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一下这部电影吧!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评分会那么低,就因为那些细节吗?
大家看过都能一眼看出许多的bug,比如老林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这个世界上,整部影片一直在cue相对论等……虽然一切都那么的不成立但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完的感觉都是感动的。
大家是来看电影,看别人的故事的,并不是来做学术研究的,没有必要深究那些细节,我知道我这样的言论会被很多人反驳,但是我觉得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不应该被雪藏,被这么多人差评!
这部作品的爱情观很有问题,这部剧始终是以男主的回忆代入到女主情感里面可是这并不可能实现。
没有人会因为某一段文字就能立刻相信你所说的一切甚至跟你一定终身。
这个爱情本身就很荒谬女主能够对着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陷入回忆陷入悲伤?
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因如此所以在抒情戏的时候也并没有打动到我。
加的一颗星是给范伟老师的可以说范伟老师这段戏份是全片唯一打动我的地方。
最后我认为把爱情片里加入奇幻元素本来就是件错误事情,世上不可能有荧幕里出现的爱情,正如世界上并没有时间倒流一样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它消化它。
所以剧中这种爱情观的树立无非是给那些幻想爱情的少年少女们高高举起然后再将他们重重的拍在地上。
第一次写评 因为忍不住了想写几句这个剧情前面部分太雷人了 我纠结了好久想退出 但是总有东西是值得你等的嘛 于是我看完了 后面有好转 另外剧情比较平淡 都能让人猜得到前半部分不知道是叙述的问题还是演技问题 剧情怪怪的我觉得好的部分:男主第二次要救人的时候收拾东西 挺感人;男主去理发店吃饭 也有点感人;后面女主救男主 有点尬我的想法:女主意识到小说后半部分是自己写的时候 其实可以结合小说里算命人的台词 这样不就让女主更坚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了吗?
看来男二是真不知道男主的存在 我还期待一下男二会有什么表现 结果就这么无声无息退出了……另外我觉得最后女主以老师身份在校园重新认识男主可能容易产生一点不好的思想导向 (她的穿着应该是老师吧)建议女主换一个身份 比如回校表演的师姐什么的也好一点吧
致橡树[ 现代 ] 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影片前半部分的处理可能有点僵硬,并且由于男主的口音导致他说话的幅度比较大,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有点出戏以及感到尴尬。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在前期僵硬的处理也随着慢慢自然起来,并且让影片在时间处理方面散发着独特魅力,不得不说导演对剧本的领透能力是相当的强。
在剧情达到将近白热化时,导演在情感方面的处理也非常好,不仅是爱情也是亲情,从亲情方面突出父亲对母亲不离的爱,也引领了男主自己对爱人无私的付出与奉献,可以说导演在剧情的前部分就已经为后续发展做好了铺垫。
其实一部电影和一本小说差不多,如果情节中的高潮太多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进而影响阅读和观影体验,而这部影片中有好几个潮点,女主出事的几个片段就是潮点中的几个,但由于导演的处理,使得观众几乎能够猜到后续的出事,并加之简化,使得出事高潮也变得弱了,从而达到突出最后几个感情的高潮,这样的处理可以让观众的审美疲劳得到有效的缓解。
结局中,女主也为爱做了同样的事,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没有必要,太过硬处理了,的确有这种感受,如果可以直接结尾或者留白也许会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加完美,因为这样就更好的照应了男主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句话,但导演这个处理我个人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是对人物的一种安慰,可以突出“我很爱你,你也很爱我”的感觉,也可以突出片中的一句话“爱,不分你我”。
电影市场复工后的票房统计已经出炉,第1名的自然无可争议属于《八佰》,但是第2名你肯定想不到。
这就是这篇文章谈论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如果你去看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会发现争议还是比较大的。
有不少人批评,情节老套、逻辑不通,豆瓣5分的评分也说明了问题。
但是,我认为这些评价多少有一些偏颇,我更认同豆瓣上的一个高分短评。
“2020这么艰难,幸好还有爱情”。
是的,至少从一部纯爱题材作品的视角看,这部作品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她对“守护”主题的把握,非常有深度。
到底如何理解“守护”?
