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界在宣传上,个人认为是存在一定的误导,让我一直YY着两人会发生什么关系,然而这两个主角陈坤和刘嘉玲从头到尾都没有接触,亲密的接触只是存在同一部车中,别无其他,想必报着同样心情的人们去了都会失望吧。
给出三星,一星是为了陈坤先生的高低眉,在近镜头时候我无法关注其他,虽然导演已经努力在遮掩,用了偏分长刘海遮掩他右边的眉,但是这不能掩饰我对这高低眉的欣赏一星是为了刘嘉玲的演技吧,我可能无法理解更多,但是这部电影本身话语就不多,她的出场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表演,就算和闺蜜吃饭聊天,自己也是绝对的主角,从满怀信心的期望到最痛的失望,再到结尾看到陈所演的夫妇之间的感情而无法抑制的落泪后又擦干眼泪,依然决然的走,只给大家留下一个淡淡的忧伤的背景,至少就这部片子个人感觉比陈演的好,也就是看到结尾才有种看电影的感觉,不过正想看的时候却背导演直接切到字幕,一星是给编剧的剧本,不是剧本有多精彩而是敢于直面最真实的话题,因为陈所演的阿辉,在香港地区工作,在深圳住,在我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人眼中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为了二胎而疲于奔波,在无钱支付中介,无法冲过海关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选择一种危险的方式(还是尊重下导演这个不剧透)。
为什么不在内地生?
因为是超生在深圳,他无法支付高昂的超生费用,所以想要一个港户。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一直在纠结如何到港生小孩,但实际上应该是编剧对计划生育的讥讽,对一种制度的无奈与嘲笑,还有通过两个不同阶级的生活来折射生活的残酷与无奈吧。
不管我们处在哪个阶层,最终都逃不过生活的玩弄。
你有你的无奈,我也有我的悲伤,就算我们有交集,那也只不过是擦肩而过,最终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是要一路跌跌撞撞的向前。
整部电影生活化的镜头太多,有种看电视的感觉,也许导演也认为太沉闷,偶儿出现的大画面显得很透亮,但这种透亮并不足以让我对此片有过高的评价,也不足以弥补看完电影有种被骗了的忧伤。
相信各位影迷都和我一样对这张宣传海报记忆深刻。
我看到这张海报的第一感觉就是陈坤与刘嘉玲他们两个人所饰演的角色是本片的主角,加上是2014年情人节上映,再加上叫《过界男女》,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的所有剧情应该都是围绕着他们发展的,他们俩个的暧昧火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但是看完该片后,我才发现我是错的。
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
所以取名《过界男女》! 如果以“带过边界去香港生孩子”为主题来定义该片,那么该片的男女主角应该是阿辉与阿辉的老婆,阿辉的家庭才是这个主题的主线。
电影制作团队应该围绕这个家庭来阐述主题才行啊,但该片大部分的笔墨和篇幅都是在说Anna (刘嘉玲饰)的生活阔绰和家业受挫。
这是不是有点跑偏了呢? 其实,跑偏就跑偏吧,那就将错就错呗。
我觉得该片先是铺垫司机阿辉为了让老婆在香港生孩子急需用钱,后说富婆的老公携款消失,这样的两个家庭再加上片方的宣传海报,让司机阿辉会和自己的老板富婆发生关系,越过本该坚守的最低界线,以此来解释《过界男女》中的“过界”之意,抨击那些已经出轨或者即将出轨的已婚男女。
这样也是不错的嘛,但是导演与编剧偏偏不这样往下走。
最后还非将“把老婆带过边界”来做为收尾,以此说明这部《过界男女》的主题是“越过边界,为了生二胎”。
这样的主题让本片身价大减,殊不知,这二胎、超生之类的话题最近在大陆可是热门话题,本片此时出现大有教育观众如何偷生之味啊,这般题材如何过得了层层审核?我想可能在香港审查不是太严吧,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总之,我觉得看到宣传海报后在情人节之际看完该片,觉得有点被误导了。
真被海报上的陈坤和刘嘉玲给误导到影院里了,他们俩个之间原来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火花啊,那干吗要在情人节上映呢?还是在母亲节上映比较合适吧!因为该片主要说的是男主角阿辉为了让妻子能在香港生孩子,想要把老婆带过边界而已。
