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决战

大决战

主演: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于和伟,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邵兵,刘之冰,王亚楠,郭广平,何政军,李健,王挺,谷伟,陆思宇,韩鹏翼,安冬,李强,陈逸恒,霍青,朱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大决战》剧照

大决战 剧照 NO.1大决战 剧照 NO.2大决战 剧照 NO.3大决战 剧照 NO.4大决战 剧照 NO.5大决战 剧照 NO.6大决战 剧照 NO.13大决战 剧照 NO.14大决战 剧照 NO.15大决战 剧照 NO.16大决战 剧照 NO.17大决战 剧照 NO.18大决战 剧照 NO.19大决战 剧照 NO.20

《大决战》剧情介绍

大决战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剧集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全剧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式地表现三大战役,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呈现宏大的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三泉溪暖死人的复仇天堂岛疑云第十季谈谈心恋恋爱芭比之美人鱼历险记地道女英雄第5个空弹壳奇情记切勿擅动延安锄奸死者无伤伊恩·斯通之死四签名牦牛岁月吸血鬼家族遗失在火中的记忆雪地极限在池中闪亮茗天漫长幸福的人生电车男新婚告急糟糕历史第一季浪漫是一册副刊特勤中队飓风营救第一季罗斯福先生赤足今天不是最后一天母仪天下

《大决战》长篇影评

 1 )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一、共产党的优势1.解决军队为谁而战的问题太重要了。

国民党的军队为长官、个人而战,所以打起仗来一遇困难掉头就跑。

而解放军为人民而战,背后就是亲人,没有退路,方能奋勇向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

2.共产党是边打仗边教育,通过对解放军思想教育、文化学习,让士兵对于战争的意义——根据地解放了,老家的亲人才能过好日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打起仗来自然无所畏惧。

因为只要战争胜利了,虽然自己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都能好好活。

3.解放战争时期,一句“像英雄致敬”,真的能让大家拼死奋战。

我觉得原因在于,解放了广大受苦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真的获得了权利,获得了人格上的尊重,那么就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人民战争的胜利。

那样一个年代,人们对荣誉的渴望胜过一切,胜过生命。

4.当官的蒋总统,谁都能当。

人民群众的领袖,毛主席只此一人。

5.怎么让老百姓支持信任解放军?

打土豪分田地。

但是还没轮到分田地呢,怎么办?

帮助老百姓干活。

你得先给老百姓好处,得让人家知道你是可信的,别人才能信任你,才能把粮食借给你、为你送粮食。

6.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军弹尽粮绝,连烧柴的柴火都没有了,吃饭更别提。

反观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国民党军队,却能越打越勇。

就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能够在前线给解放军提供粮草,医疗救援,才能保证解放军围点打援。

二、国民党的劣势1.自始至终,蒋介石关心的不是民生,而是消灭共产党。

不消灭共产党,就什么也不干。

所以,民心丧失、政治腐败,亦无所谓。

把消灭共产党当作解决国内政治、经济等一切问题的方法,败亡是必然的。

2.国民党的腐败,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是看得清的,明知挽救已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它的灭亡,重建一个新中国。

3.国民党高层已经听不进去实事求是的东西了,希望先打败共产党再解决其他问题,可他们小看了打败共产党的难度,而又没有解决内部腐败、经济凋敝的现状,岂能不败?

4.国民党内部高级军官,表面上都遵从蒋委员长的命令,但是实质上就是不干。

更奇怪的是,既然蒋委员长也指唤不动,那把他们调走换他自己的人不就行了?

实际情况是,国民党的军队,只听司令的,军队并不掌握在国民党这个党的手中。

党指挥枪的这个原则,没有在国民党内部真正的落实。

5.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都投诚了,是嫡系的负隅顽抗,但是蒋介石的嫡系又有多少呢?

任人为亲,终遭祸患。

6.国民党的军队如果是为老蒋的面子而打,谁也不愿意打仗,谁也不愿白白牺牲自己,当炮灰,被老蒋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自然能勇往无前!

