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行动,湄公河大案,湄公河,Operation Mekong

主演:张涵予,彭于晏,孙淳,陈宝国,冯文娟,刘显达,赵健,吴旭东,吴嘉龙,卢惠光,柏华力·莫高彼斯彻,维他亚·潘斯林加姆,战立国,石占杰,伍麟凯,魏蔓,李佳璇,郝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泰语,缅甸语,英语年份:2016

《湄公河行动》剧照

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2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3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4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5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6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3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4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5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6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7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8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19湄公河行动 剧照 NO.20

《湄公河行动》剧情介绍

湄公河行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三角湄公河上,一处被称为“鬼门关”的河段,两艘来自中国的商船遭到不明身份之人的枪击袭击。未过多久,泰国军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商船贩卖毒品。虽然发布会宣称船员全部逃亡,但是十三具遭受残忍杀害的中国船员尸体很快被人发现。这起胆大妄为的案件令中国警方大为震惊,云南省缉毒总队队长高刚(张涵予 饰)受命带特别行动小组前往泰国,并与情报员方新武(彭于晏 饰)合作接洽。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这件案子由盘踞在金三角的大毒枭糯卡所为。糯卡贪婪残忍,胆大包天,是湄公河流域上一颗惊扰运输安全的毒瘤。为了将这个恶棍绳之于法,中国、老挝、缅甸开展了三国联合巡逻,集中对糯卡的制毒窝点进行扫荡。而高刚等人也深入最危险境地,与丧失人性的贩毒分子进行惨烈对决……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别问我是谁亲爱的格洛莉亚感知发酵吧,创业菌陀地驱魔人弹一下脑门对分手造成的影响龙虎少年埃米尔的女朋友纽带文豪野犬第四季天棚我是谁2015噬亡村第一季李献计历险记绰号恭喜我的前任记录的地平线第二季奔腾岁月闪烁的爱情玛丽莲有深黑之眸盲眼的基督狙击之王:暗杀叫一声妈妈促醒者最坏的一天妓房少爷查老铁大战丧尸街友没有浪漫侠捕微光之城

《湄公河行动》长篇影评

 1 ) 湄公河,你让我对毒品的厌恶达到了极致

看着大家的影评褒贬不一,这正常,我也觉得有一点点假,但是这是无关紧要的,剧情不错,立意深远,这就够了,叙事流畅,有激情,有泪点,这比只有小鲜肉和乳沟的烂片好太多了吧。

我们应该对这类国产好电影多些包容嘛。

接下来说说感受。

这是一部硬汉片,连唯一的女缉毒警都是女汉子。

实在是给浑浑噩噩的国产娘炮成风的当下注入了一股清泉啊,太给力了。

彭于晏和张涵予两大硬汉,真真是把缉毒警的铁汉一面演绎出来了,好演员果然还是有演技的,小鲜肉们要学学,长得帅也能学好演技的嘛。

这是一部警匪片,正义和邪恶的对抗贯穿始终。

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哪怕是流血牺牲。

但这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警匪片,这里的恶,恶得纯粹,恶得令人发指。

不同于香港无间道般的江湖,这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让人心里舒服。

这是一部宣传片,用漫天的血浆宣传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毒品是什么?

这个真的很难一句两句说清楚,毒品的两端,一端是制毒者,一端是吸毒者,中间又有运毒和销毒。

片子里主要讲的就是制毒者,金三角的大毒枭。

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手段,他们的残忍,林林总总,但是无一不让人恶心,厌恶。

我看之前一些搞艺术的说,吸毒是为了创作,简直太恶心了,如果创作建立在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上,你们的艺术老子看不是。

这部片子给我宣传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可能我有点极端,上述毒品链上的每一个人,都该死。

真正的缉毒只会比电影中残酷,虽然不会有电影里的酷炫激斗,但是不死不休的结局不会变,丧心病狂的毒贩只会你死我亡,没有妥协。

想想这些缉毒警的生命,他们没有男主角帅,但是他们的生命也不应该白白葬送在这毒品的战争中。

如果没有市场,可能金三角的毒枭就不会层出不穷了。

真心希望我们的世界没有毒品!

 2 ) 伟光正不代表不好

为啥觉得唱主旋律的就是不好的呢?

难道这些被毒贩杀害的遇难者是造出来的吗?

难道这些为了缉拿毒贩的缉毒警察的牺牲是假的吗?

如果是完全杜撰的故事观众们嫌弃国庆这个特殊的时候唱主旋律歌功颂德我可以理解,可是这些是真事啊,真的有这些人牺牲,真的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在保护我们,这些都不是假事,他们真的可能到死都不能有自己的墓碑,这让人光是想想就觉得无比心酸。

这又怎么就主旋律了呢?

