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嘅两部戏都喺处喺温习阶段,泰山虽然翻拍过无数次,我亦由细听呢个名到大,但一直冇认认真真睇过一个泰山嘅完整故事。
因为一条游民上嘅预告片,阴差阳错认识佐呢个德国产嘅最新版泰山。
迪士尼就钟意呢种充满巨大反差嘅故事,“金刚”啦,“美女与野兽”啦,总喺俾我一种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嘅感觉,但对于细蚊仔,却传达住人不可貌相,心地善良嘅好人终有好报嘅正能量。
诚如本片,所有残忍嘅镜头都俾剪得干干净净,连滴血都见唔倒,所有稍微需要脑袋嘅地方仲有旁白随时伺候,理解完全冇问题,所以佢就喺一部彻头彻尾拍俾小盆友睇嘅儿童片!
企喺我嘅角度嚟睇,本片最大嘅创新喺引入星际概念,陨石、开矿,还有遗迹守护者,呢啲元素都令刚果盆地瞬间变身潘多拉,而泰山难道仲唔喺阿凡提?
只喺对比阿凡提,本片剧情唔跌宕,感情唔动人,特效唔壮观,打斗唔激烈,实在闷如白开水。
其实电影还喺有值得表扬嘅地方,正如当年吸引我嘅预告一样,电影画面不错,世估唔到鲜有听闻嘅德意志动画做得也很精美啊,特别对泰山嘅渲染做得奇佳,绝对有赶美超日嘅感觉,拍得上荷里活效果。
综合而言,属于适合陪小盆友打发下时间嘅儿童励志教育片,总体一般,尚不及一条游戏预告,唔推荐,唔收藏。
人猿泰山,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即便你没有看过关于泰山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或者小说,也绝对知道这个来自猩猩的人类和关于泰山的故事,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已经纵横时代100年。
或许就是因为他太出名了,每当出现一部关于泰山的新作品,也许有人会提不起兴趣,无外乎有泰山的故事太出名。
荒野奇情,野性的呼唤,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侵蚀和人与自然和谐之间的对弈,无数类似作品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制当年泰山的故事模板,事到如今早已不新鲜。
这大概也是这部3D电影改名为《丛林之王》(8月21日内地公映)的原因,然而这部关于泰山的作品改掉的不只是名字,还有故事,看看就知道了。
在中国有多少泰山的粉丝这个不得而知,俺属于其中之一,说来还有一段阴差阳错的往事,很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双龙会》的电影,就是成龙那部著名的孖宝动作片,当年喜欢的不得了,其中泰迪罗宾饰演的角色就叫泰山。
那时候一直以为泰山就是一个和泰迪罗宾一样的五短身材的奇葩,后来才看了根据原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改编的儿童文学,也包括其他影视剧,才知道泰山是西方的“孙悟空”,人类版的“金刚”。
1999年迪士尼那部2D动画《泰山》大概是最出名的一部,当年在电影院看完,张国立、刘蓓的配音,周华健演唱的中文主题曲《你在我心里面》至今记忆犹新。
迄今为止,《人猿泰山》是全球范围被改编翻拍次数最多的冒险小说,2014年是泰山诞辰100周年,3D动画《丛林之王》让泰山首次以3D的形式登上大银幕,作为粉丝当然要支持。
起初不太明白该片的定位,因为本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
全程动作捕捉技术让本片与常规动画出现了一道不太明显的沟壑,还记得2011年《丁丁历险记》公映的时候,就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说这是一部真人CG电影,甚至还搬出了《阿凡达》的例子。
其实在我看来,动作捕捉技术制作的CG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角色不会产生单纯CG建模那种要么生硬要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片中角色的动作与绿幕前的角色是完全一致的,但无论是《丁丁历险记》还是这部《丛林之王》,共同点在于对角色形象的卡通化演绎,与《阿凡达》这类真人化的动作捕捉有着明显的不同。
