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并不是在影院中欣赏这部二次元“圣经” 反而是拖了许久才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
京紫外传是TV版剧情的承接,但和主线关系不大,但还是不推荐没看过TV版来看外传,这样很难体会到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的感情,难以深入明白她和伊莎贝拉为何相似,只有了解了薇尔莉特的生世 经历,才更能明白她对心爱之人少佐的感情。
外传中也会有很多细节来照应TV版剧情和薇尔莉特的“爱”。
温柔却空洞的评价并非无的放矢,剧情有点单一,的确感动,但又有所欠缺,毕竟是京阿尼复苏的第一部作品,京阿尼还是贯彻了“爱”的主题,京阿尼也传述于我们烈火是焚不尽“爱”的。
配乐作画的顶尖水平大大弥补了剧情的欠缺,湛蓝的天空,云彩点缀在蓝色的幕布上缓缓舒展;
海面水波荡漾,飞溅的水花缓缓滚动,一道道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明亮;翱翔的海鸟斜掠,营造身临其境真实感;
细致作画光斑照射过树荫,整片树林映入眼帘,在光影的渲染下生机盎然……画面效果一再秉承了京阿尼的魅力。
薇尔莉特受到王室委托,担任王室女儿伊莎贝拉的教育员,伊莎贝拉在这个与牢笼般的贵族女校中学习,她的举止并不像薇尔莉特般端庄文雅,Violet在委托的三个月中像一个骑士般守护在伊莎贝拉旁,帮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王室千金。
起初,伊莎贝拉与他人难以相处,拒绝与别人靠得太近,当她知晓了薇妹的身世后,才一步步敞开了心扉,与Violet成为了“好朋友”。
委托结束
与薇尔莉特告别在王室没有找上她之前,伊莎贝拉曾过的“穷苦”,即使如此,她还是过的自由。
当她看到没人要的女孩时,伊莎贝拉没有抛弃她,反而决定将女孩收作妹妹。
这是复仇,我只能这样勉强活着,本来这孩子也会同样不幸,但是,我偏要让她获得幸福。
一无所有的我,要让她获得选择未来的权力。
当王室找上她时,伊莎贝拉明白,她只凭自己是给不了泰勒幸福的。
于是被迫与泰勒分离,天各一方,无法见面。
伊莎贝拉的感情
伊莎贝拉留下了艾米·巴特莱特这个名字,这也是仅属于泰勒·巴特莱特一人的名字。
薇尔莉特她的单纯、纯粹有着治愈他人的能力。
伊莎贝拉向往着自由,她向往着薇尔莉特那般想去哪就去哪如同鸟儿一样的生活,当看见翱翔于天空的鸟儿,她的一举一动总会将渴望自由却难以自由的压抑悄然流露。
“幸福”与TV版不同,外传着手点并不是完全在“爱”与自动手记人偶之上,还描述了邮递员与“幸福”。
当贝内迪克特问泰勒为什么想成为邮递员,泰勒答道:因为邮递员给大家送去的,就是幸福。
三年前,贝内迪克特将艾米和薇尔莉特的信送到了泰勒手中。
贝内迪克特因此她始终铭记着姐姐艾米,这封简单的信,给泰勒带来了幸福。
这个“魔法咒语”让这份沉重的幸福,不会消散。
所以泰勒向往成为一名邮递员,亲手将信件传达到艾米手中,为他人,为艾米,也为自己传递幸福。
贝内迪克特也曾在薇尔莉特拜托他将信送到完全不知信息的伊莎贝拉那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哪封信,是不需要送达的。
这也与TV版4.5话中那位老邮递员与薇尔莉特说的一样。
这也便是贝内迪克特接下这个困难任务的原因。
在信件送达后,亲眼见证了伊莎贝拉(艾米)收到信后的感动,她在这封信中的到了许久未出现的幸福。
于是贝内迪克特在返回时才以泰勒的这句话来回应她,也是再次提及邮递员所凸显的主题——“希望”
片尾茅原实里演唱的《エイミー》,制作staff的名字一个个出现,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将爱表达在这部作品中,传达到我们身上,这份爱永远不会消散。
而京都动画也会如同薇尔莉特一样,在经历惨痛的伤痛、失去后,仍在用动画继续传递平凡的美好。
进度太快:剧情就介绍个约克,泰勒(两个新角色,后期是义姐义妹)刚生活到一起,还不到5分钟,就出现了一堆壮汉来把她们分开。
两个人就开始哭起来了。
很难带入的好吗,而且节奏也太快了吧喂。
(5分钟你给正经演员酝酿一下感情,有些演员也哭不出来呀。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
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说在最开头,因为豆瓣评分不高我预期低所以看完后反而觉得不错。
但不得不承认缺点还是有的。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谈谈观后感吧。
首先谈缺点:这部确实是粉丝向,出场人物和世界观介绍不够,没看过的观众会懵逼。
比如C.H邮递公司的运行机制,自动手记人偶的工作,主要配角的人设;一些在正传单元剧的主角也有几分钟客串,比如露库莉娅(我当时还懵了,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是谁她就下线了);少佐太可怜了,作为男主连回忆的画面都不给,薇尔莉特抚摸着胸前那颗绿色宝石时的心情可能只有粉丝才能懂。
