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证明和强调自身总在坚守的某种纯净。
即使它的存在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虚伪和愚蠢,使我们被他人疏远、排挤、嘲笑、让我们变得冷酷无情,孤僻,极具攻击性……即使它看上去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且刻意的强迫症…… 特别鸣谢豆友 我**躲雨了 分享资源个人首支观后感视频创作 | 偶然与想象Part.2_哔哩哔哩_bilibili个人首支观后感视频创作剪辑/文字/录音:麻林视频总制作时长:10小时文字稿撰写:4小时,剪辑录音字幕:6小时 -剧透分割线01.是什么导致一个人感到被疏远?
电影开始的第一句台词,便列出了该片想要探讨的主题。
在影片轻描淡写的描述女主的境况时,我看到了一些回应她为何被疏远的答案。
——她被踢出了学校的女生聊天群。
只因她那格格不入的身份和这身份附加给她的“态度”。
就因为她是一名重返校园进修的已婚妇女,就因为这个身份,她被动地与其他女生产生了一种尖锐的差异。
她已无法和其他学生一样过着相同的校园生活了。
因为她那硕大的无法逾越和抹去的人生阅历给其他女生带去了某种威胁与反感。
最终她就这样被疏远了。
如果我只是因为做自己,就被他人憎恶,我该怎么办?
于是我不禁开始思索,这样的疏远是可以战胜的吗?
如果你也遭受着这样的境况将如何与之对抗呢?
你只因坚守做自己而被世界这般孤立你会如何反抗呢?
02.疏离是每个人一生都无法回避的宿命。
我沉思着这些问句,偶然的收获了一份深沉的发现——与这般的疏离斗争似乎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无法回避的宿命。
似乎我们的一生都在追寻着一种能弥补“自身缺陷”的外在力量。
我们在书本中寻求着精神的共鸣,在爱里寻找着深入骨髓的连接。
它们都能在一瞬间填满我们那宏大的失落。
……而这也是女主这一“具体个体”出现在教授面前的最根本的动机。
不受常识的束缚而思考和行动 她明确地在教授身上看到了一种自身不所拥有的勇气与力量。
这不禁让我思索,我们总是痴迷于某些人的原因。
我们痴迷的总是在他们身上发现的,相较于匮乏自我的那更为不羁的生命力。
相较于自身浑浊不堪的那无与伦比的纯净。
以及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更为宽广的无所畏惧的舒展姿态。
03.那奇迹般的共鸣与共勉 而她也如愿收获到了她渴求的答案,教授给予了她苦苦寻找的理解与鼓励。
她知道了如何去反抗世界附加给她的疏离。
如果你周围的人让你觉得一文不值,不妨勇敢反击!
我们需要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证明和强调自身总在坚守的某种纯净。
即使它的存在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虚伪和愚蠢,使我们被他人疏远、排挤、嘲笑、让我们变得冷酷无情,孤僻,极具攻击性……即使它看上去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且刻意的强迫症。
比如电影中教授打开门的动作和习惯。
但你仍然咬牙切齿的坚守着。
因为你早已知晓它全部的意义——它是让你成为你且完全区别于他人的关键,它是独一无二的自我意志的唯一证明。
你知晓,你是世界上唯一能守护自我的那个人,你是世上唯一理解“做自己”所有辛酸和痛苦的那个人,你是唯一那个可以与“他人地狱”对抗的那个人。
并且你还深知坚守这份纯净的意义。
你在等待着那些同样明白这份意义的同类出现,因为你知道那份共鸣是一种怎样难能可贵的幸福。
04.女主最后的亲吻 看完电影很久,我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女主最后会这么做的原因。
但通过完成这篇观后感,我觉得我找到了可以解答这个疑问的答案了。
并在剖析教授这个角色还是女主这个角色之间做出了一个选择。
后来我想,不论是“饥渴到干涸”的教授还是“兴奋到泛滥”的女主,他们都完成了对世界的反抗,只是教授的反抗在影片并不是完整的,并且他的反抗已经收获了成果。
影片的呈现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女主身上的,从头到尾这是一条清晰的成长脉络,从最开始的被同学疏远,再到社会与家庭身份的压力,影响她追随了自己的意愿,屈服了性的诱惑,把自己从被孤立的状态拉了出来,但她也因此被动地,摧毁了自己的人生。
到最后,五年后的偶遇,在她明显感受了到了小狼狗对自身的轻视和不屑后,这次她终于自主的发起了反击。
而这次的反击同样夹杂着和诱惑教授一样存在的“陷害与表白”。
但这次她是主动的,果决的,她完全拥有了那份掌控和表达的权利。
因为她对小狼狗同样有着某种情感的连接。
于是她决定了以这种方式去“拿回”存放在这个男人身上属于自己的部分。
这是最像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对男女关系和爱情的定义都非常村上,村上小说里爱不是凡俗的理解(貌美,金钱,性,等等)村上小说里爱都源自独一无二的彼此理解,默契,双方对对方灵魂的触摸,第一个故事里女主之一描述的爱情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故事里少妇学生对老师的情绪也是如此,第三个故事两个陌生人之间也产生了这样的火花。
村上还有个特点就是情节走向的意外,这是为了悬疑,但仍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
但我觉得滨口龙介却没有拍好《drive my car》,把《drive my car》按照原文排成个短故事放在这部电影里会非常合适。
《偶然与想象》拍了三个人间真善美的故事,不同年纪的恋人,不同的爱欲纠缠。
第一个故事,我觉得其实是有点破绽的,两个是闺蜜的人不可能没见过对方的前男友,当然可能如今是速食时代,他是她前男友时,她还没有和她成为闺蜜。
这个故事和了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的结构一样,演了两个结局,短发女孩儿最终选择放手,成全前男友和闺蜜的恋情。
在脑海中把三口六面对质的情节演了一遍,发现对谁都不好。
短发女孩儿忠于自己感情,所以即便男友长得像金城武一样帅,又有自己公司,她还是绿了他。
她发现闺蜜比自己更能理解和爱前男友时选择放手。
第二个故事是最棒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替metoo运动中受委屈的男性张目,在这个大背景下,独身男教授要求自己办公室的门一直开着,即便中间女主含情脉脉,色诱之心溢于言表,他仍可以镇定引述文学创作理论化险为夷,但人非草木,最后他还是破功了,但也仅限于让女主把录音发给他一份,老实说,那段色情描写和渡边淳一的人体解剖式描写一样,干瘪无力,读了只会让人性冷淡。
这是一场误会,也很容易澄清,但教授为此辞职并销声匿迹了,女主也离了婚,得益的是一只畜生。
这个男的选的非常好,那种自大无能贱格演的入木三分,而且他其实是通过卖身法语老师觉得自己肯定能过,结果老师回去生娃了,新来这个男教授直接把他挂科了。
他没法色诱男老师便派他色诱的少妇女同学去做。
他是表面的受益者(顺利毕业找到了编辑的工作,以他人渣本领,肯定还能混得不错),但教授和少妇女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心灵上的,虽然只有几秒钟,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心灵交流,当然,这位渣男对此也根本不屑一顾,他毕生都不会有这种时刻了。
三段故事里我们也都可以发现细微的男女的不同,女的更容易投入感情,而男的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冷静,冷酷,理性。