因此看来,以《丛林之王》为首的作品,有着卡通动画般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部分,也有着真人电影的动作和故事,成年人看了也不会觉得低幼,受众面一下子囊括了很多。
但在国内,很容易将其定位为纯粹的动画片,而且国内一旦涉及到动画,总是让人觉得这是专门给小孩子准备的,即便西方动画也不例外。
因此《丛林之王》是令人纠结的,这里只是强调一下其定位,在电影官方给出的定位是“欧洲电影史上最大规模使用CG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而非动画,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毕竟全程看下来,《丛林之王》就像看一场精美的游戏CG,与传统的卡通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人猿泰山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因此《丛林之王》在泰山诞生100周年之际,对电影的故事进行了相应的改编,比起原版单纯的爱情主线外,又增添了一条主线,泰山与简年少时的相遇,一颗上古陨石引发的恩怨,被融入了荒野探秘的故事中,多了一层因果关系,让冒险故事更加流畅。
其实电影整体的故事并不新鲜,就是因为当年小说版《泰山》塑造的这种荒蛮与文明的对冲内核如今已经被用到滥,就连卡神的《阿凡达》也是如此,再变也不离当初。
但值得肯定的是,《丛林之王》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主线和新内容,但泰山故事的精髓没有丢。
片中关于文明与荒蛮之间的博弈并非一边倒的褒贬,而是具有双重含义,即人类社会的对自然的干预与威胁,以及原始荒蛮对人性发展的限制。
本片某种意义上更加突出了这方面内容,人类对原始丛林的破坏这一点环保主题不言而喻,上古陨石的设定,作为第三方势力的存在,分流了原始与文明的直接对抗的色彩,同时将泰山与人类之间的对抗简化为大体上的私人恩怨,人类一方也加入了正面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丛林之王》不像当年小说中那般偏激,带有相应的种族偏见甚至阶级偏见,主要关注的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夹杂主观情绪,这大概也是时代趋势下的产物,与时俱进嘛,也是这个不新鲜故事中能挖掘的最大潜力。
当然《丛林之王》最大的卖点依旧是以视觉为标榜的动作戏,顶级CG建模效果打造出来了绚丽多彩的非洲丛林,在3D特效下显得尤为突出。
电影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成年后的泰山第一次登上丛林之巅,旷野的丛林一览无余,纵深层次极为明显。
对于色彩的处理是CG电影的长项,尤其是像本片这样以展示非洲丛林各种奇异动画为出发点的电影,本片对于色彩的掌握堪称奢华,明亮的丛林表面和阴暗的秘境,各类色彩叠合在一处,无论场景、光影等等都极为精致,而且电影最突出的地方在于细节方面的展示,猩猩身上的细腻毛发,虽不及《猩球崛起》这版写实,但在干燥和潮湿下的层次感同样极为逼真。
随后便是大量的动作戏,标志性的“泰山飞跃”更让观众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高速运动下的视觉效果向来各类泰山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本片也不例外,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是最能突出视听效果的一种手段。
同时也是考验技术的难题,CG技术不过关很容易出现掉帧、不自然不连贯等漏洞,看到这里或许明白该片为什么要用动作捕捉技术,因为动作捕捉能够最大程度上突出CG角色在高速运动下的连贯性。
