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夜》是讲述女性“离开”的故事。
1主人公金夏是移民到异乡的底层女性,她在当地没有任何的支持,一切都要仰赖丈夫的安排,亦要承受丈夫的对自己身体和杏的暴力,她几乎是像奴隶一样被摆布、被虐待。
她当然会反抗,她尽可能地远离丈夫,不接他的电话,自己搬出去住,但这些不痛不痒的反抗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把出租屋的水断掉,就能让她乖乖回家。
其实这部电影和李玉导演范冰冰主演的《苹果》有着微妙的联系,很巧,当初《苹果》也来了柏林,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底层女性,都遭遇了对身体的侵犯,一个被自己的老板,一个被自己的丈夫。
面对这样的迫害,她们的第一选择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忍”,这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不是因为软弱,而是无可奈何。
正如很多遭遇家暴和婚内侵犯的女性没有选择离开,她们被太多枷锁禁锢着。
比如《苹果》里的主人公刘苹果,她当然反抗了,她要去堕胎。
丈夫不允许,她还是走到了小诊所门口,可是母职禁锢了她,婴儿无辜,她无奈接受了命运。
《苹果》里的女主角就像一个行走的子宫,被丈夫、老板、老板娘抢夺和讨价还价。
《绿夜》剧照
《苹果》剧照其实金夏的人生本来也是在一个困局里很难逃脱,但绿夜来了。
这一天,有一个绿头发的小姑娘闯进了她的生活。
这小姑娘虽然是本地人,但也算是社会边缘人,她身上病态的亲密关系,更像是被毒贩控制住的奴隶,可爱又跳脱,一只绿色的小精灵。
她们偶遇后,彼此迅速理解了对方面对的困境。
金夏又如往常一样被丈夫侵犯,原本她会和以前一样,在丈夫发泄完之后慢慢自我消化,接受命运,继续重复这样的生活。
但是今天很特殊,在暴力发生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冲进来死死勒住魔鬼丈夫的脖子。
她救了她。
这种勇气是可以传递下去的,于是金夏做出了最“叛逆”的一个举动,她抓起台灯就往魔鬼丈夫的头上砸过去。
她实现了一次肢体上对暴力的反抗。
但是这种勇气又是被不断打击的,所以金夏在最后发现丈夫没死的时候,说“我走不了了”。
她又一次接受了同魔鬼的交易,她选择息事宁人,继续忍受。
2其实整个故事中金夏在不断逃离:她不断回来,又不断离开。
娜拉出走后该怎么办?
要走到哪里?
也许最后又回去了。
但可能娜拉还会继续出走,这样不断拉锯自己,直到血肉模糊。
电影给出了比较童话的安排,绿发小姑娘再次杀死没有死透的丈夫,强行把金夏拉到了出走的轨道里。
丈夫要杀死两次,才能逃得开。
在她们逃难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则社会新闻,非常简短的播报了本地一处房屋着火了,有人被烧死。
最后孩子和母亲活了下来,丈夫没有了,家也没有了。
她们讨论这则新闻,都觉得是妻子放的火。
这则新闻就像一个寓言故事,女性要出走,该怎么办呢,无路可去唯有毁灭一切,毁灭自己的家。
金夏这时候补充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原来她的母亲也完成过一次类似的“毁灭”。
她的母亲有多么决绝呢,她毁灭自己的家,连女儿都抛下了。
这就是女性要出走的代价。
至此,所有女性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不只是金夏的故事,也是金夏母亲的故事,是新闻里女性的故事,是所有被压迫的女性的故事,包括观众自己。
从此开始,我作为一名女性亦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我深切感受到女性的绝望困顿、对自身软弱的挣扎。
3她们俩的关系并不是典型的同性之爱,这不是一见钟情戏码的偶像剧。
金夏应该是一位异性恋直女,而绿发女孩可能是双性恋。
她们在酒店发生关系的一幕是在金夏被丈夫侵犯后不久。
这两场床戏形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金夏面部朝下,神情极度痛苦,脸埋进枕头里,几乎窒息;后者金夏完全享受了愉悦。
一个长期被压抑的女性终于有了一次对自己身体的主动权,从被动的摆弄变成了主动的愉悦。
看到她很享受的样子,我甚至觉得十分欣慰。
用平常的浪漫爱的关系去理解她们,会觉得感情是不是来得太快太莫名。
她们之间的相依为命超越了浪漫爱的追求与占有,绿发女孩帮她实现了一次对身体愉悦的自主选择。
她们的这次杏,是 Girls Help Girls 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之前的浴室的桥段里已经有展现。
沐浴后的金夏裹着浴巾,湿漉漉的发梢还在滴水,绿发小姑娘蹲坐在小板凳上望着她。
原以为会是情欲流转的一幕,但金夏满身被家暴后的淤青,让一切都变得很沉重。
绿发小姑娘慢慢凑近,轻轻摘下她肩头的一根掉落的湿发。
4口香糖的一幕太动人。
当她开始吃口香糖的时候,那些最痛苦的回忆全部漫上来,几乎把她溺毙,于是她吞下口香糖自杀。
其实看的时候,已经隐隐觉得她会吞下去,那种逐渐失控的绝望,演员表达得很到位。
而且故事总要收尾,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如果不是死亡或者堕落,女性还有选择吗?
