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最可贵的,是一种深层的真实性。
87分钟的篇幅里,恐怖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同时又充满可贵的真实性,无论是科学与灵异,还是人物的塑造。
对科学的误解从评价中,能看到几个误解常见的:一是科学和灵异一定是对立的;二是科学和专家,意味着必然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解释和解决方案。
这部片子恰恰是没有顺从这些误解,更接近真实的科学研究。
灵异是一种现象,科学是一种手段,两者并非同一层面的事物,并不存在矛盾。
片中的灵异现象,完全是作为一种科学现象被对待的。
很多人诟病三位专家看起来十分权威、自信、装备精良,却对事情既无完整的解释,又无法驱除,还把自己搭了在里面。
但事实上,科学就是这样的。
我们日常见到,很多专家发布的著作里,有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有一套对事物完全的解释、定理,甚至完整的技术方案。
比如牛顿的三大定律,这形成了很多人对“科学”和“专家”的观感。
然而三大定律,是经过无数观测、推演、实验之后,包括在前人基础上(巨人的肩膀)前进的结果。
在牛顿发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之前,力学研究经过漫长的过程。
比起三大定律的(对某些状态下的)完美解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试验丢大小铁球、哥白尼和开普勒几十年对行星轨迹的观察,才是“科学”更常见的状态。
20世纪后科学分工更细、更加专业,这一点就更明显。
专家、博士,虽然很多时候确实是拿出一套权威方案的人。
但跟多的时候,是迈入全人类都知之甚少的领域,从零开始观察、积累、假设、总结,终其一生也只能把对自然的认识推进一点点的人。
回到这部片子,三位年迈的博士,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他们并不是除灵者,从来没有任何“驱赶、消灭这些灵异现象”的意思。
他们要做的和在做的,始终是“观察”、“记录”,获取观测数据,甚至在这一晚,并没有做任何推论(女科学家向副警长介绍的,是之前研究的结论,或者说假说)。
因为正常科研在现场就是记录观测,而后续的事情——整理、数据拟合、理论构建等等,需要深思熟虑、不断论证、和其他理论比较、计算机等辅助等等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不可能和现场观测重合。
至于解决方案,则普遍又在理论研究之后很久。
医学上一种新药的上市,常常需要数十年时间——而在其起点,背后的基本科学原理大体已经是明晰的。
地震的基本理论也早已具备,但仍然不可预测,更不要提提前消除。
回到这部片子里,就算三位博士将这些有生物了一个总体的理论解释,距离可以除灵,仍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灵异:科学与神秘的两种解释这部片子里,对待灵异现象,完全是按照科学的方式去研究。
灵异现象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最少的领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灵异”了。
很多观众诟病片子没有“一个完整的设定解释”。
事实上这个「完整的设定解释」,就是传统的 「灵异」「神秘主义」的思路,也就是一种 「神话」思维——我(认为自己)事先已经知晓一切真理,只要按照古书上记载的传统仪式去除灵——解决问题——即可。
或手持圣水称呼耶稣名号驱鬼,或在地上画所罗门72魔神的Sigil念诵咒语召唤别西卜压制下级恶魔,或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手持桃木剑斩除邪灵。
总之,「神话思维」就是认为已经知晓世界的完整体系和真理(从创世、人类存在的目的论、道德伦理)。
于是那些(在科学角度上认为)尚不知晓的事情,也必然「知道完整的设定」,因为终极真理已然在握。
而终极真理的来源一般是「天启」,即认为某位古代贤人的著作是受到神灵、超验力量启发而得到的,因此我们只要更「正确的」理解即可。
最典型的,比如后世宗教和神秘主义流派普遍对《圣经》《道德经》的看法。
而科学则相反,是不预设这个体系已知的,只能从观测到的现象、数据开始,一点一点向前推进。
片中的三位博士,就处于对这个现在研究最为初始的阶段,仅有一点假说提出,一部分在片中那一夜验证是对(比如以水来传播),一部分则是错的(不要相信你看到的,很多都是幻觉,不会影响到你)。
这是合理的,理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被观测证实和证伪、然后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
至于解决方案,还是那句话,还远得很呢。
饱满的人物片中的人物塑造是很饱满的。
主要人物有三位:三位科学家(三博士)和一位普通人(副警长)。
首先行为方式的对照,就在这两组人物中展开。
大部分普通人,遇到问题,要的就是一个完整解释和解决方案——就像大多观众期待的那样——而副警长也是同样的表现。
而科学家,则要的是观测、积累数据,解决方案还很远。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那么这么做有意义吗?
