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以殡仪馆为背景,以殡仪师为主角的电影,一开始以为是惊悚片,继而以为是喜剧片,后来看着看着不禁潸然泪下,觉得这是一部亲情伦理片。
惊悚加黑色幽默加催泪,融多种电影元素为一体,让电影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体现了导演过人的才华,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也未尝不是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
看到这部电影,人们也容易想到另一部日本影片——08年上映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
继日本导演滝田洋二郎之后,中国导演再次将目光投注到殡仪师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因忌讳而避之不及的职业,其勇气实在可嘉。
导演钱江汉为香港著名惊悚片导演,因而这部电影不乏恐怖镜头(让人一度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片),但这并并不是影片的中心,惊悚和黑色幽默只是电影的叙述手段,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亲情。
过多地想要赚取观众欢笑和眼泪的欲望,阻碍了电影导演对殡仪题材的进一步挖掘。
比如对生死的思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中国导演的注意力分散,导致了同类题材中中国电影与日本电影之间的差距。
《临终囧事》的主人公是包贝尔饰演的乡村小伙子牛小波,小波进入殡葬行业是由于小时候发生的一场荒诞事故——一次被雷劈使他成了一个不能笑的人,没想到这也让他同时成为了从事殡葬工作的最佳人选。
主人公身上的“荒诞“元素使得影片具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底色,导演就是要在这种底色之上再涂以恐怖的暗色,以及温情的亮色。
影片的色彩变得驳杂丰富,而内涵并不因此丰厚。
影片以来自乡村小伙子牛小波的视角观照殡葬职业,他对生死的感悟最多也只是那句”人死了就是离开了,剩下的只是回忆和怀念”。
而《入殓师》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则是一个弦乐演奏师,他进入殡葬行业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他被招聘“旅行助理”的广告给误导了。
然而小林大悟内敛深沉的音乐家气质,没让他的入殓师经历有多少荒诞色彩,他是“误入歧途”而非像牛小波那样一路有舅舅暗暗引导,因而他的经历也没有发展成亲情故事。
似乎导演就是要以这样一双音乐家最轻柔细腻的手,去触摸死亡的温度,借助一颗最深沉敏感的心,去破解生与死的迷思。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影片的最后,小林大悟给死者整理仪容、装殓入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平静而虔诚,就像他演奏音乐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当他能够平静地面对死者之时,也就是他能够从容直面死亡的时候。
走向死亡的过程不再可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序曲。
《入殓师》那种对死亡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影片具有了人性终极关怀的高度。
也无怪乎香港和台湾会赋予这部影片如此诗意的片名——《礼仪师之奏鸣曲》《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
同样是探讨死亡的电影,《临终囧事》走了一条与《入殓师》不同的道路,在死亡的残酷中加入了滑稽幽默和脉脉温情。
谈起死亡,人们不可避免会想到恐惧和悲伤,这部《临终囧事》虽然未能脱离俗套,但在面对人生最后的告别阶段,无论是选择哭天抢地,还是选择平静面对,亦或是大彻大悟,都让人体会到了爱是愈合内心创伤的唯一真理,也只有爱才是陪伴我们度过漫漫人生路的最珍贵的礼物。
影片主要通过做殡葬业的牛小波和舅舅所经历的各种生死离别,在这个过程中窥探命运悲喜和人生感悟。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四个临终囧事串起:一是家属用死者生前最爱的喝酒唱歌来送他最后一程;二是为避免参加葬礼的老年人悲伤过度,殡葬馆还在门口准备了救护车;三是活着的大老板为自己办葬礼,来了解身边人的真情实感;四是陪伴过世爱人多年的火化工终于下决心把老伴火化,带着骨灰行走各地。
四个葬礼各有各的悲欢离合,但都用了先惊悚后温情的套路讲述,很多惊悚套路显得陈旧,但却在逗乐和温馨中结束,令观众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老火化工人和自己去世妻子的珍贵感情,以及牛小波和舅舅的感人亲情令观众动容。
仔细推敲,牛小波是一个很囧的人,从小由于神经损坏不会笑,从事殡葬行业后经受各种惊吓,终身大事未果……但在经历了各种生死交替的囧事之后,牛小波似乎扭转了囧势,随着舅舅的去世,他感悟到了很多,不仅看到了人性的本真,也对未来充满希冀。
