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The White Lotus Season 1,白莲花大饭店(台),白莲会(港)

主演:詹妮佛·库里奇,穆雷·巴特利特,康妮·布里顿,亚历山德拉·达达里奥,弗雷德·赫辛格,杰克·莱西,布莱特妮·奥格拉迪,娜塔莎·罗斯韦尔,西德尼·斯维尼,史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剧照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2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3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4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5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6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3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4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5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6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7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8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9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20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恕我能力有限,一篇影评根本容纳不了《白莲花》的丰富

喜剧+悬疑+批判+哲学,《白莲花度假村》让我见识了,一部剧作可以丰富到什么程度,不管从什么角度:思想,故事,人物,影像,音乐,都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这部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如何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达最赤裸的现实批判以及最本质的哲学思考。

它证明了一件事:喜剧片也可以很深刻,文艺片并不是沉闷的代名词。

这部作品的丰富性,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红楼梦》,都是在限定的空间里讲述众生百态,都是通过对家长里短的“小”描写,探讨人类众生自然善恶这样的“大”主题。

一个是在贾府里见出繁华的幻灭,一个是在度假村里映射出一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这部剧作的故事,那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Battle。

结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以无产阶级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和富二代Shane斗智斗勇的Armond,根本不是富二代的对手,以为可以借着职务之便去惩罚对方,但人家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你马上丢了饭碗;想要通过盗取富人首饰为土著争取权利的Kai,没能如愿以偿,反而进了监狱;被白人富婆一句无意的承诺点燃梦想的 Belinda,在富婆的主意改变后,对富人抱有的那一点点希望也彻底破灭了,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重新拾起职业假笑,做一个好好服务资产阶级的职业打工人,这正应了那句话:我看不惯你但我却干不掉你...同样看不惯资产阶级的 Rachel,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她和Shane的婚姻不再是爱情的胜利,而是资本的胜利。

在Shane的众多追逐者当中, Rachel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她拿到了资产阶级赠与她的奖杯,金光闪闪,价值连城。

按道理,嫁入豪门的 Rachel应该高兴才是,但在和丈夫度蜜月的过程中,发现眼前的这个男人除了有钱之外,简直一无是处,是个彻头彻尾的妈宝男。

虚荣,幼稚,自私,傲慢,对于自己真正的需求,他压根看不见,他从 Rachel身上看到的,是美貌,是肉体,以及可以炫耀的资本。

Rachel对他来说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伴侣,而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附属品。

逐渐看清现实的Rachel想要改变,但发现自己能力有限,离开Shane之后的生活或许还不如现在,一番挣扎之后,她又做回了富二代身边的那个花瓶...在如此无望的内核之下,导演还是给观众保留了最后一点希望,这希望来自 Nicole的儿子Quinn。

一个浸泡在资本主义的物质中,整天以手机为生的懵懂小子,在手机被海水重走之后,却无意中得到了自然之美的补偿,并最终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加入划船队。

好在还有这样来自于年轻人的觉醒,这个社会就还不至于太绝望,看着Quinn在晨曦中的帆船用力地划着桨,我们好像看到了改变世界的曙光。

 2 ) 包含第一部和第二部剧透。

白莲花第一季对我直观冲击比第二季大。

故事结尾,为了“鸡毛蒜皮”事情作天作地白人特权者全身而退,留下了一个空欢喜一场而万念俱灰的按摩师;一个因入室盗窃而入狱的本地人;一个因拉屎而丧命的酒店经理。

甚至入室盗窃还把一对婚姻亮红灯的中年夫妻给整圆满了……个人认为第一季人物比第二季饱满真实,也更耐人寻味。

第一季宝拉,对标第二季谭雅助理波西亚。

都是平民有志青年,前者过分天真,后者满嘴虚无。

宝拉虽天真近乎蠢,但是好歹看清本质。

知道白人特权者的伪善,知道他们资本残酷积累,也并未在物质中完全迷失。

怂恿服务生小哥犯罪的初衷也是让他拿回被夺走的(可能会有分析觉得她嫉妒好友的犯罪动机,我只能说可能女性就是嫉妒的化身。

就好像我们所有低阶高阶思维都是建立在情绪化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只属于睾丸)。

当然最讽刺的是,原住民拿回被殖民者被掠夺的一切已经不合法了。

白人体制让掠夺合法,但是夺回不合法了。

暴力完了跟你谈法,文武兼备。

第二季波西亚,最开始我看她抱怨还能共情,但是后期她所谓的虚无很快被声色犬马所代替。

派对和性爱很快就使她快活。

进入舒适圈后,她很快开始走心,不巧立马被当头棒喝,直接知道好感对象的阴暗面。

但是面对这一反转,也无法激发出她身上任何发光本质,除了她有些晕开的妆面和欲哭无泪的神情,我也没看出来她有啥建树性的情感表达。

痛斥和接纳,两者都没有。

最后经历一切也直接独善其身,完全不顾谭雅死活(谭雅对她迫害从她的叙述中我都没听出来多少,除了象征性的让她不要出房门……)就个人而言基于前文铺垫我找不到她连警都不报的合理理由,可能就是最后Jack说对方势力很大不要惹吧……总之,就觉得真的毫无优点......宝拉这种角色生活中有,也很值得写,因为有发光点也有缺陷,就觉得存在理想和现实的戏剧性挣扎。