在普通人眼里,大多是没有的,副警长听到“对它们也没什么办法”时的态度,就体现了这一点。
而女科学家的表现,包括十分冷静平常的说出这句话,意味着这是很正常的。
这是科学家的态度。
在对待这种灵异事物的态度上也体现了两者的差异。
副警长代表的普通人,要求的是解决——驱除,如果能够杀死它们,他毫无疑问会赶紧去做。
而科学家则不然,罗森托克的态度尤为明显——发现、观察到才是第一位的,要尽可能的不惊动它们,更不希望杀死它们。
比如,如果在某处发现一种新的会伤人的大型动物,哪怕自己有生命危险,一位真正的动物学家都会反对开枪。
然后三位博士之间,也有鲜明的差异。
女科学家阿尔布雷克博士地位最高,是官方权威,最为冷静,比较高傲,态度和手段都最科学、最理论化。
法医哈诺,偏实用技术向,有理论知识,但更侧重用现实感的方案,是三人中最偏重“解决方案”的人。
而罗森托克则有些狂热,而且明显在观测过程中,情绪已经逐步受到被观测者的影响(这一点很克苏鲁)。
科学研究者,在研究中以身涉险,是非常常见的。
有些领域会更加危险,比如地质研究和细菌研究。
在对其所知甚少的时候,危险就越大。
比如,直到到20世纪80年代末,HIV的传播途径都是不确知的,研究者担负的风险可想而知。
最后特别说明一下,我並沒有「科学优于神话思维」的意思,这是理解世界的两种思路,我对两者是比较中立的。
只不过要指出,本片的拍摄思路,使用的是科学思维。
最后,如果要给片中的现象一个神秘学(神话)的解释,就是这句吧「如果你理解了, 就告诉我: 死亡之中的人为何该当死亡?
因为最初产生每个人的身体的,是可憎的黑暗,水质的事物由之而来,身体在可感知的秩序宇宙 中 由其构成, 死亡从中啜饮。
」—— 赫尔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赫尔墨斯教对话残篇·珀伊曼德热斯》
向来喜欢阿根廷电影的生猛,又听说是口碑很不错的恐怖片,满怀期待,然后大失所望。
以分钟计的小段落倒也有点新意,快速营造氛围+jump scare+戛然而止,恐怖短片向来屡试不爽。
拍起长片满脑子还这套,是下乘。
可信自洽的世界观有没有?
哦,这个好像要求太高。
人物呢?
不求丰富,好歹立得住的人物有没有?
故事呢?
不说有头有尾有逻辑,好歹说得通么?
都没有。
「拍电影竟然还需要完整的故事剧情?
竟然还需要塑造人物?
」导演肯定因此伤透脑筋。
难为你了。
20190406
此作品製作上盛,故事完整,實屬佳作,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那位警官的問題或許就是所有恐怖作品的答案。
那位懦弱的警官從一開始接手案件,就用一種無神論的態度拒絕接受眼前所看見的一切,他拒絕接受死亡的小孩能自主回家,無論他的法醫同事或者從事超自然研究的女博士一直試圖告訴他眼前的一切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那位懦弱的警官只是單純想擺平事件,這種態度就類似是這個世界任何事都可以修復的,只要手段夠隱匿把事情解決了不留手尾,一切都會過去的,這是一種徹底的逃避,他如果早點接受事實就不會造成慘劇。
這位懦弱的警官形象給了所有觀眾一個方面教材,只要從一開始他坦然地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都是源自自身作為人類不可控制也不該參與的領域(正如他的法醫同事一開始的態度),他就必須要做出決定,他跟法醫同事預定要執行的重新埋葬計畫是正確的,但錯誤在於他允許自己的同事帶著兩個超自然領域博士繼續調查這件事,為什麼警官要允許他們這樣做?
