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MAL的Top Anime排行榜上看到一部新番以几乎断崖式的优势将霸榜整整15年的钢炼挤到第二名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在目睹其在全球多个权威排行榜上大杀四方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可能真的遇到本世代的大魔王了。
看完前两集我立刻明白了,在现如今这个到处泛滥着肤浅而又廉价的娱乐方式、每个人都被快节奏的生活裹挟着往前一路狂奔的时代,如此一部温暖而治愈的公路文艺片是多么的难得。
作品表达的那种细腻而又饱满的情感,伴随着精美的画面和音乐,将这人世间最温柔、美好的东西一一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此之前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过如此美好的观影体验了。
至于TOP1,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纠结了。
虽然钢炼FA依旧是我心目中永远不可替代的灵魂图腾,但是15年的冠军的真的已经够久了,已然奔四的自己能在2024年看到如此触动人心的作品,且依然有着能被这种美好所感动的能力,就是此生莫大的幸运了~
本內容收入播客「阿刀的失眠电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以下平台關注我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可以搜索:《阿刀的失眠电波》B站搜索:Mr.刀接下来聊聊芙莉莲啊,2023 年最后一集芙莉莲也更新了,想必大家都感慨于15 话精妙的舞蹈动作,事实上这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张一张手绘出来的结果,根据动画制作方madhouse 官方推特的消息,15 话中菲伦和修塔尔克跳舞的画面就前往了日本「大竹辰郎舞蹈学校」进行取材,也使用了真人动捕,负责这一画面的绘制的绘师MYOUN也在自己的推特分享了相关的画面,真的是一张张手绘出来的结果,而舞蹈配乐的华尔兹,也是本作配乐家Even call 的手笔。
而从明年开始,芙莉莲将迈入新的动画篇章,不妨在此,让我简单感慨两句首先必须得赞叹动画制作组Madhouse 的精良用心,这里的动画制作每一幕都能感受到制作组的用心,事实上芙莉莲在2023 年的末尾以强势姿态碾压了巨人和《咒术回战》等一票大作,甚至在欧美动画评论网站Myanimelist 超越常年霸榜的钢炼登顶第一名,此外各集衍生出来的话题迷因更是一大堆,从断头台的阿乌拉开始,本作的迷因彻底破圈,现在去推特搜能搜出一大堆相关的二创,一个男孩子送他这个就会开心的梗图更是被疯狂二创。
实话是动画的改编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以我这么一个每季度都会追新番的人来说,芙莉莲不仅应该是今年动画的最佳,甚至可以说是过去五年中也罕有敌手。
我觉得这其实非常妙,事实上芙莉莲细究起来剧情,没有反转, 没有套路,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故意反套路,这样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故事的动画,这或许是值得业界值得所有做内容的人去关注的一部作品,2023 年了,依然有一部完全不依靠反转,不依靠强烈剧情,不依靠复杂世界观和设定依然清新脱俗老少咸宜的作品,从各大评分网站霸榜的情况可见一斑。
我认为芙莉莲本身是很静态很安静的作品,我最开始对动画制作的担忧便来源于此,因为它本身不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剑与魔法的故事,更多时候,细细追随芙莉莲的视角去品味时间的流逝是这部作品的一大醍醐味,但动画某种程度上反其道行之,展示了更多动画所未呈现的冲突感,比如第十集对阵断头台阿乌拉前的闪回画面,尤其是最开始的部分伏拉梅的话,比漫画的表现更加直接,但却把芙莉莲压倒性的强大和漫长岁月的隐忍呈现出来了,不得不佩服动画改编的用心,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扣动心弦的内容,哪怕我之前为了做节目反复看了漫画那么多遍,自认为对剧情非常了解,看完依然觉得,非常精彩。
不过我这边还是得提前说一个我自己不太喜欢的地方和两个我的担忧,首先我自己是一个不是那么喜欢磕cp 的人,不是我觉得cp 不甜不好磕,恰恰是因为在芙莉莲的剧情里,菲伦和修塔尔克就是官方钦定的cp 了,这点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漫画的故事中,作者处理的非常谨慎,说到底很多剑与魔法的故事最后也会沦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板,但芙莉莲其实处理的很好,虽然有第十五集播完后,少男少女的舞蹈闪瞎了一片狗眼,网上的观点清一色的都是「原地马上结婚」,但老实说芙莉莲其实不是这样一部作品啦,事实上后续的剧情里对两人的关系处理也是非常克制,我想作者的用意也很明显,因为芙莉莲和辛美尔的感情也是十年讨伐魔王路的旅程中与接下来更漫长的岁月中淬炼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内容,但芙莉莲当年木鱼脑袋没有get 到,辛美尔死了(不过最近的漫画剧情有点神展开了,反正117 话漫画瞬间把我看泪崩了),所以我大概率觉得修塔尔克和菲伦之间的恋情也不会那么快展开,起码不是这一季甚至是下一季的动画中吧,甚至如果以作者喜欢反套路的写法,最后会不会两个人走不到一起呢?
