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少女洛荷

Lore,纯真消逝的年代(台),黑屋,萝芮,萝拉,洛荷

主演:莎斯琪亚·罗森道尔,内尔·特雷波斯,安德烈· 弗雷德,米卡·赛德尔,凯-皮特·马立纳,尼克豪拉斯切克,尤拉西纳·拉尔迪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2

《少女洛荷》剧照

少女洛荷 剧照 NO.1少女洛荷 剧照 NO.2少女洛荷 剧照 NO.3少女洛荷 剧照 NO.4少女洛荷 剧照 NO.5少女洛荷 剧照 NO.6少女洛荷 剧照 NO.13少女洛荷 剧照 NO.14少女洛荷 剧照 NO.15少女洛荷 剧照 NO.16少女洛荷 剧照 NO.17少女洛荷 剧照 NO.18少女洛荷 剧照 NO.19少女洛荷 剧照 NO.20

《少女洛荷》剧情介绍

少女洛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LORE萝拉”是片中主人公Hannalor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Saskia Rosendahl 饰)的小名。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不久前的德国。萝拉是位生来养尊处优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党卫军军官,曾在白俄罗斯处决过大量的犹太人和无辜市民。萝拉和她的姐妹们对犹太人 的遭遇知之甚少,她甚至还是一名希特勒青年军(Hitler Youth) 的光荣成员,对纳粹信仰充满了崇敬之情。如今,希特勒已死,而德意志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萝拉开始了一段痛苦而深刻的长大成人的经历。 影片在20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女主角、摄影与最佳原声四项大奖。之前还曾获得Locarno观众奖以及瓦拉多利德Valladolid最佳新人导演奖。代表澳大利亚申报2013年奥斯卡外语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死神君弑神者!道具师白狮安娜和维多利亚孤狼之血云中行走追龙番外篇之龙争虎斗奶爸的科技武道馆37号房间:约翰尼·雷德斯神秘之死狐王殿下恋爱了一世两梦铁血娇娃我马上就到刑事7人第四季致命催眠背叛梦物语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暗金烂狗2神与人之间反馈咸鱼传奇幸存危机他人之痛别处中国刑警803英雄本色典范圣诞之魂九龙秘藏

《少女洛荷》长篇影评

 1 ) 爱情和信仰

《少女洛荷》倒挂在低压的树杈上向少女展露精壮身材的青年,轻轻地将水面拂向水中的少女,少女面上丝毫不显,依旧保持她的冷漠孤傲。

但最终爱情还是改变了她。

这是作为纳粹青年军的洛荷和幸存的犹太人的爱情。

整部电影大片大片的美感画面和定格让爱情和痛苦交杂在一起。

最后洛荷的信仰伴随china doll碎裂,她对于纳粹的崇拜也就此崩塌,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2 ) 和平年代的难以体会。

整个过程越来越纠结,心里担忧不已。

作为大姐姐的LORE是最难的。

没有父母亲的时候,她就要做父母亲。

为了弟弟妹妹,自己虽然是一个孩子,也没得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妈妈。

长姐的责任与重担,不是谁都愿意承担,也都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好。

母亲最后离开时,LORE还是追赶道路上去看她,妈妈回过头,看着她,四目相对,满脸泪痕,还是一句话没有说扭头就走了,眼睛说了一些。

那时的LORE还是孩子的心,少女的心。

我想,没有那个假犹太小伙子,托马斯,LORE和她的弟弟妹妹们,恐怕很难回到汉堡。

LORE因为托马斯的犹太人身份,而既喜爱又痛恨。

这里开始展示出,LORE最难的心理痛苦,她的岁数,是完全受到纳粹德国教育的,本身她的希特勒青年团的身份,让她一直也完整的学习了憎恨犹太人,以及她认为的一切的第三帝国的真理。