7.国民党的高官不愿意把自己的老本打没了,是为了方便以后谈判时有筹码,不论是向共产党谈判还是向国民党谈判。

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蒋介石瞎指挥,解放军指挥得当2.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嫡系杂牌各怀鬼胎3.解放军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没有顾虑。

国民党高级军官们是既得利益者,顾虑太多。

4.失去了民众支持5.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忆苦思甜做得好。

投降了的国军,原地改造成解放军。

 2 ) 央视大决战电视剧,也败在淮海战役

国军败在淮海战役,大势已去。

央视大决战电视剧,也败在淮海战役,华野伤亡最大的碾庄战役、徐东阻击战,表现得寥寥草草,只见若干小战斗,没有艰难壮阔的大场面,粟裕每次都是在烤火决策,共和国战神就这么表现了。

表现华野的战役竟然不如九几年被大幅删改二次拍摄的《大决战淮海战役》。。。

2020年11月26日开拍,2021年3月16号杀青,后期战争场面粗制滥造,不足为奇,借用台词一句:希希导演将央视架在火炉子上烤,但央视脸皮厚无所谓

 3 ) 并非佳作

说实话一般,很多人看到了这部剧的“某些优点”加上对那段历史的致敬便觉得还不错,但是整体来看,个人认为堪堪及格,现分述如下:一、剧情结构(一)流水账式拍摄,不集中导演试图从重庆谈判到解放南京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选择地”过一遍,但是49集真的不长,这就导致有的剧情相对丰富,有的剧情相对简略,前者如辽沈战役,对东野犹豫,义县战役,东西对进,塔山狙击战等事件几乎描绘得相当详细;后者如流水账一般的一集的重庆谈判,以及最后进北平之后的一些“记账”算是一笔带过。

这样造成的最直观的感受是详略失当,其实聚焦于大决战进行的全过程明显更为合适,而不是试图全景式展现解放过程,只通过加上背景和影响几个字便合适。

(二)重辽沈,轻淮海原电影没有拍到的济南战役,豫东战役剧版也没有体现,综合前后看来东北野战军完全成了电影中的主角,辽沈最为详细不算,矛盾冲突刻画得更为激烈,花费的篇幅,勾勒的小人物都是最多的,相反淮海战役的背景,战略构想,相关战斗场面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例如最后杜聿明集团总攻被消灭只花几分钟的镜头。

还要说的是平津战役的战争场面虽不如辽沈和淮海,但是如何分割包围各大城市只通过旁白完成真不应该是剧版选择。

有点像辽沈花完了预算,最后其他两个战役只能赶剧情,赶场面。

(有一部分影迷其实对当年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是存有遗憾的,当年选择以淮海战役总前委作为推动剧情展现的主角不能说不对,也是一个角度,但有的地方太过本寄希望剧版矫正此遗憾结果还是没有,反而原版辽沈战役其实已经相当经典,只是没有义县战役,细节不如剧版详尽)二、角色演绎(一)王劲松版蒋介石平心而论,王无论是形似还是神似可能都与照片、画像上的常凯申极其贴近,台词功底除了没有奉化口音也相当出色,但是个人觉得角色设计存在问题。

既然全剧是从重庆谈判开始描写,常凯申那个时候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状态?

个人觉得应该是胸有成竹,昂扬向上:手中握着几百万雄兵,又有美国支持,毛若不来直接可以“光复全国”,毛若来便可以拖延,以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

这样的情况下,人物塑造怎么跟第49集快要失去大陆一样的“丧”的感觉?

这便成了败笔,实际上即算到淮海战役快要失败的关头,常凯申哪怕心里清楚,表明上也绝不可能体现失败乃至绝望的气质,看看赵恒多扮演的加油打气和“优势在我”是怎么一种人物状态就懂了蒋塑造的失败之处(人物基调整体偏绝望,这种情绪感染下不可能打得赢)(二)于和伟版林彪真心不合适,101没那么多话。

黄豆之争显然不是重点,而是的确不像,这点影版占了便宜,恰恰是时长有限所以台词相当简练。

101从来是想的多,说的少,解释工作往往交给102或103,剧版加了101不少解释戏份导致不像,102和103就成了打酱油的,101“阴郁”的气质也被破坏。

(作了决策让下级自己领悟和自己还要尽心解释的101谁更合适,观众自有一双眼睛)(三)“逗比版”卫立煌卫立煌被生生演出了像个“逗比”,上蹿下跳没人听,剧版甚至将其塑造为从心里认定东北守不住所以早做好了一面坚守沈阳,一面找飞机逃跑的阴阳人准备。

确定不是在黑卫老总?

