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看上它,是因为海报上有老人、小孩、大自然这三个我很感兴趣的元素。
虽然看到最后其实发现电影温情有余剧情不足,不过我看得很开心。
小女孩好奇比天大的机灵劲,倔强又怪脾气的老头,我都喜欢得不得了。
最最喜欢的,是他们看似老不爱幼幼不尊老的相处。
我耍了个小把戏改掉你的手机密码,你给我讲故事不考虑我听不听得懂。
我问的问题虽然你嗤之以鼻,但是你还是会亲自带我寻找答案。
小姑娘多么幸运啊,在那个眼中的世界充满奇妙和未知的年龄,遇到了可以牵着她的手带她看大山,听鸟叫,抓蝴蝶的人。
在那个还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什么是美丑的年龄,有人带着她去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心感受。
聪明的小孩不需要你教,需要你陪着她成长。
可即使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即使是最聪明的小孩,仍然希望你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如果存在所谓“爱的证据”,那就说明人们对爱缺乏信心。
而当人们没有信心的时候,爱也就不存在了。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都是很美的。
我们长途跋涉寻找的东西,有可能一直就在身边。
“为什么会有魔鬼又会有上帝?
” “是为了让好奇的人有话可说。
”生命永远都是,一秒钟,然后又一秒钟,然后再一秒钟。
“为什么时间会跑得这么快?
”“是风把它都吹跑了。
”“为什么你要我握着你的手?
”“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感觉很温暖。
” 当人们要证明他的爱时,就表示他并不信任对方,若彼此间不信任,爱情也就不复存在。
怎么才能成为有钱人呢?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过他进来之前是不会敲门的。
很多人活着就好像他们能永远活着一样,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肯定第二天他不会死。
Elsa和Ellian一同寻找伊莎贝拉,一同找到了爱,找到了美。
Elsa想变大,变得像埃迪特·皮亚夫一样很大很大;Ellian说,只有寂寞缺乏爱的孩子才会迫切地想长大。
Elsa本该叫Elisa,可是登记的人忘记了这个i,于是Elsa让Elsa更加特别。
她总是提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Ellian都懒得回答;但得不到满意答复的Elsa总是会一问到底。
Elsa要听故事,会耍赖,除此之外聪明,很可爱。
Ellian说,他们的爱情系在一根绳子上。
因为爱情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当爱情需要证明的时候,这份爱便变得岌岌可危。
Ellian给老人修钟,钟开始走动,老人还是会盯着一个地方,只是不再盯着钟而已。
Ellian寻找伊莎贝拉,因为病床上神志不清的儿子想看;儿子死了,Ellian依然在寻找伊莎贝拉。
最终,Ellian的七个蛹里,有一个是夜蝶,她便是伊莎贝拉。
Elsa告诉Ellian,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
写影评的似乎都是女孩,但我相信年长一点的男孩也会欣赏啦。
电影剧本非常出色,仅仅依靠对白就让观众如此喜欢Elsa。
她妈妈是个年轻的单亲母亲,不太懂得关爱Elsa。
不过Elsa非常聪明,她发现邻居老头收集蝴蝶很有趣,就想办法求他,不让自己寂寞。
老头想把她暂时送到收容所,她就打比方说:“如果把你送到养老院,那你是什么感觉。
”虽然没成功,但挺会沟通的啊。
老头最终带她出发,教给她不少成语。
比如稻草垛里找针啊,母鸡遇见了刀子之类。
她还是记不住稻草垛和刀子,但意思全都理解对了。
当她说母鸡遇到了叉子,被老头纠正的时候,她还会立刻反驳:“反正母鸡既不会用刀子,也不会用叉子。
”有的对白很逗,老人一直避讳和Elsa提到两性的问题,但Elsa总是很坦然的说出她的知识。
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有蝴蝶?