滨口龙介和洪尚秀这种电影,导演都必须有一流的功力写对白,让对话进行下去是非常难的,让观众看着对话进行下去则难于上青天,但他俩都做的不错。
钟情于写大量对白的电影,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是披沙拣金后经得住考验的,都不会差,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伍迪艾伦的冷笑话大集合等等,洪尚秀和滨口龙介,除了对白写的不错之外,选的演员也非常有个性和内涵,这些演员不一定是俊男美女,但都是那种非常耐看型。
能够和对白融为一体的。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这一类能稍微触及人类深层次情感的,都是上品而可以留存,电影当然首先要提供感官刺激,这样的电影才能赚钱,小说亦如是。
但总有那么一些创作者,越过感官,希望直达人的灵魂,看前一种电影是婚姻生活,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人人都能有,而这后一种则是爱情可遇不可求。
滨口龙介是日本新生代的导演,北野武和黑泽清的学生,正经的科班出生,凭借《欢乐时光》在国际影界展露头角,18年的电影《夜以继日》还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今年的滨口非常高产,应该会有三部电影上映,分别是《偶然与想象》《驾驶我的车》和《我们的学徒期》。
其中《偶然与想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评审团大奖;《驾驶我的车》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编剧和费比西奖。
《偶然与想象》由三个短片组成,第一个短片叫《魔法》,讲了一个意外的三角恋故事,这是三个短片里最短也是最好理解的一个,所以作为电影的开始,可以看做是一个引言性质的存在。
滨口龙介很会处理这样的感情故事,观影的体验很自然,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这不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吗。
第二个短片叫《开着的门》,是一个关于欲望和复仇的故事。
电影里的教授是文学系的老师,凭借最新出版的小说获得了芥川奖。
教授的学生看到了这条消息,非常生气,当初他挂科向教授磕头求情,教授严守规定,不给他一点情面。
这个男学生想到了一个报复的办法,他怂恿已婚的情人森去勾引教授,让教授身败名裂。
森拿着获奖的小说,装作请教问题的样子,让教授在整部小说最露骨的部分签名,并当着教授的面朗读了这部分,朗读小说的时候森多次尝试关上办公室的门,来进一步勾引教授,教授不为所动,坚持让门开着。
后来教授在谈论小说时的坦然,和对待学生的真诚打动了森,她说出了真相,告诉教授自己有全程录音,就是为了拿到教授不轨的证据,交给记者。
教授没有生气,反而请求森把这段录音发给自己,因为森阅读的状态非常动人,美是转瞬即逝的,他希望能保留这一段的声音。
可是森在发邮件都时候不小心输错了邮箱的地址,他们两个之间的对话被曝光了出来。
在这个短片里滨口龙介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讨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边界,办公室的门开着就是公共领域,关上办公室的门就是私人领域。
在男学生挂科下跪求情时,教授坚持让门开着,就是为了在公共领域公平合理地处理事情;森在朗读小说片段的时候,教授坚持让门开着,也是为了在公共领域谈论小说,不让自己陷入暧昧不清的状态。
但是在后续的发展里,办公室的门虽然是开着的状态,但是一个男教授和一个女学生,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和性有关的话题,这种情况本身就处在在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这种中间状态也为对话创造了非常多的偶然与悬念,对性的探讨也更真诚更本质。
滨口龙介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公共领域内,性是不经常被谈论的。
但在私人领域,在互相理解的伙伴之间,人们可以很开放,很坦诚地谈论性的问题。
在第二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介于这两个领域之间的”。
在这个短片里教授极具个人魅力,在大学里教书,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公平公正,不会因为学生的求情就打破规则。
有才华,出版的小说获得了芥川奖,还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作品。
对来办公室请教的学生也非常谦虚,懂得欣赏学生身上不为常人所察觉的一面,面对学生的性暗示,也能保持距离不为所动。
但是这样看似完美,甚至性冷淡的教授就没有欲望吗,我觉得是有的,但总体都处于“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没有出格的举动,甚至在对待性的讨论上,也是非常理论化的分析。
如果只是这个教授一方的故事,这部电影肯定会很平淡,教授虽然很完美,但是也有点无趣,所以森的存在很重要。
森是一个欲望没有被满足的女性,所以会出轨和男同学成为情人,她答应男同学的复仇计划,也是因为自己本身对教授就有渴慕的心情。
在她坦白真相,教授请求把录音发给自己的时候,她提出的条件是希望教授在重听这段录音时至少自慰一次。
从世俗层面看,森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是渣女,已婚却和同学厮混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欲望还去勾引男教授,但是滨口龙介并不想做一个道德评判者,正好相反,他想通过这个短片来正视女性的欲望,在东亚社会,特别是女性对性的态度是非常保守的,如果一个女性在公共领域谈性,将会遭受到非常多的污蔑,所以女性很难在公共领域谈论自己的欲望。
电影里森对教授表示了与性有关的困惑,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抵抗诱惑,但是教授的看法正和森想法,教授说:“你可以不受常识的束缚,思考和行动,这非常难得,尤其在当下的日本社会”,森在短片里对性的欲望冲击了日本社会的道德屏障,把女性的性欲望话题放到了公共领域里来讨论,当然在短片的结尾,她也承担了相应的后果。
第三个短片叫《再来一次》,是三个短片里我最喜欢的一个。
《再来一次》有点像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石黑一雄笔下的科幻小说和我们当下的生活非常接近,他只是增加了一两个新的变化,《克拉拉与太阳》里出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陪伴孩子成长,《别让我走》里出现了克隆人,为人类提供可移植的器官,石黑一雄并不是想写一个未来的故事,而是想通过一两个变化,来探讨人性最本质的问题。
滨口龙介的这个短片也是如此,故事发生在2019年,人类社会遭到电脑病毒的袭击,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我们回到了需要信件沟通的时代。
看这部电影前我经常会想,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网络,和远方的朋友要如何保持联系,会不会因为搬几次家,就再也联系不到了呢?
