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过,生活里,最重要的永远不是遭遇的事情多么糟糕,而是我们面对它的心态。
宗裴讲情义,重义气,为解决朋友困难挺身做担保,导致全家受到牵连,拥有的小幸福日子一去不复返,还影响了夫妻感情。
在此事件发生之后,二人并没有检讨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心态。
相反,静研一味的埋怨宗裴,而宗裴懊悔的同时,耍着大男子主义,不肯低头认错,失去了向前看的勇气,一味沉浸在灰心自恼中,生活拮据再加上沟通不畅,导致静研离开家寻求这改变生活的愚蠢办法。
美国一名社会心理学家说过,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如果说秀载借高利贷让宗裴担保是不可避免的事的话,那么剩下的90%是掌握在宗裴和秀研自己手中的,可怕的是他们被这10%的事扰乱了心境。
他们不懂得,10%的事情如何发生,无法掌控,但是可以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剩下的90%。
其实我想,导演拍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达对秀研一家人的同情与怜悯,更重要的是在抨击韩国政界目前的状态吧,公职人员作风慵懒,对待工作懈怠,不负责任;一个国家既然对民众的疾苦幸福不关心,还怎么能谈得上行使好自己的职权,保护好公民的安全呢?
相反,韩国民众知道这件事后,以高度的关注度互相奔走呼吁,使秀研缩短了回家的路程。
国家公职人员的冷淡漠视与热心的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怪不得有的韩国人会说,我们没有国家,但是有网民。
退一步讲,或许公职人员们也正是被自己的各色私事牵扯,影响了剩下的90%的心态吧。
不要让10%的烦心,遮盖了生命里90%的乐趣,也不要让10%的灰暗,推断了生活里90%的希望,心态好,一切才会越来越好。
两年的牢狱关押,让一个女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缺失母爱的呵护,让一个男人独自承受生活的双重打击。
是磨练和成长,也是痛苦。
政府的不作为加深了平民心中的怒火,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电影更是在用镜头语言抨击一些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政府人员。
他们只是不想麻烦,女人就因无法受审而在异国他乡关押两年。
最后的那段大使馆的电话更是在讽刺政府机关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办公依然是没有效率,愚昧的追求不实的章程。
但最后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定格,更是在告诉观众,善良和正义是可以并存的,痛苦和磨难更让爱迸发出温暖的力量,这种爱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如题。
启发如下:如果一个男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赶紧跑。
如果你兄弟说“很简单,跑一趟就挣大钱”,赶紧跑。
如果一个女孩儿她冷漠,无情,养老鼠,和你语言不通,但是她愿意把面包分给你,对她好,和她做朋友。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真正拯救人民,人民只有自救。
我爱我的祖国,但祖国未必爱我。
祖国有朝一日若爱我了,那一定是被媒体逼的。
家庭第一。
孩子第一。
其他,男人祖国民族自豪感,都去她妈的。
回家,是唯一的归宿。
这个故事从一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亚洲男人开始,金宗裴和宋静妍是一对普通的韩国夫妇,两个人打理一个汽车修理店,日子过得不算是富足,但也不算贫穷。
这个家庭经历变故之前,金宗裴像个大哥一样请两个小弟吃饭——据我们所知,韩国是亚洲这些国家里,对于前辈后辈最在意的国家了。
年长者被称为“哥哥、姐姐”,在金宗裴这样的普通韩国男人心中,“哥”一定是个有分量的称呼,它代表着某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他在这个社会中仅有被尊重位居高位的存在感。
一个兄弟自杀了,留下了巨额债务,而金因为为他担保借高利贷卷进这场纠纷中,金宋二人的生活完全被打破了,失去了修理店也就失去了两个人共同的事业。
下雨的夜晚两个人不得已处理掉家里的大部分东西搬到环境恶劣的出租房中。
宋静妍被设置成美好的亚洲女性,遭逢此变故,只因为丈夫那毫无理性的哥们义气,她没有抱怨,被追房租的时候,丈夫和女儿进了屋,她一个人在外面被房东数落。
其实看到这,我觉得在中国,这日子是肯定过不下去了,但是不是女人吃不起苦,而是男人会说“我受够了你的脸子。
”所以,在电影中,宋静妍也只是问了一句:到现在你都不承认你错了吗?