朴赞郁导演《分手的决心》有类似的情节。
汤唯饰演的女主人公同样是来到韩国的可怜中国女人,遭遇家暴,无处可逃,她杀死了丈夫。
然后再次陷入一样的困境,换了一个丈夫,但是依然对她家暴。
她出走,又回来。
她再次杀死了丈夫。
丈夫真的要杀死两次。
最终她选择自杀。
无论如何,现实主义题材里妻子杀死了丈夫,总归要有个交待。
所以会有死亡的结局。
金夏也一样嚼着口香糖准备赴死了。
但是窒息后本能的求生欲开始救她,这一段惊心动魄,我原本以为她会有一段挣扎的表演然后奄奄一息,但是她那种对生的渴望像爆炸一样迸发,我想着,呀,再试一次就吐出来了,再努力一点!
真的吐出来了。
碰巧在去柏林的飞机上读到了班宇的《安妮》,很适合拿来形容这一幕:“我感到眼前一阵白光扫过去,鼻尖发凉,水雾萦绕,空气甘甜,然后一切又暗下来,我睁开眼睛,周围寂静,抬头望天空,什么都没有,闪电、彗星或者光束,全不存在,但我又感觉得到,刚才确实有什么东西穿过我的身体,为我注入一种新的精神。
”5后来,绿发女孩的肉体死了,但是她的精神没有消亡。
重生后金夏勇敢地拿起油喷、抓起剪刀,利落得见血封喉。
她还留下了一只小狗,这只可爱可怜的小狗是一切美好特质具像化的体现,小狗舔舐着她的眼泪和伤口,从此啊,只有自己了。
那绿色的一夜,如梦一般,给了金夏觉醒的勇气。
很多时候女性不是没有从结构性的性别规训中觉醒,是没有勇气面对觉醒后的新困境。
这次她的重生,是完全独立发生的对自我的超越。
这个结尾在鼓励所有的女性:勇敢啊。
整个故事比较概念化,除了两位女主人公,其他的人物关系较简单,很像一个童话故事,可以被吟唱出来,成为一首哀伤又振奋人心的歌谣。
6导演韩帅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自己上一部长片《汉南夏日》套用了达内兄弟《罗赛塔》的叙事模版。
《绿夜》也是类似的风格,叙事比较概念化,也没有什么背景音乐。
吕克·达内曾经这样解释过极简主义电影:在物质上做的减法越多,精神上的杂乱性才可以更多地呈现出来。
例如,他认为《两天一夜》故事中最重要的是对杀或者不杀的怀疑、犹豫和摇摆不定,这是电影中的根本问题,因而其他的内容则尽可能简化。
《绿夜》女主角离开了她原本的市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虽然拿了几个奖,却完全没有机会在院线上映,一直到现在才有了第二部电影,还是女主角自己投资的,可以说她们都是华语电影圈的边缘人。
翻看了一些新闻,电影在香港立项,韩国拍摄,当时正值韩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整个项目从剧本到拍摄都非常匆忙非常快。
可以想像,应该没有资金和资源去反复打磨,电影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
但还是很感谢韩帅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公共讨论的空间。
首映的映后交流环节,仿佛一个女权论坛,有人戏称说导演好像在博士论文答辩,质量非常高。
印象最深的是导演说,在故事中她们一直在逃难,但是大部分时候,她们甚至不知道是谁在追她们,也没有人正在追她们。
这就如同很多时候,女性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一个明显的外部,这种压迫是无形的、广泛的,甚至是从内部产生的。
听了难过。
导演还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有故事中这样的女性,能帮助支持自己,但其实没有,所以她很想创作出这样的角色和故事。
可以说是导演的一个美好愿望。
听了更难过。
当天,冰冰从上台开始眼睛就亮晶晶的,一直含着眼泪,提问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女性寻求的外部、女性间的关系等电影立意上的问题展开,冰冰们一度转过身流泪,导演也哽咽,提问的观众也都在哭,场面甚至可以说有些悲壮,大家好像是借着电影的葬礼哭自己。
图/美零子
先看了一会电影,发现电影拍摄手法太不成熟,再一看导演,原来是个新手。
令人不适的晃动镜头,没有电影质感的画面,浪费了两位女主演的演技。
台词也太简单粗暴了,建议编剧有时间好好研究下语言表达,而不是随意输出。
电影仅能及格,而且主要的锅在于导演,然后是编剧,再次强调,他们浪费了主演们的演技。
降低预期,硬着头皮看下去,她们亲在一起的画面,真的,得算我工伤。
冲着范冰冰“复出”之作去看的,结果大失所望。
个人感觉整部电影就像冰冰姐的脸,空洞无物。
能理解导演想反映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提倡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但人设完全没立起来、各种硬伤不断、故事又全面拉胯,导致冰冰姐在片中被虐得越惨,观众越是一脸懵逼,想同情都不知该从哪里同情起啊。
真·脚趾扣地。
随便举个例子,双女主对话一会儿用普通话,一会用韩国话,先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她俩真能听懂对方的话?