其次是平淡的剧情。
没有冲突点,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世界观和人物介绍得不够,非粉丝的观众很难看下去。
正传其实也是这种调调,所以我当初追正传时有点坚持不下去。
如果说这部是商业片的话,那就是定位较为失败的。
但我认为这部应该就是粉丝向的文艺片,而且极大程度展现了京阿尼的优势。
1.画风音乐唯美。
京阿尼的特色,紫罗兰系列达到顶峰。
惊艳到我的是服装。
看预告时我以为薇尔莉特跳舞时的礼服就是男士燕尾服,结果是改良版:上半身是蕾丝仿旗袍风格,而下半身才是燕尾和长裤,即绅士又柔美,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服装设计上用心了。
2.感情含蓄细腻。
这部不是商业片,外传风格和正传一脉相承,抒情是首要,剧情都是为了煽情而已。
但这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不是用撕心裂肺和眼泪等夸张的手法来强行抒情。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角色的感情展现出来,含蓄细腻。
感情的层次也很丰富,除了主线中姐妹情和友情,还有师徒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多条感情线交织,互相影响,层层递进。
如果说刺激的商业片是重口的快餐,那这部更像是一杯茶,虽然清淡但是醇香艾米和泰勒两姐妹之间不能相见但又互相思念的感情其实是对应了薇尔莉特和少佐的感情(少佐太没存在感了,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没品出来),虽然没明说但细品能感受到。
3.人设很立体,不落俗套。
现在的动漫喜欢靠角色某个特别属性来吸引观众,这样塑造出来的很单调,真实“纸片人”。
紫罗兰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多元属性:泰勒天真阳光但她不识字还曾不懂装懂;艾米是个好姐姐但她自卑内向;贝尔迪克特外在骚包傲娇内在温柔有责任心。
主角薇尔莉特,看过tv版的都知道,她是战斗力强大的武器,但内心细腻,柔刚并济。
他们都有正负两面的形象,塑造得很自然,观众不单从外表,还能从行为举止中感受其性格。
每个人设的魅力是由内散发出来的,不限于外在。
我很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吵闹的孩子,但我居然被这样的泰勒所吸引。
初看她觉得傻乎乎、闹腾还不诚实。
但她的笑容很阳光,她笑着跟所有人打招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她又是个爱撒娇的小孩,听着她奶生奶气的叫着哥哥姐姐时以及她看着糖果和泡泡时闪着光的眼神,我心都化了。
成年人觉得无聊负担的工作,她却觉得是传递幸福。
身心疲惫的社畜表示得到了安抚。
4. 主题鲜明三观正。
我个理解的主题是“爱与幸福”。
正传中薇尔莉特因为从小被当作武器来培养,所以她对感情缺乏认知,她一直在追寻着“爱是什么”的答案,遇见过很多人后慢慢开始理解爱的含义。
所以外传中也是如此。
爱是非血缘关系的姐妹情深,是少女之间的友爱,是她对少佐的爱情,是邮递员和人偶手记员为人们传递的幸福,是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或许还有更多的含义。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
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当老人指着还在修建中的埃菲尔铁塔问他什么时候能修好,他不感兴趣地说谁知道呢。
遇到泰勒后,他慢慢找到了本职工作的意义和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将只有姓名没有地址的信送达也只有他才有这本事了。
平凡的工作也有非凡的意义。
老人后来又问了一样的问题,他笑着回答是:“应该很快就会修好了。
”紫罗兰的三观正还体现在对女性的认知上。
在这部的背景下,曾经女性结婚后要辞职当主妇的,但是现在她们已婚但还是能继续工作。
而且她们除了本职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和理想,她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用仅限于养家糊口相夫教子,而是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优缺点分析已完毕。
以下全是个人吐槽。
前半段女校部分我不知怎么地想到了《小姐》,比如共浴同床牵手私奔都很有既视感,所以不自觉地往百合方向想。
但其实是很正常的友情啦。
豆瓣有人吐槽全片几乎都是女性唯一戏份多的男性还骚得不行。
所以我看到贝尔迪克特时不小心笑喷了。
