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有不少私人化的表达,所以你没法看懂或者理解这片,只能共鸣。
我有些共鸣,但不多,大概因为还没他们那么老。
比如说不是所有人都在“成长”,可能成长了四十年啥也没长进,倒是世界变化很大,以至于只能沉湎过去。
比如你只是想像17岁时那么玩,但同龄人都过了可能不止一个人生阶段,没人陪你玩了。
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打游戏,可能还要打一辈子。
但也没人陪我打了。
于是这种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大伙眼里的可悲。
你以为这是又一个无聊的中年危机感慨吗?
想不到吧,这是一个暴打外星人的故事。
文明其实是爹味外星人送来的,外星人偷偷替换你身边的人,所以他们才变得这么像npc(可能本来只是导演对生活里这个现象胡思乱想的解释,但真这么拍了。
)但主角说着“我们人类就喜欢自己这个吊样”并暴打外星人(我认为这隐喻说着“不想长大”而反抗文明的秩序)是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外星人觉得人类无药可救,带着所有科技溜了。
于是一声巨响,失去爹味外星人指导的地球变成废土。
这不怎么好,因为吃不到可爱多了。
这层后果与其说是什么严肃的隐喻不如说是一个顺着开下去的玩笑,毕竟主创已经借角色告诉你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跟小孩一样(You are a man-baby, You are a Maybe!)如果非要分析这个后果指什么,那就是说:哎世界就是这么艹蛋,不服不行,不适应没你好果子吃。
但是故事没有在世界尽头中结束,恰恰相反,主角反倒开始了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进行的废土冒险。
这个情节的现实意义岂不是在说我们需要解构来找乐子吗?
整个电影本身不就是一个中年人找乐子而产生的喜剧结果吗?
表1:Pub 的地点 (@wiki)片中名 = 拍摄地点 postcodeThe First Post = The Peartree, Welwyn Garden City AL7 4JJThe Old Familiar= The Doctors Tonic, Welwyn Garden City AL8 6PRThe Famous Cock = The Cork, Welwyn Garden City AL8 6AWThe Cross Hands = The Parkway Tavern, Welwyn Garden City AL8 6TPThe Good Companions = Wendy's Shop, Leys Avenue, Letchworth SG6 3EUThe Trusty Servant = Three Magnets, Leys Avenue, Letchworth SG6 3EWThe Two Headed Dog = The Colonnade, Eastcheap, Letchworth SG6 3ANThe Mermaid = Broadway Cinema, Letchworth SG6 3DDThe Beehive = Thai Garden Restaurant, Letchworth SG6 3DUThe King's Head = The Arena Tavern, Arena Parade, Letchworth SG6 3BYThe Hole in the Wall = Railway Station, Letchworth SG6 3ADThe World's End = The Gardener's Arms, Letchworth SG6 4LG和基友期待了很久的片。
二半夜场。
伦敦时间Jul.19 00:05,连爆米花都不卖了。
俺是不是最早看的人了导演对本片的总结:when you go back to your hometown, you feel alienated.先吐槽。
12 pints就能喝成这样,中国人应该理解不了。
全篇没有任何可怕的地方,虽然力图要恐怖一些。
blank们血是染料蓝,打碎的质感像搪瓷马桶一样,第一次在厕所里打得一地难辨真伪。
打斗多了点,莫名其妙。
主题又是英国人的阴谋论,这回网络。
(Bill Nighy配的音很棒,很有性格,想装硬但最后还是说不过Simon)还有醉生梦死才是生活的本质。
人类为了标榜自己(Simon做代表)要‘freedom, just have a good time’而回到原始去了,这种人生观是要多不上心。
老北京说:活得就是个精气神儿。
英国电影界也一直如此,像要自己的精气神,以至于此片一出,卫报就评论说它让美国电影标榜的主题黯然失色。
不过笑点都很可爱,吐槽了英国所有pub都在像星巴克看齐。
对九十年代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更为独立的怀念。
角色一个二个都萌萌的,就好像岁月没让他们心智变老一样。
不知这样的‘少年形状’是否Simon Pegg最心仪:总之最后是和年少的‘友人’再度踏上旅程。
这一种年轻状态不知道在酒醒的时候会在哪里。
三个没从过去走出来的人(Gary/Simon;Steven还喜欢Sam;Andy依旧忠诚)保持了人类的本性。
Oliver(Martin Freeman很可爱,整个过程表情都乖乖的)和Peter都是拿佣金的salesperson了:老好人可以变成机器人,对自己对别人也不会是损失吗?
全篇节奏很不错,都靠Simon一个人把握(打斗的时候看Frost的)。
俨然成了男神。
片子高潮里Simon的宣言引得无数二半夜看片儿的英国人连连鼓掌叫好。
最后Network放弃了地球,可惜生活还要继续。
(咦,面前飞过可爱多的包装纸)
1.如果城邦是大写的人,那么人就是小写的城邦。
如果美国可以搞定米洛舍维奇而拯救遭受屠杀的非塞族人,外星人可以搞定人格连续体的自我立场以使这个人更成功、更健康,这个宇宙更和谐么?
所以柏拉图提供的这个奇怪的大前提,果然说明他是个独裁者培养基吧?
但如果一个人要砍断自己的手,要一次性吸食三两heroin,要把自己贡献为食物,一个别人,有权、有义务强行阻止他么。
“it's the basic rights to be fuck-ups!”如果人类真的获得过这种基本权利,世界早就走到尽头了吧——不亦善哉。
2.上述问题,是个非常古老的问题。
古老到卢梭,古老到柏拉图。
而本片用嘴炮这种往往只有放到二次元世界才不违和的策略来呈现出这块内容。
三部曲里,这一部是最为程式化和单线条的,各种自我复制的痕迹,比如注啤酒的视角,比如改造人就是僵尸2.0;连BGM都是过气得观众不太知道了的歌。
真是,像simon和nick一样,帅则帅,萌也萌,惜乎老咗。
3.可是这多年后,恰恰是这苍老脆弱的片,最最看不得。
谚云“老不看三国”。
据传是因为助长老奸巨猾。
什么啊,是因为周瑜三叹而死,关羽身首异处,张飞死不瞑目,诸葛亮呕血志不酬,邓艾、姜维、钟会一时豪杰,皆化尘土。
天地不仁,何苦来这世上一遭啊。
只为了12杯酒么?
