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男孩和世界》,整个世界都仿佛掉了下来。
我被生命的延续惊醒,我像男孩一样找不到人生的出口,走上和父亲同样的路,延续着人类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路,然后一代代的工业文明传承,生生不息,不是剥削就是被剥削,资本主义不断重现。
回首童年,清澈的溪水在我心间甘甜地流淌着,于是乎我信手提笔,续写了这个温馨而残忍的故事。
——写在前面男孩和母亲相拥告别,为了生计,他踏上和父亲相同的路。
透过动荡的火车车窗,他依稀能看到苟延残喘的鸟儿倒着飞,云彩是黑色的,树木枯黄,河流干涸,还有在污染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儿,男孩打开母亲给他的粉色小包,脑海中回忆起来了自己的名字叫毛毛。
三十年后的繁华都市中,一家家工厂鳞次栉比,黑烟直冲天,建筑物外壁贼亮贼亮的,沾上一层黑油,此时的毛毛正准备上任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副总裁,高楼下的石阶上,毛毛西装革履,身后站着一个保镖,从大厦里迎面走来的人物身后站着两个保镖,他笑着和毛毛亲切握手,迎接毛毛的上任。
毛毛打了打领带,盯着建筑物的一扇窗看,走了神,他看到了父亲的身影,父亲在建筑物外的一根钢绳上吊着,正辛苦地擦着玻璃,毛毛一下心酸了起来,一旁的工作人员沿着毛毛的视线看去,只见什么也没有,但不敢催促,只得陪着毛毛看。
在闪光灯光怪陆离的光线下,毛毛再次打了打领带,用手背挡住了刺眼的媒体光线,只听见台上的著名主持人嘴里念叨着毛毛的名字,叽哩咕噜说了一大串溢美之词。
台子下面有人群窃窃私语。
“这个要上任副总裁的大人物为啥叫毛毛?
他没有姓名么?
”“这家伙是草根人物,没有背景,据说小时候就一直叫毛毛,成年后打工无数,脏活累活、苦活都干过,累得以致于忘了自己的姓名,所以现在老了也一直都叫毛毛。
听人说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但这家伙还是坚持用毛毛的名字嘞。
”舞台上下,媒体记者的若干台摄像机、高级单反、手机对准了毛毛,人潮声袭来,毛毛嘴角的皱纹抽搐了一下,视线一斜,瞬间晕倒,台下一片哗然。
本来要发表入职演讲的毛毛的晕倒照片,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新闻头版头条上。
当毛毛醒来时,毛毛白发苍苍的母亲出现在他的病床前,毛毛下意识摸摸自己头上的三根毛,母亲也摸摸这三根毛,微微地朝他笑了笑,毛毛也努力地笑了起来。
毛毛知道母亲肯定心里十分难过,毛毛知道父亲年轻时母亲也这样摸过父亲的三根毛。
蓦然间,母亲眼角的流水挂着微笑,滴在了毛毛充满皱纹的额头上,要知道毛毛才五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七十岁的模样,母亲虽然是七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一百岁了。
母子俩的皱纹,远看像蜘蛛网,近看像巴西地图一般。
一护士走到病房门口,凶神恶煞地大声叮嘱毛毛去缴费,路过的另一个护士小声说,这个老头身份是某汽车集团副总裁,你说话可别得罪了他,该护士听后和颜悦色笑了笑走了。
母亲也冲着护士笑了笑。
病房很宽敞,是VIP病房,只有毛毛母子二人。
窗台上花儿很漂亮,只是根茎有点蔫,或明或暗的阳光零散照射着,屋外的空气中飘满了悬浮物,而屋里的空气则有专门的空气净化器,还有二氧化碳变成氧气的专用转化器。
母亲视线看着病房窗外渐渐模糊,他看到了病床上的毛毛变成了丈夫的模样,看到了丈夫吃力地背着砖头艰难行进,也看到了毛毛跟在其后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走,父子俩的汗水滴在地上瞬间干涸,毛毛的脚丫通红地迎着毒辣的太阳。
几天以后,毛毛病情好转出院,他开着豪车带着母亲巡视工厂,母亲看到工厂里的工人都在笑话自己,可母亲明明一身穿戴整洁,可是工人们还在嘲笑,毛毛大喝一声,都他妈的不许笑,都快给老子干活,瞬间工人们都闭嘴干活,顿时鸦雀无声。
