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地雷区

Under sandet,十个拆弹的少年(港),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Land of Mine,Unter dem Sand,nter dem Sand - Das Versprechen der Freiheit

主演:罗兰·默勒,米克尔·福尔斯加德,路易斯·霍夫曼,乔尔·巴斯曼,埃米尔·贝尔顿,奥斯卡·贝尔顿,奥斯卡·柏克曼,莱昂·赛德尔,劳拉·布罗,马德斯·瑞艾森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德国语言:丹麦语,德语,英语年份:2015

《地雷区》剧照

地雷区 剧照 NO.1地雷区 剧照 NO.2地雷区 剧照 NO.3地雷区 剧照 NO.4地雷区 剧照 NO.5地雷区 剧照 NO.6地雷区 剧照 NO.13地雷区 剧照 NO.14地雷区 剧照 NO.15地雷区 剧照 NO.16地雷区 剧照 NO.17地雷区 剧照 NO.18地雷区 剧照 NO.19地雷区 剧照 NO.20

《地雷区》剧情介绍

地雷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 在丹麦军官卡尔(罗兰德·莫尔 Roland Møller 饰)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虎门镖局星河璀璨的我们骇客追缉令蒸面布鲁斯爱在梦醒时分雪国少年大旅行3"摇"破天惊狂兽巴尔的摩忧愁河上桥第一季恶魔玩具:小丑盒袭击摇滚都市情满四合院曼哈顿计划第二季白衣校花与大长腿之特工娇妻蒙娜丽莎的微笑拉字至上:Q世代第二季鱿鱼游戏第二季塞莱斯特·巴伯:我很好,谢谢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最完美的离婚夫妻破裂之际ACCA13区监察课Regards神秘伊甸第一季热血勇士穿越火线夺命红问号密告之歌2八兄弟

《地雷区》长篇影评

 1 ) 地雷区影评丨战争之后的自我救赎

当战争那杆枪打响之后,文明的大厦就轰然倒塌了,人类创造了恶,那层恶的毒瘤席卷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陆地,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伤痛并没有快速消退,而是像一股弥留的龙卷风,久久回荡在这哀鸿遍野的大陆。

战争之恶已经终止,但新的时代并没有那么快来临,鲜花和掌声,被少女亲吻的水兵大多只存在在影视作品里,传媒机构不遗余力的传播着希望,以此安慰那些在战争中痛失亲人、无家可归、内心伤痕累累的人们。

那一刻,新的文明已经悄然站上了历史的舞台,但人心的短期泯灭,才是世人眼中的炼狱,复仇的火苗依然熊熊燃烧在各国民众之间,一边修补故国,一边重建文明。

这种人性善与恶的矛盾,这种旧仇和新生的矛盾,就表现在《地雷区》的上校心中。

那群孩子,和他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着天真的淳朴面孔,他们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校园里,嬉闹在母亲温柔的手掌之下。

但只因他们来自德国,来自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所以他们理应受到天谴,理应徒手清理埋在海岸线里的几千只地雷,理应像蚂蚁一样,在另一个国土卑微的死去。

在战争之后,德国人成为人人诛之的野兽,人们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应该承担父辈种下的恶,尽管他们只是一群无辜的人。

二战之后,妇孺依然被虐杀,房屋依然被焚烧,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被大批大批的关押在集中营里,生死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

影片里的上校,就有这种掌控别人生命的权利,同样有报复仇敌的快感。

一开始,他待这群德国少年如野狗,用马鞭抽打他们,用脚踢打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他丝毫不在意这群战争俘虏的死活。

但当他和那群少年朝夕相处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符号,一个仇敌,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情感,有家乡,有重回妈妈身边的希望,尽管那希望是如此微茫。

当他看到这群孩子被地雷炸得面目全非,哭得死去活来,这群孩子看到食物后,惊喜交加的眼神,他才明白他们也会痛,也会害怕,也会欢喜,有人类应有的所有情绪和情感。

那一刻,军人心中冷酷无情的墙倒塌了,他开始滋生出一股善意的温暖来,尽管那份温暖是不合常理的。

他开始因为仇人的痛苦而痛苦,因为仇人的欢喜而欢喜,他像个真实的人一样活过来,而不仅是一个战争的机器。

当他开始怜悯,同情和帮助这群少年回到故土,看似是在救赎别人,实则是救赎了自己,人类终将抛下过去,才能全然走向新的生活,才能在黑暗的尽头窥见光明的地平线。

最终少年在上校的帮助下,朝着自己故国的方向奔跑,他回头,看着那片生死之线的土地,有那么一瞬间,少年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故土,哪里是他乡。