要真是地下党就不应该跑路等待解放,但是这些刻画像极了地下党。

个人认为卫坚守的战略方针不能说错,在大概估计东野不会直扑锦州的前提下,反而是以少面对多情况下的最好选择,至于放弃沈阳转向锦州为什么没做,当然从结果来看不如赌这一把,但是存在中途被分割包围的风险,历史毕竟不允许假设(个人认为在林彪没有下定决心攻锦之前,快速放弃沈阳,转向锦州是上策,但是就国民党拖家带口式,拖拖拉拉式转移加上情报系统几乎被渗透来看,面临廖耀湘一样的命运也很有可能),没选择转移也完全能理解,只待坚守,坐等时机,而不是剧版如此对常凯申五虎将之一的逗比刻画。

(四)其他例如宋美龄“宣传敌人式”刻画,没有描写国民党统治覆灭的原因是什么(相比影版);一群领导人因为年纪大了,“沉重式”刻画(没有更好代替的演员);一些小人物的刻画,重点不在于虚构而在于不刻板不理所当然。

至于戴笠,一方面我觉得重庆谈判情节人物设计基本都有问题,另一方面只露了个脸,其实完全可以忽略。

三、拍摄结构类似于战争戏,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上的战略决策,中观上的战役指挥,微观上的人物刻画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

宏观意义在于详尽描写三大战役的设想过程,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用那些力量打一次大的决战?

这里的重点是人员的参与,讨论决策的过程,同时还需要看果党是如何设想接招。

中观的意义在于一场战役具体如何指挥是需要详细拍摄清楚的,最为合适的拍摄方法是双方局部指挥官的对弈,这里往往需要辅之以宏大的战争场面与局部的战斗场面来描绘战争的不易和残酷。

微观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小人物刻画来反映战略,战术上是否得当,谁得民心,胜利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等等。

简而言之,电视剧好不好看,矛盾是否激烈尖锐尤为重视宏观和中观的刻画,但要保证微观一定要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双方从最高统帅部到局部指挥部对弈的激烈冲突+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优劣对比+战略胜利到战术胜利的原因揭示”全景式展现的效果。

当然也可以加入类似于经济,政治,文化,谍报等其他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但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因为拍的就是大决战而不是其他。

导演大量勾勒其他戏份,导致军事上的来龙去脉说的并不清楚,影响了播出效果。

四、剧情节奏总感觉现在演戏方式人物行为,台词都是慢吞吞的,全剧用1.25倍速完全没有障碍,个别地方用1.5倍速都没有问题,不如以前拍戏的干净利落,不过这是大环境使然,感觉所有电视剧都在普遍偏慢,都市戏这样还能接受,军事、战争也如此实在不像是军人作风。

总之,这绝对难称得上是一部佳作,不过难得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完成了拍摄任务而已。

到底留下了遗憾。

 4 ) 最大败笔,亮剑3某主演

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

这种正剧还缺资金?

非得找那谁来演,演大学生发型不能乱就算了,当了兵还是一股发胶味,从监狱出来发型依然坚挺板正,脸上的妆更是敷衍,就问还有谁?

本来很好的剧,看到他就觉得不舒服,总觉得又穿到了亮剑三,其敬业精神还不如剧里的女演员。。。。。。。。。。。。。。。。。。。。。。。。。

 5 ) 大决战观后感

这部电视剧已经播放了一半整体的画质、摄影、色调也是电影级的,张张截图出来都是可以成就一张大片。

制作团队的功夫是到家的。

故事从好几条线描写了大决战。

我军总部,高层,现场指挥,战场战士,解放区百姓国军总部,高层,现场指挥,战场战士,当地百姓清晰的两种对比。

通过每个人物的塑造,不同性格人物行为的展现,体现我方积极的态度,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同时,没有过分的丑化国民党,通过人物关系、势力范围,人物性格,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非消极的。

团结面对散沙,结果也可想而知。

演员的刻画非常到位。

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是性格鲜明,大家都有各自的追求、立场和背景。

于和伟的林X,比电影版的看着让人舒服,虽然可能不够切近真实人物,但是是符合剧情的。

王劲松的蒋X,刻画得很生动,很勤勉,但目标和方向确实错误的,所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让我惊艳的是苏青,作为旧社会出生的妇女,也是苦水里泡大的青年。