原因是他還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這一切都不是什麼超自然靈異事件,必須會得到一個理性以及讓他安心的科學解釋,這種迷信科學的傲慢讓所有人付出了代價。
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誤會那位懦弱的警官在電影後半段被嚇得徹底崩潰的原因是他有什麼凝血病心臟病之類,他崩潰的原因是他懦弱的性格。
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意識到人類的認知局限性,有許多事僅憑理性是無法解釋和處理的,正如知識分子口中念念有詞說證明不了上帝存在我們就不應該相信宗教一樣,這是影片中那位懦弱警官由此至終都希望得到的答案,他允許這些知識分子肆無忌憚地走進魔鬼的巢穴僅僅是因為他那僥倖的心理需要一個否定所見的一切,他沒意識到一旦那三個知識分子面對超出自己認知的事物會是怎樣的後果,結果他害死了法醫好友,他自己牛高馬大卻被嚇得像個智障,如果他一開始就鼓起勇氣面對所見的一切,如同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人類社會的任何骯髒與殘酷一樣,他就會有自知之明,深切地明白到自己作為普通人的能力界限,不讓任何人再走近這一切,去試圖用某種知識分子詭辯術去解釋那些人們根本沒辦法解釋也不應該去解釋的事物。
哈喽,大家周末快乐我是不爱上班 更爱电影的 克里思恩今天是一个超级好的天气,看起来爽朗又舒服实际上热得要命好像自己变成一条果虫,藏在西瓜里。
我经常怀疑30年前,空调冰箱还不普及的时候,本地人是怎么过的?
我是个爱问问题的人,于是问过我的本地同事。
她说:抱着大冬瓜入睡
emm貌似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在不断调整创造的过程中渐渐融合到环境中即便今年广州持续高温,街边依旧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在此特别感谢一下开利大哥,如果你不知道开利是谁,请看下图。
于是在如此炎热的周末我应该推荐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应该推荐一部恐怖的,惊悚一下,给大家降降温?
可是我不想只展示情爱电影的一面,今天我还是先给大家降降温吧!
这十分牛的恐怖电影,是近十年的一部佳我认为无论你爱不爱惊吓电影,都不应该错过这部电影!
赶快,喊你的男朋友一起来看吧 真心不建议独自观看!
这部电影就是我心中的惊吓片TOP前五【Aterrados】国内译名【诡怪疑云】,我不喜欢这个译名。
拉低了电影的内涵。
Aterrados 译成 :捕捉、或者诱捕 更适合这部电影。
不过无论怎么样,也改编不了这是部非常精彩的尖叫电影,决不能错过。
这是一部阿根廷电影,近些年阿根廷除了足球以外第一次走进我的关注视野。
就是阿根廷恐怖电影。
不得不说阿根廷的恐怖电影,有种特殊的风格。
可以说突然也可以形容为生猛,总之观感很棒,印象深刻。
我是看恐怖电影长大的,从欧美的暴力到日本的氛围到韩国的融合、泰国的因果剧情,印尼的宗教,香港的猎奇搞怪。
甚至是国产的精神病和做梦 我都有所涉猎。
但是这部阿根廷电影的确不同于上述类别,会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刚好你没有看过,快叫上你的女朋友千万要看一下这部年度最佳 绝不墨迹的尖叫佳作
本片内讲述了一个小区内3个奇怪的事件,从车祸丧命的小孩子每天都走回家,到午夜突然离奇死在浴室的女朋友,再到独居单身狗半夜睡觉,总有人挪他的床。
然后灵异专家开始介入
截图和画面我就不放太多了,过于尖叫不利于审核。
故事扎实,氛围十足,尖叫到位,耳目一新。
绝对好
祝大家 周末愉快原文出自
开年第一吓,是部质量上乘的恐怖片,神秘未知+科幻 悬疑气氛做的很足,前大半部分一直在未知的恐惧中观影,到后来的有点类似精神污染的恐怖真正来的时候,真的顶不住了(我是边后台放网易云的歌边看完的) 因为它的恐怖在于不可控与未知,从小我就觉得黑暗里同一时空会有奇怪的生物存在,这部片子把我小时候的梦魇拍出来了,所以真的一身冷汗至于缺点呢,我觉得西班牙语很减分,与其说是语言不习惯,不如说是阿根廷文化很难让人理解,剧情衔接不流畅,还有人物形象很急躁,这并不妨碍它是部优秀的恐怖片
比较平庸的一部阿根廷恐怖片,优点是前大半部分的恐怖氛围渲染得很好,比如妻子凌空撞墙,小孩腐尸被母亲挖出,摄像机拍到的鬼影在现实中却看不到。
缺点是作为恐怖片,产生的惊吓效果几乎全部来自jump scare,异次元生物看着在远处,突然就跑到前面了,这种jump scare太低级,还多次使用。
估计主创人员只琢磨惊吓点了,以致影片的人物塑造很糟糕,几乎看不出谁是主角。
还有些情节莫名其妙,比如副警长犯心脏病了,突然心脏病又好了。。
不用过度解读,这只是一部平庸的恐怖片,为了吓人而吓人。
故事大致是这样,社区连续出现前述灵异事件,业主、警察与研究超自然的博士一起调查。
结果是除了业主,警察和博士一起消失。
此前据博士讲,这些灵异事件是异次元生物所致,它以水等液体为通道,能够寄生在人体。
结尾是,换了一批调查者,只有业主能看见异次元生物。
私信+++qun:
诡怪疑云 (2017)6.72017 / 阿根廷 / 恐怖 / 德米安·鲁格纳 / 马克西米利亚诺·吉安尼 诺贝托·冈萨罗一开始听是西语还挺期待,想着看过的西班牙片子都很不错,比如《黑暗面》《意外空间》《当你熟睡》《死亡录像》等。
等看完了真的是内心OS就是:这什么CNM玩意儿。
三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居然去抓鬼?