精神世界的巨大崩塌,双亲的离去,自己带领弟妹的责任。

如何生存下去,一瞬间,一起涌来。

而LORE在得知托马斯的非犹太身份时,斯人远去不可追了,而托马斯也只是那个没有人认识的死去的犹太人名字而已。。

我想那一刻的LORE,一定很怀念他吧。

居中有一段,德国民众围观,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照片,后来开往汉堡的火车上,也有德国年轻人对这个事情的讨论。

民众对第三帝国私下的罪恶是震惊的,也带来后来整个德国民间,自下而上的反省(这段历史不用再说了)。

我只是想起同样那个日本,他们为什么不反省。

我想,至少,日本人根本就像德国人那样,没有见过他们那只禽兽军队的所有大屠杀,小屠杀,各种强奸,屠杀。

他们不知道自己曾经是禽兽。

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了。

最后,再一次鄙视所有,2012年以后买日本车的人。

这种人,以后我也不会跟你们结交成朋友。

一切的理由都是苍白并且荒诞的。

这种事情的正反,网络口水大战也够多了。

我想,犹太人,看到我们这些受害者的后代还为这个事情争论,实在是会觉得,真悲哀。

 3 ) 世界之外的世界

破败的碗里,几只鱼儿在吃力的蠕动,镜头忽然拉高,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女在注视着它们,鱼儿们所在的世界正在“相濡以沫”,而人类的世界则饱受战争疾苦,异类的世界你无权插手,先在自己的世界生存下去。

这是一部改编自纳粹伤痕文学的电影,所谓以“加害者”的视角反思战争,影片以清新沉郁的手法,描摹了一个充满伤痛的故事,对纳粹思想坚定不移的少女洛荷,抱着天真无邪的心态入世,渴望一观她的元首所描绘的世界美好,不料却被满目疮痍的残酷现实击的粉碎,在父母都被关押之后,洛荷带着弟弟妹妹们踏上了从巴伐利亚前往汉堡外婆家的旅程。

处于战争之下的旅途注定是不安和躁动的,导演却运用诗一般的画面,沉静如水的叙述方式来烘托这种不安,黑森林晨暮间的烟雾缭绕和不时响起的防空警报也处处体现着躁动,一行人的路程中,甚至不惜直接将镜头对准尸体已经腐烂的伤口,刺激视觉神经的同时,也在控诉战争将人命视为草芥的事实。

当洛荷从少不经事的少女逐渐蜕变,观者也如同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德国人对于战争的反思态度值得赞扬,片中被虱子“撕咬”的伤口和掉色的黑色油彩都象征着纳粹施加给无辜人民的罪恶,难以清洗,在贫苦饥饿和生命面前,一切规矩教条,还有所谓父权和信仰都不值一提,洛荷虽亲手埋葬了过去,但仍保留着所谓的“种族优越感”,直到那个犹太小伙的真相被揭开,洛荷那仅存的精神寄托彻底崩塌,她终于明白元首和纳粹是不会为她带来食物的,要活命必须像畜牲一样苟延残喘,所以当她带着弟弟妹妹千辛万苦赶到外婆家,发现这里不过是又一个表面维持和谐,虚伪做作的纳粹之家后,她一脚剁碎了之前一直精心呵护的糖瓷小鹿,与那个“尊严世界”彻底诀别。

所谓成长,鲜血和眼泪而已。

 4 ) Thomas 何许人也(严重剧透)

看过《Lore》之后,感觉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要数Lore和Thomas戛然而止的爱情了。

这个没有结局的结局,让我禁不住去想,Thomas究竟是什么人,后来会和Lore重新在一起吗?

带着对电影中某些情节的疑惑,又去看了Rachel Seiffert的小说《the dark room》。

结果,小说和电影除了有相似场景之外,几乎是两个故事。

小说里的Thomas真的是犹太人,而电影里的Thomas,有理由去怀疑,他不是犹太人。

电影里的Thomas,根据先前看过的其他二战小说电影里描述的形形色色的人,很可能是前纳粹、集中营看守,乔装成犹太人逃离了追捕。

何以见得?