这个虚拟人物,选择了女性。

非常了不起。

新中国对于女性的救赎是翻天覆地的,非常了不起。

她可以像男人一样工作,她可以组织工作,她可以领导男性。

这条人物线的铺设的确巧思。

 6 ) 本剧要结束了,总结一下

本剧有亮点,有遗憾。

亮点是对部分史实的挖掘,比如孔守法战斗小组的故事,比如对朱瑞司令的表现,比如对部队刚入关时遇到的困难和土地改革、诉苦运动的描述。

比如对解放战争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的驳斥。

遗憾有三:1、虚构太过。

比如不遵守地下工作纪律的女特勤、觉悟后就牺牲的解放战士、无能又不负责任的卫司令,更不要说天煞孤星喜塔腊•尔晴。

这些虚构削弱了故事的信服力,真实事迹很感人的,老老实实讲故事,它不香吗?

2、格局太小解放战争是我党领导团结全国人民反抗反动势力的大决战,不仅有军事斗争,还有政治、经济、舆论、情报、国际关系等诸方面的较量。

剧中的斗争主线就是战争+谍报,有些弱啊。

很多精彩的、伤痛的史实,几乎没有表现。

3、镜头太旧拍好战争戏不仅靠特效,还要靠创意。

本剧小场面不如《红海行动》、《兄弟连》,大场面不如影版《大决战》,很多镜头的表现手法似曾相识,并无新鲜感。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诚不我欺。

导演加油,编剧加油。

总评,中规中矩,及格吧。

 7 ) 我看《大决战》

《大决战》看到第四集了,老版电影版《大决战》的现在找不到片源,有的可以分享一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争取民主党派支持,争取人民群众支持;土地改革是争取人民群众的一大关键点,“打土豪,分田地”让人民群众充满无限斗志,坦白来说这手段有点流氓无产者的做法,但是可以极大争取群众支持,不可否认中国历代农民阶层向来“各扫门前雪”的小农意识,在文化教育缺乏的条件下,你让农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简直痴人说梦,但是你要跟他说,斗了地主,你就分到土地,你看他干不干?

玩命干!

(2)武装斗争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赘述;(3)党的建设一直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秘诀,从发展初期到现代不乏贪腐分子,但是共产党人敢于自我批评,自我纠正,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信仰主义不褪色。

这三点明摆着告诉对手,老蒋都没法玩,打土豪分田地,自己是最大土豪没法打;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打了半天是自己的舅舅,姨父;武装全美式装备是不错,但是党建工作一塌糊涂,白崇禧,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没一个省油的灯,党内分歧严重。

找电影版是因为感觉电视剧版太拖沓,导演编剧不行靠纪录片来凑,建国后林彪是后来跑了,但是剧中一开始就明显黑林彪,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党章写进去的接班人,怎么可能在东北战局上这么懦弱;宋美龄的扮演者刘涛更多一大败笔,台词功力这两年跑综艺跑没了,历史上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那是轰动全美,开罗会议上她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谈笑风生,风头盖过蒋介石,在这个电视剧里完全一个小秘书。

 8 ) 三十年前《大决战》的旁白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连续组织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大战役,这一百四十二个昼夜中,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

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

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我觉得不需要评价了。

 9 ) 拍得挺好,是同类题材中的优良之作

拍得很好,战斗场面很精致,直接借用影像资料的地方较少,可见投入还是很大的。

刘涛堪称史上最美的一版宋美龄,不过似乎妆太年轻了,不像中年人。

王劲松的妆真的惊艳,似乎是最像的一版,就是口音有点问题,不如直接说普通话,要么就口音再重一些。

五大书记的演员年纪太大了,似乎已不太适合解放前的戏了。

看着他们搭档的电视剧长大的,现在看到他们这么老去,真的令人嗟叹。

唐老师尤其显老,比去年的《跨过鸭绿江》憔悴了不少,是不是身体有恙?

在剧中身形步伐、言谈语气都颇显老态。

此时他已69岁,而主席当年是53-56岁。

我特地去回顾了2009年的《解放》,那时的唐老师多么有劲啊!

