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金鸡》的大名。
那时我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一天光凭想象力就能撸两管。
处于花季雨季的少年谁不想多看几眼毛片啊,可那个年代网络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看个毛片都得靠租碟,一般的录像厅老板根本不会把这些看箱底的宝贝租给陌生人,于是我只好在父母出差的时候抓紧机会去租那些封面略显暴露或是文字有些挑逗的碟片。
有幸,《金鸡1》正位列其中。
可当时的观感实在是大失所望,期待中的真枪实弹经过一番快进之后丝毫没有走火的迹象,于是罗主任静静地收起了碟片,这一收就是十多年。
今天是2014年4月21日,自从1997年7月1日之后,香港电影便逐渐开始消失了。
随之消失的,是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而这种情怀,往往只能通过重温或是星星点点的不在大陆上映的电影来重温。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香港电影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它也许是《白发魔女》中卓一航树下练剑的一个画面,一个定格不需要任何的文字就让人道了一声“美”,它也许是《笑傲江湖》中的一曲“沧海一声笑”,一气高歌就让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于是,我会时常从电脑里翻看这些古董;所以,我会在2011年的时候一个人在电影院里重看了一遍《倩女幽魂》,眼角还有翔划过。
看到有朋友提到《金鸡SSS》有下载了,因为此片不在大陆上映,我觉得这十有八九不会太差,最起码会隐藏一些港人的小情怀在里面,于是我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坐在电脑前好好地欣赏了一番。
先是傻笑,后是心酸,然后决定我要为这个电影写点什么,所以才会有这么一篇小评。
影片伊始通过一阵恶搞讲述了“鸡”这个职业的发展史,这段妓女发展史顺便调戏了不少电影,从前到后应该是《神探狄仁杰》、《叶问》、《一代宗师》、《胭脂扣》,当然影片当中也不忘涮一下香港电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飞虎出击》就未逃魔手。
可以说在开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金鸡SSS》都试图营造着一种很奢靡欢快的氛围,但感情细腻的人很容易就能嗅到其实导演已经在撒播感怀的种子,直到影片第26分钟的时候出现“哥顿哥”的名字,似乎带着沉重气息的主角即将登场,但影片并没有顺着这个名字直接发散开来,而是埋下一个伏笔,迅速把电影向娱乐的两个小高潮推进,1是江门(肛门)古天乐的登场,2是陈冠希老师的日本授业之旅。
在哥顿哥出场之前,编剧也安排了一个小铺垫,一场关于鸡和鸭的感情戏,围绕着王菀之和郑中基的温馨小插曲,我一直觉得郑中基演戏比唱歌差了一万八千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部电影里郑中基演出的10分钟,应该是我所看过的他所饰演的角色中表达最传神的一个。
当然,既然是和王菀之搭戏,两个人还是必须要秀一秀歌喉的,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其实并不是二人对唱的《人若然忘了爱》,而是王菀之说的那句话:“我为了生活,我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没了自己”……好了,终于轮到哥顿哥(张家辉)出狱登场了,影片并没有介绍哥顿哥进去了多少年,但应该不会太长,十多年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算。
这个曾经的尖东大哥出来之后,已然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曾经的家法处置、曾经的古惑仔规则、曾经的道义全都被时光碾压得支离破碎。
当张家辉和陈奕迅在KTV唱起王杰的《谁明浪子心》,从前的流行歌曲早已烙上了怀旧的痕迹。
哥顿哥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似乎也意识到了世界变了样,他选择离开,却又被爱她的女人拽了回来。
《金鸡SSS》最终塑造了一个喜剧的结局,所有人都在“美丽新香港”里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哥顿哥也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学会了发送Whatsapp。
但在生活里,这样的喜剧却很难降临在普通人的头上。
一个十年就已经让人与社会近于脱节,可还有多少人因为无妄之灾在牢狱中生活了半生,而更大的牢狱其实并不在那三尺高墙之内,又有多少人早早地把自己已经锁进了看不见的监牢。
也许这样的封闭,已经不是唱上几句罗文的《前程锦绣》就能解脱了的了。
最后,不得不提电影所选用的几首歌曲,都用得恰到好处,很好地烘托了剧情。
最喜的就是张家辉与陈奕迅兄弟断义时响起的那首《世界变了样》。
世界变了样,十年前租不到毛片的少年已然成为了利用大水管阅片无数的上班族;世界变了样,那些简单的快乐早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再也难觅踪迹;世界变了样,你们还是自己造句吧……
事先声明,本人是三姑的粉丝。
终于有机会为《金鸡sss》写第一篇影评!