然而这么做的缺点也是存在的,就是过于注重动作效果而忽略了角色的面部特征,也就是说该片有时候角色表情不自然不丰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丛林之王》算是一部杂糅式作品,电影涉及的元素很多,爱情、冒险、动作、灾难甚至还有科幻元素,巨型食人花、上古陨石、火山喷发等元素的加入让本片显得花样很多,这也符合当下快餐式电影的特征——元素杂糅,也是《泰山》这个传统的故事100年以来进化出的最新模式了。
《人猿泰山》长篇系列小说出版于1914年,由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所著。
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经久不衰,备受读者喜爱。
1918年,《人猿泰山》首次被改编搬上银幕。
截至今日,根据泰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多达近百部。
《人猿泰山》也成为全球范围被改编翻拍次数最多的冒险小说。
其中,《人猿星球》系列电影一拍再拍,《金刚》也经过数度翻拍,《人猿泰山》的故事更是存在众多的版本,甚至被翻译成26种语言。
1999年迪士尼版《人猿泰山》不仅在当年取得4.5亿美元票房的好成绩,也是当代人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难超越的一个版本。
通过对如此多版本的《人猿泰山》纵向对比可以看出,每当电影工业技术有所突破,翻拍《人猿泰山》都成为必然。
反之,每一次对《人猿泰山》题材的拍摄,也是对电影工业技术的检验。
担负着“100周年特别定制3D动画电影”抬头的《丛林之王》本身应该压力颇大。
特别是3D电影在全世界范围都普遍流行的当下,非常适合3D化的人猿泰山姗姗来迟。
美丽的原始丛林风光,丰富多样的动物种类,在藤蔓间如同飞翔的林间穿越,与猩猩王刺激的肉搏决斗。
《人猿泰山》天生具有3D气质,在故事与视觉上都有着无以伦比的想象空间。
直至2014年,3D版《人猿泰山》才以“百岁生日礼物”的姿态出现。
不过好酒不怕陈,百年经典3D上线必有大招,《丛林之王》采用了欧洲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技术,片中泰山和珍妮分别由《暮色》偶像派男演员凯南·鲁兹与曾出演《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女星史宾塞·洛克“饰演”,真实细腻的表情令影片感情十分丰富,对观众代入感也有一定增强作用。
除主演外,影片中的众多猩猩也都由专业动作捕捉演员经过数月训练后饰演,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饰演泰山母亲的大猩猩,无论是孩子堕入悬崖还是对泰山的怜爱,都从眼神中流露。
《丛林之王》既保存了人猿泰山的经典特点,又与时俱进融入大量当代思维。
充满雄性气息的泰山吼,藤蔓间的自由飞翔,自然与人类间的对抗与相处,改变一个人即改变世界的女性之爱,在观众心目中历久弥新。
而陨石坠落魔幻力量所产生的大场景画面有着魔戒的气质,为了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争斗都有着蜘蛛侠的影子,猩猩之间为了竞争居然会使用板砖和匕首,而泰山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会ō!
~òōòō!
而是有着稀薄的人类的记忆,遇到真爱苏醒了语言的能力。
所有人类拍摄的动物世界,都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如猩猩般接近人类,这大概也是为何《人猿泰山》可以风靡百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丛林之王》起始,泰山的父亲为了陨石无意地破坏了猩猩们守护的自然,遭受了报应。
故事的结尾,泰山担负着保护丛林的义务,站在了猩猩的一方。
其实片中还有涉及,人猿同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森林面积锐减,大猩猩的数量日益减少。
其实人猿泰山故事如此经典,一定会在演化中流传,只是担心到最后,故事还在流传,现实中的猩猩已经没有。
文|苏筱兀
从1914年诞生至今,在过去的100年中,被多次改编的“泰山”在近百部影视作品中和珍妮一起经历生死,1999年风靡全球的迪士尼版《人猿泰山》更是以4.5亿美元的票房,让全世界人记住了这个在原始森林中长大的男孩。