要知道,真的有这些人牺牲了,哪怕在电影里连影片最后都不能有他们的名字,我以为至少可以出现一下代号,可是都没有,他们是真的牺牲了。

宣传的目的肯定是有的,题材的选择,案件的披露,以及在这个时间点上映,强化党媒想要宣传的效果也肯定是有的。

这本来就不应该简简单单看做一个商业片,至少在这个案件上面,他们为了那十三个公民的沉冤昭雪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都是真的。

彭于晏在我印象中本来还是那个仙剑奇侠传里的小生,现在屡屡接这类硬汉大片,在每一部炮火纷飞里打的乐此不疲。

真是个神奇的演员,硬汉硬起来毫不犹豫,文艺片又苏的让人浑身发软……张涵予,陈宝国,各司其职,果断的果断,老道的老道。

张涵予在回头看到哮天倒在自己身后的时候哭了,抱起哮天躲到掩体后面,用树叶裹住哮天的尸体,我当时就好想说,把它带走啊!

可是想想,他演的是一个自己这时候都不一定能活着走出去的警察。

追下去,才是唯一一条路。

还有我很喜欢那个跟踪钞票被毒贩发现说自己失误了的小哥,这个小哥我觉得演的很好,看电影的时候有人在后面说他丑死了,我到觉得他到位极了,追踪毒贩的时候,整个面部从眼神里投出来狠劲,龇牙咧嘴让人跟着就紧张起来,不是每个人都有主角光环可以面不改色的亡命飞车,每个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会本能的害怕吧,可是他们面对的是要拼命保护自己不被弄死还要完成任务,这才像一个在刀尖上舔血的人嘛,一种随时都在搏命的感觉。

(说到主角光环,张涵予在最后还是开了主角光环的,被那么多人在那么宽广的场地里追着打都没打死,可是我当时就想了,别说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了,要是电影里特么的这个人都死了我就真的要哭着回家抱着妈妈哭说,全死啦,我们的人全死啦 ヘ(;´Д`ヘ)一个都没留啊 o(╥﹏╥)o )哮天拱笼子想玩蜥蜴和彭于晏跟张涵予合照是典型的立下flag,嗯,之前就看了剧透知道他俩会死,但并不影响真的看到他们牺牲的时候的触动。

还有其他的警察,甚至一枪过来,连正脸都没有。

可是我看的时候在想,嗯,他们演的这个人,是真的没有了。

悄无声息的就牺牲在边界的哪个丛林里。

嗯。

不知道最后还能不能回去找到他们完整的尸体,嗯。

毒贩怎么不去死啊。

电影里团队作战的意味很明显,没有过度的单打独斗和个人英雄主义,大家是一个团队,这是一个真实的团队作战,推动抓获毒贩才是主要情节,没有抱着牺牲的队友哭之类的特写镜头,团队合作,小组作战,牺牲了一个,立刻有别的队友扑上去,没有过分的渲染,很快就切过去了。

要想看的再细一点,二刷是必要的,情节人物上面,一次性理清楚还是略有混乱。

砰砰砰的来不及细想就拉着你进入下一个环节了,最后看演职人员表,最后的最后特效等等依旧是一水的韩国团队。

很多人在说这部片子会是一个破冰之作,我不太知道具体进公安部实景拍摄等等细节意味了什么,但我的确知道,观众应该知道这些为了我们牺牲的人,应该通过电影略窥一二的了解到,是谁,怎么样的,把什么,与我们隔绝了开来,以及他们付出了什么。

还有,是不是我没有注意到?

是不是即使到最后,即使是在电影里,不但完全没有涉及到牺牲烈士的名字,连电影里常见的烈士英雄荣归故里的场面都没有?

没有国旗,没有姓名,没有他们的墓碑,最后立了功勋碑给了镜头的是只有哮天吧?

嗯,我不知道现实里这些特殊性质的烈士的安置工作会是怎样,我更相信导演是刻意避开了对他们的渲染有意为之。

身份特殊,所以无从知道你们的真实姓名,不能用更直白的方式纪念你们。

怎么宣传他们都不为过,是的,其实怎么宣传他们都不为过,那些烈士的家属们,还有其他千千万万倒在自己岗位上的烈士的家属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坐在电影院里,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这部电影,会不会默默的流眼泪,想起自己的儿子,丈夫。

亦或是开始了新的生活,对这些封在墓碑里的旧事碰都不敢再碰。

就当是对他们的一个致敬,谢谢他们为保护我们安宁做的一切。

更新:真的有第二个结局

 3 ) 过火。

说起近几年还活跃着的香港类型片导演,杜琪峰的标签是“藏匿”:《黑社会》到《毒战》再到没能公映的《树大招风》,他有太多想说,却多数都藏住了;徐克的标签是“技术”:《龙门飞甲》以后,无论质量优劣,徐克电影的技术元素都近乎喧宾夺主;陈可辛的标签是“地气”:教辅、打拐……除了情感的使用,陈可辛很多时候已经更像一个讲广东话的内地导演;而林超贤的标签则是“过火”。

别误会,这一次要说的过火,并不是完全的贬义。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林超贤的成长。

其实,《野兽刑警》与《江湖告急》的林超贤还不是那么的过火,那时的林超贤,满怀才情,郁郁不得志,却无意中造出了影迷心中的高水准之作。

然而,那种嬉笑怒骂式的黑色幽默,在港片走向精致化的后《无间道》时代也一去而不复返了。

于是,在《证人》、《线人》之后,林超贤逐渐也精致化,往警匪类型片中的“大片”导演靠拢。

《逆战》是林超贤式式大片的起源,也代表了教科书级别的“林超贤式过火”。

何谓“林超贤式过火”?

