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翻拍的经典之作,所以就去支持了下中国版,结果发现影片全程都没啥出彩的地方,一点没有本土化改编,顶多也就是情敌之间在互撕互掐。
最后的结局也说不上圆满,看你作为观众愿意支持哪一方了。
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
爱一个人就要大胆说出来,不然错过了就是永远错过了,这大概是本片带给观众最大的启示。
其所表现出的道理通俗易懂,但是编剧的台词功底实在不行。
单从影片来说,我认为这部片子拍得一般般。
但是剧情却让我产生了共鸣。
所谓的错过即是永远吧……曾经的我就是这样胆怯懦弱人,为了守住友情,幻想永远而不敢勇敢前行。
其实,到头来,你会发现,没有人愿意留在原地等你。
那些标榜着友情可以永恒,而“爱你”一旦说出了口就会失去朋友的人,其实就是胆小懦弱。
有些事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
与其大家一起猜猜猜,还不如勇敢一点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样一来你会不留遗憾,说不定还会出现美好的答案。
所以,哥哥说的没错勇敢一点表达爱。
不要害怕失去和失败。
因为最后的结局,你们从来都不会是最好的朋友。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那种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抄成绩好的同学的卷子。
结果,就连抄也抄不出个及格分数,让冒险借卷子给他的同学,深深为其智商捉急。
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
昨天,我去看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图片1>这部电影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美版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多项提名。
首映就以21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爱情轻喜剧类影片首映票房的历史纪录。
<图片2>我们的影片几乎一模一样的照搬了原作的故事情节:女A有个旧爱男A,俩人十分要好。
女A突然得知男A要和女B结婚,发现自己还爱着男A,于是找来gay蜜男B帮忙,想方设法拆散男A和女B。
最终女A失败,却也有感于男A和女B的爱情,虽抱憾,尤释然。
本以为我们借了成熟美国电影的骨,起码能拍出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却不料仍是扶不上墙的一坨。
<图片3>下面,小杀姐姐就带你们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我们是如何巧妙地略过了一系列的精华,把一部经典影片翻拍成毫无神髓的空壳的。
1第一刀:杀标签式角色先来看女A,美版的女A朱利安,是一名美食杂志评论员。
<图片4>电影开场的餐厅后厨戏,厨子们对朱利安的餐点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朱利安在食评界的份量。
<图片5>而朱利安在尝菜后,风轻云淡的一句赞扬,也简洁明了的让人看出,她高冷的气质。
<图片6>用现在的眼光看,朱利安就是一个难搞的女文青。
而我们的女A顾佳,作为一名时尚杂志主编,在整个介绍人物的开场,除了走个时装秀的红毯,屁都没干。
倒是方便我们的演员本色出演。
纵观全片,顾佳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是,利用职权之便,阻挠婚礼正常进行,顺便收收奢侈品店的礼;以及在男A拉她跑时,一口一个“高跟鞋”地呻吟。
恕我眼拙,我实在看不出她是时尚杂志主编,倒是更像个政府leader,或者卖鞋的。
讨厌对方就气冲冲地跑到墙角,自言自语地恶意模仿其说话。
且不说剧作法中,轻易不可让角色自言自语的大忌,就单论这反应,谁TM见过这样的快30岁的女人?
再说男A,两版都是体育杂志主编。
在女性主导的爱情片中,男主角相对较弱十分正常。
但美版的迈克尔,好歹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自己执着的事业。
而我们的林然,作为英国BBC体育频道的副主编,VESPA对他,居然是很稀罕的东西!
<图片9>这是我们对BBC的藐视吗?
主角尚如此,配角更不用寻思。
我们的男B在飞机上,被女A一泼结缘,事后一言不合,二人就在英国巧合再会……<图片10>“巧合”, 英国果然是个弹丸之地。
呵呵!
顾佳的助理就更离谱,作为一名影响力时尚杂志主编助理,一听到爱情故事就手舞足蹈。
<图片11>在她中二气质的带动下,我们的电影,充满了中学生恋爱的屯感。
美版电影中女A和女B的明争暗斗,在我们这又变成了,虎逼学姐欺负病娇傻白甜。
<图片12>我真得很想和谐掉“虎逼”、“傻白甜”等等字眼,只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从不细致的刻画角色,成了我们电影的常态,我们的电影自然地,就像阿猫阿狗顺嘴胡说的段子。
翻拍经典又如何?