波西亚这种角色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你写她干啥呢。

无非讽刺当代青年的虚伪做作,全程说社交媒体逼疯她,但是全程不离手机,书皮子都没摸。

她的当下生活就是感官享乐,我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闪光点,就纯纯反面典型呗。

非常巧合的又是一位女性来演了这个角色,一二部青年角色不少,结尾一般都是女性闯祸,男性迎来救赎。

只是上一部俩女孩还有闪光点,二部就对比太强烈了。

二部男青年Albie天真善良,圣光遍地,还非二元性别,同情妓女,原谅渣父,甚至直面他爷爷的屁,最后播洒他爹的五万欧福音全身而退。

他一定有美好未来,毕竟他是特权白男。

对比之下剧里波西亚甚至精神头都比不上他——机场那场波西亚愁容满面,他了无遗憾神清气爽……一二部大堂经理其实塑造挺好的,一个男同一个女同。

特别第二部的女同经理,极富人情味,个人感觉相当可爱。

一部里面大堂经理其实我前期觉得很不讨喜,他工作导致失误后期却一直圆滑地甩锅或欺骗,我甚至觉得他不值得被共情。

但是最终他因此丧命我觉得剧情讽刺就合理了ーーShane和他都存在情绪问题,但一个得到惩罚是老婆和他闹离婚,一个被开除之后因此丧命,对比惨烈......二部大堂经理情绪合理很多,也没有过多怨气,只是来来回回调动人员而已。

而且情绪很容易平复,也没有一些打击报复。

Mia工作虽然是性爱交易,但是也不是完全无实力,对比其他事件也就觉得还好了……最后,谭雅为啥狗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虽然很遗憾,但确实是谭雅溺毙这一结局更有张力,给人一种久久意难平的感觉。

就好像你单挑二十多人头,被对方偷了水晶的感觉……谭雅的渣男丈夫估计是李白高玩。

 3 ) 社会阶级、政治隐喻剧

开始看以为是悬疑犯罪剧,开篇就是几个人坐船到岛上度假,和《无人生还》开场一样。

剧情展开,才觉得这完全不是悬疑推理剧,也不是生活喜剧,也不是家庭伦理剧,但又都有点儿元素。

她反类型、杂糅类型,凭空弄出一种很不一样的、异质性的风格,仅凭这一点,导演编剧就非常牛了。

不过故事总要有一个核心表达,看到第五集,觉得这个故事的人物关系架构和情节线,围绕着一件事——关于社会阶级和阶层差异。

这么轻松狗血感的故事下,其实探讨了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话题。

这种感觉是慢慢给出来的。

第三集怪异家庭吃饭时,两个女孩儿讨论了希拉里,和妈妈杠上,白左和自由派分歧明显;女强人妮可对傻白甜新娘瑞秋,有导师见粉丝的优越感、居高临下地指导瑞秋人生,又忽然批评她写的文章攻击了自己;故事里总会让人觉得在写富人圈子和穷人圈子的界限,比较明显的是新婚夫妇那一对,阶级不平等产生二人相处时的隔膜感,除了床上、其实互动都不多。

瑞秋在婆婆眼中就是一只的“战利品花瓶”,而且还毫无在意地告诉了花瓶。

由经济所决定的社会阶级/阶层差异性在经济高度发达后,会逐渐加剧,人类也会按照阶级区分不同的人群,这些人群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处事方式。

这个戏在呈现阶级差异性上,非常幽默生动,剥去美好面纱,还原人间真实。

经理要用一点排班的去潜规则下属小鲜肉,原本答应小鲜肉可以自己选上班时间,结果事毕就说自己忘了,你明天就来上班;白富美女孩儿奥利维亚带着朋友宝拉来,宝拉是穷人,奥利维亚看她找了个土著小男友,就跑去勾搭这个男生,也像是一个隐喻情节,穷人喝骨头汤,如果富人没有骨头汤,即使富人没那么喜欢,也要抢过来,不允许穷人独有。

新婚丈夫特别white trash,妈宝、自私自利,情绪不稳,本质其实容易怂,编剧写这个人物时,大概非常厌恶这类人——身无长物,对社会毫无贡献,还一副理所应当享受一切的样子,心智不成熟。

对女白左妮可的塑造,也恶感多于好感。

这个作者应该是个自由派,既不左也不右,看不惯这两类人。

“白左”妮可,她女儿,伪善矫情自私自利,深入骨髓的白人种族自恋癌患者;白右,包括新婚男和他妈,金钱至上,剥削有理,穷人都闪开,女强人妮可分分钟可能被掰弯的逗比老公,他反感左派的虚伪:有钱的已经有钱了,说再多也不会捐给穷人。

还有那个从《破产姐妹》片场过来的单身大妈谭尼雅,情感吸血鬼型人格,needy,自私,贡献了本剧最搞笑的梗,误以为钓鱼大叔参加了“黑命贵”运动(其实大叔只是个普通公务员)而油然而生好感。

