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壬来源自古老的希腊神话传说,在神话中的她被塑造成一名人面鸟身的海妖,飞翔在大海上,拥有天籁般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船员则成为塞壬的腹中餐。
露是被村民以海妖的身份看待的,因为在村民的记忆中,他们的亲人被海妖吞噬了,所以露的出现在平静的村庄中掀起了巨浪。
主角的乐团以塞壬命名,主角与露的互动,让观众从听觉方面得到了美妙的感受。
村民抓住露后,剧情渐入佳境,露的父亲表现出的父爱,死去的村民实际上是被露咬后以海狗的形式获得了重生,露和父亲一起营救村民,而主角也在这过程中突破了自己的性格桎梏。
配乐太带感了!
电影的名字很生涩,如果说与故事本身有着关联,那就是特指最后的画面,当太阳渐渐升起倾泄在海面上,人鱼一族瞬间消失在海水里,伴着露的歌声。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少年的成长,小镇居民的成长,环保意识的成长,对往事释怀的成长。
海生长在四面环海的小镇上,他的爷爷从事制伞业,父亲从事渔业,海因为父母离异而封闭自己,长成了沉默寡言的少年。
小镇上有许多关于人鱼的传说,人鱼对爷爷这样的老人们来说意味着伤害、入侵、不祥。
海喜欢音乐,与同学游步和国夫组成了塞壬乐队,乐声引来了活泼可爱热情善良的人鱼——露,他们分享音乐尽情歌舞,成为好朋友。
游步和国夫为了乐队的发展以及满足露对歌舞的喜欢,将露带到了人们面前,一时间小镇的人们几乎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强烈反对人鱼的存在,一部分是希望将人鱼经营成旅游项目,而海以及少数人则坚持人鱼应该拥有自己的世界,与人类并存,不受伤害与制约。
在人类妄图杀害人鱼的同时,自然界也对人类发起了惩罚,海水不断上升,小镇渐渐淹没。
人鱼们加入了拯救小镇居民的行列,在那个过程中,我们才真正发现,原来老人们认定的人鱼杀人都是误会,那些以为逝去的人都在危险时被人鱼搭救而变成了人鱼,生活在大海里。
当小镇终于平安,海对着在即将离开的露喊出了“我爱你”,随后阳光出现,不能见到阳光的人鱼们消失。
片中的人鱼有着吸血鬼的特性,不能见太阳咬人一口就会让对方变成人鱼,不过整体造型还是蛮可爱的,特别是露,像精灵一般,拥有天籁的歌声,活力四射的舞姿,还有天使般的心。
比较不能接受的就是海对露的告白,出于露的外形与性格,我觉得她更像是一个孩子,远远没到达可以恋爱的时段。
经过了露的海,确定了自己要报考的高中,也联系了在东京的母亲,少年打开了心扉 ,积极面对成长。
曾经看过关于日本湾杀戮海豚的纪录片,我没法看完它,因为太过残忍太过血腥。
本片中小镇居民在得到人鱼的帮助大自然的惩戒之后,真正明白了万物存在即是合理的,应该与自然和谐并存,而不是因了一己之私去破坏这一份平衡。
老人们其实见过自己人鱼模样的亲人,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转而将一切伤心与怨恨转嫁给了人鱼,这其中的不肯原谅不过是他们懦弱不能面对现实的借口。
画面与人物线条很美,音乐与舞蹈很美,但故事情节有些牵强。
比如人鱼爸爸用活谛法帮助小镇的人保存活鱼,他的外形根本就没法掩饰,居然未引起人们的怀疑。