不要说观众出戏,你们自己也难入戏吧?
看得出影片想往现实主义方面靠,但两主角活得太漂浮了,犯起罪来就跟玩似的,偷钱、运毒、恶意伤人甚至反复杀人那是说来就来,而且一而再再而三。
你说社会虐她们,我说反过来还差不多。
想往文艺片和LGBT方向靠吧,又遮遮掩掩、隔靴搔痒、要啥没啥,最终落得个四不像。
可惜了我的时间。
#绿夜#是初中那段时间吧…很沉迷于那种“执念”的爱情。
会很喜欢那种“共沉沦”的爱情故事。
后来我就在想,可不可以这样写。
一个女生被侵害时,一个人帮女主杀了人。
然后两个人开始逃亡。
想象中,是那种文艺气息十足的公路故事。
但我不得承认,这个想法确实或多或少受得是《白夜行》的影响,跟“女权”无关。
但我没写,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写都会让故事变得乏味,怎么写都会让故事变成无病呻吟的空洞文字。
后来看了《末路狂花》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写,没有玷污这么好的作品。
我说这些是为什么?
没什么,只是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
导演在看剧本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了《末路狂花》呢?
不是非要“女同”才能体现“女权”更不会因为是“女权”所以会成为“女同”女性的思想成长是通过弑父体现的。
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女性?
是性别符号?
是生殖器官?
是弑父杀夫?
女性的成长,为何,还要建立在男性带给女性的痛苦之上。
绿色在电影里就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烟花的颜色;烟花,是转瞬即逝的快乐。
试探性地踩着你的脚;接过你的烟灰,吹散你的痛苦。
最后,我们一起融入黑夜。
看到前面的绿色灯牌了么?
我在那里等着你。
有你在,我…不害怕。
电影我给了四星说不上电影多好,只是怀念我亡妻的颜值。
最后还是想说,“弑父”不是体现“女权”的唯一形式。
绿夜 (2023)5.22023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同性 / 韩帅 / 范冰冰 李珠英如果这部电影我是在2021看的,那我会为打4星。
掐着最后几天去了柏林电影节,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后续会不会公映,自己还蛮喜欢的,所以趁还没忘之前记录一下。
绿发女子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女同爱情电影,虽然与浪漫相关的,包括“试探”、“拉扯”、“暧昧”、“亲吻”在内的所有元素,这部电影里都具有,但最终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让女主金夏做出让很多观众都觉得不解的极端行为的情感基础,并不是爱情。
或者并不只是爱情。
电影里作为最大情感支持,却没有表现得很明白的一条暗线是金夏的母亲。
从女主讲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她的母亲也和她一样,遭遇了家庭暴力。
与她不同的是,她的母亲采取了反抗,以某种方式杀死了她的父亲,但在调查的时候,年幼的金夏经不住警察的夸赞还有口香糖的诱惑,出卖了自己的母亲,使得自己的母亲只能出逃。
“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妈妈把鞋子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女主说,“我就想,妈妈没有穿鞋吗,不穿鞋能跑多远呢?
”(台词是我的回忆,不一定百分百准确)而绿头发的女孩,一开始就是以金夏“害”她没有鞋穿为借口,去到了她家,翻出了她母亲的照片,然后阴差阳错同她的母亲一样,被金夏告发,最后帮金夏杀死了困住她的丈夫。
两人最后一次告别时,金夏蹲下身为绿发女孩系上鞋带,而绿发女孩抬手,像母亲一样摸了摸金夏的头。
以此为情感基础,就很能理解为什么金夏在绿发女子不见,丈夫的死被警察“妥善处理”,警察又和童年记忆中一样,递给她一盒安慰的口香糖之后,情绪上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因为这就是她童年创伤的再次演出,是她忘不掉的心魔在再次提醒她:她再一次因为自己的错误失去了“母亲”,再一次让别人为自己牺牲,再一次孤立无援。
但这一次,命运留下一瓶绿色的染发剂,给了她一个可以纠正的机会。
可惜的是导演没能把这条关于母亲的情感线路刻画得再明显,再清晰一点,导致两个人过快的感情进展,过于容易的信任建立,和后续情感的大爆发,都因为缺少内部逻辑支撑显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这条线里还有一个很妙的点在于,导演前期有意识地把绿发女生塑造成一个表面“黏人小狗”的角色,使前中期很多剧情看起来都像一个标准的《姐狗爱情故事》(笑),最后甚至用小狗当作绿发女子的一个替身,来回应之前台词中绿发女子说过的那句:“我宁愿当一条狗。
” 但这里所谓“姐狗”身份,就像导演不断在剧情中给的暗示 (比如:绿发女子在不同情景下,多次抬手像安抚小狗一样,揉金夏头发的镜头)一样,其实是错位的。