智商情商堪忧,情绪状态尤其不稳定。

故事里的富人如此荒唐,穷人也好不到哪里。

经理阿蒙德瘾君子,赖下客人的药复吸成功,乱搞下属,还整蛊客人,他说自己看到这些度假客人吃饭就犯恶心(大意)。

第一集里的萌萌的女服务员为了找工作隐瞒怀孕,第一天上班就生产;夏威夷男孩儿KY经不住两句劝就去偷东西,宝拉的逻辑更是神逻辑,自己跟着闺蜜奥利维亚家来度假,你吃喝玩乐都是人家的,还要串通外人来偷人家东西,还义正词严认为自己替天行道和站在道德高处,其实不过是为了发泄自己对奥利维亚压榨她的不满。

穷人倾向于向比自己更可怜的人寻找优越感,救赎感,不过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罢了。

正如宝拉约会夏威夷男孩儿,圣母心爆发。

黑人女理疗师到目前为止,是全剧最正常的人了;第二正常的是新婚傻白甜瑞秋,她终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及时止损人生还来得及。

但二人都带着对富人施舍财富改变自己人生的那种幻想,那种不可言说,很微妙的心理。

这个社会也不会因为看了什么理论指导,听了什么讲话,人性中的嫉妒、贪婪、懒惰、虚荣、不劳而获、这些垃圾品质就会荡然无存。

相反,因为这些人性,人类的阶层差异越来越大之后,只会行为越来越荒诞、越不堪。

其实,看到第五集结束,我已经不关心谁是受害者了,她确实不是一部罪案悬疑剧,她是关于这个时代下阶级差异的人的故事,这个剧太真实,格外有感受,中国社会何尝不如此。

比如某顶流明星的事情,我看到那些自愿进入猎人围猎圈的女孩儿们,也都有智力资源不足,社会资源不足,导致的认知扭曲,行为失序,因为资源在向上流动,从不向下制造的社会现实。

甚至有的受害人觉得,某凡是那么高级的人,自己很微不足道。

这种情境像极了剧中妮可指责本来一心是想讨好自己的瑞秋写过一篇企业家的文章,妮可翻脸跟翻书一样快,特别无情,老娘高人一等,高兴的时候对你笑,不高兴就随时diss你。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SM心理就在这个社会存在着。

我们大多数人不自知。

 4 ) Lotos eaters

“Let us alone. Time driveth onward fast, And in a little while our lips are dumb. Let us alone. What is it that will last? All things are taken from us, and become Portions and parcels of the dreadful past. Let us alone. What pleasure can we have To war with evil? Is there any peace In ever climbing up the climbing wave? All things have rest, and ripen toward the grave In silence—ripen, fall, and cease: Give us long rest or death, dark death, or dreamful ease. (lines 88–98)

 5 ) 一点胡乱感想

今天一口气看完了第一季,这部挺对我胃口,里面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但里面的角色都有种隐约的疯感,将疯未疯,最疯的经理死了。

有些细节很有趣,女高管女儿的闺蜜宝拉身体上奇特的病真的多,而且她怎么带那么多药和毒品,都够酒店经理和好几个员工开派对了。

剧里的人看起来都很不快乐,不过我个人的体会是度假就是这样,特别是和家人一起度假,原本是想从日常生活中摆脱出来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发现摆脱不了。

 6 ) 度假后重看

从泰国回来后对度假生活意犹未尽,于是重看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发现在打开感官之后对人物的共情及剧本的洞察更敏锐了,非常开心,这个剧本真的非常好,每个人物的对话精心设计过但又非常自然,这次看更加观察了演员们的微表情和小动作,比如不信任时的眼神、忍不住翻白眼、皱眉等,每个演员都诠释得非常好。

专门想摘出来说的几个角色

1.Paula和Olivia她俩的友情张力很强,比起女性友谊,她俩更大的差异是阶级和种族,她俩有一样的阅读爱好,且观念上都是uni教育出来的非常critical、非常左、受过良好教育、有非常好阅读品味的大学生。

但因为阶级和种族不同,对所读的书的切身感悟也会有天壤之别。

Olivia作为家庭非常优渥的白女,良好的教育和交少数群体朋友对她而言就是成为cool kid的工具,但她本质还是和她白人家庭一样,从小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会嘲讽父母欺负弟弟,对家里没有温情但也无法从精神和经济上逃离家庭,她属于这个部落,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的,这违背人性。

而Paula作为少数群体及家境没那么好的女孩,当然也非常想在学生时代交Olivia这样的朋友(谁不想呢,免费带你来夏威夷度假,在青少年时代都会非常吸引啊)。

她俩在最后一集的坦诚伤到了彼此,也代表着她们的友谊充满着虚伪,但也有真诚,她们看穿了彼此的脆弱。

所以在最后一晚的拥抱、在机场回到了一起看书的样式,我相信她们依然会是大学里的好朋友,但应该也仅限于大学,毕业后会因为阶级最终分道扬镳。

2. Rachel她的内核非常清醒,且在和Shane的无数次争吵、求救中,她非常知道自己的想法情绪和需求,但是现实就是天资普通的普通人(大部分人都是她这样),拥有漂亮的外表及在她糟糕的时期做了糟糕的决定,让她不得不把自己禁锢在牢笼,用她自己的话是和魔鬼做交易

3. Tanya太喜欢Tanya了,再次感叹金球奖实至名归!

一个极度害怕被遗弃、内核不稳、一辈子没被爱过的敏感富婆,被原生家庭无形一辈子困扰,每一个行为都非常是这个角色,真的演得太好了!!

