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来英皇国际影城三里屯店参加电影《无名之辈:否极泰来》鲁豫观影团北京特别观影活动。
在杜比影厅享受了新片,还全程参与了1小时的超长映后,听鲁豫姐和饶晓志导演聊关于影片的那些事儿。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就像是全程曝光了一部收视第一的真人秀节目的台前幕后,信息量可太大了。
真人秀节目有种魔力,观众明明知道都是根据剧本演的,可最后总是相信摆在台面上的是真实的人间故事,跟着节目或骂或赞剧中人,被资本操纵着喜怒哀乐。
片中的男主陈三金就是拿着渣男的剧本,被女友骗进一宗整治渣男的真人秀节目。
只有陈三金一人被蒙在鼓里,像关在笼子里的困兽被整个社会围观,被唾骂。
陈三金对薛芳梅痴痴的爱唤醒了她的良知,不愿意继续折磨陈三金,跟总导演硬刚最后被辞退。
陈三金的被动处境唤起了观众的良知,薛芳梅的反抗带动了节目组的系统反抗,于是大家一起撕剧本。
剧本中薛芳梅的死带着旧的陈三金死去,重生的硬汉陈三金轰轰烈烈的复仇太解压了。
陈三金和薛芳梅都是缺点很突出的人,逆来顺受的人生总让人毛病滋生,直至坠入深渊。
他们的相遇改写了原有的剧本,还引起了系统性的觉醒直至反抗成功,这可真是一个好故事啊。
很喜欢章宇和任素汐,都是不靠颜值靠实力的演技派。
如果你喜欢看《楚门的世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就一定得去看看——没错,我就是那个爱玩“找不同”游戏的。
作为一名业余玩家,也想看看它到底咋个不同法。
上一篇文我论述了两部电影的3大不同之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与《楚门的世界》这三个差异,让我觉得它就是个好片!
这次就只其中一点再来深入剖析下,为啥两部电影去拯救男主于水火的,非初恋“白月光”莫属!
一,男人的初恋情节《楚门的世界》导演彼得·威尔,性别男;《无名之辈2》导演饶晓志,性别男。
都说男人一生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第一个女人,也就是初恋。
所以,情节设定上,拯救男主于水火的是白月光,就一点也不稀奇了。
男人,也希望初恋永远都记得自己。
薛芳梅对陈三金的那点悲悯救赎还算是融入生活,且真实的演绎了。
可你再看看楚门,那初恋被当疯子送出国后,在异国他乡多年,甚至在楚门结婚多年后,还能天天守着电视看直播,期待楚门能够赶紧发现真相,和她再续前缘,现在但凡是个稍微清醒点儿的女人,都不会这么癫狂。
彼得威尔希望女主惦记楚门一生一世,无论他是否贫穷,是否结婚,只要他还在,她还爱,他们就会在一起……不得不说,《楚门的世界》,男女主还给我们演绎了一段童话故事,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替生活美化了爱情。
然,饶晓志不同。
首先,薛芳梅是真的敢于和渣男陈三金斗智斗勇的。
陈三金洒汽油于一身,希望薛芳梅怕闹出人命及时给钱;但薛芳梅却越挫越勇,同样把汽油浇在自己身上,宁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也拿不出1分钱给这位穷困汉。
其次,薛芳梅勇于和陈三金说分手。
闹也是真闹,分也是真分,不爱就是不爱了,不会从一而终,不会因为他贫穷、没落、不要face,而守着他一辈子。
所以,她才敢于策划这个手撕渣男的娱乐秀,希望公开处刑渣男。
再次,当薛芳梅演戏后入戏,重拾起对陈三金的爱慕时,她又及时叫停了直播。
从剧情的设计看来,一波三折下的薛芳梅状态的不断转变,都比楚门的那位白月光更有看头。
女人,不再被定义要对男人【从一而终】的标签,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很多年前,女人但凡多爱一个男人,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受万人唾骂。
男人们希望女人们只忠于他,不能忠于她自己。
但现代社会,女人也想开了。
男人,既然大部分都渣到既不负责,还四处花心,那我凭啥还守着你一个人变成望夫石也拉不回你早已不纯的真心?