一旁年迈的母亲叮嘱毛毛对工人要和蔼一些,毛毛悄悄凑到母亲耳边说,我要是对他们和蔼,他们就会让我下岗,他们方才嘲笑的不是母亲,而是出身卑微的我,我是草根。
母亲无奈地看了看工人们,环顾一周,也没有找寻到丈夫的身影,她多么希望眼前的工人堆里有丈夫存在,哪怕是幻影也好啊。
如果那样,领导儿子毛毛便会格外照顾丈夫,使他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绝望,不那么看着全家福照片望眼欲穿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毛毛和母亲正在饭桌上享用晚饭,毛毛离了两次婚,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和老母亲住在一起。
第一任妻子嫌弃母亲和毛毛土气、粗俗、脏臭,大概只喜欢毛毛的一点存款,所以卷款走了,没有孩子。
第二任妻子虽然不爱毛毛的钱,但却因为毛毛的钱不够而得肺癌失去了生命,怀有毛毛三个月的孩子也胎死腹中。
毛毛痛定思痛后,决定不再续娶,打算把母亲接过来安享晚年,然后努力赚钱孝顺母亲。
毛毛和母亲虽然是母子,可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对老夫妻,脸上都种满了皱纹和斑点,都有如银线的白发,区别只在于老头子少一些,老太太更多点。
母亲不止一次询问过毛毛打工吃苦的经历,但是毛毛每每说起又都欲言又止,或许是怕母亲心疼,也或许是不愿面对那些年的遭遇和过去。
母亲只知道,毛毛至今还留有三个毛就是因为要纪念父亲的离去,毛毛童年里都缺少父爱,长大了也缺,只是缺口更大了一些。
毛毛做了副总裁,上门的客人多了起来,母亲疲于面对,就都打发走了,毛毛虽然有些生气,但也只能随着母亲性子。
毛毛花巨资将家里的地板装饰成了绿草地,周末他和母亲二人在草地上野餐,一起促膝长谈,家里四周墙面变成了银幕,鸟儿、昆虫飞在湛蓝的天空,将卫生间改造成小瀑布,毛毛和母亲一边野餐,一边听流水的声音,映着鸟语花香,温馨袭来,母亲和毛毛肩靠肩相互依偎,在音响中传来的鸟叫声中快乐地哈哈笑。
每到周末,毛毛都会这样把家改造布置一番,尽管母亲劝说不要浪费,可毛毛总是说钱挣来了不花有什么用,于是家庭装饰,快乐继续。
周一到周五,家里卫生间依然是卫生间,客厅依然是客厅,一到周末,卫生间变成了瀑布,客厅墙面变成银幕,地板变成草地。
一个周末的前一天晚上,停电了,卫生间的水也突然停了,一声响,母亲打开卫生间一看,行动笨拙的毛毛静静地躺在了地上,嘴角还留有余温的鲜血。
母亲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打救护车电话把毛毛送进了医院。
抢救中,毛毛不止一次地呼喊着父亲,仿佛神明的召唤一样。
毛毛在打点滴的梦境中回到了童年,清澈的溪水,还有自由自在的蝴蝶。
(有影视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博:@海德文)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
荣获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
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
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穷苦却过得快乐。
然而为求谋生,父亲只得离乡出外谋生。
小男孩不忍母亲伤心,踏上寻父的大冒险旅程。
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城乡风景,媒体,贪婪嘴脸的美国老板与压榨扁瘦得劳动者,美丽又悲伤的世界景象。
好久不见。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动画电影《男孩与世界》,请跟随我一起在斑斓色彩中探寻成长和世界的真相吧。
在巴西乡村的一片葱郁森林中,男孩卡库与父母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父亲在田间劳作,母亲纺织,卡库在自然中自由奔跑,用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