”老人说是因为花分雌雄,但它们不能动。
Elsa说:“哦,那它们就不能做爱了,只能靠蝴蝶。
”除了聪明,她很善良。
看到非法偷猎者杀死了母鹿,她很伤心。
当她看到老头杀死了抓到的蝴蝶,就立刻用上学会的新词:“非法偷猎者。
”然后就死活不和老头走了。
老人拉着她,她就威胁老头,连告诉警察绑架的说法都想好了。
用了路上学到的所有知识,哈哈。
坚决放弃出游的乐趣,是个有正义感的小家伙吧。
看完这电影,我唯一的疑问是,她妈妈为什么没热情和这么有趣的宝贝多呆一会儿呢。
于连是一位丧妻丧子的孤独老人,他为了实现多年前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执着地寻找一只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
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爱尔莎,偶然闯进老人寻找蝴蝶的旅程。
最后,老人和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伊莎贝拉。。。
整个电影充满了人性关怀和智慧火花,让我们用心注视那些孤独的老人、不安的孩子,和日渐麻木的自己。
我看到一位蝴蝶老人的生活场景,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在眼前。
那里面,其实有说不尽的精彩。。。
老人会很多技艺。
他会制作蝴蝶标本,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能找到美丽的蝴蝶;他会修理钟表,能一眼辨别出钟表的生产年代;他会用树枝削制木笛,并吹出美妙的音乐;他会用手的影子模拟各种动物,并讲出动人的故事。。。
老人懂很多道理。
看到一对恋人要用跳伞来证明彼此的爱情,老人就说,他们的爱情很危险,只靠一根绳子在维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信任;看到一位登山者瞬间赚到35万美元,老人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懂得,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富有;看到母鹿被偷猎者射杀,老人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生死观——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会随时造访而没有预告,生命都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度过的;看到农夫的老妈妈盯着坏掉的挂钟发呆,老人就帮他们修理好;他告诉爱尔莎的年轻妈妈,要去爱抚、亲吻自己的女儿并告诉她“我爱你”。。。
因为老人切身体会到,亲情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有多珍贵。。。
老人很善解人意。
看到爱尔莎独自在咖啡馆等妈妈,老人就把她带回自己的家;看到警察粗暴地对待犯错误的少年,老人决定不再让警察把爱尔莎遣送回去;老人口口声声说只买鞋子,不要小夹克和帽子,可是镜头一转,爱尔莎还是穿着新夹克、戴着新帽子走出小店;看到爱尔莎不喜欢吃蔬菜沙拉,犹豫之后,老人还是把自己的沙拉换给孩子;爱尔莎讲了自己做过的梦,梦见一只金丝雀不愿意离开她,是因为它喜欢她。
老人听懂了孩子内心渴望关爱的信号,当爱尔莎执意要回家时,即使用绳子拽着,老人也不放她走。
爱尔莎嘴上虽然喊叫不停,心里一定是温暖的;老人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他让爱尔莎自己捕蝴蝶,让爱尔莎亲手从树上摇下毛毛虫,让爱尔莎看着蝴蝶一点点破蛹而出。。。
蝴蝶老人看似孤独,却有他自己的爱好,有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更有善良友好的一面,即使孤身一人,但老人有同样老迈的邻居帮他照看猫咪,有咖啡店的女店员找他修理手表,还有年轻的单身妈妈和那古怪精灵的小女孩,最终都成为他的好朋友。。。
当头顶的白发越来越多,当爬楼梯时腿越来越软;对时下流行的明星和流行歌曲,越来越看不上眼、听不入耳;对十几二十年前的老电视剧,看得津津有味、感慨不已。。。
一切都证明,自己真的开始老化。
如果到了于连老人那样的年纪和境况,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平静而满足。。。
我一直不知道到底什么才算是美好。
《蝴蝶》是这个正月里看到的最美好的影片。
大面积黄色的海报,温暖的颜色。
然后看的到爷爷和小姑娘丽莎,微笑。
俨然一对真正的祖孙。
丽莎是个让我心疼的小女孩,她以为她妈妈并不想生下她,她从来不知道她爱她。
遇见养蝴蝶的爷爷,那一屋舞动的蝴蝶,震撼了小女孩。
爷爷的偏执,丽莎的固执。
一老一小。
多么完美的一对。
美好的山野,爷爷带丽莎去的那个山野,只是从屏幕上看着已经心旷神怡,可以置身其中多么幸福。
世界是美好的,虽然我们知道有丑陋的人也生活在这世界,如同宁静的山林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偷猎者来破坏什么。
即便知道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也要微笑的生活着。
爷爷对丽莎的好,多么温馨。
说着只给她买鞋,不会给她买帽子和夹克,下一个镜头丽莎穿着登山鞋和夹克、带着帽子从户外店里出来。
微笑。
原来偏执的爷爷始终敌不过眼神天真的小女孩。
那只叫伊莎贝拉的绿色蝴蝶,有着爷爷对儿子的承诺。
战争是如此残酷的事情,爷爷的儿子在战争中如同只能生存三天的伊莎贝拉。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全是温暖的、清新的颜色,你看不到战争的残酷、偷猎者的黑色。
可是却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样的片子,会让我们心生温暖的。
蝴蝶是什么牌子的?