再看看99年演《长征》时的他,唉……天若有情天亦老。

刘劲老师也老了一大截。

王伍福老师年近八旬,语速已经慢得失真了。

想当年他在井冈山上抱着机枪大战的场景……以后再难看到这五位指挥千军万马纵横天下的戏了,希望下一代演员能续写辉煌吧。

微观层面的剧情编的不错,几个人物的塑造都挺自然的,没有突兀感,就是有一些情节令人出戏。

比如小战士舍不得穿母亲做的鞋垫,为了执行命令,竟然宁愿扔了也不穿在脚上;还有做包子的大爷为了给投降的士兵递包子竟然跑出战壕……其实淮海战役可以再多着墨一些。

片尾曲写得好。

总的来说,八分可以有。

 10 ) 《大决战》:虽然战争场面不够多,但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好

《大决战》自播出以后,吐槽声不断。

吐槽点主要集中在战争场面不够和刘涛的演技上面。

《大决战》虽然战争场面不够,但是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是以往很多影视剧作品做不到的。

那就是它对战争战略方面的描写。

与其说《大决战》是部战争剧,不如说它是一部历史教育剧。

因为它的指导意义非常深刻。

战争要想取得胜利,除了战士们浴血奋战,前线指挥更是重中之重,《大决战》把视角对准了这三个方面去,全面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1、中央决策的正确以往拍摄大决战,虽然也会描写中央决策团,但毕竟篇幅不够,也没有深挖出决策背后的那种压力和魄力。

而《大决战》拍摄出来了。

从重庆谈判开始,每一个决策,都是中央决策团呕心沥血做出来的。

当初,蒋介石一边和谈,一边派军队去进攻解放区。

虽然我们也奋力守护解放区,但我们毕竟缺乏城市保卫战的经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中央决策团立刻调整战略,让出大城市,下沉农村。

在农村,我积极推行土地革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了坚实的后盾,中央决定发起辽沈战役,并认为时机成熟了。

在这一个决策上,我们能够看到林彪的较劲与思考,更能看出,中央是怎样从全局的角度去做出这个决定的。

最新剧情的淮海战役也是如此,中央从全局出发,觉得此时已经到了我们有资本发起决战的时候,必须要痛下决心,立刻行动。

每一次前线指挥的电报发来,毛泽东都会静坐,认真分析,然后跟朱德和周恩来认真分析,必要时还会开会讨论,举手表决。

我们的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背后都是中央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考虑,是因为他们的魄力以及对前线局势的精准分析,才有了一个又一个正确的决定。

我们当下更要坚持这个原则,把传统发扬光大。

2、前线指挥的睿智当然,除了中央决策团的正确决策,前线指挥官的睿智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初林彪迟迟下不了决心,不就是因为他有自己对局势的考量嘛!

最后经过再三思考,才下定决心,也才有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而今淮海战役亦是如此。

粟裕根据前线形势有自己的分析,然后形成报告上报中央。

中央反复思考之后给他答复。

尤其是当粟裕发现前线形势有变的时候,是他果断下定决心,提前发起战役,于是才能抢占先机。

也是他围困了黄百韬之后,再一次提出建议,扩大战局,以便为全国解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林彪和粟裕这两个人细节上把握得也很好。

林彪火车站洒黄豆;粟裕睡在指挥部,还时不时地头痛病发作,但不忘提醒晒晒他的作战地图。

前线指挥与中央通力合作,才有了今天的胜利。

与此做对比的,就是蒋介石那里的队伍。

蒋介石其实很多决策不能说是错的,但前线将领们离心离德、自私自利,所以才导致他的决策一个也执行不下去。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任人唯亲、识人不明。

在这部剧里,中央与前线相辅相成,我们与国民党的将领鲜明对比,这两条线看似无用,其实是我们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所在。

3、一线战士的勇猛不同于影版《大决战》,电视剧版《大决战》的战争场面把视角对准了每一个普通战士。

剧中,有恢弘的战争场面,电影画质,但相对较少,很多战役都是一带而过。

它把更多的视角对准每一个战士。

比如虚构的战士武雄关,第一场战役,他们排就剩下他一个人;第二次上战场,他也牺牲了。

但是他的牺牲换来了很多战士的转变。

比如虚构的乔三本。

导演用他的角度描绘了国民党的腐败,又用他的视角见证了锦州37个白老虎战士的诞生。

后面还用他的视角见证武雄关未婚妻王翠云后方工作的成就。

淮海战役中,不仅有战争场面,还有渡河时,下面架着梯子的战士让后面战士过河的细节描绘。

导演用一个又一个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才是钢铁般的意志,为什么我们敢说自己是“打不败的军队”?