所以取名《过界男女》!主要说的是母爱吧。
(文/常有才)
演员演技过硬,情感宣泄到位。
剧情平缓无力,故作文艺过度。
过界,超过界限。
但无论是李太还是阿辉,他们其实都没有过界。
没有离开香港,也没有来到深圳。
他们只是这两座城市联系的过客而已。
而创建这种联系的工具就是那部镜头比演员还多的奔驰车。
看架构。
这部车随着故事的发展分崩离析。
反而到最后主人公们更是得到了解脱。
李太执迷于上流富太太生活始终敌不过女人的软肋——钱;阿辉为生活在下层努力工作也始终逃不过男人的命数——家庭。
话题很新鲜很生活,但叙事太平白无力,营造了强度催眠效应。
看剧情。
导演不该在214上映,因为它基本算不上是爱情片。
因为主人公们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是截然不同的。
李太的丈夫破产,她想到的只是如何找到他,变卖家产,她靠男人而活。
阿辉却是一个独自拼搏的男人,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依然在过活。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过界,也无法得到情感的解脱。
反而,真正过界,是那辆熄火抗议的悲催奔驰车。
如果没有这辆车,李太和阿辉也许永远不会有所关联。
她是他的老板,他是她的司机。
他们的关系仅是如此。
阿辉为了妻子的二胎到香港偷生。
而李太却没有勇气踏入内地谋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到底,他们都没有勇气为自己过活。
而导演也是太淡定地看待破产和超生两个事情,生活如此精彩何必如此平缓。
最后,奔驰车才是最佳主角。
劉韻文(Flora Lau)一個電影界的新面孔、一個新晉女導演、一個港產憑著處女作走上康城紅地墊的導演。
近年的所謂新晉導演都已經是年近中年,在影視圈打滾多年的人馬,舉例如馮志強、梁樂民、陸劍青、袁錦麟都是默默由編劇、場記做到上導演一職。
劉韻文是幸運的,她沒有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歷,時正年青一躍就成為了導演。
還不止,第一部電影就有影圈的猛人助陣,張叔平、杜可風還有金牌監制俞琤與剛獲法國受勛的施南生。
幕前幕後雲集影帝影后,有聲勢,有國際影展的話題,新人的冒起可以讓我們期盼與寄望,聆聽青年人的聲音。
至少在港產片的議題上,有多久沒有出現過與社會性的題材?
當新晉導演的主流都拍那些既定的類型片時,又或者當一眾新人都是男生時,女性的聲音與視覺又有誰來聽聽?
無可否認,劉韻文的《過界》(Bends)值得期待,但實情又是否對準香港的社會問題,恐怕不。
近年,中港矛盾困擾著香港人,從搶奶粉、搶床位、水貨客的問題直困擾全港每一區,直接使港人喚起本土意識,保護自身的權益。
問題不只是來港生育、內地的孩子要接受香港的教育,而是擴展至醫療、房屋、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
電影本來是珠玉在前,但可惜忽略港人的視角,只盲目的追求人道主義,欠缺港人的角度與批判,在劇本上難免是可惜的。
同時電影也欠缺了寫實的手法,角色設定上有感到疏離。
今時今日,中港的往來日益增加,過境口岸將會再進一步增加。
鑑於香港的法例,內地人選擇用多個方法來港,來港讀書待產的、口岸衝關的,各式各樣都有。
影響的不只是內地孕婦的身子,還影響到香港人自身的醫療問題。
港媽在醫院內因床位不足,情況未穩定就被迫出院,結果在坐月期間傷口破裂又再送院。
本來是預產期的港媽,因為遇上衝關的內地孕婦,孩子的生產一等再等。
這裡談的不是誰的生命較為珍貴,而是有些人沒想過孩子的健康,結果也影響到其他人。
說穿了,來香港生孩子不是為了內地的超生罰款,而是想做香港人。
香港不是第一收容港,要知道來港生孩子不但影響到香港人,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從幼稚園開始就每天一早過境上學,而且香港的開支也不好用,雙非父母有些沒有餘錢就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要重新的習慣不同的制度。
有些人還大大聲以為香港是應份養活所有人的。
電影裡由陳坤飾演的輝,看似很可憐,實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
超生不是一個要人同情的理由,非不得要到香港生孩子嗎?
