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朵。
”在电影《河边有个好地方》中,张忠华导演巧妙地运用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温暖而真实的描绘了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的探索与冒险。
影片中的孩子们,尽管个性迥异,却都怀揣着同样纯净无瑕的心灵。
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他们相互扶持、携手共进,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执着。
在影片中,导演张忠华继续秉承其一贯的创作理念,将镜头对准了较少受到关注的乡村教育题材,通过幽默风趣的故事叙述,引领观众深入了解真实的乡村世界。
影片借助诸多细节使观众感受到乡村教育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心酸。
让人不禁思考,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模样?
作为《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电影的《河边有个好故事》再一次深情致敬了乡村教育,以朴实无华的儿童视角,展现乡村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历程,值得一看。
看着电影仿佛把回忆拉回了小时候读儿童文学的时候,质朴清新的镜头,带着乡土的气息,看着这些孩子发生的故事像重回了自己的童年。
班上永远有像牛牛一样调皮但绝不顽劣,让老师头大的“差”学生,有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总是不合群,但却难得拥有灵气的“怪胎”,也有被迫早熟,让自己早早适应成人生存规则的小大人,这些孩子因为家庭因素或天生的缺陷,成长道路注定背负了一些沉重的部分,还好有粉提老师这样的存在,像一双久违的温柔的手,终于拍了拍他们单薄的肩,于是他们感受到温暖,生出了信任,卸下包袱开始轻松地向前走。
如果多一些这样的老师,世界上就会拥有更多轻盈的灵魂。
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作为一部聚焦乡村教育的“小而美”儿童片,《河边有个好地方》在延续前作《树上有个好地方》真挚深刻风格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和现代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关于“刺头”孩子、同龄友谊与师生情谊的温暖故事。
影片不仅关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还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探讨教育理念与成长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深远影响。
张忠华导演通过乡村教育这一鲜有关注的题材,为观众营造了一场治愈童年的精神旅程,彰显出儿童片独有的艺术魅力。
童趣是儿童片的核心,也是《河边有个好地方》的叙事灵魂。
从张蒙鑫饰演的“刺头”诗牛牛,到刘祐榕饰演的安静内向的毛叶,影片通过细腻幽默的细节展现了儿童独特的世界观和行动逻辑。
比如奶奶用土办法“驱邪”的桥段,通过带有生活气息的乡村语境,将乡土幽默与童真无缝结合,让观众在莞尔一笑的同时感受到成长环境对孩子心理塑造的深刻影响。
这种童趣的表达既是儿童片独有的喜剧元素,也是一种情感共鸣的媒介,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在熟悉的童年记忆中找到共鸣。
诗牛牛的叛逆行为表面上是“刺头”,本质却是对关爱的渴望;毛叶的沉默寡言并非冷漠,而是对艺术的专注与热爱;而班长闫颖心理问题的表现,则是长期高压环境下个性扭曲的结果。
这些孩子的状态,深刻反映了当代城乡教育在个性化发展上的突出矛盾。
导演没有简单地批判乡村教育的不足,而是通过温暖的笔触展现了粉提老师如何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并用鼓励和尊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走向成长的阳光。
《河边有个好地方》延续了张忠华导演一贯真实质朴的叙事风格,没有浮夸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的煽情桥段,而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诚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温暖。
尤其是影片中粉提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弥漫着一种真实而温馨的情感力量。
她的耐心与鼓励,成为了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支撑,这种暖心的师生情谊不仅让观众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滴温暖,也引发了对“好教育”本质的思考。
张忠华导演用他的镜头,让观众重拾对童年的记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这样的“小而美”佳作,如冬日暖阳般令人感动而充满力量。
感觉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怀念童年的成年人,《河边有个好地方》都值得一看。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份带着温度的情感礼物。
河边有个好地方海报好地方系列电影,暨树上有个好地方,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后,又一部系列作品。
《河边有个好地方》由西安席布鲁儿童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与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一部以儿童视角讲述成长故事的电影。
该片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主角在河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
