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有很多細節片段表明,其實一家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1.男主不多說,大家都懂的.2.至於一直表現似乎是最正常的女主,lz怎麼會說她是個精神病患者呢?不看最後我真沒想到!!最後他們一家子3人都看到了末世景象,就足以說明他們其實都患有精神病!只是女主表現得輕一些而已,為什麼輕一些呢,等等會講到!!影片有個片段支持lz的說法的!就是女主忘記把製作好的衣服送到客戶那邊去了!這是導演的一個暗示!!還有,試想想,跟一個患有精神病的人長期住在一起,多少會受到影響的!!3.最後一個boss,也是最容易被觀眾忽略的,就是他們的女兒!!影片裡有一段是小女孩突然跑到馬路的中間然後望向一個方向--有大量的蝙蝠向男主飛過來!!到了影片的最後,女兒首先發現的末世情景,然後接著男主發現了,女主也看到了!說明一點,小女孩的精神病正在逐步惡化,男主的治療已有了成效,但女主的精神病已是表露無遺!最後他們相視而笑,也許是就是夫妻有難,患難與共的的一種欣慰吧!ps:其實這也不是家族遺傳病,只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雙重作用的結果,現實社會中相似的例子太多了,不多說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深刻,演員很給力,你值得擁有!
《寻求庇护》:遮风挡雨,安身立命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就抓住了我,不仅仅主角是我非常喜爱的演员迈克尔•珊农,还有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天地异象的末世气魄。
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是《凯尔怎么了》这样的剧情,没料到后期竟然与《忧郁症》如出一辙,知道最后一个镜头,才发现这竟然是类似于《从今以后》的又一部通灵传奇。
迈克尔•珊农憨滞的脸庞极为适合演这类型神经兮兮但却先知先觉的角色,上一次表演是在《革命之路》中,也正是那一场为数不多的出场中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大叔,那一年他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虽然在今年呼声很高的情况下没能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是对于珊农粉丝来说,这一次大叔没有让我们失望,配搭着这样一波三折的剧情,算是给大叔一个安慰,最终还是你是对的,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你赢得了桌上的所有筹码。
对于珊农背后的妻子,我觉得她更是推动剧情进展下去的关键,试想,如果妻子在珊农第一次将起重器,挖掘机开到家里时就怒不可遏要和珊农分手,那么珊农寻求庇护所的举动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妻子在获知珊农每晚噩梦连连有点被迫害妄想症的时候,胆怯的带着女儿离他而去,估计珊农该被人绑起来送去精神病院了。
如果妻子在珊农被辞退了优渥工作几近破产而失去了给女儿治病的机会的时候,如果妻子带着防毒面具在存身处防风洞里呆了一夜后结果发现雨过天晴的时候对着珊农嘲笑呵斥威逼离婚,估计珊农也没资格活下去了,该去洗洗破腹自尽算了。
但是,妻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了自己的老公“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胡作非为”,这样就可以理解最后一幕中,当妻子面对惊天骇变时用一种极其抱歉的眼神望着珊农的时候,珊农没有任何得意抱怨咆哮的情绪,因为他知道,即使妻子一直误解他,但是她却一直没有离开他,这,也许就是世间最难懂的爱情。
关于最后一幕的意义,实在是庞杂,除了上一段中所说的夫妻深情对望诠释了这世间最难懂的爱情以外,对于全片来说也有了另一纬度的升华,没了最后一幕,本片将沦为二流的精神病片,有了最后一幕末世场景,本片则上升到了一流的末世灾难片。
表现末世灾难的效果分为很多种,最为直观给予人视觉冲击的是罗兰•艾默里奇的片子,还有一种以隐藏的心理灾难意象和狂戾的视觉冲击结合的灾难片类型,比如拉斯的《忧郁症》。
而本片更多是以灾难为噱头来绘制婚恋家庭的图谱。
因此,亦可以理解为何,影片很少会对灾难进行直面强调性特写,即使偶尔对准灾难也是像拍照片一般瞬间闪屏。
片尾,女主角以正面示人,而末日飓风则通过镜面映射效果来呈现,一反一正,并置眼前,反差效果立显,灾难的逼近使人不敢直视。
如此,巨大灾变效果陡增!