我立一个 flag,欢迎若干年后来打我的脸。
两个担忧,其一是最近动画制作公司mappa 因为咒术回战第二季的制作连环爆出的血汗动画制作再次提醒了大家,我们看到的这些美好的画面,说的好听点叫制作组奉献了热情和爱,说的难听点就是血汗作坊了,不免俗的,我不认为芙莉莲能逃过这个问题,只是问题的严重性而已,整个日本动画业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样的这些问题也会被转嫁给中国的,韩国的,越南的外包动画制作工坊。
咒术回战是少年jump 的王牌作品都能搞成这样,虽然芙莉莲顶着小学馆和Madhouse的璀璨金光,但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这些问题,关注动画业界的血汗劳动,关注动画师们的辛勤劳动,我这边不是宣扬我们要罢看,我也不会认为你们追番就是助纣为虐,但我们有必要去关注这些事,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动画的花,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关注守护这些为我们奉献了爱与热情浇灌出的作品的动画人,我们有责任关注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我曾经也是一个死宅,只关心动画好不好看,直到京都动画大火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动画人才是至宝,如果没有这些创作者,我们怎么会有当初的那份感动?
这里我不想听到那句经典的「你不做,总有其他人做」,事实上如果不是他们,我都不敢想象这世上原来还有这么多这么好看的动画。
第二个担忧就会有点小啦,因为接下来芙莉莲的剧情会迈入一级魔法使考试篇,其实这一段算是我在看漫画的时候最不喜欢的章节,真的会有种整个旅行的节奏突然被打断的感觉,突然有种火影中的中忍考试,但芙莉莲毕竟不是火影,当年看漫画看到这里的时候,虽然还是很有意思,但不免还是会有种是不是出版方为了增加热度和受众而加了这么一段剧情,但我先说明,这里不是说我认为接下来的内容不好看,恰恰相反,接下来的剧情在动画呈现应该会非常精彩,只是我在看漫画的时候看到这里,会有种风格突变的感觉,真的有种本来还是恬淡宁静的后日谈,突然开始魔法决斗了。
anyway,还是欢迎来打我脸,我心甘情愿被打脸啊!