比如一心要用人鱼搞游乐场赚钱的游步爷爷,怎么突然间就会帮助人鱼逃跑了。
露与海夜晚在街头漫步的画面特别美好,露穿着海宽大的衣服,与海一起荡秋千,如果非得将二人之间的感情扯到爱情,那晚是俩人步入彼此心底的契机。
本片技术方面能力出众,故事欠佳,人物塑造方面除了露和海其余的配角们都太过粗糙。
它在豆瓣的评分高达八分,我不赞同的。
2018-05-23 于福州
该季度汤浅政明的剧场版动画之一。
很享受它开始的气氛描写,作为搭讪道具却卡于乡间小道的跑车、从东京铩羽而归过上正常生活的大人们、缓慢且一字一顿的乡间广播……突如其来的上世纪30年代迪士尼风舞蹈的画面着实有点跳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完全够得上黑化的剧情,所幸是人鱼太过善良无我以至于“毫无波澜”。
有观点指出这是一种越原始越善良的固定模式,但这一模式更多是一种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者对原始僻壤的美化憧憬。
所以本片也在这样一种美化之中轻快地雀跃、理想地终结。
至于失去障日岩庇护的人鱼们将来何去何从、是否还能另辟一片生存净土等问题只是男主将来准备在回来继承家业之前外出随处看看的可有可无的一些小问题了。
露明明那么可爱,但却只能是作为男主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想要仅仅截图发布,可是说我的字数太少了,写一些什么呢。
特别治愈的一部片子。
“我今天也思念着你,尽情歌唱要怎么向你传达我的感情无论下雨的夜晚 还是寒冬的早晨都想伴你身边”“有一句美好的话想对你说,虽然很短但请你听听吧我爱你”歌声一次次响起的时候papa奋不顾身的时候“喜欢你”阳光闪耀你挥舞着手说再见动画风格很舒服,色彩、音乐、简洁画风
特地来看了汤浅政明这部特别有名的电影,也想看很久了。
前半部分一直觉得整体剧情不算特别出彩,但各种细节和小剧情也很是精彩很有特色。
从露爸爸燃烧着自己冲进泳池救露开始,人和人鱼的矛盾也逐渐显露。
弹幕里很多人批评这是人性的阴暗,但我并不觉得这纯粹是揭露人性阴暗,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坦率的感情表达而造成的误解,人们和人鱼之间的故事也有温情的时候。
爷爷和妈妈的故事就特别精彩,无论是画风还是表现手法都极具汤浅政明的特色。
想记一句弹幕看到的话:“有时候人生迈入阳光,那些在黑暗时感受到的细微而不可言传的情感就不在了,可是伴随着那些情感的同样有一些细微而不可言传的微光,它们也会随着黑暗消逝,但的的确确陪伴过我。
”春宵苦短,宣告黎明,两部动漫有不同,相比这部春宵苦短更有脑洞,剧情也更加“顺滑”。
但都很棒,汤浅政明真牛啊!
整部戏看下来,鱼人的原型是北欧神话里的赛壬。
塞壬以美妙的歌声诱惑船夫,使之迷离,将其吞噬。
动漫里表现的神明,都是民众祈愿,信奉,才称之为神明, 所以日无小镇人民都忘记了吗?
神社守护的是谁?
有一点我不苟同,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所爱之人老去将死,才带他们离开,才能变成人鱼永远在一起。
母与子之间的爱能理解,妈妈希望儿子能遇见好的伴侣,相伴一生,直到终老。
那年轻时候失去心爱之人的老婆婆呢?