战争把一切都摧毁了,唯一还存在的只是人类心中尚存的一条线,一条划分善恶的线,这比一条模糊不清的国界线,更能救赎未知的生命。

 2 ) 《地雷区》随感

1. 看到开头一个军官对另一个人的爆揍,想看一遍《路西法效应》。

2. 想去有着像是撒了一瓶蓝墨水蓝的透彻同时也清澈的透彻同时有一滩白色沙滩的大海边。

3. 感觉会看的很揪心,开始没多久就练习排雷,怕是观众和里面的工兵一样担心雷会爆吧。

4. 工兵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更揪心了。

5. 天海之处的巨型十字架太帅了,好像是在看EVA。

6. 从军士长到军士长先生。

7. 孩子有时比大人还坚强,而大人有时又脆弱得像个孩子。

8. 结尾要是真的就好了。

 3 ) 他们排了雷,我们还在其中

人性没有答案,道德永远在暴力人的手里和死神的时间背后,我感叹的不是丹麦这个二战中受伤排不上号的国家能拍出这样的反战电影,而是这是一部揭德国丹麦脓疮的电影却是两国一起完成的,我知道很多人想赞扬什么,这种话从小听到大,其实我想说No,待上映的魔兽电影版从2小时40分钟剪剩2小时,就是因为涉及到当下欧洲的难民问题,欧洲的“光腚总局”一样有把爱德华剪刀手,而我佩服的是在二战的问题上他们已经在精神上走出了雷区,我们却还在雷区里面,从《鬼子来了》被禁,到《我是王二毛》的曲线救国,其实我们还在拆雷,从观众到演员

 4 ) 美丽的沙滩上,无数孩子像狗一样死去

这是一部很少人知道的电影,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历史。

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电影,这也是一段让全人类蒙羞的历史。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二战结束后,德军战败。

丹麦当局强迫大量德军战俘去清理他们在战争期间埋在丹麦海滩上的地雷。

据历史记载,大概有2000多名德军俘虏徒手排除了大概150万颗地雷,而其中死伤达到一半以上。

更可怕的是,这群战俘中大多都是孩子。

这部电影中,也正是一群还未褪去稚气的孩子,作为战俘来到异国他乡,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

他们的对话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句子是:我想回家。

电影从一个新兵拆弹部队的训练开始真正进入剧情。

教官一开始就告诉他们丹麦人不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只是来拆弹的。

短暂的模拟训练之后,排成一列的新兵们开始轮流进入一个半封闭的环境练习拆除真正的地雷。

一个接着一个,这一段在电影里足足持续了近十分钟,简直是一个巨大的flag。

在没有确定主角光环的前提下,我们都心知肚明,接下来肯定会有一个人不小心成为“第一个死去的人”。

漫长的等待,所有的观众都在煎熬。

一方面有些“期待”那声爆炸快点来,但又害怕那声爆炸的到来。

果不其然,那声爆炸终于来了。

这群孩子直面了他们第一个死去的伙伴。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里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生命,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期待他们的死亡。

电影就在这样悲伤的音乐正式开始。

完成训练之后,他们被带到一片沙滩,在士官长的监督下开始排雷。

士官长是一个极度仇恨纳粹的军人,甚至对着德军战俘拳打脚踢。

白茫茫的沙滩,远处的天和海一样得蓝,风景美得就像度假区一样。

然而,也正是这个地方被德军认为盟军会登陆的地方,从而被埋下了成千上万的地雷。

这片沙滩将是他们与运命、饥饿、疾病、地雷还有仇恨纳粹的丹麦人民和军人“战斗”的地方。

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二个死去的伙伴。

在严重的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不小心触碰了一个地雷,双手被炸得面目全非,最终死在了医院里。