你是否知道。
女孩:请你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老人:我不会讲故事。
女孩:不会讲故事算什么老人。
老人:……女孩:那你编一个吧。
老人:好吧…… ——法国电影《蝴蝶》。
也许,当一个人肚子里装满了故事,他就老了,在剩下的日子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孙女讲故事。
老人的心,就像一颗经历了春夏秋冬、风风雨雨而成熟了的果实,坚硬的外壳里装满了故事的种子,这些熟透的果实挂在枝头,刮风的时候,果实坠地,种子撒落一地,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故事随风飘荡,遇到像春天般明净纯真的心灵,这些故事的种子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也许,自古以来,故事就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给孙子、孙女们听的,故事自古以来就依靠老人和孩子而流传,成人们终日碌碌,一肚子的功名利禄,满脑子的烦恼算计,是没有功夫也没有兴趣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只有天真的孩子和复归天真的老人,才相信故事里面讲的是真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是因为对生命的秘密的好奇和想象,老人喜欢讲故事,则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于是他们就开始讲故事,把比自己的生命更悠长也更有趣的故事传下去。
于是,在所有民族的民间故事中,主角从来就是天真的孩子和同样天真的老人,纯真的好奇的孩子,流浪四方、学习害怕的孩子,王子和公主即便到了结婚的年龄了,好像依然是洋娃娃一样的孩子;善良的老人,在十字路口等待着将魔匣子或神奇拐杖交给孩子的智慧老人;甚至连故事里面的坏人也是老人,垂死的国王,邪恶的巫婆,用小孩子的骨头炼丹的炼金术士,而成人在故事里面的地位,总是无足轻重的,其面目也总是模糊不清的,那个埋伏在森林边诱骗小红帽的大灰狼,介乎人和兽之间的形象,倒是典型的成年人。
本雅明说,讲故事是一种正在消逝的技艺。
讲故事的技艺之所以会消逝,其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种被成年人的强权所主导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成人都是上班族,生命就在于工作和消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如放出的箭,一去不复回,被根据从当下到目标的距离一分一秒地计算、划分,未来和历史都没有价值,生命不再轮回,成了平铺直叙的流程,生活不再有跌宕回转的情节,岁月丧失了意义,成年人按照他们的欲望理解和安排所有人的岁月,成年人的时间也侵蚀了童年和老年,童年和老年不再是人生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情节。
于是,孩子不像孩子,老人不像老人,童年消逝了,老年也消逝了,开头丢失了,结尾也找不到了,那些有头有尾、简单纯朴的故事,再也无法讲下去了。
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同性恋体裁的小说,可是一直不敢下笔,怕玷污了这个事情。
朋友推荐说,有时间可以看一下《蝴蝶》,但我一直未看。
希望有时间一定找来这部电影看看。
【补充】多谢 Phoebe 指点,原来此蝴蝶非彼蝴蝶。
伊莎贝拉只有三天的寿命,来到世上不吃不喝只为了寻找爱侣,黄昏时来,夕阳无限好呀,可惜只有三天...老人关于生命意义的对话令人回味,“嘀嗒、嘀嗒...”小女孩不再哀伤。
其实关于生命的本质知道得越多越痛苦,如我这般。
不如小女孩一样一笑带过。
法国的影片以温馨浪漫取胜,沁入人心,这部也不例外。
里面的主题歌很好听,胜过吉祥三宝。
但凡数字,我的概念都很差。
从小数学就不甚好,偏科的厉害。
记不清是去年还是前年春节晚会上,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的“吉祥三宝”,被指抄袭。
原罪就是这部《蝴蝶》吧。
我这人老是幸灾乐祸,看别人好就想找丫毛病,看别人不好就心安理得。
所以,没看过《蝴蝶》,本该先入为主的信任国货“三宝”,可是我还是偏执的认为月亮就是外国的圆,盗版偏爱中国的土壤,对此抄袭行为我深感忧虑痛心疾首怒其不争气绝不能姑息,恨不得提笔写檄文,似匕首,如投枪,其实纯粹是自己没事找乐,闲久了好不容易有热闹,有理由扎堆了,一下子就兴奋了,惟恐晚了就天下不乱了。
因为三宝,得识《蝴蝶》大名。
除了关心下在中国隔三差五都要冒泡的抄袭事件外,对《蝴蝶》并不感冒。
这名字听起来像黑白科普片,一老一小的谈话节目,没有性爱出轨的旅途记录,题材竟敢不媚众,不放电、不带杀伤力,绝对不能谁用谁闪亮。
可菲利普·穆勒是个high导演,虽然《蝴蝶》没有情爱,看了还是让人飞。
不知道那位高人说的,也不一定对。
他姑且这么一说,我也姑且这么一听。
他说,男人的文风一般是直线型的,女人的文风一般是环形的。
本片的拍摄让你走一条直线,走到底了发现是个圈儿,找来找去找到身边了,其实想找的,本就是身边的东西。
看来导演很会搞两性结合。
老爷爷是很悲观的。
从他的言谈里看得出。
“养孩子的时候,是个好梦,孩子长大的,就是噩梦了。
”等等,其他的没记住,我的记性是我的弱项。
爱乐莎也是不幸福的。
用老爷爷形容她的话:“每个不幸的孩子都希望快快长大。
”两个不幸的老小,偶然间凑起来,无厘头的去寻找一只叫伊莎贝尔的蝴蝶。
老的为老不尊,小的童言无忌,一个心不甘情不愿,一个死皮赖脸。
旅途开始了。
其实,二人心中都清楚,这是个结果渺茫的旅途,他们寻找的答案太深奥,非一只蝴蝶可以解答。
只有不幸的人,才会寻找叫伊莎贝尔的蝴蝶。
因为他们寻找的是自己不幸的根源,中国古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伊莎贝尔蝶,是个隐喻。
老爷爷的儿子至死都想看到伊莎贝尔蝶,老爷爷多年来一直找,找到了才能心安。
爱乐莎潜意识里是想找到妈妈的爱,她妈妈的名字就叫伊莎贝尔。
历尽险阻去找她,其实她就在身边。
中国话真好,一部电影,一句就讲完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影片结尾,化蛹成蝶。
不幸的人有寻找伊莎贝尔蝶的宿命。
找到了就可以解脱。
你需要去找吗?