《再来一次》就回应了我的顾虑,占部房子从东京回到仙台,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就是为了见自己的初恋,初恋没有出现在同学聚会上,正当占部打算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在火车站碰见了河井,误认为是自己的初恋。
原来占部在互联网崩溃后和初恋失去了联系,很后悔当年没有鼓起勇气挽回她,这次回仙台就是想把当年没有说出口的话重新说出来。
误会解除后,河井提议自己扮演占部的初恋,让她把当年想说的话讲出来,或许会好一些。
后来河井也讲述了自己在高中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女孩很特别,在班里被孤立,她们两个只有在琴房的时候才会互诉心事,高中毕业后,两个人就失去了联系。
这个时候占部提出要扮演河井的初恋,在两次身份扮演里,过去的记忆都重新回到了现在,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被重新说出,两个人内心的缺口形成了对话,两个陌生人在一天之内从深处理解了对方,这是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一点。
两个陌生人,在互联网崩坏的时代,记忆注定要被遗忘,人和人的联结注定要被冲散。
两个陌生人,因为一次偶然的误会,相识,又因为共同的缺口,互相理解,最后通过扮演对方的初恋,来与记忆和解。
回到2021年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世界,我们又要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过载的记忆和情感呢?
18年《夜以继日》上映后就有观众说过:“日本有滨口龙介,韩国有洪常秀,法国有侯麦”,在电影《偶然与想象》里,洪常秀和侯麦对滨口龙介的影响更加明显。
滨口龙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很喜欢法国导演侯麦,侯麦擅长拍摄短片,他在非常短的篇幅里可以很精确拍出,男女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最真实的反应。
侯麦的《人约巴黎》就是通过三个短片讲述了三段发生在巴黎的爱情故事,互相独立,每个片段都是一个完成的故事,但是三个故事表达的内容又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三个短片组合在一起又成了一部新的电影,所以三个短片的内在逻辑和组合的节奏就非常重要。
滨口龙介也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完成这样一部电影。
至于洪常秀的影响,电影里由远景向近景推拉的镜头,有没有很熟悉?
在拍摄《偶然与想象》之前,滨口龙介写了七个系列故事,他从中选了三个,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部影片,其余的四个短片未来也会拍摄成电影与我们见面。
是枝裕和说一个导演的黄金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对滨口龙介来说创作力最好的黄金时间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之后更好的作品。
《偶然与想象》,近期又一部使我惊喜的影片,三个生活小品式的短片集锦,却显示了一个独特的电影作家的水平、品味及风格,仔细一看,这位导演在2021年竟然拍出了两部新影片,此片在21年2月获得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另一部《驾驶我的车》,21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然后马上成为了国际各个电影评奖的热门获奖片,3月底即将揭晓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奖中它也获得了4项提名!
两部影片都是由滨口龙介任导演兼编剧,如此高水平,如此高产,实属少见。
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滨口龙介1978年出生,现年44岁,照片上看着完全还是个年轻人,正当创作盛年。
他的成才过程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
豆瓣上此人的履历是: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电影电视界工作了几年,然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电影研究生课程。
2008年,他的毕业片《激情》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展映。
长达317分钟的作品《快乐时光》在洛迦诺首映,并在众多电影节上获奖。
《夜以继日》于2018年入选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他还为黑泽清的《间谍之妻》撰写剧本,该片于2020年获得威尼斯银狮奖。
滨口早年就读东京大学本科文学专业时,2003年,24岁的他就拍摄了自己的8毫米电影《去看电影 》,显示了对电影的喜爱;毕业后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任副导演多年;06年,28岁考入了东京大学院影映画研究科学习;08年,30岁拿出毕业作品处女作《激情》(115分钟,剧情);之后长片、短片、故事、纪录片都拍,做着各种拍摄的研究和实验,终于于2015年,37岁时以《欢乐时光》(长317分钟)入围鹿特丹电影节,获最佳女演员群体奖、特别提及奖(同届有我国27岁的导演毕赣的电影《路边野餐》,亦获特别提及奖、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并在日本国内获得优秀剧本奖;40岁时以《夜以继日》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韩国《小偷家族》获得此届金棕榈奖),获得日本年度十佳电影奖。
此片我19年5月看过,在豆瓣上曾写过观感:“2019的戛纳电影节开幕了,大批中国的年轻影评人、购片公司、剧组扎堆前往,热闹非凡;对比1987年我拖着《湘女萧萧》的拷贝,只身赴展的冷清情景,真是天壤之别啊!