=======================正文分隔线======================== 看《金鸡sss》的优先场前,三姑父说他保证好看!
确实,《金鸡sss》相当好看!
前半部分,几乎分分钟都是爆笑点;后半部分,则是充满正能量,一首《前程锦绣》贯穿了后半部分,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上映的《扫毒》,但后者是基情四射,《金鸡sss》则是透过这首歌传递新时代的“金鸡精神”。
不过弱弱地提一下,最后的大合唱有点尴尬,虽是happy ending,但是用大合唱的方式有点土…… 《金鸡sss》开拍前就已经很期待这部电影,这部仅属于三姑的电影,这部十年后经典的再续。
但是,就像三姑在各种访问里都有提到,其实《金鸡sss》的故事跟1、2没有太大的联系,甚至放弃了1、2里,运用大量历史事件作时间轴线来叙事的做法,而是直接把当下的各种事件拼在一起。
金鸡1、2虽然也是明星扎堆,但是主线还是阿金这个小人物,用她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和经历,反映大时代的变迁,一气呵成之余,亦充满怀旧的气息,这与当时的监制三姑父不无关系。
《金鸡sss》从一开始,拼凑片段故事的感觉就相当强烈,各个明星之间的都没什么关联,甚至与阿金的关系亦大多只是妈妈桑与客人的关系,明星们基本都是出现,然后后面就完全没有了这条线,例如王菀之饰演的吴璐和郑中基饰演的鸭皇之间的感情线。
主感情线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和前半部分出现的那些明星几乎没什么关系,唯有在大合唱时才全部出现了,显得整体故事很跳脱。
当然,《金鸡sss》的宗旨就是想让大家在农历新年轻松一下,不用讲太多的逻辑思路,直奔爆笑喜剧这个目标,以搞笑和传递正能量为主,若是像1、2那样用重要历史事件来牵引整个电影,就不是单纯的博君一笑,而更多的是让人唏嘘与留恋。
时代在变,或者我们应该做的是向前看,而不是不断地回望。
这是《金鸡sss》里,阿金一直希望哥顿哥明白的道理,所以,《金鸡sss》在故事上并不是1、2的延续,但并不代表这样做是错或者是对的,没有对错,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它的确能让我们“笑冧凳”,看完无忧无虑,这已经足够证明《金鸡sss》是新年不能错过的喜剧片!
只是我更喜欢1和2。
虽然说,《金鸡sss》的故事和1、2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当梁家辉饰演的陈教授、特首刘华再出现时,谁能说这不是当年的“金鸡”呢?
《金鸡sss》只是用了一种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方式表现“金鸡精神”,无论再怎么艰难,金鸡依旧是为“搵食”能屈能伸,永不放弃。
所以,虽说偏爱1和2,也并非不喜欢《金鸡sss》,是三姑监制、主演的,怎能不喜欢?
更何况《金鸡sss》这么好笑好看,怎能不爱?!
十年后,能再遇阿金,满满皆是说不尽的感动。
“金鸡”是三姑的金字招牌,1和2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三姑的演技,《金鸡sss》当然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其实还没看《金鸡sss》之前,从花絮中,看到了三姑很放很疯地去拍这部电影,充满了能量,她也拍得相当开心。
那时,我就知道《金鸡sss》一定会好看!
这次戏里她还多了38G喷血巨乳,可以透露,有亮点!
只是这次阿金“升呢”为妈妈桑,除了她这只特别有戏的“金鸡”,这次戏里还有各式小鸡,其中王菀之的表现令我惊讶!
前半部分,三姑把很多爆点都让给了王菀之,让她相当出彩,笑点频出。
除了笑,文戏也相当不错,中场她与鸭皇郑中基互诉心中情的时候,也很能触动观众的情绪,真的相当有看点。
直到后半部分,三姑才重新把故事重心移到自己身上,发挥“阿金精神”,继续不屈不挠地传播正能量,笑看时代变迁。
但稍微觉得阿金和哥顿哥的感情线还不及哥顿哥和Jacky仔那种兄弟情出彩,大概是因为阿金和哥顿哥之间的情感用了一种比较收敛的表达方式,而兄弟情则是直来直往,拳来拳去。
但是,不得不说,三姑的眼神和脸部表情都很到位,她那种有点小女人似的因拿不定主意而忧心忡忡的眼神,实在太赞了!
