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2:绝地反击》,继2014年第一部《分歧者1:异类觉醒》之后,第二集终于在2015年上映。
虽然整个剧情的发展格局稍显小气,分歧者领导的反抗联盟似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绊倒了Kate Winslet扮演的女首领领导的博学派,但是女主角Tris接连闯过5个派别的考试还是有些意思的,有些《盗梦空间》的味道。
影片结尾的剧情反转也很有意思,终于把一个围墙内的人类群体扩展到了围墙之外。
期待下一部第三集。
看完《分歧者2:绝地反击》后最迫切的感受想看看最终章是如何结尾的?
其实这类三部曲的演绎套路都大同小异,个人对「分歧者」的背景设定还是蛮感兴趣,或许看文字原著说不定更带劲儿;随着剧情的反向发展,规矩与秩序的崩塌,“人类”究竟何去何从?
想必这也是最终章需要阐述的,留个期待继续观望吧
笔者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会像《饥饿游戏》那样,让主角和反派势力彻底决裂从而展开一场大决战,就如片名“绝地反击”所表述的,本片将会上演一出成为决战导火索的反击战。
电影确实一直在笔者预期的轨道上推进,直到主角打开了那个“潘朵拉魔盒”。
从第一部开始笔者就很好奇围绕着整个城市的高墙到底有什么作用,一直都觉得是外面有什么东西,需要高墙来保护不受它们的攻击侵犯。
而这一部最后终于给出了答案:原来整个城市都是一个试验场,那道墙就如同《移动迷宫》将城市中所有的试验品圈养起来,直到实验条件达到即一个完完全全的分歧者通过盒子的试练开启大门。
本片就像是《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前半部分像在看《饥饿游戏》而后半部分则像在看《移动迷宫》。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本片虽然比不上《饥饿游戏1,2》和《移动迷宫》,但绝对比前作《分歧者1》好看。
所谓的绝地反击仅仅只是铺垫,是一个幌子,一切都只是为了解开真正的谜题,同时为“分歧者”正名。
并且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打着反击反抗和革命旗号的无派系者,反而是真正的威胁与敌人。
本片英文片名为“insurgent”,笔者以为这是一语双关,这个词意为反叛、造反、起义。
也就是说,insurgent一词既指代了以主角为首的对博学者执政的反抗起义势力,也指代了以老四母亲为首的无派系者反叛造反势力。
电影按照五种优良品性对人民进行派系划分,每一种派系的人都能且仅能具有其中一种品性。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也自然具有了研究价值。
所以这个城市的创建者按照这种方式创造这个社会并让其运作下去,就是为了进行人性测试。
在这种设定下,诞生了两种特殊群体——分歧者:能够融入多种派系;无派系者:任何一种派系都无法融入——简言之,分歧者就是具有多种品性的人,而无派系者则是任何一种品性都不具备。
虽然在派系分明的设定下,分歧者也会被当做异类,但具有多种优良品性的人才能更好的领导人民也是事实。
而任何一种优良品性都不具备的无派系者才是社会真正的威胁。
本片在对主角进行五种试练的时候,刻意模仿了《盗梦空间》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分不清现实与梦境,还是颇有意思。
但整体上,全片节奏略拖沓,好在动作戏时不时的来一段,至少不会让观众因为文戏过长而昏昏欲睡。
这种青少年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很多人称它们幼稚,但实际上如果把主角们统统换成三四十岁的大叔,还会有人这么认为么?
所以应该反感的并不是这种作品本身,而是电影片方的粗制滥造。
正是因为片方以为能够靠几下糊弄就以小博大骗票房,才使得观众们越来越失去信任和容忍。
然而事实上,包括《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以及《安德的游戏》等,优秀而经典的青少年电影作品并不少见,少见的只是制作者的良心。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都该翻过那道墙,就像德国人翻过柏林墙,女主角翻过城市围墙,我们也应当正视青少年作品的存在,一视同仁的看待他们。
这个片子这是烂就一个字啊。
在第一部里面顺手杀掉那个珍妮就跟捏死一只蚂蚁没两样,结果不杀,留到这一部里面来报仇,续集就是这样早出来的。
友好派里的黑女人说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就算杀了珍妮又怎样?
这是什么逻辑,好人就白死么?