在家里补看这部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日本片,也算是一种间接参与。
把一个狗血的爱情剧拍出了哲理及个性,显示了这位年轻导演的才华和潜力。
据说去年在戛纳,此片是一分与五分并存的两极评价,我折衷,以为可以看看。
” 之后就是他做编剧的电影《间谍之妻》(2020,黑泽清导演)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奖,和2021年这两部他的获奖无数的新电影了。
罗列得这么细,是想分析一下这位导演在20-40岁期间成材的具体经历。
记得在2006或7年,我曾去访问过他就读的刚刚建立的东京艺术大学院映画研究科,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印象颇深。
我第一次出国去日本是80年代中期,参加文化部组织的“艺术教育访问团”,当时发现在日本,电影教育只有私立大学如“日本大学”“横滨映画学校”“大阪大学”中有,而日本最高等的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则只有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教育,认为“电影是正兴旺的娱乐业,国家不用直接支持”。
直到2005年,东京艺术大学的映画研究生教育是才正式设立。
访问时校方介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和采访世界各国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历史与经验,分析了即将到来的数字化影像时代,决定只设立“映画研究生级别的教育,并设计了非常特殊的少而精的规模和教学方法。
”记得当时我参观了他们在横滨市一古老建筑里的教学设备,正处于放假招生阶段,没见着什么教师和学生。
滨口龙介曾回忆说:“《激情》是我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学校提供200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的资金,用10天的时间来完成(注:最后的完成片长达317分钟。
)。
我是东京艺术大学电影方向第二届研究生,师从黑泽清、北野武。
日本大学里开设的电影专业很少,学生数量也很少。
艺术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很像制片厂,学摄影、剪辑、灯光、制片等等的都有。
” 今天回想起来,东京艺术大学的电影教育虽然起步很晚,相对最早的莫斯科电影学院(1919年)、法国电影学院(1926年)、北京电影学院(1950年)等更是如此。
但是他们根据时代、技术的发展,认真调研分析,建立了可以说是当今最正确、最有效益的教育方法。
它没有开设过去许多影视院校主打的本科教育,而只开设两年制的研究生教学。
在很短的时期中,培养出滨口龙介这样的电影天才,证明了十多年前,东京艺术大学开设的“映画研究生科”教育的方针及方法,是一个极具前瞻、明智、科学的确定。
东京大学电影方向的科目设置是:电影专攻分为两个方向,分别为电影表现技术和电影制作技术。
电影表现技术内分为:导演,脚本和制作人领域;电影制作技术分为:摄影照明,美术,声音设计和编辑领域。
整个专攻每年共募集32人,导演和脚本领域比较稳定。
每年招收4人,其他的研究室每年会招到4-5人左右。
也就是同时在校的各专业研究生只有64人;导演专业聘请两位富有资历又正当年的导师(05年建校是的导演教师是北野武、黑泽清),每人每届只选一位学生,滨口龙介就是黑泽清的第二届学生。
他们的考试的方式很特别,前后持续近三个月: 第一次考试是作品提出,提出时间在1月6日-7日(邮寄),作品内容是考生本人所担当的、15分钟以内的短篇电影作品一部。
(需要添付脚本。
不可以是动画,纪录片) 第二次考试是课题作品提出,一次考试合格后,会得到一个课题,在学校指定的地方拍摄制作,提出时间是1月30日-31日。
第三次考试是实技测试。
考试时间是2月15日-16日。
第一场考试内容是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笔试测试。
第二场是把第二次合格发表时拿到的课题作成文章。
第三场考试是面试。
考试非常重视艺术创作及视听制作的实际能力,要求先提交自己的视听作品(数字技术的普及,“视听写作”的全民化是其可能性的保证),并现场完成命题视听作品的拍摄,然后笔试、面试;这样强调真才实学的层层筛选,选定的学生成色会很高。
它不以年龄、高考成绩为主,强调能力、才华。
在传统胶片、录像带制作的时期,我们仅凭特设的笔试及面试和高考成绩选拔学生,而且有着严格的年龄及学历限制;1978年到90年代,北电如果不是“破格地”录取了张艺谋、贾樟柯入学“旁听或试读”的话,这两位当今中国电影的“视觉”、“人文”天才,就不知他们会去从事别的什么其他专业。
不可能在电影天地中创造他们的辉煌了, 这样的研究生招生体制,可以把学习过不同的本科专业,有着传媒制作的基层实践的极具艺术创作潜力的人招收进来,成活率当然就高了。
滨口龙介导演有过大学本科文学专业的学习,具有作家的资质、文学写作的才华,又经过电影电视摄制组的副导演实践,28岁才进入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这应该是他迅速成材的关键。
艺术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从校门进校门,脱离专业和社会实际的锻炼;更不能近亲繁殖,有过其他大学本科,特别是文科学历的考生,如果艺术创造的潜质好,更能成为未来的好导演。
近年来从我们北电研究生教学中成材的导演如《潜伏》的姜伟(本科学的历史,图书馆工作7年)、《南京南京》的陆川(本科学的外语,军队服务两年)、《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东北某三本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本科,连考研究生三年)、《绣春刀》的路阳(某工科大学本科、凤凰卫视工作一年)等等,都是例证。
概括为一句话:即“影视(或称传媒、融媒体制作”教育分为两个层次:本科、大专、中专为“职业教育”,研究生为“精英教育”;前者学生数量可多,不用经过特殊的专业“艺术考试”,后者少而精,要经过特殊的选拔和“电影制片厂式的”训练培养。
话题说得远了,从滨口导演的成功,还是扯出了我前几年写过的一句话:“现行的大学本科影视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改革了!