 7 ) 看完,这分明就是一个治愈剧,为什么大家想的那么阴暗

全剧从三个纬度解决多个问题。

1.“概念”的产生就已经有了对立种族歧视来自于白人歧视,以及有色人种的自我歧视,以及反歧视。

(身为一个上海人太明白这个概念了) 男女权对立来自于歧视和被歧视以及反歧视。

社会歧视来自于歧视和被歧视,以及反歧视2.对立永远不是单向的全片白人也好,大女人也好,有钱人也好都有缺点,但是有色人种,穷人,男人也并非善类,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报复3.解决对立的关键就是通过理解来消除“概念”。

最后解决这些问题是通过“爱”“理解”“包容”,最后的BGM.圣歌正好阐述这个观点。

叙事结构也很好,前几集让一部分角色特别讨厌,慢慢的变成都挺讨厌,最后变成都可以被理解非常好,高分片 精彩的多维度分析,以后还给了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小白婊只是嫉妒小黑婊不告诉她自己恋情(不够朋友),到了小黑婊这里的理解就是带有种族偏见,以及自己是穷人被当做装逼道具,其实小白婊没那么想,这当中有误解,但是凡有了“种族”…“贫富”“男女权”这些概念后人类自然就被各种“概念”一刀切的分割撑对立面事实上我看到,很多评论单方面的指责资本主义,白人至上,富人无耻,我就觉得,显然这类人还是被分化的。

白人,富人固然有他邪恶的一面,穷人,黑人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再本片里,酒店经理故意不给换房,故意安排夫妻和骨灰女同船,还去人家的房里拉屎,黑婊怂恿偷窃,都是非常恶劣的,比白富的伪善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你仔细想,白男要求换房也好,打电话给酒店上司也好,这绝对是合情合理的,这里完全是一个顾客对于酒店服务的要求。

换做我应该也会那么做。

但是在酒店经理眼里就是一个富人对穷人的刁难和压迫,这个阶级分化的概念这个男客人有,但是在这个经理内心更严重,他自己的自卑感,小人物化,让自己走上了对立的道路,并且付出代价。

如果各位看官您也在这里仇富,仇白,您和这位经理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当你抛弃一切阶级分化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仅仅是一个顾客消费的问题同理可证,这对新婚夫妻!

固然男的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自始至终他的自私自负也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虽然讨厌,但是也可以理解,你要知道虽然他自负,不顾他人“,但是在“贫富“概念上,他可从来没有看不起女的,并且一再表达自己的真心和婚姻稳定,即使被激怒,他回头还是真心要求挽回。

女的虽然讨喜,但是你知道女的所有的不满意都来源于“她对自己的定义”,她觉得自己家境差,会被牵制。

这才是她根本说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和自卑的来源。

其实她婆婆已经给了她最大的认可“既然我儿子选了你,你就是百里挑一。

值得的”。

所以她的心魔来源于她自己。

老妖婆也是,她的自卑完全是她自己定义的“没人爱”,结果有人搭讪马上解决了她自己定义的自卑感。

小男孩呢?

他觉得被大家讨厌,就躲在手机里,是他自己定义自己没人喜欢的,她姐姐有不让他睡房间在他看来是他姐姐故意排斥他。

但是你仔细想两个女生和一个弟弟睡在一房确实很不自在,她们闺蜜说话,吸k有个人多不自在。

显然大海帮了忙,强制他没了手机。

为什么他最后说“我不需要手机”,就是因为手机是他逃避世界的安全港湾,让他以为他没人喜欢,一旦没了手机,他就发现原来朋友很容易交。

当他可以自由交朋友的时候,他就不再需要手机躲避世界男爸爸自卑来自被老婆压制,老婆比自己强确实让男人“硬不起来”,虽然时不时会气势压倒,但是实际上她也没说过刺激老公的话。

是爸爸自己自卑,直到他和儿子坦白自卑他才释然,看上去是坦白出轨,潜在表达是,“老子曾经也硬的起来,爷们过”,他自己打破心魔,马上就爷们了,不再叽叽歪歪。

看出来了不。

如果你还在这里抱怨资本主义毒害穷苦人民,抱怨女权兴盛,抱怨富人,抱怨肤色,对不起有可能你的心魔来源于你自己。

你就会和这个不思悔改的经理一样。

要想别人看得起你,你得自己看得起自己,并抛弃“分化”的概念。

没什么白人黑人,穷人富人,男人女人,大家赤条条来,光溜溜走,剥了皮都是一样的。

他看不起你,你看的起你自己就可以了,别TMD整天说酸溜溜的话。

关于你不喜欢他们角色的点小白婊:你觉得她婊?

其实美国【即使在中国】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这种婊气太正常了。

你觉得她觊觎闺蜜的恋情,你觉得她看不起黑婊,正如黑婊自己觉得的,其实这只是美国青少年常态。

她可没真的抢了黑婊男友,剧组让你觉得她在勾引,其实她这个很模糊,最后她也没抢不是吗蜜月男:让你讨厌的是他看不起别人,剧组故意让你看到他妈宝男?

但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

他看不起老婆?

都没有!

疯婆子:神神叨叨!

可是她最后虽不能投资,也给了一笔钱,还不够意思吗?

素未谋面的spa经理,疯婆子也说了,她要的是真朋友,不是花钱买的,本来她自卑才想花钱买。

最后你觉得酒店经理死了?

谁跟你说的呢?