二,女二的态度《楚门的世界》里,他的老婆梅丽尔在电影一开场,说了下面的话:我全部的生活就是《楚门秀》,楚门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非常幸福的生活。
女二之所以是女二,是因为她们对男主完全无爱。
梅丽尔只把楚门当做表演,能够赚钱的一部分,她从来没有爱过他。
正是因为无爱,她在结婚当天和楚门接吻时,照片才拍下了她赎罪的手势,让楚门发现了真相。
《无名之辈2》的女导演詹妮弗,也是同样。
她不同于薛芳梅,她对男人衍生出了不一样的恨。
薛芳梅恨陈三金,主要是恨铁不成钢,当陈三金重拾信心、勇气,甚至临死前都不忘保护她的生命时,薛芳梅的底线动摇了。
陈三金激起了她最脆弱的软肋——一个男的,为了你连命都不顾了,你还整他干啥?
但女导演詹妮弗却不这么想。
虽然演绎的她一切为了利益,为了利益的一切,但从她的内心深处来讲,她认为渣男陈三金,本就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受万女唾骂——男人全都是lese。
所以,即使所有演员乃至观众,都觉得陈三金的走向应该忠于他自己,他就该举枪突突突地向无能说不,把尊严拾起,女权真正的高地詹妮弗,还是希望他能够代表所有渣男,让她把他们进行团灭,给所有女人立威。
一部电影,这么多种对比、较量,它的层次,不得不说,并不比楚门的世界差。
三,结语说到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自己对异性无法破除的固执与偏见。
很多事情,也很难说清到底是男人对,还是女人对。
在《楚门的世界》里,从一而终的初恋值得等待,不爱的原配值得被抛弃;在《无名之辈2》里,初恋如薛芳梅,哪怕双方都互相伤害过,也值得再次被爱。
感情没有定式,剧情没有定式,创作没有定式,人生更无定式。
这,就是生活本质——千变万化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欢迎点赞关注,看更多精彩。
这片大概能看的内容全在前半个小时里,非常暴力,相当血腥,但这片也就只能看到这儿。
之后,一进入“楚门的世界”影片就开始朝着崩塌的边缘疯狂蔓延。
感觉这片导演又给观众展现了一下什么叫:既要又要还要的嘴脸。
除了男女关系之间的话题,还加入了黑色幽默的综艺讽刺元素,甚至还想玩一场港片式的枪战片。
结果,这片给搞成了个四不像,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越到后面越难看。
另外,演员的表演真的好夸张,除了女主前半小时的表演还撑的住外,其他演员的表演根本无法代入人物内心的塑造。
总之这片真的只有前半个小时能看,而且还比较吸引人,除此之外真的可以直接起身离场了。
最后,自从陈师将一些类型片的故事背景带到了东南亚,现在是不是很多片子也想这样搞啊,看腻了喂。
《光》,反反复复插入的光粒的特效片段,黑暗中打造的各类光影,陈粒的《光》,片尾铺满黑暗夜晚火龙果地的光,blingbling公司灯的设定,都是围绕着光而铺开。
光是舞台,光是方向,光是指示…最喜欢的一处设定:一口电子烟笼罩镜头,梅亲吻陈三金的画面,响起陈粒的《光》浪漫且感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大大小小的人物,死亡的真真假假,情感交集的复杂。
第二季少了第二季小人物设定的接地气,虽然仍然是小人物,但在另一个地域情景中又显得不够“小”。
电影综艺的情节设定确实稍显累赘,少了点幽默,也少了点感动,后续观众前后的反转哭声也会有些过于理所应当的变化,变化的点并不是那么突出
下面是我的提示词:我是一名影评人,请结合我的观点写一篇《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的影评,我的观点如下:一、看之前我真没想到资本居然还能这个名字做成一个IP,我完全是抱着对《无名之辈》极大的好感前来买票观影的,但只在电影院坐了十分钟就如坐针毡,虽然没过多久电影就告诉我们前面漏洞百出的剧情原来是摆拍,但是,即使是摆拍也摆的漏洞百出,导演把前来观影的观众都当成了自己剧本里的观众想让两者产生共情,但不好意思你剧本里的观众基本都是傻逼,我实在无法理解恐怖分子在自己的基地里放一份基地逃生地图是什么操作?
