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剧情复杂信息量巨大,再加上叙事节奏快,第一遍很难完全get到所有细节,而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对hunt的观感。
我在反复刷了几个不同字幕,搜了韩网解析后,越来越意识到hunt剧本写的有多精巧缜密,所以决心把剧情彻底梳理一遍。
首先说明一下,hunt的故事是取材于好几个韩国80年代初发生的真实事件,主要包括光州事件,仰光爆炸事件。
当时的总统是全斗焕,hunt最后的北朝鲜对韩国总统的暗杀,就是直接改编自北朝鲜暗杀全斗焕的仰光爆炸事件。
还有黄政民演的那个脱北飞行员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所以之后行文里多处,我直接用全斗焕代替韩国总统了。
稍微了解一下这些历史背景,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一。
朴平浩被发现是东林的过程 ========================== 一开篇韩国总统出访华盛顿的行程被泄露,遭到狙击手埋伏,引出了对安企部内有北朝鲜间谍的怀疑。
但此时东林只是假设中的存在,安企部部长姜武永为了给总统交代,就找了个总统访问团成员当替罪羊,试图给他扣上东林的帽子好交差。
结果没两天就被打了脸。
因为朴平浩接到情报,北朝鲜的高级核技术官员朴东浩主管要脱北,作为交换,他告诉海外组:安企部内部潜伏着代号东林的高级间谍,东林给他们递了情报,泄露了韩国417部队行动的准确时间地点。
而417行动也的确如他所说失败了,这下证实了东林的存在。
接着,朴平浩和安企部海外组的日本小组,在东京展开了接收朴东浩主管的行动。
朴的表现就可疑了。
他和日本小组蹲守朴东浩电话时,朴一听到朴东浩说安企部有东林的存在,立马打断杨科长自己接了电话亲自和朴东浩周旋。
而到了行动当天,他一发现朴东浩的身份,立刻要求和杨科长互换职责,想自己去接朴东浩,因为他知道以朴东浩在北朝鲜的地位,很可能握有东林身份的关键信息,所以想自己控制住朴东浩。
可他不知道姜部长怀疑他,单独给了杨科长命令(杨科长是日本小组的负责人),要杨科长去控制关键人物朴东浩,以确保拿到关于东林的信息。
杨科长便不听朴平浩指挥,抢先自己去接了朴东浩。
而杨科长成功逼问出了关于东林的关键情报:东林有两次在日本和李荣秀接触(此人是东林的顶头上司,北朝鲜劳动党35号策略室的头头),分别是1982年10月15日在大阪,1983年5月11日在东京,只要和安企部人员的飞行纪录比对,两次都符合的人就是东林。
可是杨科长为了逼问出信息,费了太多时间,被北朝鲜的人发现,行动失败,杨科长只来得及把两次接触的日期地点,电话告知了姜部长,但没来得及告知东林接触的是什么人,就陷入了昏迷。
接触人身份的缺失很致命,因为就算找出了在这两个日期去过日本的安企部人员,他只要咬定自己并没有在日本见北朝鲜的人,就不能咬死他是东林。
朴东浩主管已经被杀了,所以只有昏迷的杨科长知道东林人见的谁。
回到韩国,朴平浩对姜部长先下手为强,拿出他受贿的证据逼他辞职了。
这里朴平浩并不知道杨科长给了姜部长关键情报,他是因为姜部长给了杨科长单独命令,意识到姜部长在怀疑自己,就决心搞掉姜部长了。
所以现在除了昏迷的杨科长,暂时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份关于东林的情报,直到接替姜部长的安炳起到任。
新官上任第一要务就是收拾前任的烂摊子,找出让安企部吃了好几次瘪的东林。
因为安部长和金正道是军队旧识,先找到金安排任务,让他调查和他平级的朴正道的海外组。
安部长把从前任那里得到的东林的赴日信息给了他,让他对海外组的每个人做比对。
金这边立刻开始着手调查参加了日本行动的海外组成员。
他一开始的怀疑对象是杨科长而不是朴平浩(他直接把杨科长照片贴在了东林名字下面)。
从审讯室审讯员问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理由:为什么杨科长在接触到朴东浩时没有及时带他离开?
杨科长有没有可能这么做是为了破坏行动,还故意传递假情报?
金会这么想很符合逻辑:因为杨科长在行动时不听朴指挥,一意孤行,直接导致行动失败。
朴则是凭一己之力救下了几个组员和杨科长,避免了日本支部团灭。
顺便说一句,电影没有拍国内组的信息比对工作,但我猜想金应该在同时进行审问和信息比对,因为可以看到截图里照片墙所在的大办公室的背景里,有很多文员在工作。
省略不拍还可能是因为,以现阶段金掌握的信息,如上面解释的,就算找到了两次赴日记录相符的人,也不能定罪;而且之后我们会知道,国内组很可能根本找不到两次都符合的人,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关键信息。
接着说回剧情。
金正道审问日本小组时,突然有北朝鲜飞机入侵韩国领空,是个北朝鲜飞行员叛逃脱北了。
作为礼物,他给了安企部北朝鲜最新的加密系统,还有情报:北朝鲜在策划一次大行动,派了不少间谍渗透到韩国,而他给出的加密系统能帮助安企部破解北朝鲜的加密信息,找到潜伏在韩国的间谍。
关于飞行员发表的大段演讲有何意义,我觉得整个审讯室里他的演讲只对朴平浩有意义。
他全程盯着夸夸其谈的飞行员,表面沉稳不动声色,但他的眼神说明他是有触动的。
我们都知道朴就是东林,一方面这个飞行员提供的情报对他来说是威胁;另一方他为了北朝鲜勤勤恳恳的潜伏了很多年(光是安企部就13年),而他的同胞飞行员在说什么?
他一边大夸韩国的人性化,一边出卖国家机密,却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没有背叛祖国和人民,因为他抛弃的不是国家而是当权的政府。
这些话对于长期潜伏,表面上已完全和韩国同化的朴会是怎样的刺激?
他会不会不自觉的认同飞行员的话,怀疑自己的政府?
会不会因此动摇而像飞行员一样背叛?