表面上是金夏在照顾她,在安抚她,而仔细查看剧情就会发现,金夏虽然看似一路都在主导和善后,但她实际上犹豫、摇摆、瞻前顾后且自我规训。
真正自由,有魄力下定决心,逼着金夏反抗,逼着金夏正视自己的恐惧的人,从来都是绿发女子。
虽然金夏驾驶着摩托车一路在首尔飞驰,但真正给这个飞驰方向,或者让这个飞驰发生的人,是在她身后抱着她的绿发女子。
我能理解导演想把绿发女子拍成一个意象的意图(她甚至都没给她起名字),虽然最后因为想表达的元素过多,导致故事线太乱,前期给的逻辑又无法很好的支撑,没拍成《搏击俱乐部》的效果,反而像致敬《二次曝光》(笑)。
但这也是我并不认为《绿夜》是一部标签化女同爱情电影的原因。
她是反抗暴力的勇气,是离开压迫的决心,是美丽又让人恐惧的,自由的荧光。
金夏拥抱她,如同拥抱自由。
红色与绿色导演选择这两个圣诞节专属配色来做画面区分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也很好理解。
红是罪恶,是压迫,是暴力。
绿是生机,是自由,是解脱。
两场色彩完全不同,情感极端冲突的床戏,把色彩和心理上的对比做到了极致:红是无间炼狱,绿是在炼狱中被劈出的小小避风港。
这里顺便提一下导演对床戏的处理。
很多反应性暴力或者体现爱欲的电影,都会以床戏作为一个情感爆发的突破口,电影中的一个奇观,所以都会把这类内容,拍到极致。
这样当然会增大情节的感染力度(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规避,因为露骨的拍摄,最不应该被男凝的情节反而在大众传播中成为男凝的素材。
就像《阿黛尔的生活》、就像《色戒》或者说近一点,就像《苹果》。
在绿夜里,导演用了一种(至少让我)没有不适的方式,完成了这两个情感点的爆发。
能感觉到,导演并没有把其实算这部戏最大噱头的“范冰冰女同床戏”当一个卖点来拍。
这段戏自然、流畅、里面有欲望,有渴求,也有女生相互间的尊重和珍惜,更像是一种灵魂上的共振。
最后一幕金夏的手虚扣在绿发女子的胸口,像是要把那簇绿色花火收束进自己的心里。
非常美。
不知道导演是先有的宗教方向的想法,特意选了红和绿作为两个对立面的主色,还是反之。
但我个人的感觉是,没有必要。
太多只能露个像,无法深入探究的元素,只会让片子的内容变得混乱。
我猜测导演也许可能是想借此展示“主原谅我,我原谅你,我就是你的主。
”或者暗示,男权社会结构性的压迫,男性也难以幸免。
(做这个猜测是因为映后问答环节,导演特别说,她觉得男性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影片中的男性也受到了压迫…… 我理解她的观点,但我实在不明白在这个时间点强调东亚顺性别男的苦难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意义?
男 LIVES MATTER?
)关于范冰冰范冰冰从来都是一个很丰富的人。
她浓烈,自信,长袖善舞,享受聚光灯和名利带来的荣光。
但她同时自卑,孤独,渴望认可,害怕露怯,非常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常常用力得很笨拙。
我没想到范冰冰能演到这种程度。
前期放出的预告片段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好。
范冰冰这几年日常在社媒上对网红滤镜的偏爱,以及很不自然的修图,让我其实已经不太确定她到底长什么样了(笑)。
加上演技这个东西确实是需要在不断练习中积累精进的。
不是说演的越多就越好,但你不演,就很难更好。
4年无法在片场演戏,对任何演员来说,都是非常残忍的事。
但范冰冰这次,是出人意料的好。
好到很多时候,我甚至不觉得她在电影里是“漂亮”的。
许多对范冰冰演技的诟病都为围绕着“范冰冰演什么都是范冰冰”。
在绿夜里,金夏这个角色的内核,其实是很“范冰冰”的:不够正当的居留身份,无法反抗的暴力压迫,瞻前顾后的自我怀疑,对认可和“原谅”的需求。
但范冰冰演金夏,就是金夏,不是范冰冰。
她让这个角色靠近她但脱离她,成为一个独立的,带着现实隐喻的侧写。
就像电影中已经展现的:你在怕什么呢?
在等什么呢?
你不需要那些可笑而廉价的“forgiveness”,放开双手去拥抱风吧,路在前面,花火也在前面。
两个人没有cp感,或者说是导演没有拍出两个人的cp感,剧情里,两个人不小心相遇,但是爱上对方或者说喜欢上对方,并没有拍出来。
只是在浴室里的暧昧,一直是拿暧昧、或者说床戏去拍出两个人的cp感。
导演应该用剧情、事件推动两个人的进展,不然显得两个人很突兀,最后的结局就不是太感人。
一直进入不了她俩的世界里。
女儿这个角色确实不讨喜,总感觉导演拍出的她很油腻,不清爽,冰冰倒是挺清爽,我觉得演员是一部分原因,系鞋带那块拍的女二就还挺清爽的,不知道为啥前面拍的女二咧嘴、瞪眼怎么拍的傻乎乎的。
很油腻。
整个剧情情节有点地方太肉麻,因为拍的手法很现实、很记录的感觉,但是剧情又很“女生”,感觉是为了拍出剧本里的“系鞋带、摸头”才拍出来的。
但是真的很割裂。
女二刚开始给人的感觉油腻,冰冰还好,但是冰冰有些演技依然会给人感觉她并不喜欢女二,只是情节上平铺直叙而已。
所以两个人加在一起就等于负数了。
包括杀人、以及第二次杀人,女二杀人的动机都没有被强化,所以当那个男人再次被杀死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又来?
