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韩国演员演朝鲜人被日本人征兵打苏联,后被打败苏联人的德国人派去守诺曼底的美国人的进攻。
编剧很辛苦,让冰冰打飞机……导演很辛苦,没有翻译跟各国演员咋个交流……观众更辛苦,片子143分钟,是不是长了点……我们的日常躲子弹弱爆了,人家日常躲导弹。
为啥俩男主都撑到了德国,为啥众泰没撑过去?
因为德国好车太多……男主牺牲时把名牌给了日本男二,让他装成朝鲜人躲过美军击杀,但是男主忽略了一点……现学朝鲜语已经来不及了……最后男主死了,如果没死的话应该被美国人俘虏,坚持几年被派去打朝鲜战争,最后被中国解放军俘虏。
片名应该改为《被全世界俘虏的韩国人俘虏过全世界》男主跟黄晓明一样,总选不对阵营。
实在得吐槽一下韩国人的YY功力了如果说起点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算是YY的话那这部电影的编剧简直就是YY之王恨不得说整个二战就是这俩基情无限的主角打的了从韩国到诺曼底不仅参与了重大历史战役我就不明白这片主题是弘扬和平赞美体育精神么?
那这片真应该放奥运会上面因为这特么的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啊这俩主角也是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啊我要吐槽的几点:韩国男主角 这是脑残了么我怎么完全感觉他这是逆来顺受型的啊日本男主角算是悔过洗白了不过我觉得这个有点替日本人谢罪的意思吧男主角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断的被打到头破血流不断的复活 还要救这个救那个还害了咱的范冰冰这简直就是韩国蝙蝠侠 亚洲阿凡达啊整个故事其实还是对自己角色的怀疑和矛盾施暴者最后成了受害者受害者成了另外一种施暴者被无辜卷进混乱的战火中杀戮真的是极其无聊的杀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战场上想活下来只能装死到处乱跑的必然被流弹打死唯一肯定的是特效团队值得学习
1.两个多小时,可以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不竭”来归纳,酷似马拉松跑步全程(巧的是,一场马拉松也是两个多小时)。
第一幕交代缘起紧凑的像美剧,尤其是突如其来过渡到首场战役,叫人惊喜无比,节奏像装了火箭推进器一样嗖嗖的,半秒也不嫌多。
但从进了苏联战俘营就开始洒狗血,几场肉搏没完没了,审美疲劳,应该跟《战地军魂》和《监狱风云》学学。
好在诺曼底登陆没有叫人失望,有罕见的德军视角,也有一笔人性升华,相当于马拉松冲刺的后劲勃发。
2.范冰冰戏份虽少,重要性不可低估。
她在地牢中一段咒骂日本人的独白,看似和影片的主旨格格不入,却是炸开中国大陆市场的重磅火药。
“甭管你韩日友好做了兄弟,咱们中国战士是至死也不放过鬼子的!
