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钊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场刊嘉宾:@donnie、@赵小毯、@消亡之人特邀嘉宾:@RIVER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大钊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1天第1场,我是主持人@大钊 ,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文森特·加洛自导自演的《棕兔》,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给2星。
人形种马流浪人间,在公路上寻寻觅觅,慰藉孤独的只有女人和赛车,忧郁的本体是演员本身的气质,健硕的阳具更为脆弱的心灵添彩增辉,被黑暗和口水吞噬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极简的影像只成就了一个躯壳,或者说只塑造了一枚火箭,也难怪戏中人想要坠落深渊,戏外人想要填满深渊。
总而言之,我觉得《棕兔》只有一个亮点,就是结局的阳具。
场刊嘉宾 donnie3星,自由的影像。
自由地切割着画面,选择着关注点,任由景色、表演和情绪流淌。
这部电影中人与车的关系,就像摄影师与摄影机的关系,不同角度和焦点的特写、手持和固定机位切换自如。
特邀嘉宾 RIVER我给三星,最开始我的观感一般,但是重看以后感觉导演对男主角心理的刻画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结尾女友回魂这段很妙,音乐选的也不错。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3分。
特别喜欢影片结尾之前的部分,忧郁,衰微,像幽灵飘荡在公路上,连大肆出现的压边构图似乎都是男主已死,摄影机无法对焦的明证。
而此时尚未出镜的女主又轮番在他勾搭的女人身上显灵,从接吻到拥抱都像冰冷的尸体贴在一起。
只是最后结局揭示,发现他的虚弱来自于女友的出轨,男性自尊受挫故事什么的最无聊了!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给的2分,我个人觉得在叙述方式上做减法并不一定是一种良策、棕兔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欣赏角度纯粹从拍摄方式上我给了2分,包括镜头的调度、从车窗角度拍摄的镜头设计,但是我实在对于对于影片所呈现男人的心碎无法共情。
场刊嘉宾 donnie我对景色比较共情哈哈哈。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棕兔》的景色,不就是很常见的公路片吗?
特邀嘉宾 RIVER景色我倒是觉得挺普通的。
场刊嘉宾 赵小毯看到很多人拿这部和文德斯的公路片做对比,但是在情绪上我更喜欢文德斯惹。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差太大了我也更喜欢文德斯。
那我和大家刚好相反,似乎只有我爱的是前半段嘛。
场刊嘉宾 donnie我也爱的前半段。
主持人 大钊我爱的也是前半段,后面也可以啦,就是觉得有些突然。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公路片的景色再加上赛车作为男主角装逼的符号,后面又多了一个"女人"作为男主角发泄的符号。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我的感觉是,他没有刻意地去装。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感觉这个东西没有被详细写,但是又因为公路硬要扯出来这么一个东西,我觉得很无语,应该直接去掉。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可能对我来说,这个设定成为一个矛盾的来源,作为一个赛车手,追求速度的人,他为何会如此衰微虚弱,这是让我很着迷的地方,也因此,结尾真相的揭示才各位让我觉得无趣和没必要,神秘被打破,而没有给我更好的东西。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对,他面对女朋友好像很阳痿,这是一个对比,但是如果没有结尾的话,这个速度和阳痿的对比就不成立了。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我喜欢没有答案的电影,矛盾可以存在而没有原因,不需要一个那么具体的前情提要,我觉得阳痿两个字写在他脸上了,真的,从他和第一个女孩接吻的时候,我就会感觉,怎么一点激情都没有。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虽然他一脸阳痿,但是阳具看起来很雄伟(一脸正经),但是感觉我只能自己动,指望不上他(开玩笑)。
主持人 大钊《棕兔》荣获200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却在戛纳场刊遭到灾难性评价,只有0.5分,想了解一下各位场刊影评人在本届无人知晓单元里会把这部电影放在怎样的位置?