阿金对旧情人依旧情深,只是时代已变,而眼前的哥顿哥却停留在十年前,让阿金既是怜悯,又不知如何相助相劝。
在鸡场,八面玲珑的金妈是大姐大;在哥顿哥面前,有情有义的阿金则只是小女人,三姑把这两面都拿捏得相当好。
这个阿金,跟当年单纯的阿金有区别,因为历练而显得成熟了很多,但跟当年的阿金也有联系——其实再有能力的鸡,亦不过是女人。
“金鸡”系列另一大特点,就是明星扎堆,而且粒粒都是巨星,位位皆是影帝级别,这也是“金鸡精神”、“香港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团结。
三姑固然是好人缘才能请来这么多大牌,但从其它角度来说,大家都是众志成城,想搞好一部香港本土电影,所以1、2乃至现在的《金鸡sss》都能有这么多的大明星来帮忙,不计片酬,与阿金携手,捍卫香港精神。
《金鸡sss》众多客串男星中,最出彩的当数古天乐,江门话,各种“鄒式”食字烂gag,整个人物相当立体,而且古天乐能够放下身段去假扮他自己,十分有义气,难怪戏中阿金也曾脱口而出:“古天乐,我都想上啊!
”这必定也是三姑的心声!
彩蛋延续1、2里刘德华做特首这件事,整整一段三姑借阿金这角色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对最爱的刘华的欲望,相当搞笑!
其他的男星,每位都有各自的看点,必须要进影院看才能知道有多好玩!
就是数星星,也值了票价!
《金鸡sss》是一部没什么负担的真正的喜剧,也是真正的香港电影。
一鸡独大!
必须力挺!
好看搞笑!
张家辉把一个旧日老大演活!
那种爽朗的笑声,夸张的手势,字正腔圆地喊话,动不动就要家法伺候小弟,人群中本以为是做大事结果是反对政府的龙套那种落寞!
阿金的眼神也很到位!
陈冠希果然现在不管是在哪里出现都是一脸纵欲过度,余文乐竟然演一个狐臭男!
而为了钱咩臭都可以闻的打拼精神令人敬佩到瞠目结舌。
不过到日本学技术那段,连妈妈桑都需要学吗?
薛凯琪那个后辈妈妈桑,嫁人竟然嫁给陕西人……内地人总在港片中被刻画为土豪。
可是洋气的港人也不得不为钱跪舔土豪,这世界就一个钱字啊。
明星云集,星光璀璨。
刘华你是不是真的想当特首!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张家辉哪部电影里面的角色,我会说《金鸡sss》!
其实是爱屋及乌,因为喜欢并且怀念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即而爱上这部电影,爱上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
看得出来,编剧和导演也跟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带着那种心情,完成这部作品。
从剧情上来说,这其实是一部失败的片子,前后部分陈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表达完全不同的主题。
影片一开始是典型的“金鸡”系列电影的风格,而从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一出场,电影情节和风格出现180度大转弯,让人怀疑这部电影是否由不同的编剧合作完成。
真正爱电影,爱那个时代香港电影的朋友,会爱上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因为她恰好可以临摹出我们内心对于香港电影复杂的感情--爱其曾经的灿烂辉煌,怒其如今的胡编乱造,又无比渴望她可以再度精彩!
电影后半部分讲的是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黑道大哥,因为犯事在牢里呆了很多年,现在终于出狱了。
牢里牢外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出狱后的哥顿哥一心想要靠着两只手一把刀,重新打天下,殊不知如今的香港,早已不是他的时代,更不是有一腔热血就可以再度辉煌。
在他像个孩子幼稚地憧憬他所规划的未来时,没有发现,他的女人,眼角已满是皱纹,早已没有在夜总会靠陪酒为生,而是当上妈妈桑,平时靠倒卖黄牛票赚钱;他的手下,也变成了导游,带着一帮内地游客到处抢购奶粉,有时帮着上街游行,喊喊口号,挣点份子钱;他口中的大哥,阿公苍蝇,那个带他出道,捧他上位的大佬,已死了多年。
他无法适应如今的生活,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自己像个怪物,与周遭的一切那么格格不入。
他想过跑路,去国外,但上船了又回来,用他自己的话讲“我们是地坨嘛,在别人的地方怎么生活啊”。
在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产生的冲击下,哥顿哥终于明白:时代不同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有事不打电话,要用语音,你一句我一句,那么浪费时间;为什么香港最繁华的地方,居然没有大富豪;为什么他的理想,连他曾经的手下都会嘲笑。
当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对他说出,你不是我大哥很久了的时候,哥顿哥戴上地上摔烂的墨镜,理理雪白西服的衣领,一个人慢慢走远,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则在他走远后,望着他的背影,失声哭泣。
这场景实在让人唏嘘!