想想朴最后的选择,可以说他和飞行员有着相似之处:两人虽然背叛了北朝鲜政府,却都没有背叛自己的信念。
继续说剧情。
通过加密系统,专门处理情报的部门破解到几个北朝鲜设置的秘密情报站点。
解码结果被情报部门头头先给了金,因为金当时就在现场守着。
国内组根据解码的情报找到了几个秘密情报站点,国内组通过埋伏站点,盯上了来取东西的东林接头人,就是一开头通过东林绣在衬衫袖口上的摩斯电码,获取了417行动信息的那个洗衣店老板。
金正道带队试图抓捕东林接头人,被接头人炸掉了整个洗衣房逃走了。
国内组从爆炸现场中,找到了总统日本行程文件的残骸。
另外其中有总统签字那一页上有句批注:“和平革命 1号”。
这是金正道见过的东林的三处笔迹之一。
第一份是日本行程初稿上的签名,是朴平浩和金正道一起在前部长办公室里签的,金注意到了朴特别的字迹。
而现在金看着“和平革命”的东林批注,还没想起来这笔迹自己在哪儿见过。
即使没认出字迹,也足够金把东林嫌疑人锁定到朴平浩和珠京了,因为这个日本行程是绝密,只有两组组长和副手4个人知道(安部长不算,因为之前几个事件他还没来安企部)。
4人里包括金的副手张科长这点很重要,因为之后金可以凭这点包庇朴,把锅甩给张科长。
国内组偷袭洗衣店第二天,朴平浩来到洗衣店的爆炸现场查看。
这里朴的一个举动非常有暗示意味:他发现了一只残破的衬衫袖口,专门捡起来查看了好一会儿。
这是在暗示之前东林靠衬衫袖口的摩斯电码传递信息。
现场这么多东西中,除了东林,还会有谁偏偏只对洗衣房最不缺的衣服感兴趣呢?
其实在对北朝鲜情报的解密和秘密情报点的整个搜查过程中,朴平浩几乎全程都隐身了,只是在让珠京查金正道,这点回过头看也挺明显的。
因为绝密文件的泄露,日本行动中朴平浩试图夺取杨科长指挥权的行为,都指向朴是东林,金让副手张科长开始24小时监视朴。
张科长在跟踪时发现朴和赵维静吃饭,就调查了她。
她第一次出现是在朴面前,是在三年前。
当时朴是安企部日本小组组长,他和线人赵武植执行一次任务中时,赵武植被杀,临死告诉朴他是朴的监视者,并且马上就会另有人来接替他。
结果赵维静就以赵武植的女儿身份出现,带走了赵武植的骨灰。
她被朴接到韩国上大学,受朴照顾。
国内组查到她在日本上过北朝鲜的学校,拍到她在一个秘密情报站点的可疑行踪,并且找不到能证明她和赵武植是父女的证据,所以金正道认定赵维静是北朝鲜间谍。
另外,国内组通过解密北朝鲜情报,发现存在一个叫天宝山的间谍,他的职责包括监控东林,并确认东林的政治倾向是否改变(是不是还忠诚于北朝鲜)。
鉴于赵维静和朴的关系,金正道误认为她就是天宝山。
其实金正道基本上都猜对了,只是天宝山另有其人,就是后来出现的那个北朝鲜中年女头头,后面会说。
虽然不是天宝山,但她的确是间谍,她就是接替赵武植来监视朴平浩的人。
如果金正道能证明赵维静是间谍,那朴平浩也危险了。
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出她和赵武植的真正关系,只要他们不是赵维静所坚称的父女,她肯定就是间谍了。
这点非常重要,是后来朴平浩不得不杀掉珠京的原因之一。
金严刑逼供赵维静,想要得到她的口供。
朴闯进了审讯室,故意打掉监听设备,趁机对赵维静说让她坚持下去,什么都不认才能出去,这就表明:朴一直知道她是接替赵武植来监视他的。
因为金不放人,朴也暂时没有办法把赵维静弄出来,只能先作罢。
此时杨科长终于在医院醒过来了,刚醒来就说出了在日本和东林两次接触的人的名字:李荣秀(前面提到他就是东林的顶头上司)。
金让自己组员把杨科长换了病房守住他。
随后朴赶到医院,让组员冲过去闯入杨的病房抢人,这下把看守在病房中的国内组人员都引到了走廊上,给了外面的接头人狙击的机会。
接头人虽然成功暗杀了他,国内组还是获得了杨科长的情报。
在杨科长的葬礼上,张科长跟金汇报了李荣秀的在北朝鲜的职务,确认了他在1982年10月15日和1983年5月11日去了日本,现在正在和所有安企部人员的飞行记录比对。
而珠京却先一步做完了对比来到朴平浩家里汇报:查遍全部安企部要员,没有人是两个日期都符合的。
朴1983年5月11日去了日本,但1982年10月15日没去。
所以她就把了只有一次符合的人的名单整理了出来。
继续分析之前,珠京突然想起,说她已经请求日本的中情局,确认赵维静和赵武植的关系,结果明天就会送到了。
本来她是想替朴分忧,帮他救出赵维静,所以说的时候还带着点邀功的意味,让朴不要担心,却没想她这下可踩了大雷。
这里打给朴面部的特写说明了一切:朴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说明赵维静和赵武植的确不是父女。
这边朴已经开始考虑处理珠京,那边珠京还无知无觉的翻资料。
她查找到1982年10月15日去了日本的人,结果发现是那人只有入境没有出境,说明是个假名。
这没难倒情报小能手珠京,她掏出一份要员的真假名记录查找,发现这个假名竟然是朴平浩的,而且还是她为朴的另一个任务起的。
到这儿谜底彻底揭开:朴平浩就是东林。
二。
金正道一派的总统暗杀计划===========================说完东林这条线,再来说金正道。
开篇的华盛顿暗杀事件中,金正道的表现就很违和。
金正道领导的国内组,为什么会出华盛顿的任务?