而且她们逃走时那么害怕,怎么冰冰见到男主时反而不害怕,刚被他强奸过、不怕他报仇吗?
如果真的心疼为啥第一次杀他的时候不抢救一下?
总感觉他俩的关系很无语,冰冰的角色也很空洞,别人让干嘛就干嘛,一点都不聪明,感觉接近“傻白甜”。
而且冰冰最后的选择也很突兀,另外扇巴掌本身是爆发点,但并没有爆发。
为了扇巴掌而扇。
如果慢慢的拍,可以拍出文艺的感觉。
如果拍的节奏强一点,可以拍出恐怖的感觉。
如果拍的惨一点,可以拍出人生的感觉。
如果拍的cp感十足,可以拍出爱情的感觉。
但是都没怎么拍出来,我觉得导演想要的太多,或者是导演准备的太少,整体都很空洞,不文艺、不恐怖、没有爱情。
只能说太空洞,冰冰就像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
导演让往哪拍就往哪拍,拍完我觉得真实的冰冰很可怜,拍完强奸戏、拍拉拉戏,她不喜欢那个男的、也不喜欢那个女的,但必须得拍,为啥要去救那个男的?
又为啥要救那个女的?
感觉俩女的有点笨,看完捉急,又觉得她们自己对影自怜,就命运的捉弄没拍出来,命运的抵抗也没拍出来,就横冲直撞。
真的服了,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她俩早死一百次了。
其实《绿夜》的宣传噱头还是蛮大的,范冰冰的复出,大尺度的表演都能吸引一大波流量。
不过,小编可能看的是删减版,所谓的“大尺度”基本没见着,好像也没太大的兴趣专门去找。
全程其实在想一个问题,当年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小刚也出来“非诚勿扰”了,冰冰也出来“庸人自扰”了,就是小崔憋着,啥时候能再看到小崔,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冰冰估计也是憋坏了,这么多年的“委屈”,让她在电影里头直接开了国粹。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在骂谁呢。
说起来,这次冰冰又是在踩钢丝了啊。
既想着出去,又想着守身如玉。
和当年既疯狂捞金,又不想交税有一拼。
这事儿,落在其他人身上,多少也是个“苦难”的人设啊,但落在冰冰身上,怎么感觉还是不够惨呢。
故事里头,冰冰还是比较“冲”的,基本上啥话都能往外蹦。
但是这台词是在说谁还是在自省,总感觉有点模糊。
不知道所谓的尺度,是不是这段“洗澡”的镜头,这对曾经的“范爷”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了吧,压根就不能凑成宣传的噱头。
剧情没什么好说的,大概就是俩“苦命”的女人,因为“剧本要求”凑合到了一起,准备干一票大的。
反正,在她们眼里,男人是“罪无可赦”的,尤其是小崔。
不管最后归宿如何,反正冰冰在电影里头是开心了,“手刃”了仇人,享受了报仇的快意。
范姐的主演的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啦~~~真是爱死她身上这股打不死的劲儿了。
看电影的截图感觉有点儿娄烨的味儿,是错觉么?
不知道范姐的粉丝是不是都是女粉,私以为大概还是女性更能感受到她那种要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生长的力量。
正如她曾和众多导演合作,但是我觉得最能感受到她的导演还是李玉。
再看当年怼王思聪那句“你找你的爸,我干我的活,我们都算自强不息”就很有意思。
艳丽的花朵极力向上攀爬,定然是失去了矜贵与优雅,但那又如何呢?