时代在变化,当下的社会里,很多人更注重个体的感受。

导演根据时代变化,突出那些遵从集体意愿的个体,并且重点描写他们被集体熏陶,不断成长的经历,其实更符合当下的教育意义。

所以,我觉得《大决战》在这三点上拍摄得是很成功的,它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大决战》短评

大场面做得挺好的,只是部分演员选择和历史人物多少有点违和,容易出戏,比如请涛姐演宋美龄,刘涛气质太正了,更适合演宋庆龄

6分钟前
  • 此昵称已乱码
  • 还行

“高导高见”和影版完全是两个东西,从西柏坡到国府,绝大部分角色都是顶着历史人物名字的架空故事创造者。。。事实一再证明,高导的作品就和汤司令的防线与刘司令的机械化军团一样“坚不可摧”。高希希拍史剧就属于典型的“人菜瘾大”,不仅仅是侮辱历史,最主要的是侮辱智商,,,

7分钟前
  • 左大将实朝大监
  • 很差

对于了解中国革命的巨大牺牲有很大帮助。

9分钟前
  • 梧桐更兼细雨
  • 推荐

看了两集,比传统的战争电视剧要好很多,细节到位,剧情饱满,上头中……

14分钟前
  • 抠搜小怪物
  • 推荐

徐州是首都的大门,刘痔这头猪都比高希希强 什么垃圾

19分钟前
  • Doux
  • 很差

珍惜今日,勿忘历史

23分钟前
  • 风吟如歌
  • 力荐

喜欢。除了刘涛,油腻感太重

28分钟前
  • 嘉柏瑞
  • 推荐

好多老戏骨,质量肯定不错,就是剧情太拖沓了!

31分钟前
  • 看剧达人
  • 还行

导演是高希希,我瞬间懂了

33分钟前
  • 红旗下的蛋
  • 较差

有人说虚构小人物,我觉得这大决战不都是这些小人物打下来的吗?从一盘散沙,自私自利到万众一心,怕死的也会到后方出力,好久好久没看过抗战片了,估计10几年了吧,说实话真的拍得不错,真没必要封闭评论打分,就是评价不好也要勇于面对,但这是真的拍得好啊。

38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推荐

跟老版的没法比 台词真是太尬了

41分钟前
  • Jiahe
  • 很差

毛主席,周总理怎么都看不够啊。那么多无名英雄,我们永远不忘记你们。这部剧,从剧情角度来说,真的很棒,拍的很棒

44分钟前
  • CHENCHENG0604
  • 力荐

高希希的正常水平,我方角色选得不错,敌方角色选得不行,蒋介石演员还凑合,宋美龄演员不行,其他敌方将军我看了很久也无法快速辨别,所以都是跳过去看我方角色。

45分钟前
  • vyeah
  • 推荐

求求了别让唐国强演毛了,确定不是高级黑吗?

50分钟前
  • 沢泯
  • 很差

🕳️百人⑧🉐🏠,是官方👄定的

54分钟前
  • 人间别久不成悲
  • 还行

电视上瞟了两眼,好多老熟人啊

58分钟前
  • 无心文盲
  • 还行

矮稠稠搜刮了一堆帥大叔全塞進了國軍陣營。強烈譴責於和偉,不符合自己的戲還是別接了,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用形不似神似來標榜的,何況你神也不似…他的101看起來能活到2024年

1小时前
  • 平山烤肠摊
  • 还行

太喜欢王劲松老师演的蒋介石,形神兼备 ,台词充满了机锋

1小时前
  • Rosehelen
  • 还行

常规操作

1小时前
  • 自存
  • 较差

抗战剧基本看不下去 比如几年前的亮剑,这部剧不仅看下去了而且看的很爽

1小时前
  • 大道若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