请看本文。
一、守护的纵向面:男主林格的“守护”,并不是“续一秒”那么简单首先说说男主林格。
电影桥段的设定其实非常简单,在日本电影《与君相恋100次》和韩国电影《被掩盖的时间》都有类似的设定,男孩接受不了女孩的死选择一次次倒转时间,同时又独自付出衰老的代价。
当然,如果要说是电影版的《想见你》也可以,因为也是玩时空概念和拯救的题材。
其实,这些故事都不是真正的源头。
这类故事的原型都来自一部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的《海的女儿》。
把“时间穿梭”这样现代时髦但已经用烂的梗去掉,你会发现,这些故事的核心都是:美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甘愿牺牲自己的故事。
因此,《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本质上,也是在讲自我牺牲。
很多观众只看到女主不断地死去,然后男主不断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她“续一秒”,就以为这就是故事的主题,其实是这个理解有点浅显了,电影真正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自我牺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1、青年期两个人的故事,虽然肇始于少年,但是真正有了情爱的交际还是在青年期。
青年期的林格,是怎么守护女主的呢?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女生的注意,如送话梅水等。
这个阶段的男生对女生的爱,是羞涩的,总在努力地吸引着对方的关注,但是又不太愿意(不敢)直接表达心意,这些都是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守护一个人的时候,会做出来的一些举动。
我相信有很多青年观众看到这些场景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恰恰其实就是在没有办法言说于口的时候,在守护他人的常见反应。
爱情最美好的时候,有可能就不是两个人真正走在一起,而是这种我在远处默默关注你、不断靠近你的时候。
但是很遗憾的是,有时候,走着走着,两个人很容易就这样错失了。
就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在他想表白之际,女主突然离开了人世。
我认为这种离开人世除了推进剧情,也可能是一种隐喻: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守护就是等不到你表白,这一段感情可能就错过了。
2、中年期由于女主去世,他开启了时间之门,发生了时空倒转。
很巧的是,此后他的年纪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年龄层级跨越而增加的(青年—中年—老年),这次就从青年变成了中年。
中年阶段的林格,依然在守护女主,但是中年人的守护和青年时候的守护就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阶段,他的守护主要体现在帮助对方解决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而不是这种送送话梅水的小清新了。
对女主来说,她其实是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实现舞蹈梦。
如何帮助女主实现这个梦想,成为这个部分的核心。
大家不要觉得帮助对方实现梦想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
越是到这样的阶段,彼此都有自己希望去实现的梦想,很多矛盾就会因为这些梦想的不一致产生。
《婚姻故事》是近年来比较现实主义题材的婚恋电影,她就展示了中年夫妻是如何因为梦想不一致,最终导致两人分崩离析的。
男方戏剧导演查理希望在自己更有发展的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女方女演员结婚多年照顾家里,也想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前往自己更渴望发展的地方生活。
两个人谁都不愿意退让,最终只能分开。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一方选择退让,但是往往退让的一方也是心有不甘。
因此,这就是中年期的考验:你能够为了对方,牺牲自己吗?
林格是的。
他为了顾及女方尊严,编造了一个奖学金,然后自己打工支持女方出国读书,而他陪读。
白天在各地打工赚钱,晚上还要回家照顾女方。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以为这样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其实这是对方默默守护自己的结果。
这一段的结束,是以女主在舞台上突发事故结尾的,可以说是在她事业最高峰的时候,偃旗息鼓。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隐喻。
对很多伴侣来说,当一方终于苦尽甘来,被光环笼罩的时候,恰恰是他忽视另一方存在的时候,两个人的裂痕也就在此出现。
3、老年期当他再次打开时间之门后,已经是老年期,眉毛胡子都已经花白。
那么,老年期的人是怎么守护心爱的人呢?