先说说哪些事情不能证明Thomas是犹太人。

首先,证件不能说明Thomas是犹太人。

因为结尾处,Thomas的犹太身份证明来自于其他死去的犹太人。

然后是,纹身,Thomas手臂上的编号刺青不是只有犹太人才可以有的。

在一部犹太人写的小说《纳粹与理发师》中有一段情节,主人公SS军官穿越森林回到柏林第一件事就是在手腕上纹上编号,乔装成犹太人。

所以,纹身不是犹太人专属,可以伪造。

但是Thomas必然曾经在集中营呆过,看守或者被囚禁。

当时德国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不知道集中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Thomas有犹太人的全部证件,在《辛德勒名单》里详细介绍了这些东西会在集中营里如何被分拣,所以,能持有这些东西人要么是德军及其狗腿子要么在集中营被解放之后在里面逛了一圈(小说里的Thomas就是这样);Thomas“像”犹太人,有刺青,知道树林里的小孩说的是波兰语,说明他对集中营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苏占区让他们藏着不要被人看到,说明他知道苏军的作风(狼一般的毛子见到妇女就XX,详见《柏林的女人》和波兰电影《罗莎》)。

再说说为什么怀疑Thomas曾是德军。

小说里的Thomas在Lore面前比较畏缩,不敢直视她的眼睛,怯于袒露自己的身份,怕Lore知道而离开他。

但是电影里的Thomas坏坏的,第一次开口交谈就企图霸王硬上弓;一向直勾勾地看Lore毫无羞涩或者怯懦自卑;偷偷接触Lore的手或者脚,后来直接躺在她身边;Lore骂他犹太人时只是坏坏地一歪头开始摸Lore裸露的脚踝;对杀戮和死亡司空见惯,出手狠辣毫不犹豫,看到Guenther死了毫不犹豫地脱下那孩子的鞋逃离;爱烟嗜酒,杀了船夫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他的酒,G死后他也在那喝酒,这么年轻就这么嗜酒,当时的犹太青年多半没有这种机会,反倒是集中营里腐败的德军极有可能(看《辛德勒名单》就会见识到);最重要的是,证件一丢,在盟军面前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立马溜走,真是犹太人的话解释一下、费点周折,不需要与Lore分别,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被通缉。

另一方面,Thomas说自己战时没有去打仗,而是在偷窃,被关在监狱,很可能是在暗示自己被分到集中营、剥削犹太人财产以及剥夺生命;他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能力很可能来自于训练和经历(比如乔装成平民从波兰穿越森林跋涉回德国)。

那为什么Thomas不告诉Lore自己不是犹太人,而是和她老爸一道儿的?

首先,他是战犯、对自己的身份讳莫如深,不然即使Lore不说出来,她的弟弟妹妹没准儿会说漏嘴,而且可能会引来Lore的鄙视,即不能确信他们会继续保密并且继续与他为伍。

其次,经历这么多,他根本不认同纳粹对犹太人的宣传和做法,并且对他们感到愧疚,所以在爱人面前自己充当犹太人、对她好、用行动感化她、破除之前纳粹给她的洗脑。

所以,Thomas不介意Lore“知道”他是犹太人,而且每次Lore鄙视他是犹太人时他都一脸不屑,小样儿懂个啥啊。

 5 ) 自己的信仰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毁灭式悲伤(确实是评论写不下了)

很惨。

导演很会利用镜头来讲故事,这很有意思。

(这就是文艺片的魅力吧,我比较喜欢这些很隐晦的东西)还有结尾处有呼应开头。

比如当他们来到祖母家后洗澡,那个男孩把头埋进水里,在开头处他有问到把头埋进水里会淹死吗。

这次逃难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还有那只陶瓷鹿,刚到祖母家洛儿很高兴地把它摆在陶瓷鹿堆里,她肯定是很庆幸自己活下来了,有种找到归宿的感觉。

