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理解桥段:1.男主爸是个追星狂魔,为了签名等40年!
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放在研发导弹上面估计都有所成就了,但是他选择在等待上面。
我觉得这个爸爸有点失败,还交代儿子继承追星遗愿,我很难理解了,你喜欢这个爵士舞是你的事,关你儿子啥事?
你儿子非得来!?
当然男主不承诺他爸,这个故事没法开始,但是这个开始就很莫名其妙。
2.为什么非要留在飞机场,可以看到几个背景和疑惑点:①他是一个人,没老婆没儿女,没老爸老妈,所以毫无牵挂!
可是!!
你没朋友吗?
没亲人吗?
兄弟姐妹呢????
国家突然没有了?
难道出国前没有相关新闻?
国家出现了问题,不该选择吗?
要么回去参加帮忙,要么选择庇护,告诉别人你想离开自己的国家!
②这个电影把机场头头搞的像坏人,然后男主像英雄!!
我就很无语了!!
明明是男主占用公共资源!
没看到镜头吗?
他一个人霸占一个卫生间,别人都掉头就走!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占用社会资源,作为机场直接负责人不该头疼吗?
而且他给男主出了主意,你可以选择放弃国家,或者回去。
男主办傻,他听的懂英文了,他只是想自私的两全其美,又不放弃国籍又想去纽约。
③最后面都帮助他偷渡是怎么回事?
真的?
这难道有人相信这个逻辑吗?
因为他反抗了机场头头,所以,他是英雄??
他完全没做什么有用的贡献好吧。
不是占用厕所洗漱,就是把在建设中的地方当自己的家,还做了表白墙?
喂!!
这是公共场所。
然后他最轰动的事,就是帮自己邻国的人偷渡药品。
这都是扰乱公共秩序的事情。
有什么好表扬的??
而且机场头子也没说不给他药,就是要开证明,证明他爸真的需要这个药,我觉得这条制度完全是救他爸的命,总有人喜欢乱买药,然后乱吃。
可!
男主帮他躲过检查。
为什么要当做一件好事???
当然最后头头生气要打他确实有点不对!!!
可以任何一个人坐在那个人的位置都非常烦躁好吧!
你试想来了一个人,然后这个人可以成为难民得到庇护,但是不能送回去,也不能放进来。
所以只剩下,让他待在你的地盘,或者他申请庇护,你所有的事都准备好,给他了餐券,让他想一下,他没想,然后你要求他选择庇护,他没选,反正他就赖着你的地盘,占用厕所,占用装修地,随便扯坏你得电路设备,然后还在装修地安置了新家,然后还在你的地盘找到了工作,然后工资比你还高!!
最重要你请他帮忙,谈好条件,他只要翻译,你就给他解决他要出入境的问题,你的目的是给领导看个好秩序。
结果!!
翻译帮人,改了说法,是鬼都看得出来这药不是给动物吃的,结果这个人不承认,翻译也不承认,你还被领导看到凶神恶煞的一面!
请问,是你!
你不觉得这个人讨厌??!
此片唯一欣赏的就是男主的厚脸皮和小强精神,真的,他的精神放在正经事上,不是追星。
不是扰乱飞机场秩序。
我觉得他会大有所为!
我也很难理解女主,一个明知道对方有老婆的小三,而且把自己说成慈母,还说:我竟然还为他们着想。
拜托,是你拆散的!
你这种行为不叫为人,而是绿茶!!
你不还是想让对方来陪你!!
然后!!
你撑着那个渣男没空,你不和男主也蛮开心!!
最后为了拿到签名还真是委屈又回到渣男身边,拜托,你忘记开始想让对方陪的表情了吗?
你也是喜欢的好吧说的好像为了男主一样!
可你最后和渣男走在一起也没感觉你多么不舍得男主呀!!!
厚脸皮公共设施毁灭者配千年圣母老绿茶!
真心绝对的配!!!!