这剧一开始把恐怖氛围描画的那么好,最后就给我来这?
等看完了一查,原来是阿根廷拍的,虽然以前没看过阿根廷电影,但是跟前面说的西班牙电影的差距还真的是大。
恐怖氛围跟美国片子一样靠jump scare来体现了,我有空看你这个片子还不如去重新刷一下温子仁的片子呢。
反正整体觉得挺差的。
Less is more首发于公众号“影探”作者: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看恐怖片每次能燃烧将近200卡路里”。
这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实验得出的结论。
探长天天久坐刷电影,但依旧保持着姣好身材,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佐证。
新闻来自英国《每日电讯报》telegraph.co.uk2012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发现,看恐怖片的人消耗的热量,比光看屏幕的人多出三分之一。
由于人的心跳呼吸加速,肾上腺素释放、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一部90分钟的恐怖片能消耗掉平均113卡路里,相当于步行30分钟的效果。
新闻来自英国《每日电讯报》telegraph.co.uk这简直就是懒癌晚期和减肥抗体们的福音。
想坐着减肥?
原来看恐怖片就可以!
最近探长淘到一部减肥神片。
但即使是恐怖片老司机,探长还是被吓成一只“看见黄瓜的猫”。
这部片子在多项专业的电影节提名获奖。
在今年的美国奥斯特奇幻电影节(Austin Fantastic Fest,诞生过《兽餐》《彗星来的那一夜》)上,这片子拿下最佳影片。
它就是《诡怪疑云》。
比起阵容强大、宣发威猛的《昆池岩》《寂静之地》《遗传厄运》之类,《诡怪疑云》低调但不简单。
它完成度极高,老套的恐怖桥段应用地不仅娴熟,而且充满新意。
在豆瓣它拿下7.0的高分(恐怖片7分以上都是佳片),在烂番茄也有着80%的高新鲜度。
这部电影出自阿根廷,导演和演员都名不见经传(豆瓣上导演的头像和照片资料还都是探长上传)。
在这个国家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拍电影。
但片子在Shudder上线后引起不小轰动(Shudder又被称作恐怖片界的网飞),人们这才知道德米安·鲁格纳(Demian Rugna)这个名字。
好莱坞奇幻大师吉尔莫·德尔·托罗(《潘神的迷宫》《水形物语》)亲自和德米安交谈,并确定翻拍《诡怪疑云》。
德米安·鲁格纳和托罗图片来自letrasyceluloide.blogspot.com《诡怪疑云》片名Aterrados是西班牙语,相当于英语中的phenomenon,意为“现象”,尤其是指诡异的不寻常的现象。
这片子就是由几个诡异的故事组成,短小精悍又十分有趣。
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段落式拼接,而是通过非线性叙事,在恐怖的基础上制造悬疑,更让故事完美的交织。
《诡怪疑云》的成本不高,但它的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秉承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原则,片中诡异生物的镜头不多,甚至不全,却让观众能够“看到”最吓人的东西。
因为最吓人的,并不是观众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观众自己的想象力。
Less is more是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金句。
Less意味着简单和节制,More则是指丰富和高效。
在电影中,是指用最简洁、最重要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最核心、最直观的信息。
比如男孩的死,全程不见一滴血,却能让人感受到男孩死相的凄惨:
全片其实都没有一幕诡异生物的完整清晰的镜头。
多是一只匪夷所思的手或是那些生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比如沃特扒开床底什么都没看到,那个东西却在他背后神不知鬼不觉的逃跑。
这个镜头观众看到只有一双人脚。
但观众通过想象力“看”到的却是形态各异、不可描述的可怕东西。