这明明是朴平浩的海外组的职权范围,而金正道还对朴平浩颐指气使(要他去驱赶游行的人群),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紧绷易怒。
到影片一半我们才知道,这次暗杀就是金参与策划的,所以他必须来现场盯着。
金会对示威人群感到焦虑,不是担心总统安全,而是怕人群会妨碍狙击手的行动。
而且注意,暗杀失败后,两名杀手逃跑,结果都是被金杀掉的:一名被金绕到身后偷袭成功;另一名抓了朴为人质,和一大群安保人员对峙的时候,他从后面赶来,硬生生的拨开人群挤到最前面,不顾朴要求活捉,直接击毙了第二名杀手。
这两名杀手只是雇佣兵(抓住朴的那个喊 we are just following orders),如果被抓一定会出卖雇主的身份,所以必须灭口。
金所说的是因为朴成为人质只是托词。
时间跳到安部长刚刚到任时,一段金正道的三年前的回忆,以及他和新部长的单独交谈交代了他俩的背景:金正道加入安企部刚刚四个月,之前他一直是军人,是三年前光州事件的直接作战人员,而他当时的指挥官,就是现在的安部长。
而这人后来成为了全斗焕的秘书长,现在更是被派来安企部当头头(所以安见到金说好久不见,而金则恭喜他高升)。
金的回忆闪回前有句内心台词:“我下周起会被分到安企部,到时我会通过穆成社的崔社长报告。
” 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后面我们知道金回忆里站在他旁边的那个军人是崔社长,而金和崔社长的穆成社一直在试图暗杀全斗焕,电影开篇的华盛顿暗杀的杀手,就是穆成社出钱雇佣的。
而金这句台词里的报告对象是金顺石将军。
以金将军为首的一些军人并不承认全斗焕的统治,在一起密谋暗杀他。
只是此时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一句没头没尾的台词和短短的回忆一下子就过去了。
安部长不仅让金调查海外组,也让朴调查国内组,把同样的东林的赴日日期也给了朴,朴就让珠京去办。
珠京很快找到了第一份金有可疑行为的情报:金干预了一起大额送货失误案件,他把案件从警察手里要了过来却没有审查过任何人,显然就是直接把案件掩埋了,而这笔钱流向了穆成社,也就是金军队同僚崔社长所开的军火公司(关于案件几个字幕翻译不同,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钱在金的干预下流向了穆成社)。
珠京问要不要查穆成社,朴同意了。
这里两人的互动设计得很有意思,珠京是兴致勃勃主动提出要深挖,而朴显得却没有那么积极,只是顺水推舟的样子。
鉴于朴自己就是东林,而在这个时间点上他还没被金直接怀疑上,这种相对平静的反应是很符合逻辑的。
这个情报一出,下个镜头就直接切给了穆成社的秘密集会现场,崔社长赫然拿着总统出访日本日程的绝密文件,还大谈之前华盛顿的行动失败而这次他们要抓住机会。
看到这里,就知道崔社长和这帮秘密集会的人策划了华盛顿的暗杀,还要在日本再来一次。
而金正道和崔社长当年是军队同僚,还帮他们搞过钱。
而且崔社长说这份绝密日本行程是直接从南山传给他,总所周知,安企部就在南山。
这下对于上帝视角的观众来说,金正道就是东林的嫌疑非常大了。
但这之后洗衣房也紧接着暴露了,这次绝密日本行程被接头人泄露给了北朝鲜,对于金正道来说,东林是朴平浩就很明显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但对于观众来说,日本行程被泄露了两次,一次是可以推测是金干的,另一次是不是朴平浩还不一定,因为还不能完全排除张科长和珠京,毕竟他们也接触到了日本行程文件。
不得不说,Hunt很会设置烟雾弹。
说回珠京对金正道的调查。
她虽然短暂摸进了穆成社,但她去的时候他们的秘密集会已经结束了,只看到公开的庆功会。
接着有镜头给到珠京从国防部大楼抱着一堆文件离开,显然是因为对于军人出身的金和做军火供应的穆成社,在国防部能找到更多信息。
珠京发现穆成社的营收两年内暴涨, 且和穆成社做生意的军队都与金正道关系匪浅。
她还发现金正道开始把朴平浩直接列为调查对象。
于是朴平浩反击,带着海外组去抄了穆成社抓了崔社长,把人藏在安企部之外严刑拷打,想要逼他说出和金的关系。
朴抓了崔社长,使得金正道偷摸去一个废弃隧道里见了个人,这人担心崔部长落在了朴平浩手里,会经不起折磨供出他们一帮人,让金赶紧处理掉崔部长。
但金非常愤怒,不愿意因此牺牲掉崔部长。
时间来到杨科长的葬礼上,珠京告诉朴,金将军因为不支持全斗焕的政变失势,被软禁在家,而穆成社的资金都流向了他。
她查了金将军的访客记录,发现里面有金正道。
在这个节点上,金和朴旗鼓相当,手里都掌握握住了相当丰富的证据,金有赵维静,朴有崔社长,就看谁先能逼出口供了。
被安部长敲打了一番的两人,在互戳痛处互相甩锅杨科长之死后,终于憋不住彻底撕破了脸。
两人互殴滚下楼后,虽然朴压着金貌似占了上风,但金用枪逼得朴只能作罢。
枪口下朴不由自主的为赵维静的身份和自己辩解了几句,殊不知辩解本身就是一种示弱。
金说他跟本不信,他确定朴就是东林,说完用枪推开朴起了身,在气势上彻底占了上风。
果然朴身为东林就是会心虚呀。
金正道和朴平浩打完架后,一边洗脸冷静一遍陷入了对3年前光州事件的痛苦回忆。
之前那段闪回拍的是金正道所在部队出发前列队的场景。
通过制服上徽标,大楼上的名字,和背景里的准备起飞的直升机,可以查出金是韩国特种部队空输的伞兵。
在光州事件里,伞兵起了大作用。
回忆里,金看着街边或死或伤的人群,痛苦不已。
奇怪的是镜头里金身上没带任何武器,他似乎是一切结束之后才来的。
但作为部队的一员很难想象他能违抗军令,而他之所以如此痛苦,很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是刽子手之一。
洗完脸,金的bb机响了,是CIA的东亚分部头头找他(这人电影开篇就在华盛顿出现过,他当时就说美国支持全斗焕政府,因为需要韩国稳定)。
CIA分部头头开门见山让金放弃手上的活,全家离开去美国,因为CIA知道他在进行的“彼得狩猎行动”(终于点题了!
),而CIA绝对不会看着他们成功。
“彼得狩猎行动”到底是什么呢?
珠京不仅找到了东林的身份,还发现了金的秘密(京珠太厉害了)。
她去到朴的家里汇报时,首先给出了两段金正道和金将军的谈话录音。
因为之前珠京查到金去拜访了被禁足的金将军,所以在安企部对金将军的监听资料中,找到了这两段录音。
虽然两人用了暗语,还放着交响乐掩盖谈话声,还是被珠京抓住了关键信息:他们在通过穆成社筹集50万美金,用于在华盛顿的“彼得狩行动”。
珠京进一步弄清了彼得是全斗焕受洗的名字,所以他们是在谈论影片一开头发生的华盛顿暗杀计划。
结合金将军的被全斗焕软禁的情况和金对他的态度,可以推测金将军是韩国军人中一支反对全斗焕势力的核心人物。
包括金正道在内的这群人的最终目的,很可能是再次发动政变让金将军成为新的军政府领导人。
三。
北朝鲜的暗杀计划及其演变========================朴平浩和金正道的真相同时揭露后,几条叙事线彻底交汇了。
此时北朝鲜的整个计划全貌就浮出水面了。
朴平浩杀掉珠京后,马不停蹄联络接头人,并掏出一份总统访问泰国的机密行程文件,在封面飞快批注上了三行字。
第一行“和平革命韩国一号”的“和平革命”是片里朴平浩一直在执行的北朝鲜行动的代号,“韩国一号”就是暗杀韩国总统。
朴向北传递的那份日本行程文件上也有“和平革命一号”的标注,可以推测出,朴对日本行程做了另外标注,但是被烧掉了。
我们直到现在这份新的泰国行程出现,才知道另外的标注是暗杀全斗焕行动的开始信号: “11日傍晚在曼谷国歌演奏到第一段最后一小节”是说,在泰国曼谷当全斗焕的车队到来,接待方军乐队演奏韩国国歌到第一段最后一小节时,暗杀开始。
可以推断针对日本行程的暗杀很可能是类似的。
剩下的第三行“信息收集者东林”就是朴平浩以东林署名。
现在可以看出,全斗焕1983年的整个亚洲出访行程都是北朝鲜的目标。
先是日本访问,本来朴平浩已经把行程传给了北朝鲜,但因为洗衣房事件,金正道发现了没被彻底炸毁的行程残片,让韩国知道日本访问被泄露了,所以给取消了日本行程,而准备访问泰国。
顺便说一句,华盛顿暗杀为什么北朝鲜没有动手却是金动的手?