如此弱智的摆拍导演你到底有没有把我们买票来支持你的观众当人?
二、这部电影宣扬的价值观(浪子回头)虽然没有问题,但其表现手法却有极大问题,导演也似乎在故事后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安排了几段采访点出了这个故事不合理之处:无论是谁只要经历了那些事都会和主角做出一样的选择(那还回个屁的头啊),那故事里这场秀存在的意义就无法自圆其说了,于是乎,后面的剧情就完全放飞自我了,后半段的故事就是灾难。
三、一开场看见电影发生在东南亚我就预感不太妙,虽然我能理解这种剧情设定在国内肯定无法过审,但这也是编剧无能的体现,表现浪子回头就一定要打打杀杀吗?
《无名之辈》里胡广生塑造的多么有血有肉就越能衬托出这个陈三金多么空洞无物。
三、能看出来导演是想整《楚门的世界》很容易上价值的那一套,但表现的实在太糟糕了,感觉价值没上来,直接给观众上嘴脸了。
四、关于任素汐这个演员我感觉还是挺复杂的,我这辈子第一次电影看了一半就离场的就是她演的《半个喜剧》,这次是我第二次想提前离场了,但她演技又是没问题的,那问题只能是出在她价值观上了,为了钱真是什么戏都接,从她身上我能体会到“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那种意境。
五、豆瓣给这部电影的标签是“喜剧和犯罪”喜剧我能理解(虽然我一次也没笑出来)但犯罪从何说起呢?
难道豆瓣知道用无名之辈这个IP把观众骗进电影院是在犯罪吗?
六、这部电影唯一能打动我的就是爱情,是那种在绝望中诞生的爱,通过章宇和任素汐的演绎的虽然荒诞但十分生动。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文风要尖酸刻薄,讽刺意味拉满,字数要求1000以内下面是deepseek生成的影评: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豆瓣评分5.8,比起第一部的8.0,几乎是跳水式的暴跌。
不过,我倒觉得这片子有点意思。
简单讲一下故事的内容,稍微有点剧透,不过现在也无妨了。
男主人公叫陈三金,是个渣男,女主薛芳梅想“考验”一下他,于是就给他整了一个叫“三金的世界”的真人秀,除了三金,其他人都是演员、都在演戏。
三金在暴力和金钱的诱惑之下,把自己的劣根性放大到了极致。
这下观众可乐坏了,狼女手撕渣男,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这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很受女性观众的喜欢。
后半部分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三金觉醒了,他手提冲锋枪,将“欺负”他的人都突突了,浪子回头的剧情大家依旧喜闻乐见。
观众再次一致认为,三金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徒,反而他的坏后面藏着很多无奈与辛酸,很多男人的无奈与辛酸。
正是因为前后的巨大反差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有人评论后半段就是给渣男洗白,也有人觉得前半段的“玩笑”有点过头,总之,电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我想起了任素汐出演的另一部电影,跟这部很类似,《寻汉计》,我当时对它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电影。
女人觉得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凭什么我们就没法抚养孩子;男人也感觉受到了冒犯,为啥我们是冤大头。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的割裂大家都有问题,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
这个世界可能会更好吧!
渣男就一定必须死吗?
他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了?
当然,女性对于现有困境的反抗又有什么问题呢?
几千年的压迫还不允许人家说两句了?
听我这话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理中客。
理中客,是“理性、中立、客观”三词各取首字形成的缩略词。
字面意思是指看待或处理事情非常理性、中立、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但现在多用于反讽那些假装客观、假装理性却忽略实际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对他人合理行为妄加批判的人。
与“选择性失明”一词意思相近。
它竟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反思、独立思考也被污名化了。
理性、中立、客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有人无法接受其他人站在中立的立场发表言论,他们希望或者他们要求你必须站在我们这一边。
当社会问题割裂到不可调解的地步时,是没有中间路可走的,你要么靠左,要么靠右。
就像今天的男女问题,你如果替男人说一句话,那你就是媚男,反之你要是替女性说话,那就是打拳。
其实何止男女问题,今天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已经到了非左即右的地步。
以美国政治为例,现在的两党不是什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挺川党和反川党,比如说,你在网络上发表这样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川普有些政策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这个人有时候说话吧实在是没谱......”网友是看不到第二句的,他看到“不错的”这里就已经到头了,然后就会给你扣上挺川党的帽子。
反之也一样。
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激烈对抗的一个事件——王安石变法。
课本里的王安石变法是正面的,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因为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太过激进,导致百姓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保守派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比如司马光、富弼、韩琦、苏轼等等。
再因为变法启用了大量的小人佞臣,对于反对变法的人几乎“赶尽杀绝”。
北宋朝廷割裂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后来王安石罢相,宋神宗驾崩,新上台的哲宗尚在襁褓之中,由高太后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东风压倒了西风,成了“执政党”。
司马光把新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实事求是的说,王安石变法中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是可以留下的,司马光之前也是有肯定的,可为什么他上台后要全部废除呢?