”
我最近交了一个朋友,说真名会影响他的年终奖。
咱们就用“老梅”。
老梅最近一直在发愁怎么总结2023。
因为全公司谁也没完成KPI,年终奖怎么发,一看老板的心情,二拼PPT的境界,三等销售的回款。
为了提高境界,他同时在读四本书,第一本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2500年前,希腊的,修昔底德。
第二本是,《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作者是,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第三本是,《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作者是,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新刚。
第四本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翻译是新浪微博的@陆大鹏Hans我问他,你读这些书,跟你做的AIGC业务有什么关系吗?
这四本书里,那一个字,跟跨境电商有关系?
老梅的回答,把我整乐了。
“当然有联系,一切责任都在美方嘛!
”“其实总结,我早就写好了。
”“一份真的总结”“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失误,都用数据说话”“行业前景、竞争对手现状、业务可能性,最后都落实到人,那些能帮我的人”“手机号、都再次打过”“微信,圣诞节,都发过祝福”“朋友圈,基本上,天天点2个赞”“简历,我也更新了2024的版本”“PPT好办,用ChatGPT,再加点心灵鸡汤,热搜大词,保证不落后””2023年已经过去了,关键是明年”“明年的关键,肯定还是中美关系嘛”“历史比新闻可靠”“我把2500年前的历史搞明白了,还怕踩坑吗?
”大笑之后,我看着老梅认真皱着的眉头,心里有一点儿酸。
他一直在997的拼。
他跟客户讲方案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头顶的头发越来越少。
备注:真心、真意、真情。
这世上其实挺多的。
你暂时没有遇见,因为,更好的还在路上。
推荐一部滨口龙介的电影《偶然与想象》。
主治,熬。
熬不下去的熬。
这部电影是一部“话疗”电影。
台词是精华。
可惜是日语。
你需要,盯住字幕。
我们总需要另一个人才能了解到更深刻的自己。
当下次再遇见你,我将带着悔过和成长去面对你,因为你,我有了更大的勇气去爱你。
特别鸣谢豆友 我**躲雨了 分享资源 个人首支观后感视频创作 | 偶然与想象Part.3_哔哩哔哩_bilibili个人首支观后感视频创作剪辑/文字/录音:麻林视频总制作时长:10小时文字稿撰写:5小时,剪辑录音字幕:5小时-剧透分割线
01.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时间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无情的带走很多东西。
它会带走你的样子和名字。
带走我的热情以及爱一个人的能力。
我开始思考着,自己至今的生命里还留存下了些什么呢?
竟察觉到,你依然是脑海中这般的清晰与具体的存在。
这么多年的生命里,我竟在世界上无意识的没有期限的搜寻着你,你的脸庞、笑容、背影、气味……我只愿望着一次又一次的爱上你。
没想到那个出现在人生最初的人会给自己带来这么深远的影响。
02.每段情感的始末 导演用一个剥离到极致的故事清晰的复述了我们开始每段情感的动机与诉求。
你我双方都遇到了一个很像自己心底藏着的那个人。
我们一见如故,轻易得就放下了跟其他人保持了很久的界限。
但你总无意识的把她看做心底的那个人,总在想尽办法不断的圆满自己那遗憾的情感。
带着这种自私的目的。
于是你开始冷静的提醒着我,对我产生了质问和怀疑,我们开始了反复的拉扯与纠结,最终我选择了说出了藏在自己的心底的秘密,但没想到我的心意竟同样打动了你,你认同了我对她的情感,你竟愿意试着去扮演她来安慰我……03.只是因为巧合让我们多待了一会吗?
我目睹着电影里导演安排的种种细节和用意,她们相聚在家里,想着,要是她离开时没被快递员挡下来,后面的一切不就不复存在了吗?
是怎样的力量让她们愿意去扮演对方心底那个忘不掉的人呢?
这一连串的“将错就错”最终给她们额外带来了些什么呢?
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感情,要是我也能再多陪她几分钟,是不是也会收获另一个结局呢?
可能爱里最难的地方,就是缺少第三双手来拉住我们。
好让我们可以多共处几分钟。
缺少第三个人来说出我的难言之隐,说出我的自私,告诉你我是多么舍不得放下你。
可能这也是爱教会了的——让我们要珍惜再次降临的情感,用我们更大的耐心,更大的包容心……原来,爱一直都是那些不求回报的安抚。
04.是你告诉了我,我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心底需要有一个人时刻提醒着自己,你是多么擅长着爱,错过她的你是多么的痛苦,你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倦怠了,并且你也不再觉得自己是那么一无是处了。
你有可以赋予人力量的能力!
你的意义,让我记起了爱,记起了已经忘记的自己。
让我拥有了一次机会,去表达那些藏在心底的自己也看不清的爱。
是你让我看见了自己那颗滚烫的心,让我知道了自己也有着泛滥成河的爱。
因为你照射在我身上万丈光芒的美好,我才下意识的开始反问,你为什么愿意靠近如此不起眼的我呢?
我开始深刻的反思着自己的何德何能。
于是我一边感动着自己的幸运,一边试着让这个你爱的我变得更好一些。
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那些我们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人,是那些我们还可以努力去弥补的遗憾,是想起那些自己早已忘掉的情感,那些最初的生命体验,微不足道的陪伴,满怀深情的相拥。
可能我们反复的承受着爱里的痛苦,都是为了能到达爱的终点吧。
是为了让自己再一次爱上你,再一次爱上自己,让自己再一次知道,我们是多么的美好。
让我们真正的再爱一次吧,去往更深刻更圆满的生命。
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真的好爱,滨口龙介的文本是怎么做到那么精准的,佩服死啦!