两星认可演技+小强精神。
当初在看《土拨鼠之日》的时候,我一度把比尔·莫瑞错认为是汤姆·汉克斯大叔了,结果去找片花的时候,的确看到导演考虑过让汤姆·汉克斯出演男主,只是后来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相比于土拨鼠的时间受限的背景设置,《幸福终点站》设置成了空间受限的情景剧。
不过在我看来这片子没有《土拨鼠之日》拍的有深意,而且有点过于好莱坞口味。
但是当我们从空间受限(先不考虑它的合理性,虽然听说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个角度去解读和观看这部电影时,倒是有些科普的意味在里面,众所周知老美对于入境、移民、公民出生权限制(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特朗普大叔出台或者正在考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经常在被讨论,大概非法移民太多或者优越感比较强,去美国的签证不好办,要亲自去大使馆面签不说,过签率也是一半一半,不像去第三世界国家旅游,随便就是一个落地签免签什么的。
当维克多因为旧政府被取缔而滞留机场的日子里,他学会开始慢慢适应住在机场67号门的生活,不仅找到了赚钱的营生、给自己买了新衣服、交了一批死党,还等到了爱的人(虽然最后没能在一起),阿米莉有她自己的规划和顾虑,每个人都有多面性的需要,空姐总是比较难缠的哈哈,不过这个精神上渴望浪漫的女人也从维克多那里得到了一些美妙的感觉,只是她下定决心离开维克多,回到老情人的怀抱时,找了个有点尴尬但听起来非常文艺,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有自己心里说得过去的借口:-You know what Napoleon gave Josephine as a wedding present? It was a gold locket. And on the inside he made an inscription.“Destiny.”你知道当拿破仑和约瑟芬结婚的时候,他给了她什么礼物?
一个金子做的小盒子,在盒子里面,他刻了一个字,”命运”是的,但是比起相信机场管理老大狄克逊的话,她并没有愚蠢地选择完全相信而不再理睬,而是当面和维克多对峙并明白了幕后的原因,只是到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
一个39岁的女人要维持27岁的样子,没有钱怎么行呢?
这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现实,所以我更会更喜欢《土拨鼠之日》中幸福的结局,男主为了幸福的生活决定跟女主留在一个他曾经非常讨厌的小镇。
如果说这个电影有一个让我触动的点时,既不是维克多做了很多传奇好事成为受万人迷的桥段,也不是他为了哄女主开心而做了壁画喷泉,不是死对头狄克逊最后决定放弃整他的一时想通,也不是古普塔(老清洁工)为了制造混乱帮助他离开机场时“螳臂当机”的勇气。
虽然每个人内心都有容易被激发的温柔与善良的闪光点,每个人一生中总有几次机会可以成为unsong hero。
但是真正让我触动的是,维克多对于自己初心的坚持和备受考验的原则性。
当狄克逊告诉他只要他愿意说“恐惧”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就可以被特殊照顾允许留在美国时,他说他害怕鬼,害怕吸血鬼,但是他爱自己的国家Krakozhia,毋庸置疑的爱,这从扒着电视机看新闻,知道国家平安后开欢庆会就能看出来。
当狄克逊制造可以逃走的机会,还有小伙伴们说用装食物的小车或者装货车随时可以把他偷偷运出去时,他还是选择留在机场里。
其实他只要一套跑,就落了成全了狄克逊想要让他被警察逮到然后让他消失在眼前的目的了。
他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My father die before Benny Golson write his name and send to my father.So I make him promise I keep promise.I promise I will go New York find Benny Golson,have him write name to put in can-And you’ve been living here so you could do this for your father?-Maybe I think he do it for me. You say you are waiting for something. And I say to you” Yes, yes, we all wait.”-What are you waiting for?-You,I wait for you.-还没有得到班尼·高尔森的签名,我父亲就去世了。
所以我给了他一个承诺,我会遵守我的承诺。
我承诺他我会去纽约,找到班尼·高尔森,得到他的签名并放进这个罐头里。
-你住在这里就是为了完成你父亲的遗愿。
-我现在想他这么做也是在帮我的忙,你说你总是在等待着什么,我对你说,是的,我们都在等待。
-那你在等什么呢?