“每个人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朵。
不必苛求,尊重生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人,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观众房璐表示,《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融合了儿童本真与温情的成长故事,影片通过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摩擦,呼唤我们要尊重个性、友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影片不仅适合孩子观看,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看了河边有个好地方首映礼仪式,电影很好看,其中延续树上有个好地方的笑点,故事中有笑点,有泪点,也有很多感人地方,教育的成功就是,孩子和老师共同成长,系列剧中树上有个好地方以男同学角度为视觉讲述,本影片以女同学视觉角度讲述,故事还是发生在高韩小学,全剧陕西方言,诙谐幽默。
戴眼镜女老师也当上了校长,粉缇老师也返场了。
剧中曲目都是王建房老师创作,1月14日爱奇艺上线,值得一看。
缓解上班心情。
2025年影院观影第9部。
因为自己在筹备儿童电影,所以十分关注这个类型的影片,这部片提名了去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自然不能错过。
没有看过同团队打造的前作《树上有个好地方》,单纯从这一部而言,影片的确做到了在有限的制作经费下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它做到了我一直想追求的“好看的”儿童电影。
整体叙事是流畅的、引人入胜的,没有降智的对立,没有狗血的歇斯底里,一切都如同生活般平平淡淡,而平淡之间又透露出那些踩在泥土上的质感,导演并没有刻意去诗化乡村的宁静,也没有着力表达乡村的穷困,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牛牛父亡母离,导演聚焦的却不是家徒四壁的生活而是这个孩子的内心,这个常人眼中的问题少年那不为人注意的内心世界。
电影名叫“河边有个好地方”,我猜作者是想说牛牛和毛叶在河边燃放烟花,这是两个孤僻独立的少年内心的乌托邦,不过整体却没有突出河边之外的世界的,使得这个乌托邦存在的不够独立鲜明。
电影后半段不似前半段那么写实,多了很多意向化的表达,比如被彩灯装饰的树、牛牛用荧光棒围起的池塘、还有牛牛抛向天空做礼花的荧光棒,这种风格上的撕裂感都值得商榷,另外就是灯光在后半段也颇为抢戏,尤其牛牛被冤枉偷钱、同时也是粉提老师被校长表姐指责过于理想化的一场戏,可以说是全片冲突最激烈的一场戏,却莫名地打了一个橘色柔暖光,实在不能理解。
还有一点,就是班长闫颖地角色设定,让我有些许不适,我觉得如此成人化表达一个五年级孩子,即使有现实的依据也有强行制造矛盾的嫌疑,而且最后的反转略显仓促。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树上有个好地方》还是可以称得上一部好看的电影,优秀的儿童电影。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电影,由西安邮电大学的校外导师精心执导,众多校友及师生深度参与制作,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与情感。
道具布景细致入微,从孩子们手中破旧却珍爱的玩具,到家中斑驳的墙壁与简陋的家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演员们的表演平淡质朴,却精准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成长的困惑,无需夸张的表演,便将角色刻画得鲜活立体。
没有震撼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却通过非常克制的镜头,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常叙事下波涛汹涌的回忆。
没有令人震撼的特效,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它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吟咏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诗意。
在《河边有个好地方》中,导演巧妙地将生活的真实细节融入影片,无论是孩子嬉戏的欢声笑语,还是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都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性永远是文艺创作者想探索的主题,千人千面、人性永恒。
影片中,孩子们的善良与纯真,村民们的质朴与热情,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性的美好。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特别喜欢电影里毛叶这个角色。
他善良文静,虽然天生得了兔唇,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他喜欢收集植物标本,也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把愿望写在本子上想看一场漂亮的烟花。
虽然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但是他依旧认真热情善良的对待着生活和身边对他好的人。
在被牛牛的烟花炸伤之后,他也第一时间失去安慰诗牛牛。
这部电影不仅有纯粹的童趣,也拍出了陕西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路从张导的《树上有个好地方》《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追到这部,电影还是熟悉的将镜头对准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中孩童们的成长故事,小主人公也从“坏孩子”巴王超过到另一个“坏孩子”诗牛牛,过去巴王超过的语文老师在这部中也当上了校长,粉提老师也在期待下回归了!