再比如老头看不清对面房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忽然之间,那个生物出现在他窗前。
这个镜头1秒不到,却是影片最吓人的镜头之一。
但实际上,这个生物的正面镜头,焦都没对上,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搞不好一个手抖的妹子拿手机对着光头徐峥都能拍出这效果。
但这个模糊的镜头足以吓出观众一身冷汗。
这个时候观众其实不会盯着屏幕去看,而是去“想”。
说白了,吓人的最高境界,是调动观众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自己吓自己。
恐惧来源于未知,但未知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引起恐惧。
真正引起恐惧的,是那些超出人类认知,又威胁生命的东西。
对于那些诡异的生物,片中提到:“我们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侵入人类身体,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有时有攻击性。
”
也就是说。
你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而这些未知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而且,《诡怪疑云》更进一步,它不仅将这种极度危险的未知呈现在你眼前,还告诉你一个可怕的真相:它不仅会给你带来生命危险,而你对它又无能为力。
恐怖片中许多的Jump scare(一惊一乍)都令人反感。
比如门突然关上,东西掉到地上制造毫无意义的咋呼。
《诡怪疑云》中jump scare却都很精彩。
而且,非常过瘾。
它摒弃了“风吹jj有点凉”的不疼不痒的烂俗桥段,直接把冰块放在jj上。
《诡怪疑云》中每个jump scare都货真价实。
每次的jump scare,都有形态各异的鬼东西出现。
声音和jump scare是恐怖片的命脉,但它也有好有坏。
《诡怪疑云》就高明在,每次的jump scare都是小高潮,恐怖片粉不会反感。
许多人喜欢看恐怖片,是因为恐怖片不仅能带来生活中少有的刺激体验,它还能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一种能让人兴奋和快乐的化学物质)。
《诡怪疑云》抓准了人们的恐怖心理,它能刺激你产生大量多巴胺,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快感。
《诡怪疑云》不像《遗传厄运》,它没有魔鬼,不涉及宗教。
《诡怪疑云》也不像《寂静之地》,它没有外星人,不用高概念。
《诡怪疑云》就是一部简简单单、纯粹的恐怖片。
而喜欢看恐怖片的人,多是快乐的。
而且他们想象力丰富,心理承受能力也强。
最重要的是。
爱看恐怖片的人,身材都不会差。
文/女神的秋裤(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先说一个个人评价,本人经常和几个朋友一起看恐怖片,如此已经是把那些名声在外的、或是高分的恐怖片看得差不多了,但这部恐怖片的恐怖指数我会给到【最高】,而且会是【独一档】。
(主观评价,比较夸张应该,毕竟这下刚看完,真觉得这恐怖氛围给看舒服了)看到很多人对这部恐怖片评价不好,但并不是从恐怖程度来评价它,所以想到写下这条来引导那些单纯想看个刺激的朋友。
恐怖片我是更希望能优先做好吓人这一块,对我来说恐怖片人物和逻辑的失败,只要不至于破坏看片当下的氛围就可以及格了,因为这类片我就是用来和几个有兴趣的朋友一起看这样子,现在那些拿着高分的恐怖片,基本都是把吓人这一块往后排的,分更高不代表更恐怖,这一现况让我们难以找到那些最恐怖的片子,而经常花时间看了或许逻辑通顺、人物饱满,但并不感觉吓人的恐怖片,,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都搜恐怖片来看了,我们当然是想体验一下恐怖的氛围啊喂,此时我们不是要看什么有深度的人物和很严谨的逻辑,这些是平时看片才在意的东西呀,,因此现在豆瓣恐怖片的评分对我们的参考价值极低,真想知道哪里会好好按恐怖程度来评分,那才是我们想看到的评价。
《诡怪疑云》,小众阿根廷片,外网网评可好了,年度最佳。
是啦,在“吓人”这一方面可以说是相对出彩。
开篇不拖沓,直入主线剧情——【人鬼battle即刻开局】。
惊吓点也比较密集,Jump scar也做的挺好,尤其是“看到鬼”的方式可以说是比较新奇了。
可是这部片的剧情和人物真的是硬伤……明明有那么好的设定!
那么好的三条故事线!
