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吸引我的是画面,北欧的冷峻,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地貌。
画面精致。
影片是倒叙手法,男主刚开始就被虐,一路逃亡。
德统区的挪威人都很团结,处处帮男主。
盖世太保的头头貌似是个爱尔兰小生。
几年不见,老了很多。
德语不知道是不是配音,很轴,就像抓住男主。
男主逃亡的艰险,比莱昂纳多做作的被熊虐要更加真实和无奈。
影片最后,男主已经饿的脱像了,但还是奋力一搏,越过边境。
"当老天让你活下来,你就不能自寻短见。
"战争很残酷,尤其是人渣掌权时,总会犯下滔天罪恶。
希望世界和平吧。
危机瞬间恍如隔世,却不能松手放走希望。
二战我们貌似了解挺多,无外乎是纳粹、希特勒、盟军等舞台中央的形形色色。
该片聚焦二战时的罗威,多少让人眼前一亮。
男主演绎了一部受难曲,再瘦都快瘦成蒂姆.罗斯了。
死里逃生中还能出口就是打趣,不得不佩服,上帝怎么忍心让你这样的开心果死。
北极冰海逃生,雪崩险像逢生,绅士之石下10天仍活,洞穴17天不死,如果前面几次都是命大侥幸,后来就不得不靠罗威人民不畏强权不惧危险不怕牺牲的接力才能活下来了。
如果有人掉链子很可能使这个奇迹终止。
面对恐怖的党卫军执着地搜查,电影安排了一个小桥段让男主躲过一劫——党卫军头子的勋章掉了,草草看了看草堆便去捡勋章了。
这个勋章来头可不小,影片开始没多久就跟另一个军官炫耀过。
Have you seen this? ambition is rewarded…这人胸前的勋章就是纳粹金质党员勋章,上图先。
纯金制造纳粹党制造了一万枚这样的勋章, 一开始只有参加过啤酒馆暴动的纳粹元老才能佩带,后来才扩大了佩带人。
下面这枚背面刻有1字号的,便佩戴在希特勒胸前。
希特勒佩戴的NO.1纳粹第一党员勋章可想而知,这个纳粹武装党卫军军官手上沾了多少鲜血才能得到这样的勋章。
影片中该军官已经把男主当做自己戎装生涯中辉煌履历的败笔,无论如何都要抹去。
偏偏这枚被他视为珍宝的勋章让他错失了良机,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片中我一直有个疑惑,这位军官的右领领章一直是空的,
右领章一直空着……照理说他的军衔是武装党卫军的少校,右领章应该有双s标志才对,但影片中一直是空的。
实际的装束如下图。
右领章有党卫军的ss领章。
这身行头属于武装党卫军少校级别。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穿帮,麻烦了解的朋友告诉一声。
谢谢。
影片最感动我的地方便是男主被搁置在绅士之石下10天,Gudrun(翻译为古娟)听闻他还或者时松了一口气,弟弟还代他向姐姐问好,之后内心的喜悦包裹着眼泪涌出来的那一刻着实让我心悸了一把。
真是又心疼又开心战争中谁也承诺不了谁,爱慕也只能藏在心中,希望你明天还能活着吗,不知道你日后还能回来吗,不知道你还愿意回来吗。
面对恐怖生命的脆弱一览无遗,却有那很想攥紧又触及不到的情感,显得弥足珍贵又动人心弦。
也许正是为了这点东西才紧抓着希望不放,哪怕北极光被占领,哪怕铁蹄踏过,哪怕不知吉凶……这才是奇迹的原动力。
最后的怒吼,告诉你什么是奇迹。
THE END
根据二战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德国占领挪威后,十二个挪威士兵开船满载炸药,潜入挪威海域执行爆破任务。
由于计划暴露,任务失败,十一个士兵被捕,遭到杀害。
仅剩一人的扬·巴斯路德要逃跑到中立国瑞典,严酷的自然环境比盖世太保更加考验扬的求生意志。
脚趾被冻得长了坏疽,自己拿刀子割掉。
更重要的是挪威民众对扬的无偿救治和帮助,使扬最终成功逃到瑞典。
扬在当时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成了一个斗争的符号,能够逃出升天对德国人就是一种挫败。
扬后来跑到英国,在英国训练新兵,并把任务经历和逃生经历写成报告。
我感触比较大的是,最后在挪威和瑞典边境,驯鹿拉着载着扬的木板狂奔,由于绳子脱落,扬被德国边防兵发现。
德国兵逐渐逼近,千钧一发的时刻,那只驯鹿又来了,扬再次固定绳子,借助驯鹿的力量成功越过边境。
哈哈,驯鹿从未如此可爱。
影片两次提到德国人占领不了北极光,挪威地形狭长,北部领土在北极圈之内,能够看到北极光。
德国纬度相比较低,看不到北极光。
挪威人坚信德国人占领不了北极光,是在表达一种必胜的信心。
高纬度的挪威,风光不错,喜欢冰天雪地里的小屋,喜欢北极光,喜欢驯鹿。
谢谢鹿鹿回来救我,哈哈
私信+++qun: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第二次大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 。
所以这是一部有关逃亡与抓捕的影片。
逃亡的过程非常曲折,惊险,但是逃亡的沿途的风光真是很美, 冰雪世界很美,北极光很美、驯鹿很美 ,故事结局也不错, 主人公巴斯路德在纳粹地重重包围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瑞典。
三个月后,巴斯路德回到了芬兰,继续训练挪威新兵,直到挪威解放。
正义战胜了邪恶。
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讲的是第二次大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
影片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扬·巴尔斯鲁兹的真实故事改编。
1943年,英国向纳粹占领的挪威北部派出12名破坏小分队。
当他们的船被德国人击沉后,唯一幸存的扬·巴尔斯鲁兹独自向中立国瑞典前进。
然而,恶劣的天气可能是比纳粹巡逻队更大的敌人,扬·巴尔斯鲁兹最终结局如何又会如何呢?