你们觉得值金棕榈吗,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情绪化的影像。
特邀嘉宾 RIVER情绪化往往就代表私人化,所以值不值也是因人而异了。
场刊嘉宾 donnie我觉得叙事和话唠看累了选这种有dv和纪录片质感的片片可以理解。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很喜欢情绪化的影像,但是很可惜这部没有打动我,(在无人知晓)场刊垫底的位置吧。
其实(0.5分)不至于,我如果是当年银幕场刊我会给2星。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不过0.5分我确实没想到,这也太低了吧,我要笑出声了。
我觉得《棕兔》其实做的最好的是气质,这部的气质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感觉在大部分影评人那里气质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尤其是对北美影评人来说(顺便踩一脚北美影评人,一群没水平的烂货。
场刊嘉宾 赵小毯➕1,我喜欢气质型电影,气质型导演,甚至是气质型演员等。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非常认可,所以对我来说结尾就是把这种气质异化了。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一度怀疑他是gay,可能因为我认识的双性恋比较多,他的气质我一度感觉…sorry。
主持人 大钊他只是个忧郁boy,甚至这种忧郁会合理化他的艳遇过程。
场刊嘉宾 赵小毯所以这样的处理方式我其实难以共情。
主持人 大钊大家聊到结尾,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男主巴德克雷(导演文森特饰)的公路之旅实质是一场被绿后无法接纳女友逝世的疗伤之旅,他发现女友黛西终究不可取代,但幻想的女友重回身边,却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和排斥,还有随后的大尺度性爱,大家怎么看待他的排斥心理和最后这段突如其来的性爱场面呢?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还是上面那句话,男性自尊受挫故事什么的最无聊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如果细说的话男主角不就是明显的犯贱吗,不在的时候你想着,来身边了你又嫌弃,所以男主角是个M吧,长得也挺M的,气质也很M。
他的排斥心理还是因为他是个普通直男吧,面对女朋友发生这种事过不去这个坎,但是最后摊牌后在床上哭属实是有点太窝囊了吧。
特邀嘉宾 RIVER他的排斥是出于男性自尊心的惯性表现,但是所爱之人的死亡又是他真正的切肤之痛,他最后顺从了性爱,但也不忘继续嘟嘟囔囔女友是“婊子”之类的,然后转头又痛苦着悔恨自己没有去救她,所以他继续矛盾,也继续痛苦,只能继续上路。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认真说的话,我觉得最后一段拍得挺好的,口交的姿势比对,站立和半蹲半跪,惩罚和复仇的意味十分明显了,但是男主又一直发出痛苦的呜咽(?
),也说明他无法从这种幻想的复仇中获得满足,对于没有向女友伸出援手的愧疚也一直缠绕着他。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一直觉得导演的设计方式和编排做的很好、但是电影的忧郁气质和核心剧情我实在无法接受。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而且我感觉他女朋友想要的是做爱,而他只给了口交,像是在惩罚她一样所以不草她(?
)特邀嘉宾 RIVER是的,感觉有惩罚的意味。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确实,本来做爱比口交更平等。
口交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做爱是相互的。
主持人 大钊我的心理理解完全没想到惩罚和复仇,你们这个点还挺有趣的,我的理解是他面对她太过悲伤,被悲伤满溢,情绪化的身子没有性欲,没有理性,只有不断流泪罢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这就有点林妹妹(多愁善感)了吧。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但其实可能这样想更贴合男主之前给人留下的印象。
特邀嘉宾 RIVER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被绿这个情节,虽然让直男有这种长时间无法疗愈的痛苦好像只有这个途径。
场刊嘉宾 donnie没有性欲还硬了射?
接吻完拍到裤裆已经硬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男人是永远的下半身动物罢了。
主持人 大钊口交是生理刺激,阳痿都能被口硬。
特邀嘉宾 RIVER没有口的时候也是硬的吧(狗头)。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觉得在口的时候还有有惩罚意味的,但是射完可能就继续悲伤了,毕竟射精之后不是会有贤者时间吗,所以悲伤来的很快也很正常。
场刊嘉宾 赵小毯看到结局我更坚定了自己想大翻白眼的欲望actually。
所以男人心中性爱是分离的吗?
好奇。
场刊嘉宾 donnie我觉得也是(惩罚),救命啊人家被强奸了你还要惩罚她?
场刊嘉宾 赵小毯和我每次约完回宿舍疯狂清洗身体一样的道理了。
主持人 大钊好了让我们收一收对男主下半体的关注,影片前面的情节上有比较多的画面是一种类似公路片的行车过程,但是有别于大多数车内摄影,影片会让主角的上半身遮挡镜头,形成一种近距离剪影的效果,很像是投影仪幕布被人遮挡的感觉,这种影像处理在我的观影经验里是第一次看到,想了解大家对这种处理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还是说并没有注意到,也可以聊聊这种多次段落式的配乐行车镜头给你带来怎样的观感,重复无聊?