本片交织着悬念,让人徘徊游走在珊农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的末世异象中,珊农的三个梦境,梦见被狗咬而疼痛了一天,梦见被人掐住脖子女儿被抢走而在床上垂死挣扎,梦见恶人捶门同时全屋失重磁悬浮而尿失禁,这样真切让人窒息的梦境不知道用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能否给予解读,但是那种磁悬浮的噩梦经历对于家有食梦貘宠物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吧。
在一个瞬间就可能一无所有的年代里,能寻求到一方遮风挡雨,安身立命的庇护所是每一个人为之企盼的愿望,终其一生能否找寻到这一庇护是人们心灵中最脆弱、最缺乏安全感的骨节,延续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整部电影非常沉闷,那么它就肯定是想阐述什么东西,自然,在客观角度来说,也可以是单纯地叙述一个故事,但这部电影不是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海报上的龙卷风,实际上电影的特效确实不错,但它和《抑郁症》是如此的相似,制作精良的特效+让人抑郁的剧情,如果说《抑郁症》是让人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我不认同),那这部电影呢?
它想要说什么?
看完了整部电影都没发现它想要表达什么,还是导演只是想抛出一个题目,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想?
这反而更加撒播了混乱,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的,只是痛苦风暴最后会出现几乎是肯定的,我觉得这不会是说预兆的问题,因为这是无解的,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要故事没故事,要立意没立意的电影为什么能拿到6.8分另外男主角的样子很欠揍,为啥不换个人来演
人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是会产生幻觉的。
这种幻觉可能是梦魇,也可能是精神疾病。
很多观众可能都看过《闪灵》,那部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或者是密闭状态下总是会胡思乱想,而这种胡思乱想有时候是致命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同样也是这种紧张情况下胡思乱想,本片跟,《闪灵》不一样,因为结局很意味深长。
《存身》讲述的是一个建筑工人柯蒂斯的故事,柯蒂斯这几天一直紧张,且噩梦连连。
他总是梦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而身处灾难中心的他将面临厄运。
因此,柯蒂斯决心要给家建立一个避难所。
妻子萨曼莎并不认同丈夫的主观臆测,他想要让丈夫去找医生看病,但柯蒂斯固执的认为自己所梦到的这一切都是有预示的,他不想要将此归结于精神疾病,于是,萨曼莎的劝慰被当作耳旁风。
柯蒂斯的梦愈演愈烈,终于,他自己完全受不了了,当柯蒂斯与医生交谈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的母亲就患有精神疾病,而作为儿子的他有可能被遗传了,但柯蒂斯依旧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最终导致了自己丢掉工作。
萨曼莎再也忍受不了,她跟丈夫吵了一架,冷静之余的柯蒂斯不得不接受了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然而当他们去海边度假的时候,风暴真的来了。
《存身》设定的概念其实线索很简单,那就是具有遗传性质的精神疾病,最终导致了柯蒂斯产生某种幻觉,而柯蒂斯的幻觉使得他将梦中的场景不断地与现实相勾连。
于是,悲剧发生了。
柯蒂斯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对于自己的清醒的认识,但是当柯蒂斯遭遇危机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却不是自己,童年的阴影使得柯蒂斯对于家庭尤为热衷。
母亲在自己十岁的时候不辞而别,最终住进了疗养院,这对于柯蒂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柯蒂斯不愿意与家人就此分割。
而与家人不分开的条件就是好好地面对脑海中的灾难,并最终战胜这种灾难。
因此,对于柯蒂斯来说,战胜灾难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力量来庇护家人。
柯蒂斯不愿意去看病,因为看病意味着自己将会与家人两地分隔。
这在旁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可,即使是萨曼莎也不觉得在治疗的过程中短暂的分割有什么不可能。
然而在经历过童年阴影的柯蒂斯看来,这种分开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
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分开则有可能意味着自己会像母亲离开那样永远地与家人分隔开来。
这是柯蒂斯不能忍受的。
于是,愈演愈烈的柯蒂斯终于在众人的眼中“疯了”。
在萨曼莎看来,柯蒂斯要想战胜疾病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就是接受治疗,而首先就需要自己的丈夫认清楚自己的疾病这件事实。