男友落海,此生不忘,心心念念,还恨渔人在心。
如果我是那个老婆婆,我就跳海随他而去,如果我是那个落海的男人,看到她生活的如此孤单寂寞,我就带她一同离去,陪伴她左右。
与相爱之人不能相守,天堂也是地狱......另~露这样的人鱼好朋友,我也想要
总的来说,其实真的挺不错不过和过往的那个汤浅大叔不太一样,和四叠半神话大系完全不是一种风格。
除了片头曲能够感觉到那种快旋律。
故事其实有点稀松平常。
日无小镇——一个靠渔业维生的小镇,三个少年少女,各有追求。
男主海,有点喜欢他的当地富二代、海老名特产家的少女游步,以及神宫的儿子圆夫(暗恋游步)。
男主喜欢独自玩弄音乐,不善言语,总是一副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样子。
让我不禁又想起了《你的名字》中的系守镇和三叶,同样对于小镇的生活多少感到无趣,同样渴望外边的世界。
故事中的少女游步,希望的就是能够因为他们的塞壬乐队的成功而走向外边的世界。
在片子一开头的地方,三个人一块走在上学的路上,海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而到了片尾,他们再一次一块走在上学的路上,此时少年们都获得了成长——是的,游步打算去东京上学,海也要去外边念书,他还主动和长久未联系的母亲联系见面,以后希望回来做个船员,环游大海,说不定还能遇到人鱼,而园夫也要为了成为神宫的负责人而努力。
故事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故事。
没错,故事的确还涉及到了诸如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的主题。
整个镇确实因为误解伤害人鱼而被降下了灾难,而后反而被善良的人鱼们所拯救。
但是,这更多的只是一个附加的主题。
片名其实已经预示了一切——露(故事的女主角),人鱼,拥有着美妙的歌声,她总是随着音乐而跳起舞来,元气满满。
故事以少年他们组建乐队开始,最后以最后一次乐队活动而结束。
她给海们带来的,就是懂得相互理解,走出那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尤其联想到今天的平成废柴,都处在孤独不愿与人交流的状态,这个更明显了)。
虽然露本身不能在阳光之下出现,否则会被烧死(因为原本是吸血鬼的设定,另一点是被人鱼所咬就会变成人鱼),但是每当她离开的时候,就是黎明的到来——而后就是阳光,她在黑夜里驱除少年们的孤独、寂寞,给予爱和温暖,教会他们主动去理解别人、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因为我们是朋友,不是吗?
唱歌并不难——其隐含的意思是:主动去和这个世界交流也不难。
世界,没有那么不近人情。
当你看到海学会笑了,学会认真和游步道歉并鼓励她,学会向一直关心着自己的父亲表达谢意,学会不再憎恨自己的母亲——这条线贯穿了整个故事,这就是少年成长的故事。
片尾特意强调的阳光,其实正代表着少年的成长阶段的完成。
这才是露出现的最大的意义。
这个唱着歌、有着神明一般的魔力的人鱼少女,意味着某种非现实的成长契机。
怎么,是不是感觉一整个小镇用一场危机迎接几个少年的成长的故事很熟悉?
《你的名字》其实某种程度就是这样。
(笑)这种类似于世界系的故事模式其实很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表现——说到底,电影和小说一样,最重要的是如何说,而不是说了什么。
对于小说而言,可能是叙事模式;对于电影而言,大概是分镜、色彩、音乐这些东西。
作为门外汉,除了感觉到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很适合这个故事以外,还有的大概就是回忆的部分的分镜(爷爷也是弥补过往的成长,这段其实才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简直炸裂,从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大块颜色和粗线条(代表过去)到回归现实的细腻的色彩柔和线条,一气呵成,无比流畅。
你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感到这种冲击力——当我今天在大光明看的时候,那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太强烈了。
感谢这次Stiff,我才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不一样的汤浅大叔。
最后,还是感慨一句,今天又被喂了一波狗粮(笑)。
人鱼和少年,总是要来点爱情故事。
两部主题相同的电影,故事都发生在岛国,而一部满是杀戮,另一部确全篇歌舞,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一种风格才能真正唤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呢?
感性的人一定更喜欢本片,因为其愿意相信世界本就可以永远美好:为什么海洋和美人鱼不能成为朋友?
为什么不能有只剩鱼骨还依然活着,将来还可以再生的鱼呢?
为什么掌管自然的神对人类的诅咒不能因人类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的救赎而消失呢?
但作为一个偏理性的人,我还想问:为什么象征欢快幸福的歌舞,只能在阴影下进行呢?
这就是这部影片,将象征自然的美人鱼塑造得过于美好,结果就是变得不那么“自然”。
人们更愿意将它当成一部青春歌舞片,或者亲情爱情片,而不会去关注影片背后的主题,因为其表达的过于晦涩。
(为什么主题是保护生态,和平共处呢?