我猜测北朝鲜没有能力把手伸到美国领土上。
但亚洲其他国家是可以的。
韩国本土也不行,因为全斗焕的安保在本国肯定是铁板一块,只有出国访问时,随行安保人员人数受限(日本行程只有70人),才有可能。
对全斗焕的暗杀,只是北朝鲜计划的第一步。
在朴被刑讯测试那场戏中,前面提到过的负责监控和考验他的间谍“天宝山”现身了。
通过她的叙述,我们了解到“和平革命”是东林的顶头上司李荣秀所推动的,计划是先通过暗杀除掉全斗焕,再通过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李是个和平主义者,而朴是真心支持这个计划的。
但北朝鲜的政策发生了转向,放弃了和平统一而选择了武装统一:只要暗杀全斗焕一成功,北朝鲜就会入侵南韩,发动全面战争。
所以人民武装部的天宝山取代了李荣秀,成了暗杀行动的负责人;“烟花行动”取代了“和平革命”,暗杀+全面战争取代了暗杀+谈判。
顺便说一句:Hunt的泰国暗杀事件改编自仰光爆炸事件,当时北朝鲜在仰光对全斗焕的实施了一场暗杀,而北朝鲜的最终目的也的确是武装解放南韩。
这么重大的变化,朴几乎到最后一刻才得知。
他并不认识天宝山,被拷问时才第一次见到她。
朴在安企部潜伏了13年,帮助暗杀全斗焕,为的是之后用谈判的方式达成统一,却没想现在暗杀会导致全面战争,他无法接受。
但他只是一枚棋子,对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天宝山一边要求朴平浩继续辅助泰国暗杀行动,一边又因为他对战争和“烟花行动”的反对,对接头人下达了泰国暗杀成功后除掉朴的密令。
她把这条命令就写在了泰国行程的封面上,就在朴的批注旁边。
而这给之后金和朴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但也让金对朴最后的“反水”彻底误解。
四。
金正道的借刀杀人,两人的“合作”,和朴平浩的“反水”===========================因为张科长通过监听得知了朴的东林身份,给金正道报了信。
金通过盯住和朴碰头的接头人,找到并突袭了在仓库里的北朝鲜一群人。
仓库混战后如此短时间里,金就看透了局面。
通过还没来得及被烧毁,带有朴批注的文件知道了:1北朝鲜要在泰国暗杀全斗焕,及其具体计划(国歌演奏作为信号)2通过对字迹的识别,彻底确认了朴的东林身份(光是张科长之前跟他报信的几句话并不充分)。
3朴的任务是暗杀总统,和他目的一致(但他不知道朴现在不想了)。
4朴已经被北朝鲜抛弃了,全斗焕死后朴也会被杀。
金当机立断:他顺势烧掉了现场的所有秘密文件,包括带有朴批注笔迹和朴本人签名的泰国行程封面,只把后面两页行程具体安排偷偷收了起来(是为了拿去给同伴看),把东林的身份推到死掉的张科长身上,并以此为交换要求朴交出崔社长。
因为朴的东林嫌疑解除,对赵维静的调查停止了,把赵维静放了。
金这一系列操作,让安企部以为,东林被揪出和解决了,总统泰国行程是没有被泄露,是安全的,访问可以去;而北朝鲜发现全斗焕如期去泰国访问,会以为朴平浩身份没被暴露,他们的泰国暗杀计划也没被安企部发现,暗杀可以如期进行;而朴被金捏住了命脉,只能帮他隐瞒一切配合他演戏。
于是金成功瞒天过海,即便自己一伙人的彼得狩猎计划被CIA发现阻碍,也能借北朝鲜的刀杀掉全斗焕。
仓库出来,金马不停蹄的去了审讯崔社长的地方,但因为安企部部长下令当天必须让崔社长交代,他只能装作继续审讯崔,给了他个痛快。
接着金去和猎杀计划伙伴们碰了头,而朴去见了赵维静,让她多去南方。
这里有些细节可以看出从仓库事件到泰国行的时间线:朴在车里和赵维静说话时,他的衬衫衣领上还有血迹,说明此时是仓库事件当晚。
而那边金和伙伴们说第二天就飞曼谷,说明仓库事件后,两人第二天就作为总统访问随行飞去了泰国。
为什么这个时间线要拿出来专门说明?
我认为朴平浩东林身份暴露的整个事件很难彻底掩盖,比如珠京的死要怎么解释?
朴平浩在教堂和接头人碰头时,除了张科长还有有其他人盯梢,还有参与仓库袭击的那么一大帮人。
金正道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利用职权把事情压下来,但等空了仔细查,肯定会发现不对,到时朴平浩就保不住了,金正道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可能泰国这次是金正道他们最后的机会。
仓库事件后,金和朴的关系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金救下朴,不是为了要跟朴合作,更不是英雄惜英雄。
虽然在曼谷时,朴问金想从他哪里得到什么,金回答:目标一致,暂时联手。
但金根本没有把朴当作合作对象,因为仓库出来他就派人一直盯着朴:朴在车里见赵维静时,镜头里可以看到两人车后紧停着另一辆车,而车里的两人直直盯着他俩的车;交代完赵维静,朴开车离开,后面那辆车也跟了上去;第二天去泰国机场的摆渡车上,两个人直挺挺的站在朴身边,而朴的眼神明显有躲闪,这两人直到看到金来了才走开坐下,而金就坐在了和朴相隔过道的同排座位上(离得近方面盯梢还不用坐一起);在泰国也是,有两个安保人员站在朴身后,也是看着他的,直到金来了,向他们点了下头示意两人才离开。
毕竟朴是北朝鲜的间谍,即便知道他已经是个弃子,金还是怕朴愚忠,怕他会通知北朝鲜暗杀计划已经暴露,所以不可能放任他自由行动。
金和朴与其说是联手,不如说金拿捏住了朴的命门,把他变成了自己计划的棋子,逼他配合。
那他俩目标一致吗?
也不。
对于朴,他根本不支持暗杀,因为他绝对不想要战争;对于金,如果之前金以为朴也要暗杀全斗焕,那在朴告诉他全斗焕一旦死掉北朝鲜会马上进攻之后,他也该明白朴不支持暗杀了。
可惜金完全不相信北朝鲜会发动武装统一。
可能是因为他根深蒂固的认为,这是南韩政府用来维持专权的谎言;也可能是因为金以为这是朴想要自保的托词:只要说服金取消总统访问,全斗焕就不会死,而朴就可以继续作为安企部次长苟着,北朝鲜也会因为还是需要东林而留着朴。
即便如此,金其实不需要朴做任何事情,朴只要不妨碍北朝鲜的暗杀就行了,所以金警告朴说“我们都不要犯错”。
金甚至承诺朴,之后会送他离开,以为这样就满足了朴想活命的要求,朴就会配合了。
金正道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朴平浩会当场“反水”:他不仅不配合,还不顾一切的阻止北朝鲜暗杀。
前面已经反复说到朴之所以阻止暗杀,是因为他支持的是暗杀+谈判协商统一,而不是武装统一。
以他的年纪,他很可能小时候亲历了朝鲜战争。
这样想的话,他会激烈反对武装统一是很合理的。
而且支撑朴长达13年潜伏的也是他对统一对和平的希望(朴的台词:“我不是为了引起战争而活到现在的!