当时的苏轼就不理解,他向朝廷上书,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新法,司马光没有听从。
今天的学者也不理解,北大教授赵冬梅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述这段往事时,也无法揣摩司马温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小子不才,试着去理解一下。
司马光难道不知道有些新法是好的,是利国利民的,是可以保留的?
可他为什么还要彻底废除新法?
因为他没有中间路可以走,他只能站队。
经过十几年的变法,民间百姓承受的是经济上的剥削,富民变贫民,贫民变流民。
朝堂之上被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是精神思想的考验,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早已水火不容,这不再是政策上的观念之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选择保留部分的新法,原本支持他的那些同仁会毫不客气地将矛头指向他,把“懦夫”、“叛徒”的帽子扣在他身上,甚至还会把他打成“变法党”。
司马光不是在乎宰相的官位,如果他在乎,他完全可以跟王安石合作,变法期间,司马光因为不满王安石的瞎搞,愤而辞职,神宗皇帝多次挽留,但他不为所动。
他在乎的,也是儒家士大夫们在乎的社稷与百姓,经过王安石十几年的变法,国库的钱是多了,可老百姓却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以至于遍地都是“人相食”的惨象。
他需要让这个悲惨的世界走向正规,他必须要站队。
可惜的是他死之后没几年,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变法派重新执政,保守派再次被亲算,就连司马光也差点被掘墓开棺 ,然后北宋就在新党的执政之下迎来了金人的南下。
去年,当时即将卸任的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川普获胜后发表演说,有几句话说得真好。
他说:你不能只在你支持的人和观点获胜的时候爱这个国家,你不能只能在和你邻居观点相同的时候爱你的邻居。
他还说:不管你把票投给了谁,大家都应该把彼此视作同胞,而非对手,让激烈的温度降下来。
这一刻拜登一扫他之前瞌睡乔的迷糊,网友纷纷评论,怎么就突然机灵了呢?
以前我以为战争都是狂人独裁者以独夫之心挟持亿万之心;后来我终于明白,战争的爆发,大家都是始作俑者。
甲国和乙国在某一问题上发生了争执,都互不让步,有人站出来劝解,结果被打成了理中客,以至于双方内部的缓和派也不敢再有异言。
于是战争爆发了。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与《恶意》同期上映,他们探讨着类似的话题:泛娱乐化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不同的是《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拍得更娱乐化,他一方面探讨了综艺的底线在哪,一方面探讨了观众到底想看什么。
可能还有人觉得片子探讨了人性,那就别开玩笑了,男女主的那点抉择完全上升不到人性的高度上。
总之就是一部娱乐性大于内容的爆米花喜剧。
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就是楚门穿越到了宁浩的世界就变成了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
本片为了与第一部《无名之辈》扯上关系,把男主陈三金设定为第一部陈阿瞒的表弟。
还设置了一些小彩蛋,比如男女主被关在一起袒露心声时候用了重新编曲的《胡广生》配乐;陈三金三蹦子上有第一部陈阿瞒(陈建斌)的肖像贴纸;片尾彩蛋第三部《无名之辈:意义非凡》预告是第一部陈阿瞒(陈建斌)的故事。
但如果你是带着想看第一部《无名之辈》续集的想法走进电影院,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
这一部不仅跟《无名之辈》电影没关系,跟“无名之辈”这个词也没关系,甚至跟“否极泰来”这个后缀都没关系。
唯一有关系的是这个发癫的故事发生在泰国。
为什么故事背景要设定在泰国呢?