然而,贫困逐渐侵蚀了这片净土。
为了生计,父亲决定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城市打工。
卡库目睹父亲踏上火车,消失在铁轨尽头。
家庭的破碎与父亲的缺席,在他心中留下巨大的空洞。
某天,他决定独自出发,踏上寻找父亲的冒险。
卡库的旅程如同一场梦境。
他穿过金色的麦田、幽深的森林和荒芜的平原,沿途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位与蜂鸟共舞的孤寡老人,教会他与自然共处;一名纺织厂女工,用彩线编织出对自由的渴望;一位流浪歌手,用音乐抵抗现实的压迫。
这些片段拼凑出世界的复杂面貌——既有自然的灵性,也有人类的苦难。
途中,卡库发现了一节断裂的铁轨,他沿着轨道前行,逐渐接近庞大的城市。
这里的一切与他熟悉的乡村截然不同:高耸的烟囱喷吐黑烟,机械齿轮吞噬森林,工人们如蝼蚁般在流水线上麻木劳作。
卡库穿梭于钢筋水泥的迷宫,目睹了工厂对劳工的剥削、抗议者的呐喊与镇压,以及自然被工业文明碾碎的残酷现实。
他捡起一根彩色粉笔,在灰暗的墙壁上画出记忆中的家园,试图用童真对抗世界的异化。
卡库最终在一处贫民窟找到了年迈的父亲。
曾经的壮年男子已佝偻憔悴,眼中失去了光芒。
父子相认的瞬间没有言语,只有泪水和颤抖的拥抱。
然而,这段重逢短暂如泡沫——卡库意识到,父亲早已被城市吞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心碎的卡库踏上归途,却发现家乡已被种植园和工厂占领,森林消失,母亲也已离世。
时间悄然流逝,卡库成长为青年,又在工业化浪潮中老去。
垂暮之年,他回到故乡的废墟,在枯树下找到童年时埋藏的玩具。
此时,画面突然倒转:年迈的卡库变回孩童,与父母在金色的原野上奔跑嬉戏。
一切仿佛轮回,而远方,又有一个小男孩捡起行囊,朝着铁轨的方向出发了……
动画的剧情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深刻的对白,导演阿莱·阿布鲁只用天马行空的笔触和高饱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超现实的视觉诗篇:乡村田野的简笔画和大自然斑斓的调色盘,狂欢的人群吹打乐器肆意散发着生命力,蜂鸟、蝴蝶、花草鲜艳似梵高的抽象画,一切旺盛的朝气蓬勃融成向天空张开翅膀纵情翱翔的七彩凤凰;而被工业化过度侵蚀的城市呈现暗冷色调,冰冷的齿轮和异化的人流像巨大的机器轮转,阴绿色的建筑物堆积成垃圾山脉,伪装成乐队的军事集团身着一身严肃的黑侵袭蔓延整座城市,马路上到处是拥堵和冷漠。
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割成前后两个不同的世界: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审视。
画面背景的音乐也随着不同的画面镜头的变化而不断切换。
孩提时的小卡库记着父亲悠扬空灵的笛声,伴随他度过每个思念至极的岁月;穿梭进入色彩明丽的自然世界之中,活泼欢快的童谣合声缓慢入耳,令人沉浸在那个空间;笨拙沉重的城市机器出现在镜头前时,压抑严肃的铜管演奏和激越的抗争号角交替演绎。
喜欢故事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探索世界的演变和岁月轮转变化。
拉丁美洲在飞速的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经历阵痛:影片中父亲的远走象征农业社会的分崩离析,而城市钢筋水泥构筑成的钢铁巨兽则隐喻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的剥削和对人的异化。
渺小的个体在时代洪流中无法挣扎束缚,默默追寻与审视存在的自我价值。
这部动画不仅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史诗,更是一曲献给所有被时代遗忘之人的挽歌。
影片结尾,导演抛出一个开放式寓言:当卡库的轮回再次开启,新一代的男孩是否会重蹈覆辙?
抑或能找到与自然、文明共存的答案?