内容如下:经历过生离死别,在新的环境中手足无措的主角(迷茫的周杰伦、愤怒的谢霆锋)、可死可不死也得死的重要配角(死得非常强行的廖启智)、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女主角(谁还记得《逆战》有女主角?

)、大场面(biubiubiubiu……)以及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情感戏(“我是你弟弟!

”)等等,到最后,主角中至少会有一个永远离我们而去(想起周杰伦死后谢霆锋晶莹透亮的鼻涕)……大投资、大场面、大型武器、大场景并没有换来大回报,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路人都很难完全消化日渐过火的林氏叙事,曾经的香港,粗糙的叙事和原生态的糙劲相得益彰,而精致化的林超贤,却把类型片变成了插播故事的场面电影,造成了观众未high电影先疯、电影先哭观众冷漠等尴尬的现象。

以至于林超贤又回头捣鼓起了题材冷门的《激战》、《破风》等体育电影,寻找着平衡过火的方式。

彼时,(内地院线)警匪类型片步入了成长期,供影迷享用的《毒战》就如电影的曾用名一样,达到了警匪片的破冰效果;两年后的内地,曹保平和丁晟合力打破了内地警匪片编导后继无人的窘境,在剧情类与纪实类警匪片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湄公河行动》(以下简称《湄公河》)正赶上了这么一个一个成长的节点。

以上几部警匪片,虽各有气质,但由于尺度、受众群等原因,终归不是类型片的长期选择,反观众人热议的好莱坞与韩影的发展,需要路人缘良好的类型片有自始至终的稳定输出。

一部良好的类型片,除了大场面,同样需要有值得恰到好处的节奏与情感支撑,而这些正是经历过《逆战》式滑铁卢的林超贤的命门。

幸而,虽然“林超贤式过火”依然还在,但他开始学会了做减法。

主角上,林超贤做起了减法,张涵予的角色被赋予接近《毒战》中孙红雷的作用(甚至假扮大佬一段都如出一辙),负责行动的顺利推动,情感逻辑属于作料,仅“小孩”(请注意张涵予在超市打死小孩的眼神)与啸天上有少数涉猎,而浓烈的情感留给了为女友而决心剿灭毒贩的彭于晏角色。

虽然个人认为这个选项是出于主旋律的考虑,却也无意间将“为了国家扫毒”与“为了救赎扫毒”的两个形象区分了出来,同时在政治上与情感上达到了统一。

情感上,林超贤放弃了《逆战》中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把慢动作一把遗言的把戏,哪吒对鲁莽下致“刘德华”截肢的内疚与救赎没有过多的台词,仅用医院与山洞的两场戏便交代完整,冰冰对“刘德华”的情感也只在医院的戏一次释放,没有过多涉及,张涵予对“小孩”的情感则作为作料而非改变情节走向的主菜,啸天作为全场的破局担当,贡献了跑狗扫雷的年度场面……以上人物(或者狗物)即使不用过度煽情,最后也能让观众深切共情。

但这些细节又没有抢占太多的版面,多数角色的救赎与挣扎都让位给彭于晏的情绪转变,不至于喧宾夺主与煽情过头,在大格局地说完故事后,也不至于让所有人都脸谱化,又让彭于晏最后的抉择能感动众人。

从《逆战》到《湄公河》,鬼知道林超贤经历了什么,也许是审查的条框反而触发了他的灵感,纪实的限制反而“限制”了他的过火。

但,就像彭于晏普通话进步如此之巨,在认“刘德华”唱歌时仍然忍不住暴露了自己的台湾腔一样,林超贤的过火在不少时间对电影的评价依然造成了伤害,晃的让人不适的镜头、磕了药的配乐以及明显的正邪对立等,让《湄公河》注定难以和上文的几个前辈成为影迷影评人的心头好。

不过,短期之内,说韩影类型片甩国产片十年的观众,可以收敛一些了,你们有韩式过火,我们有林氏过火。

嘻嘻。

 4 ) 请别对中国式英雄主义嗤之以鼻

看完了整部电影,可让人评说的其实有很多点。

但在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方新武在最后自己去撞宋哥的那个画面。

印象深刻其实并不是因为当时那个镜头给我多大的触动,只是前面的观众说了一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边看边说:“中国人就爱整这套事。

”或许只是随口的评价,却表现出他对奉献和牺牲的不屑一顾。

生在和平年代,他可以坐在电影院看完这样一场电影,当然难以想象“牺牲”这样的字眼在有些人心中是何等的意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经常陷入“之所以…是因为…”的逻辑怪圈。

比如他之所以去做这件事,是因为单位会给多少多少奖金;他之所以帮这个人,是因为他会给他多少多少好处。

反正就是你做了什么好事,都是为了获得利益,荣誉或者别人的关注。

这是个物质时代不假,但请别否认我们也保留下来了一点精神。

杨善洲义务植树22年,他是为了赚点钱吗?

钱学森从美国回国,他是为了获得一点掌声吗?

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她是为了获得什么荣誉吗?