这就是这朵花应该有的样子。
身在何处并不重要,活出自己最重要。
希望她能像汤唯一样,折腾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小狗是她留给自己的遗物,是自己最后唯一能对她表达的念想。
“做女人没意思”,她笑了笑,“是啊,我想当狗”。
她死后,自己已经将小狗当做她了吧。
看到“绿夜”,一下子联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绿光”是希望的光的意思。
我想“绿夜”,大概是希望的夜的吧。
都说她们的感情突兀,可我不觉得,我觉得一切都有迹可循,在床戏前,就已经对对方有了情愫。
从一开始自己觉得对方是傻逼,到发现对方贩毒举报,再到准备和对方分赃上一条船。
这时候还是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可以逃离丈夫的魔爪。
第一次准备交易时提前藏的刀,是为了保护自己,下意识阻止毒贩不让他动手,一来是不想事情闹大,二来是同作为女性间下意识的互帮互助,不想对方受伤。
在她晕倒,迫不得已寻求恶魔丈夫的帮助。
在她吐到自己身上,明明嫌弃却还是先给她擦嘴,再擦自己的衣服,最后又把毛巾丢给她。
在她心疼的抚摸自己被恶魔家暴的伤,又怜惜的为她捻去后背的头发,这一刻是同情与惺惺相惜。
在自己被侵犯,她毫不犹豫救自己对恶魔下杀手的时候,是错愕,感激,恐惧,救赎。
在自己载着她时的五味杂陈。
在她坐在摩托后座,试探的靠在自己肩膀,到安心靠在自己肩膀。
在自己丢下她终究不忍心又回去,在她看见自己回来,先是赌气不说话,又傲娇,小脾气,却不是单纯的被丢下的愤怒。
这一刻,情愫已显露出来。
当自己为她擦鞋,她得意,傲娇,脚摸脚的那一刻,那一刻她已经伸出脚准备回应了,但突然闯入了醉酒的男人,打断了她。
这些都是床戏前,微妙的感情变化。
她想吻自己却克制,自己便主动吻了上去。
说句题外话,我看见是范冰冰演的角色主动吻上去的时候还挺兴奋的。
回到正题,有人说她们床戏是被伤过后的慰藉,有冲动的因素导致。
可我不这么觉得,床戏时,自己吻她时眼里是带情欲和怜惜的。
一边吻着,一边轻抚她的脸,眼角缓缓滑落一滴泪,那一滴泪,一定是包含幸福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后放在她胸口的手,有一个特写,是想要最后却克制没有继续。
这要和后面,她濒死时,想到她胸口的印记联系起来,就很好明白了。
自己一定是爱她的,爱也克制,因为杀了人啊,不可能有结果的,而且自己一直都很不安。
后面自己忍着眼泪,看她时不舍又心疼的眼神。
两人一口一口的抽烟,《燃冬》里两个男的互相喜欢,也是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的抽烟的。
帮她擦嘴,帮她系鞋带。
在市场听到姐姐下意识的转身回头,以为是她。
在警察说都帮自己处理好了,疯狂吃口香糖差点噎死自己又拼命自救活下来的时候,那一刹那,自己可能觉得获得新生了吧。
于是便将头发染成她喜欢的绿色,毫不犹豫去找她。
在此之前,自己也为她担心,忐忑不安过,安检时看到一个男人拎着一样的包,她追着男人时的呼吸急促就知道了。
还是不敢想她遇害了。
在看见那个男的拿出保龄球打火机的一瞬间,确定她真的遇害了,便毫不犹豫要杀了人渣为她报仇。
前面不难看出,她本身是善良又比较胆小,懦弱的,但是这一刻,她毫不犹豫。
开始是她为自己杀人,现在是自己为她杀人。
最后啊,自己对小狗说别怕,就像她当初对自己这么说一样。
此时,我想在她心中小狗就是她,或者说新生后的她。
珍惜的把小狗放在怀里带走。
是新生后,自己珍惜的带着心爱的她走了。
有一点啊,我看不懂那个手语,但是呢,从几句话里也大概可以推断出来。
自己恶魔丈夫说过一句“你自己做过的那些事……”“神父说了,只要你真心忏悔奉献,都能被原谅”还有那个人渣也是说“我原谅你了”。
那么他们说的忏悔和原谅是什么呢?
忏悔自己是同性恋,原谅自己和她发生关系了。
基督教里面,同性恋是有罪的。
“灵魂在囚禁中长眠,被罪恶夜晚牢牢束缚,你的眼睛发出复活之光,我醒来时已灯火通明,枷锁掉落,心也自由,起身向前”自己听到这个,犹豫后又回头找她。
这几句词就很有含义啊,灵魂被囚禁长眠是明明自己只是爱着相同性别的人,什么都没做错却被指认有罪,被要求忏悔,逼迫自己违背自己的性取向。
被自己杀人的罪恶感束缚捆绑。
自己在她的眼里找到了重生的希望,终于可以不再逼迫自己,正视自己的灵魂与性取向。
这一刻自己仿佛通透,身上的枷锁好像掉落,心也自由了。
起身向前,奔赴最真实的自己。
她呢,早就表现出反抗的意识,自己是在遇到她后。
其实也是两个人的相互救赎与觉醒反抗。
但是啊,还是太惨了,终究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自己也一定会被抓住啊,毕竟身后的警车鸣笛。
能在逃命中让你又放不下,又担心回头去找的人。
你觉得能是什么关系呢?