影片最后,哥顿哥在情人阿金的资助下,开了间大富豪酒吧;说他不是大哥的手下陈奕迅,为他在当铺赎回了那块陪他多年的劳力士。
其实,这不正是香港电影的写照: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落寞!
如果说哥顿哥是香港电影,那么吴君如饰演的情人阿金,就是广大影迷,在香港电影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依然一如既往的支持,爱惜,保护,包容。
而陈奕迅饰演的手下,则是香港电影人,拍的电影骂声一片,内地和国外大片压得他们没有市场,为了讨生活,不得不随波逐流,但绝不放弃,誓与香港电影共度难关。
影片最后,哥顿哥和一帮朋友,唱起罗文的《前程似锦》,这是导演的点睛之笔,也是每一个爱香港电影的人们共同的祝愿-- 斜阳里 气魄更壮 斜阳落下 心中不必惊慌知道听朝天边一光 新的希望互助互励又互勉 那怕去到远远那方前程尽愿望 自命百练钢泪下抹乾 敢抵抗高山 攀过望远方......
初看这部片子,觉得就是带点污的大杂烩喜剧片,还带着有些尬点的强行煽情,闲着打发时间的爆米花电影。
女主是个老鸨子,故事线是围绕女主带着手下如何赚钱的。
不过后半段哥顿哥出来以后片子画风有些不同了。
坐牢多年出狱的哥顿哥风光不再,在没有认清真相时周围人为安慰他不忍戳穿,他踌躇满志,发现众人隐瞒后,他失落但抱有希望,最后认清真相后,他又十分洒脱。
哥顿哥是一个有着自己的骄傲的人,扮演者张家辉完整地表达了人物的特质,被打后戴上破碎的墨镜这点很戳人。
而且看他和女主吴君如的对手戏很有内容,吴君如也并不是只会逗趣,有很多细节的表演。
PS:曾国祥说的梗是飞虎出征里的,哈哈哈哈,但是你那部片里不是弯的吗,怎么这部片里来做鸭了😂😂另外古天乐扮演的江门古天乐也挺有趣的。
2004年,我十岁,宋狗也十岁我们的暑假是在红茶冰棍和租来的DVD里度过的。
一个月三十元祖五十盘,五十元租一百盘,可不便宜,再加上我要租《陀枪师姐》,他要租《名侦探柯南》,剩下的盘数并不多,每次看个电影都要精挑细选好一阵。
那天,我们蹲在架子的最下面找片子,宋狗把《金鸡》递给我,我看了看简介,有点尴尬,不知道是不是少儿不宜,红着脸说“你想租就祖呗”。
心想,“男生过了三年级果然会变坏啊”。
并不色情,但阿金和小钢炮激情四射以及和大陆超哥相互试探的时候,我还是别过头去,紧张的西瓜水流在白T恤上了。
看完后,我抱着宋狗的大腿哭得惊天动地“果然是好人有好报啊,呜呜呜”“她有了好多钱啊,呜呜呜”“长得丑有什么关系啊,呜呜呜”“我好想嫁给黑社会大哥啊,呜呜呜”那时候香港在我眼里还是一片金土地,我从没意识到金土地上还会有这样一群普通市民,活下去是为了跨一道道坎,在资本的世界里一不小心就赔掉了自己的一生,在新年的钟声里痛失爱人,从别人的口中了解自己的儿子。
为了缓解悲伤的气氛,宋狗取出《金鸡》,换上了《无间道》,看完后我改口“不嫁黑社会大哥了,我要当卧底身后的那个女人”。
2006年,我十二岁,宋狗也十二岁。
宋狗家安宽带了,我们不再租DVD了。
《金鸡2》就是在他家那台大屁股电脑上看的。
阿金真的是一个天才儿童,永远不会怕,不怕SARS,不怕陌生人,不怕突如其来的爱情,不怕别人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免费的出租房。
不知道再过几十年科技是否真的会把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变得轻松,我但愿是那样,厚重的口罩,每天早上校门口的温度计,被送回家的同学,课间的免费中药都不要再有了。
闭上眼睛再睁开,那就是你心中最美的香港,我想,放屁吧,那些摩天大楼才不是阿金眼里的美丽香港,在那些和嫖客尖叫的夜里,在挣扎着不让自己沦为冷漠的瞬间,那才是阿金心中最美的香港。
我真的很讨厌表哥这个角色,大概因为当时我也喜欢上了一个跟他差不多糟糕的人。
2014年,我20岁,宋狗也20岁,宋狗上完雅思,我们一起去了电影院。
所有人都告诉哥顿哥说“世界变了”。
真的变了。
10年前第一次看到金鸡,里面的配乐是《狮子山下》,“我们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过唏嘘”。