第12杯,确乎只能是在,世界尽头。
文/小关平
在我心目中,埃德加·赖特一直是个很有个性的导演,他最早拍英式情景喜剧《屋事生非》出道,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最后终成国际大导。
他的代表作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
第三部《世界尽头》,导演把酒吧文化与外星人入侵这样的幻想事件联系起来,用喜剧碰撞科幻、悬疑,形成了新奇、陌生化的英式幽默,比前两部更有内涵。
《极盗车神》也很好看,但跟《僵尸肖恩》《热血神探》《世界尽头》相比,还是要差点意思,可能是缺少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这对搭档的演绎,也可能是故事背景搬到了美国,失去了埃德加•赖特独有的英伦特色。
埃德加•赖特真的很有想象力,用可爱多冰激凌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这三部电影,并用同一个团队来打造,形成了一个系列。
血与冰激凌三部曲分别是三种颜色。
《僵尸肖恩》是僵尸恐怖片,是代表血浆的红色草莓冰淇淋。
《热血神探》是警匪动作片,是代表警察颜色的蓝色原味冰激凌。
《世界尽头》是悬疑科幻片,是充满灵异元素的绿色薄荷冰激凌。
原来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居然也是找赖特当的编剧。
这三大导演合作,彼得·杰克逊监制,斯皮尔伯格导演,埃德加•赖特编剧,这样的动画能不好看吗?
希望第二部彼得·杰克逊导演的作品也邀请埃德加•赖特来当编剧,保持《丁丁历险记》系列的风格统一。
————
这是埃德加21岁时写的一个剧本,名叫《串酒吧 crawl》。
我喜欢餐厅、酒吧、咖啡馆的商业文化,看五位英伦宅男打卡12家酒吧,是本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为了我喜爱的酒吧文化,《世界尽头》我能一直看下去。
我曾用两天时间在杭州考察了12家咖啡馆,跟本片的酒吧打卡很像,只不过全是我一个人考察的。
如果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去咖啡馆打卡,就像本片中的五人组一样,肯定会更加开心。
像书店、餐馆、酒吧、咖啡馆这种有情调和创意(和服务员)的小店都是我喜爱的。
喜欢这些店的logo设计、商业理念、文化创意、历史起源及餐饮特色等等,还喜欢研究它们的装修艺术和家具摆放。
虽说自己不一定会开这样的店,但在探店过程中获得了口腹的满足,视觉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不都是一种快乐吗?
所以我决定把这12家酒吧好好研究一番。
这篇影评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来做这件有趣(无聊)的事。
之前参加过一次“查令84号咖啡馆”的观影活动(看《天堂电影院》),这是延续我在趁早读书会意犹未尽的乐趣,观影后我当晚就撰写了一篇影评,发给了咖啡馆的电影放映员小唐。
沉浸在我喜爱的电影评论和拍摄行业,和喜爱电影的人交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看的是酒吧文化,我观影时却在喝椰汁。
我只爱喝红酒,目前写作的地方没有,就以饮料代替吧。
对于我这种自由自在的人,茶、咖啡、果汁、奶茶都可以当成酒来喝。
抛开电影的主线剧情,就这12家酒吧,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在当地打卡的伦敦男孩,依次写下我对这些酒吧的感受。
我在上一次写《世界尽头》影评时说,如果日后再重温这部电影,会把主要心思放在这12家酒吧的文化上面。
今天终于可以兑现这个承诺。
————
西蒙•佩吉带着他的四位小伙伴(中年大叔)在马路上行走的这段,真是帅爆了。
五个人年龄加起来超过两百岁了,但他们的自信和帅气早已超越了年龄和时间。
迎面走来五个年轻小伙子(后来才知道是外星人),对他们不屑一顾。
殊不知,他们五个当年也是青春少年,也一样喜欢装痞耍酷。
男人们自嘲背后的落寞感,在赖特的镜头下让人感动。
从本片可以看得出来,赖特很擅长用音乐配合视觉效果,这一段的配乐非常好听,上承冰淇淋三部曲的故事线,下启《极道车神》的酷与燃。
———— 12家酒吧(豪饮马拉松)
1、一号邮局(第一站)
五剑客出发的第一站。
这个酒吧从外观上来看很像邮局,建筑风格和色彩都墙砖色+复古绿。
西蒙•佩吉进酒吧之前,还向哥们科普了这家酒吧的历史。
本片的美术细节很好,酒吧外面是邮局的绿色,进来后墙面上换成了薄荷绿,清新淡雅得像一家咖啡馆。
吧台像是邮局办业务的桌台,摆上酒水和装饰品之后,变成了古色古香的酒吧风格。
片中角色一语中的,揭开真相:现在政府不让太多独立酒吧出现,相当于咖啡馆中的星巴克大合并,把所有个性化的店面废弃,全部做成商业化的连锁经营。
不过我相信这12家酒吧还是有自己特色的,否则对不起它们个性的店名。
西蒙•佩吉五人组点了五杯饮料,其中有四杯啤酒,可爱的胖子居然要了杯白开水。
我记得他说过:径直走向一个酒吧,然后找老板要一瓶冰白开水,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但我忘了为什么他不喝酒。
也许只是因为英式幽默?
你是来酒吧打卡的,就算不喝酒,也可以点些别的东西呀。
可是他点了杯白开水,还那么理直气壮,让人印象深刻。
————2、老熟客(老相识)
所谓的“老熟客”,就是在这家酒吧看到了以前给他们说故事的老头。
看这五个宅男穿梭在伦敦周边小镇,有点像旅行风光片。
他们的思维都很新奇、古怪,非常具有个性,就当成一部以体验伦敦酒吧文化的特色之旅吧。
我是中了作家李欣频的毒了,实在太喜欢她提倡的各种文化之旅了。
老熟客酒吧外观也很有个性,比第一站邮局风格更有现代艺术的感觉。
他们在路上遇到了现代艺术的雕塑,隐喻了“老熟客”的现代感。
这个酒吧果然更加活泼,五个人在吧台毫无拘束地喝酒,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头(老熟客)。
这个老头曾给少年时期的五人讲过UFO、蜥蜴人、水下纳粹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注意!
UFO科幻元素出现了,为什么把酒吧和科幻故事结合在一起?
