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狂怒

Fury,战逆豪情(港),怒火特攻队(台),暴怒

主演: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迈克尔·佩纳,乔·博恩瑟,吉姆·帕拉克,布拉德·威廉姆·亨克,凯文·万斯,泽维尔·塞缪尔,詹森·艾萨克,安娜玛丽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英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4

《狂怒》剧照

狂怒 剧照 NO.1狂怒 剧照 NO.2狂怒 剧照 NO.3狂怒 剧照 NO.4狂怒 剧照 NO.5狂怒 剧照 NO.6狂怒 剧照 NO.13狂怒 剧照 NO.14狂怒 剧照 NO.15狂怒 剧照 NO.16狂怒 剧照 NO.17狂怒 剧照 NO.18狂怒 剧照 NO.19狂怒 剧照 NO.20

《狂怒》剧情介绍

狂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4月,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落下帷幕,战火正转向德国本土。绰号“战争老爹”的坦克小队队长唐·柯利尔(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刚刚与战友经历了一场殊死之战,疲惫和愤怒早已胜过了对战争的恐惧。休整期间,从没有过战场经验的打字员诺曼(罗根·勒曼 Logan Lerman 饰)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诺曼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无法坦然接受新战友粗鲁暴虐的一面。接到新的任务后,唐带领坦克小队前往下一个城镇作志愿,然而一路上却遭到德军顽强的抵抗。 最残酷的腥风血雨,让诺曼在悲伤、暴怒、惊恐和绝望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他也即将和战友们经历一场最难忘的殊死决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网购美食宅幸福棒球大联盟第一季无情暴虐相棒第8季我想藏起来堕落街传奇第一季医妃难囚第二季喵星人梦幻飞琴凤凰四重奏绯闻女孩第一季拉利内阿:危城困境屋顶足球傀儡门之惊天魔局生日南城警事第一季川尻小玉的懒散生活Oh!三光公寓!我在六扇门的日子珍宝大战美味家族世界上最美丽的我的女儿无处可逃一切从遇见你开始错体姻缘孤独的美食家第三季奇异男孩2痛击有梦就飞高兴遇见你

《狂怒》长篇影评

 1 ) 远离战争

1945年4月,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战火转向德国本土。

一片战争废墟,远处一名德国党卫军骑马走进战场,迅速被一个美军士兵消灭,消灭德军的美军士兵放走了白色的战马。

这就是坦克“fury”小队的队长唐,他从战争开始时就参与了对德作战,早已适应了战争的残酷。

《狂怒》剧情的发展是通过新兵诺曼的成长串起来的。

初来乍到的诺曼,就像坐在观众席中的你我一样,试图用和平俗世中的正义逻辑来面对血流成河、疯狂杀戮的战场。

皮特饰演的车长不断用强力手段纠正着他那不合时宜的正义观念:逼着他枪决德军俘虏,告诉他杀死敌人就是士兵的职责,敌人的职责就是杀死他,这就是战争的逻辑。

你对敌人下不去手,就是逃避责任,就是渎职。

然而,反过来讲,这种逻辑也仅仅是战争逻辑而已,很难说它是正常健康的人性。

与对生命的珍视,如果换做是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形,估计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和他一样。

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年代下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

这些都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结果。

本片的介绍就是在二战期间在弹尽粮绝、一少抵众的情况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所以必然是殊死一搏。

 2 ) 一位大龄女战争片粉(非彼特粉)的无奈感言

  去年《狂怒》上映时,内心雀跃不已,好久没看个纯战争片爽一下了,整天工作码字看孩子,都快忘记当年学电影装文艺青年的时光。

但当时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机会去电影院,前几天网络上总算有了高清版时赶紧下载拉着老公一起看。

  不废话,真让人失望至极,幸亏没浪费我的电影票钱。

之前一点也没看剧透,一开始战场上的那匹白马和帅帅的纳粹军官顿时让我想起斯皮尔伯格的老套作品《战马》,我心里就明白这又会是一部只管摆姿势,不管剧情多狗血的好莱坞新大片。

  果然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心中期待的战场上一排排坦克大规模行军、虎式坦克雷霆万钧、炮管吐火,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一个也没有,处处都是老掉牙的场景和完全不合常理的剧情,真不知道彼特以什么样的心态接下了这部片,战争片是哪个导演都能拍的吗,交给这个烂片导演是因为他给了彼特很多个人英雄主义的镜头吗?