又是一部基本没有尿点的片子,片头就带入节奏,巧妙地将铺垫性情节放入影片后面主人公昏迷回忆之中,又能达到前后呼应。
整个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开头就明确了结果,在不必刻意制造结论性悬疑的基础上,大胆去渲染过程的惨烈。
真实的事件,却可以在细节上处理得更引人入胜,如每次都与德国兵的近距离接触,河边,老妇屋边,甚至与军官的两次擦肩而过,汽车边和屋顶,包括最后边境马上就要被抓住的距离,追逐戏中的近,本身就会形成一种紧张情绪。
另外,影片很到位地将每次身体受到摧残后意识流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游过极寒水面的视觉模糊,反应变慢,雪崩后的压迫感,之后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小屋中一次又一次梦魇,总也醒不来的感觉,石缝中又是真幻交织的感觉。
最精彩的是最终跨越边境线时,第一视角对穿越和远离木桩时心理释放的感觉,畅快淋漓。
另外,影片还对肉体的摧残细致刻画,显现出英雄的生猛,割脚趾的桥段让人头皮发麻,堪比关公了。
再深层剖析,看过影片后会对人生有所感悟。
当你觉得翻过一座山,就要到你想去的地方的时候,你发现眼前又是一条大河,当你好不容易游过这条河,河对面却又是一片森林,最后在一片白雪皑皑之中,没准自己也就会忘了究竟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影片里主角开始的任务是要破坏敌方的一个战略据点,但是随着事态的变化,他的任务变成了顽强地生存下去,并能成功逃脱敌人的控制。
而一个人再生猛,也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当他的任务变为一个神话,并形成众人共同的理想时,任务本身的精神力量得到升华。
特别是影片中一位陌路老人对德国人关于化雪的交流,以及默默说出应快点把人送出去的桥段,让人充分感受到这种共同盼望奇迹出现的精神感染力。
从一个具体的敌后破坏任务,变成了一个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感染性任务,这与中国道的思想有共鸣之处,福兮祸所依。
又属于二战题材,发现几乎二战参战国都有拍摄属于自己"主旋律”的电影作品,近些年来,看过且四星推荐的二战电影有俄罗斯的《猎杀T34》《女狙击手》,美国的《灰猎犬号》《决战中途岛》《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1917》,芬兰的《无名战士》,德国的《冒牌上尉》,丹麦的《地雷区》,国内的《八佰》。
电影故事的伟大之处在于对民族英雄主义完美的诠释,神似蒂姆·罗斯的托马斯·古勒斯塔德演的真好,挪威冬天的峡湾、极光和陡峭高峻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迎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到骨子里的严寒。
PS:①战争是对人性最大的摧残,这类题材作品的核心永远都应该是-反战!
其次才是颂扬某些人和事!
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已经完全偏离了,脱离史实不说,还一味鼓吹民族仇恨,这一点值得深思。
②愿世界和平☮
很值得一看的正能量电影。
杨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个人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还有爱国挪威人的冒死帮助,最后是难以想象的运气。
如果只靠杨一个人,他活不过两天。
最后驯鹿拉雪橇闯过边界的情节,尤其是跑掉的驯鹿又回来接他,简直就是上帝才能创造的奇迹,这可能有电影艺术处理的需要。
但是不管怎样,杨能九死一生到达了瑞典,坚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帮助、那么一点点恰巧出现的运气,缺一不可。
水准中上的历史传记电影,有些地方稍微的过于形式化。
电影《第十二人》讲述了十二个挪威间谍中仅剩的一个,活着通过纳粹占领的挪威为盟军传递情报。
改编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立意非常好,挪威人为拯救挪威的正义战争贡献力量。
然而,过于类型化的处理,让这部电影成为不了经典。
整部电影的推动力都是外在冲突,纳粹军官咬着不放,让主人公和帮助他的人们不断的陷入陷阱。
这样的故事的确有很强的戏路张力,代价是折损了电影的宽度、深度。
宽度是指在挪威人和战争的关系上没有能更多的体现出来,使得挪威人拯救挪威只成为故事的一个背景。
深度是指对人物的塑造不够,电影塑造了一位勇于牺牲的战争英雄,但没有塑造一个为了国家勇于牺牲的普通人。
导演过于追求形式这点在片中的梦境戏份可以明显感受到。
反复的梦境加上摇晃的曝光过度的镜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恐怖片。
主旋律电影,挪威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扬·巴斯路德为躲避纳粹的抓捕在北极冰原《荒野求生》的奇迹,翻拍自1957年电影《九条命》(图3),该片被誉为挪威史上最杰出的电影,获得当年奥斯卡和金棕榈的提名。
同样是抗战神剧,北欧人的表现手法轻精神重肉体,用深度的痛觉和体感压迫观众的生命体验,用2小时残酷地盯着一个男人受苦——被子弹打掉脚趾,在冰点之下的海水里潜过峡湾,遭遇雪崩,忍受雪盲和发烧幻觉,自我手术切除坏疽残肢,在露天的冰原上“冬眠”十天等候救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就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在电影中,巴斯路德交给英国人的机密报告的军事作用被模糊处理了,但他的幸存却是挪威的幸运,是那些拼死为他续命的农夫、船工、渔民的幸运,他是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念,这部只有血与雪的电影透射出维京人的生命力。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