有人说,不喜欢看感动中国,因为根本不会被感动。

我有点不明白,感动中国的存在不是为了强迫你流泪,只是想让人知道,这世上还有着一点真善美。

大家都怕被灌输,讨厌这个“政治正确”的世界。

总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和马克思思想就是在灌输人们,钳制人们思想。

那我倒想问,那些动辄说自己被这种那种思想灌输了的人们,你们的精神世界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喜欢电影中的套路,不喜欢动不动就出现的英雄主义,也不喜欢”把它上交给国家“。

我们总是觉得这些场面尴尬又别扭,可是我们为什么就是不愿意相信,有一些人的心里真的有”信念“”使命“的存在呢。

抛开电影本身不谈,只是想说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有英雄主义,也可以牺牲奉献。

抛开方新武的感情铺垫不谈,只是想说他作为一名警察在那一刻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任务。

总之,生活在那些甘于牺牲自己的人创造的时代,别轻易对他们的精神感到不屑。

 5 ) 值得观看

全片可算是无一尿点,情节什么的也非常非常真实 许多场景一气呵成,好几处镜头切换利落,电影情景中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衔接让观众很容易迅速进入情节,即使作为女生的我,看这部电影也看的热血澎湃。

而且演员们演技全部可圈可点,张涵予老师的硬气,真不愧是影帝,还有彭于晏的帅气,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 ) 我明白硬汉枪战片的激爽,却始终心情沉重。

看的全程心情沉重。

出来以后都还沉重压抑了好一阵子。

不知道云南省群众看了作何感想,作为新疆人,从电影院出来以后,回家的路上,看着车窗外平静繁华的乌鲁木齐市,明白这平静和繁华背后,有多少军警的日夜值守和每个单位许多人对维稳工作的付出(新疆的维稳和内地的维稳不是一个概念)。

听过特警朋友吃饭和我们闲聊,晚上蹲点一晚上的腰酸背痛,清早还要在小孩子上学前去学校,幼儿园门口执勤巡逻,半夜出警全身装备多少公斤跑着追人,逢年过节永远是一级响应,不能回家没有充足的休息,几个全副武装的大汉在小小的巡逻车里窝着浑身僵硬,他自己和他同事们都有多多少少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背受凉劳损的疼痛……除了生理的疲惫和伤病,还有精神的痛苦:长期紧绷的神经、见多了恶毒的人和事、开枪打伤逃犯后心理的冲击……他常和我抱怨都快撑不下去。

新疆警察的牺牲率是全国警察的5.4倍。

在这里,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进出车站,商场,公园,娱乐场所等所有的公共场合都要人包分别过安检的日常。

习惯了街头十字路口车站等繁华地段里停驻的装甲车,装甲车周围站着一圈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

习惯了街头里来回巡逻的车辆和我们擦肩而过列队步行巡逻的战士们。

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单位的安保维稳值班巡逻,几十万各级干部下乡驻村,社区和基层干部民警反复的入户走访(有一阵子发生好几次入户社区干部和民警被袭击的事情)……原来我会觉得麻烦,慢慢的,我不觉得麻烦了,正是所有不敢松懈一丝一毫的坚守,让这个省,这个城市,让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在一个平静安全的环境里生活着。

因为有不少法检公安的朋友同学,所以能听闻不少没有公开报道出来的查抄到暴kong窝点,发现了土制诈yao等等案件,每一分每一秒这阳光下的世界,我们的幸福和安全,全部赖以挡在我们身前的,看不见的地方的身躯们。

在电影里战友们吃饭打趣互动时我心里恳求着,你们一个都不要有事。

彭于晏和张涵予合影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在立flag吧。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战略部署的时候,哮天不是像寻常的狗一样蹲在人脚边或者是趴在人的谈话平面以下。

他坐在和人一样高的平面,和战友们一样围成一圈,摇着尾巴听着部署。

他地位像人一样,他是和人类一样重要的这个小队的成员之一,而不仅是一只会配合人类的狗。

它在休息的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去好奇蜥蜴,会在战斗中一个指令完成以后对张涵予摇尾巴蹭手,再收到下一个指令后如同离弦之箭一样冲出去,它们这个犬种那么聪明,当然明白前面的危险,但是却那么忠诚,服从,毫无畏惧。

正义的人类是有原因,为了信仰什么,守护什么,它们聪明的脑袋里却什么都不想只有诚实和忠诚。

看过人类那么多令人绝望窒息的恶,再看着它们,真觉得那么多的时候,恶劣的人类还不如狗。

每一位战士受伤或者牺牲,我知道他们代表着许多缉毒警无名英雄的牺牲,每一分每一秒都有。

有些牺牲后可以公布名字,有些就始终秘密的无名着。

哮天牺牲的时候我鼓着腮气的哭出来。

扑向手雷头盔按住掩护队友的,因为迟疑小孩被扫射的……每一位牺牲都揪心的痛,是痛,更是恨。

茶田里断手断脚的当地人,可怖的娃娃兵,令人作呕的瘾君子,混乱恶心的金三角……搞掉了坤沙,还有糯康,抓捕了糯康,“boss”依然后继有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黑暗地狱般的那一面,永不见光。