因为电影里的综艺涉及到的内容触犯了我国刑法。
故事在前三分之一出现了极多不合理的地方,当出现第一个大反转的时候,给了前面那些撒狗血的剧情一个合理的说法。
但这之后的bug就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了。
作为综艺节目里的“楚门”男主,在一堆bug里看不出问题,不知道是编剧觉得男主弱智还是观众弱智。
本片豆瓣开分5.8,我的评价也是及格边缘的6分左右,那么问题出在了哪?
1.硬蹭自己第一部电影的口碑只会招来反感2.从电影第一场戏开始,很多发癫的桥段合理性都不够,最后又莫名其妙的燃起来了3.影响主角行为变化的关键剧情里逻辑硬伤太多,三个被绑架的人组团逃跑,在女主“杀人”之后为什么就走不了了?
甚至懒得安排一个理由,就用配角一句“这样也走不了了”就不跑了?
4.一直在说男主是“渣男”,渣的点在哪?
泰国街头吸电子烟被抓?
因为电视台拖欠货款去讨债?
跟女友炒菜让女友买保鲜膜?
只能说是一个有点怂和抠门的一般男性,不至于上综艺被全民讨伐成渣男的程度。
结尾有一个女主所谓跟男主“重新认识一下”的桥段,但是男主在被“绑架”后左右的行为都是在想着保护女主,也没有会导致男主三观发生变化的事件,所有制造给男主的选择都是基于男主原本的底色做出的选择。
5.既想探讨一个深刻的话题,又想有喜剧效果,可能团队的功力不够,导致哪边也没做到。
总之,这部拍得实在有点差强人意,故事和内涵上跟第一部《无名之辈》差距很大。
不过也比第一部多了一些有意思的镜头:天窗上的飞蛾;最后导播室里的鳄鱼;几个不同地点的佛像;还有印象最深刻的,在男主袒露心声之后,女主为了挡住隐藏摄像头而吸了一口电子烟,任素汐的那股拽劲在氤氲之中给了章宇深深一吻,同时陈粒的《光》响起。
因为这一口烟的浪漫,原谅了这部电影大部分的瑕疵。
本片脱离了《无名之辈》过去偏现实向的表达,转而彻底冲入了超现实的抽象荒诞赛道,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就是一场名为“手撕渣男”的超大型整蛊真人秀综艺节目。
相比起经典作品《楚门的世界》,《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没有丝毫含蓄或从容,完全是奔着癫狂辛辣地折腾去的,甚至在骗局的织造和真相的颠扑上更是漏洞频频。
过于粗暴和戏谑的手法,肆意玩弄观众的预期,又随时凌辱弱者的尊严,使得其讽刺感和批判性落了下乘。
特别是编导饶晓志对当下社会舆论和民众心态那种自以为是地拿捏,令人极度生厌。
(感情用事,经常跟风,容易被带节奏,却又有着朴素的、正确的善恶是非观。
)编导一边迎合下沉市场的狂欢,妄图让观众完全代入这场荒诞的整蛊游戏,从而淡忘掉自己已经丢失的道德立场;一边织就“真爱战胜一切”的盾牌,想象自己在纯爱的谎言里可以全身而退,自嗨于看似合理、实际上千疮百孔的剧情。
在我看来是一种卑鄙而缺德。
火龙果是最好骗的水果,只要灯光亮着,就可以一直生长……火龙果知道自己被骗了嘛?
应该不知道吧。
但电影结尾男主这个火龙果心甘情愿地和愚弄自己的人和解相爱,这才是最荒谬的事情。
从枪击发生那一刻开始我就猜疑这是不是梅在制作的节目,后面的种种不合理情节更加让我确信,比如杀人如麻的匪帮面对踢自己蛋的陈三金居然不下杀手,剧情没过半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想,好家伙把不合理都推给节目组是吧,那我就看你接下来怎么编。
于是我分明看到了饶晓志的挣扎,这节目一开始就是价值观错乱的啊,梅是没见过渣男吗就因为情侣间的矛盾就把人往死里整?
更何况是你诚心拖欠的尾款逼人走上绝路啊,电影一点铺垫都没有就整上渣男人设了,节目组居心叵测的剪辑就把泰国观众迷糊了?