第三个伙伴死于一个连锁雷,直接被炸得尸骨无存。

他们开始害怕,开始丧失信心。

他们害怕他们回不了家,他们担心实现不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最惨痛的损失发生在故事的最后,在他们都即将完成任务的时候,最终把所有拆下来的地雷搬上卡车运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群孩子死于这次意外,简直就像地狱一般地场面。

伴随着见证一个又一个孩子悲惨的死去,仇恨纳粹的士官长也开始对大家变得温柔起来。

他给大家偷来了吃的,带着大家踢足球。

电影有一小段反转的剧情。

原本已经开始善待这群孩子的士官长因为自己的爱狗不幸被地雷炸死,又开始变得狂暴愤怒,甚至开始把孩子当狗一样地虐待。

或许在他们的眼中,纳粹的生命确实不如一条狗。

当然,电影终究宣扬的是人性的光辉。

故事的最后,这名士官长完成自我的救赎,最终帮助了最后幸存下来的四个孩子逃回了德国。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很缓慢,在剧情上也没有什么高潮和冲突。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每一分钟都可能会有一个孩子“领便当”,这便是这部电影最令人提心吊胆的地方。

满满一卡车的孩子来的这片美丽的沙滩,最终有机会回家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四个。

但回过头来想,丹麦军人也并没有错。

纳粹在二战前后一直都被当作是魔鬼来看待,即使是孩子,那也是魔鬼的孩子。

战争机器驱使着敌对的双方不顾一切地仇恨对方。

在战争中,或许无论是纳粹还是盟军,其实对于敌人是毫无人性可言的。

《狂怒》中的皮特可以毫不犹豫地枪杀投降的敌军,而纳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屠杀犹太人。

战争就是这么残忍,甚至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是同样的残忍。

但在这部电影里,孩子们用自己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唤醒了士官长内心的人性。

随着一声声的地雷爆炸声和孩子们无助的哭声,士官长慢慢地从一台战争机器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一个活生生有人性的人。

战争已经过去,是时候放下仇恨;或许战争还会来临。

最后,安利一下,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有两场排片,或许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在大银幕上感受一次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光辉。

 5 ) 谁来为死去的战俘负责?

这部电影采取冷色调,非常克制地叙述了一群拆弹少年和士官长之间的故事,没有烂俗的煽情,没有过度渲染战争,中规中矩。

随着少年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在地雷区,绝望的气氛笼罩着这片小小的海滩,也不断折磨着良知尚存的士官长。

不由得让人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

战俘们有错吗?

我想大部分是有的,不管基于何种原因,他们确实走上了战场,屠杀敌人,对盟军来说是侵略者、是破坏他们家园的直接施行人。

所以盟军可以理直气壮的,将国破家亡的悲痛和仇恨投射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去做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甚至期待他们的死亡。

所以战俘营里往往饿殍遍地,死伤连连,在战俘中,你看到的不是战争结束后的平静,而是仇恨的延续和因为理所当然的复仇变得扭曲的人性。

基于情感,可以理解盟军对战俘的愤怒和报复心理,但这真的是对的,或者值得提倡的吗?

若一个父亲将杀死其女儿的小混混杀死,没有人会不理解不同情父亲,但也找不到任何一条法律,一条公理让这父亲可以不承担锒铛入狱的责任。

战争中,无数军人和平民死去,我们要战犯和战俘负责,那战俘的死去,又有没有人负责呢?

尤其是像影片里那样的少年战俘,终其一生没上过战场,没伤害过一条生命,只因是德国人就要承受盟军的侮辱、敌视和仇恨,甚至因此付出生命。

战争带来的伤痛,真的要让他们承担吗?

说实在的,标题提出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也知道二战的战俘过得很惨,自己的国家也不敢发声抗议,报复和利用战俘已经成为反法西斯联盟默许的规则,心照不宣的秘密,可我还是觉得,人不应当理所当然的放任仇恨。

 6 ) 《地雷区》:一代人的战争罪行是否应延续给年轻一代?