感性情绪化?
无法代入还是加深了主观情绪共鸣?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感觉是一种,找不到男主的正脸的感觉,他死了没有温度所以没法聚焦,只能在车里四处随便拍拍了。
我觉得这种情绪化私人化的印象多半有这样的问题,不是缺乏渐进和积累的过程,而是平行地重复,可能看进去了就觉得情绪有在累积,没看进去就觉得巨无聊。
特邀嘉宾 RIVER对我来说是更有代入感的。
场刊嘉宾 donnie我还挺喜欢这种镜头的,也是因为这个最开始给了三分,我的短评里都没提到剧情,因为我觉得这部最重要的还是那种自由的为了情绪服务的镜头。
这个剪影就是特写,他的特写是一种有所选择和变化的特写,光和焦点也会变化,有的时候关注的是景色,有的时候关注的是情绪,让我觉得人和车和景色是互相照应的。
在这个方面确实影像还是有突破的。
这么拍公路片和车的很少见。
场刊嘉宾 赵小毯导演为了塑造电影的气质所做的视听尝试吧,正如忧郁的气质一样。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看到@消亡之人 说摄影机无法对焦,我想这也是男主角迷茫的一个表现吧,好像整个人行尸走肉一样,用镜头很好的表达了这种情绪,遮挡镜头和剪影的效果也可能是在表达男主角是不完整的,是破碎的,所以不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他,直到开始进入他爱的人的故事。
特邀嘉宾 RIVER这样理解也挺有趣的,因为太悲伤,所以没办法关注周围的风景了,只能木讷地看着远方。
主持人 大钊我感觉这部片对于试图用影像形式让情绪共鸣的尝试都挺和谐统一的,最开头的远焦不断消失的环境音,对银幕空间的背面侵犯,男主气质,极少的台词和极低的对话音量,都好温柔好emo,好喜欢好致郁。
场刊嘉宾 赵小毯也有可能表达男主此时的心不知道飞去哪里,支离破碎的、正如主持人说的那样情绪化。
但是剧情实在是不喜欢不治愈,看完我比男主更抑郁了。
场刊嘉宾 donnie是啊,最开始正面的镜头我还以为是车子的主观视角,后来出现剪影再后来他越emo他在画面中比重越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笑死,这么一说我有点想加分了,但是我还是喜欢更man一点的男人。
特邀嘉宾 RIVER男主声音真的和外表极不相符。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我喜欢话少的男人,神秘的,会听我说话的,所以前半段的男主对我来说致命的迷人。
话少但可靠,他看起来身材也不错啊宽肩大胸(不是)。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不行,我吃醋和他吃醋都必须说的明明白白,不能藏着掖着。
特邀嘉宾 RIVER如果不是最后那根阳具,我真的无感额。
场刊嘉宾 赵小毯不能冷暴力罢了,好了停止欣赏交流男人品味谢谢。
主持人 大钊最后一个问题,前面聊到影片气质很突出,有两点很鲜明的表现方式是极少量的台词和极感性的情绪氛围,大家觉得这两点在整个叙事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或者让你有怎样的观影体验。
场刊嘉宾 赵小毯这个就是电影最大的亮点、可能也是组委会用心选进片单的理由吧。
确实带来了情绪化的感受,洗刷了北美烂片带来的恶心观感。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觉得这个电影只有结尾存在叙事,但是叙事的方式很笨拙,就只是从嘴里说出来。
但是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整体不需要叙事。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少量的台词带来了很强的神秘感,让我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性的氛围给了观众一个进入男主心境的入口。
特邀嘉宾 RIVER特别是几次撩女人,台词特别少,都让这个人像谜一样。
场刊嘉宾 赵小毯有趣的是少量的台词其实更帮助我去接近人物,特别是之前提到的剪影的处理,让男主的忧郁气质更神秘了,让观影者很好奇。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如果说《棕兔》有叙事的话,我觉得零碎的台词和情绪的搭建已经完全达成叙事的效果了,我的体验还是不错的,当然更想进去体验一下。
主持人 大钊台词少反而让人有了更大的瞎想空间和对人物动作的持续性关注,撩妹的时候看的我好起劲。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他最开始孤独的浪荡子形象对我很有欺骗性,所以后面展示男性劣根性的时候我很惊喜:人是劣根,根是优根,三重反转(好男人—烂男人—长了好根的烂男人)罢了。
特邀嘉宾 RIVER前面是有贼心没贼胆那种感觉,给了钱就跑slay场刊嘉宾 赵小毯前面很迷人惹、特别是镜头朦胧的处理。
场刊嘉宾 donnie我觉得最开始会挺有神秘感的,情绪的部分观众会带入自己的情绪吧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但是@子夜无人 这么一说,我在想结尾的哭泣有没有在给他洗白的意味:"你看我哭的这么可怜了你不可怜可怜我吗"、"你还好意思说我是烂人吗,我这么惨"、"我这么烂都是有原因的,我被伤害过"!