居然一边倒地跟着骂,整个国家的人都这么没见识?
更何况如果节目组这么呈现地方武装的嚣张那是对泰国政府的最大抹黑啊,这是把泰国上下黑了个遍啊,泰国政府这也配合拍摄啊我都不能忍了。
饶晓志也明显知道扭曲的价值观立不住所以又把男主形象往正面拉,幻想观众和泰国的吃瓜群众一样会代入到梅的视角会被触动,这就好比先扇男的一巴掌讨好女的再扇女的一巴掌抚慰男的,事实上两边都不讨好。
然后饶晓志把锅都甩给电影里的节目组说你看观众的价值观也是正的,是节目组无良啊。
然而节目组就是赚爆了被唾弃又如何?
这么投机取巧的方式是把我们看电影的当猴耍啊,我们是你play中的一环?
饶晓志你是不是也在做被骂但赚翻的美梦啊?
而且节目组这么多bug陈三金怎么会看不出来,他是真弱智?
最后那段cos魂斗罗的枪战怎么可能配合得天衣无缝?
我就问你群演怎么知道男主要打哪个部位?
打头还是打身,血包在哪炸?
还是你当我们看电影的是弱智?
还特么安排什么火龙果啊光啊啥的煽情桥段,饶晓志不会真自我陶醉到以为观众会像电影里的吃瓜群众那样感动到落泪吧?
这里面可能最真实的人物是那个女制片人,她是恨男癌晚期最后为了实锤渣男都不管收视率了。
还有陈三金最后不拿金条这合理吗?
替女朋友复仇和给他哥还债这不矛盾吧?
还有最后的600万人民币的奖金他不领合理吗?
是导演不允许他领啊,仿佛拿了金条领了奖金这人啊就变俗了这电影就不够深刻了,我去你妈的!
都脱离正常人的范畴了,还能叫nobody吗?
第一部劫匪闯进残疾女家里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人物的设定是真的无名之辈,没有人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让观众买账。
而这部一开始男女主就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了,还被塑造成了英雄,哪里还是nobody啊?
好像饶晓志18年凭借《无名之辈》备受赞誉以后一直带着包袱,他和他的电影甚至包括两个主演加上大潘都备受瞩目了,同电影中男女主一样,他们没法用p民姿态拍戏了,然后这一次交出了不合格的成绩单。
火龙果知不知道自己被骗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被这片名骗进电影院了,艹!
警告:虽然我已努力避免,但本文依然可能涉及剧透。
导演饶晓志不满足于只拍一部普通的黑色犯罪喜剧电影,而是要做点不一样的,所以《无名之辈:否极泰来》想憋个大的,震撼观众们,以至于要在电影结尾飞字幕提示别剧透。
可惜,导演连拍一部优秀的黑色犯罪喜剧电影,都还差些火候。
就算当年以黑马姿态大卖的《无名之辈》,也只能说差强人意,遗憾不少,全靠同行衬托。
到这部,想法更是远远跑到剧本和执行力前面,一个花里胡哨、似是而非的故事,情节悬浮、人物飘忽、主题四分五裂。
两部续集不同故事,同年上映,更近似行为艺术。
感觉导演不止在拍电影,而是要修道成仙了。
仙儿其实也不怎么仙,有一些讽刺,主题是好莱坞几十年前就讲过的,而且跟风者不少(原谅我不能点开山鼻祖们的名字,一点片名就剧透了),最后并不特别深刻。
本质上,电影讲的还是男女关系,很大的局,关注的是很微观的情感。
渣男遇渣女,大骗诓小骗,但良知未泯,所以最后有得救。
整部电影考虑大众观感,并不敢把人物写到极致,男女看上去都有苦衷有犹疑有成长和救赎,不太让人讨厌,最后更是要“化渣”,渡人渡己,落到电影里便是畏首畏尾,保守表达,最后离题万里。
渣人不“渣”,前半部的戏耍就显得无理取闹,很不道德,观众并不能共情电影里暴击“渣男”的爽快,只觉得何以至此?