当后来她感觉好像一切都变了,当她妹妹拉她一切跳舞的时候,她又说自己做不到,后来又被陶瓷鹿毁了,她可能已经死在这次逃难中了吧,她也许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存下来。

到后来他拿着托马斯的证件,才发现自己的信仰是完全错误的,在一开始洛儿发现弟弟偷东西,说德国孩子不该偷东西,她那时候还是觉得自己的种族(希特勒种族,没有这个种族,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是很高尚,国家的战争是很伟大的,到最后她把牛奶打翻,喝桌子上的牛奶(是一个呼应),有种装什么装,我们就是这么肮脏的感觉。

但是,还是有缺点。

女主人设有点崩啊。

只能说我有点摸不清她的脑回路吧。

总是要害死托马斯的感觉,代入一下托马斯,我真的要一巴掌扇死女主,真的良心被狗吃…总是帮女主,女主反而不领情,到最后还得被女主弟害得下火车,证件被拿了,估计活不了多久吧。

还有我不明白为什么洛儿发现托马斯来了,马上脱衣服和那个老男人那个,看见托马斯捡起地上的石头她也没反应,到最后老男人被砸死了,她才怪托马斯,我要是托马斯,我石头应该砸你头上!

但是除去这个,男女主的张力还是满满的。

一直找美国爱情片来消遣一下,发现都一般啊,好无趣,没想到在这部不是爱情片的片子还能get到男女主,满足了我的需求,就给五星吧。

 6 ) 无奈的面对

整个片子语言很少,最后看了看演员表,女主居然那么小!

从一开始到最后,我也没怎么弄懂她怎么想的,但是整个片子让我从担心,悲伤,坚强,欣慰,再到悲伤。

二战,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苦难是全人类的,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甚至为了生存还要伤害别的生命。

所以痛苦的挣扎!

片中是有人性的,但那些人性看来却那么的悲伤与卑微,他们在生存面前微不足道。

我想他们是彼此喜欢的,但是又无奈的选择了离开。

现在,西亚还有战争,周围的人们都说不民主,都说什么“天朝”之类的,我也这样说,我也讨厌那些腐败的政治,那些没有原则与缺少人性的社会关系。

但是我也很感谢我的祖国,让我的家人通过努力可以安心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至少,我也在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至少我努力还有机会,但是那些在战争中生活的人呢?

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身体,一样的都是人类的一员,却无法保证自己能够看到第二天的阳光,或许下一个瞬间,他就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这个“他”,或许是父亲,或许是兄弟,或许是母亲,或许是姐妹,或许是爱人。

但是他们却被其它的人类杀害了,从这个地球上失去了存在。

我很讨厌日本,很讨厌美国,很讨厌那些挑起战争的国家,很讨厌那些不尊重人的人。

那些所谓标榜自由,标榜民主,标榜人权,标榜信仰的人,就是这样展示自己的吗?

无论是因为春晓油田而争夺的钓鱼岛,还是因为西亚油田而引起的战争!

没有如果,当你做出选择时,意味着受伤害的人没有选择,他只能全力以赴的去生存。

 7 ) 毁灭与成长之路

《少女洛荷》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好看来自于它的技巧手法,可以说是自成一体,工整而连贯。