只是你自己觉得棺材里是他,其实棺材里是每个人曾经的自己,这次旅行治愈了所有游客,希望它也能治愈你。

补充————————🌴🌴🌴🌴🌴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Free Soul(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816997/对于诸多角色的自卑。

反而让我想起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刘姥姥。

刘姥姥就是很正面的例子。

刘姥姥在面对显赫的贾家时候,可一点都不自卑。

相反她落落大方,得了好处后,还能不失礼仪的带着瓜果进大观园回礼,和身份远高自己的贾母谈笑风生,她被歧视了吗?

当然被歧视了,林黛玉和一帮姐妹都歧视她,林黛玉还说她是母蝗虫,刘姥姥是一点都不自卑的,随你说。

刘姥姥这种不自卑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1.你赠我银子是你的心意,我回你农产品是我的心意,你大户人家不缺钱,若谈心意,你的金银和我的瓜果是等价的。

2.普通穷人得了好处撤了也来不及,她还回礼,一点都不自卑,同样讲究礼仪3.看穿了阶级本质,你过你穿金戴银的生活,我过我小农自在的人生,任你豪门阔绰,我只爱我平凡生活,你能说这贾府大小姐们过得有刘姥姥自在,我不信。

不同形式的苦不同形式的乐罢了,本无高低贵贱。

🌴🌴🌴🌴🌴🌴🌴🌴🌴🌿🌿🌴🌴你再用刘姥姥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剧中人物就有解了。

1.新婚妻子。

大可不必自卑自己身家比老公差,老公不缺钱,你压过他又如何?

只不过变成另外那个家庭妈妈压过爸爸,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谐。

你多爱你老公一点,就和刘姥姥回瓜果一样的,对于老公来说等价的。

2.小黑婊不为肤色自卑她和小白婊在一起就是朋友,就好像贾母和刘姥姥,你把肤色当个问题,你们就是阶级分裂其他角色都能套用这个理论你管别人是不是歧视你?

你自己看得起你自己就可以。

你指着骂着有钱人就是断了自己的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人生,你就不大气了。

做人大气点,过好自己日子。

别人就会尊重你。

不尊重你的人不论贫富 肤色都不会尊重你。

尊重你的人不论高低富贵都会尊重你。

所以本片其实也是为那些无辜被反歧视的白人,富人,平反的意味。

🌴🌴🌴🌴🌴🌴在回头说说生活中的例子吧我也算是个上海普通家庭80后出身,大学同学一直一起玩,毕业后也一起玩很久。

其中一个同学家境差,慢慢就支持不了和大家一起开销(我们唱唱k.不铺张),大家知道他情况,每次都不要他AA,但是时间长他自觉不好意思,就不来了,这同学再也不联系,你说其他同学们歧视他了吗,反而大家是想要他一起玩,没这心,是他自己自卑不来了不是吗?

再说说我身边的很多有钱人,家里都法拉利了,出门和大家一起玩,也不是照样路边摊撸烤串?

人家更不显摆生怕自己太显露失了朋友。

多了麻烦倒是那些没钱的,透支,欠钱买名牌,带出去炫耀,压人的很多。

网上各种显摆虚的,各种装,各种婊。

所以看世界看人真的两面性,不是富人,就一定可恨,富人穷人都有可恨可爱之处,都是普通人,是你自己非要分阶级

 8 ) 只是一个很随性的个人记录,关于度假村如何改变一个人

我十八岁的时候真的去了一个热带岛国的五星度假村,跟着家人一起去的。

和剧里一开始一样,一群工作人员在门口欢迎你,给你递上热毛巾(热毛巾上还有薄荷香),还会给你一小块冰块和柠檬水。

所有工作人员你都记不住脸或名字,统一的笑容,统一轻飘飘的话语,只觉得感受很好,享受了服务,但没有说“谢谢”,只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他们就是工具人。

然后进屋开始一番拍照打卡,结果经理走来,告诉我们房间给错了(对,就是那么drama)。

我当时脑子就直接烧了,行李直接扔地上,让服务员拿,给服务员摆臭脸。

其实回想一下,这真的不像我,你想想人家就像剧里的员工,压力也很大,也尽力维持笑容,但我就像一个mean girl一样不懂得体贴。

你以为人家绕着你转,实际上这儿有几十户客人【我住的那间标榜住客永远低于两百人,为了保持服务效率】。

我爸也是各种埋怨,都快骂人了。

到最后换了一个海景房,消气了,开开心心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经理会贴心来问你住的怎样,饭好吃不,然后我妈就拉着人家开始唠叨这边酱料不够啊,中餐选择不够多啊,看得出人家应该挺想走的,但那时候就觉得,我是顾客我是上帝,我花了钱,人家得听我抱怨。

接下来就是各种待在房间,看电视,泡大浴缸,发现浴缸不会开按摩功能,打给柜台,一定要工作人员上来教。

之后在泳池旁边看书,晒晒太阳。

唯一和剧里不太一样的是父母和我,姐妹各住一间房,把房间分散开来,也少了争吵。

然后几天过去,准备回去的时候还觉得飘飘然,之后细想不对劲啊!