我们无从得知。
但我们也许能保护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色彩,在当浩浩荡荡的洪流席卷而来之时,不会为其随波逐流,肆意画一幅五彩斑斓。
我想起了过去……小房间的窗外,从桑田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公路。
不知道为什么,去往外面经过的村庄们、石子路们,一个个、一条条消失了。
但这栋小房子,这个小村子,却被留了下来。
突兀的,孤单的,破败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住宿在干净整洁的学校,模仿着大家的装扮,附和着女孩们最新的话题。
一度,你会以为你已经走出来了,从那个破败不堪,鸡鸭屎尿的村庄来到了新的真正的生活。
就这样慢慢的长大着。
每个周末,一个人走回家的路,从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央,一路走到夜幕降临、路灯寥寥的公路尽头。
回过头,恍惚穿梭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之中。
这个村庄,越来越老了。
像一棵被拦腰截断的老树,你几乎能闻到它一点点腐烂的气息。
它和儿时的那个让人轻快透明的小村庄,再也不一样。
朦胧的路灯下,开始是抽着烟、袒着肚皮,谈天说地的男人们。
渐渐的,变成了窃窃私私、煞有介事的几个妇人和一边玩闹的小毛孩。
但这一刻,村子的小路中央如此安静。
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不喜欢休憩,不喜欢聚在一起,早早地关窗睡下。
他们休息得太久了,日复一日地休息。
路灯下,只有几只飞蝇让人厌烦。
再往上,光晕越来越淡。
最后是什么都没有的黑色,深深的黑。
沉沉地压在整个死一样寂静的村子之上。
过去,像炊烟一样软软地包裹着身体。
印象里,每当临近傍晚,一天的撒野玩乐就该结束了。
从田间的小路,一路蹦着跳着回家。
路边都是小小的,不知名的野花。
慢慢地走近了,村子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白米饭的香。
一声两声的叫唤和催促,随着炊烟升起来,又消散。
到门口和鸡呀狗呀,再闹上一会儿。
跑进屋,凑到爷爷的小板凳旁,看着灶台里的最后一点火星被草木灰扑灭。
灶洞里变成了一团小小的黑,暖暖的黑……借着路灯黯淡的光,走进黑色的巷子里,悄无声息的,发冷的。
打开铁门,推开玻璃门,换好鞋子,上楼,钻进被窝。
可能是我忘了关上床边的窗。
梦里,一会儿是黑黑的马路轰隆隆的作响,一会儿又是绿绿的桑田透明的天。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只有夕阳或朝阳的拜访能给天边增添一些情绪色彩,但粉色的天空,是童心才能想象得到的吧。
有一点冲动,去翻翻家里的旧物柜,看看小时候的我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看看那个时候的我,是否就已经乖巧的接受了老师的命题和所谓的规则。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看了(男孩和世界)这部今年口碑最好的巴西动画片,简单的笔调,炫丽的色彩,独特的画风,与日本动漫完全不同,却依然动人,残酷的世界,永恒的孤独,无奈的人生,当那个平凡的男孩,离开家去寻找父亲的时候,也是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路。
多少年后,物是人非,残屋破窗,深藏一生的是那张一家三口的合照!
爸爸吹响的笛声,让他爱上音乐的美妙,妈妈编织的毛线帽,一直戴在头上给他温暖。
冰冷、单调、弱肉强食的工业化社会,只有家是心灵永远的慰籍和牵挂!
一粒小小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是那年父亲、母亲、男孩重叠在一起的双手种下的!
笛声再次响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吹奏着乐器排着队走过!
什么都没关系,生生𣎴息是人类不变的宿命!
但总会有音乐与爱,因为那是我们一直前行的动力!
ps:用这部电影作为2014的告别2015的开始真是极好的,不论世界怎样变化,生活如何艰难,有家和家人,我将继续笑着前进!
把动画简略到几乎是最原初的方式,而所表达的也是人类社会中生产运作演化成资本积累中给最基本的人及家庭的影响。
男孩独自寻找出门打工的父亲,一路旁观各种世事变迁,社会变革下各类人物变换着的生活轨迹,最后年华逝去回到原点仍不忘当初家庭的美好,批评社会物质膨胀下的冷漠,对情感的诉求及美好的渴望,是为本片最重要的主旨及关怀。
五彩的泡沫承载着年少轻狂的想象,却终有幻灭的瞬间;跳动的音符舞动生命的活力,也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刻。
作为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想方设法谋求生存之道。
出卖肉体,亵渎灵魂,冷落亲情,消耗精力,只为追求那存在于泡沫之中的美好未来。
或许那么一点物质回报会让我们忘却现实的残酷,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整个过程我们是否真的快乐?