比较少人关注的北欧电影,丹麦与德国合拍片,切入二战的角度独特。

既往的二战电影大多聚焦主要战场、国与国、盟军与联军之间的历次鏖战,但《地雷区》把视线往后移,指向了二战后的遗留问题,着重对所谓战胜与战败的人性反思。

影片讲述了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以后,丹麦军官卡尔中士看押并带领一群德国战俘男孩,在丹麦的无人区西海岸沙滩上排除战争时期埋下的残余地雷的故事。

起初,刚经历战争之痛的卡尔十分暴躁,动辄对战俘拳打脚踢。

但当他看到这群少年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排雷,有的被炸死,有的落成残疾,他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性善的芽子一点点萌发。

到后半段,他可以平等地坐下与孩子们聊天、踢足球。

最终,活体地雷探测组的13个孩子中只有4个幸存下来。

当这批幸存下来的战俘少年完成这片沙滩的排雷工作后,上级又下命令运送他们去另一处排雷时,卡尔中士放走了他们。

卡尔违抗了军令,同时也完成了伟大的义举。

卡尔排除了自己心中的地雷。

北欧风电影色调冷淡,画面干净。

但潜伏在风景如画的沙滩下方的,却是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这种反差感始终揪着人心。

地雷,意味着死亡。

所以当排雷小队手拉手走过沙滩确认安全的一幕出现,当一个个小伙伴命丧沙滩的时候,但双胞胎弟弟决意赴死向雷区深处走去时,都逼迫着我们去反思战争、诘问何谓人道主义。

去掉战俘的标签,他们只是20岁的孩子。

一代人的战争罪行是否应让战败国的年轻一代来承担?

战胜国是否就有权力肆意宣泄仇恨?

非人道的战争到底是谁的错?

究竟谁该为战争买单?

 7 ) 一部发人深省的战争片

地雷区 (2015)8.72015 / 丹麦 德国 / 剧情 历史 战争 / 马丁·赞里维特 / 罗兰·默勒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近期看了很多战争片,其中大多数都是高分电影,本片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高分电影不代表就是好看的电影,本片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战争片,全片却没有一个战争场面,这也许就是我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虽然没有精彩刺激战争场面,但是却诉说了一个发人深省,五味杂陈的战争故事:故事说的是二战德国战败后,丹麦将大批战俘安排在丹麦的海岸线排雷。

二战时期,德国在丹麦的海岸线埋了大概220万颗地雷,而本片说的就是一名身负国恨家仇的丹麦军士长指挥11名德国战俘排雷,而这帮战俘都是十来岁的孩子。

军士长接到的指令是需要这11个战俘需要在3个月内排雷45000颗,然后就可以放这些孩子们回家。

虽然军士长身负国恨家仇,对于这些孩子们异常严格,甚至是可以说残暴,但是在一起经历的多了,总会激发骨子里善良的一面!

这帮孩子在3个月内艰难的完成了任务,可怜的是,11个孩子被炸身亡了7个,最终仅存4个!

即便如此,这4个孩子又被丹麦军方排到别的地方继续排雷,最终军士长大发善心,将这4个孩子们在边界线释放,也算是完成了心灵的救赎!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比较小众,丹麦更是小众的国家,演员没有认识的,难能可贵的这帮孩子们表演的非常真实,把战争的残酷刻画得真实可信!

这又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又是应该拿奖的战争片,但却不是“好看”的战争片!

推荐指数⭐️⭐️⭐️

疫情下的志愿者

 8 ) 战争的悲剧不止战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战争,即使在已经七十年以后的今天,二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依然层出不穷且经典不断(当然天朝的抗战电影抗战剧不在此列)。

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小国,就是这么个盛产童话和如今国民幸福感最高的国家,在二战结束时,它漫长的海岸线上,还部着德国埋下的200多万颗地雷。

200多万颗,这是什么概念,丹麦的全国人口也不过500万左右。

只是因为德军以为盟军会从丹麦的海岸线登陆,就埋下了如此多的地雷。

有地雷在,就有危险在,就需要把这些地雷排除。

《地雷区》这部电影,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作为战胜国的丹麦,用德国战俘来排雷!

而这些德国战俘,绝大多数都只是些十多岁的少年!