场景全搭好、人鬼都到齐,正等着天崩地裂千回百转你来我往的人鬼大战啊!
结果突然就大家一起说拜拜了。
我:???
不是不接受剧情留白……可是好电影的前提是讲好一个故事啊!
一个好故事是需要起承转合、完整铺垫、人物形象饱满、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啊!
《诡怪疑云》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真的太不够丰满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大部分都用在琢磨惊吓点上了。
而内容不够丰满这个锅,大部分要丢给“人物没立起来”。
剧情线散的一比、人物一个都没立起来……副警长这么重要一个人物,心路历程描写能不能详细一点?
人物成长变化能不能多一点?
可是我们基本只能看到这个硬汉在:嘤嘤嘤,人家怕怕,人家有心脏病,哭哭…你们都欺负我,我一把火烧掉你们算了哼!
还有另一边的技术组人员到底是咋定位的啊?
作为一个三人组合不是应该各显神通的吗?
可是除了炫耀一下武器装备、发现“怎么见鬼”、稍微解释了一下“见鬼原理”之外,这三个人对剧情有什么很大的推动作用吗?
这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值得观众印象深刻的东西吗?
这三人负责的到底是啥呀…负责领便当吗……诶,这么看这部片,工作完成得最出色的,就只有鬼了。
讲真那我还不如去看《故事会》啊摔!
一开头的这个浴室撞头太高能,小泥孩出现也很高能,剧情都是散落在各处...要捡起来再看...不得不说西语电影很宝藏!
蛮不错的片~
本片基本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就是各式各样的见鬼,老太太从门口冲向汽车那块有点意思,其他的除了一惊一乍,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吓人的段落拍得不错,剧本不太行,很散。
算是有些小惊喜的恐怖片,几个惊吓点的骤然出现也蛮自然的不令人讨厌。
又一部过誉的电影,反反复复暂停、回放才能看清(拍摄手法问题,1080p画质没问题),完全无法被吓到,也没有细思极恐的效果,海报倒是不错
对着下水道侃侃而谈,也无法想象有谁在离群索居。向着床底下深深凝望,也不曾发现有谁在暗中呼吸。把头伸进墙壁中,试图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把血滴在柜子里,终于发现另外一种恐惧。不管是超自然或灵异,总是有人想要把它们揪出来,却没想过如何塞回去。人类需要不解之谜,来提醒自己拥有一颗敬畏之心。
悬浮撞墙,裸男出柜,腐尸回家...都是特恐怖的段落,创作者好点子不少却不太会组成一个好故事提升吓人力度,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调查小队太废,尤其是那个老太太...镇定自若的摆阵,还以为有多厉害呢,结果讲完一句装逼的台词就被秒了..............
5.5分左右。开篇还行的,越往后面越落入类似外星生物一样的境地,说了多少次,不要解释不要解释!几个老家伙纯粹理论派,一实战全军覆没了,还不如警长硬挺。几个小故事的诡异气氛做得还蛮不错的,我觉得还不如就一个个堆砌恐怖的点就好了,后面这也是太拉胯了。
挺有想法
悬浮娇妻血肉撞墙,床底果男晃荡出柜,还魂小儿餐桌牛奶,橱中大伯裸眼3D,折颈阿婆墙缝纤手……街区猛鬼饮用水事件,整体叙事节奏很有问题,但是恐怖段子玩得溜
极好……虽然没有各种解释……但节奏相当不错……
没有剧情。鬼的设定有点小意思,可惜了。浪费了一众还挺稳的演员。
最吓人的恐怖来源于未知的不确定以及对已有观念认知的彻底粉碎
三星半,只有英文字幕,啃得比较艰难,不过吓人点都挺到位的,很规整很传统的恐怖片
不错!
小聪明而已
一些闹鬼episodes、给出世界观——不同维度可共存——然后另一些episodes。完了,无前言后语。episodes太少不够娱乐,既然“专家”们的戏份是纯灌水毫无用处就该多闹点鬼。
不知道这么无聊的剧本要什么样的编剧才写得出来。恐怖效果还不错,有几个镜头吓到了我,但也只是一惊一乍而已,对于看惯恐怖片的影迷来说算是小儿科。海报加分。
这是个正经的恐怖片!真的吓人啊~最近连着看了好几部恐怖片,这部是吓人吓的最认真的!没有什么情节反转、前作加持就是单纯的吓人!很爽很给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