导演你父母让人杀了,你应该是笑逐颜开吧。
你小时候父母伤害过你么?
翠丝在第一部里出于自卫,杀了被控制了的好友,要不然就会被杀,就愧疚到要死一样,翠丝你要知道,如果你不杀你的好友,你的好友必将杀了你,这样你怎么可能活到第二部。
在火车上,翠丝差点被弄死,她弟弟在边上看着没反应,导演你是不是被你的兄弟姐妹伤害过?
所以要把对兄弟姐妹的仇恨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
算了,不说了,说多了上火,尼玛,里面的硬伤多到死,导演的人性实在无法理解。
在没看过1的前提下,去看2,竟然还津津有味的看完了,还有兴致来写影评,主要是因为这部片子的一些想法挑战了一些惯性思维。
为什么翠丝的哥哥会看着她作为实验对象,也就静静地在外面看,在我看来是无动于衷。
后来,他们有一次对话,才发现,原来翠丝的哥哥的归属感是属于派别的,而且他对自己的父母的行为也不认可。
这个shock到了我。
一直以为电影里对父母子女相互爱的观照是理所当然,但是,这部科幻片里将血缘的优势压下去,派别的组织的号召甚至可以让人忽略血缘的纽带。
为了逼女主现身,珍宁选择让她每天都要面对害死身边的人的道德压力,大家都知道珍宁是计划着阴谋,但是还有有人站出来说,为什么我们不交出翠丝,然后大家再想着怎么反抗珍宁?
这里的逻辑是,只要交出翠丝,就可以换得很多无辜者生命,一个换多个,怎么看都是合理的。
至于,正义,我们也要。
从长计议吧。
这里让我想到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第一集中关于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还是牺牲五个救一个人选择题。
也许大家很多人在那道选择题中选择了牺牲一个人。
但是不知道看到电影中类似的选择题是否也会让人不犹豫的选择以少换多。
女主自己也是个很正义的人,受不了大家为她死去,于是为避免男友的为难,自己一人独自面对。
这是符合大家的期望的吧,不过我总觉得有些失望。
这感觉就像,你看到她这么做,觉得符合情理,又觉得对她不太公平。
最后想说,女主面对的关于友善派的测试很有意思,有点像《七宗罪》中布莱德皮特面对杀害他妻子的人难以选择一般。
想要激发人性中的恐惧,愤怒,悔恨,言语就已足够。
第一次,女主没有控制住自己。
(也许也是为了迷惑珍宁)第二次,翠丝面对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人在乎你。
这句话真是让人崩溃啊。
有时人们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厌世也许只是因为,这世界没有人看到你的价值,尊重你的存在。
所以,我们还是要找存在感,这是永恒的话题。
《分歧者2:绝地反击》,发现一个规律,这种青少年小说改编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的给没读过原著的观众一种一到续集就变稀烂,尤其是中间的那部。
这部也一样,不过这部从看点上说,还是有些的,各种脑洞大开的神特效,足以算是增添了一些可看性了。
配音,这次长影明显比上部配的好多了。
总之,爱看不看。
(0回应)
我们不妨将《分歧者》看作《移动迷宫》的续集。
在移动迷宫时代之后的两百年,在一座世外桃源中,人们做的社会实验是这样的:1、五个派系,高度专业化。
友好派负责生产,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和物资(书里面虽然没有提工业生产的事情,但分析下来,理应友好派来扮演);无畏派负责治安,为整个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因为是理想社会实验,所以两百年来,没有外敌入侵,所以也没啥国防任务);公正派(诚实派)负责司法,处理整个城市的纷争裁决;博学派负责科研,成为各个行业的研发基地;无私派负责行政(国务院),协调各派关系,调和社会矛盾。
五派联合最高委员会,负责立法、大政方针和紧急事务处理(人大和政治局)2、各个派系的人数应该差异很大,这是对理想社会模型的最大挑战。
友好派应该是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但自愿选择加入友好派的却可能不多(75%);无畏派人数不会太多,因为没那么多任务要执行(1%);公正派的人数也不会很多,理想社会哪有那么多的纠纷(1%);无私派人数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毕竟心甘情愿做无私派的少,但行政服务机构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5%);博学派的人数应该会少于友好派,但多于其他各派(15%-20%)。
这个模型会引发系统错误,一旦需要劳动力的部门没人去,想要去的部门名额满了,就会导致无派系人数剧增。
3、优生优育、全面测试个性属性。
4、派系高于血缘。