電影裡呈現的是片面的情況,為了到港生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又可以付上多少代價?雙非孩子基本上可以稱為「身份迷失」的一代人,沒有一個確切性的家,穿梭在邊境之間,身份證上的家是香港,但實際上父母的家卻在別處。
新聞裡時常有提到「新香港人」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有些內地人到港後常常用內地的目光看香港,要港人遷就,成為本地的土豪。
而這些「新香港人」實則對香港又沒有大的建設性。
在《過界》裡的輝,也是新移民,但他基本上也不太融入到香港的生活,有的是一個身份證上的身份,而不是真正的代入。
而電影裡的選角,也算是有心。
話說劉嘉玲最初在銀幕上出現也是充滿鄉音,但小妮子努力學習粵語,今天已經獨當一面。
可是,今日的新移民不願意融入本地生活,在電影中透視到一代人的差異,作出對比。
戲裡以富有人家Anna(劉嘉玲飾)的生活向下流與新移民輝的生活作出交集,故事的交接還看最後的一幕。
驟看兩個人的故事,找不到有共同點,唯一的交集的就是主僱的關係。
兩個人的生活都一臉惘然,他們都需要找尋方法解決生計。
Anna的先生離開,留下爛攤子,而她有的只有自己。
至於輝,生活雖差,但其實他在惆悵之中有太太的陪伴,深知道要達到目的並不容易,一有機會就要搏一搏。
每個人也忙於生活,從來沒有所謂四平八穩的事情,當愛已成往事。
在富家女的眼中,她的愛比不上卑微的司機。
電影的拍攝別具風格,填補了劇本的不足,整部電影流露出一份壓抑的感覺,揭示生活的不完美。
事實上《過界》也有導演前作《無情雨》的延續,同樣有對族群的注目與關心,可惜在《過界》中難免是有所傾斜,取了一個溫和的方向。
而本片的叙事空間也有很大的空間改善,人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再多一點的共通之處與交集,其手法與劇本難掩學生作品的色彩,對電影方面需要有遠見與抓住命題的核心。
而《過界》裡只停留在人物的層面,而沒有把整體的大環境展示。
事實上,電影劇本有這樣的處理大致上可以推測到日後會否打進內地市場。
中港矛盾,也使這部電影走向矛盾的方向。
內地的觀眾自有他們的看法,香港的觀眾也有自身的一套解讀。
或者若干年看到《過界》的話,會成為香港電影與歷史的印記,比如說今天我們看《獅子山下》一樣。
兩地的解讀的方式或者不一,生活也不一樣,但我們要尊重任何人的權利,也要尊重不同地區的法治精神與香港的制度。
縱使電影是不完滿,且尚多的瑕疵。
談不上一鳴驚人,但在港產片當中有膽量交出這樣的議題,已經是一種嘗試,對導演的未來持觀望的態度,還是有所期待的。
文/Dorothy
纯粹的不讨喜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片;导演刘韵文从头至尾都在表达着一样东西:“情绪——焦虑”,用着缓慢的节奏、灰暗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无处不在的噪音,持续地表达着焦虑,在大奔抛锚之后,戛然而至。。。。。。
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作品;我在影院认真地看完,裹好羽绒服出门,有种外面的风更冷了的错觉。
分不应该那点,但也不算低吧。
记忆中是很久没看刘嘉玲的电影了的。
李太的出场给我一种很经典的贵夫人的形象。
有着会赚钱对自己不够亲热的丈夫,远在异国过着自由且自私的女儿,还有一群只会与自己攀比的各家贵太朋友们。
或许她还要高贵些吧。
她主持着慈善晚会,她会是舞池中央美丽的焦点,会是最尊贵的女主人。
她会努力维持着这些东西,因为这是她的生活,谈不上喜欢。
改变开始于做头时发现卡被冻结了,会赚钱的丈夫一夜之间就和他的一切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不相信生活的变化,她开始寻找。