电影还给他骚气的高帮小高跟和露腰的衬衫多次特写哈哈。
不过他也是个尽职的邮递员和温柔的师傅,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原本是为了情怀,毕竟正传的剧情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电影意外地对我胃口。
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粉丝不多原因,影院几乎都是各种包场。
我这场次只有三个人,但另外两个人都看的好认真,全程都安静专注地看着,放ed的时候都没有走。
等武本康弘的名字出来后,我默默拍了照留作纪念。
感谢京阿尼曾经给我带来的感动。
最开始是被薇尔莉特的帅气剪辑吸引进来的,就是别人顶一本她能顶十本,然后在女校中粉丝居多的那段。
不过看完后发现并不是那样的“爽片”,也挺开心。
不由得想起《银与黑》里面的话,“借助他的家庭发现他,然后再把他尽力拉出那个狭窄的世界”,我被剪辑的片段“骗了”进来,却收获了别的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东西。
希望这样的电影或者书籍更多,趣味性吸引我,干货满满。
首先是主题,我没想到,会从写信或者家庭教师这个细节角度入手。
而且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爱情,没有政治没有科幻,是非常温暖的姐妹情,也许还掺杂了一点百合…?
其次是画面,可以说大部分随手截图都可以作为壁纸,展现了应该说是18世纪英国刚刚进入工业时代的样子。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风景,都刻画得非常漂亮。
“最后我成为了你”,也是出于个人经历非常触动我的一句话,从一开始的“丑小鸭”,到后来优雅的大小姐,最后都能看到薇尔莉特的影子,虽然隔了这么久不应该再提及,可是我希望我的安静沉稳里,有我儿子文婧、景哥、吴宇哥哥、谢尔顿的影子,做事不骄不躁,可以理性多一些。
薇尔莉特真的非常攻,也很温柔,如果有这样的人陪伴,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啊。
薇尔列特赛高!
这不就是全能嘛啊。
战斗力超群、会写信会送信、还可以做家庭教师会礼仪。
妹妹好可爱(ɔˆ ³(ˆ⌣ˆc)头发是真的多。
是个精力旺盛的可爱小孩啊。
不识字还能那么远坐船找过来也是不容易。
美男师傅也是厉害。
之前看动漫那么多集,怎么没有发现他鞋跟比薇尔列特还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都是弹幕转移我的注意力了。
这回才发现,邮递员小哥穿的高跟长筒靴,小腿肚上有波浪,衬衫还有露背嘿嘿会打扮,可惜就是几年都一套衣服没换过。
话说,京阿尼的风景也太棒了。
女校的林荫道里阳光穿过树叶,屋顶看星河璀璨,艾米姐姐的后花园,雨落在地砖上一点点打湿地面。
好多好多细节,都好美啊当然最美的还是薇尔列特哈哈哈只是想给娱乐时间做个记录总结,怎么这么难,尝试哈了十几排了都说没到140怎么感觉之前记录小说和电影没有这么费劲啊
★★★★☆ 战后休养生息的重建,从压抑、平和到重新充满希望,战争带来的科技发展也随着人们的观念生活不断进步变化,一切都在变好(贝尔电话,摩托,信号塔,追求幸福的方式多样化,结婚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女性也从工具人蜕变成拥有独立价值的人(泰勒,violet ,因为男性参加战争,女性也成为了生产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电影情怀感挺重的,比较粉丝向,分离后的情感处理我自己觉得稍显平淡,信号塔与邮递员的职业也有冲突,但音画很棒啊整体节奏和情调也很喜欢啦。
这真的是最近一部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了,记得看的时候空空荡荡,两人包场。
剧场版的画质一如既往的好,光影控制真是一绝。
京阿尼出事后,我一度以为这部剧场版会被搁浅,但它还是赶在病毒之前来了,看到总有人说剧情差,看不懂,在情节方面的确有部分因为时长的原因被删除或者压缩,但是主线上的姐妹情,对人物的救赎还是一贯原来的风格,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泪点满满。
还是值得给一个高分的。
在一个无比焦虑的夜晚,在刚刚结束一轮忙碌又在今天预感到即将迎来新的一轮忙碌并且面临更多挑战的夜晚,决定让自己暂时的、暂时的逃离着不断延伸着的无形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
并且想到如果今天再不去,也许又要错过在电影院看这部外传的机会,但是这或许又是我逃避工作的借口。
也许早就可以意识到,我的身边、我相熟的人不会有和我一样热爱这部动漫的人,发朋友圈的结果也就是直接湮灭了那一丝的希望。
即使我是孤单一个人,只要我心中还有想要做的事情、有想见的人,便永远不会孤单吧!