第一个故事,女主真的太灵了,水瓶座吧~古灵精怪的,让人感觉抓不住,这样的人只能被人又爱又恨了。
她第一次走,男主没有追过去,在她幻想的第二次故事里,男主追女二走了,于是,她决定自己走。
第二个故事里出轨的女人,她肉体的欲望和精神的欲望和家庭的欲望,分别被三个不同的人满足。
显然,能让她深刻动容的是精神的欲望,一次深入聊天,她和教授双双沦陷,又双双崩盘,从此人生发生巨变,最后遇见当初那个男生时,她又吻了他,我过得如此凄惨,凭什么你能过的好,那就拉你一起进地狱。
第三个故事,呜呜呜,真的写的太好了,好感动啊,那么多年过去了,只想找到你,跟你说酝酿了那么多年的话,说我当年很爱你,你是我的唯一,说我知道你的生命是有残缺的,我弥补不了这个残缺,但我想告诉你,我也有残缺,正是这样斑驳的洞让我们可以再联系在一起。
已婚的人对婚姻和人生是迷茫的,对丈夫的行为猜来猜去,觉得自己人生的高光都在过去了,所以也格外怀念当年遇到过的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他们的人生该是怎样呢?
一定不会像自己这样按部就班,过一天算一天吧,他们会有精彩的人生吧!
女主告诉她,你很好,真的很好,是一个能给人力量的人啊!
特别善良的一句话,真好啊。
果断入坑啦!
传说中,为了阻止人类修建巴别塔,神创造了不同的语言。
人类无法自由地沟通,巴别塔也永远触摸不到天空。
刨除语言,人的肉身又何尝不是一层无法逾越地障碍。
我们的精神被紧密地包裹在名为肉身的囚笼之中,无法突破,无法逾越,无法触碰。
语言再精准,也有到达不了的地方。
于是有文字,音乐,绘画,电影,人类用各种方式冲破身体的阻隔,表达心声。
《偶然与想象》三个故事都有不可忽视的对白,这些对白在滨口龙介的镜头下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大段大段对白支撑的表演让人联想到《初恋与不伦》。
《初恋与不伦》中的两个故事仅依靠主人公的信件往来推动故事,和《偶然与想象》的对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显然,写在纸上的文字和诞生在声音中的念白有着不同的气质。
《魔法》中谷米和美子聊起自己和男友的一见钟情的经历,谷米说明明没有身体接触,也没有和性相关的聊天,但好像通过谈话触摸到了对方内心深处。
美子说这好色,只是谈心也可以这么色。
“不帮我的话,以后我也不理你了。
”第二个故事《开着的门》中,被同学们排斥的奈绪违心地答应了性伴侣半胁迫的要求,引诱刚获得芥川奖的教授。
在教授大门敞开的办公室里,奈绪一字一句念出教授小说中极为大胆的选段,字字句句都是有关性的想象。
而通过这段对话,教授听见的是奈绪不同寻常的才华,两人对话指向了奈绪尴尬的处境与她才华之间的冲突。
教授鼓励奈绪贯彻“在规则之外思考”的才能,摆脱他人隐形的控制,即使单枪匹马也不要屈从,这样才能拥抱自我的价值。
奈绪和教授都是对文学怀有信念的人,但胁迫奈绪的学生并不是。
前两个故事的两段对白很有意思,当我们谈论性时,其实我们在谈权力关系,而当我们谈论性之外的所有话题,却都像是在谈论性。
第三个故事《再来一次》最耐看,回味绵长。
《再来一次》的故事和镜头只能用“一切正常”来形容,实在是太真实,太正常的街道房屋,太正常的人和故事,但越是细想越是有惊心动魄之处。
在故事的开始,观众被告知Xeron病毒泛滥导致互联网世界崩溃,全球重回电报邮件时代。
而导演在最家常的故事里安插最科幻的背景,镜头之下的人们生活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似乎病毒并未波及到真实的世界。
身为码农的夏子因为Xeron失业,二十年来第一次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
同学会上心心念念却没见到的人,第二天却在一处自动扶梯上偶遇。
无论是Xeron的背景还是夏子和故人的偶遇,都像是平静外表下偏离正常生活秩序的一点小疯狂,人们因这种偏航感到不安,却又隐隐期待这样的偏离能打破枯燥的生活循环,驶向未完成的疯狂猜想。
Xeron的爆发暗示人类沟通的失能,信息传达不再迅速,互联网带来的私密性和安全感被击碎,巴别塔轰然倒塌。
于是故事里沟通失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微妙的镜像,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光的速度从世界的一端瞬间抵达另一端,但人们内心的距离却没有归零。
即使将沟通的效率提升到百分之一百,隔阂依然存在,总有些想要讲的话讲不出来。
也正是这样,夏子和绫的两段告白才显得格外动人。
再来一次的扮演游戏里,双方对着错的人说出了没能讲出来的心里话。
绫追上夏子的那一刻,两人之间似乎搭建起来一座真心铸就的巴别塔。
巴别塔连接着两个有缺口的心灵,不完满,但却能给两个灵魂的触碰留出一条路,你通向我,我通向你。
偶然与想象——性 自由与回忆
很难记起滨口龙介这位导演第一次闯入我的观影体验是什么时候,只记得第一次看《夜以继日》后,随着剧情上女主角asako爱情抉择的推进,所体会的是日本社会下现代人的精神分裂,同时更是对于导演创造性的表达所带来的是久违的观影惊艳感。
《偶然与想象》上映于2021年柏林电影节并摘得评审团大奖,影片由《魔法》《门扉大开》《再一次》三个独立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彼此独立,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联结以“偶然”和“想象”彼此为概念,并试图探索在钢铁森林中确立不同亲密关系的可能。
在第一个故事《魔法》中,滨口龙介延续了《夜以继日》中女性对爱情犹疑徘徊的设定,女主在偶然间得知好朋友交往的男朋友为自己的前男友后,奔向了前男友的办公室和前男友进行对峙,并在走向亲密的对话中向观众展现了二人死灰复燃的可能,而在后一场咖啡厅的戏,导演则运用了测光、边缘光的打光技法,使女主角在对话过程中出现了“阴阳脸”的视觉效果,外化了女主心理部分的分裂,在“洪式推拉镜头”后,女主离开咖啡厅送上祝福。