你想想看,读书在哪儿不能读,浴缸在哪儿不能泡【虽然肯定没度假村的浴缸大,但人泡那么大的浴缸干嘛】,说是放松,但真的没特别放松到。

每天都在对服务人员的抱怨中度过【跟其他住客开口第一句就是抱怨服务员太慢,餐点选择少】,但却也很虚伪地享受人家的服务。

还要跟父母吵架,因为父母就看不惯你一直看手机,叫你享受大自然,结果下午我妈也开始拿起电话各种打给客户。

比起自由行,还是住民宿,度假村就单纯是个坑,要把你埋进去,你还心甘情愿地往里头跳。

自那次之后,小女子发誓以后旅行方式绝不选度假村,去外面看看世界,走走路,逛博物馆,吃街头小吃不好吗?

总而言之,度假村就是一个巨神奇的发明,让你来到一个异域小岛,把你困在跟城市一模一样,只是装修特别点的豪华公寓,让你跟各位工作人员互相折磨。

本剧的导演忠实地呈现了顾客和工作人员的视角,估计颇有经验,同时坚定了我再也不去度假屋的决心。

那地方会让人魔怔。

 9 ) 美国特色的富人贫困

任何一段情感划出的都是高开低走的线路,只是高开以及低走的形态各异,虽然不少人以“我的视线一刻也无法离开你”起头,以“眼皮懒得再抬半秒钟”收场。

HBO正在播出的6集系列剧《白莲花度假村》(The White Lotus)比较有创造性。

男主角之一马克初遇妻子的时候,爱之深情之切甚至引发疑似priapism的症状。

我的文字一直以青少年能读为准则,所以此处不宜展开解释这个医学术语的意思。

到了中年,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马克的看法出现断崖式下滑,面对成为高科技企业领军人物的妻子,亲近的念头让他感觉如同“生吃活虫”。

这部社会讽刺剧安排在一处专为高收入者服务的夏威夷豪华度假酒店。

美国社会最安全的调侃对象除了每个人自己,接下来就是权贵,而这部剧对成功人士的挤兑实现了以庖丁解牛为基础、随即投放灵巧炸弹般的稳准狠。

在一个幸福感似乎无法抑制地自然流淌的场所,其实没人幸福。

一个姑娘或许符合美国社会最广为接受的“漂亮”标准,但她的创造性没法超出平均水平太多,而且蜜月启动的头几个小时就开始怀疑人生。

有钱男性编织的“钱多钱少没关系,真爱高于一切,永续不断”的美好谎言,一句不经意的“你妈可能买不起机票吧”就尽毁长城。

他最不缺、或者说唯一不缺的就是钱,但锱铢必较,一步升入迫害狂的境界。

我偶尔会注意在公共场合捧着本书的人读的是啥,比如飞机火车上的邻座、公园长凳上的陌生人之类,因为我相信以书取人其实远比以貌取人牢靠。

这部剧让我改变了看法。

在白莲花度假村,有钱人和有钱人家的孩子躺在沙滩椅上读什么书其实都经过了形象设计师,天气好读尼采以显示深刻,阴云密布则读弗洛伊德以显示心之官则思、天气无法减少内心世界的丰富。

对他们来说,书的封面远比书的内容重要。

 10 ) 茂宜岛上的白莲花度假村

如果说《继承之战》是每个镜头都透着对顶级阶层富豪的讽刺,那么《白莲花度假村》就是每个毛孔都透着对中产阶级的讽刺。

一座夏威夷的茂宜岛,一座四季酒店,每天接待着世界各地的贵客,而度假酒店里的司机、spa经理、门童、甚至经理……都是不折不扣的蓝领。

蓝领和白领金领的对比,加上剧里一开头的悬疑,就是个加长21世纪版的《高斯福德庄园》。

春假出去玩,在茂宜岛上看这部剧,感觉故事就发生在身边,有身临其境之感。

茂宜岛上最流行的住宿地点,一是前国王重镇拉海纳(Lahaina)以北的号称全美最美的绵延五英里的海滩卡纳帕里(kaanapali),威斯汀君悦都在这里,我们也住在这里;另一住宿地是南边的小镇基黑,人少沙滩好,华尔道夫、四季酒店等更昂贵的酒店都在这里。

美国人度假不出酒店,一周时间都在享受酒店里的美食、鸡尾酒、无边泳池。

夏威夷的法律规定所有海滩必须公有,因此酒店恨不得把自己的领地范围推到海里,以便客人可以一头扎进去。

夏威夷是个神奇的地方。

理论上,这里属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大溪地、汤加等太平洋上的岛屿气候、人种差不多;政治上,这里是美国的一个州,所以货币、商业模式全照着美国来。

岛上有种慵懒生活的气氛,和美国本土急匆匆的基督教勤劳工作伦理风格完全不同,加上和本土几个小时的时差,所有人都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完全把工作和几小时之外的红尘世界抛诸脑后。

夏威夷是我去过的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方之一,被温暖的海水和来自北极的清凉洋流包围,全年温度不超过24,湿度不超过75,是可以一件衣服穿一年(或者不穿衣服)的地方。

加上没有污染,海水清澈,沙滩礁石应有尽有,确实可以在这里过神仙般的日子。

因为稀缺,所以昂贵,白菜六块钱一磅,半加仑的牛奶十块钱一盒,酒店比本土贵一倍不止。

但所有美国人排着队来这里挨宰,没被宰到还不开心。

《白莲花度假村》的故事也是如此。

《白莲花》主人公都是谁呢?