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常在酒吧里听老头说这些幻想故事。
这个老头真的太搞笑了,胖子说他是不是胡编乱造?
说百慕大三角其实是一块正方形?
真的很幽默。
想到以前我跟好友杨飞、柳林(我是月水瓶,他们是日水瓶)一起说的那些笑话,感觉这是一部水瓶座的电影。
按照星座属性来看这三部电影:《僵尸肖恩》是以天蝎为主导的水属性,《热血警探》是以白羊为主导的火属性,《世界尽头》是以水瓶为主导的风属性。
令人郁闷的是,西蒙•佩吉在这家酒吧被列入黑名单了。
酒保不卖酒给他,五个人只好再换下一家,并声称要在下一家多喝两杯,以完成打卡。
此处有一个细节,从这家酒吧出来之后,西蒙•佩吉看到了外面露天餐桌上有三杯没喝完的啤酒。
不是不卖酒给我喝吗?
我喝别人剩下的!
气死你!
远镜头是他将这三杯啤酒一饮而尽的画面。
有趣的英式幽默。
喝完之后,西蒙•佩吉开心得不得了,真是英国人特有的孩子气。
————3、出名公鸡(闻名雄鸡)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出了名的吊”,五人组集体回忆当年的青春无敌。
这家酒吧没有放外面的logo,一进来就非常热闹,可能是天色逐渐变晚了,来酒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这里大家都是欢声笑语,酒吧氛围非常好,喝酒聊天的人到处都是。
有五个打台球的少年,就是之前在路上跟五人组擦肩而过的小屁孩,西蒙•佩吉看到他们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自己。
这真是一部追忆过去的电影,多刷几次能出现很多新的感受。
我想到了《僵尸肖恩》中,佩吉和他的朋友也和另外五个和他们相似的人擦肩而过,那段喜剧感也很强。
真的很喜欢英国人的这些脑洞。
在酒吧里,他们还想跟当年的五个女孩子搭讪,现在已成为五个中年女士,而我们的男孩们却害怕她们看到自己现在苍老的模样。
其实讲真的,五个男主角已经很帅了,根本不需自卑和害羞。
年华和时光在女性身上才是真的匆匆而过,一点也不留情,对男性算是心慈手软了。
对于我们这些做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既要有独特的品味,又要有包容之心,对审美的要求也应宽泛一些,不要因为别人年龄大就说丑陋。
胖子说要找回伦敦的巴士,看来这里不是伦敦,而是伦敦周边的小镇。
坐巴士就能回伦敦,可见离伦敦也不远。
如果去伦敦的话,真想和朋友一起找到这12家酒吧,像我在杭州逛咖啡馆那样逐个打卡,体验一下电影里的感觉。
我也常和我朋友肖健说,爱喝啤酒的人就应该多看看这部电影。
这家酒吧的风格和情调比前两家温暖一些,前两家不仅顾客太少,环境冷清,装修的色调也比较冷。
这家酒吧稍微明亮温暖一些,他们五人坐的那排沙发和桌子也很适合聊天。
如果我找酒吧闲聊,可能也会来这一家。
他们把这次打卡活动叫做“豪饮马拉松”(这个小镇的主干道叫豪饮大道),这个名词翻译得很好。
————4、交叉双手(过过招)
过过招,和这些外星人来一场正儿八经的打斗。
西蒙•佩吉在这个酒吧里有点伤感,他上厕所的时候对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五个青年之一)说了很多自己的陈年旧事,对方对他却不理不睬。
他还主动邀请对方参加豪饮马拉松,说“我们可以像六剑客一样!
”“六剑客”这个名词本身就很搞笑,哪来的六剑客?
大仲马的名著是三剑客,你是不是找来一个人就是六剑客?
再找到一个人就是七剑客?
看懂这种英式幽默的人可能会会心一笑。
英式幽默的思维方式和我实在太像了。
果然,这个酒吧的故事真多,从此开始进入主线剧情,场面也变得更嘈杂了。
本来西蒙•佩吉跟这个小年轻说话,对方不理不睬,我以为他是故意耍酷,后又猜他是不是聋子?
等到最后打起来(果然是过过招),才发现原来他是外星人!
而且他的造型怎么那么像《极盗车神》的男主角?
西蒙•佩吉把这个人的头打掉了,还喷了蓝色的血液!
倪匡是不是要找赖特要版权?
蓝血人呀。
剧情有点恐怖,也是电影最精彩的一段。
我猜西蒙•佩吉回去跟他四个朋友说这件事,他们肯定不相信。
那四个兄弟闯了进来,找西蒙•佩吉质问他骗大家自己妈妈死掉的事情,大家都在气头上,即便看到地上有个人头,也没反应过来。
这段太搞笑了。
这个外星人组合也是五个人,五人对五人,我又想起《僵尸肖恩》了。
他们和外星人打了起来。
我们的男孩们功夫都还不错,而这些外星人都不经打,跟瓷娃娃似的一打就碎了。
他们有着很强的重组能力,但攻击力和防御力都不咋样。
只不过这个重组功能太厉害了,怎么打也打不死,如果无法彻底摧毁他们,他们便可以一直纠缠着五位男主角。
WTF这个细节特别搞笑。
看到厕所地上外星人的人头,五人中有个素质高的人想说“what the fucking about?
”(这他妈的是个什么东西?
),但他又很文明,就简述成了“WTF”。
西蒙•佩吉听不懂,就问他:“what the fucking about?
”(这句话他妈的是什么意思?
)。
正巧另一个朋友从厕所出来,也在说那个人头:“what the fucking about?
”(这他妈的是个什么东西?