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角色空洞导致的乏味。
2第二刀:杀强行高逼格除了贴标签,强行高逼格的恶劣习惯,这部电影也没落下。
如前所述,观影时,我一直在想,顾佳时尚杂志主编,和林然体育频道主编的身份,在剧情上有什么作用。
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
顾佳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涉及到米兰,这个一听就高端的时尚之都;<图片13>林然是体育频道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发生在伦敦,这个人尽皆知的老牌贵族城市。
<图片14>完全不似美版,朱利安美食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体现她独立、自由的性格;迈克尔体育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他能勾搭上,拥有球场的大老板的千金做以铺垫。
我们的电影,人设、情节都是为了逼格服务的,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米兰大教堂也能拿下;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管它缘起何处,故事就在伦敦发生了!
宝格丽的字样,一会儿出现在酒店招牌上,一会儿又印在了戒指盒上,好高端啊!!!
<图片15>听说《穿普拉达的女王》也要翻拍中国版了,上映时大家一定备好电焊目镜,小心被两秒一个的牌子亮瞎眼。
<图片16>无力继续吐槽……老百姓讲话,缺什么,炫什么。
我们的电影这种强行高逼格,无意义地堆砌符号的行为,着实让人后颈泛凉,胃里波涛,low到爆炸。
想象假如有一天我说,“小杀姐姐在米都的杜莫主教堂,喝了一保利瓶的H2O!
”何如?
祝各位好胃口。
3第三刀:杀闹着玩的表演一流的剧本,可以让三流的演员大放异彩;一流的演员,演三流的剧本也差强人意;但三流的剧本,遇上三流的演员,那就是一场灾难!
舒淇的表演中规中矩,排除剧本的薄弱,全片唯一能无障碍观看的部分,可能就是她的戏了。
冯绍峰依旧保持着他以往的风格,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情境,总微锁的眉头,真想让我朝上面来一拳;<图片17><图片18><图片19>宋茜的戏则松垮无比,她的角色的情绪变化碎了一地,以至于我一看见她,就以为在看综艺;
还有这个凤小岳,游离于标准与夹生之间的中文,播音与唠嗑之间的腔调,无不给我一种,他是来中国骗钱的鬼佬的错觉。
<图片21>差点在影院拍案而起,剑指大骂“滚粗”。
美版主要角色的演员,投入、细致的表演,他们的功力,我就不拿来再压低我们的戏的水准了。
只看看这一处席间聊到high时,大家唱起歌来的感染力——<图片22>影片中细枝末节的配角的表演,都能让人拍手叫好。
再看我们,连主要角色的戏,都像喝了一吨H2O一样水,翻拍再经典的影片,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近两年,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路玩花活儿的影片不在少数。
自主创作疲软,于是就去翻拍国外已成功的作品。
然而,兜兜转转却总落入同样的囹圄——我们像是总弄不明白,这些作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概念奇诡,或者元素绮丽,而是因其人物饱满、故事扎实。
我们如果不能从翻拍中学到神髓,那么不论对多么经典作品的翻拍,也只是不断地制造冗余的影像垃圾。
就像那些考试照抄,还抄不及格的同学一样,只能永远照抄,永远抄不及格。
唯一的区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为照抄的同学着急。
但原版电影摄制方则会乐到癫痫——反正你们花钱买版权,拍好了是版权本身优秀,拍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但看到差距的观众的失望,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们的电影难以挽回的失望。
所以,连照抄都抄不好的国产电影,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呢?
在飞机上看了这部电影,看得好想哭好想哭,真的好久好久没看到这么烂的电影了。
即使是舒淇女神也拯救不了这种“灾难片”。
影片中每次舒淇出场,我都能在她脸上看到大写的“无奈”,我能深深感受到舒淇在拍这部电影时在片场的感受。
她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 "我靠,我拍戏赚点钱容易嘛,要面对如此猥琐的男主,如此恶心的女配,如此无脑的编剧,如此眼瞎的导演,如此二货的投资方……对不起了,我的粉丝们,我再努力演又有什么用?
好无奈,真的对不起了……"
好无奈,对不起....