2014年,泰山迎来了100周岁,对于我这个99年版本的影迷来说,似乎不单单期待能从《丛林之王》中看到震撼的大场面,因为这是任何一个爆米花电影中都有的胚芽;也不单单期待能看到森林中出现了多少妖魔鬼怪,因为这是近年来诸多大片都能看到的让人惊叹到视觉疲劳的批量货。
唯一牵动我的,是一个承载着童年记忆的回顾,伴随着自己这一代人成长影像的回味和延续。
无论如何更换阵容,都会让我们想到那个善良的小泰山,他遇到的那个美丽的姑娘,和他身上始终保持的让人血脉贲张的奋勇向前……这就是泰山情结。
亘古不变的主题,耳熟能详的故事,浪漫唯美的爱情,这次在以严谨和苛刻著称的日耳曼人手里,也仍然没让人失望。
德国人并没有用固有的角度来抒发老气横秋的世俗观点,而是将背景稍作改动,放在了暗藏一颗7000年陨石的非洲丛林里面,小泰山J.J的父母在一次探险中因飞机失事离开了他,在同样痛失爱子与丈夫的猩猩卡娜的照顾下,泰山健康迅速地长大,并在一众丛林动物伙伴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也许是从小就失去双亲的缘故,他深知快乐和幸福的来之不易,因此在遇到热情善良的珍妮之后,不可遏制地爱上了这个女孩,在他们的身上,直率和勇敢做出了相得益彰的配合,既真实又令人动容。
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但全片在情节的起承转合设置上相当用功,看下来毫无疲惫之感。
在开场简单介绍了人物关系之后,便毫不拖沓地转入了一场真正刺激的冒险动作片。
而导演也尽力弱化影片开始小泰山失去双亲的悲伤情感氛围,毕竟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如何在深层次的悲伤情绪波动中挖掘积极向上、正面乐观的主题是最为困难的,《丛林之王》尽力在这两者之间达到了平衡。
看完电影回到现实,随着年岁的增长,少年时代的影像早已蒙上了一层寓意的色彩。
如今的自己,身处纷繁社会,虽不安于世,可现实的压力和生活的琐屑仍渐渐消磨和压抑了童真与梦想。
梦想和冒险应该永远是人类的天性,《丛林之王》通过对一个旧故事的包装,让凡尘世人对理想的纯朴愿望在94分钟的电影里如愿成真。
时隔多年,那个曾经感动我们的小男孩,我们仍然无法,也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文/满囤儿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就会有导演融入自己的视角和表达,运用最新的技术,重讲一遍。
泰山的故事已经有了许多不同包装的版本,这次德国导演雷恩哈德-克洛泽用欧洲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打造了这部全CG动画版的“泰山”。
相比之前的数个版本,新技术带来了新的视听冲击是毋庸置疑的,新导演也给泰山的故事加入了新鲜的元素。
之前的泰山更多地只是一则奇人奇事,《丛林之王》却加入了奇幻元素,让这位奇人不仅有奇事,更带着女伴上演了一段奇异之旅。
动作捕捉技术、CG技术和3D技术给《丛林之王》带来了视觉层面上质的变化。
欧洲动画一直以来和好莱坞动画泾渭分明。
粘土定格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系列、2D手绘的《凯尔经的秘密》,普通观众都能看出它们与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区别来。
可是发展到CG动画后,欧洲动画广泛从好莱坞商业作品中取经,成为了全球皮克斯追随者中实力最强的一只。
本片导演克洛泽的前作《动物总动员》在中国这样的第三方市场上就取得了不输给好莱坞老师的成绩。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克洛泽的3D新作《丛林之王》已经在技术运用上青出于蓝了。
虽然人设风格上和好莱坞不同,会让观众有个适应过程,但是《丛林之王》所体现出的技术力还是能让观众感受得到。
本片人设的最大看点在于衣服。
技术力差的动画片,衣服都是贴在角色身上的。
而在本片中女主角的T恤和短裤与胳膊和腿都是分离的。
袖口和裤腿都有各自独立的飘动,与角色肢体间有真实感强烈的空隙。
尤其女主角胸前T恤的褶皱,还能随着呼吸而变化,太细微了!