”只此一点就足够让大陆观众心潮澎湃,对影片其他反感之处闭一只眼。
3.你可以对技巧和形式诸多微词,但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如假包换的反战片。
《高地战》为了战友而战,《大兵瑞恩》为了拯救生命而战,本片的主人公连这些信念也没有,只为求得生存。
小田切让最终领悟到誓死维护的“大日本帝国”是个虚幻的影子,求生继续长跑就成了他唯一的追求。
“N姓家奴”的屈辱,折射出的是小人物的无奈,战争不神圣,很荒谬。
4.但小田切的转变落入了某种编剧窠臼,在与张东健的数次正面对抗中落了下风(逃跑、搏斗),又遇对方“网开一面”,这才激发出人性因子。
不但俗套,也太一厢情愿,万一张东健逃跑没成功,搏斗中没抢到刀,早就当了冤魂了。
5.战争场面无可挑剔,即使与好莱坞制作相比,但冗长了些。
相较于片长,战争段落少些更精练。
契合反战主题,片中的战斗只有恐怖,没有一丝暴力美学的美感,那血肉模糊的人体被子弹穿射,是血腥恐怖,那漫山遍野袭来的苏联坦克群,是机械恐怖,那铺天盖地投下炸弹的盟军轰炸机,是密集恐怖,都有一种叫人窒息、无处可逃的压迫感和毁灭感。
但镜头给的太多,效果就会打折,好比恐怖片里杀人狂突然出刀将人剁成肉酱,很震撼,如果拍上十几二十分钟他分尸的过程,那就成了黑色幽默,丝毫不恐怖了,顶多有些反胃。
6.中日韩合拍,打的仍是种族牌。
一开始中日韩互相厮杀,你死我活,但一遇到亚洲以外的势力,黄种人间立刻消弭仇恨,共同对敌,曾经互相踢脑袋招呼子弹,转眼就能搀扶着在枪林弹雨中生死与共。
可以想象不久就会有热爱本片的观众对反对派高呼:“人家白人都打过来了,咱们黄种人还互相攻击,还不团结,你就等死吧。
”7.本片投资1.6亿人民币,战场四处,卡车几十辆,坦克无数,飞机无数,爆炸无数,多国士兵目测过千,战舰若干。
以前有传言《金陵十三钗》的六亿成本是公关虚报,我将信将疑,现在彻底信了。
8.马拉松真是一项神奇的运动,只要每天坚持锻炼,你可以做到枪击不死,炮炸不死,西伯利亚的寒风冻不死,棍棒枪托拳头砸不死,带着一身创伤还能勇夺奥运冠军。
唯一对你有杀伤力的,就是好基友那温暖的怀抱。
冲着两大帅哥,冲着配乐和场面,评分不应这么低。
看个电影嘛,学习点东西,娱乐下心情。
电影总有好和坏的方面,你们能不能少挑剔点缺点,多看到那些好的方面。
你们看电影都是看人家缺点去??
看个电影就为了给人家挑毛病?
然后给出个冷嘲热讽的评论,自以为是。
看你们那些尖酸刻薄的评论,真心太会装逼。
看不下去。
如果说好看,那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基情的故事。
张东健在《无极》之后再度扮演飞毛腿,这次在他身后追逐的不是野牛群,而是飞机大炮!
不是只有一个片段,是整部片子都在对他狂轰滥炸!
但是他愣是能够凭借自己的飞毛腿坚持到了最后,我本来以为他能一路跑到伦敦的,结果导演残忍地将马拉松变成了接力赛,基情不止,梦想不息。
至于小田切让,虽然他不娘,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身上总有股“受”的气质,特别是他被打被虐,总是带着股男色的性感,怪了。
影片一开始是日本占领韩国,殖民地上辰雄和俊植一个少爷一个仆人的儿子,两位顶尖的马拉松选手,从奔跑结缘,即是对手又是朋友,怀有相同的梦想。
后来出了点事,辰雄的爷爷被炸死了,俊植的爹遭到怀疑,被打成了残废。
两个人就此破裂。
——标准耽美的开局设定之后是标准耽美展开——国仇家恨,高高在上的辰雄少爷却在跑步的梦想上屡屡败给俊植,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爽啊,嫉妒啊,爱恨交织啊。
但辰雄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不算太坏的小日本,骄傲却不阴险,坏只坏在虐待俊植,逼俊植低头了,但两人关系很微妙,俊植对这个总是针对自己的仇人似乎没有那么恨,他经常顶撞辰雄,辰雄也没有按照军法毙了他,只是打他打到他他吐血而已。
顺便一提,俊植有个发小是二鬼子,后来碰着个妹子是范冰冰。
遇到妹子的起因是一场偷袭,一个躲在暗处的狙击手断掉了鬼子二鬼子半支小分队,那镜头运用的,看过《狙击手》的观众一定不陌生。
要不是俊植有主角光环,以这位英雄的本事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把整个工兵队端掉的,历史盲如我,开始真以为鬼子们是碰上了毛子家的瓦西里,结果肉搏战一开,出现的却是一个包头包脚的Assassin,摘下面纱一看,哦,范爷,你好!