  首先人物的设定是老掉牙,彼特是一个典型小组灵魂人物,高大上,最后要和坦克死在一起的情操完全可媲美样板戏了。

主线是帮一块小鲜肉从男孩成长为男人,那么小组成员必然为两派,一种老兵痞,其实这种人最能帮助小鲜肉的成长,另一种是善良的中立型,剧本直接把拉博夫设计成神父,能再俗套点吗。

  剧情和细节的设计太不合理了。

连我这个玩星际争霸都用秘籍的女人都知道坦克要配步兵啊,要四辆坦克光溜溜地去支援那不是丢肥肉去喂狗吗?

一辆虎式坦克以一敌四的时候,哪个傻瓜指挥官会命令向前冲啊,把后屁股露出来不就是找死吗?

最后一场决斗,丢一个燃烧弹不就全完活了,一个连的德军还一波波地往上冲,连狙击手用上了,明知道坦克里有人德兵还去打开顶盖看,不能浪费美国大兵的每一发子弹是吧!

最后小鲜肉还被德军的一小鲜肉救了,我看到结尾都快感动(恶心)地哭了。

  此片唯一一片亮点就是最后一个镜头,古典油画般的布局构图和拉高的镜头终于让此片上档次了一点,除此之上全是垃圾,演技可圈可点的则是《行尸走肉》里疯狂的肖恩,他演这种疯人真是熟门熟路。

总之,本想借此片重找《拯救大兵瑞恩》感觉的希望全然破灭,《集结号》都比它过瘾。

 3 ) 自己记录一下印象很深的点(带剧透)

看得很认真,第一次想写一篇长影评。

故事主线其实很老套。

新人入伍,老人带领。

一群讲义气的兄弟。

睿智的老大,听话的队友,粗鲁却心眼好的队友和有信仰的队友。

一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舍身取义。

没有水平去剖析太多,但整个电影对细节和情节推动处理既自然又很分明。

唯一想做的就是记录几个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细节。

坦克内部特写了胖子和死人的手hand in hand;我还以为是会很重口的基友之情。

死人抬走,皮特躲着伤心。

皮特看到德国战俘,完全不掩饰愤怒,让人一开始觉得暴躁主观。

Norman打扫坦克,坦克内部全景还是很有生活气息,虽然脏乱简陋,却有布置,书本,照片。。。

死去的那位队友沾着血的照片特写看到他也有幸福的家庭。

Norman看到德国青少年,没法做到开枪而导致领队坦克牺牲;应该对他自己内心产生第一次矛盾,不该杀所有德国人—违背信仰,要杀—为了战争胜利。

Norman第一次去他心目中的front line,在惊慌中旁观了部队抗战;自己动作不麻利,影响作战发挥;惊恐持续,被皮特逼着对着穿着美国队服想要蒙混过去的德国军人,因为家人希望投降;N 大崩溃,认为被逼走投无路;却在皮特表达没看到他吃东西这个点上展现了老大对于队友的照顾。

Norman第一次因为愤怒而去杀德国军人并爆着粗口。

小镇大捷。

N和语言不通的德国小姑娘纯纯的情愫,就这样短短几分钟也舍不得彼此想要留下联系方式。

Jon在餐桌上撒泼,但还是屈服皮特管教。

短暂的温馨已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被炸毁的德国姑娘。。

新任务路上,N对于机枪已熟练掌握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但四辆坦克最终只剩下了Fury,预示着电影即将走向最后的高潮。

Jon跟N道歉。

皮特给N饼干的照顾。

皮特选择留下对抗这一节狗血爆了。

但是Jon第一个倒下时,Shia的那种无法控制,呼应了一开始胖子牵着死去兄弟的手;这是相依为命的人才能流露出来的感情。

紧接着每一个人的倒下都让人不舍,一直到皮特中枪都很希望,主角逆转,以少胜多,产生奇迹。

皮特对于圣经的熟悉,震惊了Shia,同时反衬出他假装的冷漠和不在乎只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皮特把坦克看似自己的家,身中数枪也选择回到坦克,却给了N一个逃走的机会。