“时差”。
这个概念好多好多年前就看到过,但似乎换个情景包装就每每还是非常能动人情肠。
最近看到的日漫芙莉莲,五十年前后,永恒精灵、人族勇者、牧师和长寿矮人在一起看流星,战友之间因为衰老速度全然不同而形成的一种面貌上的“时差”,就让很多人感动。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类似的“时差感”在小时候的课本里是一种更写实的情节,印象比较深刻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另外一种,“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今亭亭如盖矣”,跟“时差”大概算是异曲同工,因为都是把时间段具象成型。
最早最早是一个当童话看的典故,“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但是那个没什么情节感,主打的就是一个概念阐述。
那个时候也很难把东方远古神话跟西方相对论联系上。
二十多年前在TVB看的卫斯理,虽然所有故事最后都是用外星人来解释,呈现出一种偷懒的质感,但也开始使用关于“时差”的场景,卫斯理跟着记载有“长生”秘笈的玉石简,追踪到了神秘的山洞深处,被炸弹炸进了石壁里的“异世界”,在那里遇到两个长生道士,道士问卫斯理既然有缘要不要一起成仙长生,卫斯理想到自己长生以后虽然一直年轻,但就要看着白素在身边不断衰老直到死去,深感那之后的人森只是一片荒芜,于是拒绝。
(但其实这个设计没什么两难砝码,毫无困难障碍,选择做得太轻松了)在更早期的数十年前,jy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一段使用的“时差”构建,只有两句话但是让人更难忘——讲张三丰见到郭襄的遗物,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在这之后才看到了刘yk的短片,然后是星际穿越的结局,穿越归来依然青年的父亲跟衰老年迈儿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女儿告别。
这段太经典了,但可能这个概念太好用,好像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作为重头戏出现,情景构建复杂性上日益发展壮大。
夏目友人帐中也有一段,讲男主角遇到了一个一直在路边长椅上等待他外婆的妖怪,妖怪和少女时期的外婆是好朋友,没想到在路边等了一会,等来的已经是当年好友的外孙了。
(这样梳理一下发现印象深刻的“时差”场景里面,过去的中国故事相对写实,日本故事主要是奇幻,米国故事是两段科幻,中国故事都在讲爱情,日本故事都在讲友谊,米国故事都在讲亲情,就挺对称和刚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时差”很容易感动人。
是不是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恐惧有关。
比如关于友谊。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从前的好友再见面,有时就会感觉到眼前的好友已经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中的好友了,眼前具象与自己的认知就是存在“时差”的,仿佛有两个颇为不同的人同时出现在眼前,这两个人的不同,让你瞬间感受到这段“时差”的长度。
不一样的生活世界把人塑造成不一样的人,有时候这是不影响友谊的,因为不同的阅历也是可以分享的,有时候感情自然地变得不一样,因为有效分享是基于价值观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很不同的话沟通起来是很难受的。
还有些情况是,在你眼中过去的好朋友还是好朋友,但你能感觉到在你的好朋友眼中,你已经是一个用来做生意的人了,是一个潜在的甲方,或者你成为了一个竞争者和比较对象,这些情况都是很难受的。
特别是对于对时间流逝从来不敏感的人来说。
对时间就是不敏感、而对人心敏感的人,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论”——你感觉那些一起玩耍掏心掏肺的时间好像还在眼前,只过了几天,在你的旧友看来,时间已经过去数十年那么远了。
马克下最近阅读中同样与“时差”有关的动人文段——
难得能看到具有完整设定的世界观作品,现在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角色先行而不再注重世界观和故事情节的严谨性,特别妙的是精灵叙事视角,勇者小队简直就是莱格莱斯眼中的护戒小队嘛,原本超脱冷静的观察者视角到有了情绪波动的参与者之间的转换给了这个故事增加了另一层魅力。
好久没遇到这么值得去抽丝剥茧的感情了,我的CP口味一直很单调,幸福美满的虽然健康,但未完成便结束的爱和哪怕要用轮回来复盘也没有未来的感情就太好了,或者说是由于缺口带来永远无法满足的遗憾简直是美味至极。
看了下这本居然还是在《sunday》上连载的漫画真是大吃一惊,哪怕是主打细腻情感描写的女性向漫画和言情小说也很少能遇到用大段大段留白来回味的拼图方式居然是在知名少年漫画杂志上连载的吗?
(后半的考试就还是很少年漫画)为了重新理解死亡的概念去粗读了《精灵宝钻》,“死亡是给予人类的礼物,由此人类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像其余众生一样受到爱努的大乐章束缚;凭借这一礼物,世间万物最终将因人类的作为而臻至圆满。
然而,人类赠礼的含义被魔苟斯扭曲了。
因为魔影的笼罩,人类将死亡和黑暗混为一谈,以恐惧回应伊露维塔的赠礼,不再认为这是一件礼物,而把它看成无法逃避的宿命。
”这才能体会到不同物种因为寿命的区别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对死亡的态度可能就像是蜉蝣和鲲鹏之间的差别,精灵甚至神都会羡慕的礼物成为了人类恐惧的起点,开始追求永生。
这本对精灵群落和生活描写太少,好像除了寿命之外也没看出什么区别,开头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勇者活着的时候都不愿意争取一下,说出来有那么难吗,只争朝夕的爱难道就一定比隐忍不发的爱要劣等吗?
就像安德瑞丝怒斥,“那他当初为什么要抽身离去?
