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是对于动画类电影的热情始终不减当年。
最近看了《怪兽屋》,总觉得有必要抒发抒发。
发现美国动画有越来越诡异和成人化发展的趋势,比如这部《怪兽屋》,说实话,我觉得并不太适合年龄太小的孩子观看,里面有些情节还是满吓人的。
这片子前半部分倒是挺悬念的,就我以前观看过的那些动画来说,似乎没有这么悬念的,大都是搞笑加“爱的真谛“之类的煽情,当然这片子里也煽了,但总觉得味道不大一样。
特别指出,里面开锁发现祭坛和水泥人那段真是相当出彩。
(这不是剧透)3D的制作,虽然人物不怎么美型,但是相当惟妙惟肖,特别是人物表情方面,挺真实。
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life goes on不知道为什么,从一个小孩嘴里说出,觉得特别震撼呐~以上。
P.S.本人觉得《僵尸新娘》也很好看,虽然画面很诡异人物像磕了药一样。
越来越的半成人化动画+纠结式爱情,虽然理解有难度+被人误解的老头与悲情+西方式的非俗美型的动画风格+没有熟烂的煽情以上是tips最最主要——探险精神发现外国的小朋友很有探险精神,所谓鬼神就是信者有之的东西,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想象与张力的体现。
看着三人一行拿着水枪,做些小花招去昏迷屋子时,心中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去过类似被认为是“鬼屋"的地方探险,可惜,人文环境太差,在当时的小朋友之间没有此类活动的共鸣。
而国外,不但经常自己组团出去,而且,看看那些鬼怪书和儿童探险书,尤其是鸡皮疙瘩系列。
可以想见,他们是多么的有这种文化氛围
这部电影其实不属于恐怖类,也不属于搞怪类。
故事中的人物设计形象大胆,而这部电影在几丝害怕中更添加了几分奇幻和搞怪。
我看完后有一种非常开心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故事中的种种情节都是那么的可爱。
总体来说很好!!!
美国的动画大片。
虽然很喜欢看懂画,但是总以为是像《快乐的大脚》那种欢愉的气氛。
这个比较例外哈。
一个怪老头住的房子,不允许别人特别是孩子接近,后来明白是房子和他的胖老婆合二为一了,感觉挺渗的慌。
最后是万圣节的晚上,房子被怪老头和男主角一起炸掉了,然后大家开始挨家挨户得要糖果。
总的感觉比较阴郁。
很喜欢的一部动画,小时候看时只看到了三个孩子和怪物屋,现在看到的是老头和康斯坦丁的囚笼式爱情。
我想老头是爱胖女人的,但这种爱无疑是舍弃了自由。
他在“囚牢”里生活了几十年,直至怪物屋被炸,他大喊“我自由了”,也许爱早就被无法自由而消磨。
爱一个人如果不能给他自由,无异于憎恶他。
这部动画小孩子可能看不懂但画面和情节还是很吸引人的。
在那个年纪如果你kissed a girl, then there is nothing you dare not to do可惜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纪,现在别说敢做任何事了,就是kiss a girl 没准也是要“三思而后行”呢到底是我们更成熟稳重了,还是失去了冒险的勇气?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我们了……
看了那么多的恐怖片,没想到在一部动画片也能找到了恐怖的感觉。
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怪屋体内的时候,像极“寂静岭”,恐怖感最强烈。
灰石墙,手电光,时不时的声响,小孩的表情,映照的真好。
看前边的评论说有sony的背景,也许制作者也是游戏制作高手。
还有青春期的小败类(保姆就这么叫)真酷,本片适合10岁以上的成人。
正经地说,此片的人物设定在今年的卡通片中,我最喜欢。
和小女孩在一起时,两的小鬼表现一流,比那个骨头(倒霉的男配)还搞笑。
其中那个小胖因为没回家,好声好气和老爸道歉后,挂了的电话,还要在女孩面前装屌,“老爸,不听你唠厉唠叨了,挂了。
“转身装作漫不经心的面向女孩。
”有啤酒吗?