但可惜一直无果,就在一场莫名其妙的出轨后,回到家中的她发现卧室混乱的现实,这可能是丈夫回来过而且收拾走了一切能用的细软。
于是她在悲愤中认清了现实。
不过接受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不用担心,现实会对你不离不弃让你不由得不信。
女儿的不懂事,女佣的快速的背弃,朋友们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对自己没有丝毫帮助,就连母亲也不体谅自己,最后再加上丈夫对自己最后的索要。
她必须接受要现实并寻求改变了。
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卖,除了房子暂时不能动其他的都可以考虑,当然还有车。
对了,当所有人都对自己出界的时候,只有身边的司机阿辉始终站在他那个位置,没有丝毫的改变。
而且她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崩溃就是在阿辉面前,而阿辉也给了自己加油的安慰。
好吧,那车暂时就不卖了吧。
之后我们看着她对自己的出界,不再身披华贵出席在聚会,开始尝试路边的美食。
生活下去。
阿辉最后的利用,尽管温柔却也是最后的出界。
她的又一次哭泣,又一次擦去眼泪踏上前路。
生活总是在没有任何通知的前提下默默改变,我们只能接受并做出自己的应对,事后还要叹息一声:啊,时间过的真快啊。
不少人说这个片子有着较重的文艺气息,确实。
片子里面的人,都不幸福。
这片子让我想到另一个宣传尼泊尔的文艺片《等风来》。
记得看电影小说时,鲍姑娘曾经写道,幸福与不幸福,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邻居。
如果你的邻居天天鲍鱼燕窝,各种奢侈品,那么对比自己的盒饭A货包,你是不幸的。
但如果你的邻居天天被人追债,家徒四壁,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那你没准还在家幸灾乐祸呢。
为什么不幸福?
“比较”是根源。
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我,特别深有感触。
长大后,依然活在不断的比较当中。
我们生活在社会各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就造就了不断的“比较”。
其实片子里的人,如果和《天注定》的主人公们相比,不知道要幸福多少,但是他们依然不幸福。
当然了,不同规模的不幸就造就了不同规模的“反抗”。
显然,李太太和阿辉还没到举枪杀人的地步,他们的反抗就是“过界”,一种较为和谐的方法。
强迫型人格的李太太,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伪装表现的幸福,极力维护颜面,即便哭泣也得遮遮掩掩。
活得很累很累。
个人觉得,她的这种“奋力”维护,可能源自出身不高的自卑吧。
看似潇洒,看似坚强,说串了就是贪图虚荣。
丈夫跑了,回到娘家依然得说老公很好,我很好,晚上我们还约了一起吃饭……贵妇下午茶,当了家什也要来赴约买单……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你还别同情她,她乐意的。
她在幻想这暂时的落魄仅仅是一个梦,下一次睁眼一些又回到原点了。
所以,她穿紫色,她请风水师,她告诉女儿会转告爸爸(估计是生活费、生日之类的事情)……一切一切都是她在作吧!
阿辉也差不多。
生二胎,交罚款其实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在香港生?!
更多是为了一个香港户口。
如果香港和大陆有所差别,存在比较,谁又会在乎户口在哪呢。
求前女友,偷卖老板的汽车配件,躲在后备箱“偷渡”香港……虽说有被逼无奈的可怜,但是谁又说不是自寻烦恼呢?
