性化。
《达芬奇密码》在那里看的,今天《海神号》首映,没想到,一部二流的灾难片却比明星云集的《达》更抓人心,很简单——效果。
在这种影院看片千万别选什么超级艺术的闷片,简直是对影院配置的藐视。
回头说影片本身,《海》比我想象的好一些。
同样是海上的大难,《海》比《泰坦尼克》节奏更加快捷,一个半小时完成任务。
在布景上没有把钱扔在一个配角的拽地长裙上,而是着重描述了灾年降临时人体的那种无助和残酷。
肉体被无情摧残,很爽,我能听到身边男生不断倒吸凉气的声音。
唯一想不过来的是,灾难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小厨师,一个帅气可爱又热心的小伙子,在第一关的时候把生存的机会首先让给了别人,却被他让出的人狠狠地踹了下去。
是的,理智的想一想这是唯一的办法,但还是让人难过,难道说在最关键的时候自私就是唯一的选择吗?
编剧不好,你到底是想揭露人性的自私还是给大家一个理性的指向?
这段安排多了惊险刺激,也多了唏嘘感叹,但就是看着别扭!
影院真是个好东西,一个人坐在那里听着搞不懂的英文原音,跟着片中的角色一起担惊受怕开心难过。
在某些弱智的处理上跳出来在心里骂导演一句sb,接着又被紧紧地牵进情节里像sb一样的被动。
字幕出现许久都没有缓过神来,上去一看,外面的天空居然还明亮着。
去电影院看的,因为想振一下耳朵,毕竟是灾难片!
看完以后,大多数场景就记不得了!
唯一的感觉是:“好像以前看过!
”在titanic之前好像也有一部片子很相像,那时很早以前了,可能就是这部电影的原版。
觉得不怎么好看,因为大灾大难和煽情的东西太少太短!
最后直觉告诉我,兰迪/迪兰应该抱着那个灭火器被卷出船舱,可导演却仁慈地安排了他的生!
感觉不是那么舒服!
昨天用仅有的一天休息去环艺看了场电影,本来是打算去看《达芬奇密码》的,到现场才发现已经下线了TAT,就选了众人推荐的《海神号》。
在如今这个盗版猖獗的市场环境下,《海神号》确实是一部值得上影院观看的影片。
画面够震撼,情节够紧张,爱情亲情该有的都有了。
可能是灾难片的缘故,总能赚到我不少眼泪。
那些巨大的船体因为海啸完全翻转过来的场面,那些船内上下布满尸体的惨象,那些以为还有一线生还希望的人们因船体的再一次破裂而露出的绝望神情,似乎都在宣示着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我从不知道人类的求生欲望会是如此强烈,在这个几乎不可能存活下去的状态下,一群人凭着这一份意志硬生生的找到活路,当然代价也是惨痛的。
相对于《TAITANIC》花了大力气去体现的人性的自私,这部片子还是将浓重的笔墨放在描写人性的美好,父亲为了女儿放弃了生的希望、情人们在这一场灾难中验证了真爱的存在、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危难中的互相伸出援手……总觉得影片中有几个地方不是很理解:1、船体都颠倒过来了,怎么船长还可以站在舞台上讲话?
我眼花?
2、这群人都是什么人物啊,对船体这么了解?
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在船的哪个部位,光看看船体分布图就能在这么混乱的场面找到目的地。
3、这么恐怖紧张的气氛下,竟然能如此的随机应变,这胆识这体力,怎么看都不象是常人。
如果是我,可能早就崩溃了吧。
其实这场电影看的十分郁闷,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打电话忙工作的事,害的我还一次次跑出去接电话,跑回来刚坐下,死人的电话又响了。
最让人郁闷的就是,在我把两块电板打完再跑回场内的时候,电影竟然已经……散场了……OTZ
听这电影的名字,我就猜到跟《铁达尼号》应该是一种类型的故事情节,果然没错。
不过,这部片子跟《铁达尼号》相比实在是不怎么样,尽管后者也不是非常有余味。
首先,影片开始没多久就进入了事故状态,几乎整部片子都在讲那几个人逃生的过程,对于人物刻画的笔墨稍欠了一些,因此对几位主人公的性格铺垫不是很到位,人物形象不太丰满。
再者,影片只有90分钟,对于这类片子来讲,时间稍显短了些,结果当然是匆匆收尾,让人觉得少交待了些什么。
其实这种美国灾难片已经拍得很多很滥了,该片完全没有新意,且又没有什么亮点,票房不好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不怎么精彩的片子当中,也可能会有一点两点的可取之处。
我个人觉得《海神号》中的人物刻画虽然不怎么出色,但是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特色,它不像许多电影里面那样把人物刻画得非是即非。
回想一下,我们都会发现很多电影里面都会将坏人和好人分得很清楚,刻画得很丰满很有棱角。
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但是与现实生活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这部影片,许多人物都有两面性,即使是最核心的主人公,也是如此。
带领大家找到出口逃生的迪兰,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带走更多的人,连曾经调过情的少妇他也据实告知自己并不认为能带他们一起走。
这个时候我会直觉地认为他是个自私的人。
接着,在电梯口面临两个大男人吊在下面的险境,他大声呼喝老建筑师用力甩掉脚下的服务生小伙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残忍的一幕……但是看到后来,他处处帮助别人逃生,甚至奋不顾身留在后面援救小男孩,我终于能认识到,他之前的行为并不是自私,而是出于实际考虑。
这样说起来,本片对人物性格的处理上面,还是比较写实的,或许导演就是想描绘现实中的人性和人情关系。
比一般的灾难片要紧凑多了~
我就记得我看过……优点是紧张氛围的营造,缺点是不逻辑。PS:男主堵在螺旋桨那的音效要仔细听哦。
这玩意还真是那个从海底出击的沃尔夫冈拍的
很不错,情节紧张环环相扣
很假的,谢谢...
在我还看电视的年代,上面总放这个片。没有一次能看完的
可怜的带路人。看这种片子重要的就是效果。要勇敢
今天重温泰坦尼克才想起我还看过这么一部片子。
给那么差的原因很简单!!我辛辛苦苦在作业纸上写了份影评给你!!!!老师你却因为那纸是作业纸而不收!!!!!!!我手写的啊!!!!!!!!
SHIT X2
中文的翻译不准确,应该叫“游泳健将们的海底探险记”。准烂片,我承认我对美式的特效意淫已经越来越失去兴趣了。
以前觉得很赞现在看却觉得只是一部普通的灾难片了,应该是心境不同了吧!
自救片啊,难得。看的好紧张
很说教的片....它是想走商业路线还是文艺路线呢?
我没有看过原版的海神号,所以不很确定这一点:作为一部讲述沉船的灾难片,船只的状况竟然几乎没有任何描述,我也不知道那铺天而至的巨浪来自何方,导演很急促的只用了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前期铺垫,直接让海神号沉入了大洋,剩下的就是一部水下沉船历险记,要知道连片尾字幕都占去了九分钟之多。
最让我难受的地方:Velentine摔死时、Robert淹死时、小Kondon在水里和妈妈对望时、最后Dylan似乎要被风扇绞死时...绝望得太难受啦,死亡的氛围比<死神来了>要浓重得多,逼人得多.不错,这种片就是要在电影院看否则别看!
不错,挺好看的!后面逃生情节比泰坦尼克号刺激,不过结尾太仓促了。
高考结束的那年初夏,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为数不多的,观影节日之一~
2022.12.24 平安夜又刷了一遍,船难片能排进TOP5,再看一遍依然觉得紧张刺激,只不过今时今日的好莱坞来看,人种搭配太不正确了
浪费了我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