N躲过了手榴弹,却被德军发现,顺便又强调了一下人性,让N得以生还。

以皮特的处变不惊和N的成长作对比,矛盾点很多,国家矛盾,军人矛盾,人性矛盾,兄弟之间的观点矛盾……几乎每尿点,可以紧紧抓住注意力一直看下去。

一总结就觉得套路真的很老。

认真看的时候,还是会跟着电影紧张起伏。

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

电影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一种娱乐,自己的理解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4 ) 这美国的二战神剧也太能吹牛B了吧

我不是影迷,也不是真的军迷。

这么说,是为了谦虚。

也是为了告诉大家,在真的军迷眼中,吐槽点更多。

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手撕鬼子才是战争片的耻辱。

我错了。

就算这片子写的是1945年,就算是当时的德国精锐已经都葬送在了广阔的东部战线。

就算是当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了老弱残兵,就算德国人手中那些牛逼闪闪的高级货都在一群菜鸟手中发挥不出来威力。

但是导演大人,你找个二战的老兵问问,或者找个军迷也好啊。

装备的性能摆在这里呢。

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在德国88高炮面前,是的,是88高炮。

在88高炮面前是谢尔曼基本就是燃烧的火鸟好吗?

二战时的谢尔曼遇到虎式坦克,一般都是转身就跑,然后呼叫轰炸机来解决问题好吗?

再或者就是一大群坦克扑上去,豁出去替几台坦克,然后绕到虎式坦克的后面,打它的发机机好吗?

虎式坦克炮射程远,威力比火鸟坦克谢尔曼大,人家虎式干嘛要往上冲?

利用射程优势开倒车揍你多好?

你当德国士兵的智商和你导演一样的低吗?

否则一台 虎式坦克就干掉十来辆谢尔曼的记录是怎么完成的?

至于开头的男主角手持很稀有的德国STG44自动步枪,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弹药去哪里找,我都不去分析了。

尤其是看到德国女人听了一支钢琴曲就爱上美国大兵,然后就开始啪啪了,我真的服了美国导演无处不在的优越感。

美国人是不是以为全世界的女人看到星条旗就要立马兴奋的脱掉裤子啊?

我可以忍受导演在军事装备上的无知,但我真的无法美国军事电影这种无处不在的意淫啊!

事实上,德军军纪极严,素质也是二战中最强的。

法国葡萄园的农场主就曾经抱怨美国大兵吃他们的葡萄喝它的酒,农场主抱怨说:德国兵都没有摘我的葡萄吃!

德国人占领法国可不是一年二年吧!

美国佬是要偷着乐的,德国大部军队被苏联军队消灭了,虽然苏联军队的伤亡比德军要多的多。

不然德军会好好给美国兵来一堂生动的战术指导课!

说到美军军纪,在太平洋战争中,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日本给太平洋岛上的土著女人注射性病病毒,因为日本人太知道美国大兵军纪和裤裆下的那点出息了。

利用美国大兵的弱点。

结果这一招真的很有效!

许多美国兵丧失了战斗力作为占领军欺辱被征服地区的女人的事情,寻常的很,以中国军队的森严军纪来说,志愿军也有朝鲜强奸妇女的事情发生。

但大家都不会把公然把这种具有欺凌成分的男女之事写成被占领地区的女人自愿投怀送抱。

可是美国电影就喜欢给这种对女人的强迫描绘上一层浪漫的玫瑰色。

拜托,别的国家的女人也不是都是这么贱,这么喜欢心理受虐的好吗?

美国导演们,你们是不是看岛国爱情动作片看多了?

潜移默化的相信了这种自我陶醉的性幻想?

给2颗星吧。

一星给音效。

一星给题材,好歹是军事题材。

其他方面,负分!

滚粗!

 5 ) 战争片,比《拯救大兵瑞恩》还牛?

《狂怒》的描绘甚至细致到坦克内部的装饰,比方说,有人喜欢挂上德军的勋章,比方说,好酒可以藏在哪儿。

剧组不但向博物馆借用真实的谢尔曼M4、虎式(现存只有七辆)参与拍摄,也拍出了比较真实的战斗状态,以及坦克舱内的兄弟情,热血触手可及,炮火就在身边。

*传说中的5件事1.《好莱坞报道者》首席电影评论家托德麦卡锡称“《狂怒》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皮特出色的演出……布拉德·皮特给出了教科书级的表演”。

(这哥们是皮特哥的“好基友”吧)2.《狂怒》设计总监安德鲁·孟希斯透露:“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依,甚至将五辆美式谢尔曼坦克和一辆德国虎式坦克搬到了片场。

”3.影片上映后,全球票房已达1亿,被称作坦克版的拯救大兵莱恩,美军谢尔曼vs德国豹/虎。

4.近日,美国《综艺》杂志称,因市场占有率低,索尼影业将于2014年底放弃韩国市场,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或将成为索尼影业在韩国发行的最后一部电影。

5.布拉德·皮特曾在出席《狂怒》首映中,当谈及孩子时他说道:年轻的一代老玩电子游戏,我希望他们明白这个世界的死伤是真的,重新启动是没有用的。

 6 ) [美国集结号]那个德国妹子怎么就瞬间扑街了呢!!!