在洪尚秀电影中,推拉镜头的使用常与电影叙述本身的尴尬情状互为依存,如《这时对那时错》用情感外壳包裹了一个电影本体的学院派讨论,第一段使用洪式标准的尴尬性镜头,不断利用固定机位的镜头内部强推强拉形成影响上人物的梳理和影像风格上的粗糙,第二部分摄影机不止于凝视而是被赋予了调度,现代人在第一段中被外在的摄影机媒介所驱隔的无形之物开始被打破,电影被赋予了生命,人物变得可爱。
洪尚秀利用两种风格的架构在向观众诉说:“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任何创作者都保有回答电影为何物的权利,而这个前提则是创作者对自己、对所表达之事物以及对观众诚恳地暴露他温柔的肚皮才能回答好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
而《魔法》相较于洪尚秀电影,更意在向表达电影作为大众媒介同时又在凝视表达着人类自身的情感状态,观众在观看滨口龙介电影时,同时被获得了一种具身性体验,裹卷在虚幻又真实的氛围中,女主被摄影机凝视、推拉,并在最后的段落中和自我达成了妥协,在走出咖啡厅后,拿出手机拍摄了城市景观,然后走出了摄影机的凝视,摄影机上抬拍摄天空、树木和花,如果说银幕景框意味着束缚,观众失去了观看女主情感故事的机会,而脱离了摄影机凝视的女主也在自我和解中更为自由。
第二个故事《门扉大开》则讲述了女主在情人的唆使下,前往大学教授办公室色诱,大学教授有着一套一以贯之的做事准则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关闭办公室的门,打通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隔断,让所有的事开诚布公,而女主色诱教授的方式则是通过朗读关于“性的文字”,出乎意料的是,朗读却让彼此陌生的二人走向了另一种坦诚的微妙关系。
在第二段,滨口龙介巧妙设计了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和性的言说对位关系,社会发展进程中,性常因为公共和私人场域的划分而分裂,一方面性被性别、身体、欲望所缠绕使人们在谈论性时三缄其口、装聋作哑,另一方面,性是关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构筑家庭与社会的基本条件,在公共领域常在某种修辞下大声呼喊与规劝。
《门扉大开》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对立因为性被放大化了,女学生和教授在公共空间下谈论私密的性,却收获了超乎于性的欣赏,教授夸赞女学生可以不受赏识的束缚而思考行动,是在当代日本社会下的特别品质,而女学生则因为被理解和夸赞向教授坦诚了录音的事实,在这里,滨口龙介又设置了一层调转关系,即教授向女学生坦诚了在朗读过程中自身的性反应希望收到录音的备份,而双方的坦诚则推进了二人的亲密关系,带目的性录音因为性自身而去目的性了,人变得坦诚,性本身变得美妙。
《门扉大开》通过公共下讨论性,瓦解了公共场域自身的权威感和私密空间的羞耻感,性变得不再功利,羞耻,带有神秘色彩,而是在文字的朗读中,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中架起了构建亲密关系的桥梁。
在我个人最喜欢的第三个故事《再一次》中,讲述了高中聚会后的一次偶然错认,女主将陌生人错认为初恋情人,在一番对话后,女主和陌生女人相互扮演彼此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滨口龙介在第三个故事中以“偶然”为前提让两个陌生的女性相见确认,同时又以“想象”为基点进行对话扮演。
回忆的陈述不以影像的方式呈现,而是文学性的台词口述来让观众进行想象。
从语言学意义上讲,以文字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其所指与能指距离相当之长,是无理据的符号,形成意义本身的,是它们都在一个约定俗成的系统中并借助这个系统而产生,语言构成了自己的现实,同时语言在赋予社会意义时的主动作用和文化基础决定了不是我们说了话,而是话说了我们,语言决定了世界和我们的位置。
而电影符号学发现,不同于自然语言,电影语言的所指与能指距离相当之短,电影是无理据的符号,电影是具象的再现,电影的一切都是确凿的。
而《再一次》则通过回忆不可靠的叙述,台词的表达,打开了电影走向文学的想象空间,加强了影片空间的延展性,在这一部分中,两个女性回忆叙说她们生命中出现的重要女性,她们可能是弹钢琴的、男孩子气的,也可能是蛮横无理的,观众在叙述中走向了疑惑与不解,两个女性在彼此的叙述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时叙事者的口吻让观众不只于被接受,而且被赋予观察创作者叙述的过程。
文学如鲁迅写《伤逝》其副标题为“涓生手记”,鲁迅先在点名了叙述者的位置即“一个男性”,《再一次》的动人之处在于,叙述者被点明了,即两个生活在温水煮青蛙般生活的女性,她们叙述言说扮演的过程恰恰是在一切既定无法改变的人生中,因为偶然事件而彼此间进行的“女性生命体验交流”,在这个故事中,滨口龙介表达这种“偶然与想象”的通路就是文字、女性与女性涓涓细流的生命体验。
如果说三个故事有何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三个故事都在表达一种偶然、意外的事件发展过程,也正这种意外、偶然对剧中对各种束缚下的角色以及现代人来说,同时具备着强大的解放性力量。
「でも、心燃え立つものが、もう何もない… 時間にゆっくり殺されてゆく」(第3話『もう一度』、あやの科白より)今日において、映画が不純であり続けるためにどうすればいいか判らないひとは、この映画を観るが良い。
タクシー運転手の目の前で「相手の核に触れる」チャラい男の言葉の魔術なんて語ることも、研究室の閉まらぬ扉の裏側で立ち止まって先生をどう誘い込むか逡巡しはじめ、あくまでも向こうからやってくる言語そのものの誘惑に負けてしまう心の機微を生々しい射精シーン(2回?!
