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终点
Sirat,After,Sirat. Trance en el desierto
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
主演:塞尔希·洛佩斯,布鲁诺·努涅斯,斯蒂芬妮娅·嘉达,约书亚·利亚姆·亨德森,理查德·贝拉米,托宁·詹维耶,杰德·欧基德,艾哈迈德·阿布,阿卜德利拉·马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25
简介:父亲Sergi López带着儿子深入摩洛哥南部山区,闯入一场锐舞派对寻找数月前在此类永不停歇的迷幻狂欢中失踪的女儿兼妹妹Mar。置身于电子音乐轰鸣与陌生而原始的自由氛围中,他们不断向人递出Mar的照片。希望日渐渺茫,却仍追随一群锐舞者奔赴沙漠中的终极派对。当父子俩深入灼热荒原,这场追寻之旅终将迫使他们直面自身的..详细 >
宗教意味太浓,但也又一次印证了我对死亡的看法:不要试图寻找它,因为它就在身边。
真拿命蹦迪...
首先构建起《过境》,一个混杂的时空。他们在干嘛?跳舞?逃难?军队?难民?《畸形人》?公路电影?泛欧电影?下一步:抛弃这个背景。就像向后滑坡的汽车,儿子和狗狗都摔成肉饼;就像不断前进的影片,它邀请我们遗忘已经发生的事件,而只关注那些向前的部分。于是,整部电影不过是一封邀请所有戛纳观众欣赏“随机炸死一个角色”的邀请函。连断肢者残手的舞蹈也显得如此幽默。《善良的生存》的反面,《宽恕》的好朋友。
跟前作完全不同,纯粹娱乐电影。
论手刹重要性的交通安全教育片,从音乐到视觉都土土的,充满一种想嗨又嗨不起来的老人味(戛纳三日证专场全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都看的鸦雀无声,可想而知
戛纳No.07|(有剧透)正如片中摇动地板的鼓点一样,拉克谢展现出了惊人的节奏把控能力。开片便以电子乐轰鸣和“麦克斯”式的沙漠朋克团体确立全片风格。而当观众自认为已经明晰电影走向,整个故事似乎又将落入“一群可爱边缘人的公路之旅”这样的俗套之时,又用一声巨响直接完成电影基调的转换。而随后出人意料的巨响再次出现,影片节奏出现第三次变换,“天堂到地狱”之路的概念自此构建完成,影片也随即出现象征无尽延续的火车,影片在此结束而旅途无法结束。放在去年可以直接颁奖了
吓死了
就为了最后半小时的醋包了这一顿饺子是吧
感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色特点吸引的地方还是挺一般的还能在好一点的
沉浸节奏中舞动的人们就似投身这世间幻象的众生,闭着双眼沉醉其中,但每个人都不能逃避那最终道路-Ṣirāṭ:伊斯兰末世论中架在地狱之上的桥,所有人死后都必须经过它:正义之人能顺利通过,恶人将坠入地狱。困境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心无挂碍向前走。但是,跨过了雷区登上了车厢又怎样,Ṣirāt仍在前方等着你。
希区柯克著名的“桌下的炸弹”理论说突然爆炸的炸弹不如等十分钟炸弹爆炸,而本片证明了突如其来的爆炸一样可以创造极强的戏剧张力。EDM时代的《恐惧的代价》
卧槽他累,克鲁佐拍疯狂的麦克斯,金棕榈来了。在非洲大地上开音乐节找女儿玩儿狗嗑药寻求意义的白人们,永别啦
在地缘政治近乎沸腾的现如今,若三战真的爆发会是怎样的模样?当欧洲人沦为任由上天玩弄的难民又是何种光景?你原本的执迷追寻、无所事事还有任何存在的空间吗?影片令人咋舌的拍摄难度,全方位体现导演拉克谢在视听与叙事上的强大把控力与奇观创造力。这是一场摩洛哥沙漠绝壁的电子狂想,让你于Sirât——天堂与地狱的通途,纵享欢愉与凌迟。
必须承认是真正属于电影节、属于未来的新电影,但它太过模糊、抽象、语焉不详,以至于人物际遇从未有过身不由己之感而更像是拉克谢手下的提线木偶。随意玩弄人物命运的并非上帝而是导演本人,于是一切关于自由、无意义的探讨与诘问都显得在自娱自乐。本期待着五雷轰顶,但除了视听的刺激之外竟然有些萎靡。250522@Arcades
Interesting concept, but I don’t buy it. 这片子太雄性了,刺激点就是那个又细又薄又脆弱的“sirat”,大概是导演cum的时候想出来的。 人固有一死,这么high的仪式也没能掩盖它的浅薄。PS本片癫痫症患者不友好,谨慎观看。
开篇是音乐会蹦迪搭配炸裂的电子乐,精准折射了当代人混乱的精神状态,整个故事虽然粗糙,却饱含宗教意味,片名Sirat预示了这是一场命运的审判之路。它既是废土灾难片,又是公路电影,既荒诞不羁又从另一种角度揭示现实。这种疯癫又无聊、混乱又贫瘠的观影体验,放在戛纳实在太独特了。对标去年的《目的地汽车旅馆》。
具有实体故事和具象的电影。而是直指抽象之物,影片的解读和留白是目前看到的电影中空间最大的,是真正的能让灵魂解放的影像。
+
Qu'est-ce que ça veut dire ?
终于明白为啥大家看完都一副被shocked到又说不出啥来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