还有些细节没写出来,只记得这么多。
想打4星来着,3星改不了了。
比较细腻,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微妙的感情变化。
主要还是长发的角色本来就是同性恋,她当然可以知道自己爱不爱。
也看得出她不愿意让她的恶魔丈夫碰,她不爱他。
戛纳红毯,范冰冰登场。
只是昔日的范爷不在,留下的是美人迟暮的唏嘘。
这次电影节,除了范冰冰,巩俐、张雨绮、关晓彤、高叶等女星都去了,要搁过去,网上一定会涌现一大批“范冰冰艳压群芳”的通稿,只是这一次,主流媒体上几乎已经看不到一点儿她的新闻了。
范冰冰从“金锁”变成“范爷”,靠的是一手好的营销。
当年网络还不发达,范冰冰团队就吃准了国内老百姓没见过市面,利用信息差来提升自己的咖位。
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范冰冰第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是其参演的作品《日照重庆》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她是以电影人的身份参加的。
可是红毯归来,她嗅到了红毯背后的商机,之后没有作品,也要砸重盛装出席国外电影节的红毯,然后请百万修图师修图,找来水军发通告吹捧自己,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她挺给中国电影涨脸,于是她的咖位就上来了,等后续的资源跟上了,之前的自吹自擂也就没人在意了。
范冰冰就是中国“毯星”鼻祖,成为顶流后,立刻洗白自己。
她拍摄广告,一句“经得起多大诋毁,就承受得住多大赞美”立刻洗白了之前的负面传闻;她接受采访,被问及大S嫁给汪小菲,回应道:“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这句话在当时也成了独立女性的宣言,一举扭转了她的口碑,众人齐夸范爷牛X!
那时的范冰冰风光无二,收入在娱乐圈里常年排名第一,谁见了都要避让三分。
后来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了,冯小刚和崔永元因为《手机2》打嘴仗,范冰冰掺和进来,被小崔实名举报偷税漏税,一夜之间,“范爷”变成了“范8亿”,依然霸气十足,但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范冰冰虽然交上了罚款,但在娱乐圈基本处于半封杀状态,这几年她好几次试图复出,但刚有点苗头都被摁了下来,她也有些心灰意冷,将娱乐圈的资源全转移给了弟弟范丞丞,自己则继续蛰伏继续等待时机。
这次的戛纳红毯就是她苦苦等待的机会,范冰冰事先做足了功课,一口气展示了12个红毯造型,试图在复制当年女神登场的盛况。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网络发达了,观众早就吃过见过了,她当年使用的套路已经被后来者学了无数遍了,早就不管用了。
以范冰冰最引以为豪的颜值为例。
她在ins上晒的自拍依旧美颜。
路人视角下的她依旧芳华绝代。
但神通广大的网友很快就找出外媒生图里的范冰冰,41岁的她也开始有了衰老的迹象。
这次的红毯秀上,范冰冰和世界首富马斯克的老妈一起走秀,精修图里,她的打扮珠光宝气,像一只永不凋零的白天鹅。
但是在网友挖出的生图里,这只白天鹅变成了一只膀大腰圆的大肥鹅,白的发光的皮肤也一下子原型毕露。
范冰冰的脸蛋成为形容为“整容模板”,但现在的状态像一个发面馒头。
另一套造型里,范冰冰穿起了国风裙装,整个裙子山林竹青为背景,裙摆位置却窜出一只猛虎,有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那味儿了,再配上祖母绿珠宝,昔日范爷的霸气又回来了。
但是别急,在外网的生图里,范冰冰再次“原形毕露”,精修图里的霸气和仙气都没有了,岁月的痕迹写在脸上,让人感叹红颜不在。
网友的评价一针见血,范冰冰已经老了,粉丝就别活在滤镜里了。
我们再看看范冰冰引以为豪的营销炒作。
虽然她在主流媒体上不再蹦跶了,但是在小范围里还在故技重施。
比如微博范冰冰超话里,粉丝就狠狠吹捧说,范冰冰的红毯造型被选为11个版本的最佳服装,两大顶级杂志对她的时隔5年重回戛纳做了专题报道。
如果在10年前,这一道说辞确实能唬住大家。
但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较真的网友去外网刨根问底,发现戛纳官方根本没有所谓的“最佳着装”评选,那些大牌媒体只是报道了女星走红毯,根本没提到什么“最佳着装”而且范冰冰这套炒作手段早就被别人玩透了。
这次戛纳,蒋梦婕的通稿里提到,她成为“法国《名利场》ins唯一认领中国人”,“被外网评为最佳look”关晓彤的通稿里,也很巧合地拿到了“最佳着装奖”我不禁纳闷了,整个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黯淡无光,“最佳着装”却全被中国女星包揽,而且人手一个,这股歪风邪气就是当年被范冰冰一手带出来的。
“艳压策略”失败后,范冰冰改成了“自黑套路”,网上有人嘲讽她的某一套造型像“蚌精”,她直接发文自嘲,完全没有了当年范爷的霸气。
不要惊讶,如果平时关注范冰冰的话,会发现她早已走起了亲民路线,从明星下沉为网红,在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晒美照,教网友化妆,顺带再做做广告带带货。
在网上,“范冰冰素颜”、“范冰冰怼脸自拍”“范冰冰路人视角”等词条也隔三差五出现在网上。
她素颜抱着小狗被摄像机捕捉到,网友评价,素颜都这么美?
她和朋友聊天被“无意”抓拍,网友评价,完全看不出是40岁的样子。
她在镜头前怼脸自拍,颜值是没得说,但气质上更像是网红,没有当年的明星范儿了。
这一切表面是无心插柳,其实是她的团队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既然没法在娱乐圈继续混了,那就主动放低姿态,营造出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可惜的是,“范8亿”的名号实在是深入人心。
大家想看网红,想看素颜美女,00后小姑娘们不香吗?