场刊嘉宾 donnie没有洗,就是真实的痛苦直男。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算不上,毕竟这个哭泣也可以解释为无能真正复仇的憋闷+懦弱。
她只是干了每个男人都会干的事罢了,没有出过轨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尤其这个症结之所以这么难消除,是因为他马上要比赛了,他如果心理过不去这一关,后面的比赛更过不去,这个剧本很严谨罢了。
这里的雄风他重振了,后面才能赢得更大的雄风。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所以是加拿大韩寒啦,破案啦。
特邀嘉宾 RIVER怎么越分析越黑,好烂一男人场刊嘉宾 赵小毯说完感觉《棕兔》裹上了一层油、可以拿去鲁花压榨了。
场刊嘉宾 消亡之人其实我也很纠结要不要降分罢了,我真的很喜欢前半段,我觉得是很特别的,在常规之余还有构图运镜和用最少的话勾搭最多的女人。
场刊嘉宾 donnie不过你换位思考一下,看到你的男人和一堆女的在搞或者被一堆男的搞,你也过不去,我现在已经有些理解直男了。
我还是不降分了,我觉得前后挺自成一体的。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前半段气质很好,但是很常规,这种公路孤独感太常见了,所以后面给我了新的一层东西特邀嘉宾 RIVER我倒是没有想降分,其实这么分析以后感觉导演拍得比我想的还深刻,加分项罢了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前半段的好其实是在给后面做铺垫,我觉得还是很严谨的。
我也觉得是加分项,至少《棕兔》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坦荡的。
#FIFF23#DAY1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Vincent Gallo绝对是自大狂,说什么导演、编剧、剪辑、摄影、作曲集于一身,其实样样都不行。
以前认为韩国的那部《骆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5127/是我看过的最差电影,但看过这部后,才知道这部才是 。
之前看过《水牛城66》,非常欣赏文森特·加洛的文艺气质【1】开头赛车长镜头【2】人像大特写【3】虚焦镜头【4】拍摄对话,机位十分诡异【5】跳接【6】连上厕所小便都要拍一个镜头【7】偶遇第二位美女,男女主角互相回头看,女主抿嘴唇【8】第三位美女,街边妓女,撩头发、抿嘴唇【9】人物半截子在镜头外面以上是《棕兔》的特点,感觉很少有人这么干,看完很是过瘾,不管后面有没有吹喇叭的镜头,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科洛·塞维尼愿意给文艺青年文森特·加洛作出牺牲,你情我愿,何乐而不为
如果真正的情节不是一点点剥开,剥到最后发现男主角停歇在旅馆里的一幕是他的一场性幻想,如果我没察觉女主角其实已经死去、而当电影结束时男主角的车重新上路、那大路依旧是电影前三分之二镜头里的大路而在我心中已经完全不同,如果没有电影最后10分钟里发生的一切,我觉得这个故事简直糟透了。
我简直就要指着男主角说,或许不断落跑又在落跑中不断怀念就是你的人生吧,你的人生并不是悲剧,只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消亡。
然而片尾的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
短短的几分钟澄清也一并毁了前面的一切。
像夏夜的路边坟地突然升腾的一把鬼火。
为何要出示硕大无比的阳具?