-你,我一直在等你。
这是他的初心,即使后来萍水相逢的阿米莉亚婉拒了和他一起去纽约的邀请时,他也只是依然风度翩翩地保持了距离,在最后一次机场门口的相遇中一如君子地目送她离开。
因为他要去纽约完成父亲的遗愿,爱就是克制不是么?
只是中间有个小插曲,狄克逊拿机场那些工作人员的小把柄来威胁维克多,不让他进入纽约时,维克多选择了顺从地听话回老家。
所以让我敬佩的是,这个人心里有个目标,但是他并不愚蠢冲动,也不木讷自私,他甚至对古普塔的误解辱骂也没有遗憾,他的内心那么强大,自带一杆秤,这就是我们很少人能做到的有原则地坚持,我们不是无原则地妥协了,就是太倔强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这个人物身上我又看到了一点点阿甘的影子。
有的时候我们都太自以为是,觉得耍耍小聪明就可以投机取巧,但是真正的大智慧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上天会馈赠我们对应的结果,在这一世亦或是下一世。
Compassion,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country.--By Dixon's superiorPeople are not divided into groups of good or evil as we read from some fairy tales. Dixon in The Terminal is a villain in some ways. But he just lacks compassion and flexibility.Viktor, on the other hand, is a man full of humanity. He is a man with love, for his country, for his friends and for his lover. Not capable of speaking English, he could only know from the television that his country was at war, and the capital was crashed. When I saw the tears in his eyes, I was deeply moved. The way Dixon was trying to persuade him to hate his own country, was a little unacceptable, even for me.He is a man with dream. And his Indian friend Rugja supported him so much to sacrifice for him to realize him dream. Rugja stopped the plane to Krakoshia by holding a mop towards the plane. That seemed incredible. But people want to see that fight with the authority can win. We were happy to see that Viktor succeeded. Honesty, diligent, loyal, flexible, loving, he is a man almost perfect.
傻人都是孝子,为了一个签名,只身来到美国,去完成父亲最后的遗愿。
傻人都善良,因为他们对弱者有同情心,对需要帮助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一手诞生了山羊药片,一手也影印出了大家心目中的无名英雄。
傻人都有一技之长,并且因为专一而技艺精湛。
傻人都愿做成人之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傻人都遵守规矩,因为成功与失败各占50%的几率,执着相信这成功的50%,就有成功的100%可能。
傻人也都打破成规,为了朋友不受伤害,可以牺牲自己照别人的规矩办事,但是当朋友牺牲自己来为他争取,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规矩的抗争!
傻人都甘愿等待,哪怕是痴痴的,因为他相信那份承诺,无论是憋着尿等一份工作,还是忍着伤痛等一份爱情。
傻人还都相信命运,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归也不会是你的,就像拿破仑和约瑟芬一样的命中注定。
傻人都很爱国,因为有国才有家,没有什么比一句回家更能让幸福油然而生的了。
所以,到最后,傻人总是胜利者(Victor),因为他们手中的武器叫做“真诚”!