中国女神枪手哦,超美的哦,还画着眼线眼影哦!
我不知道这个女神枪手是用多少子弹喂出来的,应该是她天赋异禀的缘故,因为她后面还有更辉煌之举。
镜头一转,范爷被二鬼子抓住了,被撕了全家福,恨死二鬼子,接着她被鬼子虐了,一时间我仿佛回到了《风声》的场景,范爷名句“我变成鬼也要杀光他们,统统杀光。
”,不过这个鬼子(辰雄的前任)没当初黄晓明演的那个变态,就用鞭子把她抽了一顿扔地牢里去了,等着枪毙。
还好俊植帮她拿回了全家福还救了她,而且两人之间还产生了一点暧昧,好了,好不容易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没有仇恨了,俊植却放弃私奔转头去救辰雄了。
他发挥马拉松选手的优势,一路狂奔回去通知敢死队头子辰雄,毛子进攻啦!
可是毛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路跑,飞机在他后面一路追,还拿机枪扫射,眼看躲不过去了,冰冰姐来救他了,所以说祖国的女性就是厉害,抬起步枪就把人飞机给打下来了,这飞机真傻啊,浪费这么多子弹,没把穿鬼子军服的人干掉,把自己搭进去了,还没有眼力地把我们万中无一的神枪手打成了筛子,好吧那是日俄战争,毛子还不是我们的朋友。
妹子的牺牲给俊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俊植终于抢先一步——注意,真的只有一步——赶到了日本军营,大叫:“敌人进攻啦!
”。
接下来的场景太血腥太恶心啦,辰雄他不撤退啊,逼着整个大队殉国啊,小日本敢死队头上绑个白带子,额头正中一个鲜红巨大的日本丸,生怕敌人瞄不准啊,个个自带靶心啊!
而且变成了恐怖的人体炸弹,效率极高,一人就能炸一辆毛子家的坦克,辰雄还能用武士刀干掉几辆。
但是小日本效率再高,人再多也扛不住毛子家的坦克源源不绝啊,于是辰雄逼着俊植也当人弹啊,俊植不肯啊,认为辰雄为了天皇献身不值得啊,结果辰雄不跟他废话,把汽油弹挂他脖子上了,接着一把抓着他,两人一起向敌人的炮口冲去!
要说辰雄真是变态,之前俊植不做敢死队顶撞你的时候你不把他给军法处置了,现在你手脚俱全却要抓着他一起殉道啊,人家不是武士道啊,你冷静啊,两个人炸一辆坦克不划算啊!
结果两人本毛子的坦克一炮轰上天了。
醒来的时候在西伯利亚的列车上了,即使做了俘虏,辰雄还是俘虏里的Leader,日本兵那是发自肺腑的爱戴他,爱护他,拥立他的领导啊!
到了俘虏营,毛子成了鬼子,二鬼子还是二鬼子,小日本被踩到地下去了。
要说小田切让真是帅啊,真是身材好啊,被吊在冰天雪地里还是很性感啊!
这里日本人成了最弱势的,被苏联人欺负,被朝鲜人欺负,过得简直猪狗不如啊,人死了被当柴烧啊,然后二鬼子真是坏啊,连同胞都出卖啊!
还好俊植还是很有良心的,毛子让他跟辰雄自相残杀,他好不容易打赢了,却一刀戳在了辰雄的脸颊旁边,俊植留下了一滴眼泪,这滴眼泪流得真像《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里迅哥流的那滴,小田切让的演技也跟迅哥一样是天才啊,他也不用用力做表情,你看着他的脸,自己就能脑补了,脑补的对不对不重要,反正我是YY得蛮爽的。
结局是毛子把这对又恨又纠结的基友一起挂雪地里了。
后来有个善良的日本兵被二鬼子杀了,日本人朝鲜人大暴动,苏联人的解决方式是——统统枪毙!