尊重自我选择,但个体需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5、精英依旧是精英,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6、Loser会比在别的社会好一点,因为有无私派会接济他们,但Loser就是Loser,他们叫做无派系。
7、大家原本相安无事,但社会唯一不允许出现的人叫做分歧者,就是移动迷宫里面那个男主角和本剧的女主角。
答案很简单,好奇害死猫,因为分歧者是具备动机和能力的唯一分子,他们是希望也具备能力到世外桃源以外的地方那群人,两百年来,各派系都对分歧者采取毫不留情的处理方式,以至于大家从不敢公开承认和讨论分歧者的存在。
8、近年来,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无私派作为最受各派信任和拥戴的执政者却有包庇隐藏分歧者的嫌疑,这对于眼里从来不揉沙子的博学派和执行纪律不打折扣的无畏派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他们结盟要推翻无私派的统治,又是一个“为了全人类”的借口。
9、其实无私派不是被冤枉的,原因是无私派的领袖发现自己的妻子是分歧者,他采用了最不明智的做法,家暴。
他如果出卖妻子,他依旧会是领袖,但他爱他妻子,舍不得。
他包庇妻子,但他并不是分歧者,所以从骨子里对分歧者的恐惧和厌恶,使他没有办法完整的接受妻子,他选择了最愚蠢和最无奈的做法,虐待妻子。
最后妻子以开假死亡证明的方式,成了无派系的领袖,顺便说一句,他们的儿子也会成为分歧者的领袖之一。
一家子都是领袖。
10、无私派确实不是清白的,因为无私派的领袖还包庇了一个分歧者的儿子,而他包庇的办法还是最蠢的虐待,以至于儿子选择了与父亲断绝关系,为政敌提供了借口。
11、无私派还犯了无可饶恕的重罪:将创世遗言隐藏在一个分歧者家庭中。
12、拥有这么多已经掌握证据的罪状,难道推翻它不是理由充分吗?
博学派和无畏派就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如何推翻就是一个策略问题和政治问题。
博学派没有采用公审的民主化原则,而是选择了政变。
"为了全人类"再次成了借口,抢班夺权才是关键。
至此,故事回到了反抗暴政的主旋律。
13、到这里,女主和男主还都只是并不重要的小角色,他们快乐地成长和恋爱。
当然。
一直到第二部。
14、博学派和无畏派既然有充分的理由,但他们为什么代表邪恶呢?
因为系统错误和程序错误。
15、先说程序错误,如果博学派和无畏派不是过于自负和自私,率先破坏系统结构,违背五派共治的原则,他们不会输。
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推翻无私派的联合政府,组建向博学派和无畏派倾斜的新联合政府,在政权稳定之后,再联合五派共同剿灭分歧者,虽然也会引发分歧者和无派系的联合,但胜算很大,毕竟无派系很容易被分化瓦解,只要搞个五派系联合扩编,无派系的动摇分子就被搞定了。
而博学派和无畏派却选择了程序上明显的错误,驱逐无畏派的左派,非法屠杀整个无私派,威胁友好派,攻击公正派,一下子把盟友都得罪光了,反而是敌对势力迅速强大,导致博学派迅速失败。
16、再说系统错误,五派共治,但对分歧者采取消灭政策,对无派系采取边缘化政策。
理由猜测如下:分歧者的破坏性太强,任何一派都有平衡和制约的力量,唯有分歧者是无法平衡和制约的,一旦分歧者形成统一的力量,它必将凌驾于五派之上,造成系统偏执风险。
(套用《琅琊榜》的台词:你不需要谋反,只要你具备谋反的条件,你就必须死。
)无派系就是各派的Loser,他们不具备成为各派的中坚力量,但社会也无法承担巨大的抚养风险。
矮化、贬低、边缘化无派系就是为了降低社会运转成本。
无私派的施舍算是低保吧。
17、五派共治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分歧派人数极少,而且迅速被捕杀;无派系的人数规模必须限制在极低的范围,从而降低系统风险(比如如果天朝16亿人口中失业率达到2%,就是2400万不安定因素。
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成立城管组织,收编100万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入编制,根据需要再收编100万不安定因素到不占用编制的协管组织,这样就减少了6%-7%的不安定因素。
当然这个办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五派扩编的主力应该放在生产部门,这才是突破重点)。
18、五派共治系统错误的前提:分歧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各派私下里藏匿(君不见诚实派都藏匿了少许分歧者【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是诚实派的亲骨肉啊】这可是诚实派啊),导致分歧派的数量已经达到不能忽视的地步;无派系的势力已经足以引发暴乱(19年前假死的分歧者现在俨然是江湖第一大派的总瓢把子)。
而系统却不能及时预警,做出有效应对,革命一触即发。