为什么要在我尚有一些美好岁月可以享受的时候离开我?
为了一年——哪怕一天——的激情我宁愿放弃一切:同胞,青春,乃至希望本身。
”看了漫画的剧透,单从时间上来说,勇者的存在对于活了千年的精灵来说简直就是蝴蝶停在人的指尖那一瞬间,可是勇者对精灵的感情就像小狗对主人的爱,贯穿了相遇之后的余生。
甚至拿宝钻来做对比都显得这里更残酷,分别的50年为了完成和精灵的约定四处奔波(到处说精灵”薄情“),甚至是在死前做了无数的准备为以后的精灵不寂寞留下许多的痕迹,这折磨的不是他们,是看故事的读者啊,强不强的战斗力都先放在一边,我封他为最守男德的勇者……宝钻和魔戒的人类和精灵情侣的人类阵营加起来都没有他来的一半隐忍吧。
慧心炽焰好歹死在同一年,不能同生至少同死勉强算是好结局了,虽然灵魂不一定去往同个地方,慧心炽焰无法复刻后面几对女精灵男人类结合的结局更像是没有被命运选中,他们不是大乐章里主旋律的一部分,而三对精灵人类的结合才致使乐章继续演奏直到高潮部分,这也就是芬罗德的预言:“两族就算能够通婚,也将是为了达成宿命的某个崇高目标。
它必将短暂,结局也必将艰难。
甚至可以说,有可能降临的最不残酷的命运,就是死亡将很快令其告终。
”从精灵的回忆里窥探到在一起冒险的10年,从此再去魔王城路上任何一样东西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使得精灵回想起勇者,他离开越久精灵越清楚明白他当时话里的含义。
很难想象一个如果不是足够勇敢的人,愿意以垂垂老矣的姿态出仍然年轻毫无改变的精灵面前和她做最后的道别,而且他是一个对自己容貌如此自恋的人,不知道精灵对他说你这么老了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想的呢……活在记忆里的勇士至死都没有说出口的爱如同化石,这份隔着生死时差的爱,随着二代小队的旅程被发现挖掘出来,最终还是被传达到了,勇者对精灵,可以说是怀抱着爱的人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份爱让血肉之躯超越了神明的力量来拯救了世界,我们嗑CP的人不过是被渡化的信徒。
果然帅气的男人非死不可 ,爱是打败时间的伟大魔法。
我以前一直很困惑于如何去用语言来表达强烈、纯粹有单一指向,无关性取向、占有欲,没有肉体欲望和天然血缘关系的情感联系,它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亲情,更像是所有具体感情的混合体,甚至肮脏浑浊不见得一定纯粹美好,但现在想到的是因为感情是流动的,所以可以变成任何形态,任何形式都能是爱的表现。
19年的时候看盐田千春的展览《手牵手》,她在导言里写日本古代神话认为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神会为新生儿系上一条看不见的红线和另外一个人终生绑在一起,这条红线被视为血管的延伸,从心脏一直延伸到他们手上的小拇指,这条线可以缠绕、打结起来、拉伸,但系着红线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相遇,即使不一定成为恋人,但也会以某种深刻的方式影响着彼此的生活。
那勇者和精灵之间的红线一定是哪怕在勇者寿命终结之后多年,还是紧紧系在精灵的手上。
我之前就写,上班以后的日子像是人生的二周目,再也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一个必须打到的敌人,有的只是陷入重复的日常和一点点消磨被转换成麻木的乐趣。
但又正像全剧第一集最开头打倒魔王回城的辛美尔所说,生活此时才真正开始。
所以魔法才是那般令人心动的事物啊!