如果前几年《入殓师》的问世让人们开始关注殡葬这一人们都不愿也未曾想过去接触的行业,正确认识死亡,那么《临终囧事》就将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正确看待死亡的态度延续下去。
就像牛小波舅舅反复告诉牛小波的那句话,“当送走一个亲人和朋友的时候,不要哭,因为如果逝者有灵的话,心里会太过牵挂,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为了逝去的亲人,在世的人们都要坚强起来,心中有爱,快乐生活,才是爱你的人们愿意看到的事。
当年一部日本影片《入殓师》,不仅感动了亿万观众,也给了大家了解日本殡葬从业者的机会,他们看似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实也有七情六欲,其实更需要得到无歧视对待,但最令人感动的,无疑是他们对逝者的尊重。
如今,由几乎《人在囧途》原班人马打造的《临终囧事》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同样是讲述殡仪馆题材,带给观众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地囧版悚版“入殓师”的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与无尽调侃。
初看《临终囧事》,更像一个传统港片,开场林子聪载白衣女人去殡仪馆的一段,当真是回到了《阴阳路》之类的港产恐怖片范畴,再联想到“临终”二字,确实难以预料,接下来的故事,是“临终”关怀类,还是“恐囧”惊悚类。
《临终囧事》用一部电影,分出了三段波折,三段可以分割的故事,可称“一部三折”,前期牛小波被雷劈,其实是悲情戏,少年无端受损,命运造化作弄,看似冤魂附身,其实偶然而成,但从此没有可以笑的权利,也未免令人唏嘘。
第二折进入了牛小波的成人世界,此部分较为夸张,极尽吓人之能事,主要讲述他刚入殡仪馆工作,面临自身心理压力和来自同事的恶作剧双重刺激,不断挑战着观众的惊魂指数。
此部分,同样有着浓厚的经典港产恐怖片的风格,特别是冯淬帆的出现,更是会带现场观众集体“致青春”,猛然就忆起前尘往事——录像厅、VCD的恐怖港片时代。
所以,无论是开场的吓人桥段,还是此部分的各种整蛊小招,无不昭示着这是一次80年代香港“恐怖+搞笑”生活喜剧的回潮。
当然,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第三折,撕裂前面种种封建迷信和妖魔鬼怪的外罩,步入大白天下的真实情感,显露出殡仪馆的温泉面,不仅为那个公众印象中的恐怖场所进行了翻案,而且也带出了几位看似凶神恶煞、诡异飘渺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们的工作人员的生活故事,算是解了观众“恐怖”的心结。
《临终囧事》中的两大戏骨冯淬帆和詹瑞文,联手捧出了给人印象深刻的包贝尔,堪称是内地的“王祖蓝”,虽然有夸张搞笑的天分,但深情起来,同样是青涩的情窦初开,同样可以感人泪下。
不得不承认,包贝尔是一个好演员。
在《临终囧事》这样一部影片风格混搭,故事主题略显凌乱的影片中,包贝尔全程把持住了自己的情绪走向,并没有虽各折风格而随风飘摇,以一个小角色,焕发出了大精彩。
其实,记忆中,这应该是包贝尔的第一部挑大梁作品,之前的《致青春》、《画壁》等给他的发展空间有限,但无论是深情暗恋的屌丝男,还是好色小书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次出演牛小波,是一个悲剧附体的喜剧角色,也许导演想从这个角色上来阐述“否极泰来”的辨证思想,给了他最悲催离奇的过去,才有了他最充满希望的未来。
曾经生死一线,如今工作在生死线,在生与死之间,或许能感受到更多的来自人性的本真。
总的来说,《临终囧事》是一部包裹着惊悚外衣的温情影片,港式风格明显,惊悚效果出色,最大的价值却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虽然没有《入殓师》行云流水般随情深入,但也有令人唏嘘泪动的光彩瞬间,因为,关乎生命的题材,总能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首先在我看来,他是为了突出这个“囧”字而创造了一些些惊悚,虽然是建构在谎言这样的基础上,更像是人的心魔,对殡仪馆的偏见自己在脑内加工而成。
第二、感觉这个电影很像是老一辈(舅父、王叔、小白(女))专业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不同的场景和细节体验让牛小波消除职业偏见,从而成长为剧中不断强调的“professional”的职业人的过程。
第三、这部片里的青春元素包括了“职业的成长、暧昧与失恋、死亡等。
第四、 爱感觉是这部片的主旋律吧,通过不同的人来刻画亲情的爱,夫妻的爱,同事的支持等,虽然借用了很多其他电影中的一些老的烂梗和桥段,甚至有些刻意的搞笑。
总结:我讨厌纯粹的恐怖片或者搞笑片或者是。。。。
的片,电脑总要承载一些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在内才好!
比我预期中的要好啊,还是可以看看的,比很多商业片要好啦!
PS:社工尤其可是讨论关于影片中从业者“professional”的强调与坚持,而里面涉及到的专业价值观、态度、理念都体现在影片很多很多细节里面,对于我们社工而言是值得借鉴与反思的!