很典型的亚洲男人,要妻子风雨同舟,共度难关,但是却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家人更重要,那是一种晦涩难懂的心理,好像只有有这所谓的“兄弟”,他才会获得认同和存在感。
他不会承认他的面子和存在伤害了家人。
尽管哲学家告诉我们,人是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可是对于死不认错的人其实并不适用,他们犯过的错误不肯反省就一次又一次地犯。
被坑的家都没了的金先生不肯认错,于是又被另一个小弟坑。
一次原石搬运就给大价钱的回报,正常人大概都会思考一下其合理性吧,但是人一旦被穷逼疯了,就只看见钱了。
金先生要去铤而走险,竟然还问有没有违反法律,可是小弟会说实话吗?
看到这里,金先生交友不慎对自我认知不足已经明明白白了。
宋静妍阻止他去冒险,她明白,这种事八成都不是好事,虽然她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是人都是有本能直觉的。
然而女人也是一种容易闭目塞听的动物,遮住她眼睛的是:母爱。
在《回家的路》里,这整个憋屈的氛围里唯一让我感动和坚持去看宋女士故事的是,母爱。
母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明心里是抗拒的,但是却无论如何也受不了自己的女儿连幼儿园也去不了,没有一个像样的玩具。
宋静妍丢下女儿去做这一单生意,没想到一去就是两年多。
在这两年里,她经历了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毫不了解也无法想象的生活。
导演力图告诉我们,身居高位的国家公务员人浮于事,号称人民公仆却不为民办事,因为他们对普通人的人生缺乏基本的同情和尊重,才导致宋女士在异国他乡做了两年多的牢。
但是宋女士还是幸运的,尽管一次次地在鬼门关游荡,但是她还是闯过来了。
闯过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她是一位妈妈。
一直想一直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这个意思吧。
她想要见到自己的女儿,思念自己的女儿,想要补偿自己的女儿,所以,最后她跨越了大洋,回家了。
电影结束了,可是原型的人生还没有结束。
据说她回来之后用了十多年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只要经历了梦魇,就很难醒来。
吃过的安眠药改变了她身体的生物性,在监狱的所见所闻所感,改变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当她一个人在一哥根本无法交流的恶劣环境中,想要寻求一点帮助的时候,又没有人给予一点点的援助,改变了她对人的看法。
她回家了,但是伤口并没有弥合,没有弥合伤口的妈妈想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已经变了,她真的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吗?
金宗裴显然也没有那么渣,但是我却认为一个不是最爱自己家人的男人无法依靠。
在这两年里,他也没有去法国去那个小岛,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才去那里见到了自己受尽煎熬的妻子。
身边无人可以依靠,大概是最可悲的婚姻了。
然后想问金先生,弄到如斯田地,你还不肯承认自己错了吗?