而正是因为有这些牺牲的、坚守的血肉长城,站在枪林弹雨的地带里,把那些致命的污浊与我们隔离开来。

国力强盛了,我们现在不但可以去给洋人修铁路,可以低调的去国外采取措施保护中国公民,可以强硬的捍卫利益,现在也可以毫不遮遮掩掩的拍出来好莱坞风味的输出国家主旋律的电影。

大屏幕上演出彰显国威的真实案件,而我们可以坐在先进舒适的巨幕厅,imax厅里看这部电影。

有自豪,更有面对这一切安稳繁华,而对这背后坚守的英雄们,牺牲的生命们最深沉的敬意。

 7 ) 情节还可以

就电影而言,首先情节很紧凑,算是比较好的一部片子,仅仅把他做一部缉毒影片来看,确实挺震撼的。

格斗场面和斗争场面都没有大多数国产剧那样的虚假,近身格斗也是招招制敌,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跟别的剧比起来算非常棒了,电影中的那些毒娃娃,确实令我很吃惊,我估计在现实中,毒贩猖獗的地区也有这些娃娃兵,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相信导演不是为了营造电影气氛而加的人物,那些毒枭利用吸毒的孩子去做人肉炸弹,可见他们对生命有多么冷漠,行为有多恶劣,其实,毒枭这个词确实是挺可怕的,总感觉里面太多的不合法行为,还是希望以后的社会能够更加美好。

 8 ) 当生命与鲜血化为守护

我很胆小,我怕看见血腥暴力的打斗场面,所以电影上映了很久,我一直都没有去看。

同事们说,拍得很好,想再看一次,我无动于衷。

弟弟告诉我,电影很棒,我默默说一句你喜欢就好。

始终没有勇气去看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

我想看一部暖心的电影。

所以闺蜜约的时候,我没有拒绝。

当她发来订单信息的时候,我看得很平静,内心拒绝得很激烈,直到电影开播,很多镜头我都没敢直视,躲在闺蜜背后,使劲吃爆米花,喝可乐。

我看见方新武的小胡子换了一款又一款,我看见高队的小女儿可爱萌萌哒……关注点始终和别人不太一样。

被哪个时候的剧情吸引,我已经记不清楚。

躲着吃爆米花的时候越来越少,认真看电影的时候越来越多,会为他们被发现而担心,会为他们被识破而紧张,会为他们受伤而难过。

跟着剧情前进,希望坏人都被消灭掉,希望警察们都平安。

是了。

我们可不都是希望好人平安,希望所有的电影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这都是曾经存在的事实。

所以,这里面就会有残酷的事实。

歌神被截肢,我很难过。

为什么坏人不断胳膊断腿!!

哮天死了,我很难过。

为什么坏人不死!!

高队方新武中弹,我很难过,为什么坏人不被打成马蜂窝!!

好多的鲜血和生命,保万家灯火依旧!

那么多人,为一方安宁,冲锋在枪林弹雨!

坏人们不可谓不凶悍,随时都能猛甩一把斧头,他们更加残忍,随便一个村民,都可以是他们的人质,甚至小孩儿,都是他们的工具……罪恶至此!

一些人,真笨,笨死了!

自己都快被打死了,还想着保护那些沦为工具,举枪射杀他们的孩子。

让人生气,太让人生气了!

可就是这让人生气的地方,更是他们让人尊敬的地方!

因为哪怕是已经沦为工具的孩子,他们也想着去让他们活着,保护他们!

善良至此!

一次次的火拼,看得心惊胆战,以生命为刃以献血为戟的他们,又该是以怎样的坚韧毅力冲锋向前?

伟大,敬佩,崇高……所学的词,不能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愿岁月静好,愿前线的所有好人,平安。

 9 ) 《湄公河行动》电影里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在微博等其他平台溜了一圈,基本上看懂了的人都评价不错,吐槽的评论要么没认真看,要么是为了喷而喷。

为喷而喷这一类就是闭眼黑,我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但没看懂的我就想唠叨两句了。

第一点,影片中的“boss"是谁?这是很多人诟病电影情节交待不清的一个重点,甚至认为这是电影的逻辑硬伤,还有不少脑洞大的吃瓜群众觉得这是电影留的悬念准备拍第二部!

我直接就瀑布汗。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电影,不是可能随便胡诌乱编的狗血小说,案件已经结案,请问如何拍第二部???当然,不止一个人对这点存在疑惑说明影片表达得确实含蓄,但影片确实已经通过侧面交待了“boss"的身份。

电影开场对“10.5”案件背景的交待里就已经暗含了对“boss"的信息,只不过是以伏笔的方式,在电影中“boss"代言人“宋”的行事作风、装扮、说话语气方式以及最后追捕时所带领的跟班等等情节与前面伏笔呼应,不难得出“boss"即为泰军方的结论。

那为何电影不直接交待?涉及他国军政也不是电影能直接点明的,这关系到能否过审问题,更可能会影响两国外交关系。

就现在这种不可言说的表现形式,据说泰国都已经将其列为禁片。

有人表示这一点没说明白,我就来补充一些:开场泰国军方向各国媒体通报“10.5”案件中称,与中国两商船船员发生枪战,船上人员去向不明,并从船上搜出大量毒品。

但随后中方公安部门通过现场勘查及受害人尸检证明了泰国军方的说辞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彻底的栽赃陷害!