”)。
本来在金正道的胁迫下,他还勉强配合着,但当伪装成韩国记者的北朝鲜间谍告诉他战争的确一触即发,他终于下定决心阻止暗杀,即使知道之后会被北朝鲜清算,他也义无反顾。
朴平浩要的是和平,那金正道要的就是正义。
朴问他杀掉一个独裁者,世界就会改变吗,杀了之后呢?
金没有回答。
可能金那帮人能弄出一个更好的政府,但这和全斗焕一样也是靠军事政变得来的,并不比全斗焕政府更有合法性。
金之所以不回答,可能是因为他心底里也清楚这些。
但他无法原谅全斗焕的罪行,也无法继续忍受全斗焕对民众的压迫了,此时的金除了报仇,已不做他想了。
整部片子最可悲可叹的是,直到死,金正道都不理解朴平浩,朴平浩为了信仰拼上了性命,金正道却以为他是为了活命:金在最后愤怒的喊朴的名字,临死前质问他到底为什么,是因为你想活命吗?
然后扒开朴堵他伤口的手,意思就是我不要像你一样苟活。
两个本该志同道合的人,却因为出身和立场成为了敌人;明明两人有着相同的目标,却只能相互争斗。
两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死在了追求理想的途中,一个暂时保护了理想,却看不到最后。
只是片尾还是留了一线希望给观众:这个世界在变化,而年轻人们可以和上一辈人活的不一样。
非常暴力血腥的一部历史半写实半架空电影。
主线很容易看懂,1980年代初全斗焕总统统治时期,韩国中央情报局(正式名字叫安全企划部)长官下属有两名最高谍报官员,一个人负责海外部,一个人负责国内部。
朴平浩,是和平的谐音,金正道,是正道的含义。
他们俩除了身高不一样,装扮和发型很类似。
电影从抓该局内部潜伏多年的朝鲜代号"东霖"特工入手,展示了机构内部的血腥镇压、互相倾轧和腐败。
随着情节推进,这两位最高负责人在争斗之间竟然都暂时幸存,竟然发现他们意外地怀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都想刺杀韩国总统,终结独裁统治。
其中一人是真正的朝鲜潜伏者,另一人是痛恨韩国总统独裁统治的势力的一员。
他俩开始了暗暗地互相保护和支持。
在电影的结尾十几分钟,刺杀总统的行动功败垂成,竟然因为朝鲜特工是个和平主义者,意识到上面的计划不是半岛和平统一,而是改为总统被刺杀后武力统一,最后一刻反水;反倒是反抗独裁统治的韩国特工拼命到死也要杀死韩国总统,未成功含恨离世。
最终朝鲜的和平主义者心甘情愿地带着为干女儿换身份准备的假护照去面见自己的干女儿(其实是组织派来监视自己的),因自己的反水行为被处决,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干女儿指出了离开这一切,开始开始新生活的未来。
全片充满了该机关对于国内国外敌人、自己人和敌人、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严刑拷打、镇压和杀戮等无情打击的残酷场面,暴力血腥程度很高。
全片的bug是,和平主义固然没有错,避免全国百姓陷入战争的生灵涂炭的想法也是很崇高的,但你既然潜伏了十几年,那么多同志为了事业牺牲了,最后一刻反水为的是什么?
为了避免战争?
刺杀成功以后,未来如何发展,是战争还是和平,又岂是一人之力能够改变的?
!
由于是谍战片,烟雾弹多一些正常,可很多地方拍的似是而非,这种似是而非指的不是剧情上的,而是手法上的,换句话说,一些戏剧冲突并没有直接的给到观众,很多不太了解当时韩朝情况的观众无法get到点,作为导演的李政宰也不得不用闪回的方式给出一些提示。
配角的存在感也较为低且散乱,观众需要花时间先搞明白谁和谁是一伙的,尽管这些配角的演技都非常棒!
有很多都是熟脸!
还有黄政民这糙老爷们儿客串~戏份不多却很抓人,坐在那就是控场大佬!
两方人马先是你争我斗互相拆台,打了个平手后意识到很难分出胜负就开始互相制衡,最后在短暂结盟时又图穷匕见,满以为一方获胜后又再次反转,反转后再反转……按理说这个剧情段落设计确实挺讲究的,是层次分明的阶段性布局,这是片子能拿高分的优点,可倒霉也倒霉在这上面,层次太分明就意味着匠气太重,整部片子下来不仅需要层次分明节奏明快,还需要融会贯通,就像一条鱼,虽然它有头有尾有肚子,但它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它才是鱼,分开的那叫鱼片刺身……前面的两方争夺如果多加入一些来自上层的压力会更好,片中的上层太软了,而剧情设计的领导还恰恰就是个贪污腐化的软蛋……找东林成为了主线任务,可折腾一通后这个问题被出现的其他分支任务淡化了,弄观众也并不着急的去找了,可能是因为电影篇幅有限,在取舍的判断上导演发了愁,格局设定的太大,后面就收不回来了,处处留下玄机想要给观众留下点味道,结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是个商业电影啊!
大多数观众不会反复的去看,你不能在一两个小时内抓住观众的心就等于失败了啊!
如果是电视剧的篇幅,拍个5集刚刚好!
另外,个人还是觉得双阵营的冲突稍显牵强,给人的感觉就不那么紧迫,甚至不是必须出现的冲突,而影片后面两方互相摊牌后才终于找到了该有的感觉,那种宿命感出来的太晚了,不仅先抑后扬的手法用过了,反转也用过了,把如此多的信息量全堆在影片最后并不是明智之举,有的片子是虎头蛇尾,这是蛇头虎头了啊!
这不等腰三角形吗……△该说不说哥儿几个演技是真的好!
动作戏驾轻就熟,文戏张弛有度,都是眼睛里有戏的角儿!
总体来说我给个三星半吧,原本是想给三星的,但是因为演技好加了半星,如果结构设计的能再均匀一点稳稳的拿四星半!