这部片子节奏紧凑,内容热血,外加有漂亮妹子客串,还有老帅哥作为指导老师在最后扑街顺便救了练级ing的男主.......总体看得很high,也就不会指责太过直线的叙事了吧,毕竟是战争片!

首先吐槽一下,男主怎么长得那么像格策哈哈哈哈哈哈哈......看片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男主那个苦逼脸换成格大胸yd的表情一定很好笑哈哈哈哈。

随着男主从根本不敢开枪,一路练级变成敢于冒着枪林弹雨救战友的machine,本片的情节也达到高潮吧,不过战争片的高潮和低谷差不多,反正就是很多重要人物得挂了。

而这个美国大兵小分队在赢得胜利的前夕拼命阻击顽固的规模庞大的对手直至基本牺牲只留男主活着的故事........虽然有点俗套,可是如果男主挂了,那本片就显得更加突兀了...不禁给人一种“ 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苍凉感,与本片的美帝主旋律不符合啊。

但是看完这片,我的第一反应是:“咦?

这不就咱们《集结号》的剧情弱化战争强化版么?

”客官你看!

这一样有坦克大战(当然啦,一边是1虎对4谢,一边是一群步兵打一战级别的垃圾坦克),一样是兄弟情谊面对不可能战胜的对手最后一起牺牲就留男主,一样是男主的逃跑方式无非也是装死,一样是有个临时被拍到前线的文弱书生最后热血方刚勇敢杀敌,一样是有爱国主义正义之师却要求孤单的部队死守到最后一刻。

等等等等但是《狂怒》的情节要简单的多,而着重渲染的也是战争对抗....而《集结号》似乎显然想表达更多范围的东西....据说非军事迷且不懂基督教的人看不懂本片什么的....但我想,只要是个真汉子,都应该看得懂吧。

P.S. :强烈鄙视男主的把妹约炮技巧!!!!

这么漂亮的妹子!!

你看个手相就上了!!!

哪有这样的!!

啊啊啊啊啊啊啊!!!

心态失衡了!!!

他们离开妹子和妹子表姐家的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滥俗结局是他战后去找妹子幸福生活一起......啪啪啪啪结果马上,真的来了一炮就啥也没了...幻灭= =

 7 ) 狂怒,是狗血还是精品

中国的高大全总是被嘲笑,国外的高大全总是被推崇,国人的抗日剧就是狗血,美国的二战剧就是精品,国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畸型,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

德国人是怎么死的?

答案是笨死的。

几百人围着一辆不能动的坦克一味地做幻影飘移,当然也没移好,尽数被坦克上的枪炮打中,死的死,伤的伤,好不凄惨。

德国人也够义气,只从前面攻,不从后面绕,确有傻武士的精神。

行军时,看到不少士兵肩抗着反坦克武器,一旦遇到坦克,那些武器不知所踪,打了好一阵子,德军指挥官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件武器,几个兵冒死冲到坦克几十米前发射武器,可怎么看怎么像是烟花镭炮,喷了几束烟花,好容易打进一束去,就像射进激光,只点中一人的要害,德国武器制造商们怎么净造这样的伪劣产品呢?