因而,萨曼莎鼓励柯蒂斯自己打开地下室的门,并且积极地接受医生的治疗。
然而柯蒂斯却始终没法放弃心中的执念,这也在本片的最后一幕上演。
当柯蒂斯终于看到梦中的风暴来临的时候,他感觉如释重负,而此时此刻,对于萨曼莎来说,这却是噩梦的又一次开始。
为什么萨曼莎与柯蒂斯对于现实中的风暴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原因很简单,柯蒂斯脑海中臆想出来的风暴真的来了的时候,他可以用这个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之前的想象并不是精神顽疾,而是真正的预言。
于是,柯蒂斯必然不会接受任何治疗。
而对于萨曼莎来说,现实中的风暴一举摧毁了自己想要让柯蒂斯步入的平静的生活,为什么这个说,如果说现实中的风暴并没有到来的话,那么柯蒂斯依旧是会按照计划接受治疗的,然而当现实中的风暴真的到来了之后,治疗便无从谈起,这对于有着先天性精神疾病的柯蒂斯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
本片中的柯蒂斯的母亲已经从侧面证明了他的儿子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柯蒂斯所看到的幻想,更多的是自己的世界里的独有的“风景”。
他与同事在工作中听到雷声,但同事并没有听到,他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乌鸦成群落下,然而女儿并没有看到。
地下室外面的风暴侵袭,但妻子并没有任何的感觉,他感觉自己能接受很多语言信息,然而除了医生,并没有人愿意聆听,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柯蒂斯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怀疑,这种期待看上去很无厘头,但对于柯蒂斯来说,这种期待正是自己孤独无助时候的一种最大的依靠。
他从小就没有能在母亲那边感觉到依靠,长大后的他想要从家庭那边获得这种依靠,他也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这种依靠,然而梦中的场景却粉碎了这种依靠,现实也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柯蒂斯只有努力的弥补才能让自己重新获得依靠的感觉,但一切的一切都让柯蒂斯的“梦”碎了。
因此,悲剧最终来临。
然而真正的柯蒂斯,是否有人会懂?
这是一个需要大家解答的疑问。
……你好,再见
刚看过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
整部片子观赏感受是从头到尾的压抑感,和迫切想知道是幻觉还是现实的焦虑。
影片最终揭示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一个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个妻子最终对丈夫的谅解和支持。
自从丈夫出现非正常状态之后妻子从开始的不可思议不断地和丈夫磨合,试图理解和信任。
丈夫在聚会终于爆发,与人肢体冲突以后妻子的反应,和第一次暴风雨来临一家人进入避难所的行为,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支持。
同样丈夫顶住巨大心理压力打开了避难所的铁门走出去,也是同样对妻子的信任。
结局龙卷风的前兆,不管是真实还是幻觉,都不重要了,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避难所,就是彼此的信任。
我觉得这就是这电影想要表达的吧
本文含有电影《存身》(Take Shelter, 2011)的少量剧透。
1. 神自有安排命运、神的安排、人生剧本,这些定义自带着自证属性,无论你相信还是怀疑、服从还是抗争,都无法跳出它们,因为它们的定义就是如此。
比如当一个人宣称自己要反抗命运,甚至已经战胜了命运时,这件事本身就必然是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因为命运的定义就包含了对一切的安排,如果他真的战胜了命运,那么根据这一定义,命运就从未存在,他的反抗行为也从未发生。
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应该消极。
仅作为物质层面的人,我们不会知晓命运的全部,但知晓命运并不是我们需要做的。
这些概念其实基于时间而存在。
以线性时间的视角,我们留恋于过去、痴迷于预知更多的未来。
但预知与创造是相矛盾的,预知后的创造将不再是创造,当你知道未来时,未来在你的大脑中就成为了过去,创造也将不再是创造,而成为一种重复的行为。
这些行为也不会再带给你喜悦,转而以安全感为目的。
而对安全感的执着来自我们的恐惧。
所以当我们说,“命运自有安排”、“上天自有安排”、“神自有安排”,或者“the lord works in mysterious ways”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放下对安全感的追求,就是在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当下,从而重新与创造力相连。
2.诺亚方舟《存身》的故事设定不禁让人想到诺亚方舟。
在圣经故事中,上帝要用洪水清洗这个世界的罪恶,重建一个更理想的世界。
但他把灾难到来的消息提前告诉了诺亚,并让他建造方舟,为新世界的物种留下种子。
因为他是这个罪人世界中的义人,他和他的家人也作为新人类的种子被保留下来。
在电影中,主角Curtis与他的好朋友在车里关于性行为的一场对话对应了他的“义人”形象;而当他看到幻象、开始建造避难所,众人的反应也不断反映着他们的迷失。
是不断看到幻象、不断经历梦境的Curtis真的精神错乱,还是他们才是沉睡的人?