上个月,李政宰凭借《鱿鱼游戏》荣获艾美奖最佳男主角,他是艾美奖历史上首次获得此奖项的亚洲演员。
都说演而优则导,这两天李政宰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狩猎》流出资源,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这场导演处女秀算是一炮打响了。
《狩猎》是一部谍战动作片,集合了李政宰、郑雨盛、黄政民三大影帝,配角阵容也极为强大,有朱智勋、郑满植、全慧珍、朴成雄、赵祐镇、金钟秀、许成泰等,可以说但凡在片中露脸的,都是韩国影坛响当当的老人,足见李政宰的人脉。
李政宰为了拍好《狩猎》做足了准备,除了集合全明星阵容外,他特意募集了200亿韩元做拍摄资金,把剧本打磨了4年才正式开机。
这部谍战片集合了总统暗杀,国际阴谋,半岛纷争,间谍追查,团队内讧等元素,看点非常丰富,剧情节奏很快,对白信息量大,动作场面步步升级,从头干到尾,观影过程中稍一走神就有可能错过重点。
接下来,咱们分三个阶段拆解这部电影。
第一阶段:总统刺杀案引出神秘间谍。
《狩猎》的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是韩国民主运动高涨,朝韩关系紧张的时期。
虽然影片在开头就打出了“这是一部虚构作品”,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串联了韩国80年代的多起历史事件。
电影采取双雄模式,李政宰饰演的朴平浩是韩国安全企划部-海外组负责人,郑雨盛饰演的金正道是安企部-国内组负责人,两个人因为总统的访美之旅产生交集。
电影开篇就上演了一幕暗杀行动,外国间谍以民众的抗议队伍做掩护,趁乱袭击了总统的座驾。
由于杀手已经潜入到总统下榻的酒店内,美国CIA特工和韩国的安保人员乱成一团。
经过一番激烈枪战,杀手纷纷毙命,但韩方人员伤亡特别大,杀手没留活口也问不出情报。
因为这件事,海外组的朴平浩和国内组的金正道开始了“双雄对峙”。
二人同属于国家安全企划部,都负责总统的出行安全,金正道来自军方,镇压街头运动出身,朴平浩是情报局外勤特工,卧底出身,两个人来自不同系统,级别却相同,天然存在竞争关系。
经查,此次总统行踪泄密,源自安企部里潜伏已久的间谍-东林。
(东林取自明末的“东林党”,这个代号颇有内涵,以明末的“党争”暗喻半岛的分裂,即讽刺了两国人内部不和,又凸显出半岛人民对统一的期盼。
)安企部局长因暗杀事件下台,总统特地指派自己的秘书督办此案,新领导让二人共同负责“东林案”,却没有规定从属关系,而是让他俩互查,查出来就是领导的功劳,查不出来正好让二人背锅。
外有间谍泄密,内有上司挑拨,金正道和朴平浩的矛盾逐步公开化,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的一架战斗机突然冲进韩国领空,将本就紧张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阶段:从追查间谍到团队内斗。
第二阶段是影片最精彩的环节,金正道与朴正浩在高压之下都开始失控,他们不惜用刑讯逼供、栽赃嫁祸的手段也要从对方身上揪出污点。
追查间谍的行动升级为安企部内讧,两个人似乎都不干净,查到最后竟然来了一个惊天逆转。
1从朝鲜空军投诚到关键证人被杀
黄政民饰演的朝鲜飞行员在片中戏份不多,却起到破局的作用。
首先,他的出场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大家不清楚他投诚的原因,尽管他声称不满朝鲜领导人的权力世袭,但这套说辞太官方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朝鲜派来的障眼法。
但是他提供的“间谍密码母本”却非常准确,让陷入停滞的“东林案”有了重大突破。
审讯室的戏相当过瘾,三大影帝互飙演技,黄政民云山雾罩、一脸狡黠,其他人则心事重重、各怀鬼胎,让人瞬间联想到《无间道3》-六大影帝警局对峙的名场面。
2朴平浩从朱皮特公司查出军方阴谋根据密码母本提供的信息,金正道带队清除了一批朝鲜势力的窝点,但掌握关键信息的韩方特工却在医院被人暗杀。
片头袭击总统的杀手,是被金正道一枪毙命的,这次韩方特工被杀又是因为金正道私自为其调换病房,他杀人灭口的疑点越来越大。
很快,朴平浩的手下就发现猫腻-金正道在清除间谍窝点时,私吞了大量赃款。
这批资金流进了一个名为朱皮特的公司,这家企业有军方背景,幕后的大佬似乎是军界的安大臣。
安大臣被总统罢黜已久,一直在疗养院里闭关,朴平浩在疗养院的拜访记录上发现了金正道的名字,而朱皮特的负责人正是金正道同一部队的战友。
一个暗杀总统的利益集团浮出水面。
3金正道查出朴正浩养女的朝鲜背景
金正道在清缴朝鲜窝点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大量情报和资金,但每次行动朝方特工都能占得先机,尽管捣毁了许多窝点,可间谍东林却始终没有抓到。
根据朝鲜飞行员提供的情报,间谍东林曾与朝鲜势力在日本碰头。
而朴平浩当年曾在日本长期卧底,在那里有自己的线人团队,他甚至还收养了线人的遗孤。
经查,这名遗孤曾在日本的一家朝鲜语学校上过课,而这个学校的幕后投资人疑似是朝鲜势力。
一个朝鲜向韩国渗透的地下链条浮出水面。
朴平浩抓捕了朱皮特公司的负责人,希望用严刑拷打的方式咬出金正道。
而金正道则逮捕了朴平浩的养女,也是严刑拷打,势要将间谍的帽子给她扣瓷实。
就在两个人比狠的时候,一场恐怖袭击让事情发生了惊天逆转,朝鲜政府开始发力,美国政府也出面干预,在翻腾的国际阴谋中,两个互为死敌的人走向合作!