影片水面的特效也相当赞。
为了炫耀他们的技术力,克洛泽甚至还让两位主演跃入水中嬉戏一番。
无论是瀑布这样的大场面,还是人在水中时产生的波动,都没有“假”的感觉。
要知道,把水面做出真实感,是皮克斯都颇为头痛的。
以前版本的泰山故事大都只讲了奇人奇事也无可厚非,毕竟人们都还是很习惯于看热闹。
可是如今只提供热闹看,不足够了。
3D技术最佳的搭档是奇幻场景。
《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飞出水面的巨鲸,才是3D画面最能震撼人的时刻。
于是本片在重新讲述泰山的故事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外星陨石的元素。
这颗陨石造成了地球一小部分区域的异星球化。
泰山和她的女伴珍妮踏入这个陨石的势力范围后,就把观众带进了一个完全异化的环境中。
这里的花草树木、地理面貌等一切都是奇异的,不得一见的。
这就大大拓展了观众的视觉体验。
真人版的泰山由于人类演员身体素质上的限制,没能在动作上真正人猿化。
《丛林之王》采用了如今已经成熟的动作捕捉技术,把《暮光之城》中的狼人型男凯南-鲁兹与黑猩猩的行动方式完美结合,打造了迄今为止动作上最逼真最流畅的泰山。
有这样流畅飞奔的泰山,又有这样奇异多彩的丛林和异星,《丛林之王》摆脱了泰山故事奇人奇事的老模式,推出了奇异之旅的新境界。
3D动画电影《丛林之王》讲述的是人猿泰山的故事,这次片方利用最新的动作捕捉技术,结合CG动画的效果中,人猿泰山此番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效果。
动作捕捉技术是通过演员预先的表演,之后配合再动画渲染,最终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效果就会栩栩如生。
此次《丛林之王》中人猿泰山的动作表情就与真人无异,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手工或电脑作画的效果。
这次的《丛林之王》赋予了泰山故事一个很高的概念,影片从恐龙灭绝时代说起,聚焦于陨石撞地球引发的大灾难,之后这颗巨大的陨石便隐藏在非洲大陆中。
泰山的父母从美国带着他来探险,他的父亲只是想一探这颗陨石的究竟,但没想到仍然被陨石的力量而牵连遇难。
小泰山幸存下来,开始和收养他的猩猩妈妈一起生活,从而成就了人猿泰山的传奇故事。
人猿泰山的故事通过电影、电视被演绎了众多版本,泰山也是全球观众最为熟悉的银幕形象之一。
但是,真正能演绎好泰山故事的作品真的很少,首先就要遇到动作特技的问题,因为泰山在丛林里来去自如,用树藤飘来荡去,这样矫捷的身手用演员实拍基本很难做到,都要通过电影技术修饰。
现在,3D动画电影《丛林之王》在技术上就攻克了很多难关,有了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演员的表演和动画制作有机结合,观众就能够在银幕上看到活灵活现的泰山,而且这个角色形象的整体质感要大大超越以往的动画角色设计。
因为有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泰山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都是捕捉自明星凯南•鲁兹,他在《暮光之城》、《敢死队3》中都有精彩的表演,他本人也就是肌肉型的壮硕演员,演绎泰山是名符其实。
之前的真人版影视作品中的泰山很难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这次因为是动画电影,在高难度动作上就没有太多的限制,这些动作可以通过动画技术来实现。
现在的电脑动画比过去的平面二维动画要逼真很多,泰山在丛林中翻转跳跃的动作也非常具有真实感,这样的人猿泰山在过去的作品中是没有过的。