战场上两人没能死在一起,在西伯利亚吃了那么多苦,结果绕了一圈又回去了,还是要死在一起,所以也想通了,两个人四只眼睛一起闭上了。
可惜两个人现在还没真的好上呢,命运不让它们死,一份紧急电报救了他们的命,两人被迫披上新军装,成了苏维埃战士,帽子上一颗红五星,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苏联人把他们投到最前线支援,对手是日本人的盟友——德国鬼子。
两个人捡回一条命,当然不想当苏联人的敢死队,在德国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侥幸生还,俊植为了救辰雄被炸弹震到成了聋子,而辰雄忠于天皇的信念因为这场战争而动摇了,而且完全没有之前S的气场了,和俊植一起翻越雪山投靠德国。
我说这两个人真是太强了,茫茫雪山,林海雪原,居然都给他们翻过去了,顺带一提,两个人在山洞生火的那个镜头绝对让人联想到《断背山》里的帐篷,虽然还不到断背山,但两个人有了共同的信念,一路扶持,谁也没丢下谁,感情与日俱增。
终于等到了德军占领的小镇,辰雄却受了重伤,眼看就要死了,俊植把他安顿在民房独自出去找药,辰雄却不想让他走啊,他不要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啊,小田切让那眼神,比要被主人抛弃的狗狗还要楚楚可怜啊!
(这里我绝对没有夸张,小田切的演技真的很厉害,特别是虐心的戏。
)俊植说自己一定会回来的,结果一出门就碰到了德国兵,他说日语德国人听不懂啊,德国人当他闹事把他拖走了,所以学好外语很重要啊,像辰雄德语就很标准啊!
(剧中辰雄的德语是小田切让自己讲的,真的比我讲得还标准,太惭愧了。
)两个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分开了,分别被安插进了两队德国军队里去,穿上了德国纳粹的军装,然后三年后两个人意外在诺曼底相逢了。
哦,在英国人打过来之前,诺曼底真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邪恶轴心德意志,意呆利,日本,加上朝鲜人,一起踢足球,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辰雄终于找到了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遇到了诺曼底登陆……两个人这次被德国人逼着上前线了,辰雄决心带着俊植逃跑,一起逃回故乡(没说朝鲜还是日本)。
两个马拉松选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奔跑啊,身后的飞机大炮,钢铁战舰,头上是盟军的伞兵和炸弹啊,四周是尸肉横飞啊,但是他们携手共进啊,不管你喜不喜欢,就事论事这真的是很浪漫的一个镜头……可惜幸福的奔跑戛然而止,俊植中弹了!
生命的最后他把自己的名牌跟辰雄的交换了,因为辰雄是日本人,被盟军抓住的话一定会被杀的,他希望辰雄活着能回到故乡,继续他们马拉松的梦想。
辰雄在盟军的包围中,抱着自己一辈子的朋友和兄弟,仰天长号,从那一刻开始他承接了俊植的生命,俊植的梦想,成了名叫俊植的韩国人。
和平到来的时候,变成俊植的辰雄飞奔在伦敦的马拉松赛道上,两个人终于合为一体,实现了梦想,two become one,我差点以为我在看《炎之蜃气楼》。
总之,这是一部韩国人拍的电影,很明显的韩国人拍的电影,很明显的韩国人拍的爱国电影,作为中国人,肯定觉得有点别扭。
虽然电影的主题是呼吁和平,但因为敏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血腥残酷的场景,很难让任何一国的观众觉得舒服,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现在的人写的剧本,导演想要表现的主题太过刻意,所以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二战故事。
因为不真实,所以说服力下降,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这是胡编乱造,虽然有韩国人确实在二战中穿过三国军装,但是这个马拉松的故事却是编造的。
个人觉得这个编出来的故事很造作,很不自然,因此观影的过程中长长会想“这太超过了吧。
这不可能吧。
”有了这种念头,结果变成我知道导演你想讲什么,不就是要呼吁和平,消除民族敌对吗?