与男主角幻想的一场特殊的性交有关。
旅馆里女主角的化身出现起她就不停的哭泣,哀求与男主角重归于好。
眼泪、轻声的哀求、像母亲一样轻捧和转动他的脸、锲而不舍的乞求他的吻,直到最后她以赎罪的姿势为他口交,这是一场一个男人的性幻想。
一场在逃脱和继续间挣扎的无望的仪式。
试图将身体里正在自燃的恐惧和创伤熄灭的一次哀求。
于是讲述了一场关于路的寓言。
在路上,一直有人停下。
也一直有人跑在无名的路上等待着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本能。
而那些无名的路上总有陌生女人的生动脸庞,一瓣一瓣的桃花,永远不败。
大量的长镜头,简短的对白,无聊的场景,以blowjob为噱头,这就是这部电影,很惊世骇俗,很烂,烂的可以,它要表达什么?
摩托车手孤独糜烂的生活吗?
还是米国美丽的公路场景?
算我学士低下没看出个所以然,我也没有什么高级雅兴看你文森特加洛装b一个多小时,他在给自己拍电影,不是给人看到,那你还为什么把它带到戛纳,让别人忍受你的装b的故事,对,你说了,我这部电影有惊喜,就是那个令人恶心的blowjob镜头,对于这个场面,克洛伊(男孩不哭)女士可真是牺牲了色相啊,也不知道是真bj还是假的bj,反正观众是记住了,也就口口相传,也就出名了,大多数人会记住这个恶心的bj而不是记住这部电影,我想,很多人看这部电影都在找where is the bj scene?
此片imdb 4.9/10,完全的文森特个人主义电影。
豆瓣的tx为什么喜欢这种电影呢,我想原因是,你看我多另类,我的品位多高,你们都看不懂。
一般这种烂片都能得到豆瓣上的“博爱”。
看過此片,我開始對Vincent Gallo這個「人」有點生厭、反感、「頂唔順」,以我個人的尺度來說,這齣對我簡直就是一齣恐怖片。
還好的是,在他作品中的視覺、感觀方面我是喜歡的,亦令我看到一段愛情故事,如何變成一齣真真正正的「公路」電影。
不過,以下內容還會含有不少人身攻擊成份。
自戀的人其實很少數會令人反感,但當自戀遇上了自大那化學作用真不能看小。
現在既然人家不給你機會,倒不如自己製造機會,但他這類演員,也難怪其他導演不把他看上繼而重用。
在《Buffalo '66》這半商業半實驗的作品中,總算鋒芒初露,也未冠以「怪雞」一類,之後好像更一度入選型男之列,自編自導自演之外*,還製作原創音樂,盡現才華洋溢全方位創作之意,還記得當年他用的那個中槍鏡頭,比起Wachowski兄弟來得更早。
可能亦受多年吹捧之後,今回可說是變本加厲之作,先看幕後制作名單,編、導、演、攝影、音樂、造型、剪接、美指、服裝,果真樣樣親力親為,但未必瓣瓣精,只覺得他有點濫用自己的名字。
故事的男主角無疑是為他度身訂做的,盡量表現出他的男性魅力。
這隻外表剛強但心靈脆弱的兔子,沒有四處播種,只能情挑其餘四隻雌兔,而這個結局是否為之前在旅途上所作的行為預先舖路?
那場「重頭戲」又會否是戲裡戲外一種心靈上的補償呢?
攝影方面,更令人髮指,試想像全片三份之一拍著同一個人的側面,三份之一在行駛的車廂中拍公路,剩下的三份之一當中還有些是可有可無的長鏡頭,簡直就是普通家庭式手提攝錄機之下的影像,還有面跟人說有份剪接,佩服佩服!
雖然定格來看,很多都會變成悅目的相片,現在到你手中一流都變九流。
看來一向視你如寶的日本財團,經歷一次教訓,你下齣戲自資吧!