一个40出头,身价过亿的过气女星刻意装嫩,想到她偷税漏税那档子事儿,更多人恐怕只会觉得膈应,显然,范冰冰的这条亲民路线也注定走不通。
范冰冰也想过重拍电影,国内主流电影圈混不下去了,那就曲线迂回的路线。
这不,今年年初,有她主演的文艺片《绿夜》在柏林电影节上映,让人感慨,演员范冰冰回来了。
可实际了解这部电影后,我们不禁皱起了眉头,这部电影是女同题材,范冰冰和韩国演员李英珠在片中有大量激情戏,在媒体的报道中,两人甚至为了艺术“真空上阵”,场面一度失控。
说白了,这部电影就是套了个文艺的壳儿,打了个小众情色的擦边球,噱头大过质量,最后难逃“网盘见”的命运,范冰冰想在电影圈真正复出几乎不可能了。
范冰冰沦落至此,多少是有些可惜的。
作为演员,很多人嘲讽她出道20多年,大家能记住的只有金锁一个角色。
其实她的演技真的不错,除了《还珠格格》,她还有《少年包青天2》《手机》《苹果》等代表作,她凭借《手机》拿过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凭借《观音山》拿下过东京电影节影后,凭借《二次曝光》拿下过华鼎奖最佳女主角,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成为金鸡奖影后。
如果她稳扎稳打,绝对是国内实力派女演员的代表,再加上她顶级的颜值,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也是大女主戏一部接着一部。
作为女友,范冰冰也称得上“爷们儿”和李晨谈恋爱期间,她对大黑牛是倾囊相助,李晨想拍电影,她一边忙自己的古装剧,一边无偿主演男友电影,并且甘愿做二番,《空天猎》拍完后,她出席各种高奢品牌活动,主动带着电影中的假短发造型为电影宣传造势。
后来偷税漏税被查后,她主动和李晨分手。
两人官宣分手的那句“我们依然是我们”当年感动了很多人。
作为好友,范冰冰也很讲义气。
她招惹崔永元,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是引火烧身,从她自己的角度看却是仗义执言。
冯小刚当年找她拍了《手机》,后来找她拍了《我不是潘金莲》,全都是她演艺生涯的代表作品,冯小刚是她的恩人,恩人卷入口水战,她选择站出来无可厚非。
而且范冰冰在圈内人缘极佳,在她当红时,呼朋引伴,在她落魄后,也没有人落井下石。
现在她弟弟范丞丞能在圈子里风生水起,很多和她的人脉有关。
范冰冰的问题是,野心太大,贪婪欲太强。
她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非要把赛道从剧组挪到红毯上,给人的观感就是不务正业。
就拿她能拿得出手的《我不是潘金莲》为例,这部电影和《秋菊打官司》很像,范冰冰的角色和巩俐也如出一辙。
论气场,论成就,论美貌,巩俐都在范冰冰之上,但同样出演村妇,巩俐提前一个月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不洗澡,用袖子擤鼻涕,把探班的刘佩琦都吓了一跳,她一出场就是一个农妇的感觉。
反观范冰冰,她是拿到了影后,但影片中她骨子里有农妇的气质吗,她能拿奖,是冯小刚的功劳,是众多演员抬轿子把她抬上去的。
所以她拿了那么多影后,但在大众心中,她的明星身份远大于演员身份,她宁可在红毯上艳压别人,也不愿在表演上多琢磨一下。
在男女关系上,范冰冰给了李晨很大的帮助不假,但她更多的身份其实是个交际花。
她流连于各种权贵和大佬之中,坊间关于她的桃色新闻至今不绝于耳。
20年前,小报绘声绘色写着她和某大哥在北京小区同居数月,20年后,网上绘声绘色讲着某某大佬为她支付了8亿欠款。
当这些大佬一个个倒下,自称“我就是豪门”的范冰冰,也就同无根之木一样瞬间垮了。
再进一步讲,范冰冰的问题不只是葬送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而是败坏了整个圈子的风气。
在她之前,娱乐圈虽然乱象丛生,但基本的规则还在,女明星向上位,营销炒作可以,但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
在她之后,娱乐圈乱象丛生,某女星在红毯故意摔倒博关注,某流量小生没有作品却频繁上热搜,某歌手没有一首代表作品敢开演唱会,这些乱象从根儿上刨都能指向范冰冰。
一个范冰冰倒下了,更多个范冰冰还在圈子里兴风作浪。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范冰冰非要戴上那顶皇冠,最后被这顶皇冠压垮。
套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在过去享受了多少赞美,现在就要承受多大的懊悔。
很多人不禁唏嘘,范冰冰现在是一地鸡毛加一无所有。
我看来,不要为范冰冰感到惋惜,消失过气隐退其实是她最好的归宿,戛纳之后,范冰冰的裙摆后留下了一大笔“遗产”,这笔“遗产”需要内娱用好多年才能慢慢消化。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