有没有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比起保护自己的兄弟,一个男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保护自己的妻女放在最前面。
只有她们才是最柔弱需要你去守护的。
其实别人的人生都好着呢,你不出手谁也死不了,就算死了,那也只是他作为人的不负责任。
所以,不要嫁给那个把其他一切都看得比你重要的男人。
如果他没有能力赚钱养家,请把在外面被人奚落的机会留给他。
守土有责,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都做好自己的职责。
你要做自己,相信自己,做母亲做妻子就好,男人去做丈夫和父亲。
显然,金先生和宋女士都对自己认知不足,想要承担什么的时候,请想一想你的主要责任,和真正的角色。
先说题外话,这部片子是别人给我推荐的,然后昨晚花了两小时看到凌晨才看完的,两个小时,其实对我这个没有耐心的人来讲挺烦躁的,但片子的质量在于精,一部长的电影总需要细细品味方才懂得其个中滋味,加上全影后的卖力出演,这片很值得一看。
韩影的题材选择得益于其宽松的审核制度,所以韩影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是很多中国电影都达不到的。
有人戏称,韩影每年都要出几部批判政府的片子,把政府黑的一无是处。
其实想想,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该电影加了一个前提,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更能引起人们心底的共鸣。
故事讲述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个平凡的韩国主妇在法国奥利机场被误会藏毒,被囚禁在距离韩国飞行时间长达22个小时才能到达的、位於马丁尼克岛的监狱,以及为了救出妻子而向全世界求助的丈夫之间展开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是以双线进行的,一条线是在异国他乡狱中受尽苦难的女主宋静妍,另一条是在韩国辛苦努力想要为妻子平反的男主,两条线穿插进行,直到后来男女主历尽艰难终于相见,两条线汇在了一起。
影片主题是回家的路,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到了女主身上,竟成了一道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
且不说男女主为了能回家受尽磨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地图,女主贴在墙上,用自己粗糙的手在上面画了一条线,隔了整整一个大洋。
细节的表达往往比言语更能让人深思,漫漫回家路,那不仅仅只是一条路,更是女主心底里唯一燃起的希望之光。
法庭辩论那场戏,女主声嘶力竭的说着,我要回家,我只是想回家,我因贪念而犯罪,不求饶恕,只是想我的家人。
在此处,全剧的主题得到了一个高程度的升华,任何在现场的人都无不为之感动。
全姐演技自然不做作,凄凉中透露无限悲情,赞个。
关于影片的现实意义,我浅层次的理解是不仅赞扬了男女主在困难艰险中的相互扶持以及他们身上展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更犀利而明确的指出了政府的弊病与无能。
当你在异国他乡奄奄一息,孤立无援时,你的国家也抛弃了你,这时你能怎么办?
影片里的韩国大使馆恰好反映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端,无能的人坐在办公室喝茶,丝毫不理会底层小人物在命运捉弄下的无声呐喊。
一份文件,被锁在了柜子里,同时锁住了一个人的命,黑漆漆的柜子更像一个牢笼,将女主死死的禁锢在里面,经过数月之后,误拿到碾纸机前,成了细细小小的碎片,女主想要回家的梦想顿时化为泡沫了。
最讽刺还是结尾那个电话,男主毫不犹豫的挂掉了,笑着和家人一起照相。
当政府无能至此,还有什么好期盼的了。
片中女主能够成功回家完全得益于网络舆论的力量,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若无人能救,就只有自救了。
网民的谩骂和控诉将舆论推向高处,政府不得已才出面处理。
在最后法庭辩论的时候,翻译声称韩国大使馆来人了,女主不屑的眼光,那是一种失望透顶的寒。
编剧注重刻画人性和对比反差。
如女主在国外监狱遇的到那个同病相怜的女孩,真心相对,温暖人心,比起政府的那些公务员的丑恶嘴脸,实在是好太多。
浅谈一下从女主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那就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女主是很普通的群众,若没遇见此事可能相夫教子,一辈子过得清贫但也温馨。
从她入狱的那天起,她就有想要回家的信念,即使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受尽欺凌,心里的信念从未改变。
最难过的一场戏是女主被人强暴,女主艰难逃脱。
来到了她曾经梦想和丈夫一起去的加勒比海,女主站在蓝色海水中,任风肆意的吹,广阔天地中只有她一人。
蓝色在电影艺术里表平和,冷静之意,但放在此片里,更多的渲染了女主在现实打压下的孤苦无力,有一种极强程度的抑郁和悲苦之感。
纵使年华逝去,岁月匆匆,等了一月再一月,一年又一年,只要心中有路,回家的大道必会豁然开朗,女主在苦等两年多之后终于回到了家。
尤记片尾女主一家照相,天上下起雪花,丈夫无视挂掉了政府的电话,白为纯洁之意,而在这个场景却显得极为讽刺,茫茫大雪能够掩盖得了什么,是罪恶还是无耻。
高修出演的是本剧男主角,和女主全度妍相比,某些方面明显较弱。
但也有值得称赞之处,在用汽油浇自己全身以控诉政府那场戏时,演技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的。
说实话,看到他被政府官员强压在地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熔炉里的孔侑,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绝望,把底层小人物被踩在脚底下的命运崭露无疑。
这部片子是位女导演导的,女导演和男导演的不同之处是,女导演更注重对细节方面的刻画。
片子整体来说其实显得过长了,节奏很缓慢,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整个故事的发展。
煽情部分也有,但恰如其分引发人们的思考,关于一个电影,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冲着全影后的精彩演技,俺给五星。
韩国影片自黑政府+根据现实事件改编+全影后主角成就了一部吸引人观看的作品。
且不说这种恶劣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在天朝的警察局和大使馆,但是拍出来一定不会让播出来的,并且相信影片中出现的几个丑陋的嘴脸和几句台词大家一定都遇到过一点都不陌生(就不用一一列举了)!