一个科技公司女高管,带着不工作的老公、青春叛逆期的女儿和她的下层阶级黑人朋友,加上一个正值发育期的小儿子,五个人住一室一厅的套房;一个“不慎”嫁入豪门的小记者和她的妈宝男老公;一个恋爱脑富婆(记得《破产女孩》里的苏菲吧,请以她的形象代入展开,演员也确实就是她),故事场景设定在虚构的白莲花度假村,实际上在茂宜岛的四季酒店拍摄,所有的故事纠葛谋杀悬疑,都发生在他们这个场景中。

说故事讲的是中产阶级,其实不对。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老师、职员,和中国新发明的高大上的“中产阶级”概念不同。

这里的主角们最起码是中上产或上层阶级了,除了公司女高管,另外两家都是不需要拿着工资W2税表交税的人,只不过没有《继承》里罗根家那么富有而已。

他们来岛上干什么呢?

两个字,吃土。

公司女高管拿着笔记本电脑天天开会,还得把酒店房间布置成自己家的样子,怕对面看出来人在度假;她的老公能力远不如老婆,因为自己挣得没有老婆多而失去了自尊,天天忧心忡忡,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睾丸癌;上大学的女儿一门心思左派思想,吸毒嗑药,却没有想过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同来的女儿朋友是个黑人,其实是这个家庭政治正确的点缀;黑人女孩自己认为自己的权利被剥夺,却又享受朋友的免费假期,不但在夏威夷谈了个土著服务员男朋友,甚至幼稚到怂恿自己的男朋友去偷朋友母亲的手链,还认为“这是他们欠我们的”。

除了这一狗血的一家,嫁入豪门的灰姑娘小记者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认识九个月就结婚,老公家里有钱但签了婚前协议,想保住自己微薄薪水的工作却被老公责备,而老公妈宝到连蜜月套房都是婆婆定的,被搞错套房都搞不定。

而婆婆连蜜月都要来飞过来插一脚,话里话外告诉她,你就是一个花瓶老婆,这也没什么不好。

苏菲演的富婆,不愁吃穿却愁没人爱,抱着妈妈的骨灰四处找人倾诉,恋爱脑却又满脸不自信,却可以PUA为她提供服务的spa员工,处处狗血,却又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

每个人都来逃离尘世,可这里就是红尘俗世。

白莲花的佛教形象背后,即使包容万物的大千世界,有美好,有肮脏,有觉醒。

每个人都来这里都吃了一鼻子灰,滚了一身土。

为什么度假时的你,就不是你?

坐在卡纳帕里洁白的沙滩上,看形形色色的人背着名牌包、戴着宽檐太阳帽来来去去,不知道有多少游客发生着《白莲花度假村》里的狗血故事。

而夜里的夏威夷海风吹起,昏黄的灯光亮起,酒店举办的,每人200美金的夏威夷土著Luau宴会上,白天的服务员小哥们正脱下制服,穿上草裙,举起火把和号角,cosplay当年夏威夷国王跳海的壮举,赚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

此情此景,正是剧中被怂恿去偷手链的土著人形象。

游客和当地土著在一起,是每天见面但不说话的两个阶层,中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墙。

我们开车穿过600多个弯道的哈纳之路,来到风高浪急的茂宜岛东边,这里有漂亮的黑沙滩和红沙滩。

去沙滩的路上,一个小哥正在卖椰子,用大刀熟练地切皮,这让我想起万宁或三亚。

我问他,你的椰子是哪里来的?

“就在我家后院长的。

”“你是本地人吗?

”“土生土长!

”我问他当个夏威夷本地人什么感觉。

“不能再幸运了,”他说,“生活特别放松,也不用想太多的事情。

”后院里不但长椰子,还长柚子。

一个椰子十块钱,三个二十,还送我们一个柚子。

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坐在路上卖椰子,和过往的游客聊天。

我跟他说我们之前忘了预约,黑沙滩进不去。

“啊,要是我卖完了椰子,我就可以带你们过去,我家就在那边。

”椰子水喝完,他帮我们切成果肉,我们向他道别,继续往前走。

电视剧特意把滤镜调成看不见蓝天的屎黄色,和真实的茂宜岛情况相去甚远。

因为他们在这里是看不见蓝天的,只能看见菠萝套房、自助早餐和下层阶级的spa服务;只有那个女高管的儿子,那个全家只开了一间套房导致他没有房间而只能睡在海滩上的青春期少年,因为海水泡湿了手机和平板,而意外地抬起眼看见了凌晨的大海,浪花翻涌,群鲸嬉戏,和当地人一起训练划艇,从一个成天打飞机打游戏的中二少年变成了和大自然最亲近的人。

他是唯一一个享受了假期的人,也是居中唯一被编剧带着善意书写的人。

假期为什么被发明?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那个男孩一样,过着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短评

无趣

6分钟前
  • ziqian
  • 较差

自诩新女性想证明自己不靠男人却没那个本事,富婆投资或许是真心的但就是轻易反悔,投诉到底不讲情面的妈宝,互相需要又互相厌弃的好姐妹,并不是什么特别精巧独特的人设,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人们

11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白莲花酒店的原型是Maui的四季酒店,一个每晚房间最少1500刀最多几万刀的地方。想什么时候有钱去住一晚(当然,想要过有钱的生活,在看完这部剧的context下,其实非常非常讽刺了