)。
西蒙•佩吉突然反应过来,说:哦,明白了。
太搞笑了,这就是英式幽默对英语的借用与依赖。
————5、好伙伴(大家要一起)
大家在一起,好伙伴团结一致打敌人。
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打死了五个外星人,主角们准备装作若无其事,步调一致向前走,进入下一个酒吧:好伙伴。
这五人在路上并排行走的动作、神态,配上滑稽的BGM,真是太有趣了。
这个酒吧里的人也在配合这个配乐节奏,让观众感觉大家都有问题,都像是外星人。
上个酒吧太刺激了,来这个酒吧也是为了舒缓一下情绪。
像本片中的这种探店打卡,我经历过两次。
一次是在厦门,我们拿着在岛上买的盖章本,走遍了鼓浪屿的所有商店去盖章,那次奇妙的经历,这一辈子也忘不了。
还有一次就是我在杭州的十二家咖啡馆打卡的经历,每一家都特地找咖啡馆老板聊天,而且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虽说到了倦勤咖啡馆才想起要盖章,但我还是通过发朋友圈和写旅行游记的方式将考察的内容记录了下来。
————6、可靠仆人(忠仆)
酒吧名字直译是“这家伙变成狗”,他们其中一个朋友被外星人俘虏了。
这家“可靠仆人”的招牌就让人喜欢,酒吧把自己的服务生做成了仆人的感觉,让顾客觉得自己被奉为上宾。
艺术无国界,我特别喜欢国外书店、咖啡馆和酒吧的这些logo。
不过,赖特不算是一个真正懂酒的人,这些酒吧除了招牌和环境略有不同之外,导演并没有对不同酒的品种和特色做些介绍,可能这是作者不擅长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与主线剧情无关,所以没做具体描写。
————7、双头狗 (大战双胞胎)
五人组在这里跟两个被外星人控制的双胞胎姐妹来了场战斗。
他们到每个酒吧倒啤酒的时候,总是会放出特写镜头。
欧美人就喜欢这样喝啤酒,他们喝得过瘾,我们也看得过瘾。
影片刚开始对酒吧文化还比较重视,但主线剧情开始之后,观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酒吧身上,酒吧的招牌和文化也都成了噱头、工具和背景墙。
导演不再用心塑造每个酒吧的风格和异同,主线剧情也变得幼稚和吵闹,这是本片的不足之处。
但借助一些影评和研究,让我摸索出每个酒吧的名字和当段故事之间强烈的联系,这才发现导演的良苦用心。
————8、美人鱼(有人要色诱)
刚开始看到美人鱼酒吧的时候,觉得这名字很贴切,原来是“有人要色诱”的意思。
这个酒吧是带着女主角一块去的,一进去就是舞池,里面有很多女子在跳舞。
不像前几个酒吧幽静典雅,“美人鱼”是最热闹的一家。
酒吧名字叫“美人鱼”,这里果然美女如云。
虽说还是以主线故事为主,但作为支线的酒吧文化,导演其实并没有敷衍,每个酒吧还是对应着与招牌名称相符的特色。
————9、蜂窝(这是一个蚂蚁社会)
这是一个蚂蚁社会,在那里一切都很疯狂。
美人鱼酒吧太闹了,虽说看美女跳舞也不错,但我还是不喜欢太嘈杂吵闹的环境。
蜂窝安静了很多,六个人的酒也被人提前倒好了,看来是有新的故事。
这个酒吧里长达五分钟的打斗还算精彩,胖子的战斗力也很惊人。
听说这段场景致敬了成龙的功夫喜剧《醉拳》,因为动作指导布拉德·艾伦曾是成龙的“成家班”一员。
欧美动作片的动作设计和中国功夫片的武打设计差得很远,太过刚硬和死板,没有中国武术行云流水的艺术感,我尤其喜欢看香港影视剧的武打设计,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
从这个酒吧出来后,五人组因为有人被外星人控制,所以开始彼此提防,都害怕对方是外星人假扮的,这段剧情设计得很好。
他们每个人都清晰记得朋友们哪一年因何事而受伤,即便那是自己造成的也毫不讳言,并让对方来找到伤疤来证明自己是真的人类。
表面上是互相怀疑,其实体现了这些朋友的兄弟情深。
只有真正关心对方的人,才会清晰记得每个人的过往,无论是挫折还是伤痛。
原来他们在路上看到的那个现代艺术雕像也是外星人,这个伏笔藏得好深。
想一想很细思极恐,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各样彷如真人的雕塑、模型和绘画,难道都有外星人隐藏其中?
外星人这个话题在倪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卫斯理》故事的开篇都各有特色,但结局往往都和外星人扯上了关系。
虽说倪匡这样的设定有偷懒的嫌疑,但至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卫斯理宇宙和世界观,认为这世上很多奇怪的现象,都和天外来客有关。
————10、国王头(国王之颅)
西蒙•佩吉后来称自己为国王,是他的自我隐喻。
前面九家酒吧好歹还在营业,到了国王头已经停业了。
这个小镇面临着外星人的全面入侵,所以酒吧无法再继续营业。
“国王头”也只能在主线剧情中作为临时的功能性场所,供主角们躲避灾难。
《世界尽头》创意有余,完成度不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idea,但主线和支线却未能巧妙结合在一起。
————11、墙洞
随着主角们的来访,这家酒吧的墙面上被车撞了一个洞,这名字起得太有先见之明了。
即便是面临着外星人的侵袭,男主角还是要继续将豪饮马拉松得打卡活动走完。
他不顾一切地冲向墙洞酒吧,胖子也真够义气,陪他一起行动。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完成豪饮马拉松跟击退外星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影片并没有交代这两件事情的内在关系,为什么要在抵抗外星人的时候,还要继续完成马拉松呢?
如果完成打卡可以阻止外星入侵,那么做这件事符合剧情逻辑和人物动机,但如果这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那剧情就有些牵强了,我只能把所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往英式幽默上推。
不过,看完结局终于发现了两者的关联,这才更加佩服导演的强大脑洞和巧妙伏笔。
至于这家黑布隆冬的酒吧,也看不出来什么风格和隐喻,顶多就看看招牌和外观,以及被车撞出来的墙上之洞(被撞之前已经叫这个名字了)。
所以说前面的酒吧还算幸运,至少能让观众看到内饰和装修风格。
————12、世界尽头
终于到了最后一家酒吧:世界尽头。
故事也到了高潮。
胖子一直在问男主:为什么豪饮马拉松那么重要?
这也是观众一直不解的问题?