想要的与得到的不符,自己苦闷,旁人看着缺多少有点“乐祸”的闹剧。
活着就是一个无线“作”的过程。
《过界男女》是刘嘉玲和陈坤担纲男女主角的港剧。
且不说剧情的拖沓和沉闷,该剧更多的是揭示生活在上流社会的陈太和底层社会的阿辉同样面临的生存挑战:开头,阔太太陈太在鲜亮的,如鱼得水的社交生活中的满足和得意,一展无余。
然生活的变故却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她的信用卡被冻结了,丈夫LEO突然联络不上,到丈夫的公司才发现办公室一片狼藉,早已人去楼空;在外读书的女儿要交高额的学费...一开始她还指望风水先生能扭转乾坤,到后来不得不靠变卖家里的古董字画维持生计,当丈夫通过中介要变卖住宅的时候,她彻底地绝望了!然而在外人面前,在母亲和女儿面前,即使内心波澜壮阔,她还要衣着靓丽,保持镇静,她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阿辉为了让孩子在港出生,多次去请求前女友的帮忙,最后几近哀求的痛苦和无助令人动容,眼看妻子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而他却束手无策,无奈他请求陈太预支他的工资,却不知陈太也是泥菩萨过河...焦虑,近乎狂躁的焦虑:他买马,想赌一下,无奈以失败告终。
他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能靠偷梁换柱,更换宝马车的内部高档音响、刹车系统来换钱,当陈太在极度沮丧要自己开车时,他惊慌失措,生怕露出马脚,......陈太在寻夫不得,极度慌乱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赌场失意下『过界』了,阿辉为了筹钱,偷梁换柱,变卖雇主的豪车内部系统,私藏妻子偷越中港边界,也『过界』了;陈太的丈夫在生意失败之后,不回家,不向妻子吐露实情,不露面,变卖房产。
作为丈夫,他失职,也『过界』了。
整部片子通过男女主角传神的表演,充满了压抑,焦虑和不安,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活残酷的一面:阿辉有阿辉的不易,作为上流社会代表的陈太在面临人生变故的时候一样也束手无策......令人嘘唏不已。
有人说,生活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让你流泪。
导演用充满同情的电影语言,给我们展示了生活及其阴暗而无奈的一面,发人深省。
看完第一感觉,这片子真不错,估计也得8分吧,可是上豆瓣一看才5.5,简直不能理解呀!
看豆瓣上好多人说这是文艺片,我历来也是看不懂文艺片,也很抵制文艺片,但看完这,真没觉得文艺,真真实实觉得很不错,真的被感动到了!
为什么打四星呢,在这电影的名字,什么过界男女呀,和过界有关系吗?
其实这片在下载了好久,一直没看,就是看名字再看海报,第一感觉就是陈坤和刘嘉玲两个出轨乱搞,不想看。
看完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呀,那起这名字干嘛,你觉得够吸引人呀,还听说这片子在情人节上映,就更感觉这电影的营销策划人员垃圾了,是要让情人们都出轨吗,什么烂名字!
为电影起的名字和海报扣你一星!
真的觉得陈坤可以凭这部电影拿影帝的,看了下获奖好像什么原创音乐奖,感觉很可惜,陈坤的表演真的很到位,把那种痛苦和无奈真的表现出来了!
真的把我感动了,想到自己现实的无奈,和他一样无助,还好给自己找了条路,真的无路可走的时候,我还有朋友和亲人的帮助!
这个片子整场色调都是带着无奈,无助,痛苦,勉强等一系列奔走在崩溃边缘的情绪,有点负能量。
整部电影只有寥寥几个片段有背景乐,所以看着应该会有点无聊。
但最后结尾其实处理得很好,阿辉最后拼死一搏,将太太偷运在李太太车子后备箱,过了界,所以孩子应该生在香港了,他一直困扰的问题也解决了,反观李太太看到阿辉的所作所为,也都明白了,丢掉车子,徒步前行,也就证明她一直沉迷的豪门梦也将梦醒,她将开始新的生活。
唯一不好的是片名,一部反映现在社会现象的片子,生生的变成一部婚外恋片,很无奈啊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