感情这个事吧,真的很有意思。
有时候你会想,你不说,我不说,暧昧着可远可近,可你不知道的是,你以为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是爱情,对方却以为没了朋友的外壳,你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残酷吗?
这就是现实。
当你一次次的把那些情啊爱啊,在心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或许你也该想一想,你最好的朋友,是否真的只是你最好的朋友。
文/黄若菲我没有看过当初那部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影片,对于这类爱上蓝颜知己的片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可能不会爱你》和《撒娇女人最好命》,程又青和李大仁,是最好的朋友,张慧和恭志强,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曾经认为,不可能爱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可能不觉得。
那么,男女之间,是否能够做最好的朋友呢?
这部影片里,作为最好的朋友,林然是向顾佳表白过的,可当时顾佳却认为他们之间只是亲情并不是爱情,说实话,林然的表白其实挺冒险的,大多数这样的好朋友,会选择不表白,至少能一直做朋友,如果表白被拒绝,有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
其实,林然和顾佳也确实不再是之前那种无话不谈、没有男女界限的最好的朋友了,林然新恋情中的点点滴滴从未和顾佳分享过,直到即将举行婚礼前夕,才通知了她。
顾佳此时才意识到,他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单独相处,她即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最好的朋友,还是自己恍若未觉早已深爱的人!
此时的千方百计,此时的袒露真心,为时晚矣,林然早已站回到朋友的位置,对她虽然依旧关心备至,却并不是源于爱情了。
<图片2>男女之间能做朋友,双方必然存在着吸引对方的地方,大多数情侣,不都是从做朋友开始的吗,但是相处下来,一直走不到情侣的阶段,要做一辈子最好的朋友,其实挺难的。
两个人都单身的时候还好说,一旦有一方结婚了,如果不看淡这段朋友关系,那么男闺蜜或红颜知己的存在,总还是给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
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让这两个最好的朋友终成眷属,其实,这是最好的结局。
<图片3>曾经天真地以为,人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可那只是《从前慢》里描述出向往的美好,更普遍的现实是,没有人会一直等,就像林然,他被顾佳拒绝之后,不会一直站在原地等着她回头能看到他,而是会再去追寻一份适合自己的爱。
那些“即便你不爱我,我也会等你一辈子”的誓言,听听就好了,通常不超过一年,另一个就会出现,我看过最快的开展下一段恋情的,是一周,言犹在耳,时过境迁。
所以,如果爱,就勇敢爱,不要去顾忌朋友不朋友,因为你们最终的结局,从来也不会是最好的朋友。
因为是舒淇主演的片子,就点开了看。
画面美,演员颜值高,剧情一般,演技一般,但是也架不住剧情让我产生了共鸣感。
1.蓝颜,男闺蜜,好朋友,暗恋的人。
如果是从朋友做起,两个人因长期呆在一起,彼此熟悉,了解,欣赏,有默契,双方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信任感,甚至于不离不弃,互相依存的关系。
那么以上的四个名词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但是之所以没有升级为男朋友,新郎,说明两个人总是有不完全同步和合适的地方。
只是多年的陪伴会让双方都误以为对方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
殊不知,有时候,就是一个人已经往前走了,另外一个人还留在原地。
再见面时,只能不停地追忆以前我们在一起时有过多么美好的一切。
再美好,再属于你们倆,也是过去式了。
不是你不好,而是他已经往前走了,你们已经错过了。
2.日久生情的友达之上。
不会相信一见钟情,相信两人的关系感觉是建立在平素相处中一点一点地加分而来的。
所以在成为朋友后,会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后有可能就成为了恋人,但也有可能就一直在好朋友的阶段止步不前了。
就是友达之上,恋人未满了。
在一起很开心,很自在,会做一些类似情侣做的事,两人关系会比其他人亲近。
原本以为两人都想着这样的状态挺好的,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突然的离开,或者另一人不再满足于朋友的关系,就会有失落感。
既如此,若爱就要去说出来,一不小心不是错过,就是你们的时代会结束,那种感觉也会随时间,两人的生活经历而改变。
千金易得,有情人难觅。
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也刚好喜欢我,那该有多好。
偶是摩羯女,船头惊蛇,船尾惊鬼的个性。
打算把心事一辈子烂在心里了,祝愿我的林然有一段自己的良缘。
若将来对方无人一起走,还是愿意去亲自照拂。
但是呢,还是其他的亲们能够像本片要传达给我们的精神一样,勇敢点,大声爱,幸福美满。
最近看的都是无法投入的片子,毫无带入感,并且还想要不停的抱怨为啥演成这样?