他到这个阶段已经清楚明白,两个人并不是在一起才是目的,再说,要在一起的话,又能在一起多久呢?
能够看着对方,默默守护对方,也是一种选择。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倾向于的方式是,不打搅你的生活,但我也是希望能够在不远处支持你、陪伴你,比如雨夜的时候,送上一把伞。
貌似又回到青年期,但是这和青年期又不一样了。
青年期的做法还是希望能够吸引对方的关注度,然而老年期则是不对你有任何的企图和索求。
其实老年期的守护最典型的体现,可以从老年人他对孩子、对孙辈的守护中找到线索。
他们对孩子和孙辈的态度,其实和他们对爱情的态度也是类似的,也是默默付出,不索取任何的回报,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出现,当你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动远离。
所以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情了,而是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悲悯,是一种终极意义的守护。
因此,如果你只是看到主人公在不断地切换时间、不断拯救,却没有看到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那就没办法理解守护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而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而这正是这部电影比其他穿越拯救题材更加深刻的揭示。
二、守护的横向解读:电影中还呈现了另外三种守护的形式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地方,就是她不仅仅是从纵向的角度解构了“守护”,而是提供了守护了另外三种面向。
电影中,并不是只有林格一个在故事的“明线”里负责的“守护”,其他几个主角其实在“暗线”中都有守护的一面。
1、邱倩式女性色彩的守护女主邱倩在很多人看来,是不断遭遇各种的危机,然后被男主拯救的弱者,好像谈不上守护,然而,如果深入理解这个人物,会发现她的身上也有守护的一面。
首先,是青年期的时候。
虽然是男主主动追求她,不断讨好和吸引她,好似她不动声色,但是转过身,她会突然释放一个羞涩的笑容。
这是那个阶段的女生会有的对男生的守护:我并没有谢绝你的一切,我对你做的事情也是在意的,只是傻瓜,你怎么都没发现呢?
怎么都不主动来跟我挑明呢?
然后是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发现男主其实是苦苦支撑两个人的生活。
她直接说,要么就回国吧。
这种“放软”,没有一定要男主“前进”的姿态,也是一种守护:对我来说,更在意的是跟你在一起,而不是那种五光十色的生活呀!
到男主老年期的时候,当她发现了这一切的奥秘,决定选择和男主在一起。
此时的男主又老又穷,肯定不如张超饰演的有钱公子哥。
这就是这个阶段的她守护男主的方式。
在两个人之间做出的选择,就是她会提供的守护他人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女生,男生一定要明白,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她愿意做这样的一种看似“下嫁”的选择,已经是她很大程度的付出和守护了。
最后的大翻转,女主愿意让一切回到事情的起点,其实也是一种守护:我宁可让这一切没有发生过,从头再来。
这就很接近《海的女儿》的那种自我牺牲了。
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抹去自己的所有记忆。
以上的种种守护,是一个偏向女性思维的守护版本,其实在爱情中也很多见。
只是有多少男生对此心领神会呢?
因为女生的表现不像男生会那么“夸张”,所以常常会被男生忽略掉,就像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也忽略掉了是一样的。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电影之外,意识到还是有那么一个人在那默默守护,只是你可能已经遗忘。
2、吴航式费尽所有守护很多人觉得张超饰演的吴航夹在两个人中间,就是个“工具人”,其实他代表了另一种守护的模式。
在青年期,他就频繁打断男女主的接触。
站在官配的角度,当然这样做不讨喜。
但是站在吴航的角度,他无非是也想接近女生,想把她身边的其他男人都赶走,这不就是那个年纪的男生会有的守护吗?
到国外读书的时候,女主遭遇困难,吴航突然出现。
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场合吗?
他会随随便出现吗?
我觉得也不是。
他是这种当你碰到困难,我来伸出援手,希望让你关注到我这样的守护。
当男主林格的事情渐渐为人知晓的时候,女主问她,知道不知道这个人?