《丛林之王》讲述了一个成长、冒险和爱情的故事,泰山在非洲丛林中成长,因为一颗来自太空的陨石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与来自美国大都市的美女珍妮发生了爱情故事,他逐渐回归了人性,但他仍然是丛林的一份子,他要为保卫丛林的环境而战。
影片中,非洲丛林的美景尽收眼底,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栩栩如生,在大银幕上观赏效果更佳。
《丛林之王》讲述的其实是泰山的故事,关于泰山,中国观众并不陌生,今年恰逢同年原著小说《人猿泰山》正式出版一百周年,这一个世纪里,泰山已被拍摄成多部影视作品,亦有多款深受青少年喜欢的游戏,1999年的迪斯尼作品《人猿泰山》曾风靡一时,在全球范围内砍出四亿五千万美元票房,这在当年绝对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事隔多年,再度跃上大银幕的泰山气势更加凶猛,画面的逼真度和视觉冲击比当年进步很大。
而且加入了更多科幻和奇幻元素,神秘诡异又炫目多姿的自然环境,风格上有《金刚》的影子,从头到尾的让人应接不暇。
百年定制版的《丛林之王》影片故事脉络和老版《人猿泰山》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科学家的孩子流难非洲,在猩猩的养育下拥有了动物的敏捷和迅猛,纯真的性格,成长为丛林里的勇士,直到恬静的家园再度遭到人类文明的野蛮入侵,泰山在血缘归属的种族和多年来有养育恩情的种族之间,要做出一次关系巨大的抉择。
关于泰山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包括泰山和珍妮的爱情,都是家喻户晓的情节,而《丛林之王》却不会让观众感到疲倦,是因为泰山有一种其他银幕角色无法替代的魅力,他身上有一种每个人类都向往的自由情结,对自然,野性,勇气,强壮体魄的深深的渴望,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例如蜘蛛侠,绿巨人,金刚狼其实也都是人类的异类,而在此类被改各种科学因素改良的“人”,包括武侠小说里被狼养大的练霓裳也是后来拜师学艺才有了天下无敌却为情所伤的白发传奇,都没有泰山这样纯粹的天性回归,技能和情感都来自天然,他的故事发生在原始丛林中,带有一种没有被秩序污染过的不规则之美,比钢筋丛林更能容易观众为之新奇。
看泰山的成长,爱情,与入侵者的战斗,就像是自然与人类的一则寓言,人类向往自然,却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的破坏自然,而被夺去乐土的动物,只有依赖人的力量才能保护家园,泰山虽然是猩猩养大的,可他的强大身躯里流动的毕竟还是人类的血液,凭一个泰山来拯救非洲只能是童话,除非真的发生“猩球崛起”,否则丛林之王和阿凡达式的逆袭只能是童话。
必须再次赞叹欧洲动画的技术进步,《丛林之王》的画面非常优秀,首当其冲自然是泰山在丛林里驾着树藤想鸟一样翱翔,上下翻飞的高速长镜头,经典重现,极令人振奋。
除此,泰山在湍急的急流中与鳄鱼捕斗的惊险场面,在沼泽地与食人树的拼杀,勇斗面目狰狞的巨蛇,猩猩与人类的战斗,体现了很高的动作水准。
片尾,泰山用石头打掉了飞机,寓意明确,自然的力量打败了机器。
作为片中的重要道具,陨石的归宿,预示了故事仍有可发展的空间,如果票房理想的话,擅于技术和经营的德国影人应该会可拍摄续集,让泰山与入侵者继续争斗。
在小说《人猿泰山》出版100周年的时候,3D电影《丛林之王》也开始和全球影迷和泰山迷们见面,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看似一小步,其实从小说到一系列影视剧,一直到这部电影,对人类的文化传承史和娱乐产业史而言,是量与质的双重跨越,更是人类思维模式的巨大转变,而《丛林之王》所面对的80、90后“网生代”,更是与长辈们的娱乐追求大相径庭,因此此部影片,也可视为在策划、制片思维上有着重大突破和变革的互联网思维之作。