影片的主角是卡尔军士长和他的13位德国战俘少年。

13位少年在这块海滩上,每天小心翼翼地排雷,却没有饭吃,只能靠偷。

而负责看管他们的军士长卡尔,这是一个在影片中不停反转的人,他有时会打骂这些孩子,却又会给他们偷食物;他把孩子们关在屋子里,却又会给他们假期和他们一起踢球、跑步;他是个矛盾的人,他肯定痛恨给他的祖国带来痛苦灾难的纳粹,却又对这些想要回家回到祖国去的孩子的怜悯。

他答应了孩子们,这里的地雷排完了,他们就可以回德国了。

可是,地雷爆炸了,一次又一次,13个德国少年,最后只有4个活了下来。

而等待他们的,不是回去祖国,而是去到又一个雷区。

幸好卡尔军士长的帮助,他们朝着国境线飞奔。

战争,从来是残酷的,可是不论是怎样的战争,最最受到痛苦的永远是普通人。

战时德国纳粹惨绝人寰,战后战胜国们却又趾高气扬,影片莫段那位埃贝上尉趾高气扬的模样,和战时那些纳粹军人又有什么两样?

最后的镜头,四个少年在卡尔军士长的目送下,朝着国境线飞奔,这时候,天空很辽阔,荒野很辽阔,人的心也很辽阔,超越了仇恨,迸发着光芒。

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9 ) 军士长的名单

二战题材不当红了,明年的《敦刻尔克》可能会将那段历史重新端上桌面来。

提起二战,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辛德勒的名单》,甚至是《无耻混蛋》这种了。

我要说的下面这四部,《开战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地雷区》,《美丽人生》,都算冷门片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几部,最近没啥可看可写的了,权当刷下存在感吧。

1.《开战日》:为了尊严,这就是反抗的意义<图片1>去年丹麦的冷门战争片,影片的格局实在小的可怜,连一次像样的爆炸都没有。

丹麦毗邻德国,德国曾与之缔结和平盟约,后面反悔,德军压进丹麦其实用几辆装甲车再配步兵连就搞定了,影片中抵抗德军的先遣队由自行车队和摩托车队组成,后面摩托车队撤去后方,自行车队不仅人数少,装备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交火不是胳膊扭大腿,而是真正的鸡蛋碰石头。

丹麦弱国寡民,在二战中的角色扮演几可略去,但是,战争引发的惨痛,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模一样的。

自行车队是丹麦唯一在开战日战到最后的队伍,绝望和无力感在阻击与且战且退中蔓延着,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早已投降的政府,沿途冷眼旁观投降后热脸相向德军的民众,影片丢给观众的问题就在于,反抗的意义在哪儿?

就像先遣队军官说的那样:“现在是展现我们品质的时刻”。

2.《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孩童的审判<图片2>战中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类故事。

集中营外住着纳粹高官一家,小男孩布鲁诺并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并以为国尽忠的军官父亲为傲。

集中营在大人的谎言中被小男孩误以为是农场,离开玩伴孤独无聊的布鲁诺有一天误闯入营地外,认识了在农场(集中营)的犹太男孩,并迅速发展了友谊。

<图片3>在一个没被罪恶污染的孩子眼中,集中营是工人劳作的农场,农场里的大人小孩都只是奇怪的穿着条纹睡衣工作。

当布鲁诺穿起条纹睡衣,与自己的伙伴一同走进集中营的时候,这场审判才真正开始。

3.《美丽人生》:罪恶衍生的童话<图片4>这片子有段时间内我还真不太了解,以为就像它的片名一样,是个家庭剧之类的。

看完后真服,《美丽人生》的故事得有多难拍啊。

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沉重严肃的命题,在影片前半段根本看不出任何悲剧的端倪。

<图片5>“服务是高精艺术”,正像影片里的这句台词,《美丽人生》也是不可多得的高精艺术。

影片在前期立了很多flag,在一家人进入集中营后,一一昨日重现,这种刻意的巧合与偶然浸淫在集中营里,那种往事只能回味,罪恶永不截止的绝望感蔓延开来,与焚尸炉里的浓烟混为一体。

我不认为影片透露了什么人生乐观,那只是对父爱的一种极端荒诞的表达,有点《许三观卖血记》的调调。

4.《地雷区》:军士长的名单<图片6>这个片是最近才出来资源,也是一部丹麦战争片,说的是战后故事。

影片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采取了同一视角,通过“希特勒男孩”们的惨死反思二战(战争)。

德国战败后上万战俘被迫留在丹麦,排除战中埋在海岸线的地雷,其实说白了就是偿命吧,被侵略过的希望侵略者像苍蝇一样死去,以解心头恨意。

影片中的丹麦军官在恶与善之间举棋不定,最终,大部分孩子的死亡置换了他心中的恨意,迎来了一次彻底的原谅。

<图片7>历史属于胜利者,可是,没有人追究胜利者的责任;战争由极少数人掌控着,却有万万无辜之人怀着善意被碾碎,60年前的战争,有多少人还在关心,没有反思,人类谈何进步?