他马上回答,不知道,都不做思考。
回答得如此干脆,以至于我没法相信他是真的不知道。
大概率的可能是知道也要当做不知道,因为他不想让女主离开自己。
当女主做了最终决定,要回到男主身边的时候,他表现得倒是比较大度,选择了远离。
他费尽心机,最终一无所有。
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是就是这几个细节,体现出了另一种守护的态度。
这类人,注定不是感情中的赢家,但却也是用情很深的一类人。
他们喜欢用一些小技巧,但是我们又能理解这种小技巧,也没有坏心,因为他也有被爱的渴望。
谁说只允许男主玩开挂,来赢得女主的喜欢呢?
他也用了自己的金钱、才华、时间来陪伴女主啊!
而且,很显然,他这样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我们把眼睛盯着男主林格模式的守护,也不要忘了生活中还有吴航这样的人在默默守护自己。
3、林格爸爸式“我在,你就在”守护很多观众心目中,范伟饰演的父亲和林格的对手戏,是本片的一大亮色。
虽然出场不多,但父子情的戏份,还是很打动人的,很多人说,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影子,特别是那种对父母深爱的理解。
不过我倒是还想把重点放在爱情上。
范伟饰演的角色是在青壮年时期,就失去了自己的太太。
电影的第一幕,林格失去了母亲,他何尝不是失去了自己的太太?
首尾呼应的时候,他还一直保留着太太折的千纸鹤。
几十年来发型也没有变,林格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的回答是:因为太太喜欢这样的发型。
这是一种非常非常深沉的守护:哪怕你已经不在了,我依然在默默的守护着你,只要守住我们彼此的回忆,其实你也就还在这个世界上。
三、不要在爱情面前太讲逻辑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收获不错的票房,我认为和“天时地利人和”也不无关系。
今年疫情其实对全人类的心灵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普遍认为,人生有很多无常的事情会发生,你都不知道下一秒发生的可能是什么,你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
最近台湾艺人黄鸿升不幸去世,他的死因特别令人唏嘘:竟然只是去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磕破了头。
所以,谁能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越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越是想用爱来慰藉自己。
而观察爱的方式,其实就是看看有没有人能够为我们做些什么,能不能守护我们周全。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环顾四周之后,会发现很失望,好像没有发现有这样的人存在。
而这恰恰是他们在这样的天灾大难面前,更感孤独的一面。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当然也是做了一个提醒,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在你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人,其实在默默关注你,默默为你付出,只是你就像女主一样,或者就像电影中的其他人一样,好像记忆被清洗过一遍,你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所以,我们也需要去翻一翻自己的林格写的那本属于我们的日记,当然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个写日记人——就像电影中展示的一样,其实这是双向守护,绝非单向。
最后想说,有很多网友一提到此类电影,总是在说片子里有很多逻辑问题,解释不通,没有办法理顺。
我想提一个我自己的思考。
我同意,包括这部电影在内,有很多作品纯粹从逻辑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想见你》算同类题材中的精品了,但它也有很多逻辑性的问题,之前被不少人写过了。
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此类文艺作品,其实就是不讲逻辑。
因为要讲逻辑,像这样的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发生。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貌似是嫁接了物理学,构建了一个时空穿梭空间,让男主用自己的时间换回女主的时间,好像是符合守恒规律,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但是,你想,爱情这东西,特别是一个人的默默守护,哪里可能是守恒的?
这就是一个不合逻辑、完全不对等的单边付出行为啊!
正因为爱情是不讲逻辑的,所以这样的事情才可能成立。
那我们又怎么能要求,这一切都符合逻辑呢?
是不是我们活的有点太理性主义了,所以看不到这样的爱情存在呢?