中国遇害船只是谁发现的?泰国军方。

颠倒事非黑白栽赃陷害陷害中国船员的又是谁?还是泰国军方。

宋与糯卡接触中强调“boss"对糯卡处理“10.5”案件不干净。

试问除了一手制造“10.5”冤案的泰国军方,还会有谁如此关心?宋不是泰国军方的代表又是谁的代表?泰国军方为什么要陷害与他们毫无恩怨的中国船员?

对泰国军方的头,在介绍时有一个定语“新上任的”。

泰国国内政局不稳,权力更迭频繁。

新登上权位之人第一要务便是建“功”立威,“功”才是他们所追求的,至于建这个“功”牺牲的是谁的性命并没有人会关心。

这点可以从“宋”与糯卡方代表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来。

当中方介入“10.5”案件时,宋对糯卡方的不满只是“事情处理得不干净”。

那为什么说宋是泰国军方的代表而不是其他利益集团的代表呢?不管是影片还是现实,卷入“10.5”案的相关利益集团只有泰国军方和糯卡贩毒集团。

在宋与糯卡方接触中,宋与糯卡明显不是对等的合作关系,宋所代表的一方是事件的幕后势力,糯卡一方是执行的刽子手。

糯卡作为金三角继坤沙之后的一大毒枭不是谁都能安排得动的,钱也不行。

不然高刚扮的“钱多多”老板用钱就能直接把糯卡砸出来了。

第二点,我方警察抓捕毒枭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为什么不使用警用制式装备?问这个问题的也情有可原,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军事迷,谁都了解国跨国抓捕在实际实施时的困难。

任何一个国家执法人员的执法权都源于国家主权,执法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廷伸。

简单说就是国家主权行使范围到哪里,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就到哪里。

境外执法会造成什么?境外执法方对被执法地国家主权的一定损害。

因此,境外执法在正常程序一般是与当地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且当地执法部门的执法权是占主导地位的,他国参与联合执法所获得的执法权源于当事国的授权,也就是说他国执法人员在当事国是没有独立执法权的。

如第一点所述,贩毒集团本来就与当地军队有染,靠走常规联合执法途径抓捕糯卡是行不通的。

所以电影里抓捕小组单独行动时高刚才嘱咐“万一出事,绝对不可以暴露身份”,商场行动里马上能活捉糯卡儿子和占篷的时候,维安队出现,行动小组心有不甘却只能撤退。

带上中国的警用制式装备去行动,岂不是如“杀人者武松也”式的自报家门?第三点,关于最后抓捕行动中高刚通讯设备突然没信号的问题。

这点我想问的筒子应该没有在山区生活过,因为这种问题在山区实在是太常见了。

转个弯、跳个坎之后就没信号的时候多了去,所以这真没什么解释的必要。

第四点,啸天排雷以及糯卡等人怎么通过雷区? 糯卡等人通过雷区的方式电影里交待了,认真看画面就知道,通过雷区时糯卡等人是跳过触发地雷的拉线过去的,雷是他们埋的,他们当然知道怎么过。

让啸天排雷电影有情节铺垫,即是糯卡之后紧跟的“宋”的手下触雷炸得肢离破碎,高刚到雷区前观察了现场分析之后才让啸天排雷。

此处雷是一种跳雷,爆炸时的高度大约1.5米,是针对人类身高的,对于啸天来说致命火力高度伤到它的机率小。

能看完电影还提出疑问的,证明起码这部电影能让你记住并思考,这便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如果有想到的再增加。

———————————————————————分割线——————————————————补充两点:第一点:方新武结局生死。

这个问题导演林超贤有回答过。

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意是说方新武这个角色最后有没有牺牲电影并没有给定论,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理解,算开放式结局吧。

所以电影里最终结尾处并没有方新武的墓碑,可是也没有给出方新武生还的镜头。

所以,无论你是理解成方新武没有牺牲继续在金三角从事情报工作,还是理解成青山埋忠骨都能说得过去。

我个人希望是没死吧。

而且我觉得导演情感倾向也是没死。

方新武在面对昔日仇人占篷时,虽然对方已经丧失继续犯罪能力,但他依然开枪将其暴头。

这个行为于情有理,于法不容。

占篷已经放弃对抗,这时候枪杀就是故意杀人,虽然情感上我们都能理解方新武,但是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如果他活下来了就得面临司法审查,更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当时不仅有高刚在场还有当地农场的原住民是目击证人。

“10.5”案件结束结束后,方新武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将陷入情法两难境况。

这是一部三观很正的主旋律电影,整体传达的都是积极正能量。

如果电影直接交待方新武是否幸存,就得面临前述的两难问题,写死其实是最好的处理方案。

那为何导演要弄这么个开放式结局呢?

从各处对导演的新闻采访来看,对于方新武这个角色导演是很偏爱的,这个角色不像高刚一样是有原型的,他是这个电影里的原创角色。

这种原创角色于创作者来说更像自己的孩子,自然多出几分偏爱,亲爹心态嘛!