买票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我买在了ta前面一个的位置,ta也和我一样吧,如果真的等电影开场只有我们两个人,那也是一种不会说出口的情愫和缘分吧。
实际电影开场,还有一对情侣。
偌大的影厅,只有我们4人。
//这次薇尔莉特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一名女仆以及成为了一个人的朋友、实习生的助理。
她是那么的出众、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美丽,“如同公主骑士一般”。
如丝绒般的头发、旋转的燕尾服、敲击打字机的机械手、少佐的眼睛、优雅的屈膝礼……自动手记人偶——薇尔莉特·伊芙加登,那个带我理解爱的女孩。
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对战争中意外相遇、相依为命的姐妹,在那个寒冷的下雪天、那个牵起手的瞬间,忍不住流泪啊。
那个送信的晴天,“哥哥”坐在台阶上,念出那封信的内容,“这是属于你的魔法咒语。
艾米。
在寂寞时呼唤我的名字”。
“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永远放弃我的本名” 再一次落泪。
不知道流泪了多少次,似乎一直怀着难以名状的情形看完了整部电影——直到片尾曲的休止符到来、走出电影院、走回家的路上、打开电脑记录这篇感想,似乎都是以这样一种心情度过的。
好像已经无法用语言流畅的描述出我的感情了。
在泰勒成为邮差实习生结束一天的送信,贝内迪克特问她为什么要当邮差,她说,因为邮差给大家送去的是幸福。
音乐一起,突然心就被击中了。
好像……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见到过将邮递员的使命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
信,在动漫中就说到“没有不必要送到的信”。
现在,好像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今年唯一写的一份信——寄给在北京读研的朋友,也因为地址或者其他的原因,似乎永远也无法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现在还有多少专门送信的邮递员呢,现在还有人通过写信来交流么。
因为等待而积攒的那份期待好像也渐渐消散了。
从前人们用诗歌、用优美或热情或者修饰过的语言表达感情、表达爱意、表达歉意……现在好像都已经成为落后的会被人讪笑的东西了呢。
人们好像更习惯用网络用语、重复别人说的话来相互交流……可笑的是我说着上面那些话,自己却做不到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我的感情,这种没有条理、没有主旨的文字,也没有人会在意吧。
//这部剧的邮差——贝内迪克特,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人。
首先是他的服装。
高跟的长筒靴背后装饰着花边,等的不耐烦时用脚后跟敲击地面,送信时还能快步从台阶上跳跃着奔下,每次镜头的特写都让我想到他崴脚受伤的场景;背后镂空的交叉绑带,竟然想用性感这个词来形容。
但是他工作时候的样子又是如此认真——送信时可以不看地图记住每个地址,为了帮自己的“小徒弟”将信寄给地址不详的姐姐,打电话联系认识的人又日夜兼程去送信。
当他开着摩托在风中说着“因为邮递员给大家送去的是——幸福”,那一刻,突然有了想成为一名邮差的冲动。
可以将“没有不必要送到的信”送到每一个人的手里,是虽然艰辛但是又幸福的事情啊。
//从前,对于自动手记人偶,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结婚并放弃人偶这个身份。
现在却不必辞职,有了更多途径去获得幸福。
爱丽丝说她的幸福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自动手记人偶,艾丽卡是想要成为小说家,最后他们问薇尔莉特,她的幸福是什么。