如果爱情的逻辑是成立的,我想这部作品的逻辑也就成立了。
足矣。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
座右铭:惜时惜人。
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
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我见过灵魂的伴侣,抚摸过孤独的身体,尝过最奢侈的爱,才愿至死的等待。
”剧情有些俗套,还是那种传统的“至死不渝”,没任何“与时俱进”。
但你有没有想过,爱情本身就是那么的“俗”、那么的“痴”,没有那么多的“利益交换”、没有那么多的“瞻前顾后”,爱了就是爱了。
观后感:我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你。
林格,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也许存在过,在他深爱着那女孩的记忆里。
她是那么美,那么孤独,那么的怅然若失。
她也本该是这囚笼里的一个玩物,而无知的人们,将冲破这种牢笼的力量称之为爱。
邱倩知道身边的那个男人,并不属于自己。
就如一句读过很残忍却又那么现实的话:婚姻的基石从来就不是爱情。
真正的爱情,都在很多人懵懵懂懂的青春里错过了吧。
只是曾经的我们那么意气风发,没有珍惜过能拥有的幸福。
如今,那份感情早就淡然了。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
那么多年,又有多少人有勇气再去燃起潜藏在心底的那一丝倔强和不甘呢。
命运总喜欢玩弄自己的猎物,一次次重蹈覆辙的割舍,又戏剧般重逢。
若要毁灭一个人,就得不断地给他制造希望:活下去的勇气,一种假象。
让他感受着希望,却再也不会相信它。
当老林再不堪命运的玩弄时,它轻轻挥了挥手说,重新来吧。
如果命运可以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就让我来做那个被遗忘的人,这一次换我守护你了,直到时间的尽头。
我觉得很好的一部电影,影片画面、细节以及转场处理的都很细腻,叙事节奏也不拖沓,该快就快、该慢的时候也给足了时间。
整体故事虽然不是新颖的题材但也算不上俗套,在我这里至少可以拿到及格线以上的分数。
只是我很是不能理解那种专门像是杠精而来的评论,这东西怎么说,我给你营造了一个童话故事,你却跑了出来跟我谈现实?
我真的是不能理解了。
从电影中林格第一次穿越时间起,我就默许了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设定,既然是童话,就请带着看童话故事的视角继续看下去。
一次意外,为救自己最爱的人,用一块表逆转时光,付出的代价便是自己会成为一个不存在的人,没有任何人会有关于他的记忆。
林格的母亲去世,他也遭到了孩子们的欺凌,关键时刻是邱倩向他伸出了手,两人从此成为好朋友,她的出现就像是林格生命里的阳光,林格意外捡到一块手表,后来邱倩跟着妈妈搬家。
多年后邱倩在完成最后一场芭蕾舞表演后准备和男友出国,外面下起了雨,剧院的管理员送给邱倩一把伞,管理员老林却在楼道滚落晕了过去,邱倩将老林送去医院,医生让邱倩去老林家看他平常吃什么药,邱倩来到老林家,拍下了老林吃的药,此时桌子上的一本笔记引起了邱倩的注意。
思绪回到过去,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林格遇上了分开十一年的邱倩,放学后的下雨天,两人在屋檐下躲雨,路上响起了两人小时候听过的音乐,林格走进雨中跳了起来,两人在雨中嬉戏打闹,刚刚分别,邱倩却被突如其来的一辆车撞到在地,送去医院后还是没有抢救过来,他蹲在地上拿着属于两人的信物,手表裂开,林格晕了过去,醒来后的他发现邱倩还活着却不认识他,他回到家后自己的父亲也不认识他,合照上也没有他的存在,满头长发的他看起来像个中年人,没有人认识他,他找到了曾经在学校里的两个死党,两人虽然不认识他,但他能能够说出他们不为人知的秘密,林格在他们的秘密基地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没有身份的他为了生活和他的两个死党一起卖起了裤子,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林格去了父亲的理发店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钱。