哈哈哈哈~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导演不希望方新武死,又不能写活,所以有了这个开方式结局。

第二点:是评论里面提到的彩虹色系直升机的问题。

这一点确实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使用军用直升机,为什么不配备对地打击武器,以至于在最终接应高刚时处于挨打局面。

这一点严格来说属于我此文里的第二点,所以我并没有单列出来,原因同前文第二点所述不再重复,但还是谢谢评论里提出并解答的朋友。

———————————————————————分割线——————————————————所谓网曝的另一结局,严格来说那不能算是另一个结局,应该是公映版结局删减片段。

此片段对方新武的生死给出了明确的说明。

为那何公映时会剪掉呢?不正是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断!

现在来回答评论里这个提问:既然我们警察局长已经和另外三国签署了联合军事的什么协定,为啥不几国一起出动围剿糯卡,而是十几个人行动???

首先,我前文已经说过,泰国军方与糯卡贩毒集团有勾结,四国联合行动想要做到绝对的消息不走漏是不可能的。

在真实案件抓捕过程中,糯卡原型糯康便因为提前掌握了抓捕行动消息而躲过四国的联合抓捕。

电影时长有限不可能将案件所有细节一一展现。

其次,联合抓捕就算成功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管辖权:糯卡于中国来说是外国人,属人管辖是不适用的。

属地管辖,其在四国均有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四国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

这点在电影中也有提到。

在四国都有管辖权的情况下,任何一国的司法机关都有权对其发起司法审判程序。

但每个国家的刑事法律规定千差万别,同一犯罪行为在不同国家受审,判决结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中国的刑法对于贩毒等刑事犯罪是可以判处死刑的。

如果糯卡被其他三国的任一国家抓获,就会引发下一个问题——引渡。

“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所谓的死刑不引渡就是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

糯卡所触犯的贩毒及杀人等罪名在我国刑法典中最高刑均有死刑,而且其犯罪情节明显达到了“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从重量刑标准。

简单说就是在我国受审判处死刑的机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

如果糯卡被其他三国抓获,并在引渡时提出“死刑犯不引渡”要求的话,中方想要引渡糯卡就必须承诺不判处糯卡死刑。

如此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就有可能免受死刑!

要保证糯卡毫无意外的在中国受审,就得做到中国辑毒警抢先抓捕糯卡。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与其他三国联合行动?

此案的真实情况是糯康由中国、老挝警方共同抓获。

最后中方是以糯卡集团其余重要成员均被中方抓获且掌握大量糯卡集团的重要犯罪证据,且“10.5”案受害人均为中国公民,由中方审理更利于案件审理为由向老挝提出引渡申请,并成功引渡回国受审。

鉴于中国与老挝有着良好的国际司法协作,老方并未提出“死刑犯不引渡”要求,一代毒枭终于在中国接受了法律的审判并判处死刑,为其罪恶的一生画上句号。

影片改编自真实案件,既然是改编就不可能原封不动的呈现原事件。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无法装下所有的案件情节,主创必须要在尽可能保留原案件真实性的前提下有的放失的进行艺术改编。

虽然真实案件中糯康不是中方独立抓获的,但中方独立抓获糯康集团重要成员也是中国要求引渡糯康的有力条件。

所以影片中表现的中方小组避开其他三国的抓捕行动也并非完全的杜撰。

 10 ) 你口中的太平,是他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拼命换来的

对张涵予一向有好感,冲着他买了电影票。

意外的在电影里发现了包裹叔,算是意外之喜。

我足够信任两位演员的演技,他们也没让我失望。

出乎意料的是彭于晏,我最近两次看他的作品,一部是仙剑,一部是听说。

知道他近年来一直在往大屏幕发展,今日看他饰演的硬汉形象,着实出色,开枪杀人后一声怒吼,情绪的复杂都表现了出来。

以我的审美,他的颜值比不上内地的许多小鲜肉,但他在火车上换装的一幕,最后开着船冲向毒贩的一幕,都让我每一个毛孔嘶吼着,这个男人太帅了!

彭于晏在走红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清楚,往大屏幕上靠,提高演技,现在来看,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

毕竟一位演员,演技是颜值的加分也是颜值的减分,靠脸是没有用的,只有认认真真演戏,提高自己的演技,才能安安稳稳地走下去。

整部电影情节非常紧凑,故事叙述流畅,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小高潮。

剧情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有笑点,但泪点更多,这种泪点不像爱情电影里的各种爱恨纠缠所带来的,而是一种更深的感情,是感动,是敬佩,是揪心,是心疼。

印象很深的是电影里的小孩,大师在抓捕犯人的时候,马上就要成功抓获了,结果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孩。

小孩最让人没有戒心,能让人内心立刻变得柔软,所以大师迟疑了,然后这个小孩,冲着他连开好多枪。

还是小孩,这次是两名,一名负责引开门卫视线,一名负责带着枪跟炸弹溜进屋子,他们成功了、当然也死了。

不知道isis的童子军,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

作为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我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是期待,就是这是电影,所以我方人员就算受伤也不会很重。

但是不幸,有人受重伤需要截肢,有人子弹打中脑袋,有人跟毒贩同归于尽。

电影情节我已经觉得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了,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英雄,都能平平安安,但我知道现实远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我记得很久之前,柯某爆出吸毒,网络上一片抵制的声音,但是他的粉丝说,他吸毒又怎么了,妨碍你们了吗?