10年后的金鸡,配乐成了《美丽新香港》,“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
”没有和花衬衫和白西装的香港,“醒醒吧,大佬”,抢不回尖东了,也抢不回曾经的狂妄和自由了没有人再唱那些“你的痴情请勿继续了”,有了一种叫小清新的东西,还有韩国的组合,还有北方一种力量的控制。
宋狗:这个结局觉得怎么样我:马马虎虎呗,没前两部好看宋狗:大概前面活的太认真了,后来草草收场,也合情合理,导演好像也不是一个人。
一开头我就觉得影片怪怪的,阿金不像那个阿金了,以前的阿金可以给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叶先生十五万,现在的阿金为了几个爱马仕操碎了心陈冠希出场的那一刻,我就原谅了导演。
无间道2里面,边给mary做笔录边偷笑的少年已经蔫成了像叶子变黑的山竹。
时间可不就是这样吗,改变了香港,改变了他们,还有屏幕前的我们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多好
不该这么晚看《金鸡3》,根本就停不下来!
本来片子刚开头超级恶俗,不过,接下来真的是又搞笑又感人。
我看的是粤语原版,有很多香港人的方言笑料我听不懂,都还觉得很好笑!
霓虹戏份,我以为可以看到牛郎一条街的盛况,可惜了这是“金鸡”啊,不能给牛郎戏份抢风头吧。
看到“根本岸久”的脸的时候,哇我有一种立马回到高中宿舍的返老还童般的喜悦心情,好像突然回到那一天,舍友在她那上铺跟我说“要看我打包给你,我全都有”,哇哈哈。
其实我到今天都一张没看过。
我看到一半之后真的是好几次被搞到哽咽,陈可辛的老婆还是有水平的,哇哈哈。
阿金的自信与坚韧依旧帮她剥开人生艰辛见日月,阳光的生活在每一天。
这部里香港的变迁只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变化而从侧面展现了出来。
主要表现的是每个人物的细致刻画,里面还包含了很多梗,相当不错。
那句歌词也让我很有感触: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于苦海翻细浪。
借着毅力,致我志气,总要步步前望。
有这么多明星客串也体现了吴君如确实很有人缘,而且每一个明星表现的都相当出彩啊。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叶问的梗让我眼前确实一亮啊。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都斗不过时代的变迁啊,再红极一时的大咖,如果不随着时代变化,也会倒在大时代的漩涡里。
拨弄了几十年的人生时针,终究会恢复到平静。
缘起缘灭,灯红酒绿,终究一场空啊!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真心的人吧。
会陪伴你,愿意陪你一直在路上的,才是真正能经得起风雨的,也才是能真正陪你看到风雨后的彩虹的……
娱人愚己也许是因为小学在广州呆过几年,所以对香港电影,港剧一向抱有好感,雨天呆在寝室的下午看了《金鸡sss》,并不是因为之前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与“最佳女配角”,以及众多明星大腕的噱头,而仅仅是因为主演名单里有张家辉。
尤其喜欢的是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和陈奕迅客串的Jackie仔对戏的那一段,昔日的哥顿哥刑满出狱,而今日的香港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在新世界面前,哥顿哥早已过气,风光不在,虽然吵着要打回尖东但终究是有心无力,只能是以一句“世界变了样”结束一场争执,无论如何头破血流依然改变不了的是这变局。
在这个世界有人在演戏,有人在看戏,有人登场,有人谢幕,演的人如痴如醉,看的人隔岸观火,始终信奉的是一句“努力一定揾到食”,颇有些麦兜精神。