有没有反思真正令我们快乐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有人会说,我们现今疲于工作是为了今后更加自由充裕的人生。
于是乎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到点吃饭,到点工作,到点睡觉,像个被设定好的机器人往返两点之间,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区域做无限循环运动。
唯一与人造人不同的是我们内嵌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担负着离职的风险;又有人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渴望能为家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
于是乎我们除了睡前一句“晚安,好梦”醒后一句“亲爱的,早上好”就再也找不到交流的素材。
家庭临近破碎边缘自己却浑然不知;还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为了能够充实自我,不虚度光阴。
于是乎我们在不断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又不断消耗现代文明成果,由完美几何学构造的现代都市磨平了我们桀骜的棱角,弱化了我们独特的人格,剥夺了我们作为动物最根本的权利。
我不断回忆着小时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一个模糊却真实的形象浮现在脑海里。
那时的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和邻居同伴奔跑在大街小巷,捉蚂蚱,追蝴蝶;那时的我每天最温馨的时刻便是和父母、爷爷奶奶围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那时的我每天最疯狂的时刻便是入睡前的一小段时间,幻想自己驾驶着月亮为漆黑无助的夜晚提供沁人光泽。
那时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欢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
那时的我古灵精怪,无拘无束;奇特的想象常常令自己心花怒放,激情澎湃。
然而,现代文明的步伐终究会超越年龄的增长,残酷的现实终将束缚想象的翅膀。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男孩注定被驯服为一个现代文明的铸造者,一个自认为是为自我为将来拼搏实则为现代文明打工的机器人。
我们常想抓住时间,却不知是时间定格了我们。
我们常说创造了一个时代,却不知是时代造就了我们。
我们常认为最至高无上的任务是延续人类文明,却不知人类文明并不能延续人类无穷尽的欲望。
这绝对是这个暑假给我惊喜的一部动画片。
每一帧都适合做封面好像动起来的彩色绘本一样创作者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
这部电影的画风,会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是很简单的笔画,却能构成很美好的画面。
影片那绚烂的万花筒开头,像极了在重庆朝天门的商场里看到的。
小男孩和爸爸妈妈在偏远的地区一起生活,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有口饭吃,对他来说又安全又安心。
他想象着沿着细长的河流,跑进了丛林,树木葱郁,枝叶茂密,各种各样的动物们此起彼伏,一切都是色彩缤纷,欣欣向荣的景象。
火车发出的滚滚浓烟,即将带走爸爸。
小男孩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腿,爸爸蹲下来,为他吹奏了一段音乐,美妙的音符悠悠地飘向了天空。
虽然爸爸走了,但是男孩却仿佛在田野里看到昔日在田里劳作的爸爸,看到拉着一车农作物的爸爸,看到在夕阳的映照下,吹着乐器给妈妈听的爸爸,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了坐在对面的爸爸,小男孩赶紧扑过去抱住他,可是睁开眼,发现空无一人,自己抱住的只是椅子。
小男孩拉着巨大的行李箱,来到爸爸当时出发的站台,在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后,在老爷爷家的吊床上醒来,男孩跟着老爷爷去了木棉田。
因为木棉比较高,所以很多人是踩高跷在采棉絮。
(巴西的木棉,即巴西海岛棉,是一种适合纺织的原料,其棉纤维是长绒棉之一,适于纺织60支以上细纱。
这种棉纤维的植株高大、纤维长,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
辛苦劳作的老爷爷,在一群更健壮的人面前,显得瘦弱又卑微,因为咳嗽了一声,就被老板开除了。
男孩看到了一个好像爸爸的人,跟在卡车的后面一直跑,最后看到了一个制作布料的工厂,工厂生产出的一匹匹布,用集装箱装运着送往了国外,设计制成了各种成衣后,又运回来售卖。
男孩跟着在工厂的一个员工,他们攀爬了无数的阶梯,看到了各种灯红酒绿,最后回到了一间小房间。