所以我国人民看到同是亚洲人的邻国人民拍出并播出这类题材的影片在感动和悲痛背后一定会感到说不出的畅快吧。
有人说影片叙述平实拖沓、还有点故意煽情,但是我观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到拖沓和沉闷,而是完全被作为母亲的被告和作为丈夫的男主角的遭遇吸引。
当一个人的力量在所处的环境中变得非常渺小,人的信念显得格外强大和重要,唯有信念不死才能支持人度过最难熬的时光。
监狱题材的电影也不少,前一段时间看的《曼德拉传》也算,当然后者没有把精力放在主角如何度日如年上,这部影片监狱情节和丈夫努力营救妻子的情节穿插进行,最后竟然是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当然媒体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事情才得以进展,否则不知道这起冤案要拖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无辜妇女的孩子要在多少个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度过童年。
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第一次出国就是去韩国,由于语言不通,也不是所有服务人员都懂得英语,在异国强烈感受到由于语言壁垒带来的文化流通的障碍,这不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不方便,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人类之间所产生的距离感和沟壑。
而此类沟壑在影片中直接造成了女主角的最大的困难和被冤枉的无奈。
所以,语言一定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用来考试的工具,懂得对方的语言从而能够沟通,这是多么方便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语言一定是打开他国文化的第一把钥匙,只要掌握了这把钥匙,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刚开始还在抨击人性之恶,借高利贷,担保,代运货本来就是违法的,不考虑后果的行为,自作自受;但是后来渐渐的,看到家庭分割的痛苦,外交部不作为的愤怒,两个人心连心的悲凉,突然觉得这部片子好感人。
联想到国人渔民被抓,在菲律宾被骚扰我们还怪他们不该乱给国家添乱,咱们真的就没活在彼此尊重信任的社会。
希望有一天咱们这一辈人的努力下,可以走出国门,带着自尊,国家有保护海外侨民的义务,让大家活在彼此在乎,彼此信任的世界里!
everybody cares!真该给出国在外工作的大使馆的帮人教育教育看看。。。
故事讲述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个平凡的韩国主妇在法国奥利机场被误会藏毒,被囚禁在距离韩国飞行时间长达22个小时才能到达的、位於马丁尼克岛的监狱,以及为了救出妻子而向全世界求助的丈夫之间展开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是以双线进行的,一条线是在异国他乡狱中受尽苦难的女主宋静妍,另一条是在韩国辛苦努力想要为妻子平反的男主,两条线穿插进行,直到后来男女主历尽艰难终于相见,两条线汇在了一起。
影片主题是回家的路,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到了女主身上,竟成了一道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
且不说男女主为了能回家受尽磨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地图,女主贴在墙上,用自己粗糙的手在上面画了一条线,隔了整整一个大洋。
细节的表达往往比言语更能让人深思,漫漫回家路,那不仅仅只是一条路,更是女主心底里唯一燃起的希望之光。
法庭辩论那场戏,女主声嘶力竭的说着,我要回家,我只是想回家,我因贪念而犯罪,不求饶恕,只是想我的家人。
在此处,全剧的主题得到了一个高程度的升华,任何在现场的人都无不为之感动。
全姐演技自然不做作,凄凉中透露无限悲情,赞个。
金宗裴和宋静妍是一对平凡的夫妇,他们共同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店,并育有可爱的女儿慧琳。
生活固然快乐,但是不免狂风暴雨的侵袭。
宗裴曾给朋友秀载作担保,但秀载上吊自杀,它所欠的两亿巨额债务全部堆到了宗裴的身上。
为了尽快还债,静妍找到了宗裴的后辈文道帮忙。
文道声称在欧美发现金矿,需要有人带原石回国,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静妍信以为真,谁知她却在法国海关被人抓住,并从行李箱里搜出大量的毒品……
四星女演员演的太好了,那种可怕又无助的感觉🥲完全不像演的。
居然是现实中的事件,唉,国家机关不干实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希望我国能实践得像我国电影里那么伟大而美好吧关于这个男的咋说呢,要说这男的好吧,他还是这事儿的根源,交友不慎,要说这男的坏吧,他倒还交了个会用网络的兄弟改变了局面,他是个好人,但是个很笨且固执的好人嗯,因为最后力量是其实主要也是靠大家,靠那个朋友的编导朋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用功啊(虽然很无情,但早点用网络寻求帮助就不会让女主待那么久了,你可是经常待在网吧诶!