Curtis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证实了圣经的隐喻:一个名叫Jacobs的男人在毒气泄漏事件中幸存,他的妻子和小舅子在事件中丧生,但他却在毒气中忍受了11小时并生还。
“Jacobs”这一名字来自圣经中的“Jacob”,雅各;“11小时”则对应了英语中常用的一个词“第十一小时”。
这个来自圣经的日常用语在英语里被用来形容时间的紧迫、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而在圣经的原意中,也代表着“多晚能进天国都不晚”。
在圣经中,耶稣曾给众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葡萄园主雇人干活,每天工作12小时,酬劳是一块银币。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他又雇来了几个人,到晚上他每人都给了一块银币,那些从早干到晚的人感到不满,问园主为什么在第十一个小时才进来的人也能得到一块银币,园主回答说,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了每天一块银币的工资吗?
我给那些晚到的人同样的钱,因为我的慷慨,你就嫉妒吗?
通过这个故事,耶稣想讲的是,能够进入天国的,即使在最后时刻也来得及,能进入天国的人,上帝都对他们一视同仁。
3.大实话在电影中,其实并没有提及上帝的存在,也没有提及任何神的存在,无论是谁让Curtis看到那些景象、无论是谁在他打开舱门的时刻考验着他,他和观众一样没有得到具体的解释。
但在看到幻象之后,他真实地行动了,而当他因为去做那些怪事而错过周日礼拜,他身边因此而责怪他的人,则都是形式化的、教条化的、虚假的信徒。
电影中的Curtis看到了一种景象、做了一件事情,不过这件事只是一件事,就像其他所有事一样。
神可能会让你做一些事情,但他很可能不会告诉你全部的结果。
不然你的生命还有什么乐趣?
而且对神来说,他用得着跟你解释吗?
你是神还是他是神?
他甚至不需要你相信他的存在,你想相信就相信,不想相信就不相信。
所以,为什么要纠结该不该相信他的存在呢?
有什么可纠结的。
这种纠结的状态,说白了就是想相信但不敢信,需要先看到个证据才能相信。
但看到证据之后,也不再存在所谓的相信。
看到证据之后只是知道。
与其出于恐惧苦苦找证据,不如勇敢一点跳下去,先相信,相信之后自然就是知道。
如果神存在,他一点也不会纠结你相不相信他、什么时候相信他,因为神什么都知道,不然他就不是神了。
别跟神较劲,哪怕你觉得他不存在。
在你恐惧幻象中的这个你不敢直面其存在的大人物,他拿捏你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在拿捏你。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其实一直都是和他一伙的,一直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你也就是他,和他是一体。
神、命运、老天爷、佛菩萨、灵魂高我超灵……无论在你的认知体系里叫什么,你就是他,他就是你。
另外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神不会告诉你,当你完成了某些事情之后,你就可以从此开心幸福、毫无波澜地过完余生,生活里只剩下享乐。
生命不是那样运作的,那不是你来这世界的目的。
更可能的情况是,当你真正完成了你来这里要完成的事,你就该死了。
而这也并不是个问题。
至于你来这个世界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也许能感觉到一个大概——这都可以。
你该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在你该知道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但这依然不代表你可以消极,因为这不影响你当下的创造。
真的,大实话。
欢迎关注公众号“Bear摆耳先生”
给以后有志长留大荒村的人们共勉吧。
可能是因为孤独所以老美比我们显得更粗犷。
想象每天开门看见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和一成不变的天空 整天都见不到几个人 下班回家开公路一小时 过往没车没灯也没栏杆 所有人都会更依赖家庭生活和内心生活吧。
变的粗犷和信教就很好理解了。
相反的精神问题和犯罪也是反面的正常现象。
在美帝生活 特别是东北部 人真的很脆。
哥伦布的风暴虽然不像电影里那么恐怖 但OHIO全年的大风和漫长冬季的冰雪 对天朝南方人来说 也是货真价实的自然灾害了。