于是,傻人总有傻福。
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
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Viktor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这一等,便是9个月。
在这9个月的等待中,Viktor一点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几分钟,几乎都浓缩在极其有限的一个小空间里---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
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把时间延展;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折腾着Viktor的海关局长Frank,等待着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Gupta,因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缉,逃匿在机场做一个清洁工,一做23年,而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她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开餐车的Enrique,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Viktor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儿子帮他圆上最后一个签名。
甚至连机场大厅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譬如那些在海关等着通关的人们,这个等待,只需要1分钟而已;也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如同抱得美人归的An;即使每一个美好的结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丽的过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说,我们每个人都如Viktor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说,“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写这个小人物时,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
这位饱尝纳粹集中营种种艰辛的幸存者这样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
而其间的深意,与Viktor Frankl的表达,异曲同工。
这部Spielberg导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据称票房并不理想。
老实说,这部片子的确漏洞不少,结尾也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可是,这3个人的组合,却让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无限鲜活,甚至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画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纵然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高调宣扬。
你或许可以觉得这是好莱坞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欢在外面刮着风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
然后,笑中含泪,若有所得。
P.S.:后来在海报里,看到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会心一笑。
2011-12-27快6年了,没想到这部片子引发了大家如此多的感慨。
或许世事充满无奈,Life is waiting多少有了些慰藉的意味吧。
回头再看,其实当年也未得真谛。
虽然影片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而所有的结果并不是空空等来的。
所谓的等待,其实是指我们在努力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些patient capital(耐心资本)。
貌似等待,而世事的布局在我们的心动和行动间已然转换。
新年之际,祝各位“等待”终成正果;若尚未见灯火,just hang in there: )
靠,太主流了。
基本看个人物出场就能把结局猜个七七八八了,只是演员演得还不错,代入感比较强,否则我恐怕看不到20分钟就关片子删文件了。
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励志片。
伪《阿甘正传》。
永远有两个格格不入的人。
英雄永远出身卑微,但心地单纯,善良,热心。
讨人喜欢。
BOSS永远身份显贵,但骄傲自大,跋扈。
让人生厌。
初始人员分为两方。
英雄方,BOSS方。
双方PK。
BOSS的手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英雄的手下是一帮杂牌军。
但是英雄有着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他甚至不用做什么,只需要甩几句狠话,抛两个媚眼。
BOSS方的人员就会不断受到英雄的感召,纷纷弃甲曳兵,弃暗投明。
在他们摇摆不定的时候,BOSS有时还会推波助澜,帮助自己手下集体驶向光明的彼岸。
但BOSS不会这么容易就失败,否则电影撑不了120分钟。
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挠英雄的前进,但他一次也不会成功。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最忠诚的小弟背叛了他。
于是BOSS一蹶不振。
英雄同学功德圆满,抱得美人归。
对了,这里面一定还会有个美女。
绝代风华,举世无双。
给英雄的辉煌成就添砖加瓦。
她和英雄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
后来很扯地偶遇了,又很扯地数次偶遇。
最后英雄给她的一次烛光晚宴,胜过了BOSS送她的十万美金。
美女永远是爱罗曼蒂克不爱美刀。
好像她永远不会缺钱花还可以打扮得风情万种。
P.S.一下,里面有一段,一群中国人要去迪斯尼乐园,签证处,警察A曰:“你见过中国人去迪斯尼乐园不带照相机的吗?
”警察B心领神会立刻扑上去抓人。
——恩,意味深长吧。
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主角维克多一直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晦气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大麻烦,难以控制又想拼命解决。
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这位老兄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人生世界,发现这里每天经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喜,发现这里充满了慷慨与野心,荒唐与惊奇,身份与地位,循规蹈矩与意外奇遇。
并且他还在这里与空姐阿米莉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最终,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片中诸多极具戏剧性甚至有着童话色彩的偶然巧合,是导演斯皮尔伯格一贯浪漫温情的作风,也是导演对孩童般纯真至善人性的肯定。
在这部关于“等待”的《幸福终点站》中,每个人都有所等待,东欧旅客维克托在等待国内战乱结束、机场长官弗兰克等待升职、空姐艾米丽等待有妇之夫的安家婚姻、餐饮服务生等待海关公务小姐的爱情、清洁工老头等待不看“小心路面滑”警告牌而滑倒、出洋相的旅客……等待通常都是漫长而痛苦的,不过当你心中充满希望、满怀乐观,“等待”也会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文_谢长留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刚刚大哭一场,我哭不是因为我害怕,是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失败!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哭了,不是因为我忘了自己的失败,而是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失败!