19、五派共治实验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探索理想社会结构和培育优等人种。
尽管这两个目的都存在伦理性上的争议,但从影片看,五派共治实验公开的目的是维系理想社会结构,私下的目的就是培育优等人种。
20、女主是No.1,拥有100%的分歧者特征,她是唯一一个可以开启创世遗言的人。
21、创世遗言说她们等待的就是女主的出现,说明这个模式已经进化出了"完人",就是理想人格,实验结束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22、但革命是有破坏性的,革命的成功并不会自我进化出理想社会结构。
分歧者和无派系势必要求新政权给予他们应有甚至特殊的权利,而原来的社会结构是否保留还将引发争议。
这也就是下一部必须揭开的谜底。
总结:优等人种的培育,这本身就是一个反人类的命题。
所以下一部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把人的性格定性定量化然后分类是影片初衷,但也是最大的软肋,不如改成机器人更能圆满些,在重头戏里对女主的各派别试验展示了下电脑技术,但其中的逻辑结构就基本不讲道理了,作为欧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偶像剧,这个系列和《饥饿游戏》有着相似的故事结构,角色颜值大于影片质量,对第三部的大反转不作高预期。
作为本系列的第二部,导演没有添加臃肿的剧情,没有太多的无效回忆,已经成功了一半。
主要亮点:“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的话” ——— 台词一直都可以很好解读Tris的内心,不仅加深观众对剧情,主人工的理解,而且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好男人的形象。
FOUR可不是只会打打杀杀哦。
“实验室精密的结构设计”太赞了———不得不说,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制作出这样的效果,有点不可思议。
导演很聪明的做出了这个房间的效果,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房间是一个透明的玻璃室,外部实验人员,通过复杂先进的仪器,检测里面受试者的健康状况。
受试者需要插上7-8条触须,来被接受实验。
实验里还有一个复杂又神秘的数字魔盒。
4面代表不同种族的测试。
唯有通过所有的测试,才可以找到盒子内部隐藏的秘密。
总的来说,该片设定和第一部差不多,惊险程度稍逊于第一部,但是不失水准。
稍微有问题的部分:FOUR和他母亲的关系——因为这是新加进来的剧情,FOUR小时候母亲受不了父亲的虐待,远走他乡。
旁人一直以为她死了。
可事实上他还活着。
FOUR还是耿耿于怀。
本剧母亲的形象只有短短几个片段,但是作为Factionless的首脑,此角色日后一定大有作为。
导演把她的形象留到了下一部里去刻画。
但是,一年以后,因为戏份不多,观众还要重新把她妈妈的形象捡回来。。
多图杀猫!!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打分75分。
当我们的青春片还沉浸在迷惘与宣泄,始终在小三、堕胎中绕不出来,别人家的青春片却已经在探讨社会结构和生存哲学。
作为电影连续剧第二部,故事没第一集好看,但有优质桥段,和很好的结尾,给大结局留下极好铺垫。
一、主题设定:本片将人细分为五个派系——“友好”、“诚实”、“博学”、“无畏”和“无私”,每个派系各司其职,成年人只有16岁的大典上有一次选派系站队的机会,落血无悔。
对青春题材而言,其背景存在的合理性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一旦建立起了这种设定会发生怎样的冲突和故事才是大家关心的。
本片的矛盾点在于:既定模式非常刻板,年轻人叛逆的灵魂一定会想要突破自身的壁垒,挑战权威。
“分歧者”就出现了,他们就是“挑战者”。
“崇尚个性”是美式教育中的独特环节,青春电影所展示出的这种敢于冲破牢笼表达自我的价值观,是美国社会对于“个性”长期追逐的结果。
相对而言,《饥饿游戏》所要表现的是大制度背景下个人的反抗精神,人性在每个族群都存在。
《分歧者》则以派系选择及权力掌握来明确人物内心冲突,更倾向于塑造起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我认为,本片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叙事:1、总体:叙事主线非常清楚,很容易看懂的爆米花电影。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桥段塑造略显稚嫩不大气,部分桥段有网游RPG味道(连过五关桥段)。
总体就是“各族群态度不同—男女主角主动尝试融合—连过五关成功融合”这三段。
2、结局出人意料:整个围墙内已知的社会体系是外部世界的一个实验品。
这给第三集留了很大的空间,围墙外到底有什么?