烂梗+思维陷阱:(1)最开头的最开始的时候 估计大家看过类似的笑话:出租车司机然后碰到一个穿白衣服的情况很惨女人搭车去殡仪馆 在这一过程中感到非常害怕 到最后下车女人给了一张有血的钱 下车后司机突然发现没有看到人 吓的尖叫一声飞一样的开着车走了,实际上是个女人掉到一个没有盖井盖的下水道里去了。
(2)关于“”no problem “,在跟一位女士沟通的时候,小波本想说没问题但是发音成“no pro”,这岂不是在沾人家便宜。
(3)生人给自己办葬礼,为了检测自己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前面都是差评,最后面来了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对着棺材里的人讲”我爱你,我当年是因为什么什么而迫不得已离开你“,最后happy ending。
(4)王叔在把一具长时间无人认领的遗体火化而把自己妻子遗体保存,结果被那具无人认领遗体的家长发现,导致王叔要离开这个他一直工作的地方,回到房间拿出一瓶安眠药吃了,然后去到冷藏柜里与妻子一起躺着。
这样一切感觉就是他要寻死与妻子一起同眠,实际上。。。
(5)小波被绑到椅子上,王叔要给他用电击治疗脸部,说以毒攻毒。
多么像国外的某些大片呀,虽然人家大片不是为了治疗,而是杀人或者其他犯罪!。。。。。。
(6) 在舅父说了半天,明明很悲伤的氛围的时候,小波问”谁是乔布斯啊?
“,舅父答”一卖手机的“。
《临终囧事》无疑是一部惊悚喜剧电影,但是很明显,导演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吓唬观众和取悦观众,在惊悚与嬉笑之余,观众应该有所感动,学会成长。
关于喜剧,我想很多人光从演员阵容即可略见一二。
稍微熟悉香港喜剧电影的人就不会对冯淬帆感到陌生,在当年洪金宝执导的喜剧五福星系列里扮演的经典角色西牛皮,被传诵至今,“幽默祖师”的外号也足见业内对他特有幽默方式的肯定。
文隽称詹瑞文是“香港新一代的喜剧之王”,《买凶拍人》里的双枪雄,《春田花花同学会》里的临时讲师……尽管多数都是配角演员,但是他利用丰富的舞台剧演出优势,总能在光影的世界里奏出别样的幽默曲调。
包贝尔是近几年刚刚走进观众视线的新演员,但是其独有的包式独特幽默方式,都让这个并不靠长相吸引人的新人广结观众缘,在《决战刹马镇》《致青春》等多部电影中担任黄金配角之后,终于迎来了《临终囧事》中的男主角—牛小波,再次尝试擅长的屌丝逆袭,笑声里让人看到成长。
《致青春》里,表演的最真切最打动人的,笔者一直都觉得是包贝尔饰演的老张。
包贝尔有点像当年的黄渤或者王宝强,总是能精准的把握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像对阮莞的暗恋,从生到死;像为死者写人物传记,缅怀生死。
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再次饰演每天面对亲人死别的殡葬师,如果说为死者撰稿只是老张在《致青春》中的一剂药汤,只为调节情绪使用,那么《临终囧事》中的小波作为殡葬师则无疑使一道主菜。
因为这就是小波的一生,上天注定或者后天使然,小波都将要每天在跟那死人打交道中度日,而导演也正是通过小波跟死人打交道这件事情,传达了关于亲情、爱情、励志、成长的诸多情愫。
关于惊悚,既然男主角的工种是极少为人所知的殡葬师,而他工作的地方也理所当然为中国审查制度下无鬼的惊悚片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所以,从影片最开始的各种灵异事件到之后殡仪馆里的“神出鬼没”,尽管观众对于这种装神弄鬼的方式心知肚明,可是依旧享在其中。
也许观众明白导演的野心远不止此,或许观众了解片名中的“囧”字,最后悔理所当然的将影片引向happy ending!导演当然不止想逗人一乐再吓人一跳,而是在影片中传达了“爱”的主旨。
牛小波跟舅舅的亲情之爱,老王与亡妻的隽永之爱,女殡仪师与男友的爱情之爱,殡仪馆同事之间的友情之爱……当然,还有男主角从懵懂到成熟的爱自己之爱。
就像牛小波在影片的最后终于露出笑容一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坚信前途光明,要坚持努力直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亲情如是,爱情如是,世间万物皆如是。
《临终囧事》开篇在一个俗不可耐的鬼故事上做文章,林子聪客串的司机夜遇女鬼打车,目的地是殡仪馆,当他仓皇逃离,留下女鬼从窨井中缓缓爬出来,并冷不丁甩出一句冷令人喷饭的话,原来她并不是女鬼,不过是个一下车就掉进窨井中的倒霉蛋。
短短的片头为影片奠定调性,这显然是一部惊悚喜剧。
更倒霉的是包贝尔饰演的小波,这个打小遭遇“诅咒”,被雷劈过失去笑的能力的倒霉蛋,守着祖上棺材铺的落魄家业,与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直到临终还认为,儿子失去笑的功能,正是因为祖业丧气太重,并嘱咐儿子勿再吃死人饭。
