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溺水
Sesės,Drowning Dry,Sisters,溺水两家人(港),溺水小妹(台)
导演:劳里纳斯·巴雷萨
主演:盖尔米尼·格莱姆扎伊特,阿格尼·卡克泰特,吉德里乌斯·基埃拉,保利乌斯·马尔克维丘斯
类型:电影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语言:立陶宛语年份:2024
简介:埃内斯塔、她的丈夫卢卡斯以及他们的儿子与埃内斯塔的妹妹朱斯特一家一起,在卢卡斯赢得了一场综合格斗锦标赛之后,前往乡间别墅度周末。两家人在附近的湖里游泳、共进晚餐,并讨论家庭财务状况。但在一次近乎致命的事故之后,这对姐妹成了单亲母亲。这部电影讲述了悲剧发生后,姐妹俩如何继续她们的生活。详细 >
#BIFF 今年洛迦诺最佳导演和最佳表演。如何讲述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件?电影从内心感受/心理出发来构建结构,就好像观众也经历了一次「drowning dry」的过程。
子戈老师在播客《赶场》的072期有详细分析这部。#HKIFF49
最輕的也最重
3.5
@HKIFF 剪辑太混乱了,故事其实是个好故事
欧洲人真高级。明明有大量空镜,却又不觉冗长沉闷;明明暗潮汹涌,却又步步轻描淡写;明明是简单的普通人日常,却又营造得充满悬念。
【釜山电影节】3.5🌟。套着度假类型片的外壳,不动声色地渗入怪异而阴郁的暗示,往往透过摄影运镜与声音辅助实现,让平淡的剧本潜伏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与暴力暗示,最突出的是两个男人间的暴力行为(拳击比赛、公路上故意超车、打斗比试)。相比起男性暴力倾向与大男子主义,女性的温柔力量与独立自主的精神才是焦点所在。两姐妹分别失去自己的丈夫后,勇敢地肩负家庭责任,养育子女,克服伤痛而重回人生轨道。
四点五,有种当初看马特尔沼泽的惊喜。非线性,但氛围与情绪一以贯之,一切关乎厄兆和余波,讲究的留白助力细微瞬间的刻画,角色塑造与表演甚为娴熟却同时漫不经心,在苦难面前nonchalant的从容源自女性的坚韧和超越,以及姐妹情深。这种不动声色的女性主义叙事令一切榨取眼泪的“走心片”相形见绌。
最近看的书里有一句好适合形容这种感觉的话:那时很多事还没发生。但有的事还是提早发生了。你还不懂得时间的微妙。它不是只会流逝,还会回卷,像涨潮时的浪。
中间那段我还以为是片子output过程中出问题了………
HKIFF49长镜头跟交叉叙事真的要人命,不太喜欢。
A good example of how a mediocre story can be TOLD interestingly. 非常准确与精心的设计,像是数学问题一样,外加足够信服的表演。
#HKIFF49 任何危机似乎都在刹那的倾覆前存在着漫长的铺垫,究竟要把责任追讨到多久之前才算足够。People come, people go, and people move on.
hkiff 第一场/ 实际2.5星左右吧,感觉非常规整,有点像瑞典导演会导出的风格,或者说北欧?但枯燥又刻意。
牛逼
#HKIFF 2.5 谁允许你这么拍长镜头的……感觉导演就是看了几部欧洲三大影片学了点皮毛以为无师自通,故弄插叙混淆视听其实实质性内容=🈚️
【hkiff49】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通过剪辑手法将事故的悲剧渲染得极其哀伤,结尾的戛然而止也挺有意思,里面多次的长镜头让我不太理解
结束得非常突然,与其说是看两姐妹在平静生活被摧毁后如何重塑,不如说是一场平静又疯狂的悲剧。剪辑手法加深了戏剧冲突,配上微微展露的性别议题(两男主雄竞得场面比较好笑),看下来给我一种淡淡的疯感。很多长镜头让人不明所以,比如导演整整拍了一分钟女主一动不动做平板支撑,一分钟男主来回除草等…比较印象深的长镜头是,两男主斜对着坐着吃饭,剑拔弩张却无法发泄的氛围令人发笑。但实际上观影体验并不太好,两次听到后面大哥的呼噜声,右边女生悠悠睡着又转醒好几次。无数次困意袭来强打精神,播到一半有人中途离场再也没回来。太平 太散 每次冲突开始时我试图打起精神,又会陷入到另一个意义不明的一分钟长镜头中。给我的感觉是导演拍了几秒钟剧情好累,拍一分钟意义不明长镜头奖励一下自己。
这种欧洲片看多了给人一种随便哪个eu citizen都能拿到投资拍电影的感觉
很日常記錄生活的鏡頭呈現,故事很簡單,但很多也很隱晦。似乎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大部分卻又是點到即止。尤其是最後。突然就結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