按说舒淇不至于演成这样,这是怎么了呢?
冯绍峰还是老样子,刚开始一直以为他在骗舒淇自己结婚的,一点都没看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自己的未婚妻。
演到最后他还是娶了未婚妻才知道他是真的想结婚的,暗恋舒淇的混血也完全没看出来他对舒淇的一见钟情,到最后他说“我在这”的时候还觉得他的出现还是挺突然的。
整个电影的取景地都很美,但是完全没有感觉和这电影有啥关系,包括冯绍峰所说的雄心壮志没在这个全世界都很高端的地方凸显。
唯一值得提的是结局,按照之前的惯例应该是和男主重归于好,追到最后也没成功算是新颖的,不过也没看出男二的优势和钟情,想升华就变得主题不明显了。
我连原版都不想看了,就想看个纯演技的电影让我好好感动一下吧。
文/水吉这部电影,从始至终卖的都是情怀。
打电话的时候,顾佳上一刻还在喜笑颜开,可下一秒却在听到林然说自己要结婚了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失魂落魄的人。
我很庆幸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镜头,舒淇没有处理失败。
她眼里在闪烁着难以言说的情绪和痛楚。
抛开逻辑的硬伤不提,青梅竹马的朋友临到了才通知你自己快结婚了,这本身就足够造成伤害。
一切的行动都在轻佻的告诉你:哦,by the way,这都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发生的,我没告诉你。
只有普通的朋友,才会一通电话打来:嘿,我要结婚了,在下个星期。
而最好的朋友,从动心的那一天,就会兴致冲冲的告诉你:嘿,我今天遇到一个人。
就算不用share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但最起码,也会在某个时间告诉你,我有女朋友了。
我一直以为顾佳见到林然时会生气的质问他,为什么我要到你快结婚的时候,才知道你要结婚了。
我算什么?
你这么做,就连最好的朋友,我都不是。
可是这一幕并没有发生。
暮然抬头,才发现你有了好多我并不了解的时刻。
而默默不语的顾佳,把这一切都悄然无息的按了下来,丝毫未提。
假男友出现的时候,林然的眼神确实变得不一样了,可那份关心到底来自何处,不知是冯绍峰没有演清楚演到位,还是就是不清楚的。
单纯的对好朋友的担忧,或是混合着对她的爱和嫉妒,我没有看明白。
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有些事早已不能分得那么清楚。
毕竟他们一起长大;毕竟林然自父母双亡后就只有顾佳这么一个亲人;毕竟林然曾经爱过顾佳;毕竟他们已经亲密的不分你我;毕竟他俩之间的爱,早已不是那么简单。
而顾佳眼里突然亮起的雀跃和万般华彩出卖了她:“你嫉妒啊?
”好朋友之间是不会嫉妒的,好朋友只会祝福。
这句话问的太妙,林然没办法装傻子。
就算他的回答是没有嫉妒,他也会想起,是顾佳在问他:你嫉妒了吗?
被尼克打断而没有好好回答这个问题的林然,究竟想怎样回答呢?
而他的话梗在喉咙的那一瞬间,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呢?
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他们彼此不可能不在心里偷偷去审视两个人的关系的。
船行驶到桥底下的时候,背景是夕阳残红,暗影打在顾佳的脸上是那么楚楚动人又饱含深情,当林然看到顾佳那全是话语的眼神时,他不可能什么都想不到。
可惜电影的镜头并没有给林然,我们无法得知林然所想。
而下一个镜头处理的太糙,本来可以给观众留足了遗憾和深沉,却又一次转向了肤浅的表现,林然的那张脸实在与此时的深情和过往种种的回忆搭不起来。
林然抱着顾佳说“别这样,都过去”了的时候,顾佳没有嚎啕痛哭,可悄然无声划过面颊的泪,才说了她有多累。
可有一个细节是,林然并没有在听到了顾佳的告白后愣住,他只是抱住了顾佳,说别这样。
什么最好的朋友,你们两个谁都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你们俩分明是一直懂得,却没有分的太清楚。
朋友好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怎么弄明白?