这样的桥段,注定了男主角宿命式的囧境——对雷劈事件一直抱以愧疚而出走的舅舅突然出现,带来改变包贝尔命运的曙光,然而舅舅前脚将包贝尔从乡间的棺材铺解救出来,后脚就将他一把推进了城里的殡仪馆。
《临终囧事》编剧和监制由文隽担纲,总策划是导演叶伟民,这组《人在囧途》的老搭档出手比徐峥的《泰囧》晚,要不单凭一个“囧”字,完全也可以在《人在囧途》的品牌上做文章。
拿殡仪馆营造惊悚氛围是香港人的拿手戏,只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既不能出现鬼,也不能出现僵尸,逼得《临终囧事》只能剑走偏锋,在喜剧元素和人情冷暖上做文章。
影片前半程有意将看客们往惊悚的陷坑里带。
开篇葬礼上的灵异事件,殡仪馆初夜的雷电与噩梦,半夜突然接到独自接收死人的任务,怪僻女化妆师欲言又止的敬告,楼道和卫生间的惊悸,眼睛李流血的老王等等,可谓惊悸连连,借菜鸟殡仪师小波的视角,吓得看客们一愣一愣的。
影片后半程开始转入对殡仪馆三位主角的人情冷暖的叙述。
美丽化妆师小白令小波情窦初开,但她有自己守候的爱情;古怪的老王迟迟不愿退休,因为冰柜里躺着他至死不离的老伴;舅舅一手策动了小波在殡仪馆种种的遭遇,原来他早知身患绝症,他要对外甥的前途负责,将自己的殡葬事业传承下去。
《临终囧事》前半段还挺吓人,可惜影片中程早早将惊悚的扣一一解除,使得《临终囧事》的类型走向模糊不清,显得前紧后松。
而且影片后程在一些桥段的运用上也不尽给力,比如老板伪装死人开追悼会试探身边人态度的桥段,与《非诚勿扰2》孙红雷追悼会段落类似,处理得不尽高明。
演员方面,有詹瑞文和冯淬帆两位实力派坐镇护法,《决战刹马镇》中的“股沟男”包贝尔首度挑梁饰演男一号,够屌丝,也够喜感,算是徐峥和黄渤之后大荧屏诞生的又一大倒霉蛋。
说来也巧,在《致青春》中,包贝尔饰演的老张毕业后在墓园里靠给死人写传记谋生,《临终囧事》中,包贝尔再度吃起了死人饭,这事说来也挺囧的。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到了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
生命轮回,世间常态,无人能避。
但在观念依旧传统的中国,这个死字,依旧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晦气字眼。
什么殡仪馆、太平间、墓地……更是人们不愿涉足的场所,《临终囧事》则大胆地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人间的“阴暗”场所,近距离、深刻地挖掘和展现了人类临行时的种种形态的同时,更伴随着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世间百态:既有辛酸苦涩的世态炎凉,也有真情满溢的人间温暖……而第七艺术关于生与死、笑与哭的表现经历,也在近些年渐渐丰富起来。
更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真实的故事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们的肯定。
东边的《入殓师》,西边的《身后事》,皆在故事的构思和立意的别样上,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让人们在大银幕之上领略到了人类自己对那个又怕又难以回避的话题的全新展示和解读。
更可以让人们从全新的角度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电影《临终囧事》,从表面上似乎迎合了当前华语电影市场“囧”字热、“囧态”热的风潮,但剥开表面,细细品味其内核之后,“囧”仅仅是个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罢了。
在主人公牛小波近乎传奇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遭遇的背后,却时时刻刻地反射出每一个普通人都无法摆脱的人生经历的事实。
失去亲人的苦痛,与亲戚相依为命的欢欣,初尝爱意的酸酸甜甜,看尽人情冷暖的成长相伴,让儿时不幸丧失了笑的功能的牛小波,在几乎享受所有人间苦涩之后,最终如愿品尝到了生命的美味大餐,更重拾真正的笑容。
笔者管见,编导们如此设置,显然是有意为之,遭雷劈的牛小波并不是不会笑,而是面对人心难测、世事难料的人世间,不愿意笑,不屑于笑罢了。
反倒是在舅舅的引领下,在活人稀少,死人众多的殡仪馆里,渐渐看清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死人面前真话多的事实。
影片更是通过形形色色的葬礼,以及葬礼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言和行,清楚明晰地交待出了当年经典的《大话西游》里,精彩呈现出的“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的真正含义。