最高大猛的场景在后面,车长雄立在车外用机狂扫不会打枪的笨拙的德国兵,德国兵的子弹只能打中那些刚从坦克露出头的人,却打不中立在车外的高大英雄,同时德国兵们依旧耐心地做幻影移动,不断地从高大猛的车长身侧飘过,也不知他们飘来飘去做什么,只在最后,依靠一名狙击手在不知多少千米之外精准点杀,才将高大的英雄打得失去战力,好可怜的德国人,打输了真是怨不得别人,是自己太笨了。

 8 ) 德国定义了坦克,美国定义了电影,世界最终是斯拉夫人的

个人英雄主义是最佳电影题材,不过呢,虽然战争中所有人都很努力,并不是所有部门都能出个人英雄主义。

战斗机驾驶员和狙击手是最容易出孤胆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

除非你驾驶一只虎式。

但你们最后败了,无论驾驶什么都不会拍成英雄电影,真不好意思。

(不过仍然有《泥泞中的老虎》)在胜者阵营,最常规的坦克谢尔曼和T34都无法单独作战。

作为集团军的一部分,就不好拍电影了。

除非你拍成《狂怒》这样,设计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情况,英雄主义才能出来。

虽然德国定义了坦克,美国定义了电影,但最终定义坦克电影的是网游《坦克世界》。

这部电影刚上映,赞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谢尔曼。

就是普通的M4A2炮管上刷“FURY”字样。

普通谢尔曼是免费的,“狂怒”卖30美元。

当得知《坦克世界》是赞助商以后,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

对它的评价从3分上升到5分。

这根本就不是装甲战电影!

是坦克电影!

最正统、最纯粹的坦克电影,像《坦克世界》一样纯粹。

仅举一例,这部电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

用的虎式是英国当年缴获的,用的谢尔曼都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

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着走了一圈,根本没用上。

这个故事设定在1945年4月——这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别做傻事,美国坦克在德国不会出现以少敌多的悲壮情况。

这和设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样。

这时,盟军已渡过莱茵河,苏军在东边筹备柏林战役。

希特勒已搬进地堡,正在为斯坦因那筹集不到部队发火(元首的愤怒),他将在月底自杀。

美军在心理上想赶在苏联以前攻进柏林,但隐约知道赶不上了。

主角们所属的第二装甲师属于第12军,是先锋中的先锋,所以有很多孤军深入的描写。

这时他们在汉诺威(Hannover——皮特车长的喝醉笑话),往易北河方向走。

大任务是与苏联会师,把德军切断。

小任务是清扫战场,消灭残兵,巩固阵地。

作为指挥官,当然还有个更大的任务,他们从非洲打到意大利、诺曼底,最后打到德国本土,都到这个时候了,其实唯一的任务是把手下人安全带回家。

——皮特车长一开始说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很有说服力的。

为此他逼小机枪手杀战俘也能被原谅,观众也都希望他快锻炼出来,别影响大家活命回家。

最后车长出尔反尔,是这个结局,真想掀桌。

电影一开始皮特杀了纳粹,放走一匹马。

从此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电影中不可分割的符号。

然后凑齐成员,坦克上路。

电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谱、非常精彩的。

一辆坦克出门就被炸了,这是德国步兵针对坦克发动的唯一一次有效攻击,也是任何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这可惜这是电影中德国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辆坦克占了三种谢尔曼型号,还有一辆装备了当时应该已经不用的M3短炮筒。

这明显是放杀必死,小分队每一辆车型号都不一样,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个任务开始,这些车突突突地在战场上收集散兵,很真实也很好玩。

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战,也是最真实的一场戏。

这时我还想,开场半小时就出这么场大戏,后面的压轴得拍成什么样啊?

难道今天将看到改变我人生观的那部电影吗?

——结果,呵呵。

然后进入城镇,触发剧情,队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继续往前推进,遭遇一辆虎式!

发生了一虎战四谢的电影史奇迹。

奇迹的点在于五辆车都是真实的,那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还能动的真实虎。

具体战斗过程是这样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这里就比较网游了,双方都是光杆坦克,为了画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冲出掩体,在平原上对峙。

美军的设计思路是,8-10辆谢尔曼可以对抗一辆虎。

三辆谢尔曼排成一排,直线往前冲的精神,除了服务观众也没什么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枪不入,没有主角光环的A1、A4三辆车秒毙。

主角车超人化,在极近的距离绕到虎式后面,连开两炮灭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这段坦克战设计得很卡通,是为了让你看个爽的,挑毛病就没意思了。

唯一一辆坦克继续去完成任务,给后续部队清理一条路。

还没提到,这辆车上没有通信兵。

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坏了履带——这部电影也没出现过机械师,小毛病由装填手随便修一修。