*之外的之外,有傳聞是借戲親近十八歲卜卜脆Christina Ricci。
《The Brown Bunny》Offical Site - http://www.brownbunny.net/《VincentGallo》The official website for Vincent Gallo by Vincent Gallo - http://www.vincentgallo.com/
《棕兔》在戛纳放映时遭到全场嘘声一片,《芝加哥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之为“戛纳史上最差电影”,“看它还不如看我的结肠镜检查”。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棕兔》却获得正面评价。
而在底特律试映会上,所有观众都安静坐到最后,放映结束时人们赞美影片导演文森特·加洛为“最酷的人”。
文森特·加洛说:“如果你不是怀着恨我的心去看《小棕兔》,那么你会看到一部美丽的电影。
否则你就什么都看不到。
”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的极简主义电影。
一位男人失去他生命中最爱——他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曾经爱过的唯一女孩,一个他将永远爱着的女孩。
在从新罕布什尔州出发去加州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路上,每天他都徒劳地尝试着忘记…… 生活是很简单的,痛苦也是很简单的。
一个人开着车穿越北美洲,没有什么惊险,内心一片荒芜。
镜头很美,不是美得叫人心碎,而是在一个人已经心碎的同时,自顾自地美。
博尔赫斯在《读者的迷信的伦理观》的最后这么写道“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他后来做出的回答是乐观的。
这个盲老人,有着如此绵韧的力量,昨天夜里我带着这句话睡着。
他当然应该如此,并没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
萧红在濒死时写道“桌子可以吃吗”,她死于饥饿。
没有什么人是死于心碎,心碎并非致命的疾病。
所以,当这个男人驾着摩托车,在雪地里一次又一次失败地发动引擎,我没有感到丝毫的怜悯,我承认我有那么点忧伤。
因为我知道他的心情,我知道他在这个雪地里营造的镜头意味着什么,知道他甩掉一个又一个路遇的、对他怀着些温情且不乏真诚的期待的、多少都有那么点性感的女人,是为了什么。
我也知道每个人,每个我认识以及不认识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生活里落跑,为什么会在最大的壮丽面前扭过脸去。
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吗?
是的,大理石会使大理石绝望。
每个人使每个人自己绝望。
至少,在某一时刻,每个人都没有逃脱过。
记得艾敬曾经说过最喜欢的电影是《水牛城66》,后来有个朋友也向我推荐过,但一直以为是商业娱乐大片之类一直没有在意(如果有太多人推荐反而自己会更反感的扭曲心态再次作怪),之后在一个苍白的下午找来《水牛城66》看完后大赞!
但直到看完这部作品去豆瓣看评论(现在流程都是先在豆瓣上找“豆瓣成员最关注的电影”然后去BT找种子看完后再去豆瓣上找评论再在自己Blog上写评论)时才意识到这个自导自演的家伙就是《水牛城66》的那位仁兄。
之所以那么晚才终于看了《棕兔》也是因为当初春卷评价是不是很好看,所以后来就一直没买碟,结果后来怎么也找不到这碟了,只好去驴子拖,拖完后字幕又是乱码,折腾了半天才搞定,结果从电影的第一秒就觉得有趣,虽然开始拍了段很长时间的摩托车比赛,对于几乎从来不看任何赛车比赛的我来说按理是完全没什么兴趣的,包括之后对车窗外平淡景色的长镜头,但我这回却看的很入迷,连自己都觉得很奇怪。
Vincent Gallo也是个很自恋的家伙,知道自己侧面和低头最有吸引力,所以在这几个位置消耗掉大量胶片,真是非常可爱,不由想起前些时候自己为了找准镜头的最佳感觉,也反复在镜头前摆了许多。
而他对女性的审美也和一般男性不太一样,从《水牛城66》到《棕兔》里选的女演员都非一般大众审美里的美女形象,但却有独特的气质,这点我也很赞同的。
至于Vincent Gallo本人,有棱有角的侧脸线条,深陷的眼窝,粗粗的眉毛,笔挺的鼻梁骨,无一不象春卷和我的综合体,所以越看越觉得很象我和春卷的结合体,把我们两人的优点全部集中在了Vincent Gallo一个人身上。
电影里闪过一个镜头是他们在酒吧里看摇滚演出,再看他的生平介绍也觉得很有意思,音乐绘画电影甚至摩托他都有很兴趣,哈哈,实在是个很有趣的家伙,期待他的第三部作品,不过似乎不太可能了,因为在嘎纳惨败过,很是遗憾,但我真的觉得《棕兔》还是很不错的。
Roger Ebert 在那屆戛納一年後看了棕兔的剪輯版,給了褒獎。
這已經太晚了,難以改變所謂爛片的論調了。
據說送戛納的未剪輯片有Gallo 20分鐘的賽車。
所以我估計Roger Ebert是不喜歡這段多過著名的fellatio scene。
片子傳遞了讓我逐漸熟悉的生命體驗,一路蒼茫之下,你愈發感到自己心臟孤獨地收縮。
那年冬天,她也即將離我而去。
我北上去到她在的城市,肅殺,乾燥。
知道一切就將謝幕,一切即將離去。
幻想最後的纏綿,最後的溫存。
她在他夢中說著她喜歡他唇邊的味道,我尋覓著她消散不去的香味。
沒有能夠替代的,沒有能夠再讓你停留。
半夢半醒後,只有白色的床單。
有着独立制片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水牛城66》本来就够闷骚的了,在这部片子里变本加厉,没看出痛苦,相反自恋自怜的让人恶心!