无论芙莉莲和菲伦再怎么嘴硬,“我没有那么喜欢魔法”,“只是兴趣而已”,“别的东西也可以”,她们的生活就是依靠魔法才能被激起涟漪,无论是那些水滴石穿的努力,焕然一新的铜像还是你答应带我去看的那片花丛。
至少在我的看番经历里,几乎没有一部动漫的每个角色都以如此现代、成熟、忧郁又饱含一种可信的乐观的思维方式,去直面时间、生死和爱恨。
但它又恰恰是最标准的那种勇士打倒魔王的叙事变体。
在这样一个最标准制式的魔幻世界观里,勇士,战士,魔法师,僧侣,这样的一群英雄尚且和我们同样遭遇着生离死别,同样面对着生命进入二周目的无所适从,同样抱着酒瓶度日,这无疑是一种终极的宽慰。
而魔法,他们的世界里最让人艳羡的事物,于这世间显出身形的方式也无非是花与蝴蝶,是我们也能触碰到的造物者之无尽藏,这无疑是一种终极的激励。
是的,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还是很糟糕,我们只能把那些便宜货色硬说成魔法。
可是哪怕永远学不会羽加迪姆勒维奥萨,可以看看花丛也不赖吧?
看过的人会发现我写的东西全是前两集的内容,你猜对了,是的我还只看了两集。
眼泪快流干了,要补点水才能接着看。
后面还有想写的东西再更新吧。
1. 制作音乐一流,制作一流,叙事超一流,剧情二流,过誉,实在是过誉了。
2.叙事撇开叙事方式,这部番我估计放在十年后看也就一部很普通的反套路剧情作,放在现在看除了叙事方式特别,其他的真的一般般。
3.剧情魔法缺乏想象力,人物塑造寡淡单薄,剧情时不时出现黄色笑话,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因为叙事方式的特别,剧情是猜不到。
4.横向对比看咒术回战的时候,觉得咒术回战不如《葬送的芙莉莲》,但是看回《葬送的芙莉莲》觉得《葬送的芙莉莲》甚至连咒术回战都不如。
这个最多、勉强算是整体质量与咒术回战持平。
至于银魂巨人什么的,葬送的芙莉莲怕是远不能与他们匹敌。
很奇妙的视角——故事开始于故事结束之后,于是没有激昂的上进,却总有一种平稳的恬适、和淡然的悲伤贯穿始终。
喜欢
第一眼的感觉是异世界冒险战斗公路旅途版《紫罗兰永恒花园》。
当然这只是个调侃的玩笑话。
这部作品有着完全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优点。
艺术性和美感充足,色彩运用出色,节奏得当。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每一处小细节都能体现出制作方的用心、诚意和态度。
这是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盛宴。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和成长,爱和相遇,停止和开始,停滞和转动,回忆和新生,悲伤和快乐,泪眼和笑容,家和路上,旧地重游、原路返回、全新出发,过去、当下、未来,遗忘、重拾、新结,逝去、永别、再会、拥抱,心脏和眼睛的,战斗和治愈的,感动和治愈的,温柔和细腻的,孤独和相伴的,青春、心灵、迷茫、徘徊的冒险和公路的,傍晚和破晓的,人生和生命的,旅途和故事。
作者在故事和许多细节、铺垫的构思、创作和设计上可谓是非常的聪明和巧妙。
就拿“半纪流星”来举例。
为什么非得是“半纪”,而不是“世纪”或者“岁星的一纪”,又或者是“十年”、“五年”?
这是因为“半纪流星”在故事作品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是其独特的作用和涵义的,必须设计为“半纪”的。
“半纪流星”对标和对等的,代表和含义的是人生和生命中必须要历经却又仅此一次的过往、旅途、冒险、经历、感受和领悟;是那些无法复制和替代,不能够再会和重来的宝贵事物和时光;就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独此一次的相遇、相识、相伴、相爱。
如果是“世纪流星”,那么有的人或许就一生都见不着一次了。
本来就见不着的东西,见着了那叫做“奇迹”和“偶遇”,自然就是开心和高兴;但见不着,并不会觉得遗憾和缺失。
如果是“半纪流星”,那么按照人类的正常寿命来推算,一般来说,每个人都能在生命里的不同阶段,看见和目睹一到两次;于是才会想着和最心爱、最宝贵的人一起,便见相伴去见证;才会在错过和失去之后,觉得惋惜和痛苦,追悔莫及、后悔不已;才叫人把那些美丽而短暂的瞬间在眼里、心中和脑海内铭刻、定格,隽永和升华。
说是“流星”,其实就是昙花一现、是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和时光,便就是人生和生命。
两次的半纪流星,Frieren似乎都有幸与同伴们一起见证和经历了;但实际上她却都错过了。
说是错过了,她却又是及时和恰当的;只不过是时间和岁月的不一致,以至于流星的无法碰撞,只能是和地球在上空插肩而过,像时光里的匆匆过客和旅人,然后又消失在了尘埃里。
却又没完全消失;出现和存在的事物,便就不会消失,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和意义存在着;不然,又怎叫得能有后来的Frieren。
两次“半纪流星”之间,相隔的是“五十年”。
这这“五十年”,刚好就是生命里一整个最重要的阶段,便就是“人生”。
所谓是;人的一生,不过七十;去掉十年的懵懂无知,再去掉老弱病残,就只剩下五十年;这五十年里,又要去掉一半黑夜,衣食住行、东奔西跑,身不由己、情不自禁;真正相伴的时间,就只有一瞬间;大概就是两次“半纪流星”了。
两次流星,一场相识;生死两端,曾经过往;脉脉两眼,心心相念;人生一期,点滴落见;一生不长,两心不现,此情尤短,何来一线?