真的是充满孤胆英雄气息的一辆坦克。

现在履带断了,他们也要自己修。

相信观众也想看看,他们五个人打算怎么空手修履带,可惜没有这个机会,远处来了300多个希特勒青年团。

神一样的压轴大戏开始了,车长出于对纳粹的憎恨,拒绝躲进丛林,决定用一辆坦克战300步兵。

当然,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300个步兵,是缺乏战斗经验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弹的、喜欢在坦克狭窄的视角里走来走去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种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开坦克盖子一定要往里看一眼,然后被爆头。

没人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扔个手雷什么的(除了最后)。

而且都是面对机枪也不匍匐的好汉。

一辆虎守住一个阵地并非神话,不过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维修人员。

谢尔曼的设计不是用来防守的,在不能动的情况下,就是一个铁棺材。

加上这时美军占绝对优势,死守一辆坦克孤军奋战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地方必须死守。

条件是五个人、轻重两挺机枪、一门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动的坦克里,你能想出个别的战术吗?

不过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这部电影就没意义了。

最后还有一个杀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间有个资深狙击手。

各种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动不已。

在这部崇拜圣坦克的电影中,演技绝对拯救了剧情。

剧情线很弱,但是利用细节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调是《大兵瑞恩》以后长盛不衰的“战争把人变成鬼”。

闪耀人性光芒的三个年轻人:小机枪手、德国少女、最后打手电的年轻德国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单纯。

在三个人在即将堕入战争炼狱的边缘,战争结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个人免于丧失人性,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经变成鬼了,延续了布拉德·皮特在《无耻混蛋》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战争观,也算是最近战争电影的风气。

变成鬼的人死在战场上,不见得是坏事。

另有两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经老到可以演导师形象了,稍微有点意外。

还有这片子的烟火师,不知道在想什么,做些火树银花的爆炸效果。

 9 ) 导演,请放开那个打字员!

多年不进影院看战争影片了,这次看狂怒,真还有那么点小震撼。

不知道美国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对军队中的文职人员总有那么点酸溜溜的不待见,类似于我们看那些文职将军们。

于是在狂怒中,懵懂无知的新兵蛋子是打字员;在黑鹰坠落里刚刚给人泡过咖啡输入过新兵简历就扛着枪登上黑鹰哆哆嗦嗦打仗的,也是打字员;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单纯得有点傻的新兵蛋子还是打字员。

说到拯救大兵瑞恩,回头再和狂怒比较,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两拨小队,都是1942年从北非一直打到欧陆的老兵,小队中都有一个看起来绷硬绷硬其实把自己憋出了病的老兵头。

米勒中尉把自己的手憋得喝个水都抖,皮特憋得自己没事就找个没人的地方体验什么叫窝心之痛。

两拨小队里都有个打字员新兵蛋子。

两拨小队里都有个神神叨叨没事念叨圣经基督耶和华之类的神棍。

甚至连一路打杀血浆四射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尽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但两部影片还是有高下之别。

先说场面。

狂怒中能开的加上被打残的坦克拢共才十多辆,再加几辆卡车若干步兵就齐活了,外加一个开阔地拯救,一个小镇进攻和路口防御,这么大点规模,支撑一个两个小时的战争片,属实有点捉襟见肘。

和拯救大兵开场那洋洋洒洒的诺曼底大登陆比,狂怒,狂得有点小气。

但说到这,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导演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能力,一个坦克排加若干步兵,这么点小规模,也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再说考据。

狂怒中与坦克排协同作战的美军什么战斗部队都有,从服装中能看出除了步兵,还有空降兵混同其中,要知道,这已经是经历过诺曼底登陆和突出部之战的1945年,休整后准备直捣黄龙的美军还如同当年大空降之后那样各兵种混编乱七八糟地打仗么?

开阔地之战的美军战士们,无论拿着的是加兰德还是汤姆逊亦或是勃朗宁,都是端着突突,这样不科学啊亲,请告诉我加兰德这么打能打到人吗,啊?

还有十字路口之战,那一整营齐装满员士气满满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党卫军是从哪冒粗来的?

那已经是1945年了啊,西线能打敢拼的德军都被吃掉了好吗,东线跟战斗民族死磕了好几年的德军都不会这么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好吗。

这么一大坨党卫军,每隔四五个人就有一个扛铁拳火箭弹的德军精锐真让我眼红心热啊,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装备水平和士气,窝窝囊囊的盟军是怎么在1945年搞定元首的?

不科学嘛。

当然,更脑残的是就这么一个营的党卫军,满腔热血满箱铁拳,居然跟一辆动都动不了的谢尔曼死磕成这样。

难不成火箭弹战斗部里填充的都是沙子不成?