原来喝完所有酒吧摆出来的啤酒之后,吧台会通过机关降落到地下,地面上出现了很多怪人。
这是举办豪饮马拉松活动的人的目的,但我后来发现是外星人布的局,以此方法寻找有本事的地球人(完成比赛的人就是有本事的人)来商量一件大事。
但对男主来说,他想找寻的是青春回忆和兄弟友情。
这样一来,主线和支线剧情就连接上了。
结局的科幻创意很不错。
原来这些外星人来到地球,是为了改造地球人,让地球人变得优秀,但人类充满了各种不完美,也不希望被改造。
宇宙人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而人类并不需要他们对自己指手画脚,就和人类想去操控其他低等生命是一个道理。
结局告诉观众,这个小镇就是五人组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那时他们就很喜欢在这12家酒吧喝酒。
难怪西蒙•佩吉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次串吧打卡活动呢。
————本片中,每次一到西蒙·佩吉开车的情节,就像在看《极盗车神》,这可能也是埃德加·赖特在为自己的新片《极盗车神》做铺垫和预告。
我喜欢本片的开场,和12个酒吧的创意,以及五人组走在路上的拉风镜头和音乐。
本片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最有创意和内涵的一部,通过多次观影,我也终于将这12间酒吧的名称与剧情的关系搞懂了。
希望下次去伦敦,可以和我心爱的人一起去这12间酒吧喝酒打卡,如果能撞见几个外星人赏识我,和我讨论这些伦理道德问题,我也不会拒绝的。
2020/8/12初稿 2021/8/3修改
一口气看完了《血与冰淇凌 三部曲》,这一部在我心中绝多是最佳的,不是因为什么,这片子搞怪、好笑、有深意,管tmd剧情干什么?
相比于《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这一部确实比较科幻,但如果把“空壳”比喻成“生活”,故事就不一样了。
整体剧情就是盖瑞·金与其他四人重回年轻,想要完成之前未完成的“豪饮马拉松”,喝到第十二家酒吧“世界尽头”,很简单,很胡扯西蒙·佩吉饰演的金很老顽童,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也让我感到心痛,在我心中这类人都很容易感触到我。
这次依然是和尼克·弗罗斯特组合,而且前两部的龙套马丁·弗瑞曼也饰演主角了,但这都不重要。
但金来到最后一句啊酒吧“世界尽头”后,他与安迪·奈特利互相争斗,这场戏很触动我的泪点,特别是金哭诉时和他手上的精神病院手环亮出时,我很心痛,到结局他也没有完成“豪饮马拉松”,这也算遗憾吧…本片虽然没有拍到两个小时,但各种人物的性格已经交代清楚了,每个人都有可悲之处,面对结局,也只好竖起中指,脱口而出一句“fuck!
”外星人离开地球后,全世界断网,末世戏份设计的很好,也暗示了互联网下人类社会的困境。
结尾看到金还在疯狂着,真的很欣慰,导演把结尾停在这里,我很喜欢(说实话,前面两部的结尾也很好)三部曲看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我最爱《世界尽头》,《僵尸肖恩》的开头我很喜欢,氛围很好,而《热血警探》则很爽,非常爽,剧情是最棒的一部
恰巧那天有空去电影院看电影,恰巧没有别的感兴趣的片子,恰巧这三部曲的前两部我都看了。
冲着西蒙佩吉,就选这部了!
一如既往的黑色血腥幽默片,是我的菜!
唯一的不同是把红色的血改成了蓝色的血,我汗……冲击效果差了好多……果然我是属于少部分喜爱血腥片的摩羯女回到正题,这三部曲里感觉我最爱的还是第二部,热血警探。
可能相比什么神神鬼鬼的僵尸或是机器人之类,我还是更爱看人类。
人类才是世上最恐怖的生物,为了所谓的小镇和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让我想到食死徒。
这一部让我比较有触动的是找回青春的回忆。
虽然最后碰到了莫名的关于机器人的种种事件。
说到机器人,那句话还是说的很好,大意是就算人类懒惰笨拙甚至邪恶,无论是哪种,至少我们是自由的。
以前对自由的理解很空泛,来了美帝后却隐隐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说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虚假,但相信这边的童鞋们能懂。
自由就是do what u want, and nobody gonna judge you. nobody.尝过自由滋味的人,精神是不同的。
再说到青春回忆。
我想到今年春假跟朋友们去vegas的日子。
四个女生尽情地在那种疯狂的地方经历了疯狂的青春岁月。
那是我这辈子最最难忘的旅行,没有之一。
而且我很清楚,此情此景,这辈子是不可能再重来了,哪怕是一样的地方,一样的人。
这才是这日子值得珍惜的原因吧,因为一切都不可能重来。
当初看僵尸肖恩的时候,没有看过几部电影,更加没有接触过所谓的英式幽默。
看完后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我操,太酷了!
后来又看热血警探,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比僵尸肖恩的笑料更多,而且从非现实题材回到了单纯悬疑,整部电影酣畅淋漓,特效,动作,音效,让人看完了还是会不断回味,脱不开来。
星期五美国上映的电影,其实一般影院都是星期四晚场就开始了。
而这次为了可爱多三部曲的完结,AMC更是推出了星期四下午连看三部曲的套餐。
我想了想,还是没有去。
正好多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躺在我电脑里很多年,我一直也没有看超过三遍。
有些经典,不需要一直重复,精彩也会永远刻在你的脑海里。
星期五一个人去看完了世界末日。
给了四颗星。
也许懂我的人会知道,我没有给五颗星,其实已经是一种否定了吧。
诚然,电影精彩,尽职,做到了作为一个该系列粉丝期待做到的一切。
也许一些笑料并不是那么突出,但是这正是可爱多系列的风格,让你想笑又笑不出来地痒痒,但又痒得很舒服,最后结局再给你痛快一把。
我没有失望,但是我却也没有达到前两部时的高潮。
就好像第一次吸烟进肺,带着期盼,害怕,对未知的不安和惶恐,一口下去,整个人晕眩,窒息,麻痹,肺部收缩,但是同时两扇肺叶好像两颗巨大的睾丸同时高潮了一样。
那种感觉,只有第一次吸烟才能感觉到,越到后来,越淡。
烟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肺和你的期待。
世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
看了僵尸肖恩以后,追着去看完了spaced,论荒诞程度,不亚于三部曲任何一部,那时候的Simon和Nick那么年轻,笑起来超级没心没肺,生活里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就好像僵尸肖恩里的主角,工作和人生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现实价值,他们恣意地挥霍自己地青春。
后来看Simon闯荡好莱坞,在一些口水电影里跑龙套,各种苍老。
于是在世界末日里,主角们都已经沦陷在生活里,无法自拔。
唯一“追随自己内心”的Gary其实确是个懦夫加瘾君子,只是通过放纵自己来逃避现实生活的残酷。