女导演爱用的表情特写流、情绪放大法,休特兰表现得张弛有度,挥洒自如。

少女的慌张、困惑、犹豫和绝望,镜头上都有完好的交代,反复强调、渲染,久久不散。

一般人被《少女洛荷》打动,那首先肯定是摄影和画面,相当耐看。

片中有如此多的特写和空镜头,对准逃亡路上的尸体伤口,也对准林中的树枝和迷雾。

时而血腥,时而美丽,交相出现,有如设计好的化学反应。

这种镜头组合和剪辑节奏也降低了整个电影的行进速度,以致有人会猜想,少女一行人也许达不到终点。

观众的心理也被干扰,当事人不可能以那么近的主观视角去观察,所以,类似镜头要作用的对象更多是对准观众。

在这个层面上,《少女洛荷》又是一部“不好看”的电影,有些时候,它会让人觉得压抑,不是太舒服,整个路程就是缓慢拉锯,随时会有也必然会有危险的发生。

作为澳大利亚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少女洛荷》选取了近年常见的二战反思故事。

更准确的说,二战题材一直比较热门,但2000年后又有迅速升温之势,从《窃听风暴》到《朗读者》,莫不如此。

二战作为时代背景出现,除了相关照片,《少女洛荷》几乎没有真正表现战争的场面(包括提及洛荷父亲的事迹)。

即便是被猜疑的男孩身份,如果对欧美人种有所辨识,应该能很快会发现,他和犹太人似乎还有外形上的较大差别。

再者,真刻意安排这样的和解,电影恐怕会招致很大争议。

这也是为什么说,《少女洛荷》表面上好像另辟蹊径,实际上,电影早已规避了任何会引发误会的风险。

影片始于洛荷的家庭坍塌,帝国毁灭之后,父母来不及告诉他们行踪,旋即消失。

突然的消失也就是时代的隐喻,对纳粹的追随者来说,在帝国覆灭后,他们是无法真正解脱的。

简言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实已经被纳粹所影响和同化。

就说父母对洛荷的教育方式,那必然也是纳粹一套。

选择少女的青春期,选择一场危机重重的黑屋出逃,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太过强烈的隐喻。

逃亡之路有死亡的阴影笼罩,也有不速之客的加入。

对这等年纪的少女,两弟弟一妹妹还有一个baby,洛荷想靠一己之力去完成逃亡,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逃亡之路有那么简单,那么,《少女洛荷》就会是一部格格不入的小清新电影。

这时候,男孩在黑暗的角落中出现,他们用互不信任和猜疑的眼神完成了彼此的初次交换,然后迅速充当了领路人角色。

在平静时,片中会出现男孩倒挂树上看洛荷的镜头,文艺浪漫得紧——以至于有格格不入的错觉。

如果往深处想,这种一带而过的场面也是两个人的身份差异写照。

在猛烈时,观众都在等待男孩的出手,完成那道必然要出现的血光之灾。

把一群孩子置身在这样的环境,天平倾斜的方向已经相当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年轻演员的表现都挺不错,至少是有型且有性格的那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留意。

他们不至于像某些选角失败的电影,演员一出现在片中就显得很跳,完全脱离情境。

而且,比主演年纪更小的小孩和小baby也很出彩,尤其是说哭就哭的baby,相信看过的观众都印象深刻。

总体来说,由于《少女洛荷》的沉重主题,我会认为,它是一部充满了较多设计的电影,就像baby的哭,就像一群孩子的逃亡组合,就像逃离毁灭和走向成长的路途。

或许,在导演看来,抵达终点、弟弟意外甚至是信仰的崩盘毁灭都不是真正的打击。

洛荷对男孩的爱意,她的抗拒、犹豫以及纠结反复才是真正的、迟迟到来的成人礼。

 8 ) 当官家少女直面家国沉沦

《少女洛荷》(Lore,纯真消逝的年代(台)/黑屋/萝芮/萝拉)是凯特·休特兰(Cate Shortland,1968年8月10日-)执导的爱情战争片, 改编自澳洲女作家瑞秋·塞弗特Rachel Seiffert曾获布克奖提名的名作《暗房》,从“加害者”自我反省角度讲述养尊处优的党卫军军官女儿在希特勒死后的德国,开始的一段痛苦而深刻的长大成人的经历:女孩Hannalor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Saskia Rosendahl 饰)小名Lore,生来养尊处优,父亲是党卫军高级军官,曾在白俄罗斯处决大量犹太人和无辜市民。

洛荷和她的姐妹们对犹太人遭遇知之甚少,她甚至还是一名希特勒青年军(Hitler Youth)的光荣成员,对纳粹信仰充满崇敬之情,希特勒死后,二战结束,德意志变成一片废墟,洛荷带着四个弟妹从巴伐利亚前往汉堡投靠外婆。

在投亲过程中,不肯相信残酷战争的洛荷,看到了死亡、丑恶、肮脏、贪婪、饥饿、猥亵的种种,渐渐了解事情真相,褪去纯真,变成饱经世故的大人。

影片最后,当她无意中翻阅Thomas(凯-皮特·马立纳饰)捡来伪装身份的犹太人证件夹中的照片时,仿佛看到了落难的自己和家人。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金赵秉文《寄王学士子端》),人上人到逃难者的过程很短,但很快揭开人生与世界真相!