从前作到本片,电影主题还是围绕反思西部乡村教育系统中的诸多问题,以校长和学校领导等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者们拿“唯成绩论”的刻板思想压制孩子们的天性,而粉提老师则是传统教育模式相反的代表,打破画画、广播、捏泥巴、课外书籍影响学习的偏见,将信任交给孩子们,尊重孩子天性,注重德育教育,逐渐打消了诗牛牛、毛叶这类“差等生”原本所处生活世界中的偏见与不屑,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亮。
另外,方言的使用充满地域特色,配合影片同样充满地域特色的叙事空间,一下就将观众拉回零几年的关中农村当中。
关中方言的使用符合本土演员的日常习惯,全面塑造出诗牛牛这个调皮但本心纯真的儿童形象,可以让观众在轻松、自然、亲切的观影状态下加深对影片的喜爱。
正如影片结尾粉提老师所讲的那样:“对教育管理者来说,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肯定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学生。
但如果回归到人的本性上去看待教育,就会把这个标准变得非常灵活,也能够看到许多鲜活的生命的存在。
”适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勉,也期待电影市场能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儿童电影。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很棒的陕西本土儿童片,反映了很多当今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问题,但粉提老师如春日温暖的阳光照在贫瘠的乡间小学,愿世间有更多的粉提老师,愿以后的小孩都有一段美好快乐的童年记忆,不必在潮湿的痛苦中缓慢成长,愿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用更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交流。
最后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来结尾:教育意味着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影片充满温情与思考,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个边缘化孩子诗牛牛和毛叶之间的友谊与成长,聚焦乡村教育题材,展现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传达了尊重个性、友善待人的美好理念。
电影中,粉提老师的角色尤为亮眼,她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这种教育方式与校长对两个同学的不信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深刻感受到教育中鼓励的重要性。
影片故事性很强,民俗民风很真实,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不少观众看完后都感叹“童心真美”,这个形容不光是针对孩子,也针对成年人,因为这部电影能让每个人都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以及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它无疑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电影,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视听盛宴。
不如上一部,就是同样的东西又拍了一部。
吃饭时随便选的,没想到还挺好看!好久没见到这么朴实的儿童电影了,像两千年初拍的。在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度,服从和被规训才会成为好学生。创造力简直是最不需要的品质了。
叙事生硬 童趣加分
虽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看待孩子的角度,但其实还是无可避免的只能拍成“个人问题”掩盖“制度失范”。校长、诗牛牛、班长和班长妈妈,四种视角,四类难以撼动的结构性思想问题。看完最兴奋的不是诗牛牛也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张导说的后续还有“三好学生”班长的故事,被规训的不敢犯错的班长,才是大多数人的缩影。期待!
童心童真
2025年1月25日在看,和《树上有个好地方》居然是同一个编剧,那要好好看看了
还行
并没什么意思。主角已不是巴王超过了。女老师还是那个树上有个好地方第一部的女老师。
没有树上第一部好看,不喜欢故意去升华,最后河边那圈荧光棒也不太能理解。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浅浅带过,最后突然认错转变也是很突兀。
真不容易,还有导演愿意拍乡村儿童向剧情片
小演员们演得都太好了
有曹文轩小说的味道
第二部远不如第一部了,最出彩的反而是气鼓鼓的班长,可惜没有垫脚砖了。这部片活生生把道具组搞死啰
挺童话的,没有树上好看了。
张忠华几乎完全重复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地球上的星星》的影子,没有新意和诚意,比前两部《树上有个好地方》略差
没多大问题,也没多大意思。感觉像是小学生在写命题作文
很喜欢这种关注儿童心理的电影,幽默风趣,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年少的启蒙老师真的很重要。
童真太犯规了,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但又不可避免陷入“幼稚”状态。将各种问题抛给“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想想确实很美好,在粉提老师的视角也是个有希望的改变,小小的概念慢慢扩大在时代的进步下,但教育的隐性问题一直在,一直没改变,也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拍法、叙事线与树上系列相似,不过加入了一个新视角——对准了“三好学生”,但仅仅只是几笔总结性话语概过。导演说是要拍关于时间的电影,一代人的成长,一个系列孩子从小到大(老)的变化,光是听下来都觉得很妙,期待实操。西安路演场。
就说片名怎么和“树上有个好地方”那么像,原来是同一个制作团队拍摄的啊,不仅主题都是看似顽劣的学生其实也有闪光之处,需要教育者耐心地因材施教,几位主要成人演员也还是那几位,连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都是原来那个学校,堪称“好地方”宇宙了。只不过拍到第三部,虽然主角换了,但确实没啥新意了,很多戏剧冲突也设置的过于刻意啦,但还是希望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能遇到欣赏他改变他的老师。演毛叶的小演员好可爱,以及虽然里面的陕西方言不错,但每个人演出来都是一副咬牙切齿不能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真的很让人出戏。
剧情太过理想化了,时间背景也让人捉摸不定。最初可爱的粉提老师经过这几年,变得不可爱而幼稚了。专注乡村儿童题材又靠谱的导演不多,张忠华您要加油,扩展一下思路,不要非得坚持“有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