虽然最后世界毁灭,他终于每一天每一天地活在了自己理想的生活里,但却正因为剧情荒诞到如此,才更让人意识到现实的冷酷,冷酷到让人后背发凉,汗毛倒竖。
完结曲的世界末日, Simon和Nick笑容依旧,但是鱼尾纹都已经可以夹住苍蝇了。
也许真的是外国人老得比较快吧。
影片的开始,Simon在AA的聚会给其他的酒鬼讲故事,世界还没有毁灭。
影片的最后,Nick给围坐在火堆边的孩子们说故事,只要还有火,还有孩子,就还有希望。
僵尸里,女主就是酱油,警探里,根本没有女主。
末日里,女主最后跟男配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就是改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希望。
外星智慧生命最后被两个二愣子气得甩手离开,留下了一句Fuck it。
有谁能这么洒脱地说一句,Fuck it.然后撒手离开
我总是觉得那些荒诞的东西很有意思。
越是荒诞的事其实越真实。
(有时候那些真实的事其实更荒诞)我在看完《僵尸肖恩》后第一次开始思考,僵尸的含义。
他们缓慢,麻木,僵化,愚蠢。
他们还想同化你。
那时我在读大学,是个愤青。
我在那个故事里看到了世界上其实很多人是僵尸。
无聊的活着,僵化,麻木,愚蠢。
还想同化我。
这是个中二的观点。
首先,我贬低了他人。
第二,我反对的是大多数人,也就是这个社会。
第三,我把那些循规蹈矩的活着的人称为僵尸,实际上把自己比他们对立起来,成为了敌对面。
好吧,以此观点出发,我最终是被同化了。
《僵尸肖恩》是2004年的片子,而现在是2013年。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到来了。
片子的观点也变了。
僵尸 变成了 机器人。
或者用这部片里的话说:空壳人。
我们看到空壳人其实有他们的观点,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他们不再是麻木的,愚蠢的。
和主角相比,空壳人其实更加成熟,更加正确。
他们使得这个世界更美好。
而主角这样的人,最后毁了这个世界。
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人存在的意义是传承基因,必然是社会的奴隶。
不过这个世界越来越强调自我,也就是脱离社会零件这种设定。
扯远了,还是回归影片。
主角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醉汉,一个精神病。
某种意义上,我就是一个醉汉,一个精神病。
嗯,我想起豆瓣有个书评叫《我不是孔乙己》差不多一个意思。
有趣的一点是,片子最后妹子跟的也不是他。
为什么?
我想起我高中时追过的一个姑娘说我不成熟。
片里快尾声的互相说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父亲的对话。
最后高等生物恼羞成怒的确很想我父亲愤怒的样子。
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the world end。
从主角观点是他赢了。
但是此片最后的结局和僵尸肖恩一样,人类最后还是和僵尸/空壳人,一起生活着。
这么说其实没有人能改变什么人。
什么是不被奴役,什么是自由,主角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混蛋?
谁知道,谁关心,就这样活着,没有人能决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没有人能决定对方该怎么活。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最后给出了一个和以前一样的答案。
只是稍微让步了。
(否定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态度比以前软了许多)我想这就是社会吧,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大家一起活着。
中国讲中庸,其实这就是中庸,因为各种极端都有,最后反而中和了,但又多姿多彩。
(不过这样看来,还是社会的零件啊。。。
)谁知道呢。
大醉一场,喝到宇宙终结。
The World's End--最后扯点剧情相关的假如不是旧伤疤和被干后出蓝色液体。
如何百分百分辨是不是空壳人?
楼下说空壳人完美一眼能看出。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仔细想想又不觉得他们多完美,要真的完美就不会烦那么多错误,最后失败收场。
其实这部片子看完有点失望,3星都是有感情分在里面了,因为不够颠覆。
感觉主题思想和第一部《僵尸肖恩》其实没什么太大进步,只是僵尸变成空壳人,而空壳人和僵尸的区别是他们能沟通说理,不是绝对对立。
但是《僵尸肖恩》最后,人类和僵尸其实在某种成都上已经互相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本片和第一部区别真不大。
这几年的僵尸片如《我是传奇》、3集英剧《复生》和《温暖的尸体》已经把僵尸这个形象进一步颠覆,相比空壳人其实更有趣了。
——以前,我们把僵尸对立起来,现在我们把僵尸视为人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不去了解他们,了解之后,发现他们也是有爱的。
——————————————————————————————桃姐说:看IMDb才注意到《世界尽头》几位主角的姓都是有含义的,之前只注意到西蒙·佩吉是国王,原来还有骑士、管家、王子什么的【Simon Pegg—(Gary) King】【Nick Frost—(Andy) Knightly】【Eddie Marsan—(Peter) Page】【Paddy Considine—(Steven) Prince】【Martin Freeman— (Oliver)Chamberlain】——————————————————————————————关于结局,我是这么想的。
【就是老子这么做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和深度,空壳人和人类其实老子根本不在乎,老子也不是什么好人,世界毁灭也没关系,我就是要与世界为敌。
我才不管世界到底怎么样,反正就是要和主流做对,因为这么干,我觉得爽!
】——其实电影本身也是,你可以发现它和没内涵的片子比起来有内涵,和有内涵的片子比起来,更无厘头和有趣。
总之就是非主流。
最重要的是,西蒙·佩吉希望不管你怎么看待这电影,至少你觉得爽!
作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一如既往的搞笑中带着点魔幻主义色彩,依然是西蒙佩吉和佛罗斯特作为搞笑担当,《世界尽头》和《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一样,恶搞无下限,但是相较于前两者,这部稍微有些逊色的地方就是突兀的外星人转接剧情,而且动作戏份也少了许多。
当然了三部曲的宗旨都是用无厘头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地球终将毁灭,人类也终将走向灭亡,而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事值得铭记又永不后悔呢?
西蒙佩吉的角色告诉了我们,我们遗憾的那些未竟之事,如果有一天能够奋不顾身的去实现,那就永远不会迟,也许永远不会被遗忘!
永远做自己,哪怕天崩地裂世界尽头又何妨!!!