薇尔莉特的幸福是什么,她没有说。
我的幸福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的幸福是什么,我想我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
“谢谢你,薇尔莉特”2020.1.14 / 2020年第一部院线电影 / 语无伦次请见谅我也应该收拾好心情,回到忙碌但是依旧会继续努力的生活中去。
还有和我一起直到片尾曲结束才离场的那个女孩,虽然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我还是要祝福你未来的日子光明而可爱啊。
非常开心看到小破站如约上线《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其实之前院线上映的时候我就看过两次了。
小破站在上线影片方面一直以来一贯地对熬夜党发“福利”,终于是轮到了久违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所以这次我自然不会错过宝贵的“复习”机会。
与在电影院观影时不同,春节期间我安排上了两年的B站大会员,如愿以偿补完了《紫罗兰永恒花园》的TV版。
现在再次回味这部电影,完全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剧情完整了,很多地方的细节都串连了起来,也加深了我对《紫罗兰永恒花园》整体上的理解。
从TV版到外传,很重要的一条线就是薇尔莉特的心路和成长历程。
剧场版中我们看到薇尔莉特从一个战争工具成为“人如其名的人”,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落落大方、成熟有修养的薇尔莉特。
在少佐把薇尔莉特交给其老上司基尔伯特后,薇尔莉特真的记住了“你将不再是道具,而是成为人如其名的人”这句话,并且真的成为了“人如其名的人”,而且逐渐走向成熟和优秀。
其实薇尔莉特在不断按照要求成长自己也暗含着薇尔莉特对少佐的无限思念。
因为她知道,基尔伯特的要求其实就是少佐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虽然她还没能与少佐相见,但是薇尔莉特一直期望的是当有朝一日能与少佐重逢的时候,自己确实没有辜负少佐当初的期望(我没有看原小说,可能原小说对这方面的细节表述要丰富些,仅仅综合全部剧情做出假设)。
依然是这句挂在嘴上的“京阿尼出品必属精品”,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所用的类2:1(21:9)的宽银幕“拉长”了视觉的左右界限,相较于16:9的TV版能更好地展现和诠释每一帧的风景和人物的衬景,即便是在显示器前看到的画面依然还是那熟悉的、毫不妥协的画面。
当然对于外传的剧情内容来说。
宽银幕确实是最佳选择,对全片的艺术化诠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从画风到配乐,还是那种既有欧洲贵族的典雅气质又不失去日漫活泼风格的感觉。
西欧风格的画风和恢弘大气的交响乐和古典音乐,都使得整部影片气质凸显,恰到好处的衬托了剧情。
TV版本和外传连在一起,在阐述薇尔莉特走向成熟的同时,完整地展现了薇尔莉特的人生价值和形象。
真正在治愈我们的,其实就是薇尔莉特在全剧终凸显的人物形象和价值,以及这种形象和价值的现实社会意义。
这个形象和价值在剧中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就是泰勒了,泰勒在薇尔莉特的帮助下励志成为邮递员,并且为之努力学习,而且泰勒所表达的对邮递员的认识其实也正是薇尔莉特刚成为人偶时的想法。
最后我依然是被薇尔莉特所传递给我的形象和价值所感动,还是要大声的喊出这句“吹爆京阿尼”!
当然我也再一次缅怀在那场火灾中不幸逝去的制作者们,希望京阿尼浴火重生,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佳作。
期待《紫罗兰永恒花园》剧场版能如约与我们在院线见面!