从形式上来看,《临终囧事》同样堪称大胆,极度的惊悚桥段,不但挑战了国内观众们的胆量,还向所有崇尚当代惊悚类型片的同行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有惊又有喜,导演钱江汉不仅善于在自己的作品里吓人,恶搞亦是他的特长之一,停尸房、入殓室都是他发挥搞笑功力的场所,并成功效仿了《大腕儿》和《非诚勿扰2》两位“知名前辈”关于名人死前葬礼的恶搞桥段,上演了一场别样生动有趣的生离死别。
片子开始,我以为又是些下三滥的片子,但看下去,却慢慢有了些感动。
故事结构稍嫌单薄和粗糙了点,如果,对生与死再诠释得深入些,或者会获得更高的评价。
临终囧事,其实哪只临终呢,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囧剧、荒诞剧。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绝大多数人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
而其间更多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意外。
想起不久前,有朋友说我脑子笨,做事拐来拐去最终都不知道做出了什么,他生怕我笨得不能理解他的话,于是在纸上画了一道直线,告诉我:聪明的人做事是这样的,直达目标。
然后又画了一道弯弯弯曲曲的弧线,首尾连着直线的两个端点,说:普通人做事有时会走点弯路,而你——他在纸上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杂乱线团。
我笑了,对他说:假如这线的两头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那聪明的人出生就直接去送死了。
而我,虽然也会到达那终点,但沿途要看很多东西。
我是为了看东西而来的,不是为了送死而来的。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这突如其来的生命,但可以决定自己眼中的风景吧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不是常规的那种恐怖片,而是恐怖中带点喜剧,喜剧中又穿插着恐怖,节奏也是一张一合的,不是全程紧凑,也不是全程放松,反而是恰到好处。
殡仪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特别光鲜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感到晦气,而剧中小波的舅舅,因为一时的愧疚,却花了一生来弥补,甚至都无暇顾及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哪怕最后得了癌症,也一心为自己的唯一亲人将来的生活安排着。
生命其实格外短暂,没有人会一直在原地等你,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别等到之后才追悔莫及。
≪临终囧事≫,讲述乡下小伙跟随舅舅来到城里殡仪馆工作,遇到了各种啼笑皆非温暖人情的故事。
本片虽是一部惊悚片,但却不是把观众吓哭而是感动哭,说明这是国产类型片的创新之作。
片中既不乏惊悚片的吓人手法,也有喜剧片的搞笑手法,可谓一应俱全,真正说明文隽非常有才华的电影人。
总之,值得一看。
真是特奇葩一片
死亡就是两个字,不管是叫善终、安息、离世、羽化,说简单了,就是离开了,只剩下回忆、思念。
一星给消除歧视的
2013.8.18殡仪馆23事无主题
好片!
黑色幽默
真是个有意思的喜剧呢 死亡也许是件很温暖的事情 也许这世上的事都看明白了 人才能真正笑出来
前半部分惊悚,后半部分确实很温情。在殡仪馆工作的人真不容易
看不下去……
我觉得这部电脑定义为恐怖片不准确,应该算是一部充满情感的喜剧,里面有亲爱、爱情、感动,包贝尔演技不错,很感人。。。
悲剧的编剧导演估计一开始想弄部中国的入殓师,结果除了撒狗血什么都没成,千万不要去看,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恐怖、搞笑、温情、对生死的感悟,各种元素糅杂在一起,遗憾的是没衔接好。前一秒还惊魂甫定,下一刻就要逗你笑,自然让人感觉不畅,观影舒适度打了折扣。剧情上也比较松散,后半段更是有点狗血。但总的来说,这种题材这种类型的电影还是值得鼓励的。张超真的是万年酱油帝。
略显恐怖,但感觉剧情一般。
很多道理耐人寻味。看这部片会想起以前看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
又哭又笑的……
很好看
荒诞的电影情节,整部影片都在说关于死人的事,但那件事不是活人的呢?黑色的幽默,我不会笑,但我一直乐观!
明明是配音 听来却亲切感倍增。多一星给编剧还在写故事,这一点就比那些国产惊悚圈钱烂片强。老王的故事真心感动到我。
煽情的国产恐怖片
挺喜欢包贝尔,开心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