”小女孩也不简单,摘段经典对话:“万圣节糖果义卖。
”“没有糖果房子会被小鬼们搞坏的。
”“这不是你的房子,你是保姆,总该有一百块急用钱。
收你五十,给你一百的票,你可以A五十。
”--就是结局几个人物表现的怪怪的。
别人眼中的无法靠近的Monster house和会吃人的怪老头其实是一种爱的方式,他说要保护她,却平息不了她深深的恐惧看着她被自己害死,却不想放手,灵魂几十年想陪伴不得安息他保护着变成怪兽的爱人,也是保护着孩子们,不惜被人当作坏人她的怨越积越大,每个万圣夜里准时发作,直到3个孩子的到来杀了她也是帮了她,两个人彼此折磨太久了灵魂需要找个归宿,怨念也必须慢慢消散片子很应景,不过也就是万圣节和小孩子们看看就好动画还是不错滴,尤其是开篇那个骑三轮车的小mm,自由自在的样子好像带我回到小时候小胖也很生动,嘿嘿
这不是一部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电影,因为其中恐怖阴森的部分会吓到他们,而其中纠结的情感儿童也很难理解。
女主角的设置是很用心的。
这个高级女校的聪明金发女生的出现带动了情节的发展,不仅强烈刺激了男孩们的斗志,并在关键时候拉动房子的“小舌”,使他们几人被房子吞噬的那瞬间被房子呕吐了出来……美女的影响力很大,有头脑的美女的影响力更大,即使是未成年的。
最触动我的当然是“怪兽屋”里住的那个胖女人康斯坦丁的灵魂。
那是一个受尽歧视的、孤独的、智商不高的女人。
康斯坦丁,对自己的领地有着强烈的保护欲,这种保护欲发展过头,往往就会成为一种侵占欲。
受过太多的冷眼、嘲笑等伤害,她无法相信世间还有善意,所以也用恶意来对待世界,即使是那个她爱的男人也无法平息她心中的恐惧与愤怒。
多么悲哀,幸会衍生更多不幸。
她本是一个受害者,却成为了一个使人惊恐的恶者。
这种人格在我们生活里有很多,不同的只是扭曲的程度。
要治愈这类人格的创伤,一要趁早,二要广泛的、丰厚的关爱,三要人格的主体本身能意识自身的缺陷并积极开展自愈行动。
而许多人,不是错过良机,就是得到关爱不足,或是自我认识不到位……这些人在自我认识与对世界认识的错位中焦躁不安,并不受控制地向周围的人发散怀疑与愤怒等情绪,使他们的亲友乃至其他人受到困扰。
电影里,尽管老头深爱康斯坦丁,但微薄的爱并不能救赎一个已经被彻底扭曲的灵魂。
故事结尾,一捆雷管炸碎了怪兽屋,释放了女人的灵魂,还释放了受制于此的老头。
康斯坦丁的离开,给老头带来的,更多是快乐,他大叫:我自由了我终于自由了!!
——是的,我很爱你,我们彼此相爱,但如果因此我们都不自由,无法体会生活的人性更多的美好,我会庆幸你的离开。
置于死地,而后生。
出人意料的一部动画,由于脑中还残留着这部影片当年上映前的CM印象及电视台对这部戏的宣传,所以总是以为这其实是一部温馨的合家欢恶搞动画,于是当年也就没有去戏院看它。
而且Zemeckis近年已经一反常态地快成为烂片之王了,SONY动画也向来不够给力,因此在看这部戏之前完全没有抱什么期望。
没想到这种不抱期望的态度,反而令我发现到了这样的一部好戏。
这是一个几乎摒弃了大人的世界,因为恰好是万圣节,大人们都会出外享受自己的一日假期,社区中只剩下留守的小孩子们,于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有大人来闹场和搭救(那对废柴男女一个被吃一个完全不相信孩子们的说话,黑白双煞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的无能警察),这时无论孩子是胡闹或是玩大营救大逃亡,也不会有什么人来破坏气氛。
于是虽然恐怖气氛做足,却仍然不会令孩子们失声尖叫,因为这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恐惧。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