失去了对电影意义的期待,故事又有许多硬伤,看的时候心里的感动就会变少了,最后我关注的就是一场发生在二战背景下的基情故事而已。
所以说这个故事,故事编得不比耽美小说高明,又带了目前还无法释怀的历史问题,所以在韩日两国的票房不理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总的来说:技术出色,剧本主观,题材敏感,先天不足。
导演说这部电影的意识太超前了,所以票房不算理想,小田切让也说本国观众总不喜欢看到自己国家不好的一面,所以这片子不是很讨喜。
影片结束后部分观众提问:——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血腥暴力的镜头来表现?
有很多血腥场景其实是不必要的。
——小田切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为什么会想到请他来演这个角色?
——请说一下这部影片中的特效。
——故事是真实的吗?
真实性有多少?
导演一一回答之后说,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我用心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给后来的韩国导演立下一个榜样,血腥场景是为了让电影更好看更有张力,这部片子意识过于超前,可以以后再拿来看……——三位最喜欢的那一部分?
影响最深的镜头?
导演:全部都很喜欢,最中意诺曼底战役。
张东健:(忘记了,好像是那个二鬼子发小出卖自己的同胞的那一幕)小田切让:踢足球的那一次,现在看的话,还是能回想起当时拍的时候,自己就会觉得很开心。
——两位主演间的关系?
张东健:马拉松选拔赛的部分,我追不上小田切,只好叫他跑慢一点,他毕竟比我年轻。
——小田切先生在柏林过得怎么样?
小田切让:今天去Shopping了,计程车司机以为我是Gay,这件有趣的事让我爽了一天,但实际上我不是Gay。
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电影,难的一见的作为第三方中立立场看待二战,并且穿越了中日、日苏、苏德、西部战场四大战场。
日军上将的武士道精神最终也粉碎的沦为如蝼蚁般在难世自我苟活,战争的正邪之道不过为统治者的溢美道义之词,普通士兵就如苍茫沙粒一样,可以随意灰飞烟灭,也可以做胜利的奠基。
四大战场的穿越虽然显得太过割裂,这可能也是纷纷给出差评的原因,但这也可以称为战争公路类型呀。
这种类型使人有一种陪同两个主人公一块冒险的贴切感,感觉就像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从敌人到共患难的知己。
从东部中日战场打到西部诺曼底登陆战役,一开始还有很多同伴,结果打到最后在异乡仅剩对方作伴。
这种感情怕是在遥远的外星球突然在众多外星人中遇到一个地球人那样珍贵。
【20180805第3遍】记不清是第三还是第四遍了,上次看也是多年以前了,估计大学的时候了。
比起《太极旗飘扬》,更喜欢这部。
《太极旗飘扬》主要还是亲情成成分居多,那俩毕竟是亲兄弟。
而这部就是纯粹朋友之间的兄弟情了。
而且是一种宿命的羁绊,剪不断,理还乱,真爱一世情。
喜欢这部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帅炸天的小田切让,各种扮相毫无压力,穿军服更是帅的一比,简直天生的衣架子。
对张东健就比较无感了,一张老实人的脸。
镜头切换速度是很快的,节奏非常现代,剧情点多,推进也较快。
虽然配乐各种用力煽情,但对兄弟情这一套真的无力招架。
还满足了所有对二战的幻想,日本,苏联,德国,美国…辗转各地,看各种军队,战争场面拍的也是爽翻天,大气磅礴,炸点也都很真实。
诺曼底登陆中唯二的两个亚洲人,哈哈这个设定也是绝了。
最抓人的莫过于二人在夕阳下的诺曼底海滩重逢的这场戏。
哎呀妈呀。
第一次看就被深深感动,而且处理地很好,只是相视而笑,并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这兄弟情刻画真是细腻!
这次看也有点泪目,头皮发麻啊!
最后俊植把兵牌给振雄也是感人。
再加上最后马拉松比赛两人的切换+旁白。
这种连环煽情轰炸真的搜不鸟,谁让兄弟情是我的罩门。
片尾曲安德鲁波切利唱的也是荡气回肠啊!