我有个姐姐,机缘巧合下认识的非血缘关系姐姐。
出生于黑龙江大庆,生性豪爽,小时候看北京申奥成功,立下志向:2008年要在北京以记者的身份进入奥运第一线。
7年后,她以“北青”优秀记者的身份成功跻身仅有两个名额的奥运记者行列中。
当时她刚刚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两年,加入北青报社一年,但是她的理想一直没有变过,她以一名职业记者的身份,完美实现了了7年前的誓言。
今天她加入北青三年多了,突然说要辞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遥远了。
她立志做一名有良知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不管世道如何,人际关系如何,她从当初立志做记者的一刻起就发誓要做一名负责任的记者,不是为了赚取稿费,阅读量点击率或者广告单就可以出卖灵魂肆意编撰的记者,如果她不能再坚持这个理想了,那她宁可不做记者。
这三年里,她带着这种执着和激情努力奋斗,更自学新闻摄影,不怕辛苦也不怕危险,她以自己是一名记者而自豪。
这三年里,她无数次和同事争论,和主编抗衡,坚持己见,不为所动,坚持如实报道,绝不偷工减料剽窃摘抄。
很多同事背地里对她嗤之以鼻,觉得她太过张扬,工资过高,甚至认为主编对她有偏袒之嫌……她也曾背地里向我哭诉甚至动摇过继续留下去的决心,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不是值得。
但最终她都坚持下来,因为那是她的理想,不是什么为了赚钱随便的差事,她为这个理想一直坚持了十年。
如今却要选择离开。
她的理想没有变过,但是却来了一个和她理想背道而驰的领导。
新来的领导在第一次开大会的时候,对所有采编人员说:“记者是没有意义的,编辑也没有意义!
如果你想继续留在这里,你就要出去赚钱!
我不在乎赚钱的手段和过程,可能会有潜规则,没关系,只要你能为报社赚到钱,你就是功臣,因为没有钱,报社就无法经营,不能经营的报社,还要记者和编辑做什么!
另外,所有编辑记者每天都要更新微博,不及时更新者罚款两百!
”可能还有更多苛刻的条件,姐姐终于下了离开的决心,她办理了去美国游学的手续,提交了辞呈。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电视剧电影里才会有的剧情在她的身边逐一展开:报社16名记者编辑联名上书高层,执意挽留姐姐,更不间断的发送50多条短信,诚挚的劝留她,平日里的好姐妹更是哭起来。
她完全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直到高层再次找她谈话,挽留她,并允诺她可以继续游学3个月,报社会为她保留职位直到回来的那一刻,她也都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不是什么信口捏造的心灵鸡汤,这是活生生原滋原味发生在我身边的通俗桥段。
就在我和同事大吵一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原来有那么大那么无法逾越!
我哭不是因为我害怕那位同事,甚至失去这个工作,我哭是因为我曾那么多次为了生计而放弃了理想。
成功和失败对于维克多来说只有那短短的10cm距离,一扇门,打开就通向纽约,关闭就回到家乡。
但是他用9个月的时间来争取这一攻一守的10cm,电影说,生命就是一场等待,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博弈,坚持到底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理想来到这个世上的,不管你的理想多卑微,都要坚持下去!
可能我们会因为这些理想被别人耻笑,甚至厉声指责,可是对我们自己来说,却是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
因为人越长大越有野心,生活不是单纯的美好,大家互相斗智斗勇,不是你踩在我头顶就是我推你入地狱,为了职位工资福利,尔虞我诈。
为了过上不需要野心的日子,把自己变成一个被野心占领的人。
理想在哪里?
理想已经被我们抛弃。
成功和失败,只有一念之差,但却需要我们为了这一念狠狠坚持。
我们今天变得如此冷漠无情,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正在失去的执着吗?