只道是月在别时圆,泪往意里敞。
那无边的流星,又何不是漂离地球的眼泪?
表面上说的是异世界的冒险故事,实际上说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故事。
用看似长久的时间和记忆去讴歌那些美丽得稍纵即逝的事物;用孤单和徘徊去赞美人生里的相遇,用再见和分别去铭刻人与人短暂却美好的相伴。
长久既是祝福;能见证时间的变迁,去拥有更多的记忆和过往。
然而,长久也是一种痛苦,让遗忘都变得沉重,又或许甚至是一种难得礼物。
当时间的洪流只剩沧海一粟,拥有的曾经和过往,冒险和旅途,记忆和感受,只留下了自己,也只有自己能够背负时;那该是何等的沉重和痛苦;却是那么的宝贵和美丽。
正如那划破天际,来不及闯进心里的“半纪流星”。
或许太长了,又或许太久了;或许太短了,又或许太慢了。
如果能够更早、更快点,又或许更晚、更慢点,该多好。
说不定就没有了先后、左右,再见和分别;说不定就能够并肩着碰撞到了一起。
仅仅是各人的观看记录不表达什么---这部动漫很平淡战斗不强烈,美女也不显露,看了一集为什么有这么吸引我看下去渐渐明白,这部动漫抓住的不是我的眼球,是奔头我的心来的故事里并没有什么反转之类,有的只是衔接所有的衔接的方也是那么平淡,她无非是选了我们知道但不会选的那个就这样,她用一个个你没选的那个
一提到勇者,都会想到 类似于勇者斗恶龙的故事,现在很多龙傲天或者是异世界类热血少年番也都在沿用,故事大概结构就是类似于一个让勇者或少年通过打败恶龙获得成长,找到自我,亦或者是成为保护他人的强壮和成熟的大人的过程。
我并不是说这种作品不好,就像女性的浪漫幻想里总会加入一些虐恋元素那样,勇者斗恶龙的这个故事结构是非常代表男性幻想式的浪漫的英雄主义的,但在葬送的芙丽莲里勇者辛梅尔开篇就完成了讨伐魔王的任务,第一句话就是“芙丽莲,回去我得找份工作了”。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标志着辛梅尔面对的命运已不再像传统勇者面对的那样是充满激情幻想, 热血向上的寻找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而是更为现实层面,既——“我长大了,然后呢?