第三阶段:双雄携手,共赴国难。
电影以刺杀总统开局,以刺杀总统结尾,处处紧贴历史事件。
尽管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韩国总统的姓名,不过根据年代背景和他镇压民主运动的事迹推断,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屠夫-全斗焕。
其实,他地中海的造型早就把他出卖了。
1983年韩国总统全斗换访问缅甸,10月9日,朝鲜间谍在仰光-翁山将军墓地提前埋设了高强度炸弹。
全斗焕本人因车辆故障迟到了五分钟,朝鲜特工将韩国驻缅大使的车误认为总统座驾,提前引爆了炸弹,当场造成韩国总理、外交部长在内的21人死亡,46人重伤,此事震惊世界。
《狩猎》结尾的高潮戏几乎复刻了1983年的仰光爆炸事件。
这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枪战、爆破戏对于动作片影迷来说肯定会大呼过瘾,如此高规格的动作场面在东亚电影界非常罕见。
对于历史片的爱好着来说,片中人物的抉择以及他们最后的下场,非常值得琢磨。
两个主角虽然是工作上的死敌,从属的阵营也不同,相互之间还都下过黑手,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为二人的合作打下基础。
此外,电影还用许多细节展示二人理念上的趋同:金正道是镇压民主运动出身,但他镇压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故乡,父老乡亲在街头的惨状深深触动了他的良知,让他成为坚定地刺杀派。
朴平浩是情报局卧底出身,在长期的卧底生涯中,他见识了太多的黑暗,太多的高层内幕,两个体制都是如此的不堪。
他已经不太关心那些宏大的东西了,更关心身边那些具体的人,这是他最终反转的原因。
金正道和朴平浩都展现了对个体的悲悯,这是他俩能超越阵营、超越信仰而达成共识的真正原因。
电影里有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两大主角分别暴揍了同一个人。
这个人在安企部专门负责刑讯逼供,尤其享受折磨犯人,朴平浩和金正道分别打了他一顿,以此表示对此类行为的厌恶。
再崇高的理想,再伟大的目标,都不能掩盖个体的光芒,《狩猎》将两大主角的抉择建立在对普罗大众的共情上,立意深刻,充满反思。
《狩猎》是用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对韩国独裁时期的历史做了大胆的解构和猜想,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想象空间。
从剧作深度和感人程度上,《狩猎》或许与《南山的部长们》《铁雨》《特工》等经典作品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李政宰这个角色,前史交代的太少,导致他最后时刻的觉醒,欠缺说服力。
但论剧情的精彩程度和文、武戏的爽感程度,《狩猎》完全不亚于上述几部经典。
故事将国际格局同朝韩关系这些宏大议题,落实到暗杀独裁者的具体行动上,以小见大充满对历史的反思;两大主角的冲突和妥协合乎逻辑,几次反转都有充分的铺垫,对于初次执导的李政宰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期待李导的后续作品。
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
忍受不了军政府对人民的屠杀,一个选择了朝鲜的统一战线,一个选择了内部联合暗杀行动他们都没有选择苟且和放弃,虽然各自信仰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有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他们杀人如麻,即便是亲自手刃下属、送走战友都在所不惜,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目标感,并不容易被“小事”左右,这段是残酷的爽感,普通人总是被目标道路上的风景分神,为并不严重的小时苦恼,这种解决绝是我等俗人无法企及的…韩国电影为什么敢拍,是因为韩国早已失去了绝对的权力,在所谓“民主”的各方平衡之下,问题的解决方案终究都会通向悬而不决…当一个国家只有悲壮的情怀而没有落地的执行之路,那再多的呐喊都只会增加内心的彷徨……
作为演员李政宰转型之作,《狩猎》一片的完成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紧凑的剧情,双线并进的交缠,高密度的枪战动作戏,丝毫不见新导演的生涩。
纵观全片我们不难发现,今时今日的韩国电影工业真和好莱坞不相上下,各环节的高度配合完美掩盖了剧情设置上的不足,人物塑造的脸谱化也让全片丰富的层次感有所稀释,好看不假,但不够耐看。
看过本片后第一感受,李政宰转型导演是成功的。
演而优则导的他,在《狩猎》一片中发挥出相当强的指导功力。
情节推进、节奏把控、动作场面调度等方面非常到位。
不夸张的说,甚至比很多所谓专业导演都好。
不愧是参演过好作品,见过大世面的好演员。
但细心的观众不难感受到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生硬刻板,剧情发展和背景交代方面也轻描淡写。
李政宰和郑雨盛二位主演由始至终都绷着脸,见面就死磕,动不动就抄家伙,高度脸谱化存在。
影片中,一个是北方的间谍,一个是南方的反叛者,目的不同,手法相同,最终都是为了要把全小将搞掉。
但是点到为止的背景交代并没有让角色刺杀动机更真实可信,仓促交代之下反倒削弱了两位主人公作为角色的存在感。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人的角色身份与所操持的业务内容严重不符。
本该是幕后筹划者的二人充当起了一线执行任务。
老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果你是李政宰和郑雨盛的影迷,是韩国动作片影迷,是看过《新世界》等韩影佳作的影迷,就能感受到《狩猎》在整体水平上的差距。
同样是一身西装,同样有动作戏,但张弛有度的剧情和角色塑造,能让二位演员充分发挥演技,突显角色面对生活、工作、事业、理想等方面压力时情绪的起伏以及状态的变化。
《狩猎》中,李政宰只有审讯室暗语救人和被拆穿身份两段表情上有所变化,其余时间都像上紧发条的钟表,高度紧张,眉头紧锁。
而郑雨盛同样是在闪回段落中有所发挥,但囿于篇幅所限,更多时候也是一脸严肃。
本片的看点更多在于技术上的纯熟。
日本的街头枪战、抓捕敌特时候由手雷引起的爆炸,开篇美国围堵杀手等片段相当到位,就视听效果而言和网飞自制剧不相上下。
如果算上情节、人物和背景介绍,甚至整体效果要高于网飞同类型作品。
李政宰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拉来了一群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演员惊喜客串。
刚出现就被打死的李星民、桀骜不驯的黄政民、傲慢阴狠的朱志勋、透着邪气的朴圣雄、造型百变的赵佑镇,不敢说群贤毕至,也是高朋满座。
可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
过快的节奏和大量枪战动作戏大大挤压了上述演员发挥的空间,难得大家凑一起却罕有对手戏交锋。
即便是黄政民那段也明显一头沉,殊为可惜。
剩余镜头,都是双男主的特写。
至于“狩猎”的意义价值和可行性,已经不再重要了。
被狩猎对象是谁,更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这种轻目标重过程的表现,着实令人作品遗憾。
本片是一本备受期待的作品。
李政宰导、演双职兼顾搞得风生水起,全片打得热闹,从头到尾不冷场,仅从娱乐角度来看很不错了。
豆瓣目前评分7.5,也能看到影迷对李导转型的认可。
但我们知道,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对于李政宰这样有野心的转型者来说,本片只是他导演生涯的开始。
韩影技术水平的高标准国际化弥补了诸多方面的不足。
如果只满足于此,那和网飞也就没有区别了。
本片的整体效果也让我们对李导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
希望那时,李导不再只满足于给自己面部特写,而是用剧情和技术打造一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佳作。
像李导说的,剧本花了大功夫来平衡和推进两位主角的戏份,对金正道和朴平浩到底谁是东林,两方相互调查,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最后两边镜头来回叙事同时揭露了两人的真实目的,两条线交织,安排的紧凑相呼应。
最后两人的命运彻底相交在对vip的缅甸之行的埋伏。
两人互为镜像,目的相同,但不同的立场和境遇,使得本应惺惺相惜的两人成为了敌人。。。
时代的枷锁和苦难淹没了无数他们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努力最后都付之东流,但至少下一代还有希望。
拍摄制作方面水平非常高,是完成度很好的商业大片,影院观看的视效音效非常震撼,加上快节奏信息量大事件多的节奏和各种反转,全程无尿点,特别过瘾。
郑雨盛很适合这个角色,把那种孤勇表现的不错。
李政宰的角色就像政描述的那样,孤独善良高贵,非常有魅力,几场重头戏,对人物复杂快速的情绪转变,把握精准,表大的淋漓尽致,绝对是李政宰个人的演技高峰之一。
一众明星演员客串整容增加了不少闪光点,特别是李星民和黄政民,让人印象深刻。
《狩猎》是我到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64部电影,也是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87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67部。
影片125分钟,一刀未剪,全无尿点,不愧是韩国今年最卖座最火爆的动作片!