我认为人鱼父亲这一角色、养殖场、和游乐场桥段就是最好的论据。
) 还有关于结尾的诅咒,人们将气象反常的原因推给了虚无的诅咒,而没有其它对自身的反思。
认为用歌声和鼓励就能换回自然的眷顾,这个设定着实很“感性”。
影片还是很美的,可以给小朋友们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观。
但它到最后也只会是一部歌舞片,即便不拿其与海豚湾相比,即便只是拿它与它应有的高度相比,显然还是达不到预期的...
这是今年看的第二部关于人和人鱼的故事的电影,相比那部奥斯卡热门,我更喜欢这部电影。
首先是电影的想象力方面很好,然后就是电影的故事很好。
故事以渔村“日无町”为舞台,描述因双亲离婚而郁郁寡欢的少年“海”、与人鱼少女“露”相遇的故事。
电影中的几个角色很有特色,我依次来说说。
首先是人鱼露,这是一个天真善良活泼的小美人鱼,喜欢音乐,很纯真,敢爱敢恨。
尽管人类一直把他们当作怪物,但依然用一个真诚的心和人类去成为朋友。
然后就是海,海是一个因为家庭分散而变的深沉的少年。
经常被家人和周边的人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和大海有关的事,但海还是偷偷的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和露相遇后,更加坚定对音乐的态度。
然后还要就是海的爷爷和蟹婆婆,这两个人是一个悲剧。
首先是海的爷爷,一次偶然事件,让他误以为是人鱼咬死了他的母亲,就一直对人鱼怀恨在心,还不允许后代去接触音乐,对人欲非常恐惧。
儿蟹婆婆则是误以为人鱼咬死了自己心爱的人,也是对人鱼怀恨在心,并且孤独到老,一心就是想杀死人鱼为心上人报仇。
从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到一个老婆婆这么多年就没有开心过,心里只有报仇这件事——《宣告黎明的露之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谢谢支持
我到现在都没记住刚才看的那部汤浅政明的片子叫什么,但观影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海洋之歌》。
同样是三幕剧结构,同样是人鱼故事,只不过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英国。
一个讲社会,一个讲家庭。
从美学层面来说,汤姆摩尔的片子设计感十足,不管是线条还是配色,抑或场景设计等等,那部电影里的每一帧几乎都可以用作平面设计的范本。
而汤浅政明则要欢脱许多,夸张的人物设计,抽象场景切换再加上相对大胆的配色,都充满了虽然少量却恰到好处的「四叠半」味道。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汤姆摩尔的片子更像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那种童话故事,就很英伦。
而汤浅政明的片子则是那种典型的…唔…就很日式,但他里面却又有许多颇令人值得玩味的小细节,虽然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纯纯粹粹的风格化东西 全是当年心理游戏的路子 汤浅是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了吧 再找找他的几部TV看看 这故事搁中国估计都没谁能看的上 加上中间居然还来了几段煽情的戏码我也是看呆了 几乎全篇都在扩张的想象力中度过 水魔法 伞之舞 鳞拨片 初音的唱 理想化的世界 没有死亡 只有人鱼 人物关系真的太糟糕了
汤浅风格明显,但是剧本太太一般拖沓
画风略不适应,歌挺好听的