15分钟前
  • 西瓜冰沙
  • 推荐

呃,个人观感是想要打造爆款爽文讽刺剧,结果实现得并不咋地,却有很多人迷幻吹捧………有时间看这所谓“批判”阶级矛盾的娱乐剧,读点书的收获更大吧……(因为只是抓了几个热点典型进行扫射,却人物塑造不行,非常流于表面………

17分钟前
  • Pink Radiohead
  • 很差

编剧当然是好,夏威夷当然是美,但这是迎合美国市场观众低级趣味精心制作出来的巧克力味的屎;全部人低智商犯罪,每次剧情冲突都不合理;Belinda像从来没见过满嘴跑火车的顾客一样,哈士奇像刚知道豪门深如海一样,阿诺德掌握着几百间空房,非要在大厅里生孩子和搞基,胸口是芝士蛋糕?转角捅到爱??剁过排骨吗?知道有多难吗😂丑化夏威夷土著,丑化拉丁裔,too staged , too toxic, too ugly.

18分钟前
  • 桃尔卡
  • 还行

白富蠢的度假历险记,无论发生了什么,回程路上还是开开心心的。买单的都是工人阶级POC

23分钟前
  • 较差

too much drama for me.gif

24分钟前
  • Viola
  • 还行

Paula简直讨厌透顶。受朋友邀请去跟朋友一家度假,却处处提防朋友,心中厌恶鄙视朋友一家所代表的种族、阶级和立场。怂恿情人偷朋友母亲手镯,简直就是害人精。最讨厌的是那种自以为酷的小聪明劲。以为哲学社会学政治学都懂,以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实际却是个法盲,把情人送监狱,差点人朋友母亲受攻击。那么仇白人仇富,又何必违心跟富家姑娘做朋友且接受邀约来度假?所以就是思想上装酷,行动上慕富。太讨厌了。还有瑞秋,是不是有病?有的人说啊她觉悟了不想做富人家的花瓶,可是这事儿结婚前不能想清楚吗?人家也没一定要限制她工作啊(只是蜜月别工作)。再说就凭她的经济条件,智商情商和工作水平,嫁个有钱又爱她的男友难道不是一个好归宿吗?(女权勿喷)最后一集转折好突然。

26分钟前
  • 欣波儿
  • 力荐

想探讨的东西很多,但恕我直言,真的不咋好看

28分钟前
  • 耳耳
  • 较差

太有趣了,看得直上头,看不够

29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大家也是真的很爱给肥皂剧找隐喻。

34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冲着美国人推荐去看的结果到最后才意识到,美国人的推荐正如他们饮食一样 full of bullshit,平安夜看这玩意儿真没把我气死。说到底根本不想关心这些特权阶层的白男白女在追求什么东西好吗,如果有几个男的能把嘴巴闭上我或许还能多加一星。不知道要展现什么,即使要展现什么,也是烂不可闻。

37分钟前
  • oldifnotwild
  • 很差

拍成电影比做成episode会好很多,不停地故弄玄虚紧张的微妙关系一口气看完真费劲儿。

38分钟前
  • ▲Monody▼
  • 还行

这真不是USAID洗钱用的么。。。就为那么一点儿浅白而矫情的zzzq“表达”纯纯的酸醋,包这么一大盘饺子。聒噪的BGM无时不在,所谓的多线就是把四五个无聊的故事线按排比句风格交叉剪到一块儿,唯一的关联只是互相的几句闲聊和镜头切换过场。。。

41分钟前
  • ZEAL
  • 很差

离开白莲花度假村的富人们,修复了感情,获得了希望,越过越好了。留下为他们服务的穷人们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46分钟前
  • 金大宝
  • 力荐

真是个有钱人永远不会受伤的世界

51分钟前
  • 矛盾密布
  • 推荐

其实最大的悲哀可能是最开始的怀孕生小孩的实习生吧… 因为到后面大家也确实都“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 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如此,看完全部才发现 咦 那位实习生好像后面再也没有出来过… 我也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了………

54分钟前
  • Ju
  • 推荐

技术是很好的…但我怀疑自己陷入了一个中产特供剧赎罪券怪圈…

58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不要给垃圾剧强上价值,不要在一坨屎里刨黄金。

59分钟前
  • 麦麦
  • 很差

未免也太無聊了吧。完全沒看出來看點在哪裡。更別提笑點了。故事的主題是度假,結果一群角色好像沒人真的在度假,各種龜毛,各種雞車,就是不在享受,所有客人角色真的沒有一個討喜的,每個人都有問題,各種刻薄,然後互相繞彎子說話,看的人真的太累了。而且,還硬要加一些政治觀點在劇裡,就感覺沒有一刻真的是輕鬆的,突然還要給你上一堂政治思想課,給你分析分析當今政治文化形式。WTF!從配樂就可以知道整部劇其實就是一出猴戲了。還有,笑點到底在哪裡?對人刻薄?各種為難對方這些好笑??而且大多數時候別說有趣了,看這些人講話都感覺要窒息了,要是美國人現在真的都變成這樣,每天都要聊這些,那真難怪美國要走下坡路的。整部劇唯一有意思的竟然只有風景的空鏡頭了,景色是真美,故事是真肥皂劇。還有最後這個結尾為荒誕而荒誕,超級無聊。

1小时前
  • Krizz觀影實錄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