甚至超越了《犯罪都市2》!
这是韩国影帝李政宰的导演处女座,非常用心!
非常成功!
几乎有一半韩国最有名最牛逼的男明星都来了!
看两大男神李政宰和郑雨盛双雄对决、同场飙戏实在过瘾!
何况还有影帝黄政民的精彩客串!
还有什么是高丽棒子不敢拍的吗?
韩国国家机器对学生的屠杀,对学生光着屁股用水刑、杖刑、头刑!
真实无比!
震撼无比!
我对韩国电影敢于正面曾经的黑暗拍掌叫好!
韩国女神高允贞在片中并非花瓶,演技不错,她被用刑那一段简直不忍卒视!枪战动作戏精彩火爆,尤其是开头的华盛顿枪战和东京火拼以及血洗曼谷都拍出了国际范!
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
其实这还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人民的生命重于泰山的主线贯穿全片!
当然,这部电影是不可能会在国内上映的!
印象最深的场景有李政宰灭口(那可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同僚啊!
);郑雨盛问李政宰“为什么!
”;结尾的不见画面的四声枪声。
观后不禁感叹!
韩国电影真是牛逼格拉斯!
超越国产电影太多太多!
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韩国特工和朝鲜特工都想八十年代的韩国总统全斗焕死翘翘!
策划了多暗杀行动,刺杀方案万无一失!
他们成功了吗?
为避免剧透,暂且不表。
”精彩台词:“我们拿走了你们8个脑袋,欢迎来坐坐。
”“北韩居然把人民的党给了子嗣,狗听了都会笑。
”豆瓣评分7.6,我给8.3分。
《狩猎》。
9分。
李政宰编剧、导演,李政宰、郑雨盛、高允真主演作品。
我没有理由不为李政宰点赞,这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从演员转型导演的处女作,就做得如此有分量,韩语电影是真的强大啊!
这是一部无论从故事,还是制作,水准都可以比肩好莱坞的经典作品。
据说李政宰花了好几年打磨剧本,融入了韩国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好几个事件,“狩猎”寓意确实非常精彩。
韩国总统出访华盛顿遭遇狙击手,引出安企部双雄,李政宰和郑雨盛两位次长,枪手扣住李政宰做人质,对峙时郑雨盛赶到,一枪击毙罪犯。
总统行程暴露,安企部势必有内鬼。
在替罪羊还没来得及敷衍处理时,朝方有高官想脱北,对接过程再次遭遇重火枪机,安企部死伤惨重,引出内鬼代号“东林”。
于是,重头戏出现,抓捕东林。
谁是东林?
谁都有可能是东林。
李政宰、郑雨盛两部开始针锋相对,互相监视。
但郑雨盛先行暴露,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朝方高官在死前曾向李政宰下属杨科长透露东林行踪,结果还没来得及汇报就中枪昏迷,一旦杨科长苏醒,东林必暴露无遗。
故事几度反转,场面极其火爆。
双男主表现上乘,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作大片,而且一刷是比较难看懂的,建议二刷!
请问编辑,我前天发表的本片影评到哪里去了?
如果没过审,请把草稿发到我的邮箱里存档,可以吗?
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客户的尊重,办文艺评论网站起码的专业精神,还是要具备的,你说对吗?
按照贵公司的说法,如果不能过审,是要把稿子推到邮箱里的,可供改编或处理,请尽快把影评稿子发还到我的邮箱,避免麻烦。
谢谢您
作为处女作还是可以称赞的,但是节奏感太快导致体验并不好,除了2个男主以外的人物刻画不足。
你们不要再打啦
Cannes 午夜场首映,坐在李政宰前一排,数次眼神交流! 作为演员,演而优则导,简单套路的商业类型片,毕竟是首执导筒,处理好人物转变的动因和铺垫会更好!
像《穆赫兰道》一样精彩得令人昏昏欲睡
朴平浩和金正道所处的国家立场不同,但都是政界难得的清流,他们不是为了一已私力也不是为了一党私力,不管是要杀总统还是保总统,他们为的都是最底层的人民,可惜,朴平浩没有足够的时间说通金正道。此二人的关系,很像《特工》中南韩特工朴晳映和朝鲜高官李明云的关系,但后二者为了两国人民最大的福祉,联手避免了一场必将生灵涂炭的大战。
李政宰胖了,不复过去那种精致感。电影实在一般,悬念和打斗刺激都做足了,就是人物的张力来源铺垫的不够,显得不知所谓。不过感触韩国人抓到了卖电影的配方,还是符合大部分人类的所谓朴实价值。也就反贪污,反强权,反财团,反专制。电影是一个满足成年人始终不甘心的梦啊。
这还不满意?把特工类剧情更进一步都玩出花来了!如此有现实和理性基础的癫狂过火理想主义如今谁能比啊!还有核心事件,这是我们能拍的么?不,这是我们敢想的么?
看的是生肉,对剧情的理解都是基于推测,所以只评论活做的好不好。作为一部工业片,亮点都在于日本街头枪战,质量基本上达到美国同尅工业品的水准。
别打了,你们俩都很爱国爱民爱和平。除了最后那个女白眼狼真是,败笔,她能不能替女助手去死,女助手好冤啊。
整体就像抽了羊癫疯一样,乱糟糟的节奏。所以朱智勋到底客串了个啥,一句台词,连一个特写镜头都没有,也太没意义了吧。
这部作品的信息量真大,如果不了解一点历史可能还真看不懂,虽然片头说是虚构,但重要的事件一点都不含糊的有历史对应,当然主角的剧情都是虚构的。
匪夷所思。一群人打来打去毫无计划可言,感觉你们的脑子都没有南山的狗清楚。
1.全斗焕也死球了现在都可以在片子里炸他了。2.杀了别人的总统来和谈?怎么地也是杀了人家的总统来干他一炮来得合理吧。韩国电影里的朝鲜人向往好的生活的动机都还塑造得挺好的,但是这一部的有些离谱了。3.有些字幕组啊,不会做你就别做。
泪流满面😭韩国真能拍,让我深刻明白了“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殊途同归,走向共和。
飞碟跟反贼因为同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南朝鲜进步派的主旋律真是越拍越有意思了。
【C+】比较奇异的是,这部电影在豆瓣网页上看不见海报。这个电影也不能上传剧照...豆瓣是懂讽刺的...看下来的感觉是同水平的作品,抛开李政宰的处女作(觉得处女作好像不是什么加分项)没有很多亮眼的地方,反倒是后半程的剧情有些混乱,而且李政宰的脸怎么变的一点棱角都没有了呢。PS:C+比B更容易让我记住
动机过于模糊 反转过于生硬 其余都是纯熟工业塑造的标准化内容
阵容强大,剧情有点乱
剧情有点无语,突然朝鲜的间谍就叛变了,从刺杀总统改为保护总统。
云里雾里,李政宰得再进修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