遥想百年前的《人猿泰山》小说,几十年来的《人猿泰山》影视剧,都是在略有惊喜中,遵循了原作的风采,深入丛林,寻找象群,偶遇丛林中的人类——泰山,获救,爱情……无论是一直被奉为经典的奥运游泳健将约翰尼.韦斯穆勒搭档莫琳奥沙利文的初生版,还是迪士尼出品的经典动画片。
其实这个系列的动画片被战台烽所记忆,也是因为其片名中的“泰山”,以为是我们的东岳之首,以为《人猿泰山》就是发生在山东泰山上的故事,当然,还有那首曾经家喻户晓的迪厅曲《Tarzan & Jane》,好久之后,才知道这是音译,来自于主人公的名字Tarzan。
泰山最具标志性的动作是抓着藤条在丛林中穿行,最具辨识性的声音是“嗷嗷嗷”呼喊,但这些在3D影片《丛林之王》中,被适度的进行了弱化,但在其他方面,有了各种大幅的加强。
而本片的互联网思维也体现在此,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乃至对整个电影产品生态圈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超越以往太多,更加色彩斑斓的丛林世界,以及令观众动容的人“兽”之恋。
事实证明,3D化制作,是非常符合人猿泰山故事构造的,当然,也或许是影片为了迎合3D化的效果,而设置了一系列或诡异或瑰丽的场景,无论是茂密的丛林、陡峭的悬崖,还是蔽日的迷雾,喷发的火山,以及神秘山谷的种种奇景,那是唯有在大银幕前戴上3D眼镜才能感受到的独特体验。
特别是泰山和珍在神秘山谷中穿过萤火虫之地,遇到神秘之石的部分,确实超越了语言描述的极限。
故事情节上,《丛林之王》此次是集所有的热门题材影片于大成,机会囊括了上下五十年的最精华部分,比如片中的能量石,是否会让观众想起《超人》或者《变形金刚》大电影中的能量之源?
泰山更快更酷的丛林穿越,是否也让观众看到了《蜘蛛侠》的影子?
无论是丛林还是山洞,《阿凡达》的奇境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妄图开采森林资源的暴徒,有否《里约大冒险2》的类比?
喷发的火山射出一个个火球,又令人回忆起《庞贝末日》的活火熔城。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泰山此次搭档了《金刚》中的救世主一角,带领众多的小金刚们,组成了一支有勇有谋的金刚战队,这才是影片的核心立意,我们都是热爱环保的地球村人。
《丛林之王》的故事丰富性,也超越了前作,至少在本片中,主角泰山的身世,得到了更具体的铺陈,通过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打造的片中人物动物的种种神态与动态,也都活灵活现,精巧异常,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全家观赏的影片,能带给孩子们勇气和担当,以及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还有倡导世界环保的自能量。
《丛林之王》由好莱坞动画团队打造,作为纪念泰山“百岁生日”特别创作的电影,这部影片特别采用了与《阿凡达》一样的CG动作捕捉技术,让泰山第一次以3D形式跃动在大银幕上,而且请来《暮光之城》《大力神》中的性感男星星凯兰•鲁兹领衔配音,在外形设计上新任泰山也更符合当下审美,浓眉大眼俏鼻薄唇、宽肩窄腰翘臀长腿,砍得了鳄鱼抱得了女主、打得过神秘外星生物、斗得过道貌岸然心机坏男配,俨然一副少女大爱的“丛林总裁”形象。
在总体情节上《丛林之王》尊重原著,讲述泰山打败入侵者,保护森林,收获真爱的故事。
除了在总体框架和故事走向基本遵循经典的基础上,影片也与时俱进,把主要矛盾聚焦在人类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之上,加入外星物质、丛林跑酷,让影片在细节上脱颖而出。