来花痴美貌的,在开头少年变成西蒙牌老屌丝的时候,退下了;来看悬疑情节的,在老头说明书一般的一通泄底之后,退下了;来看科幻情节的,除了塑料模特反派和摄魂蓝色电光,别的啥也没有了;来看枪战的……不好意思,本片没有枪弹……如同影片里陪着西蒙胡搞到最后的只剩下喊出,“他是烂人,也是我的烂人”搅基宣言(并不是,不过也差不多了)的胖子,现实里会追随这部片子的,大概就是爱西蒙,喜欢看着这人到中年还依旧可爱兮兮的家伙,在影片里从头到尾的欢乐混乱了。
影片整体节奏很快,情节比较连贯,bug也不少,而且西蒙同学在此片里前所未有的任性。
下面是正儿八经的影评。
少年一去不返,可笑如同你我。
没有闯关的世界尽头,在意气风发的清晨算什么呢,红尘万丈,正等着少年用新的光辉让自己继续不可一世。
谁知道情节急转,前方红灯,西蒙左眼三道右眼三道中年衰褶,满脸不忿的坐在椅子里,给观众一个醒目提示:不是少年俊美都会变成中年优雅,不是肆无忌惮都会变成独一无二,那方朝霞不是明日启程而是青春终点,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失足的中年人生败将。
失败带来教训,挫折换来领悟。
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肯定和西蒙的口味对不上。
既然人人都说我错,我更不能改,改了不就承认你们对了吗?
不反省,不思过,西蒙念念不忘的只是少年光辉未完旅程里落下的世界尽头。
朋友们满面春风,事业有成。
小自由卖着房子,彼得成了老爸的合伙人,马脸有年轻妹纸相伴,包括曾经和西蒙闹翻了的胖子,也前所未有的正牌精英,一身西装的坐在律师办公桌的后面,后背顶着椅子,肚子顶着桌子,特别帅气。
难得的,看到了西蒙在胖子面前,吃了瘪。
奇妙也就在这里,影片根本没纠结在几个成功人士怎么就被一个老屌丝给说服的心理过程上。
镜头一转,火车站上,五人帮的四个人已经排排坐的在等西蒙了。
我不禁在想,如果我家乡的儿时朋友叫我回去,说,咱们重温旧梦去压马路吧,九成九我不会去。
所以说,这几个哥们儿真的聚在了一起,彼此间的情愫还真是不一般的深。
深情五仁组…五人组,开着1989年的破车上路了,车里唯一不苦逼的就是西蒙大爷自己,你记得小时候即使挤在晃晃悠悠的破大巴里还兴奋不已的春游行吗?
西蒙就像那种心痒痒屁股都坐不稳的小孩,一路蹦蹦哒哒的把小伙伴们往酒吧里带——辉煌的世界尽头之旅就开场啦,所有的小事情,小瑕疵,都忽略了好吗,啤酒就在那里,拿起来喝吧!
不过,要是这么一路傻逼的喝下去,电影就没得演了对吧,小伙伴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世界尽头之旅是完全是无!
意!
义!
的!
要找乐子,一家一家连装潢都一样的酒吧有什么乐子?
要重现青春,对于人生得意的小伙伴们根本没有必要;要联络友谊,全程几乎只有西蒙一个人在磨叨……作为只是看在西蒙面子上来陪陪他的小伙伴们发现这趟旅程没有任何附加值,感情没有升华,喝酒更像体罚,西蒙在一家家酒吧走过路上愈加展示出他毫无成长的心智,于是,小伙伴们的脸上几乎出现了与要告诉留恋游乐场的孩子该回家的大人一样的表情,他们在西蒙一个人去厕所的时候商量着,就这么撤了吧,他们脸上那丝忍不住的对昔日老大的可怜,带着日常生活里成熟理智成年人的优越感。
怎么可能就这么一直日常系下去呢!
怎么能就这么向成熟冷静的大人世界投降呢,影片风格随着那个被揪下脑袋的蓝血少年而一瞬变身,与三部曲的前两部接上了线。
不得不说,前面的日常构筑的实在是太平凡,太安分,太没有异样,简直都让我忘记了这是一路和僵尸战斗过来的主角们搞出来的片子了。
蓝血人的行动带着和僵尸一样的刻板,但是变得急速很多。
在男厕里的一场战斗,对于影片意义非凡,在此之前,毫无意义的世界尽头之旅就此有了意义,原本人心涣散的小团伙在这里拧成一股绳。
本来是被同伴们迁就的西蒙再一次成为这帮人的头,他的不假思索、任性鲁莽、自我中心、对环境反应迟钝在常人的世界里可能是行不通,但在这个四处飘着诡异气息的小镇午夜,在伙伴们都开始因为担心紧张而紧张兮兮的时候,只有他的依然故我,显得更具备行动力和应变力。
是啊,西蒙大爷他一向就是这么活过来的,他压根就不在意自己脑袋瓜里那些东西之外的世界——同伴们都变得成熟了,他没变;大家都融入社会了,他没有;甚至在智能机的时代,他还用着黑白屏的诺基亚——所以说所以说,周围多了几个蓝血的人,或者说整个镇子都在酝酿着对于他的阴谋,这些并没有对西蒙产生太大的影响,只要不干扰他的世界尽头之旅。
对比之下,蓝血人显然比西蒙同学细腻敏感得多,完全没有西蒙的厚脸皮,完全无法接受西蒙一行人“不,我们不想入伙”的拒绝,从冲突到到威压到色诱到威逼到循循善诱到内部策反,蓝血人就像我们从小到大所熟悉的各色反派:小日本、反动派、封建家长、教导处主任……那样,对西蒙一行手段用尽、围追堵截,他们明明拥有着整个镇子,却对几个观光客一般的返乡人大动干戈。
在这里,很容易就注意到一个关键词——融入。
从那两个酒吧里出现的人类,到后面那个老头的泄底,我们奇怪的发现,貌似无所不能的蓝血人,就像是自卑感极强的自大狂,他们一方面夸耀着自身的优越与能够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确信这些优越感并不能吸引西蒙,所以一直在友善的表面下藏着武力镇压这根大棒,时刻准备着在西蒙开溜的时候一击必杀。
如此薄弱的自我认同感,就算他们创造的世界再优雅再完美,在西蒙的胡搅蛮缠面前都是没有用的,西蒙带着他的胖子一路损兵折将来到了世界尽头,也就是蓝血人与地球人间最后交易。
在这场交易里,蓝血人道出了他们的身份与目的,一个来自更高等文明的智能看不惯地球人的野蛮懒惰不思进取放任自流,于是决定出手干预,把有影响力的地球人一个一个替换掉,而能够融入他们不兴风作浪的地球人就由他们监控着,最终讲创造出一个人人完美进步向上的新文明…而这个高等文明甚至创造了一个帅炸天的少年西蒙,诱惑现在已成屌丝的西蒙:融入我们吧,你能获得将人生的失败一笔勾销,再攀巅峰。
看到这,我在想,如果真的有蓝血人存在,他们代表的文明真的优秀吗,在这场求得认同的交易里他们开出的条件又足够诱惑吗?