)の朗読とともに味わうことも、そして見知らぬふりすらできず、ついに自分の家まで初老のレズビアンを歓待することも、普通はしない。
いや、絶対にしない。
だが、映画ならば、そうするかもしれない。
気まぐれな小説や、奇想天外な絵と同じように、一見普段の生活に無縁に見える出来事の数々は、許されるかもしれない。
とわれわれがそう思う瞬間、出来事のほうは、むしろ凄まじい速度で取り返しのつかない事態まで一気に進んでしまい、気が付いたら全てが必然となり、運命の支配から逃れることはもはやできない。
あり得たかもしれない展開が普通そうであるべきかのように悉く実現されていくその「不可避性」(inévitabilité)こそが、本作の第1部における「愛の発見」、第2部における「欲望の肯定」、第3部における「幸福の追認」に横串を通すものであり、映画の「不純さ」を貫く濱口マジックの種明かしを伝授するものである。
3日後であれ、5年後であれ、一種の絶対的な遭遇は必ず訪ねる。
幸福を離れ、欲望を隠し、愛を失い、最初はそうだったかもしれない。
しかし、凡庸極まりない生活を送ってきた男女は、いまは気が変わったようだ。
その転機は言葉に導かれ、やがて身体に返すことになる。
出来事の不可避的な変形が身体に返せるがゆえに、偶然をこころよげに想像する力能は、われわれにいつまでも残るのだとすれば、言葉と身体の交錯によるほんの僅かな救いを追い求める恋愛遍歴をさり気なく捉える映画のほうもまた、ますます不純となり、不純なままであり続ける。
配偶是偶然的偶,对象是想象的象。
额,大概是简单的视频纪实风格中有很多导演手法的空间,然后比较注重的是文学源头的文本对话的情节剧延伸出来的。只能看情节哲思与导演的调度。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形式感吧。也许是设计得就像身边一样的不一样纪实的回归?
#BIFF# 天幕彩云,4.5分。看完回想,舒曼(及其它)配乐与人物行板式的对话/互动节奏是催眠/魔术的基础,给予人物一个并不容易存在的被观看与展开的空间。每个故事从日常场景出发,人物的对白从奇情/偶然处开始飞梭掷向彼此,牵引彼此各自及共同在场的情绪状态(而前情/记忆也是其佐料),也让言语提及/强调的目的在实现与失落间变得暧昧难辨(确定所失之爱、引诱、关怀,或者这些对于怀有目的人的意义与价值)。不过又忍不住觉得,这次的滨口有点“直白”,所有东西几乎都被点破了。
感觉像是大学生的毕业习作… 如果是个大学生拍的,那很有趣也有潜力
有声小说大师为您呈现:纯情女x2与海王;人妻、教授与坏学生;傻大姐x2
故事可爱 但是不喜欢除了第三个故事的白衣女人之外的角色张力 有些僵硬 台词节奏也微妙错位的感觉
就这……???
太文艺啦
滨口对话的流势,总是能触到那个现实中我们无法稳定于此的叠合。恰达好处地,她与他与她互不知晓地知晓了各自于此的最佳距离;恰到好处地,她与他能在此时越过社会方圆在门框中无形性爱;恰到好处地,本应不在此空间相交的她与她,却轻巧地把各自的过去的「時間」替换成了她们仍能重来、成真的「せかい」。正因为现实无法稳定于如此这般恰到好处的偶然,我们才会在电影中去想象这世上的一切偶然。
滨口龙介的命题作文,访谈中曾提及现实与超现实的结合,而这种魔力现实主义在这部影片里达到了高潮——尤其是最初的章节《魔力》,其奇诡的日常视角令人想起日本影像文化里那种「日常中的惊奇」。偶然拥有想象般的神奇力量,想象也可在偶然的瞬间以某种形态实现。
洪尚秀+侯麦?!不过故事也太食之无味,矫揉造作了……最不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演员让人出戏。
属于我刚好完全没感觉的那种日影。
实在get不到高分点儿,拿现场感当文艺气质,推崇的表演该是所谓不露声色本质天成……琐碎的都市生活每天过着已经很无奈,再这么淡无味般回放一遍话痨版本可真受不了。
像是一个没有耐心铺陈情节的小说家拍出的故事。还是自恋了点。
7/10。滨口龙介构建的现实本身是一个充满欺骗、遗憾的不稳定空间,他将深藏的情愫、古怪的诱惑和不伦的越界,安插于细碎流淌的日常,形成了人物带有内心私密、幽暗的微妙张力,例如《魔法》的芽衣子以假阳具来类比前男友、激怒对方拍碎了身旁的气球,最终在咖啡店经历了修罗场的一次幻想后选择逃离,《开着的门》运用教授办公室开着的门和女学生朗读淫秽书籍的声音,不断将这对师生在道德的界线和欲望的呼唤之间拉扯,欲望泄密多年后重逢的公交车上奈绪对佐佐木的一吻,则呼应了《再来一次》天桥上夏子与绫的拥抱,每一次选择、交谈都以意想不到的转折抵达了情感的起始状态。尽管有不少洪尚秀的视觉要素(原地打转般的场景安排、凝视感的长镜头和推镜头对面部表情的捕捉),还是太依赖狗血情节来吸引观众,没有真正把梦与现实、欲望边界虚化的作者趣味。
我的天… with yy
影评比原片好看系列。
好尴尬
乱七八糟
略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