纽约也不咋地。
这两年默默忍受 今晚对以后的住地选择萌发了想法。
1 必须是一个设施不错的大型neiberhood2 永不停止去发现生活3 隔三差五要有访客 正常的社交生活4 终身提醒自己关心家人。
孤立和缺少沟通是一切悲剧的开始。
当感到自己no one cares 或者无人倾诉的时候 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今晚还清楚了为什么每次见到统计老师都有同病相怜的感情。
她这么瘦一个北京人 已经在这儿suffer了十年了。
她会因为风暴停电打不开车库门 或者stomach flu之类的理由取消课 每一次收到邮件都感同身受。
虽然她很平静。
我还敢打赌她也会在冬天早上起来疯了一样的痛经。
关于这部电影。
editing的亮点还是挺多的。
剧情也非常吸引 但觉得节奏还是慢了些。
打开地窖门前的十分钟非常精彩。
很遗憾结尾竟然不是另一个高潮 不满足啊。
一边看一边感慨 希望自己会有能力handle以后这样的生活。
也寄希望给他。
虽然想到他的时候好黯然。
-无奈发现作业片是惊悚片的稳滴02/19/13
我的评分:4影评: 欧美拍了很多垃圾电影,这就是其中一部,“二柱子”老做梦世界末日到来了,然后自己建了地下避难所。
一场爆风到来,他们一家躲进了避难所,以为世界末日是真来了,第2天一看,晴空万里,只是风刮断树。
二柱子他接受了精神治疗,当她和女儿在海边时又看到了狂风暴雨,又要看那个末日来的景象,电影就完了,唉呀妈呀,这么垃圾的电影能拍出来。
人生的價值在於每個人擁有大致相同的無法交換的時間。
有這麼兩小時空閒,找點別的事情做,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比這樣灌輸消極思想強多了。
柯蒂斯(迈克尔·珊农 Michael Shannon 饰)是个建筑工人,非常辛苦地工作养家,幸而和妻子萨曼莎(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饰)感情和睦,还有个六岁的听障女儿汉娜。
有一天,柯蒂斯被一个非常真实的噩梦惊醒,梦里面有恐怖的龙卷风到来,下起柏油一样的雨,整个镇子被夷为平地。
从此类似的噩梦经常出现,柯蒂斯渐渐开始相信,认为这是末世启示,梦里发生的一切都被他带到现实,他开始变得暴躁、沉默,还在家里建风暴掩体,甚至丢了工作。
萨曼莎不理解丈夫的一系列变化,认为他生病了,应该看心理医生,还为他花许多钱建毫无用处的东西、买昂贵又毫无用处的防毒面具、丢了工作没了医疗保险大为光火。
柯蒂斯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为人所不容,他的境遇,取决于他预见的风暴到底会不会到来……
且看Michael Shannon和Jessica Chastain如何一步步把你逼向末日风暴的顶峰。
a prophet
话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斗地主····反省一下········
挺好看的。不要去管那些对风暴的意象作过度诠释的傻逼评论。
2012真来了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写一个人有精神分裂症并有预感还是怎么回事?明显感觉导演想将观众变成精神病
各种噩梦、幻觉以及妄想的表述都呈现传统心理惊悚类特质,不过关于末世的暗示又总会想起《忧郁症》,尤其在2012传了这么久之后,也很容易带来共鸣。迈克尔·珊农再次出演了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我倒觉得结尾是一个开放结局,真假还需自行分辨。确实有点拖,好在珊农的表演很优秀。
节奏太缓慢了!
#HKIFF#
节奏相当慢。另外,最后到底是个什么意味?
美版 《Hello 树先生》
好慢啊
这部较为小众的电影另辟蹊径,用朴实而拖沓的日常生活来创造隐约的惊悚效果。除此之外,故事几乎没有任何亮点,结尾完全没有悬念。摄影和演员演技尚值得一看。
对不起,真的太闷了。
Sleep well in your beds, 'cause it's coming. 我们从头到尾都被玩弄于导演精心埋下的种种心理暗示中,但是我们却也享受这个过程。Michael Shannon 的影帝级表演。
一开始,我以为是个灾难片,后来,我以为是个心理片,到最后,原来还是个灾难片。
8.1
恳求那些喜欢拍抑郁片的导演,你既然选择了抑郁,就不要让它沉闷,明明可以一小时完成,偏偏要两小时,何必呢?
故弄玄虚,沉闷,缓慢。
爱让人勇敢,紧紧相拥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