电影只能闹哄哄,往夸张喜剧路上走,反正怎么癫泰国都接得住。
任素汐还好,只是可怜逼得章宇要龇牙咧嘴,尖声尖气,帅哥形象全无。
真相揭开也不意外,至少我之前已有预感,并未太震惊,其实很多前辈都做过类似设计,不算新鲜。
当然还是要表扬一下导演,中途揭开谜底,对叙事是很大考验,电影算把故事讲圆了,全须全尾。
但如前述,做局也好,反转也好,故事核心还是男女关系,但这层恰恰是电影最弱的一环。
感觉导演把精力都放在怎么三翻四抖,怎么讽刺现实,怎么打通“第四堵墙”了,而这对男女是怎么个情况,电影根本没讲清似乎也没打算讲清,关系从天而降,背景全靠台词生讲,男主角陈三金的所谓渣,看起来都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做了一些坏事,还是忏悔的口吻在讲,观众根本讨厌不起来,所以影院的观众与电影里的大众认知上形成了错位,不能同频。
女主角其实问题更大,比如男主欠尾款要债,与男女朋友私人借债本不该混同而谈,但每次争执却都要公私不分一团乱麻地把所有矛盾搅和在一起。
每次男主试图梳理原因,找“关键卡点”,女主的回应都是“一开始就不对,根上就错了”,根本不打算解决问题。
那不爱就不爱吧,也没什么可说的,但又依依不舍,又良心未泯,又重新来过,儿戏得跟什么似的。
更别说电影这么大陷阱,完全是对男主角公开处刑,杀人诛心,让他社死,放别的电影一般得是灭门之仇的待遇,本片却是可以翻篇儿重来的,只能让人赞叹一句,好大的心,好贱的命。
所以这对壁人儿,当好人不行,作坏人道行也不够,人的复杂最后讲成温吞水,形坏而神不坏。
丢在这个夸张闹剧里,只显得格格不入,像是跑错片场。
到最后,两个角色也没有成立,他们为什么分开,又为什么复合,为什么依依不舍,我一头黑线,很不理解。
你说拍渣男,任素汐之前的《半个喜剧》,教科书一样的“渣男图鉴”,环肥燕瘦,各种型号都有。
可导演能豁出去拍,章宇愿豁出去演吗?
但还是要夸章宇和任素汐,真是优秀的演员啊,剧本的人物塑造差成这样,他们硬是靠自己的演技,无中生有地把角色给立住了。
电影里的角色那么多莫名其妙,那么多不知所谓,那么多毫无逻辑,最后这两人就凭着几段硬接的文戏,几个生动的表情,把观众拉回到了故事里。
演员救了导演,否则这片评价只会更低。
电影同样可以看到导演惊鸿一瞥的调度,比如开场的恐袭长镜头,章宇和任素汐的一段室内文戏(致敬第一部类似桥段),包括最后那场戏中戏的情绪调度。
导演是有水平的,但他再一次被这个完整度不高的剧本给绊住了。
导演其实大可以试试其他类型题材,比如警匪片或动作片,可能会有惊喜。
电影从人物到故事,甚至主题和风格,虽然与第一部《无名之辈》并无关系,但还是在电影里多次致敬了前作,比如《胡广生》的配乐,比如男女主角放下心防的互动,甚至“尿裤子”的剧情,还有那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电影很难讲能否再创辉煌,但导演确实试图做大做强。
商业成功的导演与他赖以取胜的小人物叙事渐行渐远,几乎成为一种诅咒,他依然在试图赋予自己的主角们平凡的名字,但在聚光灯下,他们扬名立万,再也不是普通人。
改编自克什米尔第一位女歌手Raj Begum的真实人生经历。技术上相当平铺直叙的一部传记电影,但却让我大受感动,多次流泪。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剧情:Azad和作曲人指出Noor唱情歌时少了几分感情,Noor最终是通过研究自然、历史、艺术和信仰之美,找到了灵感,而不是流于俗套地以身入局去谈恋爱。这段拍得太美了!Azad和Noor的感情线真得甜到我尖叫!!!(当然,这么美好的感情故事肯定不是真的。从报纸曝光开始就严重偏离真实历史。Raj Begum嫁的是克什米尔警察头子,穆斯林。😂
非典型印度电影,是一部女性力量的传记电影。吸引我的并不是婉转悠扬的歌曲,而是这个地区这个年代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