疲惫的打工人,开着电视,看会就睡着了,让我想到了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里讲到了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打开收音机,只是要有个声音、影像在旁边,即使不看也要开电视。
这种生活,这种宁愿被喧嚣的噪音,也不要被孤独裹挟的孤独感,是那么的无力。
即使他步行着攀爬了那么多楼梯,他的住处也只是位于社会这座大山的底层。
可是画风一转,天亮的时候,他骑着车来到了山下的集市,在地上打开包裹,我一脸震惊,这都是些什么废铜烂铁啊,到底要准备卖什么啊,想不到,他把自行车拆下来,把这些瓶瓶罐罐的,都组装上,演奏起了音乐,这里面出现了很多次音乐,这些彩色的音符,给了无生趣的生活一点透气的出口。
很快,这位工人也开始失业了,因为工厂引进了新机器,替代了人工。
当男孩看着那列和爸爸离开时一模一样的火车时,他很高兴地追了过去,车门打开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穿得和爸爸一模一样的人,就在男孩以为找到爸爸的时候,接下来一个个从车厢里涌出来的,也是同样装扮的人,也许在现实生活的打压下,大人们也逐渐开始褪去了自己身上的个性,只剩下一个共同的属性——打工人。
男孩左瞧瞧,右望望,最后他们都走了,男孩看着地上的传单,都是招聘建筑工人的。
小男孩和失业的工人坐在废弃的车上,望着远处一片欣欣向荣,这里垃圾成堆,穷人们在翻找着还能用的东西。
大片大片的数被砍掉,矿料被成车成车地运走,废气,污水到处排放,男孩跑回了家,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只剩那个被辞退的摘木棉的老爷爷在树下。
原来 ,小男孩是孩子,是出走的丈夫,是千千万万看过去没有差别的建筑工人,是被辞退的工厂工人,也是被辞退的摘木棉的老爷爷……只是,城市已容不下了,而故乡也已不见了,一切都是惨败的模样。
挖出小时候埋下的盒子,聆听那遥远的乐曲。
《男孩与世界》,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
短短一个多小时,仿佛看完了一生。
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
5 被画风吸引住觉得好美好梦幻!以为是成长故事其实是另类世界变迁史。社会高速发展其实我也在经历类似故事。配乐好好听!好喜欢那件彩虹披风!
剧情太弱了
【大和谐线上影展2nd】第三部(动画万岁):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回忆动画,除了刚开始的那一段小男孩天真玩乐的场景之外,其它的剧情都或多或少带有不同寻常的意味,不仅仅是回忆与亲情的交织,更是将现实生活中残酷无情的一面展示在我们眼前,男孩眼中的幻想有多美好,现实世界就有多艰难。
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富而后教“孔子强调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德性培养来服务社会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率先提出"富而后教”的教育思想。
7#大和谐影展2nd.#
有点无聊啊,可能是不太对简笔画风格感兴趣吧,做成游戏可能还好
2014《小王子》《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父与女》的感觉…白云和棉花,像蚯蚓一样开走的火车,缤纷的万花筒,五彩斑斓的音符…整个片子整齐、有序、简洁、协调,《天书奇谭》造型乱入。生活对小孩的眷顾和残酷,通过简单而富有层次感的色彩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单纯又悲伤的童真世界。
bili 动画2/父亲离乡入城务工男孩去寻找。采摘棉花的老农、织布厂打工仔。巴西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忘的视觉和心灵之旅。
问题不是画风,而是没有任何新意,当然导演自己玩的开心就好。
补标
主题略沉重 画面太好看了 城市里广告漂亮衣服的剪贴画风加深了这些现代产物的消费感 刚开始还吐槽说 怎么你小子跟着谁谁失业 后来发现原来失业的一直是你小子 太惨了...但最后村里小孩又奏响多彩的音符 彩色小鸟又开始成长 就觉得还是有生生不息的希望的
巴西电影,太太好看了
原谅我没耐心看下去
3.5,非常悲伤的反现代化动画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不是不精致,不是不有想象力,只是单调泥沼的形式中还要竭力以完全非儿童视角讨论政治与社会议题。
————— ◎ 2013〈2018年 7月〉【T】〔1小时 20分钟〕
简单的线条勾勒,拼凑起来却是如此纯真美妙和谐的画面,色彩相当不简单,配乐也好。与小男孩一起踏上一条寻觅之路,光怪陆离,波折离奇。但又处处暗含成人世界之苦,看懂的会落泪。看到最后,原来是一场春秋大梦,所遇全是他。如果生活注定艰辛,那么还要继续这么活下去吗?只要还有曾经那么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