战争,是如此儿戏。

另外皮特对党卫军的那股子切齿仇恨,我实在难以理解。

他是从1942年就参战的老战士,打得最多的是德国国防军,跟党卫军交手才几次呢?

像这么个随随便便就能杀个战俘都不眨一下眼睛的老兵,如何又对杀自己同胞的党卫军仇恨成这样呢?

这恨,来得毫无缘由。

二战中对党卫军最恨之入骨的,应该是苏军才对。

在东线战场无差别的游击战让党卫军和苏联红军以及平民游击队结下了梁子。

苏军遇到党卫军一律枪毙和德军俘虏苏军政工人员、游击队员一律处以极刑,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这样毫无交战原则的杀戮造成深仇大恨是有情可原的,在西线,整的这么怨恨,那就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

狂怒,怒得有点摸不到头脑。

最后说说两个片子的风格。

在我心目中,美国电影有个非常明显的分野,那就是911。

在911之前的美国电影,大部分无论是什么题材,都保有一份希望,无论在影片中主人公或者整个人类面临怎样的困境,最终总能柳暗花明。

当然一片灰暗的片子也有,但不是主流。

911之后的电影,更灰、更暗、更无助,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失掉了人类难得的天真与理想主义。

911之前的拯救大兵,开局是碧草蓝天星条旗,结局还是碧草蓝天星条旗。

911之后的狂怒,开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目睹两个人类自相残杀,结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跑过一片人类自相残杀后的残局。

两个电影的气质,不言自明。

而且狂怒中多处出现了压抑的,机械式运动的镜头,模拟着坦克的观察镜,这样的镜头用在本就残酷战争片里,几乎让人喘不过来气,与拯救大兵中舒缓的,大视野的,开阔的镜头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说一句,在启示录中,出现的第一位骑士,骑的正是白马,在电影首尾出现白马,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事出有典。

但战争中的狂暴、愤怒和野蛮,的确如瘟疫,四处传播,无人幸免。

在拯救大兵中,美军小队整体上是自律的,而且他们的目的也是伟大而崇高的。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像。

在狂怒中,美军小队已经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以征服另一个蛮族部落为目的的蛮族部落,在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英雄。

在拯救大兵中,新兵与老兵,是互动的,之所以互动,那是因为他们都还是人类,能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

打字员卡彭最终变成了一名战士,那些老兵们也从麻木的、漠视生命的战士,变回了人。

在冷酷无情的战争中,保存下善良的人性,这才是比拯救瑞恩更难完成的“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完成了,并非事实如此,而是他们所一贯秉持的理想主义信念。

在狂怒中,新兵与老兵,是单向交流。

打字员最终变成了杀人机器,或者说他又变回了一个懦弱的打字员,而老兵们依然是那些麻木的老兵。

四个老兵为杀戮而生,为杀戮而死,当皮特最终要死掉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一下打字员,不要投降,他们会折磨你致死。

但最终打字员是投降了才生存下来的,对于人性的不信任,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部片子的主创看来,人性不是能够救赎一切的上帝,只是上帝手中那颗变幻无常的骰子。

说到人性的拯救,就要说一说狂怒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一出戏,那顿小镇的晚餐。

战争与和平的切换,人性的救赎与毁灭,都在那一场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多希望这个电影的两个小时都会在这个小镇上发生,不过导演并不屑于在残酷的枪弹与暴血浆中上演一出两个小时的室内戏,一出真正探讨人与战争的戏,多么可惜!

这场戏中最终德国姑娘的死,与最终打字员的投降,一脉相承。

如今的美国足球,远比美国电影要好看,因为美国的足球队员们还保有着那份理想主义傻大姐似的天真,可美国电影里,却已经很难见到这些了,更多的是敌我不分的纠结与窝心,布拉德皮特那张饱经沧桑,不知是被艰难世道所损害还是被不省心媳妇所折磨摧残得不成样子的脸,是如今美国电影的真实写照。

最后我想说,看着硕大无比的德国虎式蹂躏皮薄馅大十八个摺的美国小谢尔曼,实在是太爽了。

最后我还想说,请上苍拯救吃饱了饭的美军打字员们!