怎么拍?
这会是很大的卖点。
3、感情戏很唯美,拍的好看。
三、3D:毫无3D的必要。
四、演员:1)剪去长发的女主角更加俏丽干练,很MAN。
2)男主角是为了衬托女主,但他的感情戏做的不错,正是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共同信仰,成为他们抵抗大反派的原始动力。
3)娜奥米沃茨在里面好惊艳啊!
那么美的妈妈啊!
4)温丝莱特怀孕期竟然颜值还这么高啊!
总结:虽然在影片气质上像极了《饥饿游戏》、《移动迷宫》,但胜在展现了自我风格。
看过第一部的观众可以追看本片,觉得谢琳伍德蕾养眼的也可以去看。
What r u 弄啥类?这编剧也是醉了。。。男主他妈比女主年轻。。。
没法看
有男主的颜就够了2333333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是分歧者,回归之后还是归于混乱。
人类追求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0-05-26 00:55:25
不觉得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分歧者2:绝地反击》又是一部颜值很高的电影,放眼望去满屏尽是小鲜肉,不看真的就是损失了。
剧情一般,但是特效真的很棒,而且确实是满眼小鲜肉。
連接第一集的劇情,覺得感情以及戰鬥方面算是讓我滿意.....
星美国际影城 3D 2015.6.28 23:20 吴昌请客
没有1看着惊艳,女主真心不好看...
沒看第一部,聽說還有第三部。
我喜欢 地球之外有更高的宇宙智慧
西方现在主打就是年轻人推翻改变世界,真替年轻人累得慌,毛没长齐就得肩负时代重任。打戏精彩,爱情甜蜜,不要细究,还是好看的。博学派女首领将无私派屠杀嫁祸给分歧者,女主家找到创城者留下的盒子,只有分歧者能开,遂大肆抓他们。落脚友好派地盘很快逃走。俩人到无派系,男主妈正好是老大还想干翻博学派上位。再到诚实派,被追上但反杀,诚实派决定联合无派系对博学派开战。叛徒利用女心软,控制人自杀逼女投降,女独自到总部,发现哥哥一直是博学派的人。叛徒成卧底,女不走坚持通过测试,得知这个城市是人类的一个实验室,城市外面有着真实的世界。博学派女首领想阻止,被及时赶到的男主妈抓住。信息被播放给大众。
科幻就怕世界观不牢 热热闹闹 观众就会继续一部一部看下去 然后继续不记得自己看了什么
第二部剧情进展缓慢一点也不吸引人十分小儿科,动作戏份很少与饥饿游戏差太多。情景模式里的大楼崩塌视觉效果是唯一亮点。结尾编剧抛出的墙外世界的大坑有种看移动迷宫的感觉,剧情交叉一下可能会更有趣
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我觉得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看很多啊,结尾的5次测试都蛮精彩,而且剧头设计了解开“古代人”谜题这个任务让我全程保持好奇,不像第一部不知所云。而且女主短发比第一部好看太多了,婆婆也强行拉高了全剧颜值(婆婆竟然是穆赫兰道女主太惊讶了)
大表妹竟然把头发剪短了,有小正太的即视感…翠丝和Four终于有激情戏了鼻血…
爆裂鼓手小哥明明是个配角却一副掌控全局的样子简直萌出血。最近的电影大反派怎么都比女主美?另外,作为一部Teenager Movie床戏为什么那么少!差评!