另外影片还依托精良的特效技术打造了幽深诡秘植被茂盛的原始丛林、雄伟壮阔的悬崖峭壁、一望无际的连绵雪原、被外星陨石辐射滋生的神秘生态坏境等等一系列让人叹为观止的视效场景,堪称视觉盛宴。
但是《丛林之王》虽然是采用CG动作捕捉技术来拍摄,但影片中人物表情动作生硬成为影片一大硬伤。
而且影片档期内前有《驯龙高手》余热,后有实力较强的影片《临时同居》与同类型动画电影《昆虫总动员》与之竞争,拍片压力较大。
文/梦里诗书 倘若对《丛林之王》这个名字还有一丝生涩的话,那么提及那个穿梭于热带雨林间的王者泰山,你定然会耳熟能详,这个在埃德加·赖斯笔下成型脍炙人口的小说人物,到时至今日的这部3D动画,已然走过了匆匆百年,泰山归来,全新的光影映画令人重返那熟悉而又神秘的丛林。
《丛林之王》大场面极为出色的电影画质是令人惊叹的,那诡异莫测的陨石之地,那宛若仙境的湖光花色,那丛林间萤火虫与漫天星辰营造的绝美之夜,电影更像是一出动画版的《阿凡达》,当然还有那翱翔穿梭于丛里之间的泰山,CG动作捕捉技术的出色运用,使十余年前那个迪士尼动画里泰山更为栩栩如生,仿若呼之欲出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但对于术以严谨著称的的德国电影,动画人物上却是令人有捉襟见肘之感,电影开篇僵硬的人物动作和面部表情一度误认为这是部拙劣的动画,而后面当长大了的泰山出现后人物动作和面部表情才逐步生动起来,另一面电影虽然对树叶,水面,猩猩毛发等种种细节的刻画都极为苛求严谨,但就整体成片而言对比已然轻车熟路的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等老牌动画公司来看,仍有其生涩之处。
德国电影对泰山动画的翻拍,剧情上同样脱尘出新,开篇以非洲丛里中富含能解决世界的能源的天外陨石为引,泰山的身世故事也更为详实,电影的剧情完成度虽可前后呼应,但遗憾的是却并没能做到井然有序,其电影将大量笔墨耗磨在了泰山人物的成长和感情塑造上,对于能源这一主线故事并不够详实,这使得结尾的决战故事非常突兀,可能也是限于时间和成本因素,这个本应具有最大剧情冲突的一幕也是草率收场,而泰山身着短裤赤脚高速奔波雪山间的一幕更是颇为令人出戏,令人惊诧一出严谨的德国电影居然有如此常识性离谱的剧情漏洞,同样对比感性的美国动画,德国版的泰山中,没有载歌载舞的欢歌激情,如果说美国动画是一瓶冰霜的可乐,那么德国的这场动画更好似一杯恒温的开水,虽足以润口,但少了份酣畅淋漓。
泰山百年之际,德国版的电影《丛林之王》可谓营造了特效上最为出色的泰山形象,令那个倍感熟悉而又被为之淡忘了的丛林王者在一次回归银幕,瑕不掩瑜,泰山归来,步履不曾蹒跚。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居然是德国的……
这故事,这特效,这动画,3星,不能再多了。导演的《动物总动员》我才打2星,好咩!
我觉得还可以~
就是一部普通的爱情片…
老生常谈了,不过感觉还不错。
虎头蛇尾都不算,猫头鼠尾吧
【补标】虽然画面不错,动作也还算流畅,但表情还是稍显生硬。只为听几位演员的声音。剧情有些拖沓,高潮没能爆发,作为泰山这个经典形象的改编还是有不少遗憾。
幼年流落森林的小泰山被猩猩抚养长大,成为丛林之王。
太帅了
这个故事应该更长的。
,泰山真帅哈哈~
画面不错,逼真,结尾的情节太快
科幻泰山,剧情还是老套路
泰山这种故事不能与时俱进,翻拍多少遍都还是一个味,固定的框架就在那放着,你还能搞出个僵尸版出来?
比烂片更差的,是平庸的烂片
三星半
无亮点
泰山造型不错,头发看起来很健康。
又是一段人类作死的故事~
何健影评:给3.7颗星。我(何健)于2014年8月21日,在广州中环广场保利国际影城,花了39.9元钱(团购,3D),选了VIP厅8排4座,看了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