没有了理想和自我,不再真心的关心别人,丧失了和恶势力抗争到底的信念。
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止一次食言,不管善意恶意的欺骗,甚至背叛他人,但我们怎么能连自己都欺骗背叛!
维克多坚持了理想,也赢得了尊重。
这就是姐姐在我身边做出的最真实的表率,她为自己赢得了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职业记者的尊重。
<幸福終點站> 2008-7-28"Do you, at this time, have any fear of returning to your own country?”"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Life is waiting"是這部電影的TagLine,從影片開始直到Viktor和Amelia在空蕩蕩的機場對話的時候,我才感悟到Waiting這個單詞的存在.我是一個對戲劇電影感悟特別遲鈍的人,盡管我并不覺得一個人因為祖國戰亂而失去國籍,滯留在機場,而他的Destination--NewYork就在機場出口的那端這樣的際遇是喜劇的.我喜歡在一個窄小的空間里上演的是人生的一幕幕,在肯尼迪機場里,Viktor這個沒有國籍沒有身份的人滯留了九個月,他從語言不通到最后能順利地聽懂英語并做較為流暢的交流,從沒有食物到自己推著機場的小車賺到一些夠買食物的錢,從他不斷被機場boss排擠到最后幫boss忙,他在Gate67里安置了自己,得到了一份工作,工資甚至高于Boss,他幫人成全了一份美好的姻緣,他甚至得到了自己的短暫愛情,他在一個陌生的機場里面找到了一個安定自如的空間,那里形形色色的人到最后因為某種來自Viktor的力量和凝聚在一起.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機場里面.機場里,空間的壓迫里,時間的延展性得到充分的對比,人們來來去去,只有Viktor在機場里逗留,他不能出去,卻一直在他的目的地后面,僅僅一小段距離他卻無法跨越.他在等待,等待他身份的確認,等待國家政權的穩定,等待他可以踏出那個機場,走向那道門,走向紐約,為了他父親的夙愿,得到57個人的團體中的最后一個人的簽名.看完電影上網查閱才知道
电影的主题其实是颇沉重的,因为政权被推翻而不得不滞留在美国机场九个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惨到不行。
不知道祖国那边亲人在战乱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要在美国待多久,可是在机场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和点缀下,整个故事是这么可爱。
老斯自己显然也没着力去写刻画Tom的无奈和无助,他肯定是有的,在这种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om的人物居然会神经大条到马上适应环境就这么在机场开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他,不是那个方向而已。
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冲淡了。
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口语还不是这么流利XD),他恋爱了……这个机场,并不是幸福的终点站,电影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也许除了机场BOSS……),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流泪也被抓着小辫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微笑着欢送着Tom出门,脸上洋溢的,是幸福。
电影中有着对美国式民主和自由的嘲讽,一个只是怀着个人目的前来美国旅游的游客,被限制了他所有的人身自由;而他在机场领导的恶意限制下,也丧失了所谓的民主。
电影开头,却很自然的拿中国人开刷。
我明白太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向往,可是这种向往在电影里却被恶意地进行了嘲讽,中国旅游团队在机场里开始企图闯关,因为他们被识破了偷渡的企图,当这帮中国人大呼小叫地跑在维克多的身后,我只是感到一种悲哀和遗憾。
因为这个现象确实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太多了。
人要有理想和目标!
在追逐理想和目标的时候,不要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劳累的!
要用幸福的角度来欣赏这个过程!
也许这就是人生!
然而实现理想和目标后,也许就是“幸福的终点站”!
但也是下一个理想和目标的开始,下一个“幸福的始发站”!
人生可能就是在乘坐“幸福路”汽车的不断的往返当中!
但要用幸福的角度、感恩的角度!
你才会感到这是“幸福路”!