Gallo也没传说的中的那么大啊
Chloe Sevigny swallows a big load
Vincent Gallo.
一樣的脆弱男子,我寧願看十遍Buffalo 66, 或許Vincent Gallo把片子剪成20分鐘,可以避免它的爛
一个男人的流浪。(九十分钟版)加洛是个完美主义者,精神洁癖很严重。加洛是个“可怕”的人,一个人拍了整个电影。加洛是个诗意的人,敏感而又温柔。加洛的公路片儿,有种罕见的孤独感(诗意的孤独),一部自传体电影,拍给自己的过往,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就冲导演这么真诚地把自己的内心展现给大家,它就值得被推荐。
极简主义电影。加洛一个才华都溢出来的男人(自编自导自演兼摄影指导和配乐)偏偏喜欢演软弱易破碎的角色。还忽悠了科洛塞维尼(自己当时的女友)演av。。。。。就冲这个我就得给推荐啊
诡异片,大哥,您这是要闹那样啊。。
其实和前作都是极度的自恋,不如前作的原因是这个片并没有把这种自恋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这个片很作者,但是不够灵性。
一直在分神
这类电影的共同点是,如果看得你心烦意乱、不知所措,那么它就赢了。
是有多寂寞……
6/10。仅供圈内少数人欣赏的作品,加洛以散文诗风格、无冲突性的流程叙述,超越了一般电影结构组织的框架类似戈达尔,对细节过分关注不仅仅是满足自恋和结尾口交镜头的情欲那么简单。影片到处是挡风玻璃前延绵不断的公路,若明若暗的灯火、落雨的黄昏和构图边缘主角那张不完整的脸,浮现出一种生命痛感停留在过去的无力。镜头漫不经心地游走在快餐店、厕所、旅馆、加油站和洗澡,使每一次邂逅的抽身离去都飘荡着冷静又迷人的质感。结尾的高潮戏是唯一采取人工光的场景,与之相会的黛西早在聚会上怀孕吸毒被强奸后呕吐至死,床上只剩主角孤零零地躺着,观众这才对之前莫名其妙的进展有点察觉,黛西父母对主角的访问不知所云,全程只有他自言自语,关于宠物棕兔和孩子的疑问,路途中安慰静坐的陌生中年女子,都因失去爱人的敏感主角需要得到短暂藉慰。
somewhere的姊妹篇,不过索菲亚科波拉要纯洁善良多了
亲爱的克洛,你可以比这个更美。
关于人间有那么愚蠢自恋的人我表示不能理解!
文森特加洛的段位很高,已经忘了所有的招数,却已经天下无敌!这真是一部没有一秒钟不美好的电影
闷骚男在路旁摘了紫罗兰、百合、玫瑰,但他最想要回的是菊花。
滿分。有限的跑道,無限的寂寞,兜啊兜,轉啊轉,我遊走在思念的痛苦之中,妳卻像個沒事人一樣抱著我輕聲說,please kiss me,i feel so lonely,please.理智告訴我,everything is a dream,wake me up.但,最後的最後,妳濕透的身體還是留在了我的夢中,取代妳的愛人也換成了寂寞。
美其名曰公路电影,实则傻逼空无一物。最后女的给男的口交那段竟然是来真的
世上那么多花,你只爱一朵,悔意和悲伤没有消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