“没有一封信是不应该送达的”“只要呼唤你的名字,我们的牵绊就永远不会消逝”2020.3.18日凌晨
同步投稿Bilibili弹幕网(点击“阅读原文”)版权所有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立叙事,但实际上都在书写薇尔莉特。
这种结构在剧场版中也不例外——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剧场版对主线故事(或说薇尔莉特本身)的意犹未尽之处进行了展开和补完。
如果说薇尔莉特是战争年代的个例,外传则在和平年代将感情重新编织了一次,并且猝不及防地把观众余温尚存的泪点戳了个遍。
第一个重现的层面是个体的异化——在主线中是薇尔莉特被训练成战争兵器;在外传中是艾米被训练成富家千金。
薇尔莉特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说自己和艾米相似。
薇尔莉特遭遇的经历更为极端。
在外部环境里,她陷入了最黑暗的处境,又收获了最美好的邂逅。
在内部精神上,她经历的感情深沉至极,自身却无法捕捉。
内外双重的反差是她身上最令人动容之处。
这样的她成为了艾米的老师,她真正教会艾米的不是谈吐、礼仪和舞步,而是怎样面对命运,怎样在命运的安排中不放弃对美好之物的希望(例如新的友情),怎样怀抱虽已失去但却极其珍贵的感情,继续生活下去。
第二个层面是绝望与希望——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和吉尔伯特的邂逅;在外传中是泰勒和艾米。
如果说最令人绝望的不是现在的痛苦,而是没有爱的未来的话,这正是吉尔伯特带给薇尔莉特,以及艾米带给泰勒的救赎。
泰勒反复阅读艾米的信,正如薇尔莉特一直佩戴着少佐送她的配饰;泰勒将自己认同为艾米的妹妹,正如薇尔莉特将自己认同为“吉尔伯特的狗”。
那是在一无所有的世界里得到的毫无保留的爱,这对那时的她们来说就是所有一切。
这恰似人在作为手足无措的婴儿之时得到的母亲的庇护,而由于人总要长大,这也注定是人不得不失去之物。
第三个层面是失去与成长——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成为自动手记人偶;在外传中是泰勒成为邮递员。
薇尔莉特和泰勒都得到了救赎,但是又不得不失去了。
整个故事的核心正在于此:人如何怀着魂牵梦萦的思念,怎样接受无法自胜的悲伤,又怎样面对日复一日的生命。
这也正是故事所传达的东西:人无法永远依赖别人的爱活下去,但渴望爱与被爱的心情绝不是该被遗忘之物。
通过“写信”这种形式,故事挖掘出被人们压抑的感情,用极尽浪漫化的手法重新告诉人们:这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永远抱着珍贵之物前行。
外传的故事不仅仅是重现了薇尔莉特的经历与感情而已,在每一个层面上,外传都更进了一步。
面对外界的改造,艾米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毫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拒绝,以及最后的和解。
面对他人的爱,泰勒也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无法表达心意,我们看到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尽全力回应了艾米给予自己的救赎。
而故事最精彩的则是这样一幕:泰勒躲在一旁看着艾米阅读自己的信时泣不成声,但是选择了不见面。
从薇尔莉特的相见却不得,到泰勒的能见却不见,故事的内核被勾勒得更加闪闪发光。
人要成长,必然要有所失去。
但是我们失去的东西,永远也不会失去——只要我们还将那感情怀在心间。
这便是《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想要传递的永远吧。
无聊到电影院睡着,有点女同be电影感,卖腐嫌疑,感觉京阿尼就喜欢画一堆无意义的妹子卖萌片段,不能二倍速很烦躁。
每一封信都值得被送到…嗯
看困了
前半小时很《指匠情挑》 而且打着姐妹情的幌子、暗戳戳卖腐也不妨碍拿龙标 还是小清新日漫技高一筹
为了京都,从Air到京紫。P.S.:前排两位高中生。
京爸爸作画不用说了 剧情还不如tv版的几集 特别妹妹跟整个画风都不搭宛如红猪(? 前半个小时橘里橘气还比较好看 还有为啥一直给男同事的高跟靴和露背装特写?why?
温柔而空洞
主要给画面。
世界的主宰——京阿尼
剧情硬伤。。翻译也感觉特别奇怪。。
怎么那么好看!温馨!
我本来应该是个和京阿尼全无交集的人。
很平庸,画面好也不行。总感觉就是一个OVA的体量强行扩展成了剧场版。不过看此片的意义不仅如此,只是希望未来京都的感动更“言之有物”一点。
“可以永远不离开我吗?”那一秒鸽群刷地飞过,下一秒我的眼泪哗地下来了……有些事,不是说永远就可以永远的啊……片尾字幕再次崩溃哭……除了两位到点离场的观众外,字幕滚完前全场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泰勒,你的花听到了姐姐的呼唤,你听到了吗?届きますように, 届きますように...
尽管已经有心里预期,剧情会比较弱,但是真正看得时候,比预期还要无聊
达美
明日香前辈你不要九妹子啦
当时我为什么没能到影院看现在已经忘记了时间过得好快我至少两个月没进影院了吧?//作画上大概京阿尼不缺画匠 但在整体故事的编排上有种已经要崩塌下来的感觉 贩卖情怀没问题 但情怀这种东西总有被消耗殆尽的时候
前半段橘里橘气 百合拉满,后半段剧情有问题 虽然画面绝美,但是又陷入那种一眼望到头的套路剧情
细腻,光影真的绝。ps我也想玩薇妹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