这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在海岸线排雷的过程真的很残忍,很惊悚。

 10 ) 《地雷区》看完后,对战争中该承担责任的一方,你是什么态度?

这问题太难回答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战士都是在为国家行为负责,有的战士,就像片中的小孩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让他们为战争买单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战胜国的人民又哪个不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呢,他们平白遭受的又让谁去承担呢。

————————1-11———————————————————————

《地雷区》短评

3.7星。那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哪颗地雷会爆炸的感觉是这部电影除了情感层面外,最大的成功。

6分钟前
  • what&#39;swilliam
  • 推荐

详见影评

11分钟前
  • 谨珍生命远傻比
  • 还行

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是丹麦德国合拍片,两国家都挺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子般的俘虏在排雷中死去,会引发你思考,战争到底是谁的错,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最重要的是这点

14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推荐

呼唤母亲的时候 弟弟嘭地一声消失的时候 哥哥转身走向雷区的时候 卡车爆炸的时候 男孩子们总是那么容易让人心碎

17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有点煽情,可男孩真的美如天使!

18分钟前
  • cat
  • 还行

孩子总是大人的牺牲品

20分钟前
  • 凉粉
  • 较差

跟之前的开战日区别很大,为什么突然丹麦人开始恨德国人了。这些都不是战士,完全是没长大的孩子,穿德国军装怪怪的。

21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还行

13:04 32:28 53:45 65:45 81:12 84:43

25分钟前
  • 十禾
  • 推荐

当一个痛恨德国鬼子的军官来监督一群孩子扫雷时,必然是地狱般的折磨。然而一点点的交往积累了友情,卡尔的表情慢慢在变,可以预见最后卡尔一定会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当他们在沙滩上欢快的踢足球时,我看了一下进度是60%,意思是这短暂的欢愉注定为后面更残酷的剧情先铺垫情绪。

29分钟前
  • zzfznp
  • 还行

你认识沃纳吗,他像子弹一样。我愿意为他做任何事。music by Sune Martin

30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还行

丝毫不煽情依然有力量(所以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可以学学这一点我知道你们委屈)短评写不下感想了,等姐姐有空了跟9. April合并起来写个长评吧。

31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将就吧。

34分钟前
  • 又上当了
  • 较差

历史修正

39分钟前
  • 筑法波
  • 很差

3.5

42分钟前
  • L.John
  • 还行

战争的丑陋通过它的遗产就可以窥见。剧本很工整,但导演拍出了别样的风味,压迫感与忧伤伴随,一群男孩蝼蚁一般的命运,大兵爱与恨的纠结,战争与人性的对垒都藏在在美丽的海滩下的地雷中等待挖掘。[B]

45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直到最後一刻還在擔心有地雷要爆,也算非常扣題。關於戰爭如何摧毀人性卻又諷刺地彰顯人性,我始終覺得從這個切入點來看這部片找不到答案,所以結局是沒辦法的辦法,強顏歡笑。

49分钟前
  • Aki_Emily
  • 推荐

节奏和情绪渲染都刚刚好。

50分钟前
  • RYZ
  • 推荐

平庸的执导加上类型化流水叙事让本该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变得浮于表面,即便有路易斯霍夫曼,罗兰默勒等人的卖力表演打底,依然无法掩饰角色塑造单薄,道德和政治立场边缘挣扎之感被简单粗暴地代过,很讨巧的题材没能把握好很遗憾。资料馆银幕

54分钟前
  • 蓝笔风
  • 较差

四平八稳,没什么亮点。

58分钟前
  • Alprazolam
  • 还行

我们只想早日排完雷,回家做建筑、当画家、开饭馆。无论什么战争,最受害的总是人民。欣赏刀子嘴豆腐心的军士长,佩服德国人的坚毅,敬重两国的反思。8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