前面看着是一场风生水起的喜剧,各种段子大杂烩,叶问,许鞍华,《一代宗师》,《胭脂扣》之类,可越到后面分明是赤裸裸的悲剧,尽管在我看来结局过于滥俗,但似乎这才是现实,许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在怀旧,这些年的电影或者文学总爱打些怀旧牌,想要触动人们心里曾经的记忆,怀旧必然少不了伤感,而不能带出更多与当下契合的因子,在我看来那种怀旧情绪的背后更多的恐怕是彷徨与踌躇,所以才会在自娱和被娱间跌跌撞撞,诚如波兹曼所言“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仿佛走在路上,却又不知走向何方。
但最后也只好干了那碗鸡汤,再好好上路,煽情时也可唱一句《美丽新香港》里的“这香港已不是我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
”
导演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太多,短短1个半小时,想表达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想讽刺香港言论自由收窄的政治黑化,想暗喻香港小市民以香港人自尊的思想大江东去,我想,导演是有太多的想法,每个想法反应在电影里也都有亮点,但一个个的亮点总串不成宏大的篇幅,这就是港式的小情怀,我却真的独独喜欢这种味道。
看完电影,闭上眼睛,我记得两幕戏,第一幕,是郑中基饰演的鸭王,为取悦客人,表演爆啤酒瓶,爆得鼻青脸肿的,两行鲜血顺着鼻唇沟滑下,表情却依然滑稽,嘴角还带着傻笑,这是小人物为了生活无奈的写照,这种细节经常会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星斗市民为了两顿饭抛弃自尊,放下身段,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细节描写,在我看来,真的是只有港产片才能拍出来。
第二幕是饰演老大的张家辉出狱后,发现香港的时代变了,与自己的身份格格不入的经历,描写的一种英雄迟暮,时不与我的情怀,香港人好像对这种情怀特别有感觉,可能与整个香港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看到这里,我想到,英雄本色狄龙说的”我已经不当老大很久了“,慢慢的就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最后,结尾的那段突如其来的歌舞,放过我吧,为什么贺岁片一定要这样呢?
呵呵
香艳不足,搞笑有余。
大失所望 已经找不到前作的感觉了...一部不如一部 到了这部真就是陈可辛送给吴君如的生日礼了只能...
乱归乱,但你敢说明星脸看得不开心嘛!家辉真是暖男,里面恶搞好些桥段真赞
前后反差巨大 前面是标准喜剧 以为结尾出个刘德华就能挽救你吗?
玩烂了咯
吴君如是监制么? 我只想说 吴君如 或者导演 面子好大. 明星阵容好强大但真的木什么逻辑 剧情也不够深刻 还是第一部金鸡根深蒂固励志饱满催人泪下阿.
阿金啊 大奶金啊! 果然名不虚传!吴君如以性感亮丽出演 一扫往年“大嫂”“十三妹”形象
这个系列真的该终结了,到现在基本上已经乏善可陈。除了猛烈堆砌的情怀之外,什么也不剩。也许让每集之间的制作时间拉长会好一点吧?
前后半段完全脱节,后半段还有点港片的味道,前半段是要拍喜爱夜蒲吗?简直不能更低俗了。完全没点儿之前的情怀了。
这个串烧串的好
王菀之简直是最大惊喜~!
基本就是分分钟钟在数明星了
前半截不错,后面就开始跑偏主旋律,可能也是为了上映吧,能够理解。
大傻逼
前后半部完全脱节。前半部和《低俗喜剧》一样烂,群星恶搞的烂俗贺岁片,后半部又为情怀而情怀。这样的《金鸡》和前两部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斜阳里气魄更壮”一响起,鼻子又像听到前两部的《一生何求》那样酸了。到了“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简直想合唱。港片脑残粉的坏脾性啊,唉。
前面后面简直两部电影
很对我胃口啊 有情有义有故事 有恶搞却不失深度。吴君如想要大奶所以搞一部电影让自己过瘾吧 哈哈。
一个有情怀的鸡
港人总是赚钱第一的,仿佛一句经济效益可以解释所有背叛和良心以及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