林格冒充老师来到邱倩家说他替邱倩申请了基金,出国的费用不用自己出,现实中的邱倩看到这些发现和自己好像,现实中的邱倩找到了林格的两个死党,把林格的手稿复印件给他们留下一份。
接着邱倩又开始读起了老林的手稿,在她出国后,接机的是林格。
异国他乡中林格对邱倩的关心和呵护让邱倩渐渐地动心了,两人在一起了,邱倩白天上课,林格便忙着上班,纸包不住火,邱倩还是知道了自己是自费的学生,邱倩提出回国,她不想成为老林的负担,老林开了煎饼摊却被混混找麻烦还进了警局。
回国后邱倩成功进入芭蕾舞团,在一次表演时邱倩被灯光架砸到,林格再次逆转时间,改变后邱倩却和以前的老同学吴航走在了一起,他们再次成为陌生人,林格选择放手,在离开之前以陌生人的身份和父亲吃了一顿饭,林格又回到了他曾经在国外和邱倩一起生活的地方,一个人生活着,他在慢慢衰老,害怕忘记,他把自己的故事写了下来,某年除夕夜他的故事快要写完了,他又遇上了邱倩,他们再次相识,两人在雪中漫步,林格将自己的衣服给邱倩披上,他却忘了日记本还在外套中,第二天,邱倩去找了林格,她看完了日记本上的内容,抱着林格说:别再让我忘记你。
两人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林格的手稿到这里就结束了。
此时林格的死党打电话告诉邱倩这个结局并不是真的,因为这个结局是邱倩写的,真正的结局是邱倩在试婚纱的路上被混混杀害,林格再次逆转时间救回邱倩,病床上的老林醒了,他和邱倩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他握着邱倩的手,离开了这个世界。
邱倩的生命本该结束在十八岁,是林格将自己的生命换给了她,邱倩决定,这次该换她来守护老林,她在储物柜找到了那个手表,最后一次时间逆转,表盘也分崩离析,林格回到了十七岁那年,而邱倩成为了那个被遗忘的人。
如果一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去守护一个女人,那么肯定是她亲爹。
2020那么难,还好有爱情。
当手表裂开的那一瞬间,我也裂开了。
看的我有点晕,晕……
虽然值得纪念。但电影真的是,太烂了。我们几乎吐槽了一整场,以杨振宁翁帆结束。
就想问问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是怎么办签证的?虽然情爱让我们痴痴念念掉了不少眼泪,但是如果可以,在时间的尽头,希望可以和所有的人都不再相欠也再不想见,不再有悲喜,byebye
差不多电影版的想见你
邱倩那条狗居然叫“念念”。
范伟老师唯一亮点。但我明明很喜欢初恋50次,喜欢脑海中的橡皮擦,喜欢假如爱有天意,喜欢触不到的恋人啊…
在你不知道的时间里,
从《亲爱的,热爱的》看到李鸿其,他这款其实特别性感,但一直没合适的角色,至少这片不是。设定可以,但反复迂回得太多,最后都没感觉了,再加上文艺矫情流于表面的煽情,场里的情侣们也没有认真看片
剧情最多三星 但是这个比那个什么亲爱的热爱的低分,我就觉得不公平了。咋滴电视剧水军多啊?还是观众质量差啊?还有李鸿的颜值,最近七年我很吃这个长相的类型。
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女:我为什么一直过的不顺,一定是你方的我。
真的真的真的太一般了。
微电影水平
虽然设定比较扯,后续女主的恢复也比较突兀,但胜在真情实感,也让人期盼着看到大团圆的结局。男女主角颜值很高,比较讨喜,男主和许光汉很像,女主也很漂亮。
不用考虑其他,就只在大银幕下享受爱情的魔力。
无语了
是一部能让人相信爱情的电影。父子俩吃晚饭那场戏安排得很好,让人几欲落泪
难道就没有能打动我的国产爱情片吗?十分老套,漏洞太多经不得细看推敲其实我对李鸿其还有点角色滤镜来着,但是这个电影的男女主角感觉塑造得都不太成功,因为剧本的硬伤就真的很考验演员演技了,至少他们的表演还没打动到我到忽视这些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