他花自己的钱,损害的也是自己的身体,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我希望这些人能够看看这部电影,他吸毒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你知道每年有多少缉毒警察牺牲吗?

你之所以能够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是因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为了替你挡住腥风血雨付出了生命。

最后,请允许我脸大地来抨击我国的娱乐圈,请各位演员好好磨练演技,脸真的不重要。

请各位导演选择有演技的演员来拍你的电影,粉丝真的不能撑起票房。

请有严重劣迹的艺人、导演、编剧都不要出来蹦哒辣我的眼睛了,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做,但我保证我自己不会给你送一分钱的毒资。

《湄公河行动》短评

主旋律与犯罪类型结合,北京的部分稍微有点怪,但是回到金三角状态还是很好的,动作戏简单明快,尤其前几场动作戏很出色。导演全力展示过度火爆的动作场面,飞机,快艇,重武器都用到了,很直男的电影,不过后面有点拖,略遗憾。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电影一般,对白和人物性格都比较生硬,情节基本也就是打打打。但想到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就觉得一线缉毒真是血雨腥风,缉毒警察太不容易。血腥暴力镜头挺多的,不知道那些带几岁孩子来看的家长是什么心态。

9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感谢中宣部,感谢党国

11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还行

这片儿拍的是公安部实景,请香港导演来导主旋律影片,还真拍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虽然有些段落还是《重案六组》的味道。

14分钟前
  • 水中月&镜中花
  • 还行

林超贤的主旋律动作片越来越纯熟了。

17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林超贤动作戏枪战戏确实牛逼加刺激,雄性激素勃发 ,但是除此以外真的感受不到更加深刻的内涵了

2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二星半。动作戏还行,堵车迟到半个小时,进场就是燃爆的动作戏,期待值刚杠杠上升。可惜文戏桥段一塌糊涂,人设剧情各种老套,主角没有张力,配角毒枭倒很精彩,嚣张任性狠毒变态。对了,我国大使馆又被炸了一次。总之作为一个主旋律大片,电影拍出来的感觉却是这个行动的每次任务都失败了……

23分钟前
  • 大脸猫
  • 较差

也就动作戏调度能看,整体就一国家警察部队宣传片,我的缉毒警爸爸看的倒是挺开心。

28分钟前
  • 日灼
  • 较差

看完啥也说不出来,也不觉得好,也不觉得不好。噼里啪啦!哼哼哈嘿!有几个配角和龙套蛮好吃的样子,令我分心;彭于晏那个六边形脸的造型又特别喜感,导致看的时候不很投入。

33分钟前
  • 🐖
  • 还行

加一星支持。摄影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拍得好的地方蛮多但是过多地晃镜也令人疲惫。最后缉凶段落有点乏味了。其余都很好,已有了大片水准。

3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快下线了才去看,品质还是不错的,有水平的团队+诚意,作品一般不会差。不过感觉这样的偏BGM太平,以至于一些场面我脑子里自动找曲子脑补

37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搁二十年前,妥妥的神片儿,各种满分。搁十年前,怕是拼不过集结号。讲取景,讲剪辑,讲服装效果后期特效,可能这片子都是上乘之作。但是剧本是硬伤啊,我不知道导演恶心到自己没,反正看到后面传统又经典的“敌军无能我军无敌”,又强行死了一干人之后。我想我们并不需要这样的英雄罢

38分钟前
  • Rhonin
  • 较差

致敬缉毒警察。感触很深

41分钟前
  • 你说呢
  • 力荐

林超贤的内地主旋律商业警匪片,看得出来很努力,然而对动作和形式的过分追求大大削弱了整体的故事性,可惜了。

43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看完的最大感想是这年头在影院看电影都这么累了…

47分钟前
  • 汪见殊
  • 还行

全名金三角手撕鬼子,节奏太混乱,书面语台词浓浓的公安部监制味儿,被香港导演彻底拍成了国庆献礼金盾专题片,白瞎了。

51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5.8,工业体系里的完整作品···,看这片想起了《毒枭》《边境杀手》以及《扫毒》。

5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突破很大,虽然离我们想看到的还有差距,起码有了好的开始,期待更多国际犯罪题材,更丰富的剧情。好几场激战可以缩减一两场戏份不重的,多一些外交文斗的戏,不然看到最后实在疲劳。比较破获这种案件,不是只靠前线战士的英勇无畏。歌功颂德这方面还算能接受的程度,再多一点就会反感。

1小时前
  • 船是未来的眼睛
  • 还行

剧本是公安部直批的,想怎么大尺度就怎么大尺度,广电根本拦不住&主旋律又怎么样,我还嫌主旋律的不够了,毒贩吸毒的都去死吧&只关注电影本身也是非常成功的警匪片,值得三刷

1小时前
  • 姬长安
  • 力荐

就是只为致敬缉毒警察也要给这部影片满分。主旋律正能量,所以啊,吸毒艺人必须一定要永远封杀。

1小时前
  • emillyhom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