流畅度是可以的,故事属实乱编了
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不会是斯皮尔伯格的吧,一看演职人员表,果然。斯皮尔伯格是那种会铺设好每一个情节每一种元素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观众的情绪的导演,有的时候虽然觉得刻意,但依旧被这种“俗”的煽情打动。汤姆汉克斯,没话说了,他就是神。他那浑然天成的表演和又“钝”又憨的长相,都让这个“不真实”的故事如此真实,我愿称他为阿美丽卡正能量第一人。
困难再大,也要保持乐观,相信美好生活即将来临。没想到斯皮尔伯格拍剧情片也那么细腻、温暖。
这个评分真是虚高的很严重啊,跟那个当幸福来敲门差不多个套路。这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商业爆米花片吗?很多国产商业片都比这个更好吧,比如夏洛特烦恼,超时空同居之类的…… 虽然这个电影关于人生需要等待的立意很好,但实在不至于7.5+……ps:而且这个中文片名也实在是醉了,跟幸福有毛钱关系…
小汤的演技真的不错,看着总会联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不过除了美国式的喜剧桥段设计,真的没有看懂。也许是我太功利了,一定要得到一个什么结果,而不是仅仅拿到1个签名。
等待让人生更加丰厚和充满期待,人生由无数等待组成,等待迟来的班车,等待一次机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幸福没有终点站,只要活着就总会有好事发生,在逆境中仍然活的如鱼得水才是一种境界。
傻白甜剧,迪士尼卡通的套路,不是我的菜
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绝对是最佳拍档,他们的电影部部放心,只可惜不能理解男主角父亲的想法。4月22日凌晨2点看完这部电影,在看人物介绍的时候才知道斯皮尔伯格19日就去世了,怎么之前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太奇怪了啊,百度百科竟然比新闻快?感觉是假消息吧,百度百科也太不靠谱了,随便改啊!
看到餐厅那段笑死了~~~~
08.8.22今天看见电视里介绍这片子,才想起自己在某年某月看过,不过这实在谈不上有多精彩,作为斯导的电影。挺温暖,挺感动。没了。
很好看啊~刚开始Hanks很像阿甘,后来就一步步展现其都市丛林生存技巧,上演了“怎么学好英文”“怎么混口饭吃”“技能傍身的重要性”“如何交朋友”“如何泡美妞”等多出戏码,还真TM励志!总之是关于一个promise的故事,很美很温暖~
太喜欢了
又是一部输出美式意识形态的无厘头的肥皂剧 所以人渣女主的出现就是个插曲么
如果是个动画片也许仅仅只是俗套罢了。矫情而说教意味浓厚的鸡汤,一帮成年人脸谱化地演绎处处透着讨好的童话故事,牵强得透出虚伪的酸味。看完很想吃汉堡王的川香鸡腿……
真人真事改编,被这件事震撼到:这世上真的什么事都有哈,被困机场十几年。我身边真正被注销国籍的有一支乐队,他们去台湾演出之后突然就回不来了,然后辗转去另外一个地方,直接被瑞士收留。好吓人,就那么几个人背着乐器,相依为命,再也见不着父母。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温馨美好的小品
貌似是唯一的美国非团圆版的爱情结局。初看过,还没仔细回味,只是觉得很遗憾。其实美好的ending人人喜欢。我们总在等待或者不得不等待,但是很多时候等待的目的是我们所模糊的。那么到底该做什么去呢?
为了凑齐喜剧片勋章看的(就差这最后一部)。过于童话,斯皮尔伯格的大美国主义也过于招摇,甚至有点美帝资本主义狂妄的腐朽味。扮演略有性瘾痴女的泽塔琼斯虽然很假,但是还挺惊艳的(可以确定后来确实是隆胸了)。印度老头的戏太假严重扣分,居然龙套是大毒枭菲利斯,哈哈哈。
本来是个挺温情的一个故事,结果到后面彻底变成美式主旋律,太过于美国至上,全世界只有美国是天堂,歧视第三世界国家
YY国度里什么都是浮云包括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