影片中希特勒死后,德国民众如丧考妣的巨大失落,给人深刻印象,也发人深省,洛荷母亲对镜神伤,既为己衰,也为主王。

 9 ) 被迫成长的少女

我是在CCTV-6上看到这部电影的,看到最后总觉得这还不是结尾,很期待在影片最终的最终还能出现彩蛋,很可惜没有,顿时觉得内心空落落的,想找点什么去弥补。

LORE还是个少女,有爸爸妈妈,有一个温暖的家,还有弟弟妹妹们。

LORE刚开始发育,这个发育她自己甚至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意识到,在她与爸爸的对话里,她觉得她仍是过去的小女孩,她觉察不出爸爸看她眼神里的异样。

从LORE遇见爸爸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了令人心酸的成长之路。

真的心疼LORE,她所经历的每一步成长,我都不愿意去经历,因为太残酷。

第一次成长:失去家和小狗,告别少女的天真无知爸爸出现后还没来得及温情相聚,便开始了逃亡之路。

LORE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走,她看到爸爸在逗家里的狗,跑过去看,爸爸安慰他说会把狗交给邻居太太照顾,不用担心,而在LORE刚转身回到屋子里,就听到背后的枪声和狗断气的哀叫。

LORE知道,家回不去了,LORE从天真无知的少女中蜕变,她处处留意,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次成长:失去父亲和母亲,告别少女的希冀等待爸爸开车,带着妈妈,带着LORE和弟弟妹妹们,去到了一个小农庄,仅过了一夜爸爸就消失了。

LORE不知道爸爸和妈妈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分歧,不知道妈妈在为什么担忧,为什么他们一家要来到这个小农舍,她心理上隐隐感觉到不安,小心翼翼问妈妈是因为胜利不远了吧?

妈妈沉默不语,这加深了LORE的担忧。

在爸爸消失的前几天,妈妈还会拿着家当去换点食物回来吃。

有一天LORE察觉妈妈不对,看到妈妈脚上流血,妈妈嚎啕大哭,说他死了,LORE以为说的是还未出生的弟弟,更担心说的是爸爸,妈妈说元首死了,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从此一蹶不振。

LORE不理解,元首的死为什么比亲人来得重要。

但她努力做好姐姐的角色,去换吃的,照顾好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希望爸爸有一天会回来,希望妈妈能慢慢好起来。

LORE看到了军车,以为是要把妈妈抓走的,飞奔跑回家,她看到妈妈没有被抓,安心下来,但是妈妈自己选择了离开。

LORE彻底失去了靠山,只有弟弟妹妹们和妈妈留下的首饰。

妈妈对LORE说要是3天内她没有回来,LORE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去汉堡找外婆。

LORE一直坚持着,知道康特因为偷牛奶被抓,才发现父亲母亲再也不能回来了,希冀和等待不能换回爸爸妈妈,于是带着弟弟妹妹们离开。

第三次成长:失去庇护和食物,告别少女的洁净羞耻路上的艰难不用讲也知道,路途上的疲惫,弟弟妹妹的幼稚不解、调皮哭闹,食物的短缺,妈妈留下的去外婆家的路已经走不通了,LORE不知道怎样才能去汉堡,LORE四处求人,用母亲留下的首饰换取食物。