之前就听了好多遍。
好了,下次看再记录!
1、诺门坎战役人们对苏军的印象是坦克集群攻击,但是这是苏联人从德国人那儿学到的,苏军大规模的坦克集群使用要等到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后,不应该出现在诺门坎战役(1939年)中。
片中描述的诺门坎战役,苏军出动没有步兵配合的大规模坦克进攻,很荒谬。
2、范冰冰步枪打飞机,中国抗日神剧的即视感。
另外范冰冰为啥要跑过来打这个飞机?
就这么和男主相爱了?
3、苏德战争的镜头纯粹抄《兵临城下》《兵临城下》中黑苏军人肉冲锋的镜头被这部电影照抄过来。
根据这部电影的描述,苏军在1939年的诺门坎就有了坦克集群进攻的战术,却在1941年之后的对德战争中回到了人肉冲锋。
4、穿帮镜头:从诺曼底的海滩上看英吉利海峡竟然能看到对岸!
英吉利海峡生生变成了内河。
最后,一点对价值观的吐槽:爸爸被日本人打成废人,自己被日本人抓壮丁, 不当人看得虐待,自己还去和日本人搞基,这是什么价值观?
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容许无关人员骑自行车在跑道里和选手一起奔驰且大喊大叫?
日军把男女囚犯都放在一间地牢?
范冰冰扮演的中国女游击队员神枪手一颗子弹干掉一件苏军战斗机,飞机是纸糊的?
男主角金俊植作为朝鲜人被迫参军给日本人当炮灰,白天打仗晚上跑步;被苏军俘虏,依然白天做工晚上跑步。
先不说战场纪律是否容许?
身体能吃得消吗?
是机器人吗?
男主看到苏军坦克铺天盖地打来,停止谈判,毅然决然跑向日本军队传递消息,包括后来在苏德战场上危难之际出手相救旧主长谷川辰雄,是对殖民主人残存的恩情还是跨越国家、民族、阶级差别的伟大人道主义?
抑或单纯出于军人的愚忠?
想了解一下诺门坎战役,结果看到了日本人奴役朝鲜人,当狗一样,残暴至极;苏军虐待日本战俘,视为取暖木材,更残暴不仁;迫于暴力,朝鲜人被迫为日本人卖命,日本人被逼为苏联卖命的环环相报,因果轮回,看到了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恩怨相报,完全浪费了这么好的历史题材和愧对了先烈们遭受的苦难。
片尾,形势所迫,两男主双双沦为德军炮灰,历史性相遇,相约逃跑回家(朝鲜是长谷川辰雄的家吗?
),并肩作战(导演给了较多两男主射杀盟军的镜头,似乎想说明此举是两男主出于暴戾的德国军官武力所迫,为了求生不得不向盟军大开杀戒,但演绎得有些过犹不及,似乎有些混淆了是非黑白、正义与邪恶!
),这是要表现超越民族大义、阶级仇恨的日朝(当下日韩)相杀相亲的主仆关系吗?
导演、编剧已不仅仅是基于历史真实人物及事件的改编而脑洞大开,而是混淆视听、模糊正邪不知要表达什么的历史虚无主义。
三年前,无意看到此片,顿觉题材巧妙,视野宏大,在世界大战之中演绎相互仇恨的殖民国家间跑者的精神,彰显人性的弱点与善良!
或许是因为自己喜欢马拉松比赛,或许是因为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充满兴趣,竟常常将这部电影温故,每次去观看,总能发现更新的意义或不一样的价值观,为自己汲取灵感与力量!
虽然是战争片,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如此。
当我们奔跑在漫长的赛道上,除了相互扶持,还有什么能支撑我们冲向终点,开启新的篇章呢?
战争是残酷的,看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倒在枪口之上,整整一代人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没能享受美好生活便已离去。
凡有良知的人类总能勇于反抗,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不灭。
这是一部在战争中相互仇杀、愤恨,用跑者精神彰显人性之美、之善的电影。
此类题材,My Way是最好看的,没有之一!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