前半还行,后半粗糙生硬得让人觉得尴尬。动不动就跳舞是个什么鬼。
中后段有点拖……这个海边小村庄看着好舒服啊啊啊啊啊啊啊
大概很久没看过这么美好的故事了,美好得让人心疼。原来每个人都希望能与失去的人再相逢。黑暗中总有魔法。
①汤浅电影中的配乐承担着带动节奏的重要作用,各种类型音乐的选择都恰到好处。②故事性太弱,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比太过平庸。③老奶奶问着变成人鱼的丈夫“为什么不回来见我”,想到了《相亲相爱》中吴彦姝对着棺材说“我不要你了”,两次都险些落泪。④请汤浅政明保持一年两部的速度。
露和汪鱼都超级萌萌哒…画风清奇脑洞歌舞片…鲨鱼爸爸看了很有龙猫和宫崎骏感觉…音乐也赞…日无町居民们的接受能力都太强悍…
#SIFF2017# 剧本太中二了 极度的负能量和极度的正能量突兀的来回 从故事的完成度上来说比不上<你的名字> 而如果想看更单纯快乐的人鱼故事 波妞显然是更佳的选择 有趣的是在片中看到了<雨中曲>和<瑟堡的雨伞> 画风也是非常的可爱和独特
镜头,色彩,小镇的样貌都非常好,特别喜欢狗鱼设定。但又对这种古典志怪沿袭下来的自我中心主义非常讨厌。和聊斋,田螺姑娘等志怪小说类似,阴暗别扭故意拒绝沟通的男主,莫名其妙的被开朗活泼女孩爱慕,明明男二开朗男孩也是搞音乐的诶。人鱼一家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先是人鱼妈妈被镇上人类捕捉晒死,引发海神惩罚。后人类又要晒死人鱼小姐和爸爸,再次引起海啸。对此人鱼们毫不介怀,牺牲同族所有性命疯狂帮助人类,一边帮助一边刚开始人类还在拿鱼叉攻击人鱼,最后人类么自然全部获救,人鱼全部化为日光下的泡沫。
三天看了两部汤浅政明今年的动画电影,都很喜欢。有青春。有音乐🎵。还有电音人鱼魔性的舞蹈。看到最后好感动,那些溺水的人们啊,都变成了人鱼,他们以另一种形态继续生存下去。单纯善良的人鱼们会继续守护风雨后阳光明媚的小镇和继续前进的少年们。露真的好像波妞啊!不管狗鱼or鱼狗都各种可爱!
高潮部分只能感叹毕竟汤浅.前半总觉得汤浅还想表达什么看完发现其实就是个简单的志怪故事,幸好结尾不是传统大团圆,满意.另外拿ukelele不接电出指弹效果那段我真的在电影院喷了
看见汤浅政明就进来了!/汤浅风格没有全篇突出,故事也很日本动画式俗套,正邪分的也很明显,但爷爷母亲那里真是太感人看,音乐也太好听,渐变特效很夺眼球,三星半
勉强两分。故事太简单了,闷骚寡言的音乐少年巧遇可爱人鱼,人类社会不见容,人鱼父女以德报怨终获接纳和谐共存,就这个主线实在是很催眠了,看睡了两次。细节处当然有汤浅政明特色,时不时就狂放恣睢一把的画风、人鱼亲了以后能把人跟狗变人鱼、狗鱼的设定、掌握活缔法(令鱼被切割后依然存活的烹饪法)的鲨鱼形父亲,还算俏皮新鲜了,不过所有出场人物都有浅显结构性关联的做法(章鱼婆婆、祖传做伞——畏惧阳光的人鱼要靠伞遮阳——的祖父)让人看得打不起精神,这点上和《海角七号》一个问题。和同类电影主题上无甚区别(比如周星驰的《美人鱼》或者邵氏《猩猩王》什么的),在个自然主义的立场下面,很套路的描画人鱼认识人以后就倒了大血霉,之后再人&鱼和解什么的,俗,俗,俗,俗,俗
汤浅还是汤浅,只是故事实在是单薄了一点
唉,鱼都太好了,人简直没眼看,都是贪心不足的大傻逼,人类爆炸吧。
第一次这么喜欢汤浅政明的动画。人鱼和音乐的故事,又有趣又感动。
挺适合小朋友看的,剧情基本没有令人惊喜的地方
可能是汤浅的片里面最不喜欢的一部,主要是故事太弱,整体的分镜和作画没有达到期待值(主要是表现力不够) 今年的两部片里个人评价还是春宵苦短好一些。这部的故事有种“反君名”的感觉(小镇、上京的理想、灾难+避难推进剧情,三人+一个外来者))。几个回忆镜头的作画非常棒(作画by大平那部分
可愛らし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