画面。温暖。音乐。多年来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
有令人不适画面,扣分。(虫子太多,今晚要做噩梦)
为什么我不喜欢动物 动物让我心里发毛
我们长途跋涉寻找的东西,有可能一直就在身边。
寻找蝴蝶伊莎贝拉。“什么是恶梦?”“就是结局变糟糕了的梦。就像小孩子刚出生时是梦,当他们长大了,就变成了恶梦。”“什么是流星?”“就是上帝掉的头发。”“蝴蝶是只送情书的邮递员。”
法国小女孩还是有点可爱的,法国老头都tm那么刻薄任性吗
在听同学的评价后我以为这是一部很闷的片,在后来看了那么多不知多云的片之后,这部电影是拍的很萌很好看的
说实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人,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很孤独,很可怜,尤其当他的妈妈没有表现出多爱他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要么就不要生孩子,有了孩子,就要全心全意的爱他。很多事情,我们一旦错失,就再也找不回来~~~
当我放它走的时候,它愿意留在我身边,那说明它喜欢我
打三星的很少,我还是狠心的给了三星。看电影多了,何况刚看过机械师,对这种温情慢节奏的电影实在是不太看好。剧情有些编出来的感觉。结尾曲很有意思。
我永远忘不了导演老登的代理律师那句“都是艺术交流,没有什么抄不抄的”,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一个欧洲“艺术家”和他的追随者们究竟可以有多无耻,回想起来,这也应该是中国是第一次接触“粉圈”案例了。
曾问过他,是否知道天堂电影院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共同之处。他不知道。其实答案也许只有我自己才知道。但凡男主角是憨厚慈祥的欧洲中老年人与天真或精致的孩子的电影,都会让我着迷不已。蝴蝶也不例外。伊沙贝拉,一只蝴蝶的名字,于此想起彭浩翔的伊沙贝拉,两者虽指代不一样,却同样是一种承诺的延伸。前者是对儿子的承诺,后者是对爱情的承诺。蝴蝶中,无论是小女孩丽莎和老人朱利安的对话,还是导演对场景的选取,甚或音乐,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影片不仅让人温情四溢,更给人无以伦比的视觉享受。借此短短几行文字悼念,慈祥的朱利安的扮演者,米
老头和萝莉都很可爱~
伊莎贝拉不仅是两个妈妈的名字(蝴蝶、伊莎贝拉),也是一种蝴蝶的名字(蝴蝶),还是一只狗的名字(伊莎贝拉),还是一个女演员的英文名(梁洛施)。但是此片胜在贫嘴,《伊莎贝拉》胜在吊丝气质,同样演蝴蝶的《燕尾蝶》则胜在OSTmy way.
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么邪恶的小孩,才8岁,看得我压抑
讨厌熊孩子
拍得很美,好温馨。很喜欢这部片子。好想去那呀~~~
“上帝说:‘这都是我的错,我当时太着急了,我只用了七天创造世界,如果我用十五天,就不会有人责怪我了,我也许会做得更好些。’”我不太认可小女孩是老爷爷的真孙女这种想法,与老爷爷对儿子的死亡追忆有不吻合的地方,一部温馨小品暗藏更大的幕后会使这种天真美好复杂化。寻找各自的“伊莎贝拉”。
他们寻找的不是蝴蝶,而是爱,最后才发现,它一直就在身边。
说不出来为神马 就是不喜欢他的基调 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