 10 ) 新奥尔良手撕鬼子

感觉展现坦克大战的片子不多,所以就看一看。

一看之下,惊呆了。

不知为何卡斯那么强大,钱也没少烧,拍出了一种青涩的小制作感觉。

片子开头就比较沉闷,镜头语言苍白,有点不知所云。

寻思着,是不是暖暖场为大爆发来个铺垫呢?

结果就那样一路迷迷糊糊展开下去了。

还原历史方面的功课十分潦草。

谢尔曼与虎式的平原遭遇战其实只要剧本调整一下就显得不那么荒谬。

到了结尾处的堡垒站感觉导演基本上失去理智玩脱了,接近神剧水准。

总的来说,坦克片缺乏速度感,道具不好整,镜头不容易布置,难拍、难出彩,好赖能出来一部,还是得珍惜。

《狂怒》短评

布拉德皮特演抗德片,越来越脸谱化

8分钟前
  • 心无所著
  • 较差

从剧情到表演再到特效, 真的好假。

12分钟前
  • eastcosta
  • 较差

要场面没场面,要思想没思想,单有个剧情,却也什么都没讲明白,四辆Sherman欺负一台Tiger结果还是靠运气3:1险胜,把一个营的SS描绘的那么不堪,难道德国兵能傻到打开舱盖朝Brad Pitt要签名么...美国佬的抗纳粹神剧

17分钟前
  • 老苞米
  • 较差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22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别的情节一直在我脑子里乱入。。。行尸走肉的Shane死掉变成僵尸,感染了德国人,Brad植入病毒变得无敌,壁花少年爱上Brad,然后变形金刚突然出现保护Shia,把所有的僵尸都杀掉了。。。。。墨西哥amigo全程打酱油。。。LOL

23分钟前
  • elly的小hui儿
  • 推荐

三星半。熄灭的主角光环、敌军个体的宽容深得我心,这就是美式主旋律和天朝手撕鬼子的差距。整体缺少突破,“比肩《拯救大兵瑞恩》、二十年来最好战争片”等等宣传语都太过火。

28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影片有很多其他二战电影的影子,从进入小镇开始各种好莱坞俗套就开始轮番轰炸,最后守十字路口那段5壮士打一个营变成了美式英雄主义的抗德神剧

33分钟前
  • Allen
  • 还行

徒手撕鬼子,空手接炮弹

34分钟前
  • 然后
  • 较差

看完后脑海里莫名地冒出一句话:战争是科技进步的最大动力

39分钟前
  • 鱼·无
  • 推荐

美版手撕鬼子,编剧太偷懒了把人物的弧线走势全部依托了叶子和酒精的效力之上。还有,导弹颜色弄成红滴绿滴,是怎么个意思。

40分钟前
  • 仁直
  • 较差

无聊无聊砰砰砰fuck无聊砰砰砰搞基砰砰砰lucky 完。。

42分钟前
  • 慢点儿
  • 较差

只有军事部分能看,比较硬核,其他部分不经推敲,这导演明显有一颗想拍文艺片的心,但是要么拍成《拯救大兵瑞恩》,要么拍成《钢琴师》,强行把两者缝合在一起,只会导致观感上的不伦不类啊。

43分钟前
  • 断肠人在刷牙
  • 还行

刺激里不缺温情,残忍又有温暖,壮烈又让人唏嘘。

45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近几年都是宇宙英雄战,好不容易有一部坦克大兵视角的二战片,不多搞点刺激的战争场面闯关战戏,也不多塑造几个立体点的战士角色形象和人物性格,两个小时的聚集点都在老皮特身上,皮特只顾着一个人逞英雄把整部片的内容整得好没意思,尤其是中间弄俩德国女夹那么一大段文戏,惹得我差点昏睡过去…

48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三星半。艾玛好漂亮。节奏略拖。

51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四星全部给战争场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戏码,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中间一段德国妞戏码让人很想吐。太假了。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我是来看坦克的...另外叙事和战斗剪辑都烂到极点, 故事差劲。要是英雄连里的Sherman有这辆一半的凶悍,美军就完虐国防军了

58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较差

“和平是理想国,历史是狂暴的。”主打个人英雄主义,触动人心的部分并不多,尤其没能体现出片名。皮特个人带动了全组演技~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狼牙山五壮士~

1小时前
  • Mickey
  • 还行

从博物馆里借古董来对轰,这满足感。最后那束光相当于一个客观补救啊,如鲠在喉。要是没有两个女人的戏份的话,大概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1小时前
  • 旧书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