弄不明白了。
如果要弄明白,也许就会付出代价。
顾佳说:“因为我没想到他会离开我。
”其实这是许多一直相伴的好朋友的写照,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以为对方会永远陪着自己,我们忘记了,也许有一天,彼此的身边会有另一个人的出现。
而这一刻永远会来的那么突兀,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想过。
最后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才更现实。
但林然和顾佳一起去追萱萱的场景,又一次落入了国产电影的俗套里。
原版不可超越的原因,就是因为林然去追了萱萱的脚步,而顾佳去追了林然的脚步,才不可超越。
从这一点上来看,差异就十分明显了。
其实,本来可以是一个好故事,可惜电影呈现的太肤浅。
所有演员里可以看到戏的,只有舒淇的片刻。
这个眼神啊,看得我眼泪快掉下来了!
有多少人,以朋友自居,但其实早已心有灵犀。
有多少人,以为只是朋友,其实早已心心相印。
而这种醒悟,常常发生在失去对方的时候。
我曾经很爱过一个人,但是发现时候,对方已经有女朋友。
后来兜兜转转,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惜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了太多太多的纠结,有了太多太多的不舍。
那时候的心理活动,其实早已足够写一部长篇爱情小说了。
但是,又如何,那时候的我们,就是错过了对方。
1爱上一个人,真是非常不容易。
距离我上一段恋情,已经过去三年了。
三年多来,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原来是我不曾想的。
前任是我的灵魂伴侣,所以我以为我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和我能够在思维领域有足够的共鸣。
曾经我们可以秉烛夜谈,聊音乐聊电影聊书本。
我跟他聊平凡的世界,聊那些人物故事,聊生存聊生活聊爱情聊友情。
聊到了,好朋友不适合谈恋爱,一旦谈了谈崩了,就再也联系不了了。
就如同我们现在。
这么多年,从未曾联系过。
有多少次,醒来,眼里都是泪。
我不仅失去我最爱的人,也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
三年前,分手的那一夜,哭的我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那时候,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无常。
我们曾经许诺对方,给对方最圆满的圆满。
从青葱岁月走来,到最终还是没法走下去,我爱一个人,爱到了连灵魂都被剥离了。
那时候,我看到我自己,崩溃到不行,但只能任由自己如此。
2那才是失恋。
真的爱过一个人,才发觉之前遭遇的,都不算什么。
我依然爱他,那是灵魂共振过的感情。
但也是记忆里的了,不过也成为我的一部分了。
以前,我无法很确定是否爱一个人,和他在一起以后,其他人都成为了陪衬。
什么备胎,什么双线发展,什么计较得失,什么有保留,统统见鬼去吧。
心里眼里,哪还会有其他人。
全部都是他。
他是我遇到的,最适合我的,迄今为止,依然是最适合我的。
3一段嵌在记忆里的,最深刻的回忆。
我忘不了,他也忘不了。
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曾联系过。
真的相爱过,深爱过,怎么舍得再联系?
我是真的很爱你啊,这么多年了,你依然无人可以替代。
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意见,算得了什么呢?
我只要一个你,可是,错过了,我们终究是错过了。
可能一辈子,最遗憾的,还是你吧。
4如果当时,我足够勇敢,我一定不会让你走。
现在,我足够勇敢,可是还是失去你了。
三年之后,我再次遇到了爱情。
他,好得让我觉得,原来我啥也不用操心。
但是我好害怕依赖一个人,也不敢依赖一个人。
这个世间,一个人赤条条的来,也注定了赤条条的走。
终究还是要独立,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自己才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
他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感,很细心,也很有才华。
跟我是朋友,也是知己。
我们终究会遇到,一个人。
在你有能力有勇气的时候,他刚好出现了。
时间刚刚好,人也刚刚好。
这就是缘分吧。
5就如同,多年前,那时候你弹吉他给我听,多年后,我们多少次夜谈工作。
那是一种交流,一种来阅历的沟通。
惺惺相惜。
你还好吗?
我想念你,一如当年。
有缘无份,终究抵不过命运。
但命运,也给我们带来了最合适的人。
你爱上了谁,我也爱上了另一个谁。
我在跟你说,再见。
我要努力开始下一段了。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