无疑,蓝血人意图弘扬的方面都确实是好的,有秩序,讲文明,懂礼貌,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也会觉得这家伙不错,但如果这家伙在我说句脏话的时候直接给我一耳光那我肯定是要扇回去了,所以说蓝血人的文明首先表现出的是容忍度的低下,正因为其缺乏包容性,才不惜代价要求地球人的融入;其次,蓝血人的文明是本末倒置的,他们怎么建立的呢,是通过把人替换掉来建立的,也就是说他们在乎文明的表象多过在乎人本身,但是对我们来说不论是礼貌还是秩序还是文明他们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从古至今无数蔑视人的政权阶级的覆灭已经可以证明我X党选择以人为本为口号还是明智的,至于是不是只是口号在此就不说了…最后,用少年西蒙来换人的策略…就说蓝血人没人味呢,你这不触西蒙大爷逆鳞呢吗,换了那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白活了吗?
要我我都不换,何况比我更没脑子的老屌丝西蒙啊!
综上所述,交易失败。
蓝血老大带着苦口婆心你不听,玩脱了你可别怨我的口吻撤离地球了。
——————————明天接着写。。。。
作为系列剧,虽然依然打出了反思社会同化的主题,但实在缺乏想象力,应该是最不思进取的做法了。看得满脸竖线。他们终于为胡闹醉酒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部曲里这部拍得最严肃啊,可能是想把太多宅男少年情怀塞进去的缘故吧。但依旧开心,the whole civilization built on f#cked up。外星入侵路线和《this is the end》的宗教恶魔路线相呼应,两片可以算是2013年的最佳末日组曲了
《热血警探》里的Sanderford小镇成了Newton Haven,不变的是“人人向善”的乌托邦式设定,《僵尸肖恩》里的丧尸成了蓝血外星人,不变的是滑稽而又惊悚的表现方式。以这样的回顾与致敬来结束“血与冰激凌三部曲”,真是不能更完美。看完这个系列后,我也是三人组的脑残粉!
对西恩佩吉的片子一直喜欢不起来。一群屌丝老男孩的忆青春之旅变成血腥大战外星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尽管你那么帅也不愿意变成虚假的躯壳。据说只有在不如意的时候人才会怀念从前。与同年美国的世界末日有相似之处。
烂爆~!但是为什么好评那么多? 难道我应该再看第二遍?(双手合十缅怀《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保罗》)6/1/2014 刚刚把分数从三分打到二分了。 确实不好看 看几遍都一样
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变得好傻。塞蒙佩格演技精湛,愣是演出了个黑色幽默。世界尽头全片很大部分是靠他的个人秀在撑场。当然其他配角也不遗余力,但论精彩和精髓,还是塞蒙佩格最出彩。片子后半场类型的转换为本片也带来了不少亮点。科幻动作惊悚元素拿捏得分寸十足,配乐更是精彩绝伦!
7分推荐,衣锦还乡篇,这部不适合在影院里看,在家里准备一打啤酒跟着影片的节奏边喝边看,中间注意别把啤酒喷到屏幕上。。。 前30多分钟是所谓的作者电影,后80分钟是所谓的商业电影。。。无缝结合啊。【分数范围7-8分】
【真正的朋友能在酒杯见底的地方找到快乐!】“血与冰激凌三部曲”终于结束了,干杯!西蒙! 开头有点冗长,后半截很刺激和给力。爽!!!!!!
彻头彻尾的加上外星人的英国式电影~~~~ 有趣有心意
一般。前40分钟喝酒之路我还觉得是一场蹩脚的好兄弟重获昔日情谊的温情片 前几个酒吧里这几个人毫无互动感 不情愿不熟悉 全是Gary自己一人在嗨 我甚至也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后面能五个人大和好就挺不错的 直到出现了蓝血人 我就知道明白导演要的不只是这样。讲破除机械化人生要自由洒脱 这观点不错 但Gary用嘴炮吓走外星人我想起了“你不要和傻逼吵架 他们把你拉到他自己的智商水平并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这个梗 就真的过于黑色幽默了。还有胖子打穿对方肚子掏出自己的结婚戒指重新戴上这个太酷了 最搞笑的还是那句骂外星人的“你别想在这里开连锁店”我要笑抽了
男主角性格刚好是我最讨厌的那一型,剧情从头到尾更是一通放屁
太失水准了,情节尴尬,而且也不是很好笑
剧情太扯了太贱了好么??但我竟然从中看出了一丝深意和悲凉。还是老道理,切莫饮往昔之水,切莫执着于往日的欢愉,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时光逆流一定引起紊乱。一味沉溺过去,你将已当下的毁灭作为交换的代价!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伤感的电影。
荒诞不羁 完美收官 乖张的特质与技术无关那是一种另一部分人不齿的小聪明 但埃德加赖特的片子就让人有一种他朝你一眨眼你就心领神会的坏笑的赶脚
血与冰激凌第三部,科幻末日blahblah...明显没有前两部来的爽,先是一群中年老男人妄图回归青春,然后是外种入侵,最后是文明停板。喜萌明显老了,耍起宝来也力不从心,还好NF一直还在,三部曲里最不喜欢的一部
本是 黑暗骑士崛起 之后最期待的电影·····开头结尾都很失望,只有中间维持者僵尸肖恩时期的高水准英式喜剧
嘴炮征服世界了之後也不一定會變更好,至於圍攻酒吧翻柵欄什麼的還是濃濃的殭屍肖恩即視感。
这种几乎算是生硬的怀旧还真是没完没了,最后疯狂的外星阴谋论还算提神,不过依然流于矫情,英国人的普遍文化素养令人敬佩,但那种自命不凡的“胎里横”也总让人觉得坐立不安。
玩的High不?比世界末日高明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