一开头就想说就那么信朋友吗?
瞒着家庭给别人做高利贷担保本事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电影过半也想说,就那么信大使馆吗?
老是盲目相信别人,还莫名自信固执是可以的吗?
一开始说什么护照都没有的大嫂,emmm可以说这个电影确实把男主那种想包揽一切但能力不行的形象立住了,但最后也是他朋友擅自去网上寻求的帮助,人不坏但看起来很气人就和女主一样,不知情这种东西,小了没事,大了是罪啊(即使运毒不知情也判了一年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逃海关成功之后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以及,呜呜呜,监狱同寝和最后同为韩国人的翻译留学生的女性友谊真的是在那里很安心的存在,虽然她们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见了,萍水相逢的友情通过电影记录了,也不算无疾而终吧扣一星是最后法庭自白,感觉emm说的有点怪,有种失去个人身份的感觉
想表达啥?运毒品被关监狱不应该?监狱环境应该相亲相爱?想占便宜运原石,这么好的活他自己不干就轮到你了?
又一部反映社会黑暗的电影,过程虽然有点虐心,但结局还是挺温馨的。
最后这个大使馆电话太讽刺了,这是把政府黑到底呀!
因为故事本身很简单,于是拉长到两个小时就有点煽情过度的嫌疑。黑大使馆黑得不留情面,以至于到了结尾还要再杀个回马枪,真实事件里面大概是大使馆的全责。重点全部被放到全度妍的演技上,又有点个人秀不像个人秀,有点难受的平衡。
不太理解它的逻辑,为什么老公不能早点去看她?为什么老公不能早点找媒体?
人家韩国敢拍敢放映
能向体制叫板真是难以想象,最后那个电话极具讽刺,确实是在中国看不到的电影,不过实在太长了……
继韩国警察无限被黑之后,忠武路的枪口对准了韩国外交人员。
看的抑郁了。岁数大了看不了这种电影。1.不能随便给别人担保。2.不能给别人带东西过海关。3.好好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当绝望和无能为力的时候。
难以忍受的30分钟,太恶心了,强行创造矛盾,通过向下拉人设来制造对立,自己蠢炸地心还要赖政府,太恶心了。
世上没有捷径走,走捷径只会绕远路
不痛不痒
泪奔,敢这么讽刺外交部真牛逼,最近的韩国电影都好棒
虽然我哭了,但这是我泪点低。剧情真是漏洞百出,太特么扯淡了。这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很感动
很典型的“韩国电影”。从镜头到叙事到演员表演再到内核,取材都与韩国的同类型片有着如出一辙的工整——同样的过度煽情,同样的改编自真人真事……真的很难不怀疑他们那儿是不是有着一套拍摄这类型影片的标准流水线
这片子的“犯罪”标签,我没看懂。
又一部韩式催泪电影,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有,期待咱们的导演能拍出这样打动人心的片子!喜欢全度妍!
非常厉害的叙事节奏,冷静、理智、对角色体贴,有条不紊的处理细节。
套路太明显。国际化不等于去外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