”这个命题其实也和我们当下每个人的生存境况,乃至于社会和时代主题都息息相关,在番剧的一开篇,勇者斗恶龙的传统故事结构就已经被辛梅尔的一句回去得找份工作给解构掉了,他告诉观众以前传统的英雄勇者梦该结束了,男主身上似乎已经看不见传统男性幻想里的那种关于英雄的形象和意义,虽然他依旧正义伟大,但却温和亲近了许多,没有太多崇高信念,冒险的过程中也更关心一些无聊的小事,比如在第六话村子里,修塔尔克误认为自己打不过红龙,是红龙临时改变了心意,才放过他和整个村子的, 但为了维护村子的平和与安宁,修塔尔克还是选择呆在村子里,当一个能安慰人心的“虚假英雄”,每天苦练战斗消磨日子.也消磨自己内心的不安.但实际情况却是红龙发现自己打不过修塔尔克才逃走的,整个事情的真相“滑稽又虚无”——修塔尔克不仅因为没能真正打败红龙而成为了“虚假的英雄”,就连他的恐惧都是虚假的。
我认为这件事的意义不止在于说明修塔尔克缺少勇气和决心,而揭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在勇者的故事里,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勇者都不需要担心,胜利已是必然,故事本身的逻辑就是勇者打败恶龙拯救世界成为英雄的过程,恶龙只是勇者成长的过渡而已。
就像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最终会在一起一样,如果不在一起那就不够童话了。
于是故事的现实性就出现了:勇者斗恶龙也不过是人们希望有一个英雄式的勇者出现,所以才为他编造出来一个有恶龙的世界,这个世界跟恶龙无关,甚至跟勇者也无关,只跟这个时代人们的想象和愿望有关。
就像人们羡慕童话般美好的故事时,王子和公主就能顺利甜蜜的在一起一样。
毕竟在现实世界里王子和公主的婚姻都充满了政治和利益。
所以勇者本身的故事就是虚假的。
再比如辛梅尔虽然试图拔出勇者之剑失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打败魔王成为真正的勇者,可后世的人依然会为了让辛梅尔更符合英雄的形象而隐瞒他没有拔出剑的事实,这个事件揭示了勇者之剑和它的象征之物是虚假的,后世流传的英雄故事也跟现实相差甚远。
这些剧情之所以能理所当然的出现,恰恰是因为这些虚假的现实已经取代了勇者斗恶龙的信仰,成为人们心中匮乏的真相。
让这个番剧在平静和美好的同时,又总是弥漫着一股意义的消散和悲伤的虚无。
因为再伟大的勇者还是免不了要进入社会异化的秩序中去了,虽然勇者的故事在开篇就结束了,但是在番剧这部分的剧情中,芙丽莲一直都希望他没有结束那般满是对辛梅尔的怀念与传承。
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貌似永远无法解决的人生议题,所以才会总会如此充满悲伤和遗憾。
我们的确不得不面对勇者故事意义上的消解,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勇者的故事都只是幻想。
但勇者如果不再是勇者了,他跟平常人一样去上班工作、结婚生子,那信奉勇者的心该何处安放呢?
于是勇者讨伐完魔王以后,时间就嗖的一下过去了,勇者死了。
作者用了一种迂回童话般的处理方式,既用辛梅尔的生活性死亡,换取他作为勇者的符号性的永生。
通过新梅尔的死亡,让他真正成为勇者,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用死亡的方式复原了一个被时代解构了的勇者以及勇者所代表的某种传统的英雄主义。
这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它是作者在面对现实的传统英雄主义意义消解,精神普遍虚无的时代给出的一个慰藉,创造一个浪漫的童话,能让观众从安全的第三人称视角重新回到充满意义和希望的世界里进行缅怀,尽管是一种免不了伤感的释怀, 但却也不失为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寄托。
就像番剧里无数次强调的那种无聊的美好。
但这种享受在我看来却是遗憾残缺的,毕竟人类是一种能在心中不释怀的时候说出释怀的生物,因为如果不说释怀,遗憾就会变成空缺塞满内心, 承认虚无,让虚无成为一种实存停留在心里, 就像虚无主义者想要把世界上所有的虚无都填进身体里一样,好让他以虚无的姿态生存在世界上,抱着“我什么都没有了,但好在还有虚无”的意志活下去。
因此葬送的芙丽莲底层其实是悲伤,悲伤是对自己的暴力,让外面的现实世界看到柔软的一面,达到了不给外界添麻烦的目的,才能在一个安全的自我幻想空间里获得片刻的喘息,而番剧则是试图用柔软又悲伤的自指性暴力,却换取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自由,这怎么能让人不悲伤呢?
在魔法师选拔赛的最后,芙丽莲为了让康涅的水系魔法获得自由而打破了结界,但这在我看来恰恰是不自由的,因为活着的人类没有能力去打破结界,能打破结界的人类早已经死了, 只能由一个精灵承载突破枷锁的任务,唱响人类自由的赞歌,这里的白由相对于人类而言指向的也终将是充满悲伤的虚无。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