LORE给皮特找了一个奶娘,低声的恳求那个女人把乳头擦一下再给皮特喂奶;妹妹在给LORE洗头时,说她全身臭烘烘的,立即遭到LORE的大声呵斥;LORE看到了一个死人,不是走开,而是小心翼翼地靠近,把死人身上值钱的东西偷走。

幸运的是LORE遇到了托马斯,托马斯一开始想侵犯LORE,LORE对托马斯一直抱有很强的戒心,但是在托马斯多次帮助LORE后,LORE企图向托马斯献身让托马斯留下。

在遇到一条河流无法穿越时,LORE主动靠近一个又老又胖的渔夫,为他唱歌,甚至同意他侵犯自己,最后LORE默默地配合托马斯,一起将渔夫杀死。

LORE身体上仍是一个少女,但是此刻LORE的心灵已经彻底沦陷了,为了食物和安全,可以暂时不要道德。

第四次成长:失去弟弟和恋人,告别少女的温和浪漫与托马斯的相遇,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天意。

他们两个从一开始就在相互观察着,试探着,LORE有少女的矜持,托马斯也有一个男人的尊严,LORE不愿意出卖自己,托马斯也不想乘人之危。

弟弟妹妹们慢慢与托马斯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LORE一开始的敌意,在一路的相处后,也转变爱情的情愫。

这一切却因为一个突发事件戛然而止,弟弟康特因托马斯偷了俄国人的食物,无意中被枪杀。

爱情快要来的时候,弟弟走了,LORE是自责的,托马斯也是自责的,LORE在知道托马斯打算离开的时候大哭大闹,她甚至愿意让托马斯带皮特走,她希望托马斯活着,LORE想尽一切办法让托马斯留下。

最后托马斯在LORE的央求中留下了,他们一起登上了火车,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们,托马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证件,被迫在中途下了车。

他们的爱情,停留在望向对方的眼神中,停留在某一次夜里指尖的相互触碰里,停留在最后在火车上紧挨着的一次呼吸上,还没有开始,就这么轻易的结束了,消失在茫茫人海。

LORE没保护好弟弟,也没留得住恋人,从此,LORE再也不能做到微笑着去载歌载舞。

第五次成长:失去过去和未来,告别少女的精彩人生与托马斯失联后,LORE带着弟弟妹妹们成功到了外婆家,但是LORE没有办法适应重归于平静的生活,她想念托马斯,可她甚至连托马斯的真名都不知道,她翻看着托马斯证件里那些死去的犹太人的照片,她不自禁地就联想到他们赤裸裸的被枪杀的画面,她收集着一个个小鹿,看着这些小鹿,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但是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告诉她现实的模样,餐桌的礼仪,LORE和弟弟妹妹们都在逃亡生活中抛弃了,弟弟因为动手拿面包被外婆训斥,LORE叛逆的也拿起面包乱啃起来,还把水倒在桌面用手捧来喝,最终遭到了外婆更为严厉的训斥。

LORE能理解弟弟妹妹的每一个举动,但是谁又来怜惜她理解她呢,能理解她的人都失联了。

是啊,她逃亡来到外婆家,是啊,收集小鹿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通通踩碎。

曾经的少女已经不见了,想念的人也不见了,还有很多无辜的人就这么死去了。

LORE望向远方,一片绿茫茫的草丛,看不见尽头。

电影在这里结束了,我希望的彩蛋是托马斯能突然出现在LORE的视线中,期望他们再次相遇,见到了托马斯,哪怕LORE再怎么千疮百孔,也是有了一个心灵上的归宿,而不会活在世界上如同一个异类,没有人理解,也无法将做过的事情说出口,这么大的世界,只有孤单的自己。

 10 ) 压抑的温柔以对

这是一部主题和内容都“不好看”的电影,非常沉重。

少女洛荷养尊处优地生活在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军官家庭,二战结束后,将随之被处决的命运让其被迫艰难险阻地成长。

同样题材,和法国电影《Le silence de la mer》十分相似,精湛的画面和配乐。

除了战争可能“惊悚”外,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唯美精致。

少女洛荷一出镜,就是在光圈氤氲的湖面里,洁白的手臂穿过柔软的睡衣。

由于主题的沉重性,所有画面以冷色调压抑着温柔以对。

即便是故事本身,洛荷为第一主角的视角,也是让电影里敌我对立不明。

相比较说较明显深恶痛绝的暴力场面其他战争片,凯特.修特兰以女性立场的讲述方式文艺化了战争。

犹太男孩托马斯的出现,是洛荷成长的转折点,看似只是逃亡之路上的救世主,却温柔一笔地解构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下禁锢的思想和人生。

爱情,少年之爱,朦胧而敌对,却始终以温柔的压抑,像那些电影中唯美的画面一样,拖起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当电影结局洛荷奋力踩碎瓷鹿时,电影里所有对立和成长便完成,悄无声息的温柔以对。

《少女洛荷》短评

战争大环境下,一个无趣的公路电影。

6分钟前
  • 多斤鱼
  • 较差

看不进去

10分钟前
  • Ava🎈
  • 较差

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描绘,压抑而乏味

14分钟前
  • Hinkly
  • 还行

#BJIFF#恍惚看到kaya和小乔。少女美

15分钟前
  • 井戒
  • 还行

由澳大利亚与德国合拍的反思二战影片,澳大利亚女导演很有想法

16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天堂,地狱。

18分钟前
  • 懊恼的土豆™
  • 还行

特写、空镜,特写、空镜,特写、空镜……少女的成长和帝国的毁灭。家庭的崩溃和穿越森林迷雾的逃亡。一个近些年申奥外语片的老主题,看似深刻的、痛心疾首的反省,实际上,毫无风险。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3.5

22分钟前
  • Inf_Erno
  • 还行

独特的视角讲述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但因为视角不同我们看到的又不是那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26分钟前
  • 夏草
  • 推荐

一切都是谎言

2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纯真消逝的年代

32分钟前
  • 阿巴特
  • 还行

★★★☆ 德國有兩個題材是影壇瑰寶,一是二戰,一是兩德,影片以二戰中德國少女的逃亡之路為切入點已經拿到了基本分,一個又一個苦難疊加在曾經養尊處優的肩膀上,沒來得及適應就必須面對成長之痛,結尾更像是另一個開始。我不喜歡影片過多使用手持攝影機,微晃的鏡頭降低了我的入戲感。

3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get不到

39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这么多说摄影怎么怎么样的,有几个懂?不要人云亦云可以不?

44分钟前
  • DeepDiver🏖
  • 较差

澳大利亚四区版DVD,电影是描写德国战败后对人性和信仰的缩影,女导演有时候在冷酷方面比男导演更狠更深入.片中用大量特写,空镜头,推拉摇移镜头来展现压抑冷酷的氛围.画面的色彩感对压抑冷处理对电影氛围起了关键作用.总体是部多设计的电影.

49分钟前
  • Mike Suen
  • 推荐

切入角度十分微观,拍摄全是非常规的手持和特写,作为一部类似于实验性的电影,却没有激情戏这样的重要且合理的部分,导致观影体验相当难受并且迟迟难以找到发力重点,平铺到最后猛然来个隐喻,更是一头雾水,总之很失望。但演员的表演值得尊敬,摸爬滚打蛮辛苦的。。

54分钟前
  • 蛤蟆不哭
  • 较差

镜头真是太棒了 很有马利克的范儿 如此细腻 果然是女导演 虽然故事讲得不好 但这种视角还会第一次看到 女孩很美 和前阵子看的我们的父辈一起 是最近看的最好的德语电影

55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画面很美。希特勒自杀后纳粹军官的孩子的逃亡记。懵懵懂懂的爱情,一些些小骚动。没看太多感觉来,可能最近太浮躁。

56分钟前
  • NIC
  • 还行

摄影很强。。。

59分钟前
  • blue goat
  • 还行

嗯……